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时间:2021-11-12 16:48:3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1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

  一部《三傻大闹宝莱坞》,让我享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思想的盛宴。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完全是我看完之后最真实的,也是最直观的感受。

  这部影片一开始就给我们设置了悬念,寻找兰彻之旅启程,那么谁是兰彻呢?在相隔十年之后,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朋友和敌人都如此的记挂呢?于是紧接着便开始了今日的寻找与往昔的岁月点滴穿插叙述,这给人一种时空变幻之感。而此时男主人公也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了。

  这确实是一位值得纪念的朋友,当他最好的朋友法尔文弃他们而去的时候,他并没有埋怨,在法尔文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一直陪在他的身边。是他的不变的执着与坚信,让法尔文从植物人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命;是他的鼓励,让拉杜重新追回了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有他在身边,所以他们相信“All is well!”。

  这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因为他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从不相信死记硬背是成功的方式,他总是认为追求梦想才是走向卓越的唯一途径。所以他对工程学的热爱,让他在千钧一发之际,成功地发电并造出了助产器,为垂危的女子顺利接生并母子平安,所以我们相信“All is well!”。

  兰彻让我们反思,如今中国的教育也完全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行,没有让我们看到任何实质上的变化和进展。在这样死记硬背成风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学以致用似乎从来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因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理论是从来不用结合实践的。梦想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最不现实的,因为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把书本倒背如流,然后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我在想什么时候中国才能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魔爪呢,什么时候中国才能真正出现众多像兰彻一样可以自由追求梦想,发挥自己无穷的创造力的学生呢,什么时候中国人才能真正相信“All is well!”呢?

  希望这个梦想已经在前行的路上了。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2

  生活的悲伤与快乐,只隔了一层窗户纸。——题记

  之前,也曾对《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所耳闻。出于好奇去看了一会,却对片中的印度歌舞烦闷不已,便没有看下去。

  五一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亲子观影作业。在妈妈的陪伴下,我再次走进这部电影,全然抛开了之前的偏见,打开了这部电影的哲理大门,当然,只有一点点。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把目光聚集在主人公兰彻的光辉下,也有可能会有有心人发现了拉朱的特点,但很少人会去注意贯穿影片始终的旁白——法罕。我想,导演把法罕放在开头,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法汉是整部影片中最像—一个“人”的人。

  兰彻是影片的主人公,自然有“主角光环”。但他似乎被神化了,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热爱学习,为别人考取学位,淡泊名利,敢于反抗应试教育……他的成就太多了,以至于他不像是一个普通人。拉朱,家境凄惨,父亲瘫痪,母亲几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姐姐嫁不出去,生活就像是黑白电视,没有丝毫彩色的快乐。所以,他一心求神,畏首畏尾,害怕面对生活,但这似乎又太惨了点。而法罕是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亦是临界点。他家境平凡,不是太富有,也不是太贫穷;既不聪明也不笨;父母健在没有大病。一切都是那么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他却是影片中我们所有人的化身,活出了一众普通人的模样。

  既然是普通人,他当然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被父母设计了好了未来,隐藏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制造”!

  法汉并不是学工程学的料子,他爱好摄影,且摄影技术高超,有自己崇拜的摄影师。但他的人生,他无法做主,一切都在他父亲的计划之中。父亲把家中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了他,他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惟有违背自己的意愿,迫不得已学了工程学,尽管他一点都不快乐。后来,他办到了我们所办不到的事情。在兰彻的鼓舞下,他与父亲讲和了,父亲允许他去干自己喜欢的事业。“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不可思议了!”相信很多人会这么想,但他真的办到了。

  后来,他拍摄出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出版了影集,过得很快乐。这就是法汉的结局,他没有开设学校,没有干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曾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他却有了最大的财富——快乐。

  是的,生活的悲伤与快乐真的只隔了一层窗户纸。请勇敢地去捅破那层窗户纸,请相信一句话:“请用让你快乐的方法活下去,一切都会顺利的。”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3

  今天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看完电影我有两个感触,其一是电影拍的真不错,其二是真羡慕、真佩服兰彻啊!

