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通用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1
在今年的清明时节,为致敬英烈,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了纪录片《绝笔》系列。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通过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带领人们重温一封封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革命英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也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观完此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这十多位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用血泪写下临终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这些绝笔中有对革命信仰的呐喊:在无边黑暗中,叶挺将军昂首挺胸,挥笔写下撼天动地的《囚歌》,“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夏明翰在临死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些绝笔中有对妻儿的不舍和嘱托:陈觉给妻子的绝笔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遗嘱中写给儿子: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下“一定要再婚”的殷切嘱托。
一封封在生死关头留下的绝笔,是革命英烈留给世间的最后话语,凝聚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初心信仰和内心深处最具力量的声音。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作为新时代的“后来人”,也许不能完全体会革命先烈们舍小家,为大义,抛头颅洒热血感人壮举背后的崇高精神,但却能在这些震撼人心的红色记忆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初心不改”。百年传承,初心不变。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革命先烈经历的困苦程度是当下我们这代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支撑他们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力量,就是坚信革命会胜利的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信念如铁关键是要勤修内外功,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斗争精神”。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还是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再是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书写中国奇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从红色记忆中传承“无我之境”。“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积贫积弱的状况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承初心和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平凡之中见伟大,中国共产党人应以无我之奉献,行国之大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我将汲取革命先辈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力量,用更加强大的工作干劲、工作激情,在不懈奋斗中,为祖国更加繁荣、更加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2
4月3日,《国家记忆》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通过十多位共产党员临终绝笔,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我观看了其中的一集讲述叶挺将军的故事。
“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现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叶挺将军在出狱的第十个小时就写下的一封入党申请书。1941年,九千余名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将士突遭国民党军队优势兵力包围袭击,叶挺遭到无理扣押。蒋介石一向欣赏叶挺的军事才能,想要拉拢叶挺,但叶挺在狱中始终不肯屈服。在监狱那无边的黑暗中,叶挺挥笔写下了撼天动地的《囚歌》。叶挺遍尝挫折与艰辛仍初心不改,高官厚禄置于前却矢志不渝,叶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一生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立下的誓言那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如今,我们国家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继续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3
近日,观看了纪录片《国家记忆——绝笔》。纪录片展示了十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展示了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首先,《绝笔》是一部书写中国共产党员伟大精神的人文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不论是叙事,还是人物的塑造,都紧紧围绕着人的精神展开。一封封绝笔,是先辈们的临终意志的体现,同时也是他们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对共产党的崇高信仰。叶挺将军,在临终前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体现出一个党员的鉴定信念。无疑,这些英雄都具有斗争之勇,视死如归,不畏牺牲。正如陈觉给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还有夏明翰临死前的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其次,《绝笔》是一部替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们再立新传的人物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角度新颖,突破许多传统人物纪录片面面俱到的叙事结构,利用珍贵的历史文献材料和影像资料,通过清晰、严谨的叙事,客观、深情的语言,继续探索了一群优秀共产党员丰富的精神世界,书写了一群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刻画了一群优秀共产党员感人至深的生动形象。舍小义为大义,先辈们的绝笔有对爱人的思念,有对子女的殷切期盼。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烈士钟奇牺牲前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给妻子写下“一定要再结婚”的殷切嘱托。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都是这些革命先烈舍小家顾大家而来的。革命先烈临死前,一定是经过了艰难的取舍,但是他们都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就如那句歌词说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再其次,《绝笔》是一部震撼人心、感动人心的历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聚焦英雄们的绝笔书信,从英雄们的人生信仰切入,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时代,以真实的力量直击人心。字字千钧的英烈绝笔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纪录片《绝笔》在对十多封英烈绝笔信的讲述中,创造性地以信件内容为线索、以英烈事迹为延展、以理想信念为依归,完成了对英雄故事的接地气讲述和对信仰力量的跨时空传达。首次拍摄了叶挺将军的入党申请书、毛泽东给叶挺的亲笔回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和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同志入党的文件等珍贵历史档案,纤毫毕现地展示一封封绝笔信的动人细节,让共产党人不改初心、慷慨明志、从容赴死的浩然正气贯穿始终。
