《走向海洋》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向海洋》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走向海洋》观后感1
这个周末,我通过CCTV观看了《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掌握了很多知识,受到了很多启发,并且颇有所感。
《走向海洋》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世界各国与海洋的故事,包括海洋权益的维护、海洋主权的宣誓、海洋领土的争夺等。《走向海洋》第一集讲到了俄罗斯潜艇曾经下潜到北冰洋4261米的深处插上了一面国旗宣誓主权,并且这一行为引来了众多国家的纷争。
的确啊,《走向海洋》真是一部非常启示人的纪录片。观察现今,咱们国家的南海问题成为了热议焦点,南海的油气资源遭到了周边国家的开采盗取。可是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还是在于我们国家过去对于海洋权益的保护不够重视啊。随着我们对于海洋权益越来越重视,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也不会遥远。
同时《走向海洋》也让我思考到,构建海洋强国关键还是在于海洋能力的建设,就像俄罗斯那样能够拥有先进的潜艇达到几千米深度水域宣誓主权。而我们同样应该积极发展国防与军事实力,以维护我们日益迫切的海洋权益维护问题。
总的来说,《走向海洋》真是值得我们一看,并且从中受到启发,开展我们的积极建设工作。
《走向海洋》观后感2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中国有多大的领土吗?对了,你一定会说有960万平方千米,并且想:我为什么要问这3岁小孩都能回答的问题,真可笑。不过,事实证明,可笑的人其实是你,因为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片蓝色国土吧!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初的生命是诞生在海洋里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3个:1:海洋蕴藏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资料统计,海洋动物有数十个门类20万种,蕴藏量32、5亿吨,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陆地。2:海洋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可以说,海洋油气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称霸一方,海底石油的形成,是由于海域有着大量的有机质,并充分具备了形成石油和保存石油地质条件。3:海水还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总储水量为2160万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总量的90%。仅凭这三点,就可看出海洋的重要性,不是吗?
有一首歌不是这么唱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我相信中国这条巨龙将继续向大海发展,更好、更充分的利用海里的资源,令这拥有126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泱泱大国能在未来更加繁荣富强!
《走向海洋》观后感3
大家下午好,我是青岛第七中学初二一班张守岳,很荣幸的站在这里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此刻我最想说的是中国的300多万海上领土将是未来决定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标杆,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时,近到东南亚,远到红海,奔腾的巨龙在海空翱翔,古老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摸样,中国海疆也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国无可洗刷的耻辱,历史是有正反两面的,我们既不可以沉醉于唐宋元明清中国在航海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必过分的缅怀近代历史上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国耻,我们只有把握现在,望着未来扬帆。今天《走向海洋》揭示了我国海上领土、海洋资源保护依然严峻的现实,所幸的是日益强大的人民海军成为了中国大国崛起的坚毅后盾,诚然,广袤无边的海洋上有礁石、有风浪,有无数困难,相信我们党和zheng府,人民海军一定可以克服,向天边海天一线,无所畏惧的驶去。
我认为中国青少年必须尽快普及海洋科普教育,不仅仅是沿海城市,内陆的莘莘学子也应该进行海洋科普教育,仅仅拥有一番豪情壮志是不行的,应加快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应该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瞻远瞩战略观念的新型海洋科技人才。
同时应吸取历史教训,依靠军事强权独霸海洋的时代已不是历史的潮流,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就是例子,我们没有必要学美国建11艘航母,那么多核潜艇,就像《走向海洋》总撰稿人刘军卫先生所说,"关键看我们的现实要求是什么,中国不会去海上争霸,但我们也不会无视自己的海洋权益被侵犯。"我们当前或许可以另辟蹊径,积极协调各方各面的资金,参与防恐怖主义的海域护航、船舶制造、海港崛起、远洋运输、海洋科技、两极科考、海洋气象上去积极、多方面地展示大国应具有的实力。
海洋是人类至今仍未读透的一部巨著,我们今天仍在路上。
作为新世纪海洋战略的接班人,我们青少年的海洋主人翁意识不可缺失,倡导在《走向海洋》的抛砖引玉下,读一读《海国图志》、《海权论》等书籍。为祖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大海,航船,见证了五千年中国的起起伏伏,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忘不了大海的模样,我们忘不了古老中国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无法忘怀云帆沧海的民族魂!