  之所以佩服兰彻有三点——

  第一点是他的乐观:虽然他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兰彻”,而自己来上学,也不过是为那个真“兰彻”拿到一纸文凭,但他却积极乐观,毫无怨言地度过数年;

  第二点是他对学习的那种真正热爱:如果要解释为什么兰彻要这么做,除了他的乐观,还有他那颗真正热爱学习的心,他不因他人耽误自己的梦想,不在乎那一纸文凭,他只在乎自己想成为工程师的梦想;

  第三点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勇气:一句“ALLISWELL”,让兰彻造就了多少不可思议的奇迹,凭一人之力,改变法汉与拉朱的命运,让他们不再被“工程师”三字所困扰,努力变成自己梦想中的样子,面对“病毒”的次次挑战,他都勇敢面对,甚至还成功接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一切事,都有他的那句“ALLISWELL”,而事实也果真如此,一切都好起来了。

  不过如此一部欢乐的电影,也有些遗憾,那就是两个半人的死亡(拉朱算兰个)。而他们的死亡都有一个原因——压力,“病毒”院长所给予他们的重重压力,一个想当作家却被逼成为工程师,只因成绩差而不被重视;家庭贫困却面临被开除的危险,他们再也受不了这重重压力,他们就像一块块巨石压在一个人身上,让一颗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小树苗倒在了石下。

  成功、财富、名誉,这三样东西的诱惑力太大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能无视他们。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争夺这些东西,甚至不惜将比那些贵重无数倍的“幸福与理想”扔下。曾经一个个激情昂扬,为了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小伙子们,已经变成了一个个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傻瓜,敢问这样的生活,真的会好过吗?他们或许还不如一只咸鱼,因为咸鱼还有翻身的机会与梦想。

  兰彻没有放弃对成功的追逐,只不过他把幸福与理想放在首位,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去想如何成功,这才是一个人该有的生活啊!奔往成功的路很坎坷,不过无妨,每次跌倒后爬起来,就拍拍自己说“ALLISWELL”,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4

  上个星期妈妈总是说:“三傻大闹宝莱坞好看啊!”我都不知道是什么东东。昨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观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电影的主内容是说:在一个既属于印度又属于中国的地方,有一所叫“ICE”的工程大学,里面的主角Rancho(Wangdu)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他对ICE只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实顽强抵抗,不过次次都被校长压了回去。一次因为他的朋友Raju没有自信,他就把教师节的演讲词改了。恰好碰上个死记硬背不动脑筋的人,闹了一翻笑话。(其实是那些人长大后回忆以前)这部电影一些是喜剧,一些是悲剧,

