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里奇迹》观后感

时间:2024-07-28 07:22:0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绿里奇迹》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绿里奇迹》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绿里奇迹》观后感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1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貌吗?帮会名字大全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正因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但是,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那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因此,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但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十分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向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透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正因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取的平等。如果有选取,选取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正因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期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齐思考,生命的好处。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2

  “人人都有尊严,就算是死刑犯,他们也有。”

  “如果我真心诚意忏悔的话,我是不是能够回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并永远活在那个时候?天堂就是那个样子吗?”

  ------艾南彼特

  最后的旅程,是一座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因为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别人叫它“绿里”。不过,里面住的皆为死囚,而监舍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绿色,生命之色,电影一开始仿佛就在向我们预示生命奇迹的诞生。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前后路易斯安那州死囚们的生活。

  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克斯饰)是这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早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还有保罗的好友-----狱吏布鲁托,正直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的狱吏佩西,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华顿,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以及监狱长赫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等形形色色的人们。“绿里”的生活寂静又死气沉沉,但神秘的约翰·科菲的到来改变了一切。约翰身藏的神秘力量使“绿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

  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这块曾带走了无数囚犯生命的土地会最终成为老鼠生命延续的安家之所,而早已习惯于对囚徒们执行死刑的狱吏们也纷纷默许了这个生命的存在?是不是人们早已厌倦生命的离去?厌倦那种目睹生命逝去的感觉?也许电影里的老鼠并不是老鼠,狱吏不是狱吏,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生命都应得到应有的敬畏。

  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在彼特死了之后,狱吏佩西伸着手触摸着他的躯体时依旧戏谑嘲讽,布鲁托斥责佩西说:“他已经偿还了他的罪责,不再对这世间抱有歉意,所以,把你的脏手拿开。”而在老鼠“金格先生”被佩西踩死的一瞬间,人们对生命逝去的震撼感受更是得到了升华,佩西因此变得更加面目可憎,对布鲁托和观众们来说,佩西的'存在似乎比那些已经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了生命的死囚显得更加丑陋和愚蠢。佩西永远也不会明白,除非尊重死囚、尊重生命,否则他永远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尊重。连环杀人犯华顿也许比佩西更懂得生命,虽说谈不上尊重,可是他会懂得利用人们之间彼此的爱来杀死他们,这样的行径是非常可怕而可耻的。

  约翰·克菲最终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惩罚了佩西和华顿,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除了尊重生命外,影片的制作者还处处向我们投射着反死刑(电刑)的倾向。

  比如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但路易斯安那州在1935年并没有电刑,只有绞刑,而且在1957年之前一直都在法院执行死刑。影片不惜“曲解历史”,其用意昭然,就是为了渲染死刑。

  而影片中通过对于电刑执行过程的长篇细致刻画,无疑试图向人们展示死刑(电刑)的残忍,影片中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犯人彼特,在经历了两次电击之后,才冒着烟抽搐着死去。第二个囚犯,老鼠“金格先生”的主人德拉克,由于狱吏佩西的暗中作梗更是经历了一次极度痛苦的电刑,德拉克凄惨的告别方式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同情。影片的高潮,无疑是最后对无辜者科菲的电刑执行,科菲以其耶稣般的殉难方式宣告了人类死刑的愚蠢----枉杀好人,成为死刑制度无法弥补的硬伤。最终汤姆汉克斯的一句“我受尽一生的折磨是因为我错杀了好人”,更是将影片对死刑的厌恶情绪推至顶点。

  电影近乎完美的向我们展示了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观,但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狱吏佩西成就了“绿里”,但同时也正是其败笔。纵观整场电影,佩西所犯的错误,就在于让一个罪有应得的死刑犯的行刑过程充满了痛苦,以及“谋杀”一只老鼠“未遂”(被科菲拯救),但是在电影创作者们的观点中,这些行为却仿佛十恶不赦,以至于要背负谋杀他人的罪名(被科菲操纵枪杀华顿),并且遭受精神病的折磨,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报应。电影创作者为了表达对死刑犯人的尊重和同情,却不惜肆意践踏折磨一个真正的无辜者,这便是电影的不如意之所在。

  于是,电影过后,我不禁重新陷入迷惑,到底什么样的生命值得尊重?是一律的众生平等,还是有选择的平等。如果有选择,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人类珍惜他者的生命,是不是仅仅因为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快乐?比如电影中会杂耍的老鼠。我希望把这些问题留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让我们一起思考,生命的意义。

  《绿里奇迹》观后感 篇3

  之前看了《逃离比勒陀利亚》,不知道为啥对监狱中的人性产生了很大兴趣,不知道什么原因,总之描绘不出,也许是相对真实吧。所以搜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电影,逐一的仔细品味。

