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精选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巧合”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也在同一天成立,这无疑释放了一个重要信息: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广大党员干部仍需铆足干劲,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争当乡村振兴中的“奔涌后浪”。
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使命担当,做迎难而上的“有为后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经过8年持续奋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8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在脱贫攻坚各大战场打了漂亮的歼灭战,兑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承诺。当前,乡村振兴正从谋篇布局的“写意图”阶段向深耕细作的“描摹画”阶段迈进,我们仍需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使命,继续奋斗、披荆斩棘,跨过万水千山,摈弃不干实事的夸夸奇谈,放弃无用的纸上谈兵,勇于担当责任,敢于干事创业,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艰苦奋斗,做百折不挠的“进取后浪”。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概,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代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广大扶贫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苦干实干,上山下乡察民情,走村串户解民忧,给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开方子”“指路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立下了汗马功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自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明艰苦奋斗的意义,审视艰苦奋斗的方位,瞄准艰苦奋斗的目标,增添艰苦奋斗的动力,在乡村振兴中再创佳绩。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做开拓创新的“拼搏后浪”。贫困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广大党员干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克难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现在,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峭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烟火气”走进了千家万户。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作为党员干部,还需时刻保持“热度”,继续攻坚克难“不打烊”,奋勇开拓“不停歇”,在乡村振兴中再续华章。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矢志奉献,做心系群众的“初心后浪”。“将心比心为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义,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走田埂”“爬陡坡”“入深山”,用苦乐自知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从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黄文秀,到绝壁上用血肉之躯凿出“天路”的毛相林,从带领牧民过上好日子的“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到“把信仰种进石头里”的周永开……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见诺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可敬的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广大党员干部当向楷模看齐,不忘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为群众干实事,解决烦心事,甘当人民的“驮担马”,在乡村振兴中再谱新篇。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2
我们家附近什么也没有,现在,我们家附近多了很多的小店,如食品店、书店、服装店……
但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刚刚建好的小花园。小花园的位置原先是一大片破旧的平房,到处都堆放满了乱七八糟的杂物,特别不美观。现在建成小花园后,这里的四季都变美丽了。
春天,小草、小树们刚吐出嫩绿的芽儿,迎春花就已经在风中跳起了春天的舞蹈。
夏天,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我们遮住烈日的暴晒。
秋天,秋风为小花园的植物穿上了盛装,红着脸向大家宣告着收获的快乐。
冬天,下雪的时候,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的堆雪人、打雪仗。
花园的周边摆放了许多崭新的色彩艳丽的健身器材,跑步机、单杠、双杠……还安装了很多的长椅,原来不爱下楼的爷爷、奶奶们也都聚在这里聊天、锻炼了。他们都夸这里空气好,建设得又美丽。当然了,孩子们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么好的地方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的荡秋千、捉迷藏,在各种健身器材器中穿梭,自由地在草地上撒欢儿,在灌木丛中发现自然有趣的`事情……我们把这里“开发”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乐园,快乐游戏的天堂。
记得原先,我们家买菜得坐公交车到很远的地方买,最近,我们家边上刚盖好的一座综合楼也开业了,里面有超市、有饭馆、有菜店……一应俱全,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3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年以来,xx省新乡市共举办各类帮扶干部培训班31次,培训帮扶干部26962人,实现了领导干部、乡村干部、驻村干部、行业部门干部培训“全覆盖”。为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障。
“精”字当头,确保培训质量。充分发挥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资源优势,重点聘请国家、省农业农村部门和乡村振兴部门专家,充实培训师资力量,选拔市财政、卫健、人社、住建、民政、教育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队并颁发证书,确保师资力量精准稳定。针对培训覆盖面广、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分别开设“乡镇党委书记示范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精准选派参训人员,以点带面提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综合能力。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设计培训课程,确保既有形势任务分析、具体要求部署,也有最新政策解读、工作方法交流,帮助参训干部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岗位职责、提升履职能力,推进乡村振兴。
“活”字助力,创新培训方式。结合疫情防控、乡村党组织换届和驻村帮扶人员调整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改变培训形式,利用网络视频教学对县、乡、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确保做到应训尽训、一人不落,既有大班集中授课,也有小班交流研讨。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业务培训班在课前完成录制并通过审核,然后利用远程电教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视频授课,以非聚集方式原原本本将最新政策送达乡、村干部,有效夯实政策根基,促进能力提升。在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示范培训上,“乡村振兴大家谈”研讨教学模式紧盯如何解决工作中的重点、焦点、难点问题,通过经验分享、学员互动、专家点评等环节,进行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讨论辨析,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引起学员共鸣,激发新动能。
