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观后感

时间:2022-07-31 11:20: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30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问西东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问西东观后感(精选30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听说影片《无问西东》很值得观看,于是也去影院一探究竟。直到快结尾时,影片并没有太多地影响了我的情绪,我几乎要站立离席了。但片尾罗列出的众多大师,让我感动不已。一群国难时期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在几千里的迁栖中求学,在防空洞里读书,在风雨中跑步,在饥饿中和苦难中心怀家国,最后竟然成就这么多世界级的大师。感慨之余,惭愧不已。

  也身为大学教授,今天的自己为什么未成大师?也不曾培养出大师。不但自己,其他的教授,乃至于整个大学,整个国家的大学,几十年来又何曾培养出多少大师?高大堂皇的楼宇下,崭新的仪器设备,还有滚滚的经费,我们除了发表几篇近乎无人观看的SCl论文,以此而获得的五年一轮打破头的晋升,当然还有年底老师与学院为斤斤计较而磨破嘴皮的,无聊之极且斯文扫地的工分。

  与大师相比,我们差不在天赋,差不在金钱,差不在校舍大楼,差不在教学条件。差在志向,差在理想,差在责任感,差在使命感。在一个更为和平的时代,更为优越的环境,我们为家国做了些什么?我们学了些什么本领,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我们抱怨得太多,对得失计较得太过。高晓松就曾经对某清华学生大发雷霆,一个清华学生竟然没有想到为国家做点什么,而只想到找个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有一篇大骂当代大学生的文章,叫"今天的大学生,你不下岗,天理难容"。文章虽然有失偏颇,但确也在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缼乏远大的抱负,为世俗和浑浑噩噩所吞噬。你们整天与手机为伴,与游戏为舞。社会和父母长辈养育了你们,现在老龄社会社会已经来临,你为国家为社会准备好了吗?你将以什么回报养育你的家国?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足够服务于社会了吗?你有与你父辈一样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体质吗?你能像我们曾经那样,承担起包揽一家八口的家务吗?你有护理老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吗?整天手埲一个手机,生命分分秒秒在腐烂,青春在凋零,人生在虚度,理想早已成了冤魂。

  西南联大,简陋的校舍、清贫的教授,但培养的大师灿若繁星。大家都耐得住清贫,每一个师生都在为抢救文化、救亡图存作贡献。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的珠峰,何日君再来?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一家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里面有一段故事是说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叫沈光耀的学生从香港来到清华大学求学。当时因为战争,学习环境很差,教室都是用稻草做的。尽管他是个富家子弟,但他也希望获取更多知识报效国家。当他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祖国遭到了袭击,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去当兵。在军营里,他不但给贫困地方的孩子送东西吃,而且最后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打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后不幸英勇牺牲。

  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发现那时的学生是这样求知若渴,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好艰辛啊!以前的学习环境很差,教学的仪器又很少,比现在落后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有明亮、干净的教室,有教学用的电视,还有这么多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也没有那么多战争和颠沛流离。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业不轻松,作业要求也很高,但一想到电影里沈光耀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也刻苦学习,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现在的机会,努力学习。看到电影里沈光耀在生活物资如此匮乏的情况下,也省下自己的口粮,送给穷苦的孩子们。我觉得在新时代,更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很喜欢帮助同学,当一个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可以主动帮他带作业,帮他补课。以后我还要更关心周围的同学和伙伴们,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伸出友爱之手,使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现在在一个新时代,没有战争,只有和平。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时间一去不复返,我要好好把握它。当别人在随意玩耍的时候,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以后,要像沈光耀一样,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勇敢的冲出来,报效祖国。现在先要打好基础,以后才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记得古文《少年中国说》里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这远大的志向,承担这重大的责任。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

  影片开始四个故事完全没看明白,心想导演脑袋不至于有如此的大坑拍出这么低劣的电影。看到后期、果然不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让人深思的文艺片。

  说实话,电影一遍没有看透,有一段剧情睡意很重,个人觉得算是败笔,但是不否认片子不错,很想二刷。

  电影从开始到结束我就一直揣着疑问:就是电影的名字《无问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感觉每个故事都支离破碎,但却找不到更好的电影表现手法,就说说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东西吧。

  张震所饰演的张果果最后打电话决绝透露商业机密,台词没有记住、只是觉得在这个尔虞我诈的商业战场,张果果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保持了自己忠贞善良的底线。试问在如此利益诱惑的社会,又能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

  60年代黄晓明和章子怡的故事实话我没看懂、明显的一文艺MV,能记住的就“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句话了,已经发生的事、已经逝去的人,对这些最好的方式就是活好当下,别让逝去的人逝去的没有价值。自己的理解、没看懂这段导演演了个啥意思,难道就是告诉大家爆炸了个核武器,大家记住这段艰辛历史?不懂不懂。

  沈光耀的故事是这个影片里面我最喜欢的了,尤以沈母最为感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三代五将的家庭,太能洞察功名利禄的虚幻,沈母爱光耀,同时也保护了他的翅膀。沈母知道:光耀是父母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所以放他千里求学。无疑、光耀的父母给了他人生最大的财富--人生的乐趣、对爱情的喜欢,对为人父母的过程享受等等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神财富。

  片子最后的彩蛋、故事的原型都是近现代中国顶尖大师、致敬!

  最后,无问西东、问的应该就是初心吧!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4

  听朋友说《无问西东》是讲民国的文艺片,看别的影评说电影讲到了西南联大的大师,觉得应该是感兴趣的题材,所以下午去看了。

  总的来说,说是一部文艺片定位不错,整个故事拍得场景看上去很美,人物很热血,那么多句“真心”真是大写的尴尬。

  在民国、抗战那么困难的时候,电影场景物资竟然如此充足,都显违和。

  民国大环境总体应该表现的是沉重的历史背景与大师背后不屈从命运的心和爱国的情怀。但是电影拍得轻飘飘的,不算多雷,也不算多好,好歹迎合了小清新的心吧。这个题材,本可以拍得更好的。钱穆当年写《国史大纲》是以为中国要亡国,编史以作为日后复国的基础。这样伟大的情怀,电影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是因为导演功力不够,表现不出来吧。

  影片各个主角,都在各自的人生、各自的命运中做出选择,表现了追求,表现了无悔的心。除了尴尬之外,也算不错。

  叙事方面,各个故事线穿插得很凌乱,四个时代,每个故事线都有关联,但联系不是很明显,而且时间上也很乱,总觉得在讲述方式上表现得过了,抓人眼球的效果虽然体现了,但故事线太多、显得凌乱。《西伯利亚理发师》七条线齐头并进,都讲得那么清楚,是导演功底不够之过呀。

  有两个小细节表现得很好:

