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在写观后感时,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考立场。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山的女儿》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
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在百色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大山的女儿》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村民们都被杨蓉饰演的“黄文秀”身影所牵引,情感与思绪随之而动。作为“时代楷模”黄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传部干部、现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旭在观看首集后,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样,内心满是惋惜和感动。“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让我深受鼓舞,我也决心接过她的'接力棒,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把百坭村建设得越来越好,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民警赵显跟说:“作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学习黄文秀同志优秀品质,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坚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2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中,有很多场面都使我热泪盈眶。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黄文秀可以选择大都市的优渥生活,像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一样,把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作为生活的点缀。可她在回乡与留城的两条道路上,毅然地选择了前者,用绽放的青春回报家乡的养育。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用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每一寸土地,誓将蓝旗变红旗。入村伊始,她从改变村委会广场的环境做起,从培养村委的文明习惯做起,从转变乡亲的观念做起,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关键时刻,她能帮村民挡棍子;在鳏寡老人面前,她能做贴心暖人的亲闺女;为了让优秀学生不辍学,她能追赶到火车上;为了坚持把挂果的砂糖橘保留下来,她能克服各种各样的阻力……
黄文秀记得老父亲的话,用桂柳话跟村民打交道,帮助乡亲们解决实际问题,换来村民的`信任。在扶贫路上,她不辞辛苦,一户户地走访。她的愿望不只是让贫困户脱贫,而是让他们永不返贫。作为第一书记,她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她不惧恫吓,不为利诱,在一心为民一身正气下不怒自威。她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善于建立“攻守同盟”;她扶贫先扶智,延请专家解决农科问题,寻找致富带头人担当领头羊,开辟出一片光明的前景。当路灯亮了,当果实收获了,当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了,第一书记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渐渐高大了,她变为村民的主心骨。
用黄文秀的话说,“我到百坭村不是镀金的,是来帮助乡亲们脱贫的,不改变面貌绝不离开”。为此她脚踏实地,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在走访不顺的情况下,她也曾有过彷徨和沮丧,但正因对脚下的土地爱得深沉,她将委屈埋在心里,把阳光和微笑挂在脸上。
《大山的女儿》在开篇即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将观众的情绪带入高点。黄文秀的独白,让荧屏前的观众难以自抑。三十岁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她作为优秀扶贫干部和选调生的代表,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起的是不朽的丰碑。正如该剧主题歌《秀丽的翅膀》中唱得那样:“我要挥舞那秀丽的翅膀,让小小身体爆发出力量。”我们不愿相信消失在暴雨中的人是黄文秀,我们都希望在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涌现出千千万万个黄文秀,心怀希望和梦想,为着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3
近日观看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再次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打动。她用自己的热诚、担当、为民精神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书写了一代扶贫干部的壮丽人生。
胸怀热诚,回归大山。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留在首都北京,毅然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前往广西任职前,他亲自去一趟资助其上学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黄文秀挨家挨户屡次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且手绘了“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都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开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那么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3.1%的长征。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正如20xx年《感动中国》对黄文秀的评价: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4