“实”字托底,提升培训实效。坚持研学结合,每次培训结束后,都组织参训学员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开展专题业务讨论,让他们围绕“五个振兴”找定位、谈思路、讲打算,坚定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坚持学考结合,聚焦重点班次培训,采取集中组织知识测试、入村进行现场答卷等方式,随机抽取10-30名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闭卷考试,以考促学、以考验学,增强培训实效,促进基层干部自觉学习政策业务、提升素质能力。坚持培训管理与日常考察相结合,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大考场”,对每一位参训学员的履职能力、干事实绩进行精准画像,并将考察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真实反映培训成效,激励他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走好新的赶考路,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成效。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4
我的家乡在者东镇樟盆村。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穿过村子,干季车子路过灰尘白土,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村子里的人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院子也是土地板;那里一下雨就满地烂泥,一出门就踩的满脚是烂泥。环境卫生也非常的糟糕,村子里、路边到处是垃圾,有的人家还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变了样:公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到人家,都铺通了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多了。房子也变了,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板。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建起了垃圾池,人们把垃圾都放在垃圾池里。没有厕所的人家也建起了厕所,人们也不在随地大小便了。在这短短两年内,家乡的人们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一间漂亮的房子,宽阔的操场,高高的围墙,还有公共厕所,四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活动室的四周,一到晚上,路灯照亮了活动广场;平时村民们在这里开会,节日里来这里娱乐。
光缆线架到了家乡,宽带网进入了农村家庭。有的人家里也增添了电脑、WLAN等新的电器。
变了!变了!公路变好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问爸爸:“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爸爸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家乡。”
我想,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下,在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美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好。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我爱我的家乡!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5
25日,霁雨初晴。在脱贫户范生华的果园里,500株柑橘迎风而立,郁郁葱葱的叶片间挂满了绿油油的幼果。他穿梭其中,仔细为每一棵果树剪去多余的夏梢。
范生华是三明市永安小陶镇双竹村村民。2014年以来,镇里帮助他种植柑橘,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技术指导,2016年,他凭果园增收12000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小陶镇生态条件优越,早年,村民种植水稻为生,一年忙到头收入还很低。近年来,镇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绿色发展,生态扶贫,只是三明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侧面。三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深做实绿色三明、红色三明、工业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三明市,发挥生态优势助力脱贫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全市围绕培育壮大绿色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种业、蔬菜、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
三明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三明市开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激励干部强化红色担当,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有了资金,如何让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串联整合全市红色景点,打造具有老区苏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引导贫困户在景区务工。”三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明市还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在做强主导产业中促脱贫。“我们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并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鼓励各类企业设立扶贫加工点、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三明市始终把利民、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建设的方向。在脱贫攻坚战中,文明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帮扶的行动,凝心聚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去年7月,三明市将城乡低保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40%上调至42%,用实实在在的补助强化民生兜底。此外,三明市还实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选派52名科技人员到5个重点县开展科技结对帮扶,覆盖47个贫困村,同时,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制度,组织1.37万名各级党政干部与1.87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四篇文章”立足实际,脱贫攻坚成效斐然:截至今年4月,三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退出“摘帽”。
【最新《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关于《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03-30
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03-30
有关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03-30
2022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03-30
《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800字03-30
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精选10篇)03-30
杨得操家的幸福的观后感(精选8篇)03-30
《杨得操家的幸福》电影观后感400字03-30
2022年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