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展观后感

时间:2022-03-16 18:50: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画展观后感15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展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展观后感15篇

画展观后感1

  今天,我们天台岗小学组织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参加,有区作家协会代表、妇联主席、作家及企业书法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才11岁。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全校师生与家长代表穿着雨衣有序来到操场,听着嘉宾们谈着自己对画画的感想与体会,我感触很多。当11岁的小作家雷淼淼带着她的作品“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的书法上台之时,同学们不禁抱以热烈的掌声,当她说完写这幅字画的

  经历后,同学们再一次将掌声送给了她,真了不起,如此小的年龄竟能完成如此优秀的作品,真让人赞叹不已。随着主持人一声“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正式开始,我们便开始参观女作家们的作品,看着这些飘逸潇洒的书法、挥毫泼洒的作画,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我印象最深的是万小怡的《嬉水图》,水中的两只鸳鸯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戏水时的嬉笑声。丁华老师的扇形作品很有特点,花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但她把背景涂成深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衬托出花的鲜艳。罗心琴老师的作品是《刺花烂漫》,画的枝干有浓有淡,有干有枯,无比美丽。

  看完这次画展,我感叹这些艺术家精湛技术的同时,更敬佩的是他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与信念。现在的人们,忙于生活,忙于功名利禄,已经逐渐淡忘了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接过“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榜样,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我知道,要想达到大师们的造诣,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为了理想,我会努力,会奋斗,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

画展观后感2

  今天早上,听爸爸说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下老年书画展,我们高兴的欢喜雀跃,兴高采烈的跟着爸爸走了。

  我和妹妹跟在爸爸的后面,走到了老县政府院子的西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绿化带,还种植着许多棵四季桂,在绿化带的前面,有一栋不高的楼房,只有两层。我们上了二楼,到了一条走廊里,这条走廊里正面是宽敞明亮的窗户,里面是一方洁白的墙壁,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幅书画,参观书画展的人可真多呀!这些书画的种类可真多啊!书的形式有:楷书,草书,金文,隶书,大篆,小篆……画的形式也有很多:素描,油画,水墨画,水彩画,工笔画……。听爸爸说,这写书画全都是退休老干部们的作品。忽然我在众多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幅非常奇特的字。这幅字书写的是一个特大的‘福’字,是草书。它的奇特之处就是上下左右皆是字,左边的偏旁像个‘多’字,左下面,像个‘才’字,右边像个‘寿’字,右下面像个‘田’字,合起来组成个了‘多才’,‘多寿,’‘多田’‘多福’。我们再看看另外一幅画吧!这幅水彩画,名为‘和谐家园’,画的是一群鸡,有的是公鸡,有的是母鸡,还有的是小鸡。你们瞧,有一只母鸡孵在鸡蛋上正在孵小鸡呢!那堆鸡蛋中,有两只小鸡的头刚从鸡蛋的缝隙中伸了出来,还有几只小鸡在空地上嬉戏打闹哩!还有一幅书法,写的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诗《从军行》,笔法遒劲有力,是草书写的,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纸的烟云,看到这幅书法后,不禁令人联想起茫茫的大漠,一望无际,荒芜人烟的景象。

  啊!这些书画可真好看哪!可是,如果没有这些退休老干部创作的书画,我们能欣赏到如此精湛的作品吗?!同时也为我们的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们的国家涌现出了这么多的艺术家。

画展观后感3

  小小的展厅里,明晰的灯光烘托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自己也曾是个恋作品之人,想想曾经小小的成绩和几年冰封沉睡的墨砚,心里也荡起了那么一丝欣喜的气息。

  我“游览”着,曾看过许多作品卷的眼睛似乎挑剔了许多,确实,肯定作者非凡的笔锋,妙幻的色彩配比,然而触动我心的却没有,有些憾然……

  路本不长,到了“卷末”愈发觉得无趣,漫不经心的扫视,猛地住了,似乎是被什么轻点了心潭的水,但涟漪却荡涤不绝。凝视,便是翻涌无阻的海浪,卷起千丈惊涛拍岸,那一点粉红在枯黄中格外鲜亮,高洁傲岸,清丽典雅。

  没错,是菏!漫天的枯叶颓萎地垂下舞裙,没有气力地说着放弃,纯粹的秋的颜色,叶似暮年老人的皮肤,偶尔的突起的叶脉挣扎着,无奈着,但她,红得那么热烈,粉的那么艳美,红与粉的背后不是碧天,而是枯叶,或许因为她是刚烈不是柔美……

  《咏菏》?何以之咏,又何以为菏呢?

