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3-01-03 08:00: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1900没有户口,一生漂泊于海上,又悄悄离开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和他同台演奏多年的小号手朋友知道他的存在与消失。看完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心酸和惋惜。虽然他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人们无暇顾及他的存在,但是他的音乐、他的故事却提醒人们这位伟大的钢琴师曾经那么真实地给人们带来过欢乐。

  他是那样的善良而富有个性,他用琴声表达着自己丰富的情感。人们是否会惊讶:这样一位音乐天才为什么会选择与一艘旧船一起被炸毁却不和好朋友下船寻找新生活呢?

  我想:他从小生活在海上,适应了船上的生活,陆地上的生活对于他来说是未知的,这就是导致他选择生命终结的根本原因。就好象从小掉进狼群里的孩子丧失了人的本性一样,也许与生俱来的东西并不能代替环境的影响,1900恐惧这未知的世界。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鲨鱼的故事:有一群海上捕回来的鲨鱼,凶猛异常。被关在海洋馆等待驯化,训兽员把他放在玻璃罩着的大水池里,水池外面是另一个水池,里面有许许多多的鱼。一开始,鲨鱼拼命的撞击玻璃,企图游过去觅食,但是每次都是徒劳。日子久了,它慢慢放弃了这个愚蠢的念头,开始等待训兽员的喂养。又过了很久,隔着两个水池的玻璃板被抽掉了,两个水池变成了一个,可是鲨鱼却从不肯游到那边。可见,多年的生活环境一旦改变,适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影片不仅构思有其独到之处,以感人至深的友情为主线,还贯穿着优美的音乐。

  当钢琴师爱上渔夫女儿时,那段抒情钢琴曲是最为经典的,从钢琴师深情的眼眸跟随女孩游走的那一刻,音符遍如涓涓细流在钢琴师指尖下流淌,是那么的纯净,清新。又是那么的缠绵,温柔。此时,无须语言,音乐表达了一切!电影结束时这段音乐再次响起,是他的小号手朋友拿着破留声机坐在即将炸毁的废墟中播放的,音乐再无先前那般清澈,美好。似乎预示着钢琴师必将与音乐一起永远消失在茫茫海上,是那样的凄凉。给观者传达了无限的哀思……

  无论是经典的音乐还是其故事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佳片,观看的同时我由衷的被导演与演员的音乐才华和表演能力所折服。尤其对于喜欢音乐的朋友来说,影片一定会达到引人落泪的艺术效果!因为从主人公用音乐诠释着内心的喜与悲,让我们能从中发现一种凄凉的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到,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因此他们不停地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对这一切,那个叫1900的钢琴师会淡淡地说:“我不羡慕。”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假如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该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爱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由于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爱情应该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己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己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爱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充满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该积极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该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出自《庄子》)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_月15日,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4K修复版登陆全国院线。此前的_月12日,《海上钢琴师》超前鉴赏会在惠州壹洲国际影城举行,获得好评如潮,不少观众被影片感动,在结束时留下了眼泪。“每个人都能从电影中看到不同的东西。”有观众在观影后表示。

  《海上钢琴师》1998年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文艺巨作,上映后立即风靡全球,斩获美国金球奖等全球各类大奖22项,中国权威影评网站豆瓣给出了9.2分的高分,影片中悠扬动人的钢琴曲以及动人心弦的海上传奇故事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虽然过去了20__年,《海上钢琴师》仍然显示出了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这部电影充满了浪漫拉丁色彩,没有激烈精彩的枪战打斗的场面,也没有俊男靓女,只讲述了一段平凡人的传奇,却意外成功地打造了美国式的平民英雄1900,获得了众多口碑与赞誉。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在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4K技术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

  据了解,这部经过4K技术修复后的《海上钢琴师》版本,采用先进数字技术,分辨率大幅度提升,将多年磨损的影像和声音恢复到了当年被捕捉时的样子,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被完美呈现,光影层次变化细腻美好。同时,此次修复还原了影片原始色调,将色彩饱和度调试至最适宜银幕观看的程度,完美保留了数字电影所没有的胶片质感。画质与电影感并重,让走进影院的观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流淌的钢琴旋律、在与海共舞的酣畅淋漓中体会影片散发的最极致的浪漫。

