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20篇)
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或是一本书籍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其中的内容传达给我们让我们有许多不同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就是我们的观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
忍不住连续看了两遍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被片中的美术老师深深打动,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桑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快乐!
伊桑的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处于最差的状态,因此受到老师、父母的责骂、歧视,以至于为了逃避非难而让哥哥写假条向老师请假,以便于他逃学,最后不得已而转学。
转到新学校后,伊桑依然是学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无论他怎么努力,他都不能写好那些字母,他被老师打、罚站、罚跪等,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代课老师尼库巴教孩子们画画,发现伊桑不正常的状态后,他和伊桑的同学交流,和其他老师交流,通过分析伊桑的作业,他发现,并不是伊桑学习不努力、偷懒,而是因为他天生有诵读障碍,缺乏流畅的思考能力,对距离、大小等缺乏判断能力,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却做不到。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态后,尼库巴老师上门和伊桑的父母谈心,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我们不能因为他目前的一点点障碍而嫌弃他。他甚至愤慨:“如果你喜欢比赛那干脆养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负担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
为了唤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库巴老师在课堂中和孩子们讲述爱迪生等名人小时候也有读、写障碍,老师自己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桑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桑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
尼库巴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兴趣点不同,伊桑在绘画方面有天赋,他的创造性极强,在学校绘画比较中,伊桑的画胜过老师尼库巴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桑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他流着热泪扑进了老师的怀抱。
伊桑各方面成绩都明显提高,令父母惊诧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峰体验,他的脸上绽放出快乐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亲来接伊桑回家,伊桑依依不舍地与老师告别,临上车前他回头奔向老师的怀抱,尼库巴老师将他高高地举起,伊桑伸展着双臂,全身舒展向上,极其激动人心,我的热泪再一次流出。
画面定格在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长的画面上,的确是尼库巴老师将伊桑高高举起来了,不仅举起了他的读写能力更举起了他的自信举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这样的特殊儿童虽然在正常的学校并不多见,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导致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我们的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们得像尼库巴老师那样认真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从根本处下手,牵着孩子的手带着他慢慢成长。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2
伊桑生活在一个大家认为很幸福的家庭。爸爸在外打拼,妈妈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哥哥成绩优异,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
妈妈的爱让伊桑也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尽管成绩糟糕,但妈妈的拥抱仍然让他拥有很多的快乐。
当因为成绩不得不将伊桑送至寄宿制学校时,每周的探望成了伊桑最大的期待。但因为哥哥的参赛,爸爸妈妈要陪同,没有听完电话的伊桑放下电话就走了,那背影竟变得格外的落寞、格外的长。
当拉姆老师家访时,分析伊桑的真实情况时,爸爸也不断地在强调:自己是很爱孩子的,尽管对读写障碍是初次听说。尽管后来,他也专程到学校,告诉拉姆老师伊桑妈妈也读了好几本关于读写障碍的书,但为了伊桑,作为家长究竟做了多少?看着站在海报前简单拼读的伊桑,爸爸匆匆而别。
单单是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在面对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我们究竟该用怎样最合适的爱的方式让孩子的生命得以滋养,让孩子的生命得以绽放。
全世界都可以抛弃孩子,但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一定要真诚地告诉孩子:“你真棒!”
上帝关闭一扇门,一定会开启另外一扇窗。因此,对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来说,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他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基于他生活的快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因此,帮着孩子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放大孩子的兴趣点,相信星星之火足以燃起生活的信心。他作为一个公民,首先应该享有幸福生活的权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3
在心理学里,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就是你看得见他们,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般。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电影,看完后被片中的美术老师尼克深深打动了。这是一位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老师,他真正读懂了孩子,从根本处分析孩子,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让小男孩伊夏不仅在读、写方面有了进步,而且在美术领域施展了其特殊才能,成为超越老师的绘画冠军,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现实生活中太缺乏这样的老师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遇到这样既懂教育又懂心理学,同时又具有无限爱心的老师。
现在的社会过重地强调竞争,而在无形中忽视了对孩子自身的关注。正如影片中尼克老师所说:“我知道外面是一个无情,充满竞争的世界,一个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世界。大家都要好成绩,医学、工程、管理……什么都是只要比别人差就是无法容忍的。100分考了95.5分…95.6分…95.7分,只要比别人差就是可耻的,对不对?看在老天的份上,你想一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跟梦想,不是,大家都只死想着要如何让自己的手指脱颖而出……然后忙着去修饰,让它们看起来更修长。如果哪天手指头断了,你们还要继续吗?”家庭教育中,需要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沟通,给孩子建构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沟通。
作为我们的学生家长,你们真正理解一个孩子吗?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教育所做的不是助其快快成长甚至不经意间压抑他们的成长,教育只是引导与发现,让他们顺着自己的方向,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而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强加给孩子!