一封封绝笔,展现了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向党之志,斗争之勇,家国之爱,这些无声的字传递出有声的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4
近日,自学观看了献礼建党百年纪录片《国家记忆-绝笔》,十多位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员的遗书、誓词、家信等与世长存、跨越时代般展现在我的眼前,句句令我深情泪目。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洪流浩浩荡荡,一封封英烈绝笔阐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句句铮铮字言,既悲壮又决绝,仿佛时代烙印一般,承载了无数共产党人风雨如晦、啼血沤歌的革命深情,传递出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精神力量。
该纪录片用革命先烈“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这一独特视角,在回溯历史、探寻时代的创作脉络中,给我们拉开面对面与革命先烈对话,倾听英烈后代口述真实历史,见证坚决而又深情的革命图卷的壮丽帷幕。这堂处处彰显民族文化传承,书写时代伟业的党史教育课,是作为年轻一代回溯建党百年光辉道路的历史课,也是践行履职尽责的.必修课,更是信念扎根的难忘课。
争做矢志不渝的护旗手。6个纪录片,10多位共产党员在短短的字里行间中挥洒了人世间最后的豪迈,留下了革命不倒、一心向党的伟大绝唱。出生在阜平县的赵云霄与丈夫陈觉受反动派迫害,临终前以书信的形式传递了对妻儿的挂念,展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自豪,书写了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的大义凛然,在桃李弱冠之年高歌一首红色恋曲;《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秘密印刷工作负责人陈然在重庆解放前夕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震撼了反动派丑恶的摇篮。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护旗手,斯人已去,但留下的红色基因却是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代砥砺前行,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注入积极的榜样力量,构建了精神灯塔。
吹响勇立潮头的冲锋号。泛黄的信纸上,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为世人所传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怀揣着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甘于奉献的勇气和担当;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生前的言志诗,“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革命先烈用形象地比喻,化作宝剑可斩黑暗破晓,形如火花可燃大地燎原,为我们后人喻示了对反动派的蔑视与抗争,吹响了勇立潮头的冲锋号。共产党人这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面对一切困难都要磨砺突破、无畏向前。
筑起屹立不倒的护城墙。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从群体到个体,血肉之躯筑成的万里长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相信奋斗、依靠奋斗、持续奋斗的忘我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我们脚踏实地,在各自岗位上深耕久种、建功立业;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抒发了我们仰望星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勇于担当、奋毅前行。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5
《绝笔》切入点抓得好、视角独特,生动刻画了革命烈士的群体形象。节目以珍贵的绝笔信件,反映了共产党员这个群体追求真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气节。该片以深度还原、求真求实的纪实影像缅怀英烈、讲史明志,学史明理,用意深远。作品具有主题鲜明突出、内容丰富凝炼、叙事生动感人、表现手法新颖的特点。全片以“绝笔”这个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故事关照大历史,大量细节发人深思、给人力量,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该片以典型生动的事例,通过打动心灵的历史真相、英雄故事,挖掘出许多埋入尘埃的'历史细节,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蕴含着强大持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小博大,视角幽微而立意高远,着墨不多却尽显精神,摒弃说教方式,高度尊重了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视听感受;主创团队充分发挥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勇担社会责任,秉持艺术初心,在呈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传递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伟力,在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
《绝笔》是一部震撼人心、感动人心的历史纪录片,该片聚焦英雄们的绝笔书信,从英雄们的人生片段切入,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斗争时代,以真实的力量直击人心。在纪录片中,那些发黄的书信,那些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距今已经久远的文字,是那么真切地再现于观众的眼前。
在这些绝笔书信的字里行间,观众读到了英雄们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读到了英雄们舍身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读到了英雄们直面死亡、蔑视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精神,读到了英雄们直道而行、坦坦荡荡的乐观主义精神,也读到了英雄们的铁汉柔情,读到了他们对父母、对妻儿、对兄弟姐妹们无尽的爱。过去的历史细节,在发黄的书信中重新浮现。
牺牲的英雄们,在血字中、在墨迹中,重新站立起来。他们昂首挺胸,他们目光如炬,他们的目光,穿过了时间长河,注视着他们的后代,注视着他们为之奋斗、为之流血、为之牺牲而换来的未来。于是,历史复活了,英雄们,从未死去。这样的效果,正是该片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所发挥的时代价值。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6