一直不敢看这部电视剧,因为知道原型、更了解结局。还是有点内心不能接受的感觉,由于最近岗位的调整,感觉我需要一股让我满血复活的动力,所以决定还是看一看作为近龄人的事迹、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在基层中发挥作用的。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面走出去的人,自己好不容易摆脱了贫困、逃离了大山,却毫不犹豫的决定回去反哺,这样的事迹难得,选择肯定也很艰难,可以她却毫不犹豫。这种决定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从她的家庭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是感恩的,对子女的要求也是感恩的,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政策,他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剧末黄爸爸拒绝县级抚恤金的情节,让人动容,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她做出的决定似乎也是必然的。
她的真诚感动了村里的群众。第一次到村里的她去走访群众,群众能跑的就跑,能躲的就躲,大家都不愿意见她,都不信任她,但是通过她的坚持、她的热情,以及她的细致,她跟群众认亲戚,把群众实实在在的放在自己的心里,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福利,切切实实的让群众感受到了温暖、得到了实惠,很多人都开始慢慢的接受她,有事主动找到她,有的人甚至只相信她。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她不仅有一腔热血,她还有方法、有策略,懂得如何去感化别人的心,她带着自己单纯的初心,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多年没人管的老太太,连支书都说我都把她给忘记了,但是文秀书记发现了,她不仅帮助她,而且亲人待她,老太太亲切的称呼她为自己的孙女;全村第一懒汉,从见到她就跑,到亲切的称呼她为妹妹,有事他只信任她……桩桩件件都是真心真情换来的感动和支持。她的细心、用心、耐心和智慧让她在群组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认可。
她的热情带动了周边的干部。她一到村子里就开始带着大家从环境卫生开始,从一个最基本又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细节抓起,带着大家一起从细处着手。她虚心向村里的干部学习,学习之后总结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党建的带动,充分
发挥党员的带头先锋作用,善用集体的力量来推动工作。在她的带领下,村里的队伍从一盘散沙,到团结一心,不分彼此,很多年轻干部受到感召,积极的加入共产党,很多干部从从前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到自己主动反思、主动参与,从看笑话看热闹到积极投身。她的一腔热情,提起了周边干部的积极性、大家都想干一番事业,大家主动想事、主动参与、主动投入,带动了原本有意见的村干部,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带动起来了,整个村里都欣欣向荣,贫困户的红旗一面面的摘下来了,换上了崭新的蓝旗,贫困户以自己家红旗户为耻,大家都争先努力的想要插上蓝旗,变成脱贫户。仅仅一年的时间,全村贫困户就基本全部都有稳定的产业、稳定的收入,这是内心的带动,不仅是扶技,更是扶志。
她的事迹感动了全国的人民。车祸的发生,本可以避免,但是作为一名内心装满群众的第一书记,她对群众的念念不忘,使得她义无反顾的前往。事后,不管是她的亲人、村里的群众还是曾经的同事,都不能接受,全国人民都为她感到惋惜。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很多,她的故事或许很普通,每天都在各地发生,但是作为一名高学历的年轻女干部的这种觉悟、这种韧劲、这种执着是很多人身上看不到的,这是我们这辈人值得学习的,学习她的一往无前、学习她的韧劲、学习她的无私,学习的为人处世方法。虽然她牺牲了,但是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还在我们的基层,还在我们的群众当中,还在带着她的遗憾努力,还在带着她的目标前行。
看完这部剧,久久不能平静,演员演活了黄文秀,给我们真是还原了她的一年扶贫经历,让更多的人记住她,让更多的人为她接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基层一线中去。自己作为其中受鼓舞的一员,也更应该沉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5
《大山的女儿》作为脱贫题材剧,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都返璞归真,让观众赞不绝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学质感。没有美颜、没有美白、没有磨皮。剧中人物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都以真实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接地气。崎岖的山路、绿色的大山,美丽但也贫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几公里,不开车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萧瑟破败,当时广西百坭村的风貌也在剧中真实呈现,有着鲜明的“粗粝”感。
此外,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跟原型非常像。说着广西普通话的杨蓉,既有原生态的味道,又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更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尤其是她被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误会的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可谓信仰坚定,张力十足。在刘奕君生活化演绎下,农战山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跃然荧屏。众多观众点赞:“《大山的女儿》各种小细节很用心,全民说广西方言,特别是黄文秀说的那句‘不得噢’,很亲切,太有感觉了。”“农战山一脸正气却封闭固执,刘奕君将这种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可谓自然真实,“土”味十足,这不是贬义词,而是乡土,是接地气。”
