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3-06-20 08:17: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合集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己的追求,他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但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但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但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他有个好长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雷蒙·1900。

  他有种超强的天赋是对音乐的随心而动信手拈来。

  他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仍然不能迈下舷梯。

  他遇见了一个一生相伴的朋友,还是没有选着离开。

  他是钢琴曲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

  他是旅途中漂泊的天使,灵动的琴曲响雷般的震撼心房。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我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这也是一个没有女主角的电影,影片就是随着max的旁白开始,max也成了他主动与社会相关联的唯一纽带,而与max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与音乐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托,也正是由于这个老友的存在,我才会觉得1900这孤独的一生有了些许的的温暖。

  当max抱着留声机,播放着柔情似水的无名乐曲在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上寻找1900时,随着影片的剪辑,max与柔情的音乐出现在了船上的一些旧地,这时与其说他的行为是寻找,倒不如说是缅怀,缅怀与1900一起走过的日子,缅怀对过去光影的留念。

  “你为什么晕船浪?”这是两人多年后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他们友情最开始的记忆。max最终没有劝阻1900的最后决定,理解的面对他不归之路的选择,这是一种什么深度的感情,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还是放手让他达到灵魂的升华。当max默默地含泪离开即将炸毁的维珍尼亚号时,1900叫住了他,给他讲了一个不好笑、但动人的笑话,这使得我发觉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倾诉竟也如此感性,如此动人,如此伤感,这时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悲伤,是一种孤独的伤感。想到自己一个人看完的电影,一个人写完的日记。人生难得一知己。和我比起来,1900或许幸运得多。

  整部影片的气氛都是由这个男人来营造的,从来没有看过蒂姆·罗思这样的儒雅,表演是那么的不着痕迹,洗尽铅华、浑若天成,骄而不躁。在他的演绎下,这个海之子,就像是一个惹人怜爱、顽皮反叛、随性而为的孩童,却又有着叫人伤感的孤独宿命。这会是一个不朽的角色,这会是一个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是的。

  这几年我看了不少电影,但是从来没有这样一部片子能带给我这样的感伤,我想把文字写的更加伤感,更加细腻,更加动人,更加真实一些,只叹我生硬的文笔还无法达到这个境界。

  1900是一个被人遗弃在维吉尼亚号蒸气船上的孤儿,一位善良的黑人烧炉工收养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于是烧炉工给孩子取名为1900。然而烧炉工在一次炉房的意外事故中丧生,只有8岁大的1900再度成为了孤儿。

  1900无意间鬼使神差地来到一等舱舞厅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见到了与他一生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乐器——钢琴。从此,维吉尼亚号载着他用心灵演绎出的乐曲在欧美大陆间往返航行。

  1900成长为一个优雅的男人。丝纹不乱的深金头发,纤尘不染的衣帽领结,风度翩翩的举手投足,才华出众的自信风采。他的'钢琴前曾有多少美女为他倾情?他一定是沉浸于自己的音乐而无暇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要是有这样的邂逅我是做不到)

  1900是感情细致而深邃的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倾注在钢琴的八十八个琴键上。谁能理解他的心声,谁能读懂他忧郁而温柔的眼神,谁是他不离不弃的爱人?谁是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1900的生活单纯但不乏人性之美。与养父间短暂的亲情,与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爱情,以及陪伴他最长时间的迈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润过1900孤寂落寞的心。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八十八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就像我面对如今的日子,如今的大学我也茫然,也看不清楚。我不奢求掌握能顺势而为就已经足够了。上帝是公平的。1900的人生伟大而有意义。哪怕这有可能只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就像乐器店老板在片尾说的:“别担心,不要钱。一个精彩的故事比这个旧小号值钱多了。”片尾:max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青瓦石路的街道尽头。我积压着的情绪再也忍不住了,来了不该来的地方。好好的分数再高一些就好了,当初不拼一拼,没有赌一把,来到这里,录取老师说:“你的分数报这里亏了哦。”我傻傻的踩着二本线进来的。来到一条破船上,我不会钢琴,也还没有max一样挚友。孤单的开始,但愿不要孤单的结束。我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除了埋怨一下下,我也还在奋斗。今后求学的路上还要面对更多更大的坚持。而在泪水中换来的坚持总有一天会随时间消逝。

  孤独,自从他被抛弃在维珍尼亚号开始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完整。

  音乐,自从他在养父海葬听到音乐时就注定与音乐一生的不分离。

  传奇,自从他无师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

  亲情,我明白是血浓于水。

  友情,我明白是值得珍惜。

  爱情,我明白是可遇不可求。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在众多没有获得奖的影片里,往往沙里藏金,也有精品。就像《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就没有得什么奖,可是过了许多年以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部电影却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海上钢琴师》也是一部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但是当年它诞生的时候,确实也没得过任何奖项。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以及演员出色的表演,成功打造了这部经典影片。

  《海上钢琴师》的题材和视角都非常独特。它是意大利的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作品。在一个,豪华游轮头等舱里,有一个孤儿被遗弃了,这个事发生在1900年,船上的水手把这孩子养大。由于什么信息也不知道,不知道他爸爸他妈妈是谁,只能按他年代起名,就叫1900。1900在船上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后来他长大了,就在船上的爵士乐队里当钢琴手。他把这个船当做自己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船上走下,来到什么纽约,巴黎,这个船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叫麦克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但是这个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过了自己人生唯一一段爱情。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这麦克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那个游船叫佛吉尼亚号,说最后要把它炸毁了,他才想起这1900是不是还没下船。他再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1900在一个角落里还出来,还真跟他见面了,说我生在这条船,死也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克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地看见这个佛吉尼亚号和1900一起被炸得粉碎沉在大海里。

  但凡你看过这部电影,我相信99%的人会被这个电影里头这种情节打动。这个片子拍摄起来既磅礴大气,而又低沉深婉。有好多地方通过优美的音乐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这部电影在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配乐史上,它现在经常被当做一部教材来使用。

  当然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得说里边的主要演员扮演得非常成功,就是里边演1900这个蒂姆罗斯。蒂姆罗斯在里边展示出来的那种忧郁烂漫,天真的像孩子一样的气质。在船上生,在船上长,没有经过太多陆地上那些世俗的污染这么一个形象。麦克斯刚上船的时候,不适应这船的颠簸,呕吐。这时候1900走到他身边把钢琴的轮锁解开,坐到钢琴前弹琴。弹奏的时候,麦克斯在那看着。结果风浪一起,船一颠簸,整个钢琴在宴会厅里走到这走到那,在地上滑动,在滑动的过程当中,仿佛是在一首乐曲之下,大海和船,与船上的人一起跳舞。使麦克斯当时感觉也很兴奋,这种感觉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沉浸在音乐给人带来的欢乐当中。