  菏,或许寄予你情感的作者,也不知如何定下你的名字,便在图下加了诗句的吟咏,悲我未能抄录,悲我没有那么好的言语去描绘你。

  我望着你,望着你光亮的外表反射出的自己。她很年轻,她有那么多梦想稚嫩的心经不起风雨。或许吧,寂寞同你一样无声伫立,静了,周围的一切变作白幕,这里只有我望着你,望着不是我的自己。我应怎样面对?同你一样伫立于秋日的萧瑟,多么渴望有同你一样的姿态傲视苍穹。但我无法释然,面对冰冷的现实我包裹着自己,将何去何从?

  霎时,菏在眼前摇动,绽开得更大更艳,一阵清香抚着我无边的心跳,述说着曾经的艰辛,我似乎懂了些,似乎悟出些……

  散了,离开了……

  风凉意未减,狂奔回教室的路上,下弦月的伴随引我到一个未开的野菊,望着同菏一样的颜色,我猛得一惊,笑了,抚她:“要开花,一定会开花,像菏一样”,伴着这句话相信我会到远方。

画展观后感4

  昨天几位朋友约我出去走走,繁华都市看到的是满眼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就像雄伟的“水泥森林”我们无心去浏览服装城和百货店,而锁定的目标就是书店和画廊及艺术展示馆,对于画展我近年看得很多,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多是宁静不足,浮躁有余。故平时宁可在家欣赏历代大师的画册,觉得这样比看那些跟风时尚的现代艺术养眼得多,但与朋友们在一起你总不能单独站在展厅门口不进去吧。

  画廊和艺术展厅里的作品五花八门,有传统,也有用各种手段制作出所谓的现代派艺术,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朋友是搞文字的,对艺术虽喜欢但在欣赏方面没有多大悟性,只要看到书画情绪就很激动,朋友说现在的优秀画家多如牛毛,真是艺术的春天。其实他对艺术作品的优劣是一无所知,他问我对这些展品看法如何?在老朋友面前我便直言,我说,我对当今的绘画看法正好与你相反,现在用两句话来概括比较恰当,即:“以俗为美者不少,以新唬人者更多”看到画廊里称之为传统的作品时,就想起大翻译家傅雷在1944年写给黄宾虹信中说,一些画家作品“甜熟趋时,上焉者,整齐精工,模仿形似,下焉者,五色杂陈,难免恶俗,离艺术则远矣。”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上对于作品的气息非常讲究,一幅佳作首先给人一种高古雅逸之气。但现在这些作品予人以媚俗和浮躁之气,还有江湖气、匠气。好作品应该净化人的心灵,不能让人感觉是一种精神污染。

  至于那些搞视觉冲击力的西式时尚画家,他们闭口张口谈创新和现代感,如果说要切入现代,不是一种单纯以形式去切入的问题,这些搞现代的人大部分是从国外的传统学来的,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老祖宗的方式呢?崇洋者也要学学老外们是怎样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一位德国学者说:“任何民族首先要站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立场上去自己发展文化,这是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中国画在当代己进入了一个大家齐“创新”的误区,似乎不创新就不显出画家的才华,就出不了成就,折射出当代一些画家存在着一种浮躁心态。艺术家如果是为了创新而画画,则可见是何等的功利又何等的虚伪。优秀的艺术是没有新旧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别,所以毕加索说:看非洲的艺术每天都是新的。

  当然,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创新,突破。但这一定是虚心学习,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画有非常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对“传统一路”的误解,直接始自康有为不知天高地厚贬董其昌与陈独秀瞎骂四王,这本来仅是他们欲将政治热情混充艺术鉴赏的一厢情愿的论调,其门外之谈误导了一代神志不清的中国画后学者,这些人盲目地一遍遍讲创新,他们不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易经》里面就讲到“变”与“常”的关糸,现在这些喝过迷魂汤的人是光知道变,而不知道常。