  观众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海上钢琴师》在1998年全球公映时,曾和国内大银幕缘悭一面。这次4K修复版登陆国内院线,有影迷称“这是一张迟到了20__年的船票。”

  据介绍,《海上钢琴师》于11月9日、10日举办了全国超前点映,上座率场均第一,领跑整个11月档期中其他新作,使得电影获得淘票票电影41万观众的“想看”期待指数,淘票票点映开分更是高达9.6分,不负经典传奇口碑。《海上钢琴师》还在全国50城举办了媒体业务看片会,观众们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在社交网络第一时间分享观后感:“这部经典的作品从小到大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每次看完都会被深深地感动。一艘船,代表了一个天生的音乐精灵的全部世界。”

  超前鉴赏会上,有影迷感叹,曾经一度不能理解男主角1900始终不下船的抉择,而如今随着阅历的增长,终于看懂了电影所蕴含的哲理:“十几年前在宿舍看的时候,怎么也理解不了他为何不肯下船。现在再看,忽然明白坚守比突破可能更需要勇气。”更有人表示被1900的勇敢彻底戳中了泪点:“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抓紧或者松手,相逢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我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我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正因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刻,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愉悦,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正因所见,是正因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我成长了许多。虽然自我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我以后的人生。但是自我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我的理想,单纯地弹自我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我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我,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我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我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我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这部影片的4K修复版最近在电影院上映,很多人都去重温经典,几乎所有人脑海中都萦绕着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不下船?

  该怎么向他们解释?陆地上的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看完电影,在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1900的钢琴乐章,如密林流水,如大海波澜,如智者低语,如人潮呐喊,置身其中,灵魂被其磁场吸引,一起共振起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900无疑是一个天才,而天才总是孤独的。在其一生中,只有一艘名为virginian的邮轮,只有时而平静时而波澜壮阔的大海,只有热火朝天的锅炉房,只有一架普通的钢琴,只有一波又一波游客听众,只有一个交心的朋友,只有一个喜欢而不可近观的女人。

  肤浅的人类啊,如果1900没有打败爵士乐的创始人,怎会引得那么多人肯定他的音乐才华,可见世间美好需要量化方能体现其价值。纵然你天赋过人,也得寻个舞台证明自己,经历一场大考赢得生前身后名,方不枉来人世走一遭。

  历史的车轮轰鸣而过,新旧交替轮回不止,智慧的人势必善于接纳一切新生事物,守旧的人在时代面前只能做出无力得抗争最终屈服或被时代碾压。在黑泽明的电影中,武士往往是个悲剧形象,几千年来引以为傲的冷兵器在热兵器面前不堪一击,末了还要被嘲讽一句“大人,时代变了”。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开始变得聪明,勇于接纳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文明,将自身的文化弃如敝履,这就是日本逐渐强大的原因,同时也是日本人渐渐丧失信仰、人性变得多样化、人格越来越不可控的原因。从现在的香港青年身上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人类发展几千年,终于意识到,只有科技可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给生活带来大大的便利,实现一些梦里才有的东西。文化和艺术,则越来越多地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保存在历史博物馆里,或者作为激发人们灵感的工具,又或者,被某些痴傻的人毕生追求,反而成就了人生至美。

  如今是信息时代,人类发展日新月异,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机械化、电磁化、信息化的过程被称为人工智能(AI),它将渐渐取代一切重复性、有规律可循的人类劳动,旧行业渐渐消失或者成为时代的缩影。对于时代的先驱者,我们应该紧跟他们的步伐,开创新的纪元,对于那些坚守的人,我们应该致以崇高的敬意,把他们放在Placeholder的位置。

  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不再对山的另一边怀有兴趣和激情,山的另一边不过是另一座山。当1900看到工业文明中的纽约高楼林立,人行如蝼蚁,便不再心生向往,余生有音乐相伴,夫复何求?

  人活百年如昙花一现,该怎样度过才最有意义?有过激情燃烧,游过低谷波涛,也曾拂衣逍遥,回首往事不过拈花一笑。

  现在人与人的隔阂越来越大,哪怕是坐在对面的父母与子女,虽是近若咫尺,心却相隔天涯。90后不再了解80后,00后不再了解90后和80后。战争年代渐远,衣食渐足,信息传达渐速,传统文化渐亡。也许有一天,性别已趋于中性化的20后小朋友看着电视上的武侠剧,会发出疑问:这些人蹦蹦跳跳的,不累吗?