  很多人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觉得里面的钢琴肯定不是蒂姆罗斯弹,认为他不可能弹得这么好。其实蒂姆罗斯是自己用半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学的,包括电影里面的所有的特写都是蒂姆罗斯的。这部电影给人们带来更深的印象更主要在与它的音乐,这部片子几乎说得上是一个音乐片。从头到尾钢琴曲,小号,还有其他舒缓的爵士乐,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麦克斯当时劝这个1900。你这钢琴弹这么好,你还喜欢那女孩,为什么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这水平到陆地上能赚好多钱。1900就听从他劝告,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船了。来到纽约,在下船之前跟船员们告别。可在他下船的时候,看到繁华的纽约的时候他愣了。

  为什么?因为他有点害怕了。他突然发现,这个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不在这里。如此庞大的陆地,如此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恐惧了,他不知道何去何从了。回头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养他的家园,是他精神的乐园。在这里有他的.音乐,有他的梦想。

  而这个陆地太可怕了。所以想到这1900没有下去,把自己的礼帽抛向大海上,象征着我和陆地告别了,我抛弃了这种欲望,就这么着他又回到船上。

  这部片子它获得一种巨大成功还在于这里边对于人生价值,社会的一种变现。其实看了这部电影,你就会有体会,象征着我们人生过程中一种俭朴淡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不就追求过分的欲望。这个船象征着我们理想当中淳朴的人生观。陆地象征着无边无际的欲望。1900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物欲所俘虏。而这部电影最后,1900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到海底象征着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对这种朴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坚守。这个电影的最大隐喻应该是我们人生在世的时候,你可以被一些无穷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万不要忘记在合适的时候,回归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里放着一艘像弗吉尼亚号这样的船。在适当的时候,我能不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当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4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1900才华横溢,却谈薄名利,甘于船上的平凡生活。生于船,长于船,最后与船殉于海底。他有陶渊明的品格,屈原的气节。1900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污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这艘船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对于他的死,我们感到惋惜。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1900最后的结局殉船于海底是必然的。面对着这个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变则亡!这艘船造就了他清高傲慢、寡默任放、独立率真的性格。性格就是人的宿命。因为他适应了船上的生活,他已经不能或是不愿意改变了。对于连绵绵不断的城市,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了。要他回到陆地重新生活,他是无所适从的。

  在现实中,我们没有世外桃源,只有赤裸裸的社会。社会是什么?它是竞技场,是天堂也是地狱。 在当今社会上,与其说人们在追名逐利,不如说是为了生存。一个生存的欲望,可以催生出好多东西,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亦可以使我们迷失自我。欲望是把双刃剑。但给欲望一把尺度,它就会变成追求。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精彩,才有意义。我们总不能生活在自己幻想的虚以世界里。要适应这个社会,但不要随波逐流:要改变自己,但保留一颗醒悟的心。

  1900为音乐而生。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你无法操纵它。海之琴,才是你的生命,你可以用88个有限的琴键,敲出无限的音乐。只有在海上你才有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他没有下船,只是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跟着自己那纯粹的心而走,为自己而活。拷问自己灵魂的深处,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怎样活,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可以没有信仰,但必须要有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生与死的方式,要怎样生活就要看你如何选择!

  附:1900结尾所说的对白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钢琴来说。

  键盘有始亦有终。

  你确切地知道88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

  它们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付。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

  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你看到那数不清的街道吗?

  如何只选择其中一条去走?

  一个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属于自己的屋子,一种生与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一想到这个,难道不会害怕、会崩溃吗?

  我在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变万化,然这艘船每次只载20xx人。

  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和船尾之间。

  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奏出你的欢欣快乐。

  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陆地?

  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

  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

  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

  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两条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 希望天堂有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

  这是一部让人静下来的电影,不是吗?一个与钢琴与海上与自己执着死去的一个故事。

  这一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给我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都是非常大的。我还是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真的音效很好。

  这部《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我是真心的喜欢,特别是1900他演奏的时候我就在想真的有这么神奇的天才吗?这音乐真的厉害。但是电影里面没有明确的交代1900为什么弹奏钢琴这么厉害。嗯,你要知道1900是一位孤儿,被一名锅炉工收养了。可以说他是船上最低阶层的人了。怎么可能会如此的神奇技术,没有名师的指导,没有练习,只是听了人家一小段的钢琴演奏,1900就可以在深夜里弹奏属于自己的钢琴曲呢。或许我真的要相信有天才的诞生。

  回到电影来,1900在8岁那年他的养父意外去世了,我猜正因为是养父的去世,他的世界观有了不一样的变化,没有了国籍没有朋友没有可依靠的人,在船上最低层的生活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但故事就转折了,他误打误撞地走上了船上的舞会厅。正因为这次的误入,他看到了钢琴也知道了钢琴,而且他的钢琴技术真的是牛啊。正因为钢琴演奏,从此1900就在这船上生存了下来。1900的琴技有多厉害呢,他可以用钢琴把场上几个人的动作形态和内心活动,用钢琴演奏表达出来,惟妙惟肖。当我在看到这片段时候我就在想,原来这就是音乐,其实音乐表现形式很多,音乐也可以表现出人的一种神情,人的一种状态,仿佛音乐在演话剧。也因为钢琴1900才认识他一生的挚友小号手。

  小号手早就听说船上有这么一个神奇的人物,钢琴弹得非常的厉害,二十几年来没有下过船。小号手是整部电影的串讲人,正因为他的回忆与进行时,才把1900的故事给讲完整了。最终1900还是选择了与船一起毁灭,小号手万般的惋惜。小号手是个好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与1900的初相遇就收获了1900的信任,最后也是他找到1900,做出了最后的告别。其实小号手下船后的生活也过得不怎么样,小号不演了,生活所迫,他要拿出他自己最心爱的小号拿出来卖,这个场景一开头真的是令人唏嘘啊。

  嗯,我在想1900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没有想过离开船而到大陆?我认为他是认真的想过去陆地的,而且电影里面也有描述他想去陆地的原因。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回船上。他为什么不让自己的音乐发行唱片呢?我认为他怕自己应付不来名利,你可知道他打败了发明爵士音乐的人,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但也无所谓。船只能装20xx人,他是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面生活生存,他可能只想在自己的可控世界里面得到尊重就可以。1900到底多喜欢那个女孩?我认为他对她的喜欢说不上什么伟大的爱情,我认为就是一个单纯的喜欢,那种爱意,是没有动机,没有太多的占有欲,她就是美,1900就在此时此刻把最美好的曲子刻录了,1900也想把这个刻录好的唱片送给那女孩但是没有送成功,后来1900去偷偷的亲了那个女孩,当1900知道那个女孩是那个农夫的女儿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命运的安排了。那个女孩最终还是会下船的,还是会回到大陆上,而1900他没有很强烈要跟那个女孩走,他还是在跟自己内心做斗争,最后留在船上。

  1900没有下船,其实就是他的一个选择。电影面最后的时刻,1900与小号手对白其实也给出了答案了。我更喜欢的是:我想看看海,不是从船上看,而是在陆地上看,我在船上不能感受到海。嗯,你所生所处的生活就是一片小地方,就是一小群人在做事,你的观点你的感受,就是那一片的那一群人的`想法。就是那一个农夫所讲的意思一样,那个农夫也受到很多挫折1900听了后都感到十分的为他惋惜。1900听了太多关于陆地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对他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呢?

