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2-10-13 14:35:4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1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范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范文600字(通用11篇)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浩瀚的科学,令人感到神秘,因为它仿佛翱翔在宇宙之中;可又令人感到亲切,因为它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们身边。

  3月23日下午3点40分,令人激动的“天宫课堂”开讲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带来了一节有趣的物理课。太空“冰雪”、液桥演示、水油分离、太空抛物,这些奇幻神秘的实验,之前我们都没有接触过,觉得那是一种很玄幻的东西,可在他们手下,显得那么奇妙有趣,深深吸引住了我们,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欲望。他们有力的语言,听众认真的学习,不就是在彰显国家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吗?科学,并非是一类很抽象刻板的事物,可能也会是一种有趣形象、富有魅力的活动。也正是因为人们对科学的着迷以及不断探索、追求,才有了中国伟大的航天事业辉煌的成就。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中国人的飞船一次次刺破苍穹,飞向浩瀚的宇宙。这就是人类对宇宙科学的成功探索吧!我想,作为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把古人想象的那些浪漫美好的神话通过科技变成现实,把“不敢的”化为“突破的”。我们不得不感慨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与骄傲。无限的宇宙划过一抹红色的火光,便是全中国人最激动骄傲的吧。

  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让我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感受到科学的“魔力”。科学的领域里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犹如太空,让我们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在日常生活里,科学往往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在一次次的实验和探索中,一切新的发现,都是如此地令人欣喜、着迷。

  我们登上月球,侦测火星,太空中渐渐多了中国人的影子。截至2022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中国的科技还会越来越好,同时,我们要继续发愤图强,勇往直前,勇于攀登,争取在太空中留下更多辉煌的印记!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2

  《天宫课堂第二课》的现场直播与前一次天宫课堂相比,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这是第二次的“天上”与“地上”的科学互动直播。天宫课堂以这种灵活而紧密的互动形式,有趣而生动的内容,让每一个同学都沉浸在这场视觉盛宴中,而且更加有效地教会了同学们更多的科学道理,点燃了广大青少年探索宇宙、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能看到这样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欣赏到宇宙空间里一个不一样的神秘世界,全然是中国科技的力量在支撑着。从古人的飞天梦,到神舟飞船翱翔宇宙;从嫦娥探月,到空间站的建成。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观看了天宫课堂,我这种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便更加坚定了。

  大国泱泱,伟大富强。科技腾飞,光芒万丈。太空舱里的五星红旗让中国人感到无比亲切,插在外太空的红旗猎猎作响,让骄傲和自豪盈满我们的胸膛。然而在无边无际,深邃浩瀚的宇宙中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更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解答。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努力提升科学素养,争做国家栋梁,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以青春斗志探索出更加神奇、更加瑰丽的世界!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3

  今天,《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遥远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我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翟志刚、王亚平等人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这次太空授课,我学到很多,让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少一些马虎,多一些用心,用真才实学,来接好中国太空时代的接力棒。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4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现在正大力推行航天事业的发展,这不,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已经建成,天宫课堂也开始了。就在今天,天和核心舱又进行了一次天宫课堂,我看了之后感触颇深。

  今天的天宫课堂大约从三点四十开始,快五点结束。主要有以下内容:首先是实验:有液桥实验、“冰雪”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以及对两种科学设施的介绍、学生提问这几个过程,其中“人气王”冰墩墩也参加了太空抛物实验呢!

  本次天宫课堂里的实验非常多,但要说我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还是水油分离实验和液桥实验。

  首先先说水油分离实验。众所周知,在地球上,由于水的密度比油的大,所以油会漂在水面上。但是太空是微重力环境,所以如果在静止状态下,水和油却会很均匀的混合在一起,这看真神奇!

  那么,在太空里有没有办法将水和油分离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个在北京主会场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方法:将瓶子快速旋转不就OK了吗?原来,在天宫课堂开始时,两位主持人做了一个实验:一个将瓶子放在架子上,然后,他将架子快速旋转,瓶子里的水竟然一滴也没掉!王亚平老师照他的方法作了,竟然果真如此,水和油被分离了!看来一个在普通的科学定论,也能制造出奇迹!

  再说液桥实验。王亚平老师拿出两个玻璃板,然后把淡水“倒”在上面,然后一对接,一分开,一个液桥产生了!原来,这是微重力环境与水的表面张力的双重效果。这太神奇了!

  是的,天宫课堂确实很精彩,但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努力、去付出,再好的蓝图又有什么用呢?估计也就是当做纸飞机来玩儿吧。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了、付出了,才会有这场视觉盛宴。看哪,正因为他们的付出,飞天梦如约而至:“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天宫”实验室……当年国际空间站不让我们加入,我们不也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外国人能干的事,我们可以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最后,用《领航》的一句话结尾: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山高水长,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5

  忆去年,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将进行6个月的工作生活;而现在,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时隔八年后,中国宇航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今天的太空授课讲授者依然是有王亚平老师,但不同的是,这堂课的讲台更大了,在中国自主的中国空间站内,我为此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与欣喜.