  对那些曾经养育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是最不能忘怀,所以,最后还是要说一句:Thanks Danny!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T.D.Lemo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美好,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麦士

  可以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但麦士可以,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己更伟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己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能力,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能力,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只有更棒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知道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情,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带来快乐。我知道,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知道,爱你是个错误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后的诀别。乐观的孩子知道,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葬在了这里。最后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后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赖,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爱情,死亡,流传,我知道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

  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麦可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这个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出来了,和他见面了,他说,“我生在这条船上,死也要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可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的看着1900和这条弗吉尼亚号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大家都对科学实验有一定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般地是控制住一些条件使之存在,而使另一些条件不存在,然后判断结果与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海上钢琴师》不失为一次人生的实验,最大的条件就是没有父母,不在陆地生活,看看这样的情况下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

  教育的实验――灵性教育

  观众都对1900在小时候突然就会谈钢琴,能准确说出娱乐大厅里的一些人的性格、情绪、行为特点,此人刚刚发生的及将要发生的事情等等,感到非常惊讶。虽说电影是虚构的,但我们都会亲见或听说身边一些类似的例子,尤其大家观察婴幼儿,发现他(她)们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行动或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话,这些行为、话语首先让人感觉就是超越婴幼儿实际的成熟年龄,并且行动与话语往往还很有智慧。婴幼儿究是什么?身心特点如何?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谜,有些观点认为婴幼儿的那些超人的表象背后有一种身心上的灵性,如何看待、对待,或者教育当中如何培养这种灵性成为一个话题。我们来考察一下发生在1990身上的教育,全船人肯定是爱这个孩子的,但大家又各忙其事,因此1900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也不会有所谓的教学计划、教育目地、教育目标等等,他也不需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竞争等等,虽然有船员们“会按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式来教养”,但整个过程来讲是善意和宽松的。除了早期1900被教一些识文断字,还有必要的思维步骤要求,如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收养1900的Danny要求他把词语联结起来形成更全面的意义,其他之外一切都是自由的。我想1900就是通过漫画书刊来获得陆地生活的印象和判断的,他也一定与人们交流过他的看法,但那样的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以幽默对待,也不需要刻意纠正他,或者纠正也是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嘲笑的纠正。总之这样的教育环境保留了1900的灵性。需要指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当儿童开始按成人的要求背词、学琴、做算术题等等的时候,这种教育我们称之为理性教育,并且我们往往假定儿童是一张白纸,是没有任何经验与感受的,一切都由教师按严格的技能程序来教授。因此好的教育应该是灵性不失,渐进一些理性,可能我们现实的教育是灵性全毁而理性未建。

  伦理与心理实验――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或许是作家与导演想探寻或追求混沌初开时,人最初的那种纯静、纯真、纯粹的道德和心理境界是什么样子。并认为人的灵性与纯粹的道德是同一的,正象其他沙龙朋友所表达的那样,1900没有名利的感觉与思想,不知什么是竞争、争取等,总之一切世俗人所有的自私、贪梦、虚荣、算计等皆无。然而作家与导演又想告诉人们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样的环境又培养了1900与世俗无法相容,无法用自己的心灵解释这个世界,人最大恐惧来源于对事物不能解释,因此1900宁愿随船一起焚毁也不愿下船。在“嘭”的爆炸声中,1900回归了本初(有说人来自于大海)。作家与导演也完成了的悲剧构思(美的事物被毁掉)。实验结束了,但结果却让人生疑。从而作家与导演发出了对人类的追问:“人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汽船上的孤儿,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意外死亡。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最终与船葬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让我们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弃那无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不是会有另一番风景吗?