  1900最后选择的还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这个不是对错问题,而是对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问题,1900不是没有想过下船,只是他想到下船后他找不到自己的“故土”,生于船上活于船上,他看到过了无数的人对新大陆的好奇,期待,而1900的眼里他们只是不过一群有目的的过客而已,那些来搭船的人总是要离别的。这个船只是他们的工具,而这个船对1900来说就是他的世界啊。

  最后的时刻小号手见到了1900,1900还是找到一些安慰的,有这么一个亲爱的挚友,最后来看他了,最后还讲了一个关于天堂的故事,让小号手说开心了一下。这个场面真的很耐人寻味,本来两个人就是要隔世相望了,还要讲一个笑话证明自己已经淡化了死亡,1900更愿意与自己的故土一起沉睡。

  最后电影十几分钟,看到1900与小号手的对白,我的眼泪真的是哗哗流下来,活下去可能是容易的,但不容易的是你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去活下去。你所在的世界不复存在了,活在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

  今天下午,太阳正盛,疲倦地窝在家里。躲在房间看完了《海上钢琴师》,深深地被打动了。

  1900这个人物身上有许多动人之处。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在一艘船上,躺在船上的一架钢琴上面。他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但是,无论生在哪一个时代在那个时刻他就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应该是被妈妈疼惜爸爸爱护的小宝贝。从那时起,他就注定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成人。

  从某个坏的角度来说,1900是一个弃婴,但从某个好的角度看,他虽被抛弃,至少没有被扔在荒郊野岭里等死,没有被一个坏人抓去当一个小坏人,而是被善良的工人丹尼收养了,并取名为1900.但没过多少年,丹尼就死于一场意外。

  我不禁思索,1900从小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他从小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船的最底层,身体方面会不会有什么不适呢?他从小都没有爸爸妈妈,都是跟着干活的大叔们一起生活,会不会感到伤心难过呢?他从小就没上过学,没有踏进过学堂半步,没有和同学一起玩耍的经历,会不会感到不甘和寂寞呢?当他遇到问题烦恼的时候却无人诉说,是否会感到深深地孤独呢?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船半步,有没有过想要去看看更远方的世界呢?

  每天早晨伴着第一缕从海平面升起的阳光睁开双眼,夜晚随着最亮的月光进入梦乡。千千万万个日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任谁都会受不了的吧。但是,1900有音乐作伴。他是一个极具音乐天赋的音乐家,是船上最优秀的钢琴家。

  从小便被视为音乐神童,长大后更是名声大噪。无论是船上本身的人还是船上的游客都愿意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突然有一天,一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亲自来到这艘船,为的就是亲自和1900较量一番。而此时的1900还一副状况外的表情,仿佛在问:“音乐是用来比赛的吗?”比赛一共三局,前两局1900完全就是随便应付,直到麦克斯(他的好朋友)十分气愤地说全船的兄弟都把赌注压在他身上啦,结果他却不好好应战,这才仿佛一下惊醒了1900:原来这场比赛不止关乎他一个人啊。随即找麦克斯要了一支烟放在钢琴上,虽然他不吸烟,然后又转过头对他的对手狠狠地说了一句:“这都是你逼我的。”(听这语气好像大Boss哦。)然后就开始了一场视觉与听觉齐飞的盛宴。观众们都已目瞪口呆,那位大名鼎鼎的对手也露出愠色。疯狂的音符在1900的手指间狂舞着,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打扰到他,细细密密的汗液从额头流至下巴。终于,曲毕,可众人仍处于某种呆滞状态,久久不能回神。

  1900此时露出了一抹微笑,拿起那只放在钢琴上的烟,翻起钢琴的后盖,将烟头与琴弦接触,然后,烟头竟然烧着了。这也许就是他对于胜利的宣告,一种无声的宣告。

  再来说说1900和他的朋友麦克斯。麦克斯刚来到这艘船上当小号手时很不习惯,半夜里晕船,一直吐。1900看见他后便开始弹钢琴,让麦克斯跟上他,慢慢的,麦克斯竟然好了(忒神奇)。

  这两人既是音乐上的伙伴,又是生活中的挚友。

  我一直觉得1900骨子里有一种洒脱,为人不拘。他敢在共同演奏时突然任性地改变曲目,让指挥措手不及;他敢一边弹钢琴一边横冲直撞,撞碎了整面玻璃也毫不在乎,最后又撞开了船长的房门;他敢在受罚时大胆地将铁锹扔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然后优哉游哉地躺下休息。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还是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小没有人亲力亲为地教导,犯了错也不一定能及时改错,因为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他。所以他对听话没什么概念,最向往自由,音乐。

  1900每一次演奏似乎都是即兴创作。因为连续数次我都没有在他的钢琴架上看见任何谱子,这不禁让我好奇,他每次演奏的时候都在想什么呢?麦克斯替我问了这个问题,原来,每次弹奏时他都会观察观众的神情。看到某一个观众沮丧,就弹奏忧伤的曲子;看到某一个观众高兴,就弹奏欢快的曲子。曲风就在他的手中这样变幻自如,让我不得不叹服的技巧和能力。

  最令我可惜的是与1900擦肩而过的爱情。1900在船上录制自己的第一张唱片时,突然在窗外看见了一位妙龄女郎,他的目光被吸引住了,手中的音符也有了细微的变化。也许,1900对这个姑娘一见钟情了,他不断找寻姑娘的踪迹,甚至悄悄潜入女寝,他想把自己的第一张音乐唱片送给这位姑娘。但最后,1900还是错过了这位有可能成为自己初恋的女孩,自己的唱片也还没有送出去,他想踏入陆地的愿望最终也未能实现。令人惋惜至极。

  最后的最后。时间在推移,历史在前进。这艘船免不了被炸毁的命运,可是1900宁死不下。船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而陆地,船除外的地方也许也是世界,但是于他,真是太过于庞大,他根本无法掌控,只有深深地恐惧,还不如去天堂继续做一名快乐的钢琴手。但是,1900是没有身份的,在船上生,在船上死,人间没有他存在的确切记录,那天堂也不会有,他只能以一个无身份的人生活。不过,他已经无所谓了。