在学校教育中,现在更多地强调科学教育,而在无形中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电影中的主人公伊夏,就是由于其语言和文字理解能力的不足,导致他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
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是确信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人具有“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就像是树植根泥土一样,只要给予同样的知识学习条件,学生就能实现相近的学习目标。但是由于遗传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个体的认知能力还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弱势”群体,班级授课制似乎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为它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成就了大多数人,而牺牲了他们,使他们成为“陪读”或是教育中的局外人。
尼克老师翻阅着伊夏的画稿和使他受到责罚的作业本、考试卷,渐渐的,心里有盏灯开始变得明亮,那颗落在凡世的小星星的光芒刺痛的他的眼睛。“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犯错的模式?他把字母写成反向,同一个词在一页之中有不同的拼写,相似的字就会混淆……所以,这些并不是普通的错误,他是一个有读写困难的孩子。发现这一问题后,尼克老师首先是给伊夏树立信心,他在课堂上讲到:“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许多杰出的人物,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毕加索……其实小时候都有读写障碍……”
尼克老师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和伊夏一起慢慢分析那些会跳舞的字母,从游戏开始,在沙盘中先写字母,再用彩笔写,最后用铅笔写,一点一点,伊夏慢慢克服了读写障碍。为了让伊夏显露他的绘画才华,尼克老师向校长建议要举办绘画比赛。
伊桑的画胜过尼克老师而成为学校年鉴的封面,伊夏简直不敢承受这巨大的成功喜悦。伊夏成功了,这更是尼克老师的成功,正是尼克老师智慧地发现伊夏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才发掘了孩子的天性,发挥了他的特长。
在每个班级几乎都会看到伊夏的影子。他们总是没办法集中精神上课,经常在自己的位置上玩各种各样可以拿起来玩的东西。作为老师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煎熬着。这些孩子天生缺乏主动性,一点的小挫折就能打消他的耐心,一次求助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打消下一次求助的主动性,他们需要太多的个体关注。当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现出内心的美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时,当信任和付出终于获得丰收时,我们都感受到了同样的喜悦,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成不了这位老师,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现实中孩子的状态要比电影更复杂,是因为即便我们关心,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更让我知道了:静候“花”开,要懂“花”的特点。面对教学实际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从心,但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尝试!你一定要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希望每一位教师能真正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4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英文名Every child is special讲述了一个关于儿童差异性的故事。内容过度煽情不讲,教育问题并非单纯靠一位老师的热情就能得到彻底改变,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大的感想。然而电影还是给了我许多感动与激励。
小男孩伊夏有阅读障碍症,然而在这个讲究统一讲究规矩的校园内,老师们在他的本子上打红叉,让他站到教室外,对他批评和责骂,他成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甚至被家长强行带去了寄宿学校进行“改变”。他们可以给他安上“懒惰”“作怪”的毛病,却不愿承认孩子身上与其它人不同的方面。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害怕差异,我们对差异没有正视的勇气与引导的耐性,差异便宣告了规矩的被破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当学大雁,别做海鸥》,如果在海鸥的脚上系上一根红丝带就等于为这只海鸥宣判了死刑。在教育上,海鸥行为其实并不少见。许多小学中学的班上,一些老师会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安排在最前排一个人坐,久而久之,某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我就是差生,我就是可以无所顾忌任意捣蛋的心理。差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反而往反面发展。
电影里伊夏进了寄宿学校,在英语、数学课堂上被批评,在美术课堂上被打手心,伊夏因为他的差异导致了学习上的滞后,却得不到老师与家长适当的耐心的鼓励和指导,他越来越消沉,放弃了画图,也丢失了快乐(影片里,我觉得最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伊夏逃课走上街头,就像电影插曲里唱的“这个只有短暂几天的童年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所以我的朋友啊别辜负了它”)。
直到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尼克老师的引导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多了份耐心与关爱,多了让学生们自由思考自由发挥的鼓励和宽容。他说:我们中间一直都有那样的人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看世界,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们他们被反对,但是他们中间出现了最后的赢家于是惊艳了世界。
差异并不可怕,有时候它甚至成就了天才。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光芒各异的星星才汇成了美丽的星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5
暑期集团干部大会说要播放《地球上的星星》,当时一听就知道一定是印度电影,果不其然,真是一部感人、发人深省的影片。面对那些特殊孩子,影片中美术老师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拯救了一个孩子,拯救了一所学校。我始终在想,如果我面对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处理。作为老师,即便是知道耐心的重要,即便是知道一个好老师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帮助,但现实就是这样:你很难找到帮助他的办法,就像我每天都在教室里遇到的情况一样。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是一名非常专业的老师,懂儿童、懂心理、懂教育,只有每位教师研究儿童,才能在面对影片中的孩子时,因材施教。
