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时间:2021-11-10 11:59:0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放飞孩子的梦想,让他的身体到灵魂全都变成一个天使。”这是我在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感慨。同时,这部影片叙述的也正是一些问题少年脱胎换骨,直面人生的全部过程。

  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因为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才华没有办法展示出来,所以沦落为了一名男子学校的代课老师。在那儿,马修老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少年,他们整天干着偷窃、吸烟的勾当。而院长却以极为暴力的手段管教着这班问题儿童,以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学校里是司空见惯。性格沉着冷静的马修老师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个现状,他决定用音乐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们沉封已久的心灵。他在自己专用的乐谱上为孩子们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他希望一段旋律或者一个跳跃着的音符能唤回孩子心中久违的温暖,能把他们从地狱中拯救出来。

  马修老师刚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进展得很不顺利。其中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班上的一个小男生。皮埃尔拥有着天使的面孔和美妙的歌喉,但是却有着一颗魔鬼的心:自私、冷酷无情。在马修老师不厌其烦地挖掘、引导下,他的音乐天赋被充分地展示了出来,最后,他彻底地摆脱了那个邪恶的自己,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家、指挥家。

  马修老师在学校目睹了院长的冷酷,还有其他老师的无情和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后,并没有对这些孩子丧失信心,他不仅只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更发现了他们的潜质,他不体罚学生,给他们反省、改正的机会,他像一个坠入凡间的天使,把问题少年心灵里的肮脏清扫得一干二净,还他们原有的天真和纯洁。现在我们的社会上不正是需要像马修这样的老师吗?如今的独生子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宠爱与重重保护之中,所以他们的心灵都是非常的脆弱,经受不了任何来自外界的伤害。老师就是我们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遇到的是像院长那样冷酷无情的老师,那我们的一生几乎都要被毁了!我们都满心期待着能遇到马修这样的好老师,能让我们的身心都健康的好老师。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开始讲述了一个失败的音乐家马修带着他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一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

  这里大多是一些有障碍和问题的儿童,他们性格孤僻,极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着一颗邪恶的心,我想这应该和校长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吧。每到学生犯错,校长就会用及其残暴的方式惩罚学生,压制学生,并且要关禁闭15小时,这一条条残酷的校规,无不使孩子们原本纯真的心灵,溅上了不可抹去的污点。电影的开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伤的气息。而之后马修老师的到来,彻彻底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他教会了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会跑调的孩子们美好的音乐,有那么多孩子一起,与马修老师相互协作,只要老师轻轻一扬手中的指挥棒,优美的歌声便倾泻出来,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合唱团的歌声变得很优美,动听。是的,马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时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时,没有打骂,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理解与宽容,更多是去鼓励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个顽皮的学生,时常犯错,不知被校长责罚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屡教不改,马修老师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他留给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间,让他自己思考,认识到事情的错误之处,叫他立即改正,并和他的母亲进行了多次交流。这显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显的改观,但由于校长对马修老师的不满,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虽然他离开了,但孩子们对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走时,孩子们在窗口挥动着小手,写满祝福的纸飞机从窗口飞出来。那个在二战中失去父母的小不点,在马修即将踏上离开的巴车时,跟着来了,乞求马修老师带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结局是美好的,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们也从这部朴实的影片中懂得了爱与尊重。

  从这部片子当中,我领悟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德:师德。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切勿动不动就责骂学生,要和学生讲道理多沟通,用一颗宽容大度的心对待学生,要学会理解他们,有一个老师应具备的道德。

  吃完晚饭后,爸爸总要和我聊上几句,每每听到他那番富有哲理的话语,我总能收获到许多东西。我很享受那段汲取知识见解的时光,这不,今天爸爸又在和我探讨着一个深奥的话题,其中还提到了一部有名的电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爸爸描述得很仔细,我被剧中的人物及情节所深深吸引,让我不得静静欣赏了这部电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影片的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

  这个影片讲了:在一所小学里有一个班,这个班里的学生有许多不好的行为,盗窃,吸烟,喝酒,打架……但在马修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学生改掉了他们的坏毛病,从此不再吸烟,打架……变得上课认真,不再开小差,做恶作剧。

  在这影片中有两位老师,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比,一位是马修老师,一位是哈善老师。当学生做错事时,马修老师会很幽默的去教育他,而哈善老师却不是这样,他只会用惩罚来处理学生。