《走向海洋》观后感4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不再用所谓批判的眼光看历史类的片子,包括很多人视为“应景”的纪录片。尤其是近一年多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与其忙着批判、不如抓紧学习,因为任何片子中都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最初时,之所以想看《走向海洋》,就是因为我知道不管它拍得好坏与否,片中肯定会有我需要的一些东西。只是没想到,这次我真的又逮着了。
这部片子,从某种角度来看,无疑是一部通史,不过应该是专门史意义上的通史,即一部中华民族与海洋的关系史。
全片共八集。第一集名曰“海陆钩沉”,讲述的先秦秦汉时期。看完第一集,我的第一感觉是,我这个学历史的,当年的书算是白念了,很多事当年竟然都没学明白,汗颜。片中提到的商代与海洋的紧密联系是我直到现在才意识到的。是啊,一个擅长航海与经商的民族怎么可能没有海洋意识?对于秦始皇登琅琊而东望,片中亦给出了新的假设。单单第一集,我已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不仅会让我学到些东西,而且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纪录片。
接下来的第二集“海上明月”、第三集“潮起潮落”、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无法想象,南宋时中国海上贸易的所得竟占到国家收入的20%、元代时罗马壁画上的基督圣袍竟完全采用了蒙古人的习惯、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海上军事力量竟胜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第四集“仓皇海防”,主要讲述了清末的事,该集以丁汝昌的自杀殉国结束。如果说整个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声长长的叹息,看到此处,我已经无力叹息了。正如片中所言,历史没有假如,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第五集“云帆初扬”,讲述了从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事。让我难以置信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收入只有22个亿的情况下,竟拿出3个多亿来建海军。第六集“长风大浪”,讲述了中苏交恶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直至核潜艇研制成功等事件。桩桩件件,让人倍感振奋。第七集“走向大海”,讲述了为研制洲际导弹而开展的海洋科考、我国海上石油最初的勘探开发、南极的开发等事。上个世纪末以及本世纪初人民海军在世界各地的访问,让人由衷地自豪。第八集“经略海洋”,讲述了近十年发生的一些事。看到此处,我才明白了报上不断出现的“蛟龙号”下海的意义。
这是一部不断触动人内心的纪录片,片中有太多让人感慨的情节。康熙为郑成功提的挽联“……敢向东南争半壁;……方知海外有孤忠”,让人唏嘘。1937年8月“淞沪会战”,中国海军和日本在江阴进行的血战,其惨烈让我不忍。而1974年,蒋介石默许中国海军通过台湾海峡以解救南越对西沙造成的危机,则是整部片子中让人最感温暖的情节。
老实说,看这样一个纪录片,尤其是看最后的几集,总有种这些年算是白活了的感觉。作为一个在青岛生活了十多年,身边不乏转业海军、海监家属以及类似海洋研究所这类机构的家属的人,我的海洋意识竟如此淡薄,很多知识对于我,都几乎是空白的。虽然,我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只是个体现象,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尤其是通过与身边的人沟通后),让我不得不难过地发现,好像发生在我身上的是一种普遍现象。
昨天同老妈通话。老妈对钓岛和航母等事的关心,让我忍不住将从《走向海洋》中刚刚学到的东西“卖弄”了一番。电话那头不断传来的惊讶声,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妈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朴素的爱国情怀。放下电话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无法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老妈的“无知”不是她的“错”,而是我们宣传教育的失策。《走向海洋》片中,有一个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即日本人从小学时就接受着这样的国情教育:“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相比之下,我们中国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这样说来,与其忙着责备祖先的保守和计较他人的冷眼,还不如抓紧为全民族补上海洋战略意识这一课。海运兴,则国运兴。一个没有海洋战略意识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今,当我们惊喜地发现融海陆为一体中国不再只是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当我们发现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苗、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不仅已经“走向海洋”,而且将因对海洋的越来越深刻地认识而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走向海洋》观后感5
曾经,祖先们害怕大海,于是便毅然而然的选择了陆地生活,而今天我们为了海洋的所属权可以跟其他国家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大海。
《走向海洋》中讲到,1817年被囚禁在狱中的拿破仑向与中国通商未果的英国使臣说了这样一句话А霸诮裉炜蠢矗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κ澜缁嵛之震动。” 就在清朝,中国与海洋大国和海洋强国失之交臂,郑和下西洋只能是我们拿来安慰自己的一剂良药,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的海洋领土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被世界列强瓜分,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海洋事业才慢慢起步,我们建立了一支支雄健的海军,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开始在海洋服役,时至今日,我国已有核潜艇,等世界一流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已经不敢小视中国,我们现在已有了足够的力量守卫我们的国土,保卫我们的海洋,我们不仅要捍卫我们的权利,更要夺回曾经属于我们的财富,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此时的世界以不同以往,我们要想成为海洋强国,还必须依靠国家领导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世界各国仍对中国虎视眈眈,所以我们要想成长,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知道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γ挥心囊恢治拿髂芄挥涝侗3忠环风顺。今日的中国正在崛起海洋强国不再是梦。