  中国的现代流行艺术,实则,上焉者,充其量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秀,下焉者是以新唬人一时的快餐艺术。都说现在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外国的经典文化未学到手,却把自己优秀传统文化丢光了。你看外国人多聪明,他让中国人去捡他们遗弃了的文化垃圾,他们悄悄地在研究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好多画家满脑子的功利“生产”出大量俗作,包括一些唬人的现代派文化垃圾也充斥于社会和市场,误导和影响观众眼光,如此循环,最后造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趣味偏低的社会环境,而当这些渗透到权力与机制里被当做“正统”和“主流”予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的艺术就面临灭顶之灾了。

画展观后感5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特别是自我感觉永远良好而又好为人师的所谓权威专家)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成功。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回味我身的学画历程,大致上有于下几个层次的`经历:

  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画什么像什么,能得到同学的赞赏和老师的首肯,就得到了满足和自信。(自己当时绝对无能判断老师的能力水平和评价动机。)

  二、应时习作能入选参展,甚至获得评奖荣誉证书,也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当然自己也并不明白办展方之动机目的和圈子内幕、背景,以及参展者和评委的水平层次。)

  三、能参加学会、协会,获得同行认可和名家指点,心中差不多就以为自己终于成了画家队伍中的一员,或者感觉自己已经“自成一家”。(与历史上的文人相轻相反,现在却是盛行虚伪的“文人相贺”。所以,绝大多数从艺之

  人,在行政化的圈子里是绝对得不到中肯的批评和平和的探讨机会的——因为,这里只有同玩而没有竞争。大师永远是大师,领导也永远是领导。其余人等,只是轿夫和陪衬。)

  四、脱离体制,离开圈子,孤独地独立探索,进入市场而不是进入官场。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哲理、人文、历史的“画外功夫”。修弃虚荣虚名,认定大善大美,放弃艺术求“真”。主张跳出名利、传统、派系圈子,以平民心态、哲人悟性、学者虚怀直面大千世界,涵积画外功夫,而后进入技法、理论创新之境。

  以上即是本人学艺为人生命历程的几个发展阶段,同好可作参考,亦可一哂置之。

画展观后感6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方桂珍老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家长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家长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就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就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家长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就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观后感7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展现广大师生高雅健康的艺术才情和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我校在11月1日举办了首届师生书画展。展出了全校师生优秀作品230幅,其中学生作品154幅,教师作品76幅。资料包括水彩画、剪贴画、国画、木刻画、书法、摄影、十字绣等。

  11月3日,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去文化广播中心参观书画作品展。我本带着一种沉重的工作情绪去到展厅,但当我到达展厅后,我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哇!展厅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画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方桂珍教师几幅工笔画:《微笑》、《三月红》、《遐想》、《树下》,画中的人物描绘得那么温雅娴静,他们姿态像貌眼神各不相同,但都气质高贵、清纯无暇,心灵未被世俗世故扭曲和污染,令人顿生不忍亵渎的爱怜之情。

  这时父母带着学生陆陆续续进场了,我带着几位学生、父母到处望了望,看到了各式各样的画,内心开始感起兴趣来。我仔细观望着每幅画,我发现每幅画笔法都苍翠有力,画的使人觉得实有行云流水,笔走龙蛇之感!让人感到艺术的博大精深,令我感到自豪!再看到同学们的画,那更不用说了,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书法作品展区,一个个毛笔字清秀俊逸,透露着深深的文化气息,同时也激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我又仔细一看,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年龄那么小的孩子!真是为他们感到自豪。一位父母观看完这些作品,不禁地赞叹到:“河田小学能够举行这么大的书画展,真不简单呀!”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看完了书画展,我感觉很不错,能欣赏到艺术,能看到辛苦的杰作,能看到缤纷色彩的世界!同事们和学生们的那些杰作,使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仰慕之情。我不禁想起了自我,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太惭愧了。也许我该身体力行地多看多走,刨除自我的狭隘,认真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

画展观后感8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月14日,岐山关中大厦门前彩门夺目,鞭炮齐鸣,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曹宇先生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隆重开幕。来自社会各界的书画名家、曹宇先生弟子及省市领导约千余人汇聚西岐,于关中大厦八楼展厅内观赏作品,畅谈艺术,座谈交流。此次展览嘉宾之盛,规模之大,氛围之浓,让我深受感染,不由生出感慨和敬佩之情。