  “砰!”船碎了,人死了,灵魂飘向天堂去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7

  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独有的名字,钢琴是他终生的伴侣,大海是他灵感的源泉,宽广的大海赋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彻的心灵,他的手随着波涛的摇曳尽情演奏,心却神游大地,无所不往,他便是这样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钢琴师。1997年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将这位赋予传奇色彩的钢琴师的一生搬上了电影荧幕,也造就了一段电影史上的经典,传奇的海上钢琴师有太多的别于常人的地方,这也让观者能够无限的思索、探寻,以至于反思人生应该如何生活。

  人生应该如何栖居?人应该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影片《海上钢琴师》没有给我们最终的答案,尽管如此,它却指引我们去思考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场喜剧,也是一场悲剧,上帝赐予了他天才的灵感以及一双无可媲美的灵巧双手,大海与他融为一体,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键上驰骋,演奏出无限的乐曲,你会认为他是上天的宠儿,但他却是一名社会的弃儿,从小成长与船上,养父丹尼因他没有任何出生证明文件,害怕被人抢走,以至于不允许他离开船半步,他没有做为社会存在的证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过客,1900仅是他们记忆中的一瞬,随着他们的远行而淡忘,1900仅有一位朋友小号手麦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岁月使得他们互相依存,但这微薄的依存是无法证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与世界隔阂,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试图下船,却又退却了,理由很简单,却很真实,因为那无限蔓延的城市让他看不到尽头,下船之后他不知该走向何方,这种茫然的恐惧围绕着他,终究酿成与弗吉尼亚号共赴大海的惨剧。

  1900的乐曲不应在凡世,应该留于天堂,他的音乐才华不仅使他的名字流传于弗吉尼亚号上,也惊动了当时物欲横流的世界,爵士乐的始祖慕名向他挑战,在波涛汹涌的邮轮上,一场较量无可避免,这不仅是名利之心与纯净心灵的较量,还是凡世乐音向天堂之声的冲击,事实证明,纯洁的心灵才能谱写动人音符,挑战者在嘲讽声中狼狈地逃离,1900的音乐也因此为世人所追捧,名利、金钱的诱惑也随之而来,然而正如1900能在乐队演出中将规定抛之于脑后,面对社会的诱惑,他只回应了一句:“音乐是不能和演奏者分离的”,将已将录制好的乐曲夺走,选择了孤独的音乐,放弃了名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回答,他鞭笞了当时的拜金主义思想和对权势的.狂热,引出了埋藏于人内心深处的呐喊,纯净的心灵容不得玷污!

  麦克斯曾试图用财富以及名利劝说1900下船,而1900做了真实的回答:“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这是何等淡然的心态,以至于不由得拷问自己,当我面临如此抉择之时,是否能这样取舍,存在于社会联系之中的我们有多少不愿为而又不得不为之的东西,驱使着这一切的终究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坦然承认,我们无法做到像1900那般的豁达,因为我们始终被社会这个大链子所牵引着,这是无法回避的,尽管我们无法抛弃一切的世俗观念,但我们还是能做到守住内心的那一份净土的,我认同理解1900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一切并不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们在生活之中有着太多的不同点,追求名利而不狂热,向往财富而不痴迷,永远也不要做权势的奴仆,我想这样才会是一个比较现实的观念吧。

  我与1900不同,我自小不具备音乐才华,唯有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艺术的认同感或许是我们的共通之处。我憧憬过用艺术改变我的人生,我知道1900不会如此,尽管他的才华足以让他的人生转变,在他眼中的人生不过是走一条路,住一栋房子,一块地,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然而对我而言,这种观念过于消极,人生是有所选择的,也是绚丽多彩的,每一片家园,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寄予感情,有所流连,人生有其理想,尽管来去匆匆,但充满意义,以至于在我们离开人世时,也能看到那一道道真挚的泪痕。

  1900是社会的弃儿,但他也有过家,弗吉尼亚号就是他温暖的家,而大海,则代表了他的生命的归属,他没有家庭,但不足以让他失去爱情,丢掉爱的资格,世界不曾证明他来过人世,但这又何妨呢?他只要能活在麦克斯的记忆之中就足够了,因为友谊是能够跨越生死的鸿沟的。在火光之中,弗吉尼亚号沉没于大海,伴随着1900内心深处的琴弦声,天堂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应该会有琴声吧。没关系的,只要有钢琴就好,一场生离死别,不属于社会的天堂之声终究魂归天堂。

  一切都已经结束,但一切又都没开始过,因为1900不曾属于这个世界,琴声停止响动,他走得不留痕迹,但“天堂之音”却曾响彻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8

  近两个月看了许多电影,最入我眼并耐得住咀嚼的就是这部《海上钢琴师》。

  置身互联网2.0时代,也许片子太多和看得太容易的缘故,许多影像只是匆匆而过,留不下什么痕迹。然而这部片子却以质朴的情感和极具浪漫的气息达至不凡的境界,创作者用心之深值得留意。

  为了解“1900”这个时间坐标在一位欧洲导演(准确地说是意大利导演)心目中的位置,我特意下载了《一口气读完欧洲史》和《一口气读完美国史》,重温了世纪之初的时代背景,当然收获颇丰,不过许多感想并不能通过本文表达出来。

  作为与一部电影有关的文字,还是尽量简捷一些吧,让我们抛却章法,但求写意。

  影片的剧情背景,创作团队就不说了,只用一句话概括:非常够量级并且堪称完美!看过并喜欢该片的朋友一定做过相关功课。我们只谈影片象征什么或在表达什么。

  一个出生在海上的弃婴,被维吉尼亚号黑人轮机工收养,7岁时又再次成为孤儿,在葬礼上初闻有如天籁的音乐,随后就能在钢琴上随心所欲了……

  没有学习的过程,可称为天才。

  描写天才的故事,可称为传奇。

  传奇超越普通现实,表达另一层真实,是为隐喻。

  《海上钢琴师》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与隐喻的故事结构。“1900”是新世纪的时间坐标,“维吉尼亚”是美国开国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移民船号,“1900”还是“爵士乐”的诞生年代,标志新大陆独立灵魂与自我意识的.完成。不过就音乐来说,这一过程经由“猫王”达到顶峰,此后便被源于英国的“摇滚乐”——“披头四”乐队取代,象征旧大陆(欧洲)的复兴。

  《海上钢琴师》所表达的,是“自由女神精神”如日中天时期蓬勃的美洲新大陆(美国)所透露的衰败气息——而这一点是非明眼人不足以捕捉更不足以表现的。因而,该片也可以说是对20世纪以美国文化为标志的人类文明顶峰进行的一次另类检讨,视角高超,饱含禅意。