不精致、不夸张、不做作!讲实事、说方言、诉真情!有剧评人评价:“这部电视剧采用了较为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质朴当中透露着真实感。”有观众表示仅看前两集,就已经感受到这部剧的浓浓诚意与质感,“土里土气的剧集细节,让人感觉无比真实,给人一种沉浸式观感,同剧中人共情,感受乡村
扶贫的不易。”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6
近日,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正在热播,我和大家一样被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打动……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黄文秀的颁奖词。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年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青春无悔,她用忠诚担当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按照黄文秀的北师大硕士的学历和能力,她本来可以选择留在北京或者出国深造,按照流行的“成功学”,可以有“更灿烂的前程”,但她毅然选择了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线倾情投、在穷乡僻壤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忠诚担当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巧干实干,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黄文秀把青春之梦写进了泥土里,她一次次走进贫困户的家中记下来一本本的扶贫日记。正如她在日记中写的“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用无数次的入户、无数次的谈心交流,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有一个为民服务的大局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黄文秀一样,用双脚拉进与群众的距离,用暖眼细雨温暖民心,走与众不同的别样人生。 “有的人死了,但她还活着”。黄文秀把生命奉献给了百坭村,她永远活在百坭村群众的,也永远活在我们的中。她的事迹值得铭记,她的精神值得学习,作为一名积极向党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的我更要以她为榜样,从她身上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的精神伟力,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用担当践行忠诚,用在奋斗诠释本色,做忠诚干警担当的时代先锋,我想这才是对她最好的致敬和怀念。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7
近日,一部以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主动投身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真情讴歌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党员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弘扬了脱贫攻坚精神,在观众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大山的女儿》是深挚的回望,重温着“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规模大、任务重、难度高,一路走来,在最贫的堡垒、最穷的地方,数百万扶贫干部无我无私、无怨无悔地耕耘,1800多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减贫奇迹。以黄文秀精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我们党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筚路蓝缕的成功密码,也是继往开来衔接好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是某个时期的事,而是需要保持劲头、长期坚持的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党员要始终坚持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将其贯穿于所有工作始末,让其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大山的女儿》是深切的希望,呼唤着更多最美奋斗者投身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继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荣光。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是新时代英雄的杰出代表,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让亿万观众感受到了时代楷模的精神力量。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一个个火热的“劳动场”上,呼唤着更多的最美奋斗者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努力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全力以赴、矢志不渝地去实现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