  这让我想到了在我身边的老师。在一次英语兴趣班的时侯,有位同学迟到,然后老师就让他站在门口,那位同学就很惊讶地说:“我只不过是去上厕所,所以才迟到了。而老师却大声喊道:”对,没错,你是去上厕所了所以才迟到的,可是下课那么久,你就一直在上厕所吗?我看你是下课的时候去玩,然后大上课铃以后,你才去上厕所的是吧!“

  当我听到老师这么说时,我的心里感到十分的气愤,甚至于想站起来去反驳老师,批评老师。我想:再怎么样,老师也不应该这样去批评学生,没有证剧就这样乱说学生。我希望老师都能理解学生,用爱去指导学生,而不是去处罚学生,批评学生。”其实没有坏学生,只有你不懂得学生“

  在这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一位学生,名字叫莫翰奇。他之前在马修老师的眼里,他就是一个差生,他的行为非常不好,可他却有着音乐的天赋,他的歌声非常优美。所以在最后,他用自己的勇气战胜了困难,改变了自己。经常在老师和同学们下课以后就偷偷地来到教室练唱歌。我想对差生说:”世上本没有差生,只要你们知错改错,并且向着自己好的方面去发展,你们就可以像莫翰奇一样,有着自己的天赋。

  最后,我要把《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推销给老师,同学们。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啊,黑夜,如此的温柔……”这优美的天籁之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挥之不去,那一双双真诚炽烈的眼睛仿佛就在眼前……

  马修,到一个寄宿学校报到上岗,成为一名地位平凡的学监,这的校长势力、虚伪,特别是这里的学生,顽劣、叛逆。但马修,他是可爱的,他用智慧与胸怀“破解”了学生们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换来了学生们的刮目相看。他更是伟大的,在他眼里,学生们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们骨子里都是纯真的天使。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并倾心爱护他们、教导他们。

  在教育一个故意伤人的学生时,没有粗暴的采取“行动反应”,而是用语言用道理真正疏导了学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责任与爱。“天使眼睛”是一个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马修真诚地与他沟通,却屡遭钉子,但决不放弃,并在合唱中是男孩儿找到了人性的美丽与人生的价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马修仍然采取了他一贯的原则,用爱给予引导。当少年被误判再次入狱后,他与校长开展了唇枪舌战,为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说“将心比心”,但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诚与学生的敌视冷漠作交换,最终换来了漫天飞舞的纸飞机。他成功了,无愧于伟大这个词。他是我们的榜样,为人师表,就应本着不离不弃的原则,用爱心与真诚引导学生认真谱写他们人生的旋律,这才是老师的首要职责。

  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修在孩子们睡下后,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写日记,那黑夜,是如此的温柔……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人本平凡,但不平庸,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独一无二的杰作,永远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不管是谁,哪怕是夜空中并不起眼的小星星,也会绽放只有它才拥有的独特光芒。教育一个孩子,如同牵着一只蜗牛散步,不能急,不能火,棍棒并不能起到作用。因为牵着蜗牛散步的人不同,长大的蜗牛也不同,有的勇攀高峰,有的安于现状。每个孩子的未来,基本都掌握在教育者们的手中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真实的诠释了这个现象。在一个辅育园内,被送进来的孩子们无理、傲慢。而这个辅育园的园长更是贪图官利,内心丑恶。他实行了不听话,就惩罚的不合理规定,使孩子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坏习惯变本加厉。

  园长的这一做法让新来的音乐老师马修十分反感。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他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心灵纯洁,声音动听,于是将他们组成了一个合唱团。马修教他们唱自己写的歌,孩子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这些饱含正能量的歌曲,使孩子们恢复善良,乐于助人。这些得到了一位女公爵的赞赏。于是,贪婪的园长为了官利,欺骗女公爵说合唱团是自己的杰作,女公爵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奖励了园长金钱和官位。而马修仍然在教孩子们唱歌,帮助孩子们走出阴影,重现阳光、快乐的童年。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后,园长将责任嫁祸于马修并无情的将他开除。而园长继续对孩子们行使不合理的管教,因为多次严重体罚学生,关学生禁闭,不给学生饭吃等等,被人检举最终送进了大牢。