  《绿里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1996年的畅销小说,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这是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再度改编史蒂芬·金的作品。1994年,达拉邦特编导的《肖申克的救赎》大获成功,成为一代经典。《绿里奇迹》一脉相承了《肖申克的救赎》里体现的思想精髓,那就是希望无处不在。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些,似乎我被突然提醒了:在网络的某个角落里,总会有地方来堆积我们这些念旧而又有闲暇的人们,总会有人突然记起这些我们挚爱的老电影,然后述说,然后倾听。亲爱的鬼孩子,你看到了吗;那边,或者这边,或者哪边。总会有人记得,有人等待和守望。有些影像注定是不朽的,有些声音也总会被人们所记住的。

  绿里可有奇迹。也许有,也许没有。相信神迹的虔诚教徒们都会相信,这是上帝悲悯地怜爱着世人而所制造的一道灵光。

  最后的旅程,昵称里叫绿色旅程的死囚牢房,因为那里的地板都是绿色的。死囚人生的最生时光将在E区里那些狭小的牢房里度过。电影用倒叙的方式讲叙了在死囚牢中凄迷时光里那些不可思议的光景,E区主管保罗的回忆串联起1935年经济大萧条时死囚们的生活。这部电影轻缓而华丽,牺牲了紧凑,用它自己独有的节奏缓缓的语调地姗姗道来。我们跟着它的速度去认知和感受。这是一部非常自我的电影,比起现在这些更顾及观众感受的电影相对而言显得非常主动。

  完全可以用奢华来形容这部电影,奢侈的是电影铺张的篇幅,华现是电影所有做到了极致的细节。极尽奢华,是这部电影整个故事剧情给我的整体感觉。电影的每个镜头却是和这种整体的感觉完全相反的'朴实。淡黄色调的镜头看起来厚重而充满了淡淡的伤感。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奢华却朴实,厚重而悲悯,所有这些在情感上格格不入却相辅相成的风格因素造就了这部经典不朽的电影。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是这部电影那些镜头背后如话悲悯的阐述。除了看守的狱卒之外,在E区里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将面对的都是死亡。电椅,他们说是呢喃的花火,只是这花火并不美丽甚至有些可怕。最后的旅程上是否有奇迹其实并不太让人关心,我更想观望的是如何去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而这些注定将在这里走完一生的人将会带着一个什么样的表情走向终点。

  愿上帝怜悯你的魂灵。边是每个死囚在临刑之前听到的最后一个祝愿。赎罪、救赎、宽恕;上帝的信仰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在死去之前真诚地忏悔和祈祷,上帝将会宽恕我们所有的罪责并把我们引向天堂。于是天堂的远处总是我们曾有过的最幸福时光,在向我们遥遥地招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虔诚地祈盼那个最后的救赎,不论他们犯下了什么样的滔天大罪。尽可能地显得平静和安份,虔诚而悲悯。这也许也是人性对于生命最后的敬畏和虔诚了。斯之将死,其行也善。为什么老鼠金格先生的出现会带给E区里所有人欣喜若狂的愉悦呢。因为这片绿色的大地是生命的最后终站,而老鼠,却在这里寻找到了一个开始。对我来说,这部电影里的老鼠不是老鼠,狱卒不是狱卒,死囚也不是死囚;他们都是生命,一切都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敬畏。

  众生平等,这也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绿色本来就意味着生命和蓬勃的生机。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旨:生命最后的尊严。

  约翰·克菲用他自己最极端的方式报复惩罚了他们,完成了他的使命。他们对生命的施虐和人生观里的狂妄注定了他们最后的宿命。

  约翰是个让人同情的角色。庞大的躯体上伤痕累累,梅琳达曾问他:谁曾伤害你伤得那么深。他说,他已经记不清楚了。满脸上的疲惫和劳累。上帝如何去行善呢。承受了世人所有的罪责和伤痛并且宽恕蓼人的愚昧与无知。约翰更像是上帝投影在这世间的一个悲悯的符号。只是,人是否能承受上帝所承受的一切并且行使上帝的旨意呢。当他能感知到罪恶的时候,他似乎只能躺在黑暗中无助地哭泣罢了。他曾想过去改变去拯救所有的一切,但总会因为太迟而无力改变。世间有太多的可怕事情在周而复始不停地发生,而我们无力改变那一切。

  当他感觉不堪重负的时候,他自主地选择了死去。

  事隔多年,保罗·艾吉克的脸上依旧会挂满了泪水。而这部电影也依旧让人感动。约翰在他一辈子中唯一一次看到电影和大银幕的时候曾说:那就是天堂了,那些人都是不长翅膀的天使。这也许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了。

【《绿里奇迹》观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生命的电影《绿里奇迹》观后感03-24

励志故事: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03-15

励志文章:相信奇迹,才会创造奇迹03-16

(精选)植绿爱绿护绿享绿主题班会04-17

植绿爱绿护绿享绿主题班会02-22

植绿爱绿护绿享绿主题班会(热门)04-14

创造奇迹的励志句子关于创造奇迹的文案04-25

植绿爱绿护绿享绿主题班会3篇04-14

海啸奇迹观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