  有时让人趴在地上狂笑,有时则让人泪流满面。最搞笑的要数那次教师节演讲了:因为主角把歌词改了,所以那个演讲的学生一上台就闹笑话。他说:“几十年来,Viru博士(校长)从未停止过压榨(其实是服务)学生,他将继续努力,我们尤为震惊一个人是如何一生压榨如此多的学生,如此彻底。······”然后又说:“请欣赏诗歌!响而不臭的屁是光荣的,半响半臭的屁是可忍受的,轻微的放是可怕的,无声的屁是让人致命的。”刚说完,校长就上台,把演讲的那个人掐得半死。这故事又搞笑又悲哀,而在这些事当中,让你清楚的明白了几个道理:死记硬背不动脑筋是不行的,这就让你没有创造性,假设一下如果世界全部人都没有创造力会是怎样的你就知道了;让我们明白人心很脆弱,也很容易有(没)自信,本电影的主人公就是脆弱时说:“All iswell(一切都好)”让自己迎接事实。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的教育是多麽的悲哀:考试,除了一些题之外,都是死记硬背的。有时候你精炼点,一些顽固思想的老师就说错。招聘,整天搞什么大学学历什么的,其实招一百个大学生只有几个有用的,也不学学日本的Sony公司只看能力不看学历。如果这样下去中国必将灭亡。唉!有多少人在做不想做的东西?又有多少人想不开自杀?现在物质虽然越来越丰富,但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像郑渊洁写童话,就是越写越差。什么学习雷锋是只是讲不做,我想以前妈妈那个时代,虽说是吃不饱饭,但是有自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像现在,像被软禁了一样。希望中国可以改变。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5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20xx年由阿米尔?汗主演的喜剧电影,它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该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这部电影演员好、编剧好、思想意义好,从演员表演、剧本、导演、剪辑一切都是非常好的,印度舞蹈有趣,音乐有情境,旋律很优美被认为是“最值得一看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动和回忆,同时也传达如何正确面对生活,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待电影完结时,我发现自己已泪流满面,为了友情,为了人生,为了活着的意义。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以寻找兰彻为线索,毋宁说是寻找生活的真义。查尔图想要知道的是兰彻的生活的结果,而我们看重的是兰彻人生的过程。同在帝国理工大学,在高强竞争压力之下,当大多数人为了以后的好工作、高工资、豪宅、美女而压抑、纠结、苦痛时,兰彻却为了兴趣而快乐地学习着,热衷于知识的应用,从不在乎金钱和名利。这种达观和淡薄的态度,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现代社会高压力的阴霾,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深沉思索。

  “没人会记住第二名”、“为了自己的成功,你必须把把别人挤下去”校长病毒不断强化这些观念,力图灌输给学生赤裸裸的丛林竞争原则。于是有了查尔图这类标杆学生:每天十八小时的学习,自私谄媚,幸灾乐祸,对别人漠不关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完全是一个模板和工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压力和恐惧中,于是不断有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与中国的情形并无二致,在经济现代化的大潮中,竞争的白热化在任何国家都没有大的区别。从出生开始,甚至在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承载了太多父母和社会的期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有胎教,所以我们三岁要上幼儿园,四岁要去英语班,五岁得去绘画班,六岁得去钢琴班,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们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我们只能学别人认为有用的东西,追求别人都在追求的东西,过着别人想象的生活。但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心却在低泣:这是我自己的生命,这一次的生命我本当为自己而活啊。生活的悲喜如水中的鱼儿,冷暖只有自己知道,光鲜外表下内心的苦痛又有谁能知解呢?

  “知道我为什么总拿第一名吗?因为我喜欢机械”兰彻是这样解释自己的成功,如此简单又如此困难。因为热爱,兰彻会废寝忘食地做科研,会开创性的想问题,会有意识的运用知识于实践。知识于他不是敲开金钱权位的手段,他从不为了成绩和工作而学习,知识本身于他就是目的和乐趣。这在一个世俗的世界已越发稀有和珍贵,所以兰彻成功了,而我们绝大多数人则仍在欲望的深渊里苦苦攀爬、深深沦陷。

  当学非所爱、爱非所学时,法汉一直在平庸和苦痛中挣扎。我们无法在我们不爱的东西上有热情的投入,强行去学只能是三流的平庸;把宝贵的一生耗费在我们不爱的事业上,这是我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当法汉最终成为动物摄影家时,我由衷地为他高兴。是的,即使今后钱少一些房子小一些,车小一些,只要内心快乐,那些身外之物又有什么要紧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片尾法汉明朗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满足的喜悦。

  剧中三个傻宝的兄弟情谊也让我潸然泪下。朋友之间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为了兄弟自己的生命和名誉都可以置之不顾。在现实的重压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弥足珍贵,这才是人生的快乐与真义所在,它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追寻。当法汉与莱俱终于找到兰彻时,来自朋友的重拳传递的却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难以言尽的言语和感情。”

