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时间:2022-08-08 14:20:43 简单学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每个课程都需要老师提前做好教学教案的,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

  要求:紧扣词语,体味诗中的意境,探究诗的特色。

  1. 指导赏析词语的方法。

  要对词语的深层含义进行阐发,要对其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进行赏析品评。

  2. 思考、讨论:

  ①第一、二句中的“卷”、“折”、“即”、“飞”三个字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第一、二句写塞外风狂雪早,一个“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折”是“卷”的结果,风能折草,可见风力之大;农历八月的南方正值金秋,而西北边塞已是风雪隆冬,“即”字透出了作者的惊奇之情;“飞”字照应“卷”字,勾画出漫天风雪的景象。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开篇就让人感到一股奇寒扑面而来。

  ②重点赏析名句“忽……开”:

  A.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比喻新颖贴切?

  〖明确〗

  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

  B.为什么说“忽如”二字写得甚妙?

  〖明确〗一个“忽”字,显示出塞外气候的变换奇特,也表现了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C.试描绘一下“千……开”的壮美意境。

  〖明确〗“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③ 五、六句中“散”、“湿”有何表达作用?这两句写了怎样的一种气候?

  〖明确〗

  “散……”承上启下,从帐外写到帐内。写雪景主要从视觉角度下笔,写奇寒则着墨于感觉。“散”字写出片片雪花轻轻飘落到珠帘帐幕上的景致;“湿”字描摹出雪花在罗幕慢慢融化的情景。

  “狐裘”、“锦衾”本是高级御寒品,却不暖、嫌薄,帐中尚且如此,帐外更不必说,这两句写出了一种奇寒的气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④七、八两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互文 (如《木兰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九、十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愁云……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怎样一种心境?

  〖明确〗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愁云……凝”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云之愁,拟人的手法,极写云的昏惨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一个“愁”一个“惨”透露了作者为送友人而产生的愁闷的情绪,为饯别酝酿了气氛。

  ⑥十一、十二句为什么没有写音乐,而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胡琴……笛”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

  连举三种乐器,既表明乐器之多,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这些富有边塞色彩的乐器,也极易触动人的乡愁乡情,细细品味,送别人与被送人内心的愁苦之情不言自明。

  ⑦“风掣……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细节描写,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严寒的奇异风光。从色彩上看,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从动态上看,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⑧十三、十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有哪些想法?)

  〖明确〗 依依不舍,为归客的艰难旅程担忧。

  ⑨十五、十六句中“雪地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

  〖明确〗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诗人无限惆怅的惜别思乡之情。(也许还有些失落、孤寂)

  【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指导朗读

  1-4句,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

  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

  9-14句,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

  15-18句,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五.尝试当堂背诵全诗

  六.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色

  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 写作特色

  ① 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一奇是雪随风至;二奇是“八月即飞雪”;三奇是以花喻雪;四奇是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通过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② 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

  七.比较迁移

  要求: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阅读两首诗词,提高鉴赏品评诗歌的能力。

  1. 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明确〗

  《白雪歌》主要描绘的是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严寒景象和饯别、送别时令人惆怅的惨淡景象;

  《沁园春》描写的则是境界壮阔、生机勃勃的北国雪景和想象中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象。

  《白雪歌》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沁园春》则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岑参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

  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2. 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明确〗①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所写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

  《沁园春》则始终从大处描绘,意境更为恢宏。

  ②表达方式不同:《白雪歌》在写景和叙事中都隐含着深厚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沁园春》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写景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

  八、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九、布置作业:进行写赏析文字的训练:就“风……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参考】诗人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气候,极为新颖传神。“掣”,写出了风的劲厉,与诗的首句“北风……折”相呼应。“冻不翻”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天气奇寒。

  所用参考资料:

  课后心得:

  作 业:

  课后反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拼音版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朗诵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字词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300字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阅读答案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相关文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09-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PPT课件05-06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06-2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公开课教案08-1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04-0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注释11-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阅读及对照翻译04-22

归园田居教案06-01

谈判官经典语录05-31

乞巧女儿节有什么好听的送巧歌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