  影片的情节铺陈有那么几处比较关键:与“爵士乐”创始人的斗琴;即兴灌录唯一的唱片;与维吉尼亚号共沉的独白……

  其全部精髓都在结尾的那段独白中,其实单看文字可能更好,对于影片要表达的核心来说,那已足矣。

  这里我不想引用全文,也不想做过多诠释,我只能说我完全领会主人公的意思——甚至他的每一个字。

  对于“斗琴”这场戏我提供两个视角供参考:第一,想象金庸武侠小说的情节,一个人舞剑,剑可杀人于无形;另一个人舞剑,可把剑摧毁于无形……何者功力更高不言自明。第二,可以拿科学奇人尼古拉·特斯拉与科学匠器爱迪生来比照,前者视科学研究如生命,陶醉其中,自得其乐,可完全抛开世俗功利;后者骨子里是追求功利的商人、政客兼投机者,只把科学研究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两者自然有天壤之别。

  无论编剧有多少杜撰,就特定情境的表达来说,“爵士乐”创始人钢琴弹得固然超凡脱俗,但“1900”出手,一曲过后,钢琴的金属部分竟炙热如焚,足以点燃一颗烟头……两者高下立判。古语有言:功夫在诗外。绝顶高手比赛技艺,定非就艺论艺,一定比的是功力和境界。

  就此情节的塑造来说,导演深谙艺术的虚实之法,以虚拟实,颇得艺术表现的妙谛。

  如果说以上情节成功表现了主人公琴技功力的话,那么,即兴灌录唱片一段则足以表现主人公的琴技境界。他有一句经典的话:“决不让我的音乐离我而去”,这是他对待唱片的态度。何意也?这恰是自古以来艺道传承的精髓!艺,非人而不可为,要在真实、原发、鲜活、随机。

  他的话对今日“复制为王”时代的娱乐和唱片工业来说可谓振聋发聩。

  该段情节的表现,编导演三者各皆精彩,甚为出色。一个面对弦窗整理仪容的少女,被弦窗内正要灌录唱片的“钢琴师”所见,于是琴键下的感觉顿然不同,琴随心动,当即弹奏了一曲足以流传后世的即兴音乐……当然,此情景乃虚构,但虚构中表达了艺术的真谛。

  中国有句话叫“艺道相通”,那么,这位有如此功力和境界的“钢琴师”对人生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注意,我们面前的剧中人是一位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任何国籍和身份的“海上钢琴师”,甚至终生没有踏足陆地……

  确实很反常,不是说他的行为,而是说他的存在——堪称人类的特例!

  对此我们只能用“天生隐者”一词来形容。是的,他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但他更不凡之处是,虽不涉人世,却对人世有着卓然的洞察……

  其实维吉尼亚号所展现的众生百态,已足以令我们的主人公对人间洞若观火。

  当他最后走下舷梯,绝然将帽子甩给陆上的世界时,他已做好跟随那份洞察的决定。

  这是最后的决定。

  包含大智慧。

  令他成为真正的隐者。

  正像苏格拉底当年从容饮下毒酒一样,“海上钢琴师”亦自在地退出舞台……

  他们都明白自己有选择权,都看清了物质和人性的陷阱,都能像不曾拥有一样失去——或者说获得终极:死亡。

  他的大段独白这里一句也不要重复,因为除非你拥有他那样的洞察,否则那些话与你无关。

  《海上钢琴师》并不是一个悲切的故事,不妨说它是一个智者与隐士的比喻。

  那个高楼摩天、街道无穷错落的恐怖之城纽约,就是今天整个现代世界的缩影,麻烦的是,人们已迷失其中,找不到归途。

  “1900” 就像流星划过这个世界的天际,留下世人无穷的思绪……

  正如所有伟大的智者与隐士一样,他们虽然不在此世,但精神和故事却总能以某种方式被世界铭记,并在人们心中一直传诵下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9

  这是一个美丽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些带给人更多感觉的能够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属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人生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能够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人们即将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有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孩子。然而这个小插曲却能够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读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必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更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似乎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有别人的指导却能无师自通的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了解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_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一塌糊涂的ma_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稳当,出人意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欢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随着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旧的谈笑风生,这是否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到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完美,或许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什么下船对他来说是如此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为他会带着对那个女孩的爱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足矣让他思考完善的时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_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我们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终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不断的联系。

  有时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我们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因为天才的陨落才让我们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没有理解专业训练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或许正是因为导演的没有直接点出我们才能更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我们了解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一开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发展走向,可是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如此之极致,或许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可是起来,似乎到处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氛围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人们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渐渐老化,等着人们渐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属于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有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不是他的胆量不够,没有人清楚,也没有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被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0

  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择他的生活,怎样选择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对生活不积极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他说,至少我可以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弃。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

  这是一个漂亮而又伤感的故事,除去这部分带给人更多感觉的可以归结为一个“谜”字,到处充满着不解。这是一个是他的故事。用黑白键谱写了他生活的序曲,静静的海上奏响只为献给那些可以读懂它的人。海上钢琴师一部伤感的电影。

  一段轻快的萨克斯结束带出的是冒着黑烟的巨大的远洋轮船。先前的寂静瞬间被轰鸣般的欢呼声所代替,远处的自由女神静静的矗立着,看着向她挥动手臂的人群,大家马上踏上陆地或者是踏上他们的另一个未知的旅程。

  1900一个特殊的名字,不经意的被添煤工人发此刻钢琴架下,没过多的悬念,就是一个被抛弃了的小孩。然而这个小插曲却可以看做是一场特意的安排,一个预示着成为钢琴天才的铺垫。善良的DannyBoodman十分疼爱1900,他教他念书,像对待亲生的儿子一样照顾他,然而幸福的日子总会离去,一个人也一定会经受一些磨难才会愈加成长。Dannyboodman的死讯是1900成长的有一个契机。影片中失去亲人的1900静静地靠在窗边看着眼前翻滚的大海,这也好像预示着他一生将于大海牵扯不清。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师,没其他人的指导却可以无师自通的弹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他从没踏上过陆地却透过收音机知道各地的风俗人情,以至于把刚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我们的追求,他有我们的生活习惯,在船上的他更了解怎么样去享受音乐,在影片开场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领着吐得乱七八糟的进入大厅,摇摇晃晃的船上他却走的如平地普通的稳当,出人意料之外的主意却给人带来了莫大的快乐,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钢琴伴随大海的翻滚在大厅中无拘无束的游离,滑行。差点砸到脑袋的大吊灯,被破门而入气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长,所有的所有那样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矿堆上还是依然的谈笑风生,这是不是就是真实的1900。他遇见过真爱,想要为此付诸行动开始他的另一个生活,但故事总是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完美,可能到此刻我还在疑惑为何下船对他来讲是这样的可怕,记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长时间,原以为他会携带对那个女生的爱而去找他,但他的脚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个世纪,一个就够了让他考虑健全的时间,他说陆地没尽头。”这种没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感觉安稳。

  吹着康恩牌小号的max也就是整个影片的线索,他引导着大家进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双眼看着1900传奇的一身,新的出发,他用他的小号成功的在船上谋得了职位,晕船让他偶遇了1900,最后的卖小号让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所有的所有,好像就在冥冥之中。让他跟1900有牵扯持续的联系。