  影片以倒序法放映,批判了棍棒教育以及那些贪图官利,金钱的教育者们。将善良的马修和丑恶的园长做了明显的对比。园长的不合理管教方式只会让孩子们走向沼泽,监狱,但善良的马修将孩子们拉了回来。影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闪光点和本领特长,只要勤于发现,乐于探索,勤学苦练,就能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

  我本平凡,但不平庸,只要有皎洁的月光笼罩着我,给我温暖,哪怕我是一颗又小又丑、光芒微弱的小星星,也会绽放异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不论你是什么人,总能散发出光彩。近日,我看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落寞过气的音乐老师克莱蒙马修和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院里的一个班。克莱蒙马修来到这个辅育院,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片中一位名为莫翰奇的学生有着“天使 ” 般的面孔及嗓音,却有“恶魔”般的心肠。这是一所品行极差的辅育院。最终,马修通过自己的行为,用心感化了学生,合唱团也能唱出天籁之音,可后来马修被辞去了。带走了一个学生贝比诺。

  “池塘之底”,极其形象地形容了那些品行恶劣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难道说,这些品行差的人就不会改了吗?任何人本性都是善良的, 只是因为一些原由而变坏。又不是一个从小就坏的人长大后依然十恶不赦。像莫翰奇,他本来是极排斥马修老师的,可被马修发现天赋后,不也去了颇负盛名的里昂音乐学院了?不也改变了?丑陋的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一个本身较差的人,就不能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那马云呢?他创建了“阿里旺旺”,经常巡回演讲。他初中时,成绩不好,也爱打架,整一个小混混。 可他不是也成功了吗?徘徊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没有出息,不能成功了吗?

  又比如我一个幼儿园同学,经常犯下当时被我们认为“不可饶恕”的“罪过”。可到了小学,他脱胎换骨,成为了班长。这一个个事实向我们证明,并不是一个人犯了错误就永远也不改,不是一个人品行差就不会成为成功人士。“池塘之底”,是片中辅育院的名字,但却把这个世界的底层人士的生活形象地描述出来。“池塘之底”,也许是一些过气,品行恶劣的人的居所,亦或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并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只能生活在黑暗、腐败的地方,并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不能沐浴美好的阳光,观赏美丽的世界,就不能灿烂地开放。

  其实,池塘之底的花也能灿烂的开放!池塘之底的花也能拥有绚丽的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还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他们叛逆反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调皮捣蛋,搞恶作剧。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这才是真正的苍天有眼。

  从校长对老师说的那话中,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跟确切的说是对音乐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想说我选这音乐教育专业我不后悔,我觉得当老师难,当音乐教师更难。需要更多的责任与爱,我们不是学监,我们是园丁我们是成就梦想的工程师,我们是用心工作的职业者。没有谁可以蔑视我们,因为爱让我们始作俑者,因为爱让我们甘于奉献。我们是音乐教师不是学监,我无悔。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今年寒假,我有幸观看了这部闻名遐迩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它讲述了一个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故事。

  一位名叫马修的音乐教师来到一个寄宿学校。这里的小孩大多是问题少儿,他们撒谎打架,抽烟偷窃,简直无可救药,校长只为自己的晋升,眼里只看到黑暗,体罚这些小孩。马修来到后,便开始教孩子们唱歌,循循善诱地把捣蛋鬼皮埃尔等人出众的音乐天赋发挥出来,带来了友情、音乐和爱……

  问题学生可能隐藏在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里面,我们每次提及他们总有种鄙视、厌恶的心情。我们班也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学生。记得这学期有一篇课文《特别的作业》,文中老师的一句话十分令我记忆犹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点,今后我们要使他们越来越亮!”问题学生也不例外呀,大家为什么要歧视他们呢?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应该看到想到:我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挖掘。老师应该像马修这个伯乐一样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同学们身上的闪光点,用心寻找我们的优点,或许老师每一次真诚的表扬,每一次的宽容,同学每一次真心的赞扬,每一次的玩耍,都会给这些问题学生一份自尊和自信,让他们更加茁壮地成长,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春天”已然来到。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带给我的感动,为现实中不易得到的而感动。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里随时都吹着凛冽的寒风,这漫长而冰冻的冬天,正板着脸,似乎随时都会愤怒地将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绝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里的一群孩子。他们似乎生性就是这么顽劣——四处惹事生非、弄伤老师、偷拿老师的东西、私下贬低老师、抽烟……一切被列为差生的行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似乎已无药可救了。

  一个音乐代课老师的出现却成了孩子们的一剂特效药。他不仅宽恕孩子们的调皮,还把这些处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儿子,用爱来教育他们。他不顾那个没有人情味的校长对他的厌恶、警告和鄙视,义无反顾地组建了合唱团,教孩子们唱歌,教孩子们走出低谷、走进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为此而失业了。尽管校长也因为惩罚严苟无理而失业,但这位“小”代课老师也未能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谁说差生永远只能是差生?谁说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谁说一时的严寒会伴随你一生?那只不过是你没有努力罢了。若你满怀希望,不断向前,春天怎会不到来呢?

