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狗十三观后感1
这个影片围绕着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女讲了一系列的事,首先是爷爷买菜把狗丢了,然后女孩子疯狂找狗未果,家人为了平息这件事买了一条狗说是原狗,女孩经过爸爸的教训接受了这个事实,再和另一条狗培养出感情后,因为弟弟的挑逗狗,导致狗的反击,从而第二条狗也被爸爸送走了,最终狗绝食而亡,还有一件事就是爸爸为了酒会而失信女儿没有去天文馆。
女孩一直不懂大人的世界,却一直被要求在大人世界的规则中选择妥协。最终,女孩在路上见到了她的原来丢的狗,却没有再去相认找回,因为她知道,她无力保护着它,带走可能是更大的伤害。全剧大人一直不懂的,原来有的东西,是不能被替代的,他们总以为狗就是狗,丢了买一条回来就好了,反正就只是一条狗,所以在剧的最后,第二条狗绝食死亡后说再买一条狗,就足够说明了这一切。孩子要的也不仅仅只是一条狗,还有那一个感情,所以才会在第二条狗来的时候要把狗送出去。全剧一系列的冲突细腻的体现了大人世界和孩子世界的认知冲突。
有时候就在想,大人们都是从孩提时光过来的,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们的家长,老师们,他们都是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或者说不能去感受孩子们的感受,我们等大了总会对我们的小孩或者说别人的小孩说,我们也是从孩子时代走过来的,你们所做的一切我们都懂,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人的记忆啊,总是容易丢失的,我们只记得自己从那个时候长大,却忘记了我们那时的思想和感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代沟,我们只记得我们从前是个孩子,却忘记了我们孩子时期的模样。还是说,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的在杀死从前的自己。
狗十三观后感2
这是一部能引起很多90后女孩共鸣的电影。女主角“陈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忙于工作,她从小让爷爷奶奶带大,身边很少有人关心她,唯一能陪伴她的只有小狗和电视。
女主角“陈玩”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缩影。父母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却很少耐心地对待过她的感受。“陈玩”最喜欢的小狗丢了,一家人面面相觑,却连找都没帮她找;“陈玩”父亲为了和领导喝酒,耽误了陪“陈玩”去看天文展的时间,结果她心心念念的天文展没看成;“陈玩”父亲为了在领导面前有面子,让不会喝酒的女儿给领导敬酒······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的作风,他们只管你吃饱穿暖,不管你心里是开心还是委屈,而且还一味地要求你懂事。
“陈玩“最后是懂事了,她懂得了怎么让爸妈开心,可是她自己却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她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最后当她看见自己最喜欢的狗“爱因斯坦”时,她不想去触碰了,因为她的心里再也不是敢于提要求的小孩子了,而是能够委屈求全的“大人”。
“陈玩”所谓的懂事,只是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这并非真的长大了。当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被人重视时,我们就会把真实感受隐藏起来,转换成让别人能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别人,这样乖巧懂事的自己少麻烦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敢对别人提要求,一味地委屈自己,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典型。
成长就是在和自己“和解”的过程,我们出生的原生家庭可能让我们形成有缺陷的人格,比如“陈玩”的讨好型人格,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自己。我们应该在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缺陷后努力去纠正,学会照顾自己的感受,学会向别人提合理的要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大人”。
狗十三观后感3
每个人都有青春,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青春也显得尤为不同。由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中就讲述了主人公李玩从一个13岁的少女到成年之间所经历的残酷变化,剧情引人入胜。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花了六元钱在腾讯上看了部电影《狗十三》开始以为是写忠犬跟狗主人的故事,实际是一个13岁女孩养了条狗,后来狗丢了,一家人就帮忙寻狗,没找到就买了条差不多的狗代替。狗主人坚持要找到原来的狗狗,说狗可以换,与狗的感情是换不了的改不了的。
父亲恼火骂一顿女儿,觉得女儿不懂事,家里能做的就只能这样,这就是原来的那条狗,只能这样。骂完还跟女儿道歉说自己过分了,请求女儿原谅。还说揍她是为她好,将来小孩长大就明白了。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后来爸爸和继母生了个弟弟,故意隐瞒她,有一次英语考试全年级得了第一名大家都很开心的时候,爸爸说奖励她带她看天文展览,兴致勃勃跑过去,爸爸却记错了时间还有一周才开,借机带她去认识并参加弟弟的两周岁生日会,整个场面很热闹唯独她被冷落。
弟弟跟父母经常来爷爷奶奶家玩,弟弟就是小皇帝人人宠着惯着,拿着衣服叉谁都打。
打破了奶奶的脑袋,狗狗被打得汪汪直叫,爸爸却说孩子还小不懂事,乖狗狗太凶。有一次弟弟又来打狗狗,被咬伤,继母要爸爸立刻马上把狗送走,送去狗肉店剁了,女儿再三恳求爸爸不用送走狗狗,爸爸头也不回义无反顾地送走了狗狗。小姑娘疯了似的满大街找狗肉店找狗狗。心碎了无痕,哀莫大于心死用在此处正合适。
狗十三观后感4