  有时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为吸引大家眼球的一个卖点,正是由于天才的陨落才让大家感到扼腕叹息,一个小小的小孩在没理解专业练习前就能演奏出让人陶醉的音乐。这个在影片中仍然是一个谜,可能正是由于导演的没直接点出大家才能愈加的迷恋这个弹奏着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赛又一个成为大家知道他技艺的媒介,与钢琴大师的比试,虽然刚开始就了解故事的大概进步走向,但令我惊叹的是影片中的演员居然能这样出神入化的将钢琴演奏的这样之极致,可能是作为一个钢琴的外行人来评价海上钢琴师这个场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一段也十分紧张,会让看的人一时喘但起来,好像到处都弥漫着让人窒息的环境一种从两个比赛者身上散发出来逼人的气场,他们那时候是强大的,个性是1900的表现,就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

  轮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个影片也是在一艘远洋轮船上发生的大家因踏上陆地而兴奋,而他电影的主人公1900却选取永远的留在船上,等着时间流逝等着船日渐老化,等着大家日渐遗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见了好友,原本想静静的消失,就像他静静的躲藏在废弃的游轮中等待毁灭,在油轮中成长,在游轮中度过他的欢乐时光,海是寂静的又是波涛汹涌的,他是是大海的,辗转于各个国家,却从未离开船一步,那最漫长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间的停顿,陆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但就像中国的浮萍一样,离开了船离开了海他就没了根,在期间也有动摇是否他的胆量不够,无人了解,也无人会理解,在影片的开始他了句话是从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须你有一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也不会让人忘记”。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

  又是一个唯美的故事:一个被遗弃的孤儿在一艘航船上,从喜欢上了音乐到以之为业,船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钢琴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直到船被炸沉,他也没有踏上岸一步,伴着他的家园和钢琴一起沉浸于深海。

  1900一个数字,一个年份,也是一个或许莫须有的人的名字。1900这个人真的存在吗?那个一生都在船上,从来没有触碰到过陆地的天才钢琴师。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会不会下船,会不会去找那个一见钟情的姑娘。说真的,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难以下决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来以后。

  如果下了船,未来是否真会像他们描述的那样美好?名扬天下,然后呢?定期的在某些满是观众的剧场表演?每隔一阵子的灌制一张录音盘?然后呢?买一座房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然后呢?找到那个自己爱上的姑娘,结婚,生个孩子?然后呢?慢慢的老去吗?如果那样,自己真的会开心吗?

  或者,下了船,会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时只是短暂的,音乐只是陆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他们去消遣。那么,到了陆地上的我又算是什么?一个钢琴家?谁知道那陆地上有多少个钢琴家,又会有多少个其它这样那样的家。

  而船上不一样。我出生在这里,熟悉这船,每个角落,每个起伏和动荡的节奏,都是我所熟悉的。还有那个大厅,那架钢琴,它们是我所能够主宰的,我在那里,我就是它的灵魂。在船上,观众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一批一批的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这里,而且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习惯都依赖于这船。

  下了船,会怎样?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而留下来,我知道将会有什么,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个住的小船舱,那个吃饭的餐厅,那个欢乐的大厅,还有那架钢琴,那钢琴上的88个按键,我都无比的熟悉。留下来挺好的,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远不会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会选择下船的。至于那个姑娘,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属于我,为何不能一起在这船上,如果不属于我,那么,我何不留在这船上等待,属于我的那个她。

  然而,有一天那船就要沉了,我还会继续留在那里吗,如果我是1900?

  事实是,我不是1900,但是我想我能够理解他不下船。不只是那陆地上看上去没有尽头那么简单,而是陆地上的是他无法期待的东西。有多少人想过,1900在那艘船上演奏了多少年的钢琴,有多少人听到过,然而,在船将要炸毁的时候,却只有Max想到了他。

  那么,那一日日在大厅里演奏的神乎其技,和那些被感染的人们都是假的吗?为何他们在下船之后,却再没有人去提起了?真的是天才吗?还是只是在那艘船上是,下了船就什么都不是了?赢了那个人又怎么样?是那个人继续在陆地上风生水起,而他依然在船上,当船将要被炸毁的时候却只有一个Max想起他。如果陆地上的世界真的在乎他,在乎他的钢琴曲,结局为何会是这样?能够去相信他们所描绘的下船之后的未来吗?

  如果我是1900,我也会对陆地上的人们没有啥幻想,也不会有啥期待,那是一个无尽的地方,那也是一个没人真心在乎你的地方,那害怕,何止是因为陌生呢?

  然而,我却是就快要下船了,走下我的船。

  这船从出生开始我就在上面,我们叫它学校。从几十年前开始,中国的每个孩子都会出生在那船上,在那船上生活,有的下船早些,有的下船晚些。这船上是一个世界,船下是另一个世界。在这船上一切很简单,食堂,教室,图书馆,考试,有令人烦躁的东西,也有令人愉快的东西,却都是我们所日复一日所经历所熟悉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船,不一样的只是,我们并不都是1900,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不是每个人都被陆地上的来客说如果下了船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船上的我们更悲哀,这船不会沉,但是我们必须在某个时候下船,走上社会这块陆地,说真的,虽然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个社会,然而,船下的,却真的是我们所不了解的`,很多也是我们所害怕的。

  多在这船上待一会儿,还是早些到陆地上走走,去熟悉一下?这是一个问题。

  钢琴上有88个键,大厅是那个熟悉的大厅。考试科目就那么几个,内容也是我们熟悉的内容。陆地上的街道没有尽头,社会上的浑水没有尽头。陆地上的生活又究竟会是怎样?谁能说,哪里真的能够接纳我们?

  在船上演奏了那么多年之后,在慰藉了一个又一个船客之后,当船就要被炸毁了,却只有Max在乎1900的生死,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也是在读了这么多年书之后,考了一场场试之后,当要走向社会,也只有自己的家人在乎自己的未来,对于其他人,我们是不可见的,也像是不存在的。我们只是一些报告上的凑成某个数字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这是多么相似的场景,也是多么让人失落的场景。那么多年,我们究竟都干了什么,在这条船上生活那么久,意义何在?能想些什么?是如果出生在另一艘船上又会是怎样吗?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现实只有一个。

  我不是1900,我只是一个出生于1990年的中国的人,甚至没有啥天赋,或许我有我的一个小世界,但是陆地上的人完全不在乎。

  而现在,我正准备着走下这条船,虽然不了解船下的世界,虽然看不清未来。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很久没有一部电影让我有那么多感触了,它就仿佛是个持续发酵的面包,不断填充着我疑惑的思绪。对于这部传闻中被誉为经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关的简介和影评,因为没有比带着几分好奇走入一个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这部片子每个人看时都会有许多不同感触,不得不说在故事开端的一段时间,我都以为它是略带黑色幽默的喜剧,虽然讲述故事的MAX看起来有些落魄,但从他的描述中,无论是那些第一个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还是收养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现出了一种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幼年的1900也着实是个让人喜爱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们微笑着去包容爱护他,给了他如同家人的温暖,但随着1900慢慢长大,故事在他的养父Danny遭遇意外后,渐渐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阴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觉得上帝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同时也赐予了他异于常人的天赋。