  而我们在面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时,又该怎么做呢?是哀叹着“他们无药可救!”“完全没有希望!”“要让他们变得优秀?别开玩笑了!”……还是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用爱与希望来告诉孩子,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没有那么差,其实他们是可以成为优生的,是能从池底浮起的。

  或许,我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走出冬天,怎么让别人走出冬天。我们应该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样来到春天里,像那个代课老师那样,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总是会过去的,那时,会有一束温暖的春光将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假期里,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后,感动至极,所以写下这篇读后感。下面,有我一一道来。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天傍晚,莫翰奇小时候的同学贝比特来看望他。贝比特把马修老师的日记给了他,日记讲了:在一个男生寄宿学校里,有一班问题学生。一名叫蒙斯特马修的人来学校当老师。马修老师认真教学生们,甚至组起了一支乐队,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认可。最终,因为一场大火,被劝退。院长因为体罚学生,也离职了。

  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马修老师教学生唱歌。马修老师每天晚上,等到学生们睡熟了,开始写歌,白天时教学生唱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修老是用自己的心,融化着每个学生心里的一块冰。他把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的花费在学生身上。他用这样的方法,一次一次消除着自己和每位学生之间的隔阂。他和学生很亲密,还被当作亲人。

  还有一个情景我也很喜欢:马修老师刚来到学校时,麦神父就被学生刺伤眼睛,院长就要关学生的禁闭。而马修老师却不体罚学生,只是想让做坏事的同学自己承认,可见他费尽了多少心思,想方设法的和同学友好相处。马修老师还为学生,又一次写起了歌。

  我觉得马修老师特别伟大,能为自己的学生付出一切。面对许多问儿童,他并没有逃避责任和体罚他们。他就像一位英雄,不顾自己,去帮助自己的学生。

  这部电影十分好看,十分感人。我推荐给大家。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我相信,和我一样观看《放牛班的春天》而看得泪流满面的人不在少数,刻画人性,直指人心——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因为,这实在是一部刻画人性,直指人心的好电影。

  一、人性在对比中彰显力量

  老师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如莫被关禁闭,他却告诉来探访的他的母亲他看牙去了,维护了孩子的尊严;院长为了维护自身权威而采用极端粗暴的出错——处罚——关禁闭的方式;麦神父对孩子的理解和耐心;*教师由对老师的不屑到支持老师创建合唱团。在这样的对比中,谁善谁恶,谁高谁低,不言而喻。当老师对着院长咆哮:“你是个无能而坏肚肠的家伙”时,我们拍手称快;当老师黯然离去,却发现窗口飞出一封又一封写满字的飞机信时,我们潸然泪下。

  二、永远没有永远,凡事皆有可能

  从刚开始的“放牛”一样闹哄哄,有的发呆,有的打架,有的抽烟,到后来莫去了里昂音乐学院,贝比诺虽然不会唱歌,但是已经爱上了老师,主动恳求老师带他“私奔”,所有的学生抬头挺胸的合唱时。我们真的相信:孩子内心都有一颗向上的种子,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培育。老师要多去发现学生潜在的优点,不断培育,把它变成孩子的特长。还有就是班主任要找到一项适合全班同学的活动(如合唱、读书),把全班人团结在一起,观后感《刻画人性,直指人心——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三、教师的“夹心”之苦

  影片打动我的,除了老师一样的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外,就是对教师地位描述的准确性。一方面,老师要取得上级领导“院长”的同意,这样才能开展自己的教育计划;另一方面,老师还要和学生斗智(如对莫的冷处理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斗勇(对孟丹威胁贝比诺时的以恶制恶),而且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有时更是无能为力,如老师对孟丹。教师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坚持着自己的教育,怎能不令人感动?这让当过班主任的我深有感触,怪不得有人调侃,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又是最难当的主任。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你得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而且,永远没有句号。