  1、章子怡演的女主角在明白过来被心爱的人抛弃的时候笑了,从死亡线挣扎醒过来看到黄晓明扮演的男主角反而痛哭,永不在逆境、敌人、众人前示弱,是坚强的表现。

  2、西南联大的时候,教室盖得不结实,屋顶又漏雨,风声雨声与飞机的轰炸声盖住了老师讲学的声音,老师终于在黑板上写“静坐听雨”字,然后静坐,听雨;学生也明白过来老师的意思,也静坐,听雨。现在少见的是这样的师者,以及能够明白师者“静坐听雨”之心的学生。有这样精神的老师和学生,环境的恶劣,物资的匮乏,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国到底不亡。

  总的来说,不踩到雷的电影算少见的了,推荐。

  无论怎样,都是无悔的一生呀。

  影片末尾挂出了众大师的一生,站在屏幕面前眼泪止不住地流,那是一个多么璨烂的时代,多么伟大而令人敬仰的一生呀!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5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四个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几位年轻人的迷惘,梦想和从现代社会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他们所作出的选择,他们在最美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辈子很短,人活这一辈子,不应该被各种框框架架而束缚,应该遵循本心,为自己而活。

  而我映象最深的便是电影中的沈光耀,他是世家子弟,考上了飞行员,听说他想要当兵,妈妈不远千里来阻止:“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说完这句,便泪流满面。但在经历了空袭,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后,他仍然不顾父母反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去当兵,在开飞机的时候偷偷地给小孩子们投放食物吃,孩子们狼吞虎咽,热情的称呼他为“晃晃叔叔”,而飞机上的沈光耀看着这一幕,很开心的笑了。但他最终在鄂西会战中牺牲,为国捐躯。当妈妈翻开他遗留下来的笔记本,看到一张图片旁边写着“妈妈,对不起”时,那一刻,妈妈的泪水如江河般决堤而下。而这个片段还有一个特别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他在飞机上坠落的那几秒钟,面带微笑的说了两个字:回家。我想:家大概是所有在外求学的学子心底的归宿吧!

  有网友说,这是一部很尴尬的电影,因为有很多人看一半看不下去中途离场,也有些人坚持看到最后,红了眼眶。而我想说,这部电影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电影中的四个人都是相互有关联的,如果你用心去看了,你会发现,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电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俞敏洪老师的回答是:无论是否有勇气,你都必须前来,因为这就是你的命运。我们不能决定世界怎么对待我们,唯一能决定的是自己的态度——我们对待这世界的态度,因为我们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最后,借助《无问西东》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6

  最近电影《无问西东》热播,我也去揍了回热闹。带着些许期待,也为这段时间的忙碌而找点休闲。

  和平时所看到的电影不一样的是:剧情从现代一直演到了战火烽飞年代而后又回到现代。思绪此起彼伏,一开始还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看完仔细品味,慢慢琢磨,再看剧情介绍,原来《无问西东》说的是四代人的芳华,四代人的青春,四代人的热血。电影展现了四代人在贫苦时期年轻学者的迷茫,经典台词是:“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战争时期老牌知识分子的风骨,经典台词是:“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建国初期青年支边的热血,“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和平时期物欲横流中保持善良的初心,经典台词是:“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四条叙事线连贯在一起,让整部影片充满热血、温情的同时又不矫情。

  从《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生命了珍贵,青春的无畏,也让我明白我们这一代人太过于浮躁,做什么事情都是火急火燎,只想快速成功,有时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就像剧中张果果当他扫墓回来,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内心,那句“我跟别人不一样”虽然轻柔缓和但却那么掷地有声。我们这个年代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对自己的保持初心,对事情保持敬畏的人。

  电影最后以这句台词结尾: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实在是经典,让我明白,在任何时代,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做一个善良乐于奉献的人。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7

  看这部片之前,没有做任何的攻略,这不太符合我之前的看片风格,一般看片之前,都会在猫眼、豆瓣上看下评分,超过6才去看,毕竟这年头,虽然票价已经不再值得犹豫,但时间是珍贵的,花2个小时看一部让自己尴尬的电影,是一件让自己觉得很蠢的事情。

  谁知,结果出乎意料,被感动、被振奋了一把……

  首先,有些电影是奇怪的,凡是拍现代的事情,从来不直接给出真实的人物、地点,总是模糊一把,来个障眼法,比如《中国合伙人》,明显是拍新东方的,他就不,偏要重新起几个名字,连带着把主人公的学校啥的都换了,就怕人家认出来是俞敏洪他们?可片尾偏偏又把这些人都露出来,生怕你不知道是在拍他们。

  这部电影很直爽,直接给出真实的地点:清华大学!这就对了嘛,有什么好遮遮掩掩的,中国的最牛学府,中国的精神标杆,就该大大方方的展示给大家,给大家点正能量。

  然后,分四段讲述了四个时代的故事,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无奈,家国的情怀,亲情,爱情什么都有点,片中的很多台词像诗一样,又很有哲理,真是当今电影里面的一股清流,引人深思。

  我们活着,麻木的活着,随波逐流的活着,已经渐渐失去了感知生活的能力,失去了真正幸福的能力,只剩下了皮囊的喜怒哀乐。这部电影,总会激起你内心深处的埋藏已久的曾经的理想或记忆,我们也曾对柳树发的嫩芽欣喜不已,也曾对早晨推门映入眼帘的大雪欣喜不已,也曾因为喜欢某个人,摘抄下来和她的每一条短信,那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荡漾着我们的感情……

  最后,回来看看影评,才知道这部电影是当年清华大学找导演拍的百年纪录片,那作为纪录片来说,内容太单薄了点,没有反应出来清华这百年的变迁,以及作为中国的最高等学府,在精神、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当然了,这也难为导演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巨变,又有哪个导演能拍的出来,哪怕其中一个朝代的波澜壮阔呢?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8

  前几天刚办完离职,准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身处深圳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完全放下工作放松身心的机会不是那么多得的。

  至于去哪里,想来想去,还是准备回老家短住一段时间。在归程的飞机上,闲来无事,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再联系到自己当前的状态和境况,颇有感触,不禁想了许多。

  电影本身分四个小故事,讲述了清华四代大学生在不同的时代,面对外界的干扰、危险、诱惑,在人生道路寻找真我的故事。

  导演用穿插的方式讲了四个顺序承接的故事,刚开始看的时候时间线有点错乱,但在最后突出了主题,不影响观影者的内心共鸣。

  顺序梳理下故事,从头说起吧!