  人们常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到实际行动的飞天的壮举,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它标着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它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教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本次太空授课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过程有趣,再一次激发了我的航天梦,永远会记得叶老师说过:“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空间站上来开展可以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空间站上来做实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站到他们的队伍中。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6

  点点星光闪烁,汇聚成深邃广阔的天空。在宇宙至上,有一个空间站,那里充满着璀璨的光芒。一场宇宙课堂将在那小小的空间站里展开……

  “请大家看现在我手里的水球……”伴随着王亚平老师的讲解,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里瞬间就充满了雪花,变成了泛着白光的小“冰球”。这就是课程表里的第一项活动——太空“冰雪”实验。

  接下来就是水油分离的实验,在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装上了水和油,在陆地上的中国科技馆也同时的进行,我们发现水和油慢慢的分开了,但在空间站里,水和油却还是混合的状态,只有在离心作用下才会分离。我不禁感叹:实在是太神奇了!宇宙有如此多的奥秘,都将让我们一一的探索。

  最后展示的是现在家喻户晓的冰墩墩,它在被抛出的路程下没有像陆地上那样,垂直的掉下来,而是在原有的方向下匀速前进,慢慢悠悠的到叶老师身边。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航天员们把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奇特的事情分享给我们,太空的探索,这证明一个国家的强大,而我已经看到了我们祖国科学的强大,我将来也要为我们的祖国作出一份贡献,因为这是我的中国梦,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太空科学梦。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抬头望向夜空,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镶嵌在深蓝色的夜幕中。银河像一条淡淡发光的白带,横跨繁星密布的天空,其中有那么一颗星星格外闪耀,我知道,我距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7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第二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

  “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向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成功,备受欢迎。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第二课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实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第二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实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而“天宫课堂”第二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8

  3月23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我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时隔半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生动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我校40名学生在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现场参与了“天宫课堂第二课”西藏分会场活动。

  活动开始前物理老师杨志成为全体学生开展了地面课堂的活动,为同学们介绍、普及了有关宇宙知识、失重实验等一系列科学实验。学生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实验中,认真完成了各项实验。

  15时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始,由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太空教师”采取天地对话的方式,在轨介绍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与展示等授课环节,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不同于平日里的“三尺讲台”,孩子们对于天外“最高”讲台的好奇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同学们目光紧盯着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天宫课堂”直播。

  最激动人心的是“天地互动环节”,我校初二五班旦增曲珍同学与初二六班洛桑念扎同学通过天地连线,实现了与宇航员直接对话。宇航员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耐心地向同学们解答了有关“太空上的月亮与地球上的月亮有什么不同”、“拉萨市海拔较高热水不能烧到100℃,宇航员们在太空可以喝到开水吗?”等问题,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获益匪浅,并立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不断创造自己的人生辉煌。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9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想,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想是驾驶自我设计的飞船去遨游太空,到月球上漫步,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送我一架遥控飞机,我开心极了。飞机机身是银灰色的,有一对宽宽的机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场上玩,看着小飞机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飞机上驾驶着飞机,那该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我长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飞船的驾驶座舱内。我仔细检查着每一个仪表,一切正常。当我坐在驾驶座的时候,听到广播传来塔台同意起飞的命令。我按下启动键,拉起操纵杆,眼睛不停地盯着各种仪表,飞船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地球上的景物变得越来越小了,渐渐地有点看不清楚了。突然眼前闪着一道红光,不一会儿,飞船就冲出了大气层,来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变得太让人着迷了。深蓝色的背景下,有无数闪着蓝光的星球。我选择自动导航驾驶,开始运行飞船的各种设备,这时,飞船外舱盖缓缓打开,露出了一大片电视墙,开始播放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用各种语言,经过不一样的声波向外星的生命问好。

  正当我在忙着操作设备,导航屏幕提示,飞船已经接近火星了。忽然,透过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飞船飞来,里面坐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种方式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好象都听不懂,但表情很友善。之后,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电脑屏幕闪着一排红色的大字:能量不足,请尽快返航!我心里一惊,醒了过来,桌上闹钟在响个不停。原先是一场梦。

  我一向记着这个梦,相信我经过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长大了,能够自我设计一艘真正的宇宙飞船,去探索浩瀚的宇宙。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0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相同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基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天链中继卫星进行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因为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本土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基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利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行配合。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13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准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实验,地面老师也在做相同的实验,天地对比实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 篇11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里,既可以看到宇航员的自由娱乐,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好似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又好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烁着朦朦的微光在飞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里面,可以看到一颗颗在空中明亮宝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里镶着他们日夜想念的星球——故乡地球。

  在太空船里,他们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下他们的运动、娱乐,因为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们没法促成血液循环,而正是因为这个太空中水也有变化,水不会倒出来,会形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们还会把一个乒乓球放的水瓶里,在水面上的那个乒乓球好像一个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特别服从命令,沉入水底;还有更加厉害的是:

  宇航员拿出一个似放大镜的东西,在中间注上水,变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纸做的花朵,花立刻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樱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开”但是这只是小小的把戏,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只见宇航员不断的在给小水膜加水,水膜渐渐变大,哇,小水膜竟变成了一颗好似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对面看,他们都倒过来了,再往中间充水泡,中间看过再去又正了,真是太神奇了,他们对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蓝色,又放入半片泡腾片,哇,水球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神奇的是这水球好似有一层透明的外层,水竟穿不破它,这时,水里的泡泡越来越多,从蓝色变成绿色,哇,这里好似一片片鱼鳞,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美丽极了,等泡泡散去,水还没合二为一,好似一片蓝蓝的大海中透着一丝翠绿色,也好像我们那美丽的家园——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仅仅是大自然,也是我们那让人着迷的,美丽的天空都值得我们去一一探索。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3-22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3-24

央视《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09-19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03-23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观后感03-30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篇06-22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3篇09-24

天宫课堂第二课优秀观后感作文09-19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14篇09-26

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5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