《大山的女儿》是深情的瞩望,激励着广大青年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芳华无悔,初心不灭。《大山的女儿》播出后,黄文秀的动人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她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青春誓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平凡而伟大的颂歌,描绘出一幅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画卷。黄文秀同志虽然离开百坭村、离开我们、离开党和国家三年了,但她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无数“大山的女儿”勇往直前。一批批青年党员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把初心和使命落实到本职岗位上、一言一行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做不懈努力。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8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还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领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大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定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大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体现。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发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9
最近,在央视播出的《大山的女儿》引起了很多网友热议。一方面是因为讲述的是扶贫英雄黄文秀的故事,另一方面是因为该剧高度还原了黄文秀生前在广西百色扶贫的现状,包括口音场景等等。我是非常钦佩黄文秀的,我相信黄文秀是很多人的榜样和前进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文秀的故事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启示。
1,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在学有所成后去一个乡村工作。但黄文秀不一样,她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她的家乡广西百色,用她所学的知识带领家乡人民走脱贫致富路。在黄文秀去世后,我了解到黄文秀经常奔波在百色的乡村中实地考察村民们的'具体情况,在半夜商讨如何脱贫致富。很多的乡村是靠她自己一步步走过去的,很多人不明白这有多难。我们年轻人应该学习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2,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我贫困的家乡,而是学有所成后回去建设家乡。”但我想,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这一步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看了《大山的女儿》和了解黄文秀的事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由衷敬佩她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不移。不仅要敬佩黄文秀,我们更需要从她的身上获取力量到自身前进上来。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无论怎么样,他要他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前进方向。在黄文秀的身上,我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她的价值观念和前进方向是让家乡脱贫致富。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未来自己要走的路迷茫,我想,你不妨去看看黄文秀的故事。从她的故事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将来要干什么和如何走。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0
近日,一部以“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走上荧幕,影片真实复原了一位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时机而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当代青年,她带着村民实施脱贫攻坚的故事,引起了广阔基层青年干部强烈共鸣。
从走出大山到反哺家乡,黄文秀以其“一心一意〞的坚决信念、“一往情深〞的为民初心、“始终如一〞的无私奉献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阔青年干部要读懂本片中的“精神密码〞,拿好信仰之“杆〞、责任之“桨〞、创新之“犁〞,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决、更加自信地擘画壮丽蓝图。
以信仰为“杆〞,举好“乱云飞渡仍沉着〞的理想信念之旗。“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她白天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夜深了,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缺乏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用初心坚守着曾经许下的诺言。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唯有理想信念,才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姿态不惧乱云飞渡、勇竞百舸争流。回望党的百年风华,无数的伟大成就都是革命先辈们在饱受饥寒的艰苦条件下创造的,正是有理想信念这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党和人民一同跨越“娄山关〞,勇闯“腊子口〞,不惧任何挑战,在百年变局中开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信仰的力量在百年风雨洗礼中生生不息,越发活力。