央视《国家记忆》纪录片《绝笔》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推出的纪录片《绝笔》,十多位共产党员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临终绝笔,使革命英烈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完成了一次跨时空的传达。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这些绝笔中展现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向党之志、斗争之勇、家国之爱,学习他们的初心与情怀,悟透其中蕴藏的丰富精神宝藏,并将其传承下去,让无言的书信传递有声的奋进力量。
从绝笔中读懂“功崇惟志”的向党之志。一封封绝笔中,映照的是那个激荡年代共产党员对党的崇高信仰。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狱中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在出狱10小时就写下了入党申请,这已经是叶挺的第二次入党,可以从中看到他对党的执着与忠贞;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人,不能底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党员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再到如今的9000多万名党员,一个政党该有多么强大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新时代党员必要承前人之志,拥护党,忠于党,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旗帜鲜明听党
话、跟党走,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从绝笔中读懂“视死忽如归”的斗争之勇。泛黄的信纸上,共产党人初心不改、视死如归的果敢从容,不畏牺牲、慷慨就义的`英雄血泪跃然纸上。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绝笔信中写道“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28岁的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短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先烈怀揣着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不怕流血、甘于奉献的勇气和担当。如今我们处于和平年代,更要有斗争、不怕困难、不怕挑战的精神,练就自身攻坚克难、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以舍我其谁的英勇气概担起时代重任。
从绝笔中读懂“舍小义为大义”的家国之爱。泪染家书,纸短情长,这些绝笔中不乏对爱人的思念、对子女的殷切期望,读来令人动容。在丢弃的香烟盒上,烈士钟奇就义前留下了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红岩烈士蓝蒂裕牺牲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写道“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
的园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舍小家顾大家、舍小义为大义的高尚之举换来的,读懂绝笔中的亲情、爱情这些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才能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取舍与艰难,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爱国之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新时代党员要让家国情怀成为奋进前行的底色,在担当作为中汇聚起新时代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7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推出五集系列纪录片《绝笔》(第三季),深度挖掘了十一位英烈所留的绝笔,字字千钧、情真意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禀然。”广大选调生在观看纪录片时,当从英烈们的无畏事迹中感悟信仰伟力、家国情怀以及挺膺担当,以“绝笔”之"笔”,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楫争先,砥砺前行,续写好“不绝”故事。
以“继我志呵” “勿为我悲”的信仰伟力之“笔”,续写“臣心一片磁针石”的“不绝”故事。王器民在绝笔中留下一句“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以“家祭无忘告乃瓮”的坚定信念将拳拳之心展露无遗;李硕勋在绝笔中留下一句“死后勿为我过悲”,以“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激烈壮怀把捐躯赴国视为大义。选调生们要从中感悟不动如磐的坚定信仰,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鲜明态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珍惜眼下来之不易的美好与和平,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始终坚定“壮士头颅为党落”的绝对忠诚,以实践兑现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手头的每件惠民、助民的琐事、小事,将之视为“细流”,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锚定方向、坚定信仰,不怕磨出茧,握紧政策的“锄头”用力挖;不惧大风浪,拉稳信仰的“船帆”向前行,在“拨开云雾后”定能汇“细流”为“大海”,徜徉在成功彼岸的旭日微风之中。
以“为义赴死” “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之“笔”,续写“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绝”故事。王孝和身陷囹圄却仍在绝笔上写下“不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正义而死?为正义而子离妻散?”的坚毅反问,面带微笑步入刑场;李征明用夹杂着“表情包”的家书和“我在朝鲜一定立功,给祖国争光”的承诺,于纷飞战火中生动别样地诠释了“上甘岭精神”。选调生们要从中感悟舍身成仁的家国情怀,真正将自己化作“春泥”和“水草”,肥沃基层的“土壤”,点缀基层的“柔波”,切忌眼高手低、自以为是,让“浑浑噩噩”和“无所事事”辜负了组织的期盼和人民的众望,要汲取先辈们不避艰难险阻、不惧风雨坎坷的意志,即便身在“兵位”,也能胸为“帅谋”,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奉献和耕耘绝非个人的牺牲,而是大局的需要、时代的使命,时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心,坚定为国为民的大胸怀和大境界,在崎岖泥泞之中踏平坎坷成大道。
以“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的挺膺担当之“笔”,续写“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不绝”故事。李向群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请党支部把最危险、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将以我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后,便在洪灾来临时毅然冲上了抢险一线,扛着沙袋,用定格的青春保卫人民的安全,用鲜活的生命践行不变的志愿。选调生们要从中感悟冲锋在前的挺膺担当,不要被所谓“知识分子”的光环磨平斗志,被“外来之人”的误解打击信心,沦为缺少行动力的“矮脚书柜”,变成遇事就躲的“避世金马”,在基层勇担“大梁”、争挑“担子”,用实际行动向组织“汇报”,以实际成绩交驻村“答卷”,杜绝纸上谈兵和坐而论道,真正站起身来,挽起袖来,从“酸秀才”向“实干家”转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敢于露出自己的“干部牌”,在急难险重的关头敢于亮出自己的“党员证”,从平常工作中练好基本功、练就真本领、练出铁意志,为随时能够喊出那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而做好充分准备,用青春的无畏担当绘就国富民强的壮丽画卷。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8