  每部与青春、梦想、成长有关的电影,都特别容易让人感怀自身。我们也年轻过,却没想过这么放肆,我们也挣扎过,却没能突出重围,我们也叛逆过,却最终成了今天的芸芸众生。也许有人觉得《三傻》的剧情太过理想主义,男主角尽管身世际遇有些惨淡,但他还是成为了上帝的宠儿,而现实中的我们,可能早已一败涂地。但电影的最高境界,不就是为观众圆梦么,我们看着三个傻瓜的疯狂与抗争,想到那些想把教科书撕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被难题困扰的深夜,想到对梦想和未来的充满激情的期待,三傻最终迎来的阳光灿烂,也终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青春有所释怀。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6

  “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拜拜,娶摄影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去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主人工兰彻(rancho)对他的好兄弟法翰(farhran)说过的一句话。整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傻大闹宝莱坞》又名《三个白痴》,没看时我以为是纯脆搞笑的美国影片,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引度的影片(恕我当时把“宝莱坞”看成了“好莱坞”)。此片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大体改编自?印度畅销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故事很爆笑,情节很跌宕,虽然长达164分钟却不会让你感觉枯躁无聊。名字里的.“三傻”所言非虚——在每学期42场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竞争激烈乃至自杀率居高不下的皇家工程学院中,竟然出现了周星驰般不按牌理出牌的问题学生兰彻,他顶撞老师,质疑传统,完全不把成绩当回事。古板校长“病毒”当然要骂兰彻和两个追随他的室友,法翰和兰朱(ranju)。

  影片开头,在校长“病毒”对着所有新生侃侃而谈他的荣誉——一支他的主任送给他的“太空笔”,?所有学生都带着崇拜的神情认真的听着他的演讲时,兰彻却提出了一个气爆校长的问题“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几百万去买那个东西呢…”他这一问无疑给在场的众人一道电闪雷劈啊,且成功将校长气走并深深地“记住”了他。同时,影片也是在这个时刻才吸引了我的眼球,想知道他接下来还会干些什么让校长“心脏病”爆发的事。

  整部片子,我只提出三个我想说的点。这么说,是因为这部片子看完后我真的有很多话很多感触想与人分享。

  一、经典语录。

  如果你看过这部片子,你一定也会赞同我,这部片子真的是通片下来都是经典语录。如果你没看,我在此极力推荐此片,你还在等什么?

  经典语录最有特色的一句话莫过于兰彻经常挂在嘴边,并且还救了小婴儿一命的口头禅:“一切都好(a all is well)。”这句话总在他感到害怕或遇到困难时冒出来,也是他出场时说的第一句话,更是倍受争议的一句话。

  好友拉朱因各种害怕没办法专心投入学习时,兰彻对他拍拍胸口说“一切都好”,当时拉朱就提出了质疑,“说这句话就能解决问题吗?”在我们以为兰彻会不知如何回答或者至少要犹豫几秒时,他却立即很认真虔诚的回了句:“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让你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这似乎有点类似于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能用,有用,却不能滥用。兰彻说了这句话后他会立即想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不要只模仿他的话,而忘了他的行动。

  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与中国的应试教育很相似,这也是我看了这部片子后很有同感的原因。

  “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三亿个精子赛跑。”

  在“皇家工程学院”中,成绩就是一切,第一是卓越,第二就是lowser。所以人人都很有压力,学生自杀率很高。我不知道这句话与片尾最后一句“免费建议,望度先生……为了你的人生赶紧快跑吧。”有没有什么关系。但总是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兰彻才会讲台上对着包括校长在内的众人说了段让人沉默的话语:“你们都陷入疯狂的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里是大学,不是高压锅。”

  在好友拉朱被校长逼得跳楼自杀进了医院后,兰彻将好友法翰父母微笑的照片放进了好友的钱夹里,告诉他,如果他想自杀,就想想父母看见他的尸体时,脸上的微笑会变成什么样。

  他似乎总是有办法让生活变得美好起来,总是让我恍然大悟,啊,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过。而那些经典语录,不仅表现出了印度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状况,而且让人受用一生。