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已经无法生存,中国雄起已是刻不容缓,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捍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我们对外应该持有“不忘国耻,誓死卫国”的态度。我认为,海洋强国之路不是重蹈历史上海洋强国崛起的武力称霸之路,而是通过提升海洋软实力κ迪趾推结绕皙Υ锏健安徽蕉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χ泄必须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重塑国人的海洋意识,大力培育、提高我国海洋软实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综观世界海洋强国ξ薏痪哂星看蟮暮Q罂蒲Ъ际踔С藕头⒄沟揭欢ㄋ平的海洋经济。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才能实现海权强化,保卫蓝色疆土。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呢?这必须得靠国人的努力,尤其是当代我们这些大学生,更应该“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像印度那样,靠大量进口别国武器自然是不行的,这样只能永远跟在别国后面,永远无法自强。
《走向海洋》使我深受教育,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一名海南大学的学生,我将不断强化海洋意识,提高专业素养,用科学手段认知海洋,服务社会。为中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向海洋》观后感6
看了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我第一次对海洋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被它奇妙的力量所震撼。中国人名自古以来一直对海洋充满敬畏之心,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始终没有正视海洋的原因。而当我慢慢试着去发现,去正视,去直面,才发现海洋文明是一直渗透入华夏人民骨髓的。
他培育了华夏人的农耕文明,作为它坚不可摧的屏障,始终拱卫黄土地的安宁,从而有了华夏子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黄色文明。然而以青藏高原为界,在他的另一方,蓝色文明正疯狂滋长。而通过贸易交流,殖民扩张,移民,商业文明在海洋的摇篮下得以快速生长。在西班牙人看来,幸福来自于大海,来自贸易和征服。在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更加奠定了海神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而这一切全来自于海洋。
再从观中国,海洋与华夏的渊源从来都是那样神秘莫测的,他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起与落,盛与衰。从3000年前就已到达墨西哥到始皇东巡到徐福东渡再到唐宋海上丝绸之路,从鼎盛的明初郑和下西洋再到明后期闭关锁国,两次战争,似乎海洋与中华文明的联系从不曾间断,不论是以它独特的惩与罚的方式还是以它的威严与神秘莫测的力量,他陪中华文明一路走来,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荣辱兴衰。
回到当今,我们看到那争端愈演愈烈,菲律宾挑起黄岩岛事件,越南不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这一切都是海洋又出给我们的难题?这个问题我想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应该深思。我们在陆地上能与大多数邻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而在海洋方向却难以突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的提出更是遭国人吐槽,到底怎样才能维护中国南海权益,做到“主权属我”呢?为了维护海外权益,扞卫海上通道,我国必须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建设,加强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
《走向海洋》观后感7
《走向海洋》,顾名思义,这是一本与海洋的一切相关的书。这本书总共分了三个方面介绍了人类和海洋的亲密关系。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人类从崇拜到探索、由了解到争夺,开启了人类文化的起源。海洋是一个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当然,海洋还是全球最大的淡水库,如果海水提纯,可以缓解整个世界的缺水状态。第二部分详细的叙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丝丝联系。我国有着悠久的海洋历史,殷人东渡,徐福出海,丝绸之路,禁海锁国,写下了一个个中国历史闪亮点。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都是我国海洋史上的重要海战。海洋又和名人相辅相成,郑和、郑成功、魏源、毛泽东都是海洋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的海上防线也不容小视,一队队潜艇、小型水上舰艇,保卫着我们的祖国。第三部分展望了海洋的未来。海洋的未来是“碧蓝”的、是走向世界的、是让中国和全球接轨的,它还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
我们一直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这证明了水是人类进化论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人类利用开发海洋中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为我们人类做出了非常多的服务。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么多的美好想法、愿望、规划,都是建立在一个美丽、健康的海洋的基础上,回头看我们现在的海洋,日本的核电站爆炸,海轮的油泄漏,“红潮”的侵袭,海豚的……都给我们美丽的海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古到今,我们失去了不知道多少的植物、动物,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我们应该警惕起来,保护剩下的可怜生物,让物种不再消失;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节约资源,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颗粮……只有我们的海洋变的更加美丽健康,才能让更多的人们在这广阔的海洋上展现他们的抱负,让海洋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地球母亲才愿意奉献她的一切。让我们全社会的人都团结起来,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争做环境的守护者。