  民国时期,清华学子吴岭澜文科成绩满分,但理科却挂了科。

  时任校长梅贻琦劝他选择文科,虽然吴岭澜自己本身也喜欢文科,但当时的社会盛行的是实业强国,大家都想去选择理工科,既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有前途的工作,又能契合社会潮流,何乐而不为。

  吴岭澜在校长的启发下,不断的寻找真我,最终在泰戈尔的演讲中,明白了自己追求的真心和真性,选择了文科。

  我们当前这个社会和那个年代是何其相似,高中生都执着于选择理工科,因为选了理工科,就可以通过学习收获一技之长,进而找到一份好工作,大学生刚毕业就迫切想要追逐钱和名,实现财务自由。

  大量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固然助推了实业和国家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社会风气浮躁,人心向钱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大量文科生出身的人才来重拾社会道德,重塑社会风气。

  也许多年以后,在经历了人生浮沉,从追逐功名利禄的道路上抬起头后,每个人回想起来自己儿时的梦想和童真,都会感慨万千,心留一丝遗憾。

  抗日期间,时局动荡,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而远在西南边陲,这里的大学教室只有土胚房,还不断的漏着风雨,虽条件艰苦,但浇不灭学习的热情。

  出身富豪家庭的沈光耀目睹山河破碎,在吴岭澜教授的启发下,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毅然从军抗日,因为他不仅是家庭的儿子,还是国家的儿子。

  作为飞行员,他每次都在战斗结束后将部队里的物资空投到村庄的空地上,被那些孤儿们称为“晃晃叔叔”,他的这一举动养活了在这里长大的陈鹏。

  沈光耀是一个牺牲小我拯救大家的战斗英雄,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柔情汉子,他在被击落后的告别:“妈妈,对不住!”让人泪目。

  如果身处在沈光耀的位置,我们大多说人可能会选择独善其身,继承家业,但我们要教育自己的后代学习沈光耀。

  正是因为无数个沈光耀,我们才能避免亡国灭种,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大无畏的勇气和担当托起了国家的未来,他们无愧我们民族的脊梁。

  那个被沈光耀救助的小孩陈鹏,后来也考上了清华,和中学同学王佳以及李想一同在北京求学工作。

  当国家需要陈鹏的时候,他放弃了喜欢的王佳,去了大西北为我们国家的核事业做出了贡献。王佳因为师母刘淑芬辱骂老师,写匿名信举报师母,被抓出来批评的时候,恋人李想却退缩了。

  最终师母刘淑芬在看到因为自己的无端生妒而害死了王佳的结果之后,在苦苦得不到痴爱的心的绝望中和对害死人命的恐惧中投井自尽,李想因为内心的谴责而去了边疆行医。

  在这段故事中,王佳的过分虚荣,李想的权衡利弊,老师的自暴自弃,师母的极端性情,甚至于批评场上被怂恿的“仇恶”的邻里百姓,都映射了那个年代的悲哀,也映射了人性的自私,无不令人唏嘘,唯有陈鹏初心始终,执着追求。

  其实整个电影里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师母刘淑芬跳井的那一幕,那是人性的绝望。

  李想在边疆行医时救下了一对夫妇,那对夫妇诞下了一个叫张果果的小孩。张果果如今是公司高管,他出于内心的正义感,对一个无力抚养四胞胎的家庭伸出了援手,但又害怕对方家庭索求无度,讹上自己而陷入犹豫。

  在经历了公司的尔虞我诈之后,通过清明节随父母给李想扫墓这件事,张果果体会到善良的可贵,决定继续帮助那个家庭,这也破除了对那个家庭的误会,收获了对方家庭真挚的感激之情。

  类同的,在这些年,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时常见诸于媒体,扶了怕被讹诈,不扶又面临道德的谴责,网上对各种扶不扶,怎么扶的讨论乐此不疲。

  扶不扶,没有对错,只是这种现象折射的是社会在惩恶奖善的法制缺失,折射的是大事化小的和稀泥文化,什么时候我们的法律和风气让人不用顾忌的做好事,什么时候社会才能真正的正气永存。

  电影穿插叙事,刚看完电影的时候,可能有点乱,沉重情绪偏多,但理清思路后,就看到了沉重中的那抹光彩。

  在生活之中,大多数人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或恐惧逃避,或直面向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但标准不一而足,要么按照外界的标准给出答案,要么遵从内心标准做出抉择。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无论如何选择都无对错,只愿你我无愧于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9

  刚开始看见刘淑芬和许伯常的时候觉得很气愤,很讨厌许伯常,我猜想如果我没听过文倩读的书的话肯定会很讨厌刘淑芬,但那一刻我却万分同情她。还有更气愤她的卑微的爱。当我看见这个画面时,我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过往和浮云。

  沈光耀把校园里的景色用铅笔了出来。这一张感人至深,母亲那无声的爱。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听从内心,无问西东。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得人生,不知道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看见得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等你们长大,你们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多少年后会发现自己现在所遭受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0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向未来

  影片从张果果开始,也从张果果结束。在138分钟的电影中,划分出来了四个时代背景,描绘出四段不一样的人生,讲述着四个互相独立又相互承接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最终不约而同般地都扣住了电影的主题真实。

  整部电影都在讲真实,但真实特别形而上,只有在极端的时刻,才能显示出它的力量。在学校学习知识,知识教人求真求实,真正敢于面对真实并且坚守的人,都是勇敢的。他们高贵,就在于追求自己的真实,并且坚守自己的真实。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个片段:

  吴岭澜面对梅老师的疑问,给出了自己迷茫的答案:因为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从这里开始,整个片子的主旨慢慢清晰起来。梅老师的一席话,第一次点出了电影想表达的内涵:他认为,吴岭澜不应该把自己置身于一种麻木的忙碌、踏实中,而忽略了真实。他说,真正的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抗战时期,吴岭澜在云南的山洞外给学生上课。就在这容不下一张书桌的年代,他引用了泰戈尔的诗《爱者之贻》,道出了曾困扰他的问题,以及他的答案,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这是泰戈尔的诗。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这段来自民国时期的教诲,告诉吴岭澜,面对时代浪潮,叩问自己的内心,不必选择迎合潮流。要遵从内心,从容而笃定。

  所有的故事,被一种浓烈的、高尚的精神串起,这种精神,高于明哲保身,高于最佳选择,这种精神,或许会让人在当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这种精神,指引着人们,去面对或盲从、或动荡、或浮躁的时代,给我们伟大的精神世界一计闪耀的光芒。他们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不顾时代的潮流,不顾投机的教诲,遵从内心的渴望,做出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电影里,我看到了大爱,小情,看到了冷,看到了暖,看到了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我们可以警惕,可以竞争,可以追求进步,但是永远不要失去对美好的感知。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1

  该片是作为庆祝清华成立百年的献礼影片,链接着四个时间点:1923、1938、1962、2012年。横跨四个时代、讲述四个故事,但始终贯穿一个思想: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12年,北京。张果果作为奶粉公司的总监,他因一个失败的提案未拿下知名品牌的代理权,成为公司的替罪羊。前期为了树立奶粉的形象,曾经许诺资助的四胞胎,现在怎么办?他面临选择:是资助四胞胎,还是陷入公司内部斗争?

  1962年,北京。王佳敏和李想的老师经常遭到妻子的家暴,王佳敏和李想忿忿不平给老师的妻子刘淑芳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为老师打抱不平。事情暴露后反被刘淑芳倒打一耙,王佳敏被批·斗。李想为了支边在批·斗会上选择了沉默,放弃了友情;在九所工作的陈鹏冒着大雨回来救了王·敏佳,他选择爱情。李想认为王·敏佳欺骗了所有人,认为她不真实,而陈鹏反问:你给过她真实的力量了吗?