  因为自己是书画圈外的人,也不懂书法艺术,却无意中认识了一些圈子内的老师和朋友,和书画结了缘。这次,承蒙赵老师邀请,我这个即不会写毛笔和硬笔书法,又不会画画的人,也充当了嘉宾中的一员。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深深的敬意,参加了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暨师生书画展座谈会,参观了这次不平凡的展览。虽然对曹宇老师的篆刻、书法、绘画、剪纸已早有耳闻,却迟迟未能谋面。通过这次展览和座谈交流,让我对曹宇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让我这个不是艺术圈的人也深受感染,顿生钦佩和敬仰之情。

  当日展厅内,热烈的氛围,激情的场面,涌动的人群,这无疑是对曹宇老师从艺五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和定位。尤其是,艺术界老前辈们专业的评论和点评,让我感受出了有一种自然的原始光芒在曹宇老师身上闪闪发光。正如大家所说,曹宇老师他即是一位思想家、艺术家,同时,又是一位学者、一位奇人。他献身艺术生涯五十载,追求真实、自然、平淡、永恒,这是他的一种境界、一种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态。

  此次展览取材丰富,风格迥异,作品大多都是出自曹宇老师和他的学生之手,而且参展的作品都是经过统一装裱,皆为新作。因为自己不懂书法,对专业的评论术语更是陌生。因此,只能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却不敢妄加评论。以上所述,也就个人的观后感,用外行话做以总结,不到之处,还请曹老师多见谅!

画展观后感9

  作为美术欣赏课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四我随着我们系的师生一同来到江西艺术中心参观陈丹青画展。在几个小时里,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欣赏了自己喜欢的画作,也收获了许多。

  舍斯托夫说:“人就是向现实转变而尚未完成转变的可能性”。时间、友谊、艺术,是本次展览的主题,由三位画家相识四十年来的故事与作品,作为主线,叙述青年时代的理想,油画实践的轨迹,围绕艺术的友谊。四十年来,三位上海老朋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的起伏与变化:林旭东由油画转向版画,继而转向电影,又回到油画;陈丹青的绘画与书写生涯,已为公众熟知;韩辛从上海、美国、北京的艺术游历,则是一个少年成长为自由画家的典型。在四十年故事中,陈逸飞、刘小东、贾樟柯,是这三位画家长期友谊的见证人。而三位老友的各自陈述,使我们有机会进入时光隧道,目击时期自学一代如何成才,为今天的艺术教育提供了生动鲜明的对比与反思。

  展厅入口的大幅黑白照片,是20年三位老友骑着自行车穿越上海的弄堂,笑得非常开心,一如他们的年轻时代。那是动乱的年代,岁月荒荒,他们躲在角落偷听苏联录制的欧洲古典音乐,自学绘画,彼此玩笑,九十年代,三个人各走各的路,到了新世纪,又凑到一起画画,聆听当年的曲目,依然彼此玩笑??在展厅中,四十年的光阴转化为物质与文字,在展馆的墙上交错并置,灯光下显得很静很亮。

  门首两侧的墙上是三位老友的三篇自述,作品由左右两端展墙挂开,按年代顺序,依次分段,向展厅深处延伸:启始于70年代三个自学少年的自画像,以及欧洲各名作的临摹,终结于各自的写作和创作,每一展室印在墙上的解说文字,关于画,关于人。陈丹青与韩辛各写了十余段,林旭东寡言字仅写了三段。此外,半数以上的画配有图说,韩辛与陈丹青各占一半,这是两个话多的人,一个爱听表扬,一个乐于夸奖。

  林旭东写道: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来我往地时常见面。有时他会和爸爸或者弟弟一起来。他爸爸和弟弟的形象俊朗,常常成为丹青习作的对象,后来丹青画的康巴汉子,骨相结构中也有他们的影子?他这几年的画中,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岁月苍桑,世事难料,画家能守住的也只有这几本旧画册,在无人喝彩中自有一种从容与淡定,波澜不惊中题材已被超越:在一笔一划的把玩中,他营造着安放性命的处所?韩辛画得很多,水粉画,画的多是风景和静物。

