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活着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活着观后感1
这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但富贵在亲人都离他而去之后,在忍受亲人离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况下,仍能以老黄牛为伴,好好活着,这是令读者感动的地方,对于我来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那是今年的3月11日早上7:14分,还在学校的我突然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父亲病逝的电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我默默办理了请假手续,搭车赶回了家。父亲在临走之前,我都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我也将自责和愧疚终生。
在送走父亲的那一刻,我摸着父亲冰凉的手,看到父亲还有一只眼睛没有合上,我想父亲在临走之前一定很想见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没什么周末没有回家看看父亲,我多么希望母亲在父亲临走之前能够告诉我,让我见父亲最后一面,可是,父亲临走之前仍未能见到他这个不孝的儿子,只能在走后睁着眼睛看我了。
我知道父亲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的,就像奶奶和五叔那样,留给生者无尽的痛苦和悲伤。虽然在父亲临走之前,在亲人面前,我忍着不哭,但谁比我心里更加痛苦难受呢。在父亲走后第二天,睡醒之后我忍不住哭了,就偷偷地跑到屋后的角落,泪流不止,我是不想让爷爷和母亲看见我流泪痛苦的样子。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有我相同的经历,也忍受着亲人离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几天里,我想到了余华的《活着》,就看了根据余华的《活着》改编的同名电影《活着》。
该剧的主人公富贵经历了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先后离开自己的痛苦事实,虽然在余华的《活着》里还有他的老婆、外孙等亲人也离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惨,但谁不希望好好活着,但生活总是这样,让我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我们而去,使我们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击,使我们沉浸在伤痛之中,但亲人已去,活者就应该好好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给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最后,愿父亲一路走好,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
电影活着观后感2
生活中,每个人都为生活忙碌着,每个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领,不能只生在温室里靠父母,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应该懂得父母挣钱的'辛苦,学会感恩,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学习,老师让我们观看了陈大惠老师的视频——《活着》,我很受感动。视频播放得内容是一个传统幼儿园的孩子接受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育。在这个幼儿园里,孩子们没有大型玩具,没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生活得很快乐!老师带他们做游戏,他们知道给老师送茶喝,给老师搬椅子坐,吃饭不挑食。尤其看到那个小朋友背诵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很让我佩服。视频还放了很多做义工的大学生,他们什么都不会做,做义工还让别人侍候。为了教育他们,陈老师带他们到街上捡破烂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亲自体验靠自己生活的过程。在这七天里,他们遭受了种种困难和别人的白眼,捡了一天只挣到几元钱,他们不再嫌弃垃圾桶臭,当遭到人骂时也学会了沟通,没吃的盒饭也捡着吃了……他们都深深地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体会到了拥有活着的本领的重要性。
是呀!现在我们物质生活好,父母又娇惯我们,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都不会做,都是父母替我做。当我们长大了,自己面对生活的时候,怎么能有能力面对生活的困难?这样将来不就是废人吗?想到自己平日里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还让妈妈整理书包……我感到很惭愧。
观看了视频后,我想:今后的生活,我也要改变自己,从小事上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学会感恩,学会活着的本领。
电影活着观后感3
影片《宝贝儿》今年10月上映,票房并不高,大概因为这是一部纯生活电影。但我看完之后,却心情沉重,很想写点什么。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弃婴的故事,镜头下的片段很平实很生活很现实,结局也很开放,客观冷静地去还原生活的本貌,不悲不喜,无解。
女主江萌千方百计想救活一个和她患有同样疾病的婴儿,想让她和自己一样活下来。结局却是因“偷小孩”被派出所拘留,丢掉了医院的工作;不得不搬离养母家,养母则进了养老院;患儿的父亲到她打工的地方,告诉她孩子已经去世。
影片通过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江萌,和如她一般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一直在向世人证明即使是病弱的弃婴,也可以努力地活下去。从江萌的第一视角出发来还原整个事件,其实患儿父亲到底有没有治疗小孩,有没有给她做手术,都是江萌从警察的口中得知,背后的真相无从查证。而患儿父亲一家人并不缺钱,甚至高龄很想要孩子,却又万般无奈选择不救患儿,片中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或许背后还有更多的压力和不为人知的隐情。