以责任为“舵〞,掌好“舍我其谁挑重担〞的使命担当之舟。她毅然接受组织安排的`任务,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动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新征程上充满挑战,唯有担当实干,方可赢得民心,顺应时代。“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新时代要求我们不能畏首畏尾、避难就易,要有越是“险滩〞越要闯,越是“陡坡〞越要攀的“闯劲〞,“怕担责、恐问责〞的青年干部究其根本是忘了初心,必将被人民抛弃。“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口号,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敢抓敢管、敢试锋芒才是守使命、勇担当、固初心的直接表达。
以创新为“犁〞,耕好“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开拓创新之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山里缺产业问题,她带着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为了翻开销售渠道,黄文秀带着全村开展电商;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黄文秀带着大家修建蓄水池、渡槽……新时代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干部要提升工作的创新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开展需要。创新首要在学习,要有本领恐慌,学习要不拘泥于形式,坚持学理论与学典型相结合,结合自身的优势创新谋划工作,探索路径,第5页共6页
而非凭空想象。创新要有勇气,切忌固步自封,敢于正视问题、突破常规,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创新要有意识,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尝试从新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全新模式。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1
昨日,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已完美收官,这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让我们再次看到了那抹百色大山里最美的朝霞,那朵脱贫战场上最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本应该前程似锦,在繁华的城市里找寻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再次回到大山,回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致力于村民脱贫。她攻克一个个的难关,踏踏实实的做事,把百坭当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真心感动村民,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奋斗在一线的脱贫人员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一起奋斗,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实现了顺利脱贫。然而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这部剧里有无数的角色,入党志愿书植树造林的三叔,为了村民而一直奋斗的村两委的每一个人,榨油、种枇杷、砂糖橘、烟草、酿酒、养鸭、养蜂、建立快递点、大家一起唱歌、升国旗等等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潸然泪下,即使相互之间有小矛盾的蒙昌龙和班华元,在暴雨来临之际枇杷需要交货运不出去时,所有能动员的'人、以及其他村的第一书记都派人前来援助,上千的人徒步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的长征路。脱贫道路不仅仅是每个干部,更是需要每个村民都团结起来,才能实现脱贫。
相信看过这部剧大结局的都会泪流满面,虽然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而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2
《大山的女儿》是以黄文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电视剧。她从努力走出大山到后来反哺家乡,一直将“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理想信念,她带领百坭村的'人民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作为党员干部,她始终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站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最终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像黄文秀同志一样,心系人民,心系党和国家,不畏艰难险阻,将党的事业当做奋斗目标,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文秀同志的信仰和使命,争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3
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看完了,带给我的全是感动感动感动。一位不到三十岁的女娃,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贫穷落后的大山,真心把村民当作亲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奉献一切。期间竟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怎不叫人动容。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事情的属实性应该和电视上差不多,毕竟是真有好人的,只不过这样的人太少了。
感动的同时我有更多的是感慨,全国的扶贫工作都像黄文秀那样真心扶贫,我们还会有贫穷之说吗?同样是扶贫,黄文秀所代表的百色地区是那样一番景象,全国其它地方的扶贫呢?会是一个样子吗?应该是有类似的地方,但也是少数,这不全国就出现了一个黄文秀,多数地方的扶贫是不理想的,其它地方我不很清楚,我们这里的扶贫是令人失望的。