《走向海洋》观后感8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走向海洋》观后感9
XX年1月1日,鼠年伊始。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大街又添一处新景,盖起了中华世纪坛。按照中国古代的意思,坛是用于祭祀或者誓师大典的神圣地方。据报道,坛的广场用960块黄色花岗岩铺砌,象征着960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还有两缕流水,代表长江、黄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一位海军将军站出来,说这个石头台子落下了关键的砖瓦,光惦记960万平方千米了,华夏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呢?人民海军用生命打拼出来的海洋疆域呢?然而,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引起注意。XX年3月14日《新宪法修订案》出台,在这部国家基本大法里有关海洋资源和蓝色国土的内容依然是一片空白。然而,人们对此早已麻木。有关方面曾经过对北京、沈阳、大连等地10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几乎100%的学生都把960万平方千米作国土面积来回答。
甚至有的高校竟然98%的大学生不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呜呼哀哉!追究其根源,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小学课本里就这样印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XX年7月《中国青年报》以“南海诸岛丢失谁之过”为题报道,在南京市石门坎地区联华连销超市出售的“爱我中华”中国地图益智儿童拼图玩具上竟然漏标了中国南海诸岛。结果是,多米诺效应产生,电视台在出现中国版图时,采用现代复印技术,“吱嚓”,拷贝下这张“权威地图”。真应该教民众看一看同样享有主权的其他国家是怎么做的。在美国的地图上,确凿地印着海洋国土横跨大西洋和印度洋,最远距离本土海岸线超过10000千米。连日本,小学课本里这样写道:“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有阳光、空气和海洋。”
整个日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但在孩子们心中,却有着4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海洋是陆地的10倍。1987年,大和民族为了抢救一个即将消失的小岛,历时3年,耗资300亿日元。这个叫做冲之身的珊瑚礁上并无人居住,涨潮时露出水面的面积只有0.3平方米,他们这样一掷千金,貌似慷慨,实际上经过一番精明的计划,《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后,只要这0.3平方米还漂浮在海面上,日本就获得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随后,世界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将“海洋,人类的共同遗产”作为“国际海洋年”主题,将每年7月1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1998年5月,首届国际海洋博览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海洋,未来的财富。
《走向海洋》观后感10
现在,有许多《走向海洋》这本书,这些都是关于人类的故事。同学们也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我也在读这本书。告诉我们了许多重要信息。
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离开地球的人,从远远的宇宙俯目敢家园。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颗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它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更合适。
我们的国土越来越少,地球上的部分都是海水,我们现在应该得保护地球,让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我还介绍一个我了解的信息。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可以说,覆盖的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叫“地球”,也许是个错误。
地球的海沟可真厉害,都能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给淹没,地面的海水可真多!真是出人意料。看来“地球”改名叫“水球”更合适。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学到里面丰富多彩的知识。
《走向海洋》观后感11
在《走向海洋》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海洋与人类、崇拜、诞生神话这三页。
在这三页里的第一页中讲了一个神话故事。
当初宙斯三兄弟抓阄划分势力范围,宙斯获得了天空,哈得斯获得了地下,波塞冬成了大海和湖泊的君主。
与提坦神的“提坦之战”结束后,波塞冬成为伟大的海王,掌管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他用令人战栗的地动山摇来统治王国。他手持三叉戟,他还赐予人类第一匹马,他乘坐的战车就是用金色的战马所拉,当他的战车大海上奔驰时,波浪会平静,周围跟随着海豚。古希腊人出于对他的崇拜,在面朝大海的峭壁地顶上建起一座雄伟的海神庙。
这个故事就是我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故事之一,你喜欢吗?
【《走向海洋》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洋》观后感01-07
《海洋》观后感15篇01-25
海洋朋友观后感9篇01-23
《海洋天堂》观后感3篇01-19
海洋朋友观后感14篇01-16
《海洋天堂》观后感13篇01-12
《海洋朋友》观后感15篇01-09
《海洋天堂》观后感(精选15篇)01-28
《海洋天堂》观后感精选15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