  在画展中找他们的“进步”与“退步”,或者比照谁画得更好,都是无趣的,都是观看与认知的障碍,因展览所能呈示的意涵,是三个独立的人如何与境遇周旋,如何与自己的爱与才能纠葛,如何在不同的时代“画什么”,“怎么画”而他们顽强信守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虽然这份爱遭遇了不断改头换面的时代。提醒是必要的,即:此展本身是一件完整的,难以分割的作品,单独看一件作品,一个人的作品,一个年代的作品,便没有看见这个展览。

  绘画,是画家的终身自我教育,眼界,是基本的条件,而眼界,通常指向别人的作品。其实,自己的作品也在教育自己,并赋予对绘画的认知,这是一个使作者成为观众的画展。

画展观后感10

  童年是天真、快乐、灿漫的,在这梦想起航的春天,我校举办了一个名为“快乐二小,幸福童年”的书画展。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图书馆看书画展。可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冒着大雨来到了图书馆。

  走进四楼的展览室里,人头攒动,整个展览室热闹非凡。虽然外面下着大雨,但也无减同学们来看画展的热情。一走进展览室,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些笔走龙蛇的诗句和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最让我欣赏的是那幅写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作品,那些字结构严整、龙飞凤舞。这些书法作品的作者全部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同学!我真羡慕他们,可以写得一手好字,相信他们在家练习是很刻苦的。

  再走进去里面,就是画展区了。各种各样的水彩画、素描画、油墨画出现在我眼前,琳琅满目,让我目不暇接。它们的画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在这么多画当中,我最为喜欢的是一幅名为“油菜花”的水彩画。这幅画以黄色、绿色为主调。画中,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信步走进金色的海洋,大片的油菜花如火如荼地盛放,仿佛没有边际,令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看着看着,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站在油菜花花田里,和画中的小朋友嬉戏玩耍。其它的作品都画得非常逼真,这些画的作者很多都是低年级的小同学,他们画的画不但颜色搭配协调,而且充满了幻想的色彩。

  最后,我走到了“变废为宝”的展区。只见桌面摆满了一个个以生活废品制成的精美作品。看,那一个用小木棒做成的风车,在桌子上转动了起来,转呀转,转出了我快乐的童年回忆。在风车旁边还有一个用冰棍棒做成的秋千,秋千上坐着一只小兔子,秋千在微风中荡了起来,小兔子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桌子上还有许多精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各有千秋,每一件作品都让大家赞叹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展馆要关门了,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图书馆。这次的书画展,我观赏了许多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让我受益良多。

画展观后感11

  早就听过3D电影,自己也亲身体验——带着3D电影专用眼镜看过。画面逼真,十分刺激,但是,3D画展?可没有听说过,是不是也要带着3D眼镜看呢?带着许多疑问,我进入了这个展览。

  工作人员直接领我和表姐进入了展厅内,随后便关上了前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xx”总统,“xx”站立在那儿,友好的伸出右手,逼真的样子仿佛真人般。我也伸出右手,“咔嚓——”,和“xx”来了个“友好合作”。接着我看到了一张画,上面有两个翅膀,看起来十分华丽,用现在常用的词来形容就是“高大上”。表姐这时便迫不及待地奔上去,让我赶紧拍。不得不说,这个3D画展虽然用肉眼看的立体感不是很强,但是照片的效果却是杠杠的——十分立体。

  继续深入展厅内,许多充满了创意的3D画接踵而至,如同一个3D画盛宴一般,奇思妙想与3D画结合起来,给人无限遐想:流着口水,张牙舞爪却被从画框里拉出来,眼神中似乎还隐藏着不甘;马戏团的小丑魔术师变出了一帽子沉甸甸的美元;巨龙在破碎的浮空岩石中穿梭,翱翔;坐在公园长椅上聆听着白裙天使的美妙的小提琴演奏;与北极冰屋外怪叫着扑进来的北极熊”生死一战“;提起山水画卷却一不小心让其中奔腾的河水倾泻而出;福安名小吃店的厨师用力地把一笼包子抬起;拿着消防队的泡沫灭火器对着画框中火龙喷吐出的火焰一阵乱喷??