电影的前半段,我想,看电影的人里一定会有很多感叹于伊桑内心的挫折:所有的字母都在跳舞,听不懂“把课本翻到第几页第几行”这样简单的指令,要把不及格的试卷带回家让妈妈签字,结果却不留意地让它成为了两条小狗的玩具被撕得粉碎,为了逃避老师的咆哮和责罚而逃课……这些也让我感到辛酸,但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让我感到无奈。伊桑的角色扮演得如此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的出神……还有无法控制的对集体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可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不得不承认,现行教育模式是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这表现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课速度上。尽管由于全民普及教育与社会化的程度,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这种集体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的孩子,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对于步调不适应者,没有人愿意等待你一个。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稍高的台阶,大家都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够。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然而,大家已经走到了下一阶段,没有人发现他的停留,更没有人能够帮他一把。可惜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早已懂得自卑感羞愧感等种种感受。他不说出来,或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同学们早已渐行渐远,他一个人被丢下,孤单地、却还要佯装与他们在一起的样子。
与生理上的差异相比,这样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再无色彩,再无光明,再无希望。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辉的星星,似乎就要就此陨落。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尽管学校与教师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主要的任务是一般知识的传授和面对集体学生的教学,学校与教师真的很难做到将每个孩子看做不同的人,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什么他们没能够看到,或者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与他人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不够努力”;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天分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贪玩不务正业。为什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不能够有最基本的理解;父母们习惯于关注每日的报纸,世界在发生什么,却不甚关心孩子的心灵。我想,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都忽略的人生而不同这一事实,只是像大多数人教导孩子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这真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以上这些,本来也该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我想,这一切,应该引起所有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的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6
很开心参加了教育协会组织的这次的活动,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印度教育制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产生了很多的感触,由此及彼,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以及自己一路走来的求学路。
影片一开始塑造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学生,他异于常人。特别喜欢盯着某一事物引发大脑,三处奇异的东西,新奇古怪,让观众不得不诧异老天竟会造出这么伟大的物种?然而事情的发生都伴随着两面性,成绩很差的他,时时苦恼着。它拥有不一样的思维,对于教条式的思维模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按规矩吸收,火上浇油的是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打击,让他的自信心一度下降。看着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一步步走向自闭的深渊,不禁使我的心一颤。孩子本来就是爱幻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可是生活却总是要剥夺他天真的笑脸,让他们走向自以为很正确的死板式课堂。开始我怨恨他的父母,何必要逼他干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正是因为父母爱他,才对他如此“残忍”。看着父母留下不忍心的泪水,我深深感觉到现实中人们的无奈。
中国的教育制度何尝不是如此呢?总会在孩子五彩斑斓的童年里,大煞一笔,创造力被一步步抹杀,走上人们所谓的“正轨”。不由主的想到了自己,从小就带着父母的希望,即使自己觉得很累,也会坚持不懈,用学习去麻痹自己。在13岁就被送往私立学校,独自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此期间,哭过、痛过、怨恨过,可到了最后还是选择屈服。为学习失去了很多本该得到的,比如:和家人团聚、与朋友玩耍、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会让自己的人生实现价值。与其说我们是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不如说我们都错误的理解了教育的真正含义。
在此,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下一代的孩子会在快乐中学习,做他们最真实的自己,让教育创造更多不一样的伟人。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7
每个孤独的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你可以在黑夜中看到它闪闪发光,但是你永远都触碰不到它。也许,在黑夜中,你也不一定可以看得到它,因为你可能会被月亮的光芒吸引了,你也可能被路上的灯光迷花了眼,你也可能在豪华的房间内流连,忘了天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这一段话,出自一本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伊夏,他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存在阅读障碍,他所犯的错误不被理解。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伊夏是无可救药的。在学校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又故意毁坏邻居的花盆,他甚至当着父母的面动手打人,撒谎、逃学。课文读不出,考试时,整张考卷上只填了一个空,而且还是错误的。万般无奈之下,伊夏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里,伊夏因为不会读写,经常受罚,他的内心感到更加孤独、害怕,甚至连自己喜爱的画画也放弃了。