我有印象的扶贫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我们这里的扶贫和她们完全不同,一般是由市县级各单位派干部到农村去扶贫。一个乡镇由乡镇委选出几个应该是最贫穷的村子,来做为扶贫的目标。事实上选出来的都是乡镇上最有名的最富有的,一般是一些大点儿的,不能太偏僻的村子,大概原因是太穷太偏的村子招待都困难,交通也不方便。所谓的扶贫都知道不过是这么回事,走走形式,象征一下,又改变不了多少,更谈不上扭转了。去名村大村这叫让钱花在脸上,宁愿锦上添花也别雪中送炭。那时的套路基本一样,由上面各单位派出一到两名干部,进驻一个村子,在该村住在该村吃,一月要住多少天,一年下来多少次都应该有规定。他们在村里就是吃喝玩耍,毫无事干,和电视上演的`大相径庭,大概是年代不同。别看他们有时间,又无事可做,可他们生活上还是需要专人照顾。大队为此专门找一个做饭的,伙食还挺好,平时就是扶贫的和做饭的吃,隔三差五或者有事时,村干部就一起用餐。一年下来连办饭的工资加招待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那时整体都穷啊。关键是他们没有在这里的必要,还发着工资,浪费人力。一到年底,村里反而向扶贫干部送礼。会计保管和办饭的一块拿着称满村子里收笨公鸡,再弄一些小米花生等土产,至于还送些什么外人就不清楚了。当然了,人家来扶贫还是对村庄有利,这样在村子待上几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算是扶贫结束。其间扶贫干部和村干部一块商议,给村里上个什么事?这才是扶贫的真实作用。一般都是给村里修一个小桥,或打一眼大口井,或盖一个学校等等。对村里的扶贫起作用不大,这是两千年时的扶贫。
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我们这里的扶贫还是不断,也说明了上面的决心。扶贫的模式也先进实用了,不只是单纯的给建一个什么东西了,也逐渐开始给上一个项目了。我了解的一个村子,扶贫干部和村干部商议着给村里建高效保温大棚。这就实用多了,确实能为村里扶贫大有帮助。他们盖了高效大棚和普通大棚两种,这个花费巨大,当然了不是所有的扶贫都给与这么大的帮助,这个责需要看扶贫的单位,该扶贫的单位是市财政局,可谓是财大气粗,一般是达不到这种规模。投上巨资,拿出好地,使上功夫可最后的结果同样是不理想。因为这些大棚不是针对贫困户的,村里明文规定,谁想种谁承包。村里的贫困户他能包的起吗?他们有人力物力和能力玩的转吗?最后全部成了村里的干部和村里有能力的人种植了,又是一次锦上添花的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扶贫需要那么高端吗?既然建上了不会再帮贫困户谋资金谋技术?直到圆满销售,就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帮助,不行吗?不会吗?就是管富不管贫。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扶贫操作。
这里面还藏着一个大问题,建大棚花费巨大,说它花一百万也中,说花一百五十万也中,说花二百万也行,又很难掌握清楚,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就不言而喻了。凡是做事出发点就不正确,其结果就一定不会好。甚至这个扶贫案例,在市扶贫大会上受到表扬都不算回事。
这是我们这里一零年左右的扶贫模式了,至于现在的扶贫应该更先进了,也称呼第一书记了吧。但是其核心性质不变就很难见效。这也难怪出现不了第二个黄文秀,多数都这么一个素质,这个扶贫怎能真正做好?好在我们这里还不是那么贫困,都能说的过去。但是想想国家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大的人力物力,我们下边的所做所为对的起我们的党和广大百姓吗?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4
进入七月,每晚八点央视一套两集连播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紧紧牵动着我钦佩而激动的心。一个柔弱而坚强,且洋溢着善良与道德的光芒,以其青春之智慧和对大山里父老乡亲无私大爱的身影,时时萦绕在我澎湃的记忆里,镌刻在我灵魂的深处。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广西大山里深度贫困的百坭村第一书记。从繁华的首都大都市,到偏僻穷困的小山村,从天之骄子,到扑下身子与父老乡亲为伍,一心一意奋战在脱贫一线的乡村第一书记。正值青春年华的知识女性黄文秀,如此惊人的身份转换让她身边的人感到惊愕和不可思议。然而,她割舍了爱情,告别了痴心真诚挽留她的男友,说服了亲人朋友的劝阻,她放弃了优越的都市生活,依然决然的回到了她曾经生活成长的大山深处。她本可在百色市委宣传部的办公室里,处理公务,迎来送往。但她却主动请缨,到深度贫穷而偏远的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
黄文秀,一个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文秀书记的大学生小姑娘,温和而坚定地走进了百坭村,并深深地走入了乡亲们的心里。
万事开头难。曾经村民疑虑的目光,村班子涣散的现状,村支书不愿接受改变的狂吼……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打击,让这个年轻的
小姑娘曾流着泪水,彻夜地思索过。然而,当黎明的曙光穿越窗户,投射进心里的那一刻,她依然扛起锄头,带领村干部们挥汗如雨在帮扶贫困户的田间地头。
为了保护大片橘树不被砍伐,她独自驱车数百里,找专家,寻技术,苦口婆心,诚恳请求。终于请来了市里的农学教授和他的学生团队,他们进村入园,修枝剪叶,并指导橘园管理,培训农民技术员。终于使一度险些被人砍伐的'橘树,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春天。村上一部分贫困户也因此脱贫致富。村民们更加
信任他们的文秀书记了。村班子成员之间也因此消除了误会,更加和谐团结了。
当初有人曾不止一次的问黄文秀为什么回村,她说,她出生在贫困的家乡,从小在父母艰难的扶养下上学成长,走出大山。她看惯了乡亲们饱受贫穷的煎熬。她说:“我回来就是要‘改变’的,要让贫困消除,让村子成为乡亲们的乐园”。文秀书记不仅这样说,更是一步一个脚印,风里雨里,不辞劳苦,一心一意地努力去做的。她帮带着两个孩子的寡妇双应姐买回了榨油机,办起了榨油作坊。她还多次上门反复劝导,使年逾四十的光棍汉黄元军重新振作,并主动出门学技术,不仅找到了一份劳务工作,还成就了他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文秀书记不仅是第一书记,她还是村民的小妹,是女儿,是孙女……在乡亲们心中,她比亲人还要亲。八十多岁的孤寡老婆婆独自一人生活。文秀来村后给她梳头洗脚,还和村里青年一起给老人打扫屋子。当得知老人已有几个月没有吃到大肉时,她自己掏钱去镇上买肉,还亲自为老人烹饪喂食。老人家声泪俱下,感动不已。她却亲切地说,您就是我的亲奶奶,我是您的孙女,孝敬您是应该的。
文秀书记一心一意为村民过上好日子忙碌着。父母年老多病,依然生活在贫困中。她没有时间回家,常常牵挂二老,但因村里工作忙而不能脱身。直到得知父亲因患癌卧床,才匆匆赶回家,安顿父亲住院手术后,又匆忙赶回村子。
在黄文秀的带领下,百坭村成立了种植业合作社,养植业合作社,村民们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种养加工业,酿酒业,通过公司加农户加学院的现代联合模式,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支持。然而,当广西电视台闻讯赶来百坭村采访文秀书记时,面对镜头她却谦逊地说:“我做的还很不够。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从新手到熟路。"