  1938年,昆明。受战乱影响,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迁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富家子弟沈光耀想弃笔从戎成为飞行员。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是听从母亲的淳淳教导安逸过一生,还是成为飞行员,奔赴战场抗击日寇?沈光耀开始迷茫。

  1923年,北平。吴岭澜国文、英文满分,但物理、化学不列。是在清华学最有前途的实科,还是学习自己擅长的科目,吴岭澜不知所措。

  国家危难之时,陈纳德面对无人招飞时他宣讲: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是从内心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从耀最开始想做一个听从母训的孝子,但日军的侵略让整个华北没有一张安静的课桌,李光耀毅然加入空军,最后以身殉国。壮志凌云,何其壮哉!

  何为真心?吴岭澜坐在西华大学校长梅怡琦的面前提出的问题。梅校长缓缓道来: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到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来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听后遵从本心选择文科,做真实的自己。

  张果果面对公司的尔虞我诈,面对四胞胎的频繁求助,他也迷茫过,也世俗过,而父亲的一番话让他选择自己真实的内心,远离世俗险恶、回绝别人的挑拔,自愿资助四胞胎度过难关,遵循内心感受生命的喜悦。

  在那个错误的年代,陈鹏不受世俗的眼光,在黑暗中用爱为王·敏佳托底。李想心怀愧疚,救了张果果的父母。成为逝者已逝,生者如斯的践行者。

  影片虽然讲述着不同的故事,看似唯一的相同点是人物都是从清华大学的学子。但在人物故事相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吴岭澜成为清华的教授为李光耀答疑解惑,成为空军的李光耀为孤儿村投放食物,给了陈鹏食物和活下的信心,张果果的父母则是被李想所救。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理想,而是清华大学立德立言,无问东西的理想,这样的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四个故事都与选择有关,放在现在也不过时,在这个浮躁的现代社会能否有高尚的情操、不迷茫的世界,遵从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是我对该片最大的体会。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2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刚刚看完电影《无问西东》。发这篇文字的时候,心情又有了不同。其实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的某个节点被触动,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或者哲学家,关键,在于你是否选择了记录。早上有网友发来一条消息:你的公众号阅读量太少了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回问了一句:你看过《无问西东》吗?

  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想每个观众看完电影也都会有自己的观后感的。但是人生不就是如此吗?若是全部活的雷同了,还有什么意义?

  无问西东,不是我想蹭电影热度,而是真的只想说这四个字。清华校歌里说的是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有人解读为做学问不必拘泥东西方文化,但单独拆出来看待,我觉得放大引申为不为人生设限也无不可,抑或像电影中说的,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活出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事实上,我们活着问东问西的时候太多了。做每一件事都想问问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与利益,这些恰恰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忘记了自己做事的初衷。谈恋爱,为得是找一个与自己情投意合相伴终身的人,还是仅仅为了嫁给房子、车子和票子?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包括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还是为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竞争,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还是为了将他人踩在脚下炫耀显摆?爱好,是为了充实自己,还是为了发个朋友圈博人眼球?甚至连美丽这件事儿,到底是为了悦己还是悦人?有人说,这些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面子吗?然而,再光鲜的面子若只是一件芦花棉衣,那么是冷是暖唯有自己才能体会了。

  生活中我们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在做减法,用老话说叫过一天少两半日。若是这短暂的时光全都用来仰他人鼻息,以他人之品评而成自己的标准,那么,人生又有何乐趣可言呢?电影里一直在问一个问题: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是啊,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问自己的问题。抑或换个说法若是人生还能重来,你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方式度过?等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你是否会为如今的生活品质、生命过程而后悔?其实,我们之所以问东问西,恰恰是因为缺乏自己该有的目标,于是,便只能以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来给自己下一个关于成功、关于生命的定义。而这些,是否真的是我们从内心深处真正渴求想要得到的那份真实呢?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3

  看了《无问东西》,我记住了清华大学教授们的演讲和传教。即真心和真性。

  我记住了阿山的真性纯真。以及可怜和无知与无奈。

  一场梦给了现实生活里的人,一个真实的声音。一个人要讲真心话,以及表现人格里的真实性。只有真,才能对得起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一场梦指引了现实生活里的事实社会现象,毒奶粉、早产儿。

  北京第九人民医院,早产女婴四个,四胞胎相同的生成八字,建议给四胞胎取个名字,给出了17个带女字旁的字,去掉妲己的妲,去掉一个妖精的妖,还有15个带女旁的字。你猜都是哪15个字?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4

  下午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电影。内心柔软的部分不停地跟里面的感动碰撞。如果这就是我的小我,那就让她淋漓尽致的共振吧。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原有一位老师说到影视作品是唤醒一些什么,当我们全都明白,就不会在里面再与一些情绪共情。但我不确定这些情绪中是否包括那种大爱无疆。

  今天刚发起的感恩宣言。就用数不尽的感恩来看这一步电影。只问我心,不问西东。

  感恩动荡年间的正义,同情;感恩一份情谊爱情那样真挚热烈;感恩一份爱心和信任,做的无怨无悔;感恩受到启发后寻找真理;感恩泰戈尔在电影里说出的话,不仅影响着那位教授青年时光,也给电影里所有的描述增加真理;感恩四位主人公为大家而舍小家的情怀;感恩所有发生告诉我任何时代都有气节。

  从此,我似乎相信了轮回,也发现任何一个时代仿佛没有了好和坏。因为那时的战争时代,似乎更能激发人类内在那种原始的爱的冲动,也有更多人得到传承而活成硬汉。现在的和平我们着实更感恩,这是踏着先人们的经历而来,那种铁骨铮铮的大我,无私是我们也一直在追寻的大爱。

  或许不断的每天做对所有一切的感恩,会让我们在面对不论小问题还是大问题时都能顺其自然做出无愧于真我的选择。那时做出什么抉择都不会看起来那么高尚和感动,因为那也只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已。或许这也是一种境界了罢。约么所谓小我就是看到大我,认为好高大上,但真我看来,这没什么特别,就像如来不会再为众生所动一样了?

