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荐】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佰》观后感1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八佰》观后感2
我看了《八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股热血马上冲上心头,每个人的刻画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一般,四行仓库的英雄们守护住了国家的最后一点尊严,不屈不抗,英勇就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祖国同胞们做出的牺牲,国人们铭记在心。
在观看中段期间,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里满是泪水与激情,国人的勇敢与拼搏,外寇怎能成功,英雄是伟大的,国家的民族气概是伟大的,任何人都无法战胜,国家威武!民族威武!国人威武!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百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份希望。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战争是万恶的,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要感谢英雄的先驱们,给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作为现代的我们也要学习先驱的英雄精神。最后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八佰》观后感3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四行仓库是刀枪火海的浴血战场,对面租界则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形成鲜明的对比。国民革命军为了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以相差许多的日本军队进行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部队就要面临30多万的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这就是影片开头,用鲜血染成的两个字“八佰”,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那四百多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心,这部电影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又都是主角,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在我的记忆当中。
比如,陈树生,当时在敌军的猛攻下,渐渐的,部队就要战力不支了,他毫不犹豫地在身上绑上不下七八个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是因为他考虑到他自己,别无选择,自己的牺牲会给部队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他以为他只是来上海清理战场的,只想着能够跟着弟弟小湖北好好的活下去,一起来上海拍照,等和平之后再去英国旅游,可是他为了让国旗升起,他也冲到战场与敌人大战,可最终中弹而亡。还有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附谢晋元,他带领部队要冲过桥到租界,可是中途不幸中弹,在他倒地前还撕破喉咙地喊着“全体冲桥!全体冲桥!”
租界那边的爱国人士也尽心帮他们:杨慧敏游过苏州河给军队送国旗,赌场的老板给他们送药,热心的市民也捐赠物品……瞧,桥对面最突出的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向对面的战士们敬礼,四行仓库这边的战士们看到纷纷站起来立正向小女孩敬礼,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
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精神!
《八佰》观后感4
看完《八佰》之后,非常心酸,非常震撼。
首先,不得不说电影的开头,警笛声从无到有,越来越大,我内心渐渐感到压抑,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之后老奶奶的自述把我带入了她观看的八百壮士的故事。
剧中所用的对比是非常多的。老葫芦从贪生怕死到被日军凌迟处死时还要告诉端午和小湖北好好活着。端午从连杀人都害怕,还带着同伴去下水道探路企图离开,直到最后自己挺身而出保护军旗壮烈牺牲。人们都有贪生的本能,但是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爱国之心是永远不可泯灭的。
最触动我的是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口跳下炸日军的场景。他们虽然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有的什么也没留下,带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的光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部影片演绎最真实的是士兵们疲惫不堪、贪生怕死、软弱无助的一面。因为它真实揭露了人性的背面,在危难面前,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生存下去,而不是舍身报国一类看起来高尚的行为。但在最后时刻,得知自己不可能活下去时,也便没有了这种想法。此时便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举动。
最悲壮的场景是当将士们撤离四行仓库时,一批敢死队主动赴敌。羊拐和老算盘走在前,老铁在楼顶挥刀高唱《定军山》。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即将牺牲,仍然主动走了上去,忽然生出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苏州河的对面是天堂,而这面则是地狱。开始,对面唱着戏,大街上熙熙攘攘,也有一些人如看戏一般观望对面的将士们拼死厮杀。是啊,四行仓库何尝不是一个舞台?可是渐渐地,人们都被触动了,甚至有些外国士兵开始打对面的日军。人们也开始筹款、捐赠物资,也有一些人为对面的将士加油鼓劲,甚至有一些人不顾性命,冒着枪林弹雨飞奔到河对岸参与战斗。最后“后庭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慷慨赴死。
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一定要去影院再看一遍《八佰》。
《八佰》观后感5
对于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来说,电影《八佰》演绎出了另一种我们无法体会的人生,因为大多数人的态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仓库时一样,抗日救国民族大义是别人的事情,他没有杀过人,也不想杀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实却证明了,当战争真的来临时,没有人能够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将焉附的道理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影片《八佰》讲述的是一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战役,又或者说它甚至算不上一场战役,这只是身为军人的他们犹如困兽一般最后的坚守、支撑,坚守着他们身为军人的荣耀,支撑这国人对这场战争的希望。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升旗”的片段,同时也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更有甚者甚至认为这是导演的一种渲染手段,为了让影片达到悲壮的感觉,可是这部影片从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斗,它从开场就已经注定了是以悲壮而结束的,如果你以“升旗”为中心点上下串联来看,升旗前,有的人想逃,河对岸的群众在看,所有的人都想要远离这个悲壮的舞台,安安静静的当个观众,升旗之后,逃跑的人不逃了,群众开始应援,大家都开始明白,自己必须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士兵们虽然还在被动的防守着,但是士气、心气却完全提升到了极致。中华民族的崛起,正是因为有着一群这样不怕牺牲、勇于牺牲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而成的,同样坐在影院的我们也不是看客,因为只有我们把我们心中的旗升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不倒。
近代的中国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但是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勇气展现出了我们不畏强暴、敢于横扫一切来犯之敌的气势,我们要铭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中对和平的坚守,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我们前进的力量。
《八佰》观后感6
20xx年8月22日项目部组织团建活动观看电影《八佰》,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八佰》观后感7
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观后感8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在这之前,听朋友们谈论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当我在影院坐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看完后,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继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撤退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军团却坚决地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县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坚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他们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中华大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祖国母亲的每一寸身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不变法则!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当国民党军队都在撤退时,这群人却是当时的逆行者!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却有让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浑身捆绑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钢板阵中的一个个“陈树生”,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战,国难当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朽丰碑!