  作为教师,很容易在里面感受到教师之苦、教师之乐(当别人认同你的教育理念时,当你被学生接受时,当学生成长时),教育之难、教育之累,教育的艰巨性与教育的重要性。其实,现实生活远比电影残酷,教育的艰难也远非电影所披,我深深地感到,任重而道远。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是法国导演克里斯.巴哈蒂一鸣惊人的导演处女作。影片讲述的是著名指挥家皮耶尔.莫抗治收到昔日老友电话,登门拜访,两人回忆起他们的孩提时。

  那是一所寄宿学校——“池塘之底”,这所学校的学生多为不服管教的不良少年,由新来的老师马修任教,正是这个人改变了他们。

  马修是一个矮矮、胖胖的、有点秃头的中年人,他刚来学校的时候情况并不好,校长非常不近人情,冰冷得像一个吸血鬼;学生们很坏,又吵又闹完全不听他的话,还差点毁了他的乐谱;其他的教师也都很冷漠。可是后来,马修,一个其貌不扬的教师用他最爱的音乐感化了学生,他开始教学生们唱歌,他想用音乐来净化他们的心灵,他将全部学生组成一个合唱团,以音乐的力量,发掘出孩子们爱美崇善的天性。音乐的力量是神奇的,终年不会笑的数学老师也愉快地加入了进来,就连可怕的校长又何尝没有被感动过呢?

  接触音乐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也很喜欢音乐,音乐能抒发出人们美好的情感。“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被亲人抛弃,受到了校长的虐待,所以,他们用恶作剧来发泄,他们应该得到宽容和掩护,只有宽容才能够抚慰他们的心灵。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有两个场景。第一个是:马修和学生踢足球,一个学生不小心把球踢到突然出现的校长身上,原以为那个学生要被处罚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校长拿着足球走到场中央,趁大家没反应过来时,提脚射门,当我看到这一幕时,心头顿时一热,眼眶微湿。另一件是:是马修离开学校的那一幕,那么多的纸飞机从天而降,不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想的?这一幕真的非常地令人感动,无论是谁看到了都会从心底为马修感到欣慰。

  马修真的是个好老师,他帮助了这些生活在没有阳光,没有音乐,只有校长暴力专制的孩子们,虽然他只是个“小学监”,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但他用不一般的爱心、信任、理解和真诚改写了孩子们灰色的记忆,留下了欢声笑语,好似一缕阳光..... ....

  《放牛班的春天》是个朴实的故事,它拥有优雅、高贵的气质,它用悠然的姿态叙述着自己的故事,让你很放松,却不知不觉满心欢喜却又泪流满面......这部电影浪漫、理想,但却不够真实,也许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是遇不到这样的老师的。所以能得到就是一种幸福,得不到就在影片中弥补遗憾吧......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一口气看完了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是在激动、理解、宽容中欣赏完的。的确是不一样的视角,却给了我们很好的惊醒,告诉我们用心做老师。

  用心做老师,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目光投放的学生的身上,想想他们需要什么。影片里院长和马修老师就是两种类型的教师的典型的代表,院长一类可能就是一些个别的把自己的目的放在教学之上的老师,一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反感马修老师带领孩子们成立合唱团,而且态度非常明确,他对马修老师说“我不喜欢你的态度,更不喜欢你的做法”,但到了自己加官进爵的时候,伯爵夫人来参观的时候,指名要欣赏马修老师组织的合唱团的时候,这位院长却完全变了态度,组织合唱团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对此还到处吹嘘说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学,是自己对教学法所做的新贡献。但实际上呢?他为了这群乌合之众闭嘴,变得老实一些,什么样的体罚都用上了,让池塘底教养院变得死气沉沉,乌烟瘴气,甚至是阴森恐怖,在这里的孩子好像囚笼里的小鸟一样,绝望地在高墙之内,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们没有希望,直到马修老师来了,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位代课老师,但他知道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找到了孩子们的特点,分别从不同的侧面鼓励孩子,他是一位细心的老师,他善于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他让孩子真正找到了自由,心灵的自由,他甚至敢于去破坏院里的规矩,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郊游,这些都是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的眼中的到的。