  感恩写着写着自己内在发生的这种变化。

  电影里没有东西吃的衣不蔽体的孩子们让我哭的稀里哗啦,万物一体。在另一个角度,那只是缘起缘灭而已。没有对错,只是我还在哭的阶段。所有英雄们的归宿仿佛也都理所应当和顺其自然了。因果在我心中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小芽,这个芽跟以前听过的显然不同,仿佛有更信的力量。

  那种人心里的信仰是我们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唯一。爱的相连,织起了一张美丽的网,而这张网是顶层最真实的。我们不断发出感恩和由衷的满足喜悦,就越与她靠近。今天第一天郑重的告知自己永远带意识的做练习。直到她真的跟随我的呼吸一起营养我的生命。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5

  全家人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影片确实好看,这是全家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得出的一致意见。有一些精彩的片段能让人牢牢的印在脑海里,经典的台词也会在耳边响起。时间只过去了一天,精彩的画面还在,但经典的台词已经记不完整了,为了挽留感动,撰写一篇观后感,给自己,也为这部好电影做一宣传,推荐给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万事皆有因果,人生就是因果相系、循环往复。

  影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1923年的某一天,吴岭澜向清华大学教务长梅贻琦请教“什么是真实”的问题,梅贻琦先生做出了经典的回答:“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抗日战争时期,吴岭澜在西南联大当教授,他用他真实的精神当时处在民族危亡的学生们,引导着学生沈光耀去思考、去选择怎样的人生。沈光耀作为一名飞行员,用大爱影响和救助着一大群孤儿,其中有一个叫陈鹏孤儿。

  全国解放了,作为清华学生的陈鹏,用他的人格力量与气度唤醒了同学李想的正确人生观。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边疆支边医生李想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拯救了另外两名夫妻医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夫妻医生的生命,而夫妻医生是某大公司高级经理张果果的父母。高级经理张果果无私地帮助处在生死边缘上的四胞胎家庭。这一切都是芸芸众生的前生今世奇妙的缘分。

  梅贻琦先生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影片通过三个故事,提出了三个“如果”。一是如果你知道你的人生将如此世俗而艰难,你还会选择出生吗?二是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三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是否你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要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最后通过张果果给四胞胎在窗户上画画和接打电话以及影片话外音的形式,向观众讲明了本片的核心思想: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记忆的模糊加上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表达心中所想,还是自己亲自走进影院,感受“真实”,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6

  “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

  影片《无问西东》围绕吴岭澜、沈光耀、陈鹏、张果果等主要人物,穿插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四段不同的人生故事。

  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沈光耀的事迹。他的故事整体发生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西南联大里。国难当头,沈光耀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参加飞行员试练,因卓越的表现被教官选中。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中,在飞机弹药告罄,且机身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将飞机撞向日本军舰,人舰俱毁。他明明可以跳伞逃生,可是他没有。

  一架飞机,一艘军舰,一颗心,一片海。画面及音效直击我内心深处,我不禁潸然泪下。

  沈光耀出生名门,卓尔不凡。他是家中独子,但他并不养尊处优,他优秀地几近完美。母亲心疼他,让他明哲保身,起初,他答应顺从母亲意愿。但此后,天之骄子的他陷入了迷茫,每天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面对恶劣的抗战局势,心中的正义感再难压抑,他实在不甘在国难当头之时苟且偷生,于是瞒着母亲进入飞行队。

  他一直记得教官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我惊叹于抗战时期人们心灵的纯粹,他们是一心为国,是真真正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南联大的学生那时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几近疯狂。教室漏雨难以上课,那就“静坐听雨”;日军不时轰炸,那么隐在山坳里学习又有何妨?青年学生尚且如此,更别说老师们了。

  那么是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如此不管不顾地埋头学习?如此无畏的奔向战场?

  是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深深烙在心底,渗入骨髓,嵌入灵魂的爱国精神,也正是因为那“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调整飞机方向,松开手边的发射器,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虽已身中两弹,但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自由,为了从心底生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他爱自己,更爱祖国,他再一次诠释了“舍身取义”。那架火星四溅的战斗机从高空急速俯冲,撞向日舰,一声轰响,舰体炸裂,火光如烟火般绚烂,如同他的人生。他做到了,但从此世上没了他。

  或许这一切又有另一个原因:

  只问自由,无问西东;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7

  一个下午乃至晚上都在看电影,看到《无问西东》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年前听人说看不懂。我就好奇,看都一半就被里面的人物说真心被感动了。我看懂了意思。

  做人做事,不要问东问西的,只要心诚,为正义,有同情心,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做成。

  伟大的革命伟大的事业,革命前辈都无问西东,我辈等人还问什么呢?做好自己,抓住今日,努力向上,做一个本分的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就可以了。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8

  荧幕落下,灯光熄灭,四下无光。突然地,耳畔飘起了轻轻的音乐,眼前一点点出现亮光。我开始随着时间的脚步,走进这一场梦境。

  一部电影,横亘四段时空,跨越百年历史,娓娓道来四段清华学子的故事。从一心想实业救国的吴岭澜,到无畏献身的沈光耀,再到将自己奉献给边疆的核工业参与者陈鹏,最后是不忘初心的张果果。他们坎坷曲折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相互交杂在一起,布满风沙与错乱的足迹,却在中国近一百年来的故事里抹上了重重一笔,宛若贫瘠土地里开出的第一支玫瑰,明艳又美丽。

  在看到沈光耀想要去当兵时,在看到他用飞机载食物给疾苦的孩子们吃时,在看到他英勇战斗、无畏赴死时,就想起梁启超说过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沈光耀出生于名门之家,就读于名牌大学,将来毕业了就可继承家业。这本是一条充满光明、前途无量的道路。可他看到了在日军的轰炸下死在母亲臂弯的孩子,看到了曾经一起嬉笑过的人儿失去了生命,他想起有人对他说过的: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所以,他弃笔从戎。“不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而是整个国家都危亡了,我们要去当兵。”我敬佩这样的人,敬佩他的勇气与毅力,敬佩他这样从容赴死的心。

  大家林清玄说:“情,就是这样,或如暗涌心底的波涛砰然成泪,满怀情愫骤成江海;或如栖息芒花的光虫哗然飞起,满天星斗缀成点点。”此刻我心中暗涌的江海、纷飞的星斗,不都是来源于这部电影里丝丝缕缕的片段吗?我在那个雨打铁皮屋顶的噪杂教室里看到了老先生写的“静坐听雨”,一时倍感安定;我在那个寒冷的冬日里听到的校长与对前路感到迷茫的人的讲话“把自己交给繁忙,得到的是踏实,却不是真实。真实,是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时感觉人生有了一个可以足够努力与向上的方向;我在看到沈母去探望光耀时说的“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时,我看到了一个开明的母亲,一个优雅的女子,看到了清风拂起杨柳,看到了月光泻在水面;我看到为中国核工业辛苦专研十几年的优秀学者脱落了黑发、苍白了面容时,又深陷感动,这些为中国核工业奉献了半生的无私学者,我们还没看到你们的鲜衣怒马,却看到了你们的早生白发;我看到一个现代的商人,在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房子上画满五彩图案给他救助的四个宝宝。他说“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我甚至感觉,连二十四点的黑夜,都染上了金色的阳光。

  缓缓地,悠长的音乐停止,电影结束。门内一片黑暗,门外寒风瑟瑟,我却依旧能感受到光明与温暖。再回忆,眼前尽是那些一句句的欢声,一张张的笑颜,仿佛让我置身于数年前那个微风和煦、绿柳含烟的春天。

  奇异恩典,沁入心田,日月山川,同见,

  也曾气馁,常被试炼,信心带领,向前。

  历经困顿,跨过艰险,总会再见,晴天,

  你的恩典,铺满天边,总有些人,看见。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9

  当你身处迷茫之中,不知作何选择而颓废,失去信心时,你不妨看看这部《无问西东》,从这中间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影片分成了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而最让印象深刻的便是沈光耀当飞行员的故事。

  当时的背景是1938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不时便会有日本的飞机来轰炸,这时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便会躲进山洞,继续上课。在这次轰炸中,沈光耀的伙伴阿山不幸遇难,沈光耀经过内心反复的挣扎,选择坚守内心的选择,不顾违背对母亲的承诺,进入了飞行学院。在学院里,内心纯净的他会拿很多的包子馒头,空投食物给村里的孤儿们了。当时看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不幸的是那个时代,一个如此正直善良的人却不能有好的结果。在一次战争中,沈光耀大义凛然,和敌人同归于尽!