整部电影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做了大量的留白,对于结局,也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从“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婴儿的生死”的问题,到“每个生命的生存权利”,影片更多的是在“探讨话题”,而不是“回答问题”,因为现实生活本就无解。
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社会是否需要给所谓“不完美”的生命,提供一个平等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一个问题。就像歌中所言“用尽了力气,也难以改变,生存的疼痛;幸福是寓言,不幸是故事,愤怒与慈悲,粗糙交织”。
最近,基因宝宝的话题也很泛滥:人类是否应该为了消亡某些疾病就更改基因构成,人类是否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将是无解的话题。
生命总有很多不完美,人生而不完美,不必太过执着,即使是不完美的生命,也是弥足珍贵的宝贝。
电影活着观后感4
当我看完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后,又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次被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所震撼。从我内心早就想写点什么,但颇感苦涩,很难落笔。不夸张地说,看《活着》小说和电影,我都是含着复杂的泪水看完的,我相信每颗泪珠都闪烁着人性本有的怜悯之光泽。
余华的《活着》通过徐福贵有些超脱的叙述,故事沿着倒叙展开。而电影则是张艺谋借用一支讽刺的椽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宽度近达半个世纪中国农民家庭悲欢离合的画卷。虽说故事是虚构的,但我相信他的真实,真实地存在于广大农村的某个角落,是一部被官方扼杀的中国农民的命运史诗。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我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我只说他真切地告诉我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活着》就我感觉而言,是我目前看过的最符合原着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的影片,可见,“老谋子”对原着的理解是超人的。有些人说张艺谋的电影是给外国人看的,但我觉得更是给我们看的。中国人最要命的就是不敢直面现实,中国的希望我以为要敢于否定我们的过去和自己。您说呢?
有些人生来就名声显赫,但更多的人生来是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一帆风顺,但更多的人生来就充满了艰辛与坎坷。重要的不是出生怎么样,而是今后我们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学会在苦难中锻炼和忍受。人生漫长也短暂,也不要嫌过程太坎坷,因为只有历经磨难获得的胜利才更让人懂得珍惜!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活着的人都应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人是应该活着,因为世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感情!
电影活着观后感5
“四十年,弹指一挥或是沧海桑田,无数黄面孔的、沉默的、坚韧的中国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继续活着。幕后资料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很亲切,很真实,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观,故事很亲切,很真实,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小人物在巨变的历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幸和坎坷总是缠绕着他。然而他从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从不怨天尤人,并且对生活和未来报着无限美好的希望。”
我们时而会感觉到,每天都要为生活琐事而烦恼,浮躁的心总是缠绕着我们的躯体,为了生活而生活,或者不叫真实的生活,完全是在敷衍周围的一切,早就把年少时的梦想抛之向外,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然而,当我们面临生命即将离我们而去或看着他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时,我们又会觉得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好像忘记了追求幸福这件事本身就是幸福的。人,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体会什么是幸福。小时候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那时候欲望极少,越长大会越孤单,因为我们想要的超出了别人所能给予的。所以,人想要一直抱有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就应该知足常乐。老人们都说,人的一生是极其有限的,不应该追求那些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何必让自己活得那么累呢?
但,我们的生活是需要乐趣的,也不能总满足于仅仅是活着,我们要向前进,要发展,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而且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要对生活有极大的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时刻要有觉悟之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去适应,生活正因为磨难才会五彩斑斓,爱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并感受这一份幸福。
【电影活着观后感】相关文章:
2017电影活着观后感10-28
《活着》励志电影推荐11-04
电影活着经典台词09-15
观电影活着后有感04-25
《活着》观后感01-15
《含泪活着》观后感01-29
含泪活着观后感03-13
活着观后感(精选33篇)06-12
《含泪活着》的观后感范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