我是一个特别爱看电影的人,因此,看到《狗十三》的豆瓣评分特别高时,就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初中女生的平凡故事,这位女主好像和我的年龄相仿,但是她的爸爸妈妈离异,一直被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也为她找了一个继母,她拥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但是家人都没有告诉她,并且为她买了一只金毛狗陪伴她,让她不是那样孤独。
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电影里全是平凡的生活片段,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剧中女孩在生活里也有自己的特长学科物理,也有自己一直不拿手的弱项学科英语。大人们总是逼她学自己不爱的东西,离异后的父母也没有时间陪她。当狗走丢之后,大人们都没有去寻找,都认为一只狗不值得大动干戈,只有女孩知道狗也会迷路,也会感受到害怕,只有孩子才能明白一份真正感情的价值。
电影里有很多的冷暴力,比如说爷爷奶奶在知道孙女一直没日没夜地找狗的时候,说“你是要逼死我吗”。爸爸总是对她说:“弟弟还小,要让着他”。家人都认为一个科技展览会不如一个生意饭局重要。只有女孩守护着内心的声音。小王子曾经说过:“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生意,而是一家人团团员员,可以相互陪伴着对方,愿所有人乘风破浪后归来仍少年,像电影中的女孩学习,守护自己在意的真情。
狗十三观后感5
前几天跟同学去电影院看了电影《狗十三》,我一般不太喜欢看国产电影,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就抱有期待是因为另一个去看过的同学跟我说看了之后感觉很丧。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平淡的述说着发生在一个13岁的少女身边的事情,但却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不断的上演着。很多人说如果看完《狗十三》你没有找到共鸣说明你生活的很幸福。
电影中李玩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很爱她,但他们关注的都是李玩有没有吃饱穿暖,从来不会深入孩子的内心关注她的内心世界,她的爸爸也是,遇到问题只会用吼的方式让她屈服。他们不理解一条狗对李玩的意义所在,甚至用成年人的方式又买了一条一样的狗来冒充爱因斯坦。当李玩发现这个“爱因斯坦”也像自己一样无助的时候最终接受了它,但爸爸确因为它不听话又要把它送去狗肉店。答应李玩要去天文馆却因为应酬而爽约,在打骂了李玩之后又给她道歉展现出慈祥的父爱,就像打了你一耳光又给你一颗糖吃。
很多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缺失的,给你钱花,要买什么都给你,但爱从来就不是如此的简单,爱是陪伴,爱是理解。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想法,大人们总是习惯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解决与孩子之间的分歧,不懂得倾听,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李玩在大人的世界中一次次的抗争,却一次次的以失败告终。慢慢的,她也开始改变,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但她却再也不是那个为了找“爱因斯坦”而撕心裂肺痛哭的自己了。或许我们有一天会在这样那样的抗争与妥协中一步一步的长成了大人模样,但我却更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长大。
狗十三观后感6
这部片子在没开播之前,已经是好评不断了的。于是便买了一张电影票,独自去电影院看。
13岁的少女李玩,由于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正处于青春期的她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也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电影中,父亲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李玩为狗取名“爱因斯坦”,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它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张雪迎是14岁的时候饰演的,那时还是挺清纯的演出了李玩的那种感觉。(虽然胡辣汤事件并不喜欢她,但这个演技还是值得肯定的)。
现在的生活中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同学,这样的朋友,他们由于父母在外面打工,还可能是父母已经离异或是父母都不幸去世,而独自与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甚至自己生活在家里。试问哪一个同学,哪一个孩子不想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呢?电影中的女主角,我相信他当然是希望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当然之后父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开始通过一只小狗来与李玩,重新建立起感情联络。这也告诉我们那些留守儿童,不要太过多的去埋怨父母,为什么不去陪着你?也不要认为他们就不爱你了,怎么怎么样。其实他们也只是生活所迫。为为了你的学习,为了你的生活,为了你以后更好的成长,他们只能外出打工。我也想说的是父母生你养你,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但也是伦理吧。要相信世间有哪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电影中的女主角很让人心疼。但也同时反映,折射了我们的生活。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狗十三吧。
【狗十三观后感】相关文章:
狗十三观后感05-03
《狗十三》观后感10-30
《狗十三》观后感11-20
影片狗十三观后感11-07
狗十三观后感3篇11-07
狗十三观后感8篇06-26
狗十三观后感7篇11-07
神舟十三号观后感02-24
《十三声》观后感1000字11-12
神舟十三号发射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