  看完影片,我问自己:如果我是沈光耀,会作何选择?是选择毕业后会广州陪着母亲,因为父亲早逝,我又是家里的独生子?是选择放弃成为一名飞行员,努力完成学业,和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这是母亲的愿望?是听从家训不去当兵,选择体验人生的乐趣,因为我是“三代五将”?我想,我会和沈光耀做出同样的选择,保家卫国!因为面对你不挺身而出就无法面对自己的年代,遇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想我不会袖手旁观。

  可是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都要只问初心,无问西东。人生只有一次,选择也只有一次,好好把握机会,不被外物所影响,即使世间千变万化,也务必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做回真实的自己。

  我的人生还很漫长,当面对选择时,我会想起飞行教练那句: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0

  如果提前了解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你们无法回避他们的存在,可是了解青春就是这些日子,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什么才是荣耀,拥有什么才是被爱。

  你们会赞美很多东西,朝阳或者鲜花,但不要在赞美别的事物的时候,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无问西东》

  寒假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名为《无问西东》的电影,影片中的`沈光耀让我灵魂为之一震,在国家动荡漂泊的时期,沈光耀因为一次飞行员资格测试而激起为国驰骋疆场的雄心,不料在告知父母后,他的父亲病倒了,母亲更是苦口婆心地劝阻他,虽然沈光耀在母亲面前发誓不当兵,但在后来经历过一次日军的飞行轰炸后,沈光耀亲眼目睹身边原本活泼乱跳的生命如此不堪一击,自己却只能看着这些人一个一个死去,便决心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投身至战争中,沈光耀牺牲的那一战让我热泪盈眶,他原本还有生还的机会,但是他选择将飞机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生命前的最后一刻他说:“妈,对不起!”他知道这样做会让母亲痛不欲生,但他更清楚祖国需要他,他不能忍受敌人残杀自己的同胞,不能忍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不去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他放弃了小爱却成就了大义!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1

  电影无问西东公影后确实凡响不同,一时之间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这里简单说一下电影《无问西东》是由李芳芳编剧并执导的。无问西东剧情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几个年轻人满怀诸多渴望,在四个非同凡响的时空中一路前行,这几个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迎来了最残酷的考验,并成就了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

  《无问西东》据说当初是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诞所作,影片中的故事涉及民国、西南联大、文革前夕、现代,时间跨度长达100年,以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作为清华百年的缩影,展现出清华学子在时代洪流中的青春岁月。

  电影跨度极大,有时让人难以跟进,但故事很有吸引力,能牢牢抓住观者的心。

  无问西东”取自清华校歌中的“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前两句强调学艺先修身,后两句从学术上来说是指著书立说,不用被东西方的差异所限制。而从本片来看,这两句更像是在指人生态度:了解真实的自己,这一点,可以说是贯穿在整部影片的四则故事之中,我把其称为“无问四则”。

  ″无问四则"中其实提出了四个很严肃的问题。

  一、我们在国家危难时应当如何面对。

  二、在时代巨变时我们应如何面对个人的情与爱。

  三、人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四、人应如何选择人生的道路。

  这四个问题就像是四胞胎一样是由同一个母体孕育出来的。影片通过四个故事交替编织而成,是一部有深刻意义的电影。地不分南北,人不问西东,我们都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华夏子孙,我们都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活生生的人。四个问题电影给出了答案。相信观影后的人们也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从我观影后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2

  今天下午,在电脑上看了电影《无问西东》四个故事都离我们很近,仿佛置若其中。但深深刺痛我心的不是四个故事的主人公,而是戏份不多的刘淑芬师母。

  刘淑芬年轻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以为许伯常对她许下爱对方一生一世的承诺,就以为那是自己的一生,所以靠自己一己之力供他读完大学,大学毕业的许伯常却想反悔不想和刘淑芬结婚,只是迫于无奈亦或者妥协了刘淑芬,于是两人便还是结婚了。

  想想肯定是毫无意外,两个人的婚姻并不幸福,两人分床睡,吃饭的碗,喝水的杯都各用各的,刘淑芬性子急,经常当着邻居打骂许伯常,但是许伯常从没有还过一次嘴,刘淑芬哪怕自己喝白开水,她也要把饭菜留给许伯常吃,这样零沟通的婚姻,就算刘淑芬再付出多少,也得不到许伯常的一个微笑亦或者一句谢谢,说到这里,我听到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女生说,这样的婚姻这么悲哀,为什么还要维持,分开得了。

  对呀,一段零沟通的婚姻,一段以为自己的付出就以为可以绑住一个男人的心的婚姻,是挺悲哀的,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不愿意去跟对方沟通的人而让婚姻冷淡,不吵架都是定时炸弹,说好的感情都是吵起来的。但只有用灵魂去沟通的两个人,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谈不来的两个人,只有赤裸裸的怒气和冲突。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你还记得吗?刘淑芬和许伯常在巷子里相遇了,尽管看刘淑芬魂不守舍的样子,但许伯常虽然眼神透露了一丝担心,但依旧两人无言,甚至还是一个微笑都没有,那时刻的刘淑芬多想要一个拥抱不是吗?两人擦肩而过,就这样,刘淑芬用自杀来结束这段婚姻还是想用自杀来换取许伯常对她的爱。

  这段婚姻是个悲剧,婚姻就是一个长期的对话,当一个人不愿去对话时,那么不幸也在渐渐开始。

  你想想,如果一段婚姻,没有交流,就没法走进彼此的世界,更不会有关心了解爱护。沉默永远是疏远的开始,当两个人越来越沉默,越来越不想去沟通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这段婚姻已经是名存实亡了吗?

