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
篇一:
《走路上学》是一部描述生活在我国云南怒江的穷苦孩子为了上学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事。其中自从有一位城里老师的加入,这些穷苦孩子的生活就转了折,悲与喜不断交加。女主人公放学回家途中,在溜索时为了保护老师给弟弟买的鞋子分了神,不慎掉入波涛汹涌的怒江,而不幸遇难,溅起一大片水花,那水花带着血的腥味。
我在看的时候,有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很深。一个是我觉得那个弟弟很可爱;还有一个是当阿妈发现弟弟瓦娃准备溜索过江时,就大喊:“你不准上学,更不准溜索,你要溜,我就先从溜索上跳下去!”
看完了,我发现以前网络、报纸上的那些评价不靠谱,是瞎扯的。我觉得短短的一个故事,其实是可以发现人身上的许多光亮点。
首先第一点,也是中心思想:就是要珍惜拥有。看看怒江的孩子们的生活氛围、条件,再比比我们的眼前、周围,二者是十分鲜明的对比。可他们咧,为了上个学,不惜冒着生命安全,玩着“笑里藏刀”的`溜索,再步行余久,最后气喘吁吁的到校。而我们是丰衣足食,不愁吃喝穿,整日逍遥自在,相反还很厌学(例如我)。
再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得知孩子们没有鞋子穿,那个城里来的女老师发动深圳的朋友,一起支援她的学生们。雨鞋虽不如毛鞋暖和,但感觉很惬意,摸起来还带着暖流。这种互助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还有,就是不能忘了那微弱的母爱之光,“爱”是一个比较酸的字眼,它沉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一旦有一根导火线,爱的沿浆便会爆了似的喷射出来。它是隐形的,摸不着,却感觉得出……
看电影时我妈哭了,我没太哭出来。但我在想,在泪珠的渲染下,水莹莹的,人性美会更加透彻。
篇二:
以前,我总觉得不满足,我总是想要这要那,总想不用做作业,总想不用上学……可是自从今天,自从今天看完《走路上学》这部电影后,我,知足了。
在云南怒江的大山里,住着两姐弟。山边的路很陡,可以说根本没有路,而姐姐每天都要走这样的“路”去上学。我是幸运的,我可以走在平坦的路上,还可以坐车去上学。
因为山路很远,所以姐姐每天都滑绳索,滑过怒江,到江对岸上学,但这是极危险的事,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绳断人亡。我是幸运的,我每天上学不用冒着生命危险,非常安全,不用滑绳索,有桥过江,不用走太多路,坐车就可以。
弟弟自幼很聪明,但妈妈却不让她上学,因为滑索过江太危险了,妈妈曾经就差一点掉了下去。妈妈爱子心切,但弟弟又想上学,便自己偷偷溜索过江去姐姐学校偷听老师讲课。与他们相比,我更是幸运,我不用担心妈妈不让我上学,我可以正大光明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不需偷听。
天气凉了,孩子们竟然都光着脚,穿拖鞋。我是幸运的,天凉了,有我袜子、棉鞋,还有家人关心与呵护。
我知足了,我是幸运、幸福的,我再也不看我所没有的,我只看我所拥有的,我所拥有的一切一切已是非常宝贵的。我与他们相比,我拥有太多,我比他们幸福……
虽然他们没有我们拥有的多,却同样被人关爱着。姐姐学校来了一位从大城市来的实习老师,她看到这里的孩子这样的贫困,她与她的朋友捐款、捐物,给这山区的孩子送来了保暖的袜子,还有漂亮的新鞋。老师爱这里的孩子,她尽力去帮助孩子们,她看到姐姐想买一双鞋子给弟弟,但是钱不够,就帮姐姐买了下来。可是悲剧也发生了,姐姐在滑索时,见包里新买的鞋要掉了,便伸手去抓,却不料绳子断了,她也掉进了江里,从此再也没从江里爬出来。这一件事给妈妈和弟弟很大的打击,妈妈不管老师和孩子们的爸爸怎样劝说,就是不让弟弟去上学,弟弟也从活泼开朗变得一言不发,整天呆呆望着送给姐姐的风车......老师怕孩子就此沉闷下去,就主动上门给弟弟上课,可弟弟也没有以前那样有激情了。后来老师让弟弟给她画一幅画,弟弟带她到了姐姐和他常常玩的地方,在那一根柱子上,画下了,画下了弟弟的梦想——有一座桥,在怒江上有一座桥,弟弟与姐姐幸福地走在桥上去上学……六个月后,怒江上真的架起了桥,弟弟仿佛又见到姐姐,与姐姐手牵手上学去了……
电影结束,我又想起了那段音乐,不禁心一颤,泪湿润了眼角。我又看见姐弟俩那纯真、淳朴的眼神,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姐姐叫娜香,弟弟叫瓦娃。
回家路上,我渐渐陷入沉思,为什么同在一个国度里,有些人能富可敌国,而有些人去如此贫困呢?!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我们也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去上学,不冒生命危险,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永远有人爱着他们……
爱在人间,大爱无疆。
【《走路上学》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走路上学》有感5篇12-30
模特走路技巧11-10
《上学路上》观后感15篇12-31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11篇)01-10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11篇01-10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15篇)01-06
励志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08-07
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01-28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合集15篇01-15
《背起爸爸上学》观后感(集锦15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