  是的,一个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就应当与命运抗争,离开井底,去往更开阔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弃生命,对世间绝望。1900本有那么难得的天赋,有那么美满的感情,有那么光明的未来。那次,马克斯都已成功劝说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当他看着纽约这座城市时,感到十分陌生和恐惧,便又放弃下船了。他最终还是与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说:“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我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是啊,世界的尽头,人生的尽头,那里应有回忆,没有尽头,是因为他没有真正活过。外面的世界,他连经历都没有经历过,却已绝望了。原本,他的过人天赋,他的美满感情应当都是他应对世界的动力。他却抛弃这些,宁愿放弃自我的生命来逃避这个他恐惧的世界。他认为“陆地”对于他来讲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他不会创作的音乐。他已丧失了生命的意识了。

  他想结束生命来寻找自我的尽头,逃避世界的尽头。的确,世界没有尽头,真正的尽头在自我的心里,只要你经历过,活过,就必须能看到真正的尽头——你生命的价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间,找到自我的坚持和熟悉。当无限的世界邀请他加入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吗?他看到天赋对于他的意义了吗?他听到世界对他的召唤了吗?他感到感情的真谛了吗?没有。

  蔚蓝的大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欢乐的,充满期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没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许现实世界真的太让人感到陌生、恐惧和残忍吧。但我们这些未来的演奏者,就应当进取入世,经历世事,认知世界。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能够改变自我,拥有强大的内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来,奏响自我的命运交响曲。

  我想——海上,其实应当是钢琴师起步的地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每次看《海上钢琴师》,都有一种冲动想抚摸一下我那架冷落多时的钢琴,学习钢琴8年之久,始终不能理解这“乐器之王”所弹奏出的音乐的真谛,始终认为那些为音乐不顾一切的音乐大师们的行为是架空世界才有的,现实中,于我而言,钢琴就是我的任务,学钢琴似乎变成了我的义务,8年的盲目学习、考级,最初学习钢琴的热情被逐渐磨灭,我始终不能对钢琴再产生任何遐想…… 但是于他——丹尼伯曼TD林蒙1900而言,钢琴的意义却不是我们这样的常人所能体会的……这么说并不是映射那些现在把钢琴商业化的人,而是纯粹的欣赏那个叫1900的男人,他向我们所有人诠释了钢琴是什么,音乐是什么。

  和大部分大师一样,1900的身世背景并不是那么好,一个婴儿,被遗弃在一个杂乱的舞会上,又被一个船上填煤工人捡到。没有任何证件,没有出生纸,1900的童年就在这艘漂泊无尽的大船上度过,对他而言,这就是他孩提时代的大摇篮,而摇篮旁那个教他识字,陪他聊天,给他作名词解释的男人就是他唯一的亲人,即便他作的解释大多都是些歪理,1900也觉得很幸福。

  他和钢琴的邂逅是在孩提时代,无意间闯入一个舞会时发生的。 大家都惊叹于一个出身不明、没有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的孩子,竟然能够演奏出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歌曲,也许,他生下来,命中注定要永远和钢琴在一起,永远和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短暂的27年,他一直留守在这片海域,这艘船上,无论名声多么响亮,甚至美国爵士乐的祖师来找他斗乐,他也从未离开过。所有惊讶于他的一句“我想上岸”。而当他终于“追寻”到上岸的理由,当他终于提着箱子迈向大陆,望着高耸的楼层,无边的城市,他却停住了脚步……是的,这是他的最终选择,他的一生注定在海上,与他的音乐相依为命。

  当上岸的唯一通道被永远地抽离,他选择了和他的船,他的音乐,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一同沉没于这片无穷无尽的大海,这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遗憾,但我想,对于1900而言,这个结局或许是他想要的:一个传奇人物,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还有人记得他,可是他却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可以让人记忆的痕迹。

  “我是一阵风,一阵自由之风”,记不得是从哪里看到的这句话,细细品味,却能体会说着句话的人的内心世界。1900说,大陆无边无际,充满形形色色,他未知的东西还有很多;而后,在突发奇想想上岸时,他又说,上岸只为聆听海的声音,只想体会在陆地上聆听海,是什么感觉。而如果在陆地上住上几年,他也会变成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 你可以说他的想法是逃避,但这是他的原则、他的生存之道,他的生命只为他的海和他的音乐绽放,当一切不复存在,他选择了留驻在这片海域,永远与他的音乐在一起……最后,面对着空气,感受着钢琴的美妙音符,沉醉于自己的音乐中,一切语言在此刻显得苍白无力,船只的巨大轰爆声划破宁静……这对陆上的人们无疑是重大损失,他甚至不肯将他的音乐公诸于世。我们或许永远也听不到这样震撼的音符,但他,真正获得了内心想要的自由。