  许老师和她擦肩而过,错过了一次挽救的机会,我总觉得是徐杀死了刘淑芬。

  男人在没有爱时,往往是最冷漠、最残忍的一边不能摆脱婚姻,一边在婚姻里高高在上,这样的婚姻完全是女人的地狱。

  20年代的张幼仪觉醒了,她有优越的家庭,她还来得及成就自己。

  60年代的刘淑芬却无法忘怀自己的付出,在冷漠中生命走到了尽头。

  婚姻不易,愿每个人善待婚姻,不要用冷漠来背叛婚姻,惩罚了对方,也惩罚了自己。

  这样的婚姻也是最不值得留恋的婚姻,如果不得不说再见,请你勇敢一点。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3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下青春的故事,发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个故事的线索,以此类推,四个故事最后串联起来,阐释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对时代的呼唤以及个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择。

  固守本心无问西东让我泪目的那些瞬间

  甜橙派GloriaGloria的焕新笔记

  前几天去看了正在热映的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关于这部影片评论很两极化。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下青春的故事,发生在前的故事暗含着下个故事的线索,以此类推,四个故事最后串联起来,阐释了不同年代的青年,面对时代的呼唤以及个人的境遇,如何做出抉择。

  电影的时间跨度近百年,背景弘大,单就背景和立意,《无问西东》就比其他所谓的青春片高出很多。电影阐释的主题是固守本心,保持真实,无问西东,在现在浮躁功利的社会,无疑是股清流。

  除此外,几位主角在电影中都奉上了不俗的演技,配角表现很出彩。电影中有些台词略显突兀,张果果的故事略显单薄,人物的转变有点突兀,铺陈得不够丰满,但瑕不掩瑜,整体来看,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名字来自清华大学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原意是说做学问要不分中西,后来引申为“不计较得失,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有种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意味。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4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

  电影的内容主要是传递着那种很传统的正能量。

  说深吧,其实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看懂,至少3代人的故事,讲述的还是很完整的。

  说不深吧,那些潜藏在故事里的能量,确实未必人人能抓得到。真实,善良,坚持,隐忍,还有坚贞的爱,这些主题给人厚重的压迫感;加上历史插叙的交叉回顾叙事手法,更是让人在那个年代的历史里,感受到了原始的美德所带来的震撼。这种震撼,溢于胸腔,无以言表,哑然于他们的纯真和美好,还有那些无知的黑暗力量,在那个年代里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控制,真的很恐怖。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对于大部分人,用来消遣看的话,大概只能打7分。相比芳华,毕竟有舞蹈艺术类的元素在里面,应该不会比芳华口碑好。

  但是,要说里面说包含的东西,我觉得无问西东说包含的能量更大一点。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5

  “无问西东”,清华校歌中的一句。西与东,是对立的选项;无问,是决绝的坚持,是少年的真心,是少年的笃定。

  《无问西东》,一部在时间轴上前后跳动的电影。剧中时代迥异的几个青年,各自站在了命运的关卡。或因战争,或因批判,他们面临着社会发起的挑战,他们却在最终,不约而同地表现出了对内心选择的坚毅。从清华园中的哲理深思,到小村子上飘落的罐头,从银杏叶中的一往情深,到儿童房窗上的五彩绘画,这是他们的选择,清澈而坚毅。

  不光是影片中,“选择”这个词在现在也深深困惑着我们所有人。“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无法同时涉足。”进入青春时代,我们要面对的选择也越来复杂,越来越重要。这时我们会发现,在选择的天平两端,摆的往往是客观的形势和主观的意愿。遂难如愿,十之五六,“选择”,何其艰难之至!

  一些人学会了瞻前顾后,瞻东顾西。他们选择的,是客观情况要求他们做的事。这种人自有其无奈之处,无可厚非,甚至往往他们的选择都是相对正确的,相对明哲保身的。然而,影片赞颂的却是另一种人:他们在压力面前,选择了遵从内心,结局即便惨淡,他们也无怨无悔。不仅是这部影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文书籍,都在赞颂这一种看上去不那么聪明的人。

  为什么呢?

  或许,是这些人,有着一种令再世故的人也念念于怀的选择的姿态。

  念念于兹的原因或许是这种挑战权威性的选择或多或少地是在敲响社会“不人道”的警钟,帮助社会往更好的方向迈进;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生命对真与美的渴望。

  姿态,不同于外貌,它是不可矫作出来的,它是内心精神世界在外表的展露;而选择的姿态,亦不同于选择的结果,而体现在选择之时的敢想敢做,不畏世俗。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勇于表达内心真实世界来体现这种选择的姿态,用不向世俗卑躬屈膝来维持生命的姿态。庄子梦中化蝶相忘于江湖,嵇康广陵孤唱决绝于刑场,司马昱朝堂思道朗朗于爪下,陶渊明悠赏南山拒仕于田园,便足以看出中国人对这种选择的姿态之执着。因为这种姿态——如沈光耀投笔从戎之时,所做的选择姿态之真诚、决绝、意气、潇洒——正是坚毅、真诚、洒脱的生命之美的体现!

  所以说:这种选择的姿态,是超出功名利禄的真诚潇洒,是超出世俗压力的不卑不亢,是来自灵魂的真心,是让人心心念念的生命最初的纯净美、坚强美、真实美。

  于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真心”这个主题被影视作品一拍再拍,一演现演;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茶花女》中被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真情的玛格丽特充满同情,感到“被悲壮美震憾”;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地赞赏在乱世中独清一隅的文人们。因为他们,或曾经的他们,都在压迫面前展现了选择的刚强姿态。这种真实的美,总令人们动容。

  在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张果果坐在四胞胎的窗口边绘制窗画的温暖一幕。我想,他此刻一定十分快乐吧。能有勇气以真实而漂亮的姿态生活的人,一定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6

  客观的从电影本身而言,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拍的不错的,首先就给观者留下悬念吧,然后用了四代人的故事串起来,逻辑很清晰,主旨很鲜明。再从其他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又给了我很多的联想。为什么说那个时代能够出那么多的英雄,我认为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重要的一点是教育的自由度。那个时候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文理,与现在没什么不同,当老师问起文科很好却要选择理科的吴岭澜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我十分感慨的话“因为成绩好的都学实科”,确实与当代的学生看法十分的一致,但老师说的话更令我沉思“你忽略了一件事,真实”,如果放在现在肯定很多人都说学文科的不如学理科的,既然他的实力那么强,不去学理科真的是白费了。这正是我们现在缺乏的一点,“真实”,因为我们无法面对现实的真相,很多事情都已经是摆在眼前的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能还是会迎合大众的认可即使去选择与现实完全不同的那一段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世俗的眼光不愿意直面自己,与“真实”背道而驰。

  还有一个很相似的细节,也令我翩翩联想,就是张果果可怜四胞胎姐妹去尽力抚养与沈光耀开着飞机为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送吃的。前者因为原来公司的上司的一番嘲笑和警告而犹豫,陷入矛盾,后者虽然被教官罚做俯卧撑,还敢站出来毫不犹豫的坚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两个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从前的人们内心的正直,勇敢,还有现在遍布社会的道德恐慌、害怕。如果说内心的正义不能够得到回报,即使不是物质上的,那么人们可能就会越来越胆怯,这也正是现在的问题根源所在,人们不再把怜悯、同情当做真挚的感情,而作为一种嘲笑、戏弄甚至是出卖人格的手段,现代社会就是在这种无底的黑洞里,所有的真情实感都被吞食殆尽。