很幸运,伊夏在这里遇到了他的美术老师尼克,他是一位真正懂得教育的老师,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梦想,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通过伊夏在学习中犯错的方式发现了伊桑在学习上的困惑,是阅读障碍影响了他的学习。更为可贵的是尼克老师对伊夏实施特殊的教育方式,最终使伊夏从学习的困惑中走了出来。最后,伊夏的学校举行了一次画展,伊夏的画成为了纪念册上的封面,而尼克老师也画了一幅,画的就是伊夏……
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就像是颗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小星星,是星星总会发光!有些有某种障碍的人与我们平常人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他们其实并不笨,只是某些方面存在障碍,但他们总会在其他方面被赋予另外一种新的能力,让他们异于常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所以,我们应该尊重、理解他们,他们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瞧不起他们。如果每一个人都一样,那么世界就不会五彩缤纷。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天才,是他们改变了世界。如爱因斯坦、迪斯尼等,他们小的时候也都有认知障碍,他们与常人的想法不一样,用不同的思维来想象这个世界,这使得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每当我想起伊夏露出两颗滑稽的大门牙和水灵灵的大眼睛笑起来的画面时,我的心里就暗暗地为他喝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8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大致讲了:伊桑是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男孩,不过他的画画技术是十分的一流,因为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他有一次考试,第一题:3x9=?。这位天天考一两分的伊桑先生又开启了“幻想模式”:想象自己是一个航天员,想象3是地球,9是冥王星。地球把冥王星炸毁了,从此世界上没有冥王星了,所以3x9=3。听到这儿,同学们都要笑疯了吧?后来,他瞒着爸妈让哥哥帮自己写请假条,被老爸发现。伊桑被送到寄宿学校。伊桑绝望了,他茶饭不思,连画画都抛弃了,上课更像听天书。终于他碰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尼康先生。尼康先生翻过他的作业本,改正他的错误,最后使他的美术作品获得金牌。
一个老师,注定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不论是怎样的孩子。当然,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而且,“牛不喝水强按头---办不到”,如果硬让伊桑拿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伊桑比较特殊,尼康老师正是利用伊桑画画的爱好,教他写字,读书……这样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让伊桑成为那所学校“最靓的仔”。遇上一位好老师,真是终身的幸福!不过我们班的老师都很棒哦!这也是我们的幸运!
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电影!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9
《地球上的星星》这是一部反应孩子内心世界的影片,影片一开始我猜测到的主题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将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律、担当和责任的重要性!
但影片到了片中,发现小伊夏到了私立学校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因父母对自己的放弃越发的自闭,甚至不能在班级中参与其中。此时影片深深的吸引了我……
直到尼克老师的出现,我猜到了影片的结局。
我是一名大学老师,从选择了教育开始便懂得: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多重要!
其实,现实的家庭教育中也一定是家长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作为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且能够给予及时的正确疏导。
教育孩子是一项大工程,如果想要成为精品之作,过程中不但不能偷工减料而且要精雕细琢注入灵魂,在这里也就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心心的交流,不仅要用心,且要更有耐心。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且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让孩子把我们当作朋友,在平等的基础上愿意跟我们倾诉,愿意跟我们表达。同样,我们也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去接受、去分析,像朋友一样具备同理心的给予鼓励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以及正缺的疏导。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接受问题,接受我们。
《地球上的星星》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除了疼爱担忧和责备恰恰缺少了用心和耐心,以至于读不懂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认不清孩子的“缺陷”和优势。影片的结局是完美的,小伊夏是幸运的,遇上了走心的尼克老师,但现实生活中老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求老师面面俱到,那不现实。
故在教育孩子面前应分工明确:精雕细琢家长来做,结构框架和质量老师来把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内容讲的是一个名叫伊夏的小男孩玩心太重,各方面表现都不好。
一天他考完试后,考试卷拿给小狗撕咬毁掉了,回家以后妈妈问伊夏数学成绩怎样,考了多少分?伊夏没有回答妈妈,跑进厨房拿了一块面包,吃完面包以后伊夏跑下楼陪两只小狗玩。
第二天,伊夏回到学校在课堂做数学小考,下午的时候,校长把伊夏的爸爸妈妈请了过来,校长对伊夏的父母只说了一句话:“伊夏被开除了!”无奈的爸爸只能把伊夏送到了一家寄宿学校学习,学校里有一名叫尼克的老师,他发现伊夏虽然很调皮,作业也做得很糟糕,但是很聪明,就想把伊夏不好的地方改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在尼克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伊夏的坏习惯都改正过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暑假到了,伊夏感激的对尼克老师说了声:“谢谢!”