  每一张3D画都是设计师的独特想法,不同的画有可以不同的姿势,相同的画也可以有不同的姿势,为了不与别人的创意重合,倒是想了不少姿势。3D画展还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兴趣,有的小朋友还兴奋地说:”我长大也要做一个3D画创作者!“

  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在我们这些祖国的花儿身上,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为民族争光!

画展观后感12

  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有机会参观了艺术设计学院的的毕业设计展,看到一件件包含他们心血的精美之作,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创意深深折服。无论是珠宝设计、工业设计、或是广告设计,都包含着他们十分的诚意,从而使作品更加温馨,更加充满人情味。

  珠宝设计中无论是现代锁形系列首饰设计还是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进行设计的放射虫的魅力的系列首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震撼我的是“爱”系列设计和苏州园林“窗”的变形。“爱”系列的灵感来自于东巴文“孕、雨、火、时间”的变形与设计,体现了母爱深深地崇敬和人性中非常美好的一面,将古代文字文化与现代首饰设计相互结合,将现代与复古相结合,现代民族风情融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变形,以现代审美意识、造型观念和表现形式对传统的东巴文化的视觉元素进行再创造。而另一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园林中的窗户,采取苏州园林中窗户的图案样,设计过程取其精华,加以演变,是对古典纹样的诠释,体现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爱,充分展现了园林之美。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现代设计与古典文化相碰撞,定会火花四溅。将神秘的东巴文化寓于设计中,不仅体现了设计的神秘感,也具有独特性。而将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得中国风的标识更吸引人。一件件毕业作品真实地展现着学子们对珠宝的理解,对设计的领悟,不断诠释着自己心中的珠宝。

  对于工业设计来说,创意是尤其重要的。今年毕业作品几乎个个精品,包扩了更加方便实用的茶具,还有餐具系列摆钟以及更加温馨人性化的宠物之家!功能上创新实用,外型上巧夺天工!而本次毕业设计展中我认为最伟岸也是最具成就的就是独具匠心的树灯!将时下最热的环保题材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无论是放在室内还是户外,都有极佳的效果。不仅可以照亮夜晚还可用作衣架为晚归的主人提供方便。树灯所到之处,将满足人们对它的渴望,白天它是仿真植物树,夜晚它将给人们一种完全不同的灯饰美感,回归大自然,走进大自然,为美化环境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面对广告设计的一堆堆琳琅满目的包装袋、瓶瓶罐罐、及各种富含深意的logo,会更加的眼花缭乱,既有将我们熟悉的加以改造,又有我们从未见过的富有创意的小饰品,在感叹他们的创意的同时,又被自己没有的想法而懊恼,相信他们定是未来广告设计的主力军。用他们的才能刺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此次展览是12级学姐学长们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观念创新,独具魅力,饱含了他们鲜活的艺术激情,旺盛的艺术创作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为自己的三年大学生涯完美谢幕,让身为经贸学子的我们深深为他们骄傲。未来会有更长的路要走,相信他们定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看到学姐学长的毕业成果,再回看自己,一点成就都没有,每天总是不断敷衍着去上课,也没学到实质性的内容,大一也快结束了,是时候要奋起了。不然以后后悔的还是自己,社会永远比自己的想象的要残酷,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提高自己,才可以生存下去。

画展观后感13

  今天,我们天台岗小学组织了一次“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很重视这次活动,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来参加,有区作家协会代表、妇联主席、作家及企业书法爱好者,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才11岁。虽然天空不作美,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全校师生与家长代表穿着雨衣有序来到操场,听着嘉宾们谈着自己对画画的感想与体会,我感触很多。当11岁的小作家雷淼淼带着她的作品“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的书法上台时,同学们不禁抱以热烈的掌声,当她说完写这幅字画的经历后,同学们再一次将掌声送给了她,真了不起,如此小的年龄竟能完成如此优秀的作品,真让人赞叹不已。随着主持人一声“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正式开始,我们便开始参观女作家们的作品,看着这些飘逸潇洒的书法、挥毫泼洒的作画,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我印象最深的是万小怡的《嬉水图》,水中的两只鸳鸯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戏水时的嬉笑声。丁华老师的扇形作品很有特点,花的颜色不是很鲜艳,但她把背景涂成深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衬托出花的鲜艳。罗心琴老师的作品是《刺花烂漫》,画的枝干有浓有淡,有干有枯,无比美丽。