在战斗之初,生活在依旧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还觉得此次战斗与己无关,但看到壮士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中华儿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发了出来,捐款、捐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支持前线的战士们!爱国是需要传承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被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感动,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世界没有战争。
《八佰》观后感9
四百还是八佰?到底是多少人在四行仓库为上海人和英国人拼命?是四百二十人,还是八百人?
看完电影《八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么一个硕大的国家,整整好几亿人口,却需要外国人来保护,我一点也不明白,当兵的是多么一文不值,人在与不在,在人民眼里到底算得了什么?
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租界里的人们,像看戏一样看着对面死守四行仓库的军人们,有些人可能受不了,可谁又敢跑过去呢,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桥,准备给过桥的人致命一击,没人敢去。最让人心疼的,就是日本人说要三个小时攻下四行仓库,租界的人在押赌注,另一边的军人们,一个又一个背着炸药包,点火!往下跳,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啊!“湖北通城李满仓!”“我是……”一个又一个人,喊着自己的姓名,壮烈的牺牲!眼泪怎么忍也忍不住了,他们都说:人,都是自私的,都是怕死的。可是他们呢?他们连命都不要,带着满腔热血,带着满腔豪情,在日本人的尸体中化为灰烬!他们虽然没怎么读过书,没有学习过,但他们仍然知道,他们身后是国家!
第一场战斗过后,来了一名记者,问:”这里是多少人?”小湖北说是四百二十人,可是连长却说,这里是八百人!四天,小孩瞬间长成了大人,大人呢?瞬间成熟稳重了许多,从一开始的胆小怕死,到最后的敢于牺牲,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啊?他们经历了多少屈辱啊!还有两天的时候,军人们竖起了旗子,竖起的是五星红旗!日本人开出一架飞机来扫射他们,想把旗子放下,可没有一个人动,举着旗子!死去的军人,依旧扶着旗子,不让红旗倒下!
最后一天晚上,一位军人唱起了戏,一句“整顿山河,待后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们,不正是那后生吗?前辈们用血肉之躯,铸成新的'中国,我们就要用智慧的力量,推进发展,我们是一家人,是中国人,前辈们受过的耻辱不能忘记,我们会让他们加倍奉还!
《八佰》观后感10
今天,我们全体人员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历史题材电影《八佰》。
我们生活在如此繁华昌盛今天,是多少革命人士不惧危险,不怕牺牲为我们后辈打下江山。在观看电影中,给我带来震撼感想不是一点点,在电影中虽然刻画每个人性格不同,但是都是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硬汉形象,为了保卫祖国最后一道防线,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电影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
在观影中,让我印象最深是河对岸爱国民众不畏惧生命危险,趁着夜色游过河对岸将国旗带到四行仓库,交到壮士们手中,在危险面前,在正义面前,团长选择升旗,他希望这样选择能够燃气中华人民斗志激情,也让中国人民燃气希望,不要隔江犹唱后庭花。为了鲜红旗帜能在四行仓库平台上升旗,战士们奋力抵抗,以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守住了战士们用生命献血凝固而成国旗,让它屹立不倒。战士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下,中国不会亡。在国难当头,外敌入侵之际,我们会前仆后继去战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河对岸有爱国人士,也有麻木不仁一群人,随着镜头在浴血奋战坐以待毙间来回切换,让我感觉到民族悲剧,八佰壮士是个孤独存在,即使绝望死亡感,无力感,却丝毫为动摇战士们爱国之心,他们愿意舍生取义,唤醒对岸掩耳盗铃式自欺欺人。
当然,整部电影下来,那些用生命用血肉来守护国家战士们,是真正英雄,是名族之魂。明知仓库是坟墓,甘愿舍命守护,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拼命也要遵守军令。
致敬那些舍生取义民族英雄,八佰壮士誓死不退血性中国人宁死不屈民族气节,这些都应该被平年代我们铭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八佰》观后感11
还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记得大银幕开启的音乐声吗?记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泪吗?180天后久别重逢,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大幕开启,疫情后的第一电影约嘛?