观看了这部电影,我的感想就是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害怕改变,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伊夏遇到尼克这样的老师真幸福,就像我遇到了杨老师一样,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杨老师很严格,但是他很幽默,还很有才华,我喜欢他。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1
又是一年开学季,大家怀着不同的心情从假期归来,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坐在这个报告厅里迎接新老师的场景还在眼前,不知不觉一年已经过去了。
每年开学的时候集团都会给老师们放映一部电影,还记得上一次开学的时候是《悲伤逆流成河》,大家看完之后都很感到也深受启发,我想集团安排的这样一项活动不仅是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让我们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一些固有思维,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工作。
今年我们观看的是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电影讲述了一个八岁的男孩伊桑,他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孩子,但在老师都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父母也认为他是任性淘气,于是父母无奈之下,只好给他转学,而在新学校里,他在老师的不断否定下,慢慢的变得安静与自卑,而新来的艺术老师发现了他有阅读障碍的问题,不断鼓励他并悉心教导,给他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我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所以我并不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看之前就少了一些好奇和期待,但却多了一些思考。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同一部影片每一次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那时观看的目的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喜欢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现在我已离开校园三年了,电影的很多细节以及观后的感受也早已忘记,而我也由一名学生变为一名老师,今天再次观看这部电影,让我又从一个新的角度有所收获。
一、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当他们表现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理解他们,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责骂。正如电影里的伊桑,他的表现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就是顽劣,却并不知道他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所以他只能变得越来越孤单。而学校的作用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把他们变成一样的工厂,所以我们作为学校里的老师更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与偏见,去真正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如电影的名字那样,每个孩子都是地上的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熠熠闪光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要以世俗的眼光和我们固有的成见去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只有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他们才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当然,要做到以上的两点,在实际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但正如电影中演的那样,只要我们不放弃,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2
谁的成长,不曾留下几道伤痕!每个人的成长史中都会有一些创伤事件,在一次学习中听到这样的一个理念知识点:每一个人的职业选择,都是受到自己家族系统动力的需求,例如:一个家庭里总是为公平、正义这件事情受困,在这个家庭里的后代里一定会产生一个律师。这部电影最初的一个忧郁的眼神,把我带到了另外一部电影中——《嗝嗝老师》。
《嗝嗝老师》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印度片,嗝嗝老师天生带有一种神经性的疾病,不受控制的发出咯咯的声音,从小到大得不到来自爸爸的肯定,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位出色的教师,这一梦想成为笑柄,被周围的人嘲笑着。在无数次面试碰壁中,也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一切都是使然,一所学校特殊班级,成为一个学校的难题,没有人愿意带领这个班级,无奈之举下,校长请嗝嗝老师担任了这个班级的老师。于是成就了一个老师的梦想,与其说成就了老师,不如准确的说成就了一群人的梦想和改写了一个名族对什么是教育这件事情的认知。
透过一个眼神,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透过一个孩子的行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或者理想中的自己;透过去帮助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断的去滋养自己内在的小孩。这是教育者最伟大之处,不经历自我疗愈与成长的教师,是没有办法去发现、去看见一个孩子表象下的生命真相。很随喜今年我们峡小提出了一个“学科心理学”的全新理念。学科心理学以我的理解就是,用科学的的视角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这部电影里的理念不谋而合。学习能力的概念,南希博士曾经提出过,并帮助了一大批的孩子从中获益。这一理念的提出,让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改变了自己以往的经验。南希博士并不是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心理学家,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从孩子的心理、脑部发育的特点,成长的环境入手,提出了“学习积木”的理念。学习积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育者,只是单一的去解决一个孩子单科的学习成绩,认为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出现问题,不是不够努力,就是这个孩子的天生资质不够。南希博士提出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包含了十块积木,四块基础的积木,六块思维能力积木,一块高层策划统筹积木。这十块积木独立运作确密不可分,一块积木运作不良,就会出现孩子的学习能力障碍。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电影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中,老师去家访,父母带着一脸的无奈和‘无知’,这份无知里充满了担心与爱。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孩子出现了认读障碍,和孩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孩子的自身感官的不协调有关。从来没有想过,孩子只是有一个人读障碍,却看到这个孩子其他方面的才华出众。我想这不是一个家庭的认知,是整个教育界都存在这样的认知偏差。借由一部电影引发了自己的几点反思:1、学习积木在学校中的运用;2、校园课间操与社团的成立,是否可以有效做到特殊孩子的解决应对措施方案。3、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不仅仅只是爱与接纳,还有成长的规律以及特殊孩子的特殊解决办法。