今日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一路上阳光绚烂,春风暖暖,可是爸爸好像不怎么快乐,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当心翼翼地跟爸妈后面走,突然爸爸问我:“聪聪,知道清明节由来吗?”我摇摇头,爸爸给我讲开了:
古代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日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日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说话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背面是高高土坡,土坡旁边有一条清亮见底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春风轻舞,间或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给安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
来到墓旁,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一块石头碑上刻爷爷奶奶名字、诞生及其逝世时间,我算了一下,爷爷与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非常勤劳和善农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省来钱都供应爸爸念书,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当爸爸刚刚参与工作,日子刚刚好起来,本该享福了,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景象,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难怪杜牧在诗中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墓上野草,我也悄悄地拔……虽让知识带有温度。
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但是两行思念难过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了下来……
杂草清理洁净了,爸爸点上了纸钱,红红火焰映红了爸爸脸,爸爸注视一张张寄予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卷起,变灰……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我悄悄地跪在地上恭尊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心里暗暗宣誓:肯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不让他们辛苦白费……
今年清明季节虽然没有雨纷纷,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9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教育深入展开之时,我通过纪录片《绝笔》,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业和百姓福祉,舍生取义、向死而生、砥砺前行,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英烈们的初心不改、信仰弥坚。全片以“英烈绝笔”为核心,通过史料展示、亲历者讲述和专家解读等方式,带领人们重温一封封绝笔背后的感人故事,既展现了革命英烈们的革命精神,也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理想信念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愈发坚定。
鲁迅曾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如果说烈士的绝笔是用生命和热血书写对信仰的追求和坚守,是真理的千古绝唱,那么他们在绝笔中也抒发了对父母的至尊至孝,对妻儿的至亲至爱,言辞切切,催人泪下,也是大爱真情的'千古绝唱。
一封封绝笔中,映照的是那个激荡年代共产党员对党的崇高信仰。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狱中发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呐喊,在出狱10小时就写下了入党申请,这已经是叶挺的第二次入党,可以从中看到他对党的执着和忠贞;陈然在酷刑中写下惊天动地的诗篇“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党员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再到如今的9000多万名党员,一个政党该有多么强大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新时代党员必要承前人之志,拥护党、忠于党,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旗帜鲜明听党话、跟党走,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感谢纪录片《绝笔》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英雄始终是标注历史的醒目坐标。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英雄的伟大和苦难,时刻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 10
纪录片《绝笔2》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纪录片通过深入挖掘和展示一批共产党员的绝笔信件,不仅让我们回顾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影片中的每一封绝笔信,都是革命先烈们在生死关头留下的最后遗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和忠诚。这些信件不仅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革命历程,更展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观看《绝笔2》让我深感震撼和感动。这些革命先烈们在面对生死考验时,没有选择逃避和妥协,而是选择了坚守和抗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和勇士。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之所以能够生活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先烈们的付出和牺牲。我们应该铭记历史,感恩先烈,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绝笔2》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纪录片,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事迹和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纪录片《绝笔2》观后感】相关文章:
纪录片《绝笔2》个人观后感07-14
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通用35篇)04-08
央视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精选11篇)07-14
纪录片《绝笔》第二季观后感(通用11篇)07-14
惊艳绝笔的古风句子03-10
《赢在中国》选手留下“绝笔”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