  用心做老师,我们应该在孩子最困难的时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宽容他们。马修老师虽然仅仅是一位代课老师,他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也没有创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论,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至少在他的学生心目中。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看到马修老师都是在尊重、相信、理解、宽容自己身边这些可能在当时院长看来劣迹斑斑的男生,正是这些让我们感觉的马修老师教育的伟大,即使是一位在当时人人都望而生畏,人人都认为无可救药的蒙丹的时候,马修老师还是更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宽容,蒙丹对马修老师的大不敬在我们好多人看来是无法容忍的,但马修老师还是不断的替他说情,所以当最后蒙丹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他朝马修老师淡淡的一笑,或是对马修老师最后的回报吧,但可惜的是教养院却没有给这样的一个少年一次信任的机会,结果也是把他推上了悬崖,以至于教养院最后遭到蒙丹报复性的放火。的确,马修老师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们犯的一切都错误都是可以容忍的,都应该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用心做老师,我们在于一种理念的传播。如果问马修老师做为一名代课老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能就是一种理念的传播,这种理念是符合人性发展需求的,是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交给学生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马修老师给皮埃尔一个演唱的机会的时候,皮埃尔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在皮埃尔专注的眼神里,我突然领略出许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这之后,我们是不能要求想要的太多的,记得电影中一个镜头让我很是感慨,在回看片段的时候,五十年后的皮埃尔指着照片中的马修老师说“还有那个代课老师,叫什么来着?”当通过老同学的回忆他也想起来他的老师叫做克莱蒙马修的时候,他说“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不知为什么,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眼角涩涩的,鼻子有些发酸,在我们看来是皮埃尔恩师的马修老师,竟然在五十年后,皮埃尔竟然连名字也记不起来了,但皮埃尔却的确由一个教养院里不懂事的顽皮小子成长成为一位受人尊重的音乐家,这不得不说是马修老师给他在思想上的启蒙所带来到,这也许就是马修老师传播理念,不去追名逐利带给我们的最好的启示吧。

  用心做老师,我们应该善于去细心地去观察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如果说皮埃尔是千里马的话,那么马修老师便是决定他命运的.伯乐了,这要取决于马修老师对皮埃尔的细心观察和培养,才让他做了合唱队的领唱,并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以至于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但又有谁会相信这样的一位音乐家竟然是从教养院里走出来的呢?用心做老师,我们还要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打击。看看下面这段电影对白吧,当最后,马修老师因为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擅离职守被开除的时候,他和院长有一段对白:

  马修:院长先生,在临走之前,我想说出对您的看法

  院长: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马修:你是个既无能又坏心肠的人

  院长:他们呢?

  马修:他们没的选择。

  院长:我也没有,我从来没想过去改造犯人,别告诉我你想在此终老一生,我和你一样有其他抱负。

  马修:别把您的失败怪罪在孩子身上。

  院长:你以为我喜欢当看守,总要有人去做,你去做呀,带着你朝圣拐杖去巴黎见特级部长,“嘟嘟嘟嘟,我是马修,我们要真的教育家,而不是废物,”快加入,您是大圣人,大圣人,有信仰,其实你只是个失败的音乐家,代课老师,小小的代课老师,小小小小小小小,小代课老师,懂吗?你以为你是谁,小小的代课老师,小小小小。