  或许哪天,当海上再次响起那悠扬缠绵的琴音,那是1900在天堂谱出的天籁之声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灰色烟雾笼罩的城市,高大阴冷的建筑,机械喧闹的轰鸣声讲述着工业文明时代的故事。巨大的客轮弗吉尼亚号载着一批又一批为追逐利益的过客往返于大西洋间,谁也不会为谁停留。只有一个人,一生都漂浮在这艘船上,用一架钢琴,在生命的大海上抒写自己的故事。

  他是个自幼被遗弃在弗吉尼亚号上的婴儿,是那个无数人都在做着“美国梦”的年代中的钢琴奇才。他的名字叫纪念他在这一年出生。他的一生都在大海上漂泊,从未踏上陆地,直到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沉落大海。他精湛的钢琴技艺,演奏出潜藏在这艘船上每一个过客的故事,跳跃的音符,宛若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矛盾的思想。后来,他遇到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一个吹小号的未能永远地陪1900在那艘大船上,他是陆地上的人,终究要回到红尘中忙忙碌碌。而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度过年年岁岁却是1900一生的宿命。

  直到有一天,碧蓝的大海上,清新的海风吹起甲板上那个少女淡金色的长发,少女站在风里,他透过玻璃窗看见了她,他们的目光相遇,轻柔的音乐从他的指尖滑过。这是他看到她,为她写的曲子,娓娓道来,他与她相遇的故事——是一场充满宿命味道的相遇,是上帝不小心的安排。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到陆地上寻找这个与他擦身而过的女孩。他穿着Max送给他的新大衣,戴着黑色的礼帽,一步步缓缓走下舷梯。

  然而——他停住了——在舷梯的正中停住了。此时此刻,广阔的天地间仿佛只有他一个孤单的身影。他双眼迷茫地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世界——雾霭笼罩的城市,离群的鸟在高楼间盘旋,交错纵横的街道,永无止境地延伸,远远望不到城市的边缘……他像一个孩子一样无助,始终不能再下一个阶梯。他的脑海中做着复杂的斗争,何去何从,彷徨无措。最后他把头上的礼貌摘下,奋力扔出——他似乎在玩一个决定命运的游戏——帽子稳稳地落在了海面上——他最终要留在海上。生于海,死于海。

  生命的时光对1900来说就像为少女演奏的那首曲子,舒缓,轻柔,深邃。在那金迷纸醉,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唯独他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他用八十八个琴键演奏生命的绝唱。他是一个优雅孤寂的男子,更是在大海中感悟生命,看到世间繁华苍凉的钢琴师——尽管他从未踏上陆地,他通过自己的音乐而敏锐地洞察到人生况味。我曾一直固执地认为,是那艘对于时间来说过于渺茫的船禁锢了他的思想,他从不愿踏上陆地,因为他害怕,他迷失了方向,他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不是他的懦弱,而是他的觉悟太高。

  在将要与船一起在大海中永远消失的时候,他对Max说:琴键有始有终,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琴键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琴键,我又怎能再这样的琴键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琴键……

  面对已不能用固执形容的忍着泪水走下即将引爆的破船。

  带着俏皮的口吻与他诀别。那一刻,我几乎忍不住泪水——生死契阔,会和无际。我看见最后的1900缓缓抬起手,在虚无的空气中弹奏,那首喂少女而作的曲子仿佛再一次从他的指尖汨汨而过。他抬头望了望上方——

  此时此刻,海面上一艘破废的轮船发出爆炸的轰鸣声……

  破碎的唱片上,少女的曲子嘶哑地演奏着;古玩店里,Max将要卖掉曾与他一起合奏的小号,他向店主讲述了这个故事;天堂里但愿他成为上帝的乐师,永远舞蹈在八十八个琴键上。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我们生于一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忘乎了生命中所需要的平淡和悠长。游轮始终在前进着,也曾停靠过,但他一直在漂泊。如果让灵魂和肉体和一,想必是件伟大的事情,而我们平凡人都不曾有过,两面三刀,左右逢源,所以我们只配称赞伟大的乐曲,而不会创造别样的旋律。在文章开头,要致敬那个孤独的灵魂和那位执着的友人。喜欢影片中舒缓的节奏,配上一杯咖啡,就更美好了。意大利电影的风格果然不同于美国大片,倒是有点像法国的,毕竟我也看过一部《这个杀手不太冷》。没有坐过游轮,但我也曾见识过现实社会中的等级分明,所以就会对丹尼有种莫名的好感和同情,因为我们都是弱者。不曾想到他付出怀抱是出于冲动还是怜悯,可那个大铁链没有饶过这个铲媒的好人,他是笑着去见上帝的,因为手里曾经呵护过一位可爱的天使,如果放在中国那就是缘分,缘来缘去无法左右。我想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间的一个善举,可能演变成为一段传奇。