感谢遇见,在每一次遇到中,都能照见自己的那颗完美的灵魂!在召见中,不断的去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让自己不愧教师这份职业。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是伊桑,先从伊桑的父母讲起。他的爸爸很傲慢无礼,因为当老师向他提出建议的时候,他不但不听,还有点不耐烦,而当他第二次向老师提出“关心”这个词的时候,他其实是假关心,不像老师那样真关心。
他的妈妈对他有一点帮助,可是她没有站在伊桑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爸爸也同样,只有他的尼克姆老师,一直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他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克服困难,勇敢的去面对,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困境,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4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者,一提到《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我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八岁的小男孩伊夏他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她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他喜欢盯着水池里的金鱼观看,探索未知;他喜欢下雨天踩小水坑,感受身体上滑落的雨滴……但一个循规蹈距,分数至上的学校,抹杀了伊夏的热情,彻彻底底否定了他。伊夏被迫之下被送到寄宿学校,在那里伊夏并没有获得重生,反而被骂“傻子”。他开始变得忧郁,变得自闭,他不再喜欢画画了,尼克老师见到他的一言不发之后,开始翻看他的作业本,才知道伊夏有“阅读障碍症”,尼克老师决定帮助伊夏,最后伊夏走出了内心的阴影。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ran一把火。”诚哉斯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他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人而异,善施春风,尼克老师点燃了伊夏这颗星星,唤醒了伊夏心中的明亮的求知之火,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与尼克老师对立的是伊夏的父母。伊夏的父母在中国也是典型的存在,爸爸努力工作,支持孩子,妈妈全职家务,照顾孩子。看似温暖,实则为“病态教育”。父母总渴望孩子一步登天,快速成才,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伊夏爸爸所说的“出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固然不错,只是不应忘记,关爱孩子更至为重要。影片中伊夏的哥哥足球赛失败让他伤心,但让他更难过的是父母的冷漠。其实爱很简单,一个拥抱,一个吻,一个眼神足矣。
影片中的郁金香特殊学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所学校里的孩子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是在尼克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抛开分数,关注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爱的鼓励,让孩子们有一颗温暖的心。这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不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吗?
在影片的最后,伊夏跑过去紧紧的拥抱着尼克老师。那一刻,我的泪水不自觉的流落下来,那滴泪水不仅仅是感动,更包含着我对尼克老师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让我们用爱来让每一颗星星发光发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5
这世界上的天才都是光芒的碎片散落在人间,伊夏就是那么一颗。影片开头演绎出了一个问题小孩的样子,考试不及格、翘课、打架、最好的玩伴反而是一只叫大黄的狗。在所有普通人眼里这妥当当就是一熊孩子吧,但是如果我们透过伊夏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呢?
水瓶里能装下什么?两只小蝌蚪?是无尽的想象。影片用动画的形式把伊夏的想象画了下来,满座同学无一不惊叹。用我们定固的思维去看这件事的确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我们只会说:河水脏不能放进水杯里!为什么考试永远不及格?所有人都在否定他:你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真笨呐。你的字都跟跳舞一样。没有人知道在他眼里字就是在跳舞。
这部电影我想不只是教我们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更是教会我们多站在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阿米尔汗主演的老师,他会思考是因为什么导致伊夏成绩不及格,会鼓励会帮助会引导,这更像古时候的高山流水。
一位优秀的老师,是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的。我每次看到影片中老师蹲下来问伊夏,我都会很感动,很多时候老师只会告诉你几个忠告,但不知道其实有时候只需要感同身受。
星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只有人发现它,照亮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6
下午欣赏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感觉不错。尤其教师和已为人之父母的朋友不该错过。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影片。 在心理学上,把有自闭症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你只能看得见,却触摸不到真正的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一个小男孩,他有着读写障碍症,却被认为弱智,因此差点崩溃,所幸被美术老师鼓励,展现绘画天赋,重拾自信。我看完这部电影,不由想起《放牛班的春天》,感觉两部电影异曲同工,但《地球上的星星》相比《放牛班的春天》,镜头更加诗情画意一点,主题更加开朗一些。
小男孩伊桑的长像很突出。大门牙、瘦弱、眼睛大大的。在他眼睛里,世界神秘可爱充满色彩,他喜欢天空、白云、飞鸟、河流、小鱼,甚至可以津津有味地注视小水坑,欣赏它被人踩出的水纹和倒影。
只是小男孩读写字母非常困难,每个字母在他看来,都会跳舞似的,男孩为了掩饰自己在读写上的无力感,摆出不听话的姿态,结果被扣上懒惰、淘气、弱智的帽子。事实,这一切真不是他的错,可他还是被逐出教室,被逐出学校,不得不转学。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功利性教育中都是不幸的,都要经历这样的心路——叛逆,痛苦,麻木或堕落。但电影里的男孩最后绽开自信又快乐的笑容,如同老师为他创作的肖像画。显然电影不想拍摄的过于阴暗悲观,所以让男孩遇上乐观又高明的恩师——拉姆,使得故事抹上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散发出温暖的理想主义光芒。
但在现实里,大部分孩子没有这样幸运,他们都是僵硬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老师逼着学生达到他的知识要求,家长逼着孩子承担他们的野心。孩子的成长是不断“适应”现有社会文化、制度、道德的过程,不是去创造未来世界。学校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要孩子长大之后,能和他人竞争时候脱颖而出。成人生活有着强烈的功利性目标,同时,他们又把这些功利性目标强加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延续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这是教育吗?不是,这是悲剧——孩子的梦想被摧毁。正因为这样的世界观,男孩的父亲反问老师:”绘画有用吗?能帮助他和别人竞争吗?”