  最令我深深感动的一幕是沈光耀的母亲不愿意让陈鹏去参军教导他背出家规,还让他发誓不去参军,观众看起来这或许有些许的自私,但是最后拍到同学要去参军与沈妈妈告别时镜头拉开,匾上写着三代五将时我才恍然大悟,这位母亲并不是自私,而是家族的前辈们已经经历过了战争的残酷,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再去遭受这样的苦难,相对于获得的荣耀,她更希望光耀能够体验结婚生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享受人生的快乐。而沈光耀直面现实,为国牺牲不禁又让我想到了梅校长的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7

  看完之后,内心是无比的震撼、清醒和坚定!对这些追求真理的先辈们表示深深地敬佩和敬意。我的领悟有以下四点:

  真理是爱的传承。人生的探索之路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不对,一切白费。

  电影里不管是龄澜的觉醒、沈光耀的觉醒还是张果果的觉醒,都源自于身边遇到了一个好教师,一个追求真理的教师对他们的点拨和引领。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追求真理。这让我想到了陈教师每一天学习古圣先贤们的书籍,每一天早上5点给我们讲课,这种无私的付出和大爱,让太多的人解放了思想,会笑了,每一天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追求真理,引领我们走向真理,这就是一种爱的传承,这就是真正的教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就是“化冰”的过程。

  电影里十分让我感动的是陈鹏对敏佳的那种爱和持续地付出的那种精神。陈鹏奋不顾身地去救敏佳,看着全身是伤的敏佳悲痛欲绝,看到奄奄一息的敏佳神奇地活了过来的那种感恩和激动,对敏佳的细心和持续地付出,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敏佳对生活失去信心,绝望的时候,是爱托起了敏佳,说我就是给你托底的那个人的时候,敏佳的心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心被融化,有了一种强大地力量让她勇敢地活下去。之后独自去戈壁滩找陈鹏,说:“我必须要找到你,是你的爱托住了我,我也想照顾你”。这是一种道的精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8

  《无问西东》是我最近几年来看的最有高度的一部电影。刚从电影院里出来,就有一种立马想再看第二遍的想法,里面的每一段内容都是那么的丝丝入扣,直击心尖。电影结束的时候大家都不愿走,没有想到最后序幕的时候那么精彩,有那么多世界级的人物,真的很感动,很震撼。后来在手机上又认真的看了一遍。

  电影一共演绎了4个不同的年代,分别演绎了几个不同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背景却是有关联的。那是一种爱的传递,是一种道的能量。电影是从当代张震扮演的张果果的故事为代表开始的,然后一下子一下子的跨到了上世纪20年代。

  第一个故事是1923年,讲的是陈楚生所扮演的吴岭澜,是清华大学的理科生,印象比较深的是梅校长对他讲的话让,说:“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吴岭澜问:“什么是真实?”校长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吴岭澜不解,直到泰戈尔访华演讲,看到台上的老师笃定而又自信,听到泰戈尔关于真诚的演讲,才释然明白,转去学文。

  遇到一个好老师很重要,人的一生需要有贵人指点,需要自己不断的去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进而遵从自己的内心。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29

  看了《无问西东》这部电影,它令我感动至极。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全新的故事,讲述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连接在一起的四个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有感触的是一位成绩优异的飞行员沈光耀在抗日战争时的故事。

  沈光耀为了保卫祖国,放弃了很好的学校,而选择在条件十分艰苦的飞行学院学习,在这里时不时有飞机投弹,时时威胁着生命。在西南联大时学校因为缺钱,屋顶只能用茅草盖。在雨季,倾盆大雨冲刷着屋顶,发出剧烈的响声,甚至,还有雨穿透屋顶,肆无忌惮的进入房间,冲刷着泥地。在这样的日子里,雨声掩盖了老师上课的嗓音,雨水打湿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衣服,但他仍然坚持着学习,在轰隆的飞机声中,咚咚作响的雨声中度过一天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有一位美国军官来到学校挑选飞行员,他在一阵的犹豫彷徨后,最终决定弃笔投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在学院里,他会偷偷的省下一些吃的,然后在每次飞行训练结束后,默默的带上食物冒着被敌机追踪的危险去往一个偏远的只有小孩的村庄投放食物,这些村里的小孩也亲切的称呼他为“晃晃”。就这样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训练。他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可以参加任务,报效祖国。然而,在某次作战中,由于和敌方力量悬殊,最终,为了减少伤亡,他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毅然决然的撞上敌舰,从容赴死。

  在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而沈光耀就是这句话的最后执行者,他的这种为别人着想,爱国,富有同情的精神,最终造就了他这样坚毅的人。他的精神应该被后人传承,教育后人。让我们永远地铭记这种坚毅的,富有同情的精神,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30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我认为电影《无问西东》中的沈光耀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电影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不是他独自一人在角落里读着母亲的信,亦不是他当了空军后冒着生命危险为孩子们送食物的孤勇画面,而是他在故乡的母亲念起他托人带回的最后一封家书时,我看到他的母亲噙在眼中的泪水。这是一个很容易牵动观众心弦的情景,他承载了母亲所有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是母亲余下的日子里的唯一依靠,她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不想担心他有一天会离自己远去,可是国难当头,他又怎能“独善其身”?

  看到那些在日本轰炸机下而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因战争流离失所无辜却又束手无策的百姓,沈光耀再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片哀鸿遍野的土地再遭日本践踏,听从弃理从文的岭澜老师的一番劝说,他更加坚定了当空军的决心。他知道他其实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母亲,那个千里迢迢来探望他的母亲,那个为他煮莲子羹的母亲……

  在国家危难与母亲的私欲之间,他选择了为拯救国家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路上偶见微光的他,纵使长官和同伴百般提醒,他依旧风雨无阻为那一群饿得面黄肌瘦的孩子们运送物资。其实我最佩服的是生在书香世家从未吃过苦的他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换位思考、替人着想的品质,纵然剧末时他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那些岁月留下的勋章,加冕了每个人的成年礼。

  也许我们不能每一个人都做到如沈光耀一般身体力行付诸行动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但每一部电影都有其传达的观念和意识,从他身上,我深知:每个人都会在人生这条路上碰到许多岔路口,选择一条心之所向的路,行你所行,终点只能自己抵达,过程或许艰难或许顺意,但只要无愧家国大义,便足矣。

  正如电影所说,“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换言之,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恩在今天太平盛世,不用“抛头颅、洒热血”,而各种各样的“小确幸”不时涌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感恩我们生活在这个新时代,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无问西东观后感】相关文章:

无问西东观后感11-02

《无问西东》观后感12-10

《无问西东》观后感06-19

无问西东电影观后感11-03

无问西东观后感14篇12-02

《无问西东》观后感1100字10-13

《无问西东》观后感14篇06-22

《无问西东》观后感13篇03-23

无问西东观后感5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