  1900无疑是个幸运的孩子,亲生父母没能给予应有的关爱,而钢琴给予了他一切。拥有了28个字母组成的名字,也拥有者88个琴键,这一生不曾远行,因为恐惧没有尽头的城市,但他在自己的疆域里尽情的驰骋。写到这里,有点恨自己不懂音乐,不懂钢琴。许多精妙绝伦的弹奏,于我如浮云啊,音乐我听到了,但不知所从,唯独能够发现的也就是他的手速了,我想自己断然弹奏不了那么快。好的音乐都是直入心灵,指尖的跃动,不禁然就泪流满面,或者是引动大家翩翩起舞。我喜欢看他陶醉的样子,那是对艺术的崇敬,仿佛忘乎了自己的存在,也忽视了观众的存在。人是会压抑的,但不能一直压抑,总要有自己的特长,总要有喜好的事物。孤独大概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看到的热闹,其实中间隐藏着更深的孤独,总是要学会享受,学会释怀,学会去释放或者是填满。故事是悲情的,炸药的光彩也是绚烂的,许多人匆匆来过,不曾记住这一切,唯独大海不会忘记。有谁知道,那海浪里蕴涵了多少痴情的往事,那咆哮里包容了多少彻夜的哀愁。爱情的火花稍纵即逝,就是那么浅浅的一个吻,让他不在孤独,也让他更加忧伤,好在有一张残缺的唱片,记录了那段温情的往事。是啊,这大游轮上又有过多少虚情假意的送别,就像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只有1900是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这个在花名册里没有名字的人,反倒存在的实实在在,并且为远处的社会所感到不耻。有点类似桃花园,只不过他的桃花园每次只发放20xx张门票,园子不大但应有尽有,里面待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乐融融。又像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但他还是少了那份性情,去到街头流浪,去做最美的情郎。他既是高贵的,也是懦弱的。脑海里刻着他现在舷梯中间的画面,那一刻迟疑了,无法去感触他的内心,似乎有点像抛出的帽子那样不自主。电影艺术也是引发人类思考的,如果换了我现在哪里,一定会走下去,去陆地上看看海,去街头或者是地下室去弹奏,勇敢与平凡总是一步之差,思想与行动也是一步之差。但他还是回去了,所以他依旧是1900,那个海上出生,海里弹奏的钢琴师。借用几句古诗,来再次表达对他的感情吧。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但这一切却在1900看到城市后都变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队用600吨炸药将巨轮炸毁,他也没上大陆一步。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我十分影响深刻。第一个镜头,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画面选择了一种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第二个镜头:当1900与Max分离时,二人拥抱时,这里用了一个十分经典的仰拍镜头,在这一刻,我看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人格的高大。1900的人格在这一刻无疑是高大的,他拥有一个对音乐十分虔诚的灵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几乎全部都是从自己的音乐里悟出的,所以说,用一个仰拍来突出一个虔诚的灵魂;第二层是Max,他对1900的成全与尊重。自己的朋友选择了死亡,他并没有选择强行带走,而是尊重与理解,这是,仰拍镜头将这种高尚的做法表现出来;第三层,是两个人的友谊。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拦也执意上船,说明二人的友谊已经是另一种高度,并且,Max作为1900口中的少数人,说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说,用一个仰拍镜头,将二人的友谊体现的十分高大。

  最后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个天才,他从小就会弹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个孤独的人,特别是在一艘巨轮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来来往往,1900群看到的永远都是陌生的新面孔。他们怀揣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前往美国,再美好的音乐也会因为那一声“America”抢去关注点,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独的身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台词08-09

《海上钢琴师》经典影评03-12

海上的钢琴师经典语录10-25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12-12

励志电影海上钢琴师11-07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08-25

海上钢琴师经典对白09-12

海上钢琴师经典语录11-06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12-27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