  看完这次画展,我感叹这些艺术家精湛技术的同时,更敬佩的是他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与信念。现在的人们,忙于生活,忙于功名利禄,已经逐渐淡忘了我们传承几千年的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将接过“传统文化”的接力棒,以国学大师季羡林为榜样,将中

  国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我知道,要想达到大师们的造诣,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将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为了理想,我会努力,会奋斗,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

画展观后感14

  昨天一朋友相邀,我去文园看画展。

  画家叫陶祥林,他的画曾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展播。

  我看他画的是国画,有山水、风景、字画之类的。

  我紧盯着看,同事樱花笑着说只能远看,近看就没味了。

  呵呵,近看、细看、远看都是梅花呀。

  美的画儿与人分享,我以为就是如入佳境了。

  在会上,有一老同志说:“陶老师坚持不懈地爱好画。用心画了几十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能画好画。我觉得他的画中有诗情画意、且形神兼备,是非常富有意韵的。当然今后作画还得力求创新,还得把画展规模变大点、更专业点。”

  另一老同志说;"今天我们在坐的老年人多一些,似乎叫老年书画协会的活动。但我们也可以改一个名字,叫返老还童书画组,或者叫还童书画组。让童心永驻……”

  这个老同志芳心逸然,我也乐了。

  走进文园,感受文人的气息。我也见识了一些华容文化界的精英。他们或在书画上有所作为、或在写作上有大作、或在文艺上有造诣,总之是有爱好,并坚持练下去了。一切都有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吧。

  会后,张老师送了三本书我,另送了三本书给樱花。精神食粮呀,受益无穷了!

  中午回学校小睡了一会儿,一天一天地真快!

  去年暑假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作家与语文同行的活动。收获了一本《倪萍画日子》。当时很诧异,倪萍怎么可以画得这么有滋有味?后来看她的《姥姥语录》等书,才发现她生活中常看史铁生、季羡林、莫言等大师的书、常看名人的画展,可见艺术是相通的,能够优化人的许多才能。

  我以后也要尽可能地拓展我的爱好,让思维变开阔,让梦想纷飞,慢慢来,应该是可以的吧!

画展观后感15

  看完展览,我感叹孩子们值得称赞的作品以他们这个年龄竟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尤其是小学生我佩服他们老师的辛勤努力。展览的作品类型包括了书法水墨画、剪纸、陶艺、版画、素描、水粉画、水彩......

  此次画展还有许多表现出“原生态”的儿童画,学生平时的课堂作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绘画活动所受不当教育的影响还较小,从而保持住了儿童画的“原生态”。还有,学生平时自主创作的作品也是“原生态”,这样的作品包括随意的涂鸦、个人思想的图像表达、活动的辅助装饰等等。当一个孩子学会了用类似成人的绘画语言去处理画面,而对当初的涂鸦行为持否定态度的时候,他的画便不再是儿童画,即便他的年龄还处在儿童期。“原生态”儿童画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它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认同与欣赏,不但在有关美术比赛中不能闪亮登场,即使在美术课堂上,由于评价标准的偏颇,也得不到应有的赞许与表扬,甚至直接影响了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

  这次展出看到了以往比较少的“原生态”的儿童画,比如《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我们快乐的生活》等。

  不能否认,少数儿童确实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对画面语言的把握比较成熟,但这样的孩子只是百里挑一,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具备这样的先天素质。而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绘画,特别是在儿童阶段,孩子们都喜欢用绘画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他们不在乎绘画的形式与语言,而对这种表达的过程乐此不疲。美术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参与美术活动,关注美术文化,在此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求完善自我,和谐社会。如果一味重视技能技巧传授的教学方法,忽视作为常态的儿童画的“原生态”,就是忽视儿童绘画的本质。

  本次画展搭建了展示“原生态”儿童画的舞台,希望在今后的各类比赛中能够更将倾向于“原生态”的儿童画,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交流的乐趣。

【画展观后感15篇】相关文章:

画展场地合作合同范本11-01

相关画展邀请函范文模板01-17

谈流连画展,感受生命律动论文12-12

书画展策划书15篇02-15

最新幼儿园画展邀请函01-14

六一画展小学家长代表发言稿03-12

故宫观后感03-15

《后浪》观后感03-11

流感观后感03-11

后浪观后感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