如预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点泪点,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对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壮怀激烈的想象,但是这种填补因为审慎而让我刚看完时甚至微微有点不满足,觉得导演在对这场战役的正面褒扬也即“热血”的叙事上稍显吝啬,让人看到了更多热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审视。然而回头细想时,又恰好是这些多角度审视让战役更加真实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这起历史事件,便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淞沪会战。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借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这一场被世界围观的死守,这些由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四百将士,便是坚守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支中国部队,后人称其为“四行孤军”——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百人”。这支队伍年轻,也缺乏作战经验,要面对疯狂涌上的日军,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军”的英勇感染了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令国际人士对中国军队改观,即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要求参军的中国年轻人却越来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壮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在枪林弹雨中冲桥撤入公共租界时,我已泣不成声,结束出来的观众大多带着久违的泪痕和激昂的情绪。影片最大的激发了悲壮的血性!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一种大义凛然的牺牲,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种久违的家国情怀和抗争意识,凝聚了中国军民齐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绪,慷慨激昂。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历史都不应被忘记,英雄更不应被遗忘。
《八佰》观后感12
这部电影很震撼,画面感超强。人物感情刻画非常细腻,真实。深处其中,仿佛飞越到1937年。激荡的岁月,永不磨灭的意志,是精神的火花,即使需要我献出生命,毅然决然,毫不犹豫去守护它永远的不灭!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这就是对在四行仓库坚守的人的意义,唤起人们反抗侵略,对民族与国家的保卫之情!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与万一,我的肉体即使陨灭,灵魂却你们同在。
剧中我印象最深是那匹白马,这个白马是一种精神象征。首先它被藏在仓库里面,这意味着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封闭的状态。继而被不小心放了出去,这也就是象征着日军侵华时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茫然不知所措,四处逃亡。继而它又回到了仓库,这表示中国人在抵抗入侵时的精气神在复苏。继而又随团长与日本军官对阵,日军那边是黑马,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黑与白对应的邪恶与正义。也是两种意志的较量,这更让白马显得的高大与圣洁!最后,它又自由回归到仓库了,这也表示正义终于战胜邪恶,自由的意志永不磨灭!
起初,没人相信还有人在上海坚守,直到听到四行仓库的枪炮,然后没人相信他们能坚持多久,直到后来日军久攻不下,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终于最后,唤起了国人的清醒,无数的期望的眼神,无数的默默呐喊,无数捐钱捐物的!
旗帜就是信仰,当旗帜树立在仓库楼顶的时候,人们的信仰也就一起树立起来了,这个时候就是保证它不倒,这个时候信仰的力量还很渺小,只有在无数次的保证旗帜不倒的情况下,人的信仰变得坚定,即使最后旗帜倒下,人们心中的旗帜却升起来了!