  二、画面镜头。

  电影中途有个很搞笑的情节,在介绍好友拉朱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的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的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并且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朱家,电影就自动有彩色转黑白,工整得近乎精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是所有印度电影的特点。那就是在电影的放着放着的中途,总会无缘无故突然跑出很多人来不分场合的在大街上或某处和主人公一起忘情的唱歌跳舞,歌舞又臭又长,无聊之极。

  可《三傻》却恰到好处的用歌舞充分诠释了兰彻“一切都好”的乐天派心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学校停水时,一群学生们直接拿了塑胶管作喷头就冲,在洗澡间大跳“洗澡舞”的场景。它把学生们的疯狂和自由的灵魂全都释放出来,让每个人都陷入了无限欢快中。自己的身体都会不自觉的跟着摇摆起来。

  我非常佩服导演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告一段落镜头都会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一端直坠沮丧遗憾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三、自嘲。

  看完之后,一直让我哈哈大笑的,是“消音器”在演讲时念得那首兰彻写的诗:

  “放一个很响的屁是值得骄傲的,放一个中等的屁是可以接受的,放一个轻柔的屁是非常糟糕的,而一个无声的屁是让人无法忍受的。”这看似令人爆笑的四句话总让你笑完之后有一种沉思的感觉。事后想想,他说的不全是屁话,确实很有道理。

  我们把这种自嘲的方式叫做“严肃的调侃”,影片大量运用了这种手法,而这种不名自嘲的手法也让影片不至于是干巴巴的励志,也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

  人人都知道兰彻说得都对,却也都知道他那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的“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的。更多时候,高歌“一切都好”也只是一种阿q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辈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和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抱着空有的理想前行者的悲惨命运。

  《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也是经过单身带着五岁的小儿子无家可归,睡过厕所,受过救济的低谷,抓住机遇,不断努力,最终才奔向成功。《三傻》则将一个独行者艰辛的十年干脆直接忽略,重点全放在了理想主义的理论上。没有调侃,不高自嘲肯定不行。长达两个小时多的,无半点拖沓的就把故事轻松讲完了。不刻意逗观众开心,不做作的煽情,却总惹人发自内心的笑完哭,哭完又笑的笑中带泪。

  这种“理想主义”是不是真的不该存在呢?在非常现实的现实社会中,我们只有通过“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如何,对于兰彻勇于向现实发出挑战的勇气我都是非常感动并全力支持的。不管他最后的结局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们都应该是支持的。也许改变现实中的一些东西,这股力量还太过渺小。也许我们在乎的更多的是“好好的生活”,走向成功,比别人要强,无论用什么方法。

  我还是不希望自己“在临终前才后悔”,一辈子过着连自己都不想过的生活,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仔细想想,不管是理想中还是现实里,这句话其实是非常受用的。其中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懂。

  影片的成功之处还有一笔,大家记得影片开头兰彻揶揄校长的那一幕吧,最后,校长总算把面子挽回了一点,他把那支太空笔送给兰彻前对他说了段话:“入学那天,你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你不可能一直都对,你明白吗?这是一个重要的发明(指太空笔),你知道吗?我的院长说,等你遇见和你一样卓越的学生就把它送给他……去,学习去,考完试就滚……”

  你不可能一直都对,这句话把理想拉回现实,也给我们一种真实感。

  回到主题,我们的”喜欢“到底有多重要?其实整不影片下来都在阐述这个问题。影片最后也告诉了我们这个答案。最后,法翰成了摄影家,拉朱被一家公司录用,兰彻成了一个一年又四百项发明的同时,还是一个小学校长,正在改变下一代的命运……

  我们的”喜欢“其实也将是改变我们一生的东西。如果你还有什么顾虑,就拍拍胸口说声“alliswell(一切都好)”。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7

  三傻大闹宝莱坞,大家再也熟悉不过了吧,讲的是三个学生,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兰彻,我在他表演中得到了许多启示,他让我懂得,人所学的知识要学以致用,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要将自己的视野开阔大,不要得到了成功了这件事情,就一直在这件事情上兴奋而不在开发大,投资大,兰彻就不是在一件事情上费劲,他会在所有可以努力的地方努力一番,在加些自己头脑的创意,小灵感。

