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①
北风卷地白草②折,胡天③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④,狐裘不暖锦衾薄⑤。
将军角弓不得控⑥,都护⑦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⑧百丈冰,愁云惨淡⑨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⑩,胡琴琵琶与羌笛①①。
纷纷暮雪下辕门①②,风掣红旗冻不翻①③。
轮台①④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①⑤
注释
①判官:官职名,由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委任,协助判处公务的幕僚。武判官,名不详。
②白草:草名,生长在我国西北地区,秋天变白,冬枯而不萎。
③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气。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④珠帘:用珍珠穿缀成或饰有珍珠的挂帘。罗幕:用丝织品制成的帐幕。
⑤裘:皮衣。锦衾(qīn):锦缎被子。
⑥角弓:饰有兽角的弓。控:开弓。
⑦都护:官员,即总监。唐朝自太宗至武则天时,先后设置六大都护府,都护是府中最高军政长官。
⑧瀚海:沙漠。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⑨愁云惨淡:阴暗无光,形容景象凄凉。凝:凝结,凝聚。
⑩中军:这里指主帅的营帐。置酒:摆设酒宴。归客:这里指回京城的武判官。
①①胡琴:唐宋时,指西北各族弹拨乐器的统称,不同于后来的拉弦乐器。羌笛:指西北羌人吹的笛子。
①②辕门:军营门。古代军营出入处,仰起两车,使车辕相向竖起,架立如门。
①③掣:牵,指风吹。翻:翻动,飘展。
①④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当时是安西节度使官府驻地。
①⑤岑参(公元715-770年),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解读翻译
北风卷大地,白草被吹得折断了,边塞地区八月份就飘起了大雪。
大雪飘落的样子,像夜里忽然到来一阵春风,把千万棵树上的梨花吹得绽放开来。
雪花纷纷扬扬飞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狐皮做的大衣也不暖和,锦缎做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天气太寒冷了,将军饰有兽角的弓都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铁做的盔甲也冷得难以穿在身上。
沙漠里纵横交错着近百丈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中凝聚着。
主帅在营帐里设置酒宴为你送行,帐篷里弹奏起胡琴、琵琶,吹起羌笛。
这时,傍晚的大雪纷纷扬扬地堆满了军营门,大风吹着红旗,旗帜却被冻住而不能飘扬。
朋友啊,我为你送行到轮台东门,你离去时大雪已经下满了天山,道路难以分辨。
山回路转,我渐渐看不见你的身影,只有你的马行走的蹄印还留在空空的雪地上。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边塞的奇特风光和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与豪情。前八句主要描写大雪的降临和天气的寒冷,用北风、白草、珠帘、罗幕、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等事物,来表现边疆地区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生存条件,冰天雪地的环境,衬托了戍边将士的万丈豪情。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想象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雪花的神奇,生动形象,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叙述了设宴送行的场景。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为过渡句,用荒凉与严寒衬托出人们分别时的心境。接下来,帐中饮酒,雪中送行,一步步有条不紊地进行叙述,直到最后看着友人消失在茫茫雪域中。
全诗以大雪开篇,写边境上的分别场景,它突破了以往送别诗的哀哀怨怨,叙述了好友分别时虽然难分舍却依然慷慨前行的过程,令人读后感觉到一种昂扬之气,精神为之振奋。
作者简介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08-0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09-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08-08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06-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05-0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注释11-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4-2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教案08-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后感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