  马修:你疯了

  院长:我累了,去下地狱吧

  马修:不,是离开地狱。

  用心做老师,我们不应该刻意去追求名利。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也是引用电影最后的结尾的片段独白“他并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他知道。”当悦耳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这个小院里,一切的肮脏、冷漠都烟消云散了,马修提着自己的行李,带着孩子们美好的祝福——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因为在这之前,这里的孩子是冷漠的,是孤独的,是排斥别人的,但自从有了他,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了,生命中有了信仰了,所以最后马修老师说“此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乐观,我真想向全世界高声大喊,但又有谁会听到我的心声呢?根本没人在乎我的存在,伟大的艺术家很快地找回了自我,我叫克莱蒙马修,失败的音乐家和失业的代课老师”,虽然他这么说,但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听出他的明显的自信,对自己音乐家的自信,对自己代课老师的无怨无悔,因为他没有像院长一样地去追名逐利,而是坚守自己的阵地,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马修老师的日记的最后说自己是失败的音乐家和失业的代课老师,但我要说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启蒙家和最伟大的教育家。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法国乡村——“池塘畔底”里的故事。“失意”的音乐家马修,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担任代课教师。这所学校是一所专为“行为偏差”的儿童而设置的寄宿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哈校长秉承“犯错——惩罚”的原则来管理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如果有人犯错,就得被关禁闭。马修用自己音乐和爱心感化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改变了那些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们。整个影片中,马修老师对于孩子的种种行为给予理解,从爱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孩子,这与哈校长“传统体罚”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马修老师的人性光辉——爱,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这让我回想起了刘克奇在《奥德赛》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人?老师告诉我们,人是一种不完全,不完整的存在,是未完成性的存在。因此,在我看来,“放牛班”的孩子们也是不完整的存在,也是未完成性的,所以才需要教师去指导,进行相关的教育,使他们朝着完美前进,而且这个指导的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学生,使学生信服。虽然这世界上并没有十足完美的人,但一旦有这个念头,有某种驱动力,人就会趋向于越变越好,就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潜能。这就像马修老师用爱去教育孩子们,引导莫翰奇逐渐走向音乐家之路。马修老师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完整性”,成为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行为偏差的人”。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他们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通过不断地过关斩将,来使自己变得强大,不再懦弱,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其次,什么是智慧?老师说过,所谓智慧,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无悔于自己的人生、家庭、国家。因此我觉得马修老师也是智慧之人,他仅为一个代课老师,本可以按照校长的模式来管理学生,但他却尽一切能力去引导、理解每个学生,学生犯错了,第一时间不是责骂和告状,而是去关怀,尽了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他用真诚来对待孩子,他也无悔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有希望的,他离开的时候为孩子们感到骄傲,与此同时也收获了孩子对他的回报。马修不像哈院长那样只懂守旧而不创新,相反,马修利用组织合唱团来了解孩子,团结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音乐天赋,对于不会唱歌的贝比诺和老走音的郭邦,马修并没有让他们坐在教室的一角观看,而是分别任命他们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他没有让这两个孩子感到被放弃或是被抛弃,他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学生在合唱团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各展所长。他用智慧来引导孩子走向智慧,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外界所看到的“无可救药”。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一味遵循旧体制,而不懂得创新,这个社会永远都不前进,更何况人呢?社会要前进的话,最恐怖的不是人不去改变,而是这个社会的体制不做任何改变。只有社会体制变了,人才能更好地跟上脚步,不断发展。

  学会用智慧引导智慧,这样创新的轮子才会不断转动,继而推动社会的前进,若是用那些不合时宜,腐朽的思维和方式,即使你添加更多的润滑油也无法转动腐蚀掉的齿轮,最终也只能原地踏步或者是面临失败。正如影片中的哈院长最终因被人揭发丑行而被辞掉职位。

  还记得老师课上在评讲《大卫科波菲尔》时,讲到了杜威的“教育功能”:“学校是完成成长的一个环境”,也讲到了“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过得好,完成社会流动过程,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完成愿望的”。然而,“池塘畔底辅育院”在马修到来前并没有做到“完成成长”的一个环境。孩子们在惩罚的日子中度过,除了靠“变坏”来保护自己,与老师反抗外还能怎样?因此一个恶性循环——“犯错,处罚”就这么产生了。这样的成长教育环境根本不能给孩子们带去任何的意义,反而使孩子们更加反叛。他们表面上是被“驯服”了,但心里仍是狂野、捣乱。他们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还经常被惩罚,自然而然地就过得不好,也没有想要说努力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念头。教育没有爱,幸福就完成不了。可以说,教育的背后实际为情感。马修正是用他的爱来填充他的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合唱团中得到马修的关注,明白马修的用心良苦,渐渐地,他们得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幸福,也乐意听从马修的话。

  正如老师上的最后一节课讲到的,教育是用希望铸造希望,是把人由现实世界向精神世界引渡的人性化工具,所以教师要以高贵热忱的心面对教育事业,才能造就人类美好未来。想要用希望铸造希望,那就要在教育中结善缘,要一视同仁,在促强扶弱中体现对待学生的公正平等,要以人为本,以学为辅,用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能力,用真诚信任换取真诚信任。马修正是这样的教育者,他让受教育者明白自己的关爱,关怀,照顾,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孩子都公正平等,面对进门后叼着烟的骨架,马修用缓和的语气幽默地说:“教室里禁止吸烟,每个人都一样,甚至你(指那个骷髅)也是,先生”。正是他用“善”来进行教育,所以孩子们才愿意接受马修的教导,也愿意改正,最终换得孩子们的真诚相待。社会交往中也是如此,你如何待人,便得以何种回报,以善结善,以爱报爱,以真诚换真诚,希望才会来到你身边。社会发展永远以善为根基,总体来看它是前进的;而艰难的东西只是暂时的,因为美好的事物将会是永久长存,也将是最终的归宿。正如哈院长最终被麦神父他们揭发丑行而被开除,他的“犯错,处罚”教育方法是不会被认可的,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因为它不是以善为根基,而是带着种种偏见和不相信,是以恶的眼光去管教孩子,因此一个前进的社会是容纳不了他这样的人。