在特派员下达撤退的命令时,说的一句话:你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这才是本剧的宗旨,有灵魂,有思想,不服输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13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直到看完《八佰》后,我才真正了解到了这段历史,还有战争的残酷。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可以去享受生活,可以安心的坐下来写作文。如果没有历史上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们,我们又何来这般安宁的生活。我常常听到一句话:“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砥砺前行。”那些勇敢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才争取来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安全,这般美好的生活。当然,让我们能够享受生活的,也不只有在历史上那些血洒疆场,拼死拼活的战士们,更有直到现在仍在守卫疆域的各位解放军叔叔。他们在守护的,不仅仅是领土,更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就在去年六月,我们国家又失去了四位可亲可爱的战士。他们在于印度的边境冲突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同时,某边防团团长也身负重伤。他们的死,是为了守卫边疆;他们的死,是为了保障国家领土主权;他们的死,更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他们的死,说是为我,为我们,也不足为过。可是仍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网上高谈阔论,以为网络就是法外之地,发表那些不堪入目的言论,诋毁着这些英雄,让人心寒。
我希望,每一位中国公民都不要忘了到底是谁,给了你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每一位自称“炎黄子孙”的人,都不要忘了根,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各位可敬可亲的战士,就没有现如今这美好的生活。
《八佰》观后感14
“中华不亡,中华民族不亡,中华民族万岁。”这个声音在我耳旁回荡,使我热血沸腾。你肯定非常好奇,我耳旁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事情是这样的,我今天和全班同学去看了一部抗战类的电影《八佰》。
电影开始,第88师524团第一营进入了四行仓库,在守卫的第一天里,日本用了挖掘机把墙凿开,随后接连着日本军人冲了进来,有的日本人顶着铁皮开始凿墙。有的中国军人直接往自己身上绑住了炸药,一个一个的跳下去引爆炸药。
第二天,有三个人想要通过下面的河水来逃跑,结果在拐弯处遇见了日本人派来偷袭的敢死队,三人立马潜下水,中途有一人要上去换水,但如果上去就一定会被发现,所以其他二人连忙拉住了他,过了一会儿,日本人走了,那个人也死了,两个人游了出去,有一个人立马喊:“小湖北日本人来偷袭了,日本人来偷袭了。”上面桥上要传去电话线,但日本有狙击手,有一个名叫刀子的人过去传,他先用帽子试探,狙击手果然开枪了,他趁着狙击手换弹的时间一路狂奔,但是却在肚子上种了一抢,他躲在掩体后面突然站起,用力一抛,电话线过去了,但狙击手却一抢命中了他的头部。
第三天,中国军人升旗,要让旗杆不倒,一个个中国人去扶着旗杆,日本人开着飞机扫射,有一个人用枪瞄准,“砰”一声,飞机被打跑了,因为挡风玻璃被射爆了,当这个人还沉浸在自己打破玻璃的喜悦中,而旁边的人却不淡定了,因为那个人看见射下飞机的人的肚子被射破了。
最后一天晚上,大部队撤退,在租借的桥上的门缝中伸出了无数双手来迎接军人们。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林则徐的一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想,从今天开始,我也要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我会用我的整个生命去保卫我的祖国。
《八佰》观后感15
电影开场就布局了两个场景,充满和平和喧嚣的苏州河对岸以及形成强烈鲜明的宛如废墟,荒无人烟的四行仓库。很明显,河的一端是充满希望和繁华的“天堂”,而另一端则是遍布残缺楼房,荒凉的“地狱”。
我想,影片中贯穿全程的一个线索,就是白马。白马的出现,是四行仓库人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白马的白,新,亮和四行仓库的黑,破,旧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在四行仓库这种黑暗,破旧,充满绝望的逆境中有了一丝照入的希望。这也象征着人们内心开始从对死亡的畏惧转换成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决心。而最后,纯亮雪白的白马,身上染上了鲜血,在路上奔驰,这难道不是人们用献血染成的希望吗?希望从头到尾都没有消失过,反而因为人们的英勇奋战,不惧艰险更加熠熠发光,重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展现了我军几百个人防守四行仓库四天的经过,见证了士兵们从刚进来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当家国破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害怕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满腔热血。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附谢晋元在面对坚持防守两天和升起国旗面对日军更加猛烈的进攻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显然,在谢晋元眼中民族荣誉感和唤起民族危亡意识比单纯的防御更有效。而之后用鲜血护住不倒的国旗,也正向河对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壮言。
而影片最后,接到了撤退命令后,在日军的猛烈射击下,四行仓库的士兵撤离到对岸的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岸人民密切注视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纷纷献出自己的努力,这一过程也是唤醒民族同胞同仇敌忾,团结对外的高潮。尽管看似并不成功的撤退,却带来了最成功的结局。士兵们所展现的精神给中华民族的病打了一剂良药,只要有活着的士兵冲出重围,就能唤起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识,而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这种意识势必是大势所趋,也势必会带来最终的胜利!
【《八佰》观后感【荐】】相关文章:
【荐】《八佰》观后感03-09
《八佰》观后感【推荐】03-14
八佰观后感(集锦15篇)03-11
《八佰》观后感汇编15篇03-08
《八佰》观后感(合集15篇)03-07
八佰观后感集锦15篇02-25
电影八佰观后感10篇02-21
八佰观后感合集15篇02-21
电影八佰观后感9篇02-20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