  拉杜,他是一个为家里考虑,为家里着想,不想让家里操心,不让母亲烦恼,尽量听母亲的话,可是就因为考上工程师还有朋友中做出选择,他为什么做不出选择呢,因为他喜欢那2个同学但也要为家里着想,所以他两头都没选,选择了自己自杀,他这种精神可嘉。

  兰乔,他理想是当一名摄影师。但是父亲总是让他学工程师,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父亲的责骂。最后父亲也认可了他,还送了个摄影机给他,他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愿意把路上的荆棘砍掉,愿意逆风而行直达到自己的理想的类型。

  鸟巢工程学校校长,他最后,懂得了不可以把自己的心愿,附加到自己的孙子儿子身上。愿意让自己的孙子学自己想学的。其实这个校长也很可怜,他呢,死了个儿子...就因为学工程师,到最后才明白不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加在孙子儿子身上。

  最后我想说,学习要学以致用,灵活运用,不要死记硬背。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8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孩子心中爱的模样,“望子成龙、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父母心中爱的模样。那么,到底什么是爱的最好的模样呢?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电影中校长的儿子,因为父亲要他当工程师,而他却热爱文学,最后自杀了。学生法汉喜欢摄影,但是这个想法并不受他的父亲支持,因为他的父亲只是把他的这个想法当作是三分钟热情,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一名工程师。所以他一直不快乐,学习方面也表现平平。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开始怀疑亲情,其实这种想法在我刚开始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也产生了,但是看到最后我才明白,不是他们之间没有亲情,而是他们之间缺少沟通。

  法汉的父亲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特地筹钱在他的房间里装了一个空调,要知道他的家庭并不富有,甚至算是贫穷。且这是他们家唯一的空调,这不就是爱的表现吗?校长也是一样,在儿子自杀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儿子喜欢文学。且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不想学工程才自杀的。如果他儿子在生前能与自己的父亲坐下来沟通一下,讲清楚自己的梦想,我想他的父亲也不一定会不支持。法汉也从来没有真正很正式过的向他的父亲说他的梦想,所以他的父亲才把他想摄影的这个想法当作是三分钟热度。但是法汉的父亲后来知道了,不是也把自己为法汉新买的笔记本电脑换成了一个专业的单反相机吗?所以他们之间都是有亲情的,只是缺少沟通。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考虑,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工作,过上一个富裕的生活,所以他们会要求孩子选择一份能赚到钱且体面的工作。而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若是他在一生下来就被决定好了命运,那么他的人生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孩子总是会忽略他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孩子们会觉得如果把自己的梦想告诉父母,换来的只有不支持和责骂,所以他们干脆顺着父母的思想走或实在受不了就选择自杀。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极端的,也是非常错误的,要是他们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互相理解,我想他们的梦想会得到支持的。

  因此,父母与孩子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孩子要理解父母,父母要听孩子的话,爱要选择双方都舒服的方式。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支持,这才是爱最好的模样啊!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9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非常的发人生醒!讲的是三个学生来到印度上学,遇到的各种事情,以及他们面对印度填鸭式教学的不满作出的对抗,其中,有一个人叫兰彻,他的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lizzwell),这是他这种精神,鼓励着他身边的朋友做自己想做的,不再受老师、父母的影响,影片中有一首歌非常的好听,这首歌曲也充分诠释了兰彻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

  仔细回味,发现这部电影描写了很多当今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全球第一名),让我感到非常的吃惊,也对印度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和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感到深深的不满!在印度,小孩一出生,就被父母规划好了人生的的道路,没有自己的选择!而印度所面对的这些问题和中国颇为相似,当今的中国家长有没有问过自己喜欢的孩子喜欢什么?爱什么吗?(我父母在这点上做得还不错)我想,影片中的兰彻对他朋友说的一句话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我们喜欢上一个职业后,才能最大限度的去做好它,强扭的瓜是不甜的!还有一句话:“两种方法让自己拔尖,要么提高自己,要么降低别人。”说实话,我们中国的教育,和印度的差不多,总是在提高自己的成绩和降低敌人的成绩中恶性循环,或者说,就是在提高成绩和降低理想中抉择。