  “爱别人实际上是爱自己,那人又怎样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这是老师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出的又一个问题。其实,马修老师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但他把爱投射在孩子身上,用真心付出,他给予孩子们关注,不肯放弃每一个学生,他相信班上的孩子。正是他这样人性化的教育,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孩子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大人们的爱,才会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在马修老师离校那一刻,他们唱着马修教他们的歌,向他挥着手,马修见到后脸上是挂着笑容的,想必此刻的他也受到了孩子给自己的爱,他的努力没白费,他自己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并改变了那些别人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使孩子们有了春天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吧,就像是你给了别人幸福,同时幸福也会来到你身边,你自己也感受到爱。

  马修坚信孩子们做的任何行为都有他们各自的理由,他尝试去理解孩子,用爱来抚摸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孩子之所以会变坏,很大部分是大人们给予伤害而造成的,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爱,因此利用一些不良行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希望得到大人的瞩目,这是孩子们渴望“爱”的表现。马修深知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是“问题少年”,社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家庭对他们绝望、教师对他们失去信心,这群孩子缺乏爱的关怀,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极度叛逆,而用粗鲁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脆弱。因此,马修用善良的谎言为学生们开脱,用他的宽容仁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把爱公平地分给每个孩子,让孩子们得到关注,让他们知道有人在乎他们,因而使得他们更努力,更受鼓励,更有信心。

  马修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是人类灵魂深处的那份真善美,不以恶恨来观人,常怀宽容仁爱,以爱育爱,给予孩子们“春天”的希望,这是教育界应该要建立的师生关系。感谢这部片子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也对我以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带来了不少启发。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位名叫克莱克·马修的代课老师写的日记。日记中介绍了一个教养院,这是一个滥用体罚的校长管的教养院。马修刚到这里时,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一位老师被从门上掉下来的刀刺伤了眼睛。校长非常重视这起事故,叫全班在操场上挨罚,直到找出凶手而止。马修反对体罚,说他有办法。校长同意了。于是他开始代课。一进班级,他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全班很多人在打架,很多人说粗口。他决定管管这一切。可是班里那些人不仅不停,还辱骂马修。

  马修试图驯服他的学生。他发现班里有很多人喜欢合唱,老是拿着乐谱到一个角落里偷偷的唱。当校长发现他们时,马修总是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当班里开始流行合唱时,马修突然冒出个想法:组个合唱团I是这一切很快被校长阻止,他们就在晚上偷偷地唱。当他们获得荣誉时,校长却把荣誉都拉到自己身上。马修对这一切很不满,校长就把他开除了。校长手下的老师联合揭发了校长的种种罪行,他被开除了,真是罪有应得。

  克莱克·马修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领学生们走出感情的沙漠,走进爱的春天。当他被学生辱骂一通时,他并没有进行体罚,而是用爱去温暖他们。学生们开始很不习惯,还老是暗算他。比如说偷个皮包啦,朝他扔个墨水桶啦,他总是用他真诚的爱,去感化,去让他们爱老师。当他们分别以后,马修和学生们的生活都有了变化。一位老师,用爱,改变了学生的生活。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会走进新的境界。克莱克·马修用他的爱,感化了一块一个个毫无感情色彩的心灵。当他的学生到台上演出时,他们理解了真正的爱:爱,就是为他所喜爱的人,用真诚的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走进美好的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相关文章:

1.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

2.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篇

3.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集锦15篇

4.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汇编15篇

5.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合集15篇

6.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汇编15篇)

7.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集合15篇

8.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选15篇

9.《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关于我们|致应届毕业生|会员协议|法律声明|问题反馈

觉得【应届毕业生网】对应届生求职有帮助,记得分享给其他应届生,网址是“应届毕业生”的声母YJBYS.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