  当他在寂静深夜弹奏出动人的曲子时,我和故事中的人们一样感动,而那说话古板刻薄的船长,也让人渐渐感到他其实是个内心温柔却不善表达的人,因为故事虽然没说接下来1900到成年这十几年中的事,但不难推测,船长一定也给予了他许多帮助。

  这部影片中最让我喜爱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导演的镜头在展现MAX为了应聘入乐队卖力表演时,扫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围栏边,合着MAX的曲子用手指敲击节奏的修长背影,相信此时所有观者一定和我一样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满了快乐的元素,带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个暴风雨夜,那时的MAX就像喜剧演员一般可爱,当他感觉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时,1900淡定的出现在他面前,说能治好他的晕船病,就这样MAX在纠结和怀疑中,随着1900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虽然我很质疑他们坐着的椅子没和钢琴固定,如何能随着钢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导演此刻展现给观众的无疑是最优美的视听感受,所以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单纯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忆中的自述,他感觉当时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华尔兹,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个精彩部分是1900和当时著名的爵士钢琴演奏家JellyRoll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没理解这决斗背后暗藏的恶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样单纯的,那自称是爵士乐发明者的人,最终变成了自己导演剧目中的小丑,而这角色他本来是想留给1900的,当他灰溜溜的下船时,在旁人看来已毫无起初的光彩,这个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缠绕的灵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看到这,我不免想起老子说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一个人如果忘记谦逊而自大,是难免失败的。大道无边,学无止境。

  在MAX讲述之后的故事中,对于1900始终都不愿下船这个问题,我也感到很纠结,1900说“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去问为什么”,他不想过那样的生活。看到这我突然觉得他这句话,和以前我认为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单纯的活着一样,是想让心灵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时不时冒出的哲理性话语中,我觉得他是个人生的.顿悟者,虽然他从未下船去看看真实的陆地世界,但在过往无数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彻的去观察到细微的变化,这种间接经验仿佛是给他展现了很大的视野,却也成了束缚他的围栏。我有些理解为什么MAX在知道1900放弃下船后会为他落泪,也许有些选择真的是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设如果1900当时走下船,是否会遇到那可爱的初恋女孩,过着像MAX给他形容的快乐日子,或者是成为享誉欧洲的著名钢琴家?但对于放弃的1900来说,这些假设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观点的确也有他的道理,一个不知道自己从哪来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尽头的陆地世界中,的确是充满疑惑恐惧的。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总会为许多未知的事而烦恼,1900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让心灵被束缚,所以作为观者,如果站在他朋友MAX的角度去看,是无法认为1900懦弱或固执不愿改变的,在他乐观的背后,那依旧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许真的只有大海和音乐才能填补。

  再美好的故事都会有结束的时候,1900将一生都留在了这艘生养他的船上,二战摧毁了许多人的信念,曾经豪华的邮轮已变成一艘破旧的医疗船,1900在船上用乐曲来减轻伤兵们的痛苦,在这样的环境和过程中,他应该是早已看透了生死。当他作出那个决定时,我和MAX一样难过,我甚至希望MAX能够打晕他,带他离开,让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MAX并没有那样做,的确作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无法那样做,因为穷苦潦倒的他几乎连梦想都失去了,战争的折磨让他无法给一生的挚友更真实的希望,只能听着1900最后一个有些自嘲的笑话,悲伤离去,祝福他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天堂,泪奔~~~

  我想如果1900没有经历过二战,是不是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人生中还有一个像MAX这样的知己好友会为他悲伤落泪,还有听到他曲子而感动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转折点的,传奇的句号不该就这样画下啊!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身为一个很少看电影的人,把一部几十年前的片《海上钢琴师》翻出来还在半个月内看了两遍对我来说的算是很严重的事情了,而且两次看都让我潸然泪下,想想我这辈子似乎还没这么丢脸过。

  没办法,从男主角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东西,那些从没付诸行动的理想,那些自由自在飘飞的思绪,那些仿佛从没存在过,又好像永远都不会死去的心情。我想如果要定位,我更像故事里的胖子MAX,对美有着无尽的向往和满腔的憧憬,然而依旧要踏上陆地,然而那些在海上漂泊的日子就那样挥之不去,随着年华的逝去反而愈加鲜明,总有些旋律在难眠的深夜忽然在耳畔回响,总有些面孔挥之不去,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加清晰可见。

  1900让我想起了很多人,甚至包括年轻时的我自己,他让我看见了许多人的影子,然而定睛一看,他又谁都不是。他的眼神好奇而清澈,他的微笑忧伤而腼腆,他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善意,他用孩童特有的善良和温柔去解读这个世界,用指尖的语言表达。他当然有些淘气,在暴风雨来临的夜晚松开钢琴的锁扣跟大海一同舞蹈,演奏那种空灵而优雅的乐曲;他在孤独的夜晚一个人偷偷溜进船上的电话间打电话,然后被人追的满世界乱跑;他在合奏的时候常常顽皮地忽然开始弹奏即兴的曲子,弄得所有人都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

  然而那种无从安放的孤独呢?在孤独的夜晚一个人偷偷溜到电话间里,随便选一个号码拨打;在大雨中远远凝视着那个喜欢的女孩,在寂静的夜里偷偷溜进去,轻轻印下一个吻;在三等舱里一个人敲打着同样寂寞的琴键……直到踏上最终的那段旅程,他还是在轻轻弹奏着那已经不再存在的钢琴,一个人,安静而优雅地等待着生命的尽头。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他疯狂。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但是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电影里有一个镜头让我特别难受:人们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的时候,有人看见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被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异类。而再体面的异类都不会被人真正地爱。那些为1900的琴声瞠目结舌的人,在琴声终结的时候,他们也就咂巴着嘴散去。1900这样的天才更像是个宠物。人们会喜欢它、呵护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马路中间迎面驰来飞车,谁也不会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

  大概只有小号手是愿意聆听1900的内心而非琴声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独立。我看到有人说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会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这样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个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如果我们较真一点,假设小号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将怎样延伸?我们都知道,落魄的小号手没有能力去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个琴键和尽头。1900将无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红尘变成一个凡人。