是呀,“从新手到熟路",她曾多少次走访贫困户贴心交流,又曾多少次翻山越岭上门帮扶,带着专家技术员下田指导。调查摸底贫困原因,制定脱贫计划,落实帮扶责任,开展党建活动,调解村民纠纷……一桩桩,一件件,身负重重压力,肩扛时代使命,坚定的信念支撑起蓬勃旺盛的青春力量,在乡亲们
的眼里,她始终阳光灿烂,乐观向上,是一个永远不知疲倦,活力四射的热心姑娘,文秀书记。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帮助百坭村实现道路硬化1.5公里,带领群众种植油茶,八角和杉木,发展猕猴桃,砂糖橘,农产品电商等多种产业。
历尽千般耕耘苦,迎来黄花分外香。黄文秀带领村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百坭村这个百色脱贫战场上最难攻的山头,全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到2.71%,全村共脱贫88户418人。实现了贫困家庭户户有致富门路,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番。
然而,正当文秀书记满怀希望带领乡亲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勇敢奋斗的时刻,不幸却在突然间降临了。-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书记在回村的路上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她靓丽的青春永远的定格在了30岁的坐标之上。闻讯扑来的村民哀声动天,哭声撼地,人们一遍又一遍喊着文秀书记的名字长跪不起,泪水涟涟。大山哽咽,田园恸哭,百坭村的父老乡亲们用最纯朴的真情表达着对他们的文秀书记的百般不舍,万般眷恋……
在当年的百坭村全面脱贫庆功大会上,支部书记搬出了黄文秀书记生前自费预订的两大坛酒,高声呼唤:“文秀书记,请一起为咱们的百坭村全面脱贫举杯庆贺,得不得?”,“得!”,台下全村的父老乡亲们齐声回答。这洪钟般的声音穿越林海,跨过河川,在百坭村的大山深处久久地回荡着……
黄文秀书记永远活在乡亲们的心中!
青山遮不住,黄花永亮丽。《大山的女儿》在观众涌动的泪水中徐徐落幕了,然而,黄文秀的名字却永远的闪亮在我灵魂的深处。
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获得者……万千荣耀彰显着她青春的辉煌,美丽百坭村铭记着她大爱的奉献。
正如感动中国人物给予她的颁奖辞:“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15
在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山的女儿》,我内心感慨万千,她牺牲的那一刻,我不禁潸然泪下。
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动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她的家乡,在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她主动请缨到广西最贫困的一个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书记,白天她走村事户谝访贫困户,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黄文秀克服困难、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时间内让8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但是一场暴雨却将黄文秀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黄文秀牺牲了,但是扶贫并没有结束,其他人接过黄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白坭村实现了全村脱贫,如今黄文秀为百坭村设计的`愿景也一一实现,一个幸福的百坭村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该剧展现了以黄文秀为代表的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奉献精神,描绘出一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画卷。该剧是一部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改编创作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黄文秀:“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在自己为之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她将30岁的大好年华定格在扶贫路上,将知识带回家乡,用行动建设家乡,用生命谱写扶贫乐章,身体力行,不忘初心,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她是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践行者,同为选调生的我们。更要以她为标杆,主动担起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重任,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用实干谱写未来。
通过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我对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黄文秀同志对初心的坚守令人敬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心里要燃气一团火,要像黄文秀一样,在选择理想的时候,要让自己真正热血起来,要主动响应祖国和社会的需要,投入到真正可以发挥拳脚的地方,在基层这边给祖国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地方。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山的女儿》观后感05-20
大山的女儿心得体会800字(通用12篇)09-03
大山的女儿第一集心得体会(通用6篇)09-03
描写大山的优美句子11-12
关于大山的优美句子05-07
公益励志电影《大山之恋》03-14
大山里飞出的“创业新贵”11-09
《翻越远方的大山》教学反思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