影片中的这个故事我觉得讲的很好。“在所罗门群岛的原住民如果想要开垦农田,他们并不需要砍树,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一群人围着一棵树,开始大声的谩骂、诅咒……没过几天,这棵树就死了!
影片中以绘画大赛结尾,我想,没有其他什么能比画更好的让我们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了。然而真正打开伊桑心扉的却是美术老师亲手画的一幅画……(自己看,比别人讲得更震撼。影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伊桑寄给妈妈的本自己画的书,感人致深!我就不写了。
最后,伊桑在这次大赛上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当校长宣布伊桑获得一等奖并做为学校年鉴的封面时,全场掌声雷动,而我们的小伊桑,却深深地把自己埋在人群之中,那躲闪的眼神,那胆怯的神态,让我心疼落泪。
我非常喜欢结尾的那一幕,即将回家的伊桑突然转身奔向老师,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露着大板牙肆无忌惮地笑着奔向老师。老师把伊桑举起,抛向空中的那一个定格画面——伊桑在飞……
或许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小脑袋里充满了无数的奇思幻想,但是却与这个“传统社会”的潜规则有些格格不入,社会排斥他们,他们愤怒地挣扎,眼里一片无助,父母不理解,老师不关心,于是他们开始用叛逆伪装自己,渐渐堕入黑暗。在我们周围,很多星星都陨落了……钻石早已没有了棱角,再也折射不出璀璨的光辉。但是,可能还有更多星星将要遭遇陨落,悲伤吗?
星星,当它璀璨在天际时,多么美好,银色的光芒倾泻大地;一旦它落到地面上,便只是一块黑糗糗的丑石头罢了,欣赏与赞美也走到了终点。或许有一天,它可以很幸运地碰到它的“伯乐”,成为另一匹“千里马”,在天文史上继续闪耀它别样的光芒。
深深记得《阿甘正传》里阿甘妈妈说的两句:“Everyone is different。”“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re different!”
细心体会《地球上的星星》,就会更好的体会这句话。
《地球上的星星》用它的内涵,越过繁缛形式,触动心灵。我们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好的影视作品,同样能洗涤人的灵魂!每位望子成龙的家长,我建议每一个肩负教育重任的老师,都应该认真的看一看!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7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教育影片《地球上的星星》。感动和震撼不已!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位教师太伟大了!
他有宽广的胸怀,敏锐的眼睛,合适的方法,他给予学生幸福的今天,希望的明天,甚至一生的幸福。
这世上能有几位老师能够像他那样真正开启学生心灵窗户并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呢?
电影中伊桑在诵读,书写方面有困难。可父母,老师都没有认知到这一点,他们都认为孩子没有用心去学,认为孩子贪玩调皮,孩子在各方面连连受挫,内心没有成就感,极其痛苦,几乎崩溃。
在新学校,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遇到了与他曾有着同样经历的一位美术老师,正因为伊桑的现在是老师的过去,老师才能深深的体会到伊桑的痛苦,想尽一切办法去鼓励孩子,借绘画让他重拾自信,快乐生活。
看完后,我觉得中国和印度的教育是相似的。同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都崇尚精英教育,学生学业负担重,父母的期望值高。
而且中国和印度的教师都是一样的,面对学不好的学生很无奈。
我想,并非同样的教育方式都适合所有的孩子,永远不要将教育格式化!更多时候,与其责骂和惩罚孩子,不如多给他(她)们一些鼓励。
另外,比起那些强调分数和强调纪律的世俗偏见来说,孩子们自身的健康(包括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要重要得多!每一个孩子都是颗独特的星星,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而遗憾的是,并非每颗迷了路的星星都能遇见一个像尼克老师一样的引领者,引领着他穿越迷障,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所以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最细微的变化,了解孩子的心里。最好建议家长都写写关于孩子点滴的日记,会更加的了解你的孩子。
《地球上的星星》请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去看一看。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8
经朋友程喜连介绍我看了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
对我而言,听到这部电影的名字,没有什么吸引力!从地球上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即使有也太遥远。可是,看了那部电影之后我泪流满面。有点心痛,有点感伤,有点感动,有点欢喜!