  其实我不太乐意用天才这个词儿来定义1900。天才已经被用滥了。我更愿意说1900是个ET。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想表达就开口说话。这是人类的方式。但是1900不属于人类范畴。他的手指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体机能是人类的,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其实从一开始就相信他不会离开这艘船,这是他的灵感,是他的幸福,是他赖以生存的天赋。如果上了岸,就不是他了——正如艺术也许颠沛流离,也许面临死亡,却从来不肯屈尊献媚,不肯出卖灵魂。如我所料,他从来不曾踏上这个太纷乱也太复杂的陆地。他拒绝了那里的一切,安定的生活,无可比拟的名望,唾手可得的金钱;他甚至不同意录音,不肯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他只愿意弹给自己听,弹给自己爱的人听。他所要的一切,在一艘船上都有了——能够陪着自己的音乐,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生活,关心自己的朋友。终其一生,只有音乐,然而只有音乐就够了——我们的人生太短暂,我们的幸福,如此简单。

  我是最不喜欢过度解读艺术作品的人,可是当影片的最后他仰起头给朋友讲那个不好笑的笑话的时候,当他说出希望天堂有一架钢琴给我的时候,当他挥手告别这个尘世的时候,当他听到炸弹点燃的声音,露出最后一丝笑容的时候——我忽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我忽然想到了好多好多事情,我忽然隐隐绰绰地看到了当年的信仰。

  我想1900并不仅仅是一个人,他是艺术的化身。没有形体,没有国籍,也许从来不能证明他的存在,但是真的曾经有过。他是一个调皮叛逆的孩童,是一个无可比拟的天才,是一个忧郁的青年,是一个优雅的美男子,这些角色在他身上完美的融成一体;他永远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办法放弃自己的艺术,因而永远没有办法融入其中。艺术从来没有故乡,它孤独地飘零,它只是在某些人的心里留下深深浅浅的影子,挥之不去。永远无关金钱和名利,欢欣,温柔,然而永远带着宿命淡淡的哀愁。他什么都懂,可是又偏偏单纯;它包罗万象,可是又偏偏简单。那些空灵的音符,那些淡淡的淡淡的目光,那一抹如斯的笑容——如果这种东西还不值得信仰,我也许真的不知道应该归于何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伴随着低沉悠扬的音乐,影片拉开序幕,幽暗的楼梯绵延不绝的伸展开来。潮湿而又逼仄的水汽弥漫在空气里,这多像一个悲凉而又巨大的隐喻。麦克斯好像预言家一样的声音振荡着呼啸在你我的耳畔。

  导演将麦克斯的回忆与一九零零真实的生活穿插交错,得以重现天才传奇的一生。

  这个被遗弃在头等舱钢琴上的孩子,世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正如麦克斯所说,没有一个城市,一个教会,一个医院,监狱或棒球队知道他的名字,他没有国籍,没有生日,没有家人。他在一个像船一样大的摇篮里成长,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旅行。在舷窗里看到的一切,就是他童年的世界,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和汹涌的波涛。他的名字,丹尼勃曼TD雷蒙一九零零,是对整个世纪的眺望。

  他推开那扇锈色的铁门,刹那间,音乐的泉水汩汩而来,沁入他的心灵,他的目光在光影交错的朦胧中游离,最终,停在那架钢琴上……

  这是电影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一笔,无师自通的一九零零弹奏着美妙的音乐,并这样,与音乐一起成长。

  晕船的麦克斯托尼在大厅遇见穿着燕尾服绅士一样的一九零零,他神情自若,如履平地的穿行在摇晃的船上。作为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电影,在导演托纳多雷的这部作品中,画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船身摇晃而滑行的钢琴以及流动的音乐,划过天际的滚滚惊雷,怒吼的海洋,无不为这经典的桥段添上浓墨重彩浪漫的一笔。大海咆哮着为他伴奏,海浪与音符融合……

  他是向往人间温情的.,他用船上的无线电与陆地上的人们交流,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他从没去过的城市的样子:冬天的时候,漂亮极了,三月份你总能遇到那样的午后,至少可以想象一下,浓雾滑入,就像白色的栅栏,漂浮在街灯下,淹没了万物,就像白色的刀,太神奇了,看不见房顶,看不见树枝,看不见圣路易斯教堂的尖塔,人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见……

  他从不墨守成规,他的手指跟随思维跳跃,他说:“去他的规则!”他伴奏的舞会总是欢快并奇异的。他可以用音乐描绘每一个人的思想。他在三等舱为穷人弹琴。蚂蚁般的人群围绕着他的琴音起舞。他的思维在不停游曳,在火山的边缘,美丽的村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他的手指簇拥着他的思想,一朵朵奇葩在黑白琴键上绽放。他的塔郎泰莎,人们从他身边散开,去追寻各自的幸福。他的孤独晕染开来,在冷寂的空气里散发着清冽的香气,是他灵魂的味道。

  他说,我相信陆地上的人们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又将至,这就是为什么你不会厌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一直是夏天。我——并不羡慕。他一语成谶,更像是一位钢琴诗人。

  镜头交错,在荒凉废弃的弗吉尼亚号上,麦克斯在寻找着他最好的朋友。他深信一九零零不会离开这里。

  生于斯止于斯。这是他的信仰。

  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罗的钢琴对决是电影里最精彩的桥段之一。两位钢琴家都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演奏技艺。与充满挑衅的杰里相比,不卑不亢自信的一九零零显然更甚一筹。他的名气也达到了顶峰。这个时候,他与他的爱情不期而遇。然而,即使是爱情,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拒绝录制唱片。

  因为,我和我的音乐不容分割。

  苍老的弗吉尼亚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麦克斯在腐朽的船舱里播放着一九零零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弹奏的音乐时,他找到了他,这里诞生了哲理的一段对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

  在人类的城市里,无穷无尽的是欲望。对于一九零零来说,城市是一架无边无际的钢琴,在这里,演奏不了他灵魂的音乐,他宁愿,退出生命的舞台。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用简单的故事情节构建了他心中的艺术理念,他的人文追求。这在他的“时空三部曲”中的另两部《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都有所体现。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更像是导演思想的凝结,一九零零,是真正艺术形象的化身。这是一部艺术悲剧,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沉浸在悲怆唯美的背景音乐中。作为托纳多雷的配乐老搭档,埃里奥莫里克奈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并由此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弗吉尼亚号停泊的时候,巨大的阴影覆盖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覆盖了欲望,追求和一切。整部影片都在渲染,都在对比,导演不惜用大量全景镜头表现无边无际的人群:晨曦,自由女神在浓雾中浮现,繁华的城市在人们的瞳孔里放大,所有人都高喊着America!这是一种象征,与一九零零的信仰相悖。他的孤独是因为与世人精神追求的距离,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他的超然,成就了他的艺术,也是他的幸福所在。他不属于这个物质的世界。

  正如他所说,我是生在这艘船上的,我已经和这个世界擦身而过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的钢琴师经典语录10-25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英语台词07-13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11-01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10-20

《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03-30

最全海上钢琴师经典台词08-05

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大全03-28

关于音乐的海上钢琴师经典励志名言01-11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6-12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