  所以,活在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生活的本质!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0

  《三傻大闹好莱坞》是一部经典的印度电影。影片讲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与兰彻在大学求学时的故事。主人公兰彻与众不同却又成绩优异,这引起模范学生查尔图的不满,他们定下约定,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谁都没再有他的消息。十年之后,查尔图归来他找来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后发现了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影片采用了现在--回忆--现在的结构形式,一开始是法罕、拉加、查尔图踏上寻找兰彻的道路,随即进入了回忆。在大学生活时主人公兰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才华,他特立独行,想象奇特,却又总能给人惊喜。他还重义气,愿意为了兄弟考试过关去偷试卷答案。在主人公兰彻身上,我感受到了印度人对于国家应试教育的反思与批判,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人才也是通过考试脱颖而出,而应试教育是非常扼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影片中的模范生查尔图和主人公兰彻则是一对非常明显的对比,查尔图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死读书,死背书,考高分。而兰彻则从不靠死记硬背,靠理解去弄懂每一个概念。

  影片以寻找主人公兰彻为线索,开篇就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给观众带来了观影兴趣,让观众迫不及待的想往下继续观看下去。最后揭晓答案,原来“兰彻”并不是“兰彻”。有悬念,有歌舞,有思想,《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

  电影结构完整,发人深思,具有印度电影的唱跳歌舞,很有民族特色,同时又极具批判性和教育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片。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1

  本人看过许多电影,其中我重复看得最多的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了。

  故事以两个好朋友在寻找多年不见的兄弟兰彻的过程中展开的回忆:讲述十年前兰彻顶替他人来到皇家工程学院(ICE)的故事。这座名校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就是第一(指成绩)!而兰彻用他的善良、幽默和智慧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所学的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了科学界的天才科学家(具有400多项专利),他们(兰彻、栾秋、法尔汉)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错!他是一部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电影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许多道理。他让我们知道了灵活使用知识的重要性,看到了“填鸭式”教育的失败,“填鸭式”教育制造出了许多一模一样的“人”。正如兰彻所说:“在这里新发明新思想不受重视,他们关心成绩 工作 去美国定居,叫我们怎样拿高分,却没叫我们怎样学工程学。就像马戏团的狮子也会因为鞭打而坐在板凳上,而你只会说‘训练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一样,其他同学都只关心成绩,而不是知识。

  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正如影片中的“ICE”一样,关心成绩,关心排名,我们也像影片中的学生一样,陷入了疯狂的竞争之中,大家你追我赶,都把成绩当成衡量自己的唯一一把尺子,一些学生甚至为了成绩甚至干出种种龌龊的勾当。但是显而易见,衡量一个人的尺子并不只一把呀!思想、道德这些都是一把衡量人的尺子啊!成绩这把尺子固然重要,但也不会重要到那种地步吧!成绩差了的名人多的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贝多芬······他们成绩差,但谁不是举世闻名的大名人?

  朋友,抬起头来,从“填鸭式”教育苦海中抬起头来,让我们一起拥抱自由的美好的知识吧!

【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1篇)】相关文章:

1.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0篇)

2.观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10篇

3.《三傻大闹宝莱坞》励志电影简介

4.《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5篇

5.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7篇

6.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合集15篇)

7.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锦15篇)

8.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汇编15篇)

9.观宝葫芦的秘密有感(14篇)

关于我们|致应届毕业生|会员协议|法律声明|问题反馈

觉得【应届毕业生网】对应届生求职有帮助,记得分享给其他应届生,网址是“应届毕业生”的声母YJBYS.com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