它讲述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九岁男孩子差点被家人和社会摒弃,到才华显露的历程。
我心痛家长和老师从来都不会试着去了解孩子的心内世界,而只是表面对去评价孩子的能力,从自己的角度去塑造孩子的模型而不去考虑孩子的个性发展,其实当我们看到孩子时,应该想到自己的童年,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我心痛教师对孩子的全盘否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除了课堂,孩子还有属于自己的业余空间,或许在课堂上坐在你跟前的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真实的孩子,或许他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服从而服从。我希望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走下讲台,走出课堂,弯下腰和孩子还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难。
我感动孩子的善良。他虽然是家长和老师眼里的典型的差生,也因此经常受罚。他虽然被教师,家长所摒弃,都称他有智障。他虽然受到身边的人的鄙视和瞧不起,但他的内心是善良。他替伙伴们捡球扔球本事好意,只是不小心扔歪了。看到自己的同桌是个残疾人,他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总是扶着同桌走。虽然这只是个很普通的行为,但也能看到孩子内心的美!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优点!
我欢喜他遇上了那么好的一位老师。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那么幸运,会遇上关心他,改变他命运的老师。我欢喜他最后终于可以灿烂地微笑了。在最后离开学校时,他回头又跑回了老师的拥抱。他知道自己头顶上那片阳光的难得,他知道是谁让他又重新找回了可以自由飞翔的勇气。
我感动美术老师全心全意的关爱和付出!他看到自闭的伊桑,成绩超级差的伊桑,从来都不会责怪或惩罚!他千里迢迢跑到伊桑的家里去了解伊桑的情况并和家长谈心。他在课余时间用适合伊桑的方法去辅导伊桑的认字和阅读。他的用心良苦终于得到了回报!老师流泪了,我也泪流如泉!
试问现实中有多上这样尽心尽责的老师!
试问现实中又有多少个伊桑这样有天赋的孩子被教师和家长扼杀掉他们的才华!
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关心和关注那些学习有障碍和困难的孩子!
作为家长的我们真的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19
今天,老师带我们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爱,能改变一切。
刚开始,伊桑就是特别的,最笨的是他,成绩最不好的是他,每次罚站的也是他,但是他依然很开心,快乐,因为他知道有人爱他,一家人都陪着他,激励他。可是到了寄宿学校,伊桑感觉好像被爸爸妈妈抛弃了一样,在这里,他还是学习最不好的,但是他变得痛苦、难过,因为他没有人爱了。就在他要崩溃的时候,尼克姆老师出现了,他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当同学们犯了错的时候,他不会打手心,是他给了伊桑爱,他知道伊桑有书写障碍的时候,就一直帮助伊桑,而在最后的绘画比赛上,伊桑战胜了他的老师尼克姆,也找回了失去的信心、快乐和自由。
我相信,这就是爱的力量。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篇20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地球上的星星》,是关于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
九岁的伊桑上三年级,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牙齿。他是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的眼中,书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所以他的功课很差,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甚至零分,同学们都瞧不起他,老师经常让他在教室门外罚站,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约翰,但他哥哥的成绩很好,没人会相信他是约翰的弟弟,他的父亲也经常骂他、打他,只有妈妈爱他。
伊桑最终被学校开除,送往寄宿学校,他很伤心,再也不和别人说话,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一天,美术老师霍尔卡先生调走,换来了年轻教师尼库巴。初次见面,同学们听到了笛子的声音,在欢快的笛声中,小丑装扮的老师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第一节美术课和谐愉快的气氛逐渐上升。聪明的老师很快发现伊桑的与众不同,他是个有阅读障碍症的孩子,尼库巴老师最终决定家访。他发现伊桑有绘画天赋。尼库巴搜集了很多资料,有爱因斯坦、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小的时候有共同的特点——都会有怪异的想法,怪异的行为,他们很特别,很另类。伊桑从中找到了共同点,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尼库巴老师。尼库巴又用大量的事实向校长说明伊桑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不过有阅读障碍,最终校长同意让伊桑留下来,不再开除他,还同意让尼库巴老师为伊桑补课。在尼库巴老师和伊桑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单词写的越来越好,成绩也慢慢地跟了上去。后来学校举行了一次绘画比赛,老师和伊桑的画不相上下,但最后还是伊桑的画赢得了冠军。开家长会的一天,伊桑的父母以为又要挨批了,结果迎来的是老师们对伊桑的赞扬,当场伊桑的父母高兴不已。
看完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最大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可能有没有缺点的人。不能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能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有优点了,就努力把优点做得更好,有缺点了,就努力把缺点改为优点,也不能气馁,比如文中的爱迪生,他做灯泡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没有说气馁不做了,他还在努力奋斗,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给全人类带来了光明。我要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精选20篇)】相关文章:
【热门】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04-0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4篇)04-0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00字04-01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篇04-04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通用15篇)03-30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合集15篇)03-30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汇编15篇03-30
《来自星星的你》观后感02-26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03-24
《流浪地球》观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