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大家有总结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课内文章
课题 | 主旨 | 主要写法 | 人物形象 | 线索 |
散步 | 《散步》一文叙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以小见大 细节描写 | 我:有责任,是顶梁柱 孝顺 妻子:贤惠有责任 母亲:温柔慈爱 儿子:天真可爱机灵 | “散步” |
秋天的怀念 |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最终使我变得勇敢坚强的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和内疚之情 | 借景抒情 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景物描写 | 我:暴躁绝望(勇敢坚强) 母亲:慈爱、宽容、理解、无私、深沉 | “看花” |
羚羊木雕 | 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轻义重财的行为,告诫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同时亲人之间要互相沟通理解 | 插叙 景物描写 | 我:重视友谊 重义轻财 万芳:仗义 宽容 母亲:重财轻义严厉 爸爸:重财轻义、稳重平和 万芳母亲:重财轻义武断泼辣 | “羚羊木雕” |
金色花 | 儿童与母亲嬉戏的诗歌,所表达的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 比喻想象 | 孩子:天真调皮对母亲爱和依恋 | |
荷叶 母亲 |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看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抒发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爱恋之情。 | 以物喻人 联想想象 |
一、课内文章
二、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散步》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上有老,小有小,中间的你和妻子,承载着整个家庭,而这个家庭就是你们小小的世界。
2、课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些景物描写,都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感受这些景物之美,感受春天的美好,也是一家人“散步”的目的。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几句景物描写,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新而明丽。这些风景是从母亲的眼里“望”出来的,意味深长。这是她改变主意的部分原因:她听从了孙儿的选择,因为“小路有意思”。
2课文中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的好处。
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二)、《秋天的怀念》
1、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答:。题目为“秋天的怀念”,其主要寓意为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亲,也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2、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答:课文最后一段详写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象征了母亲菊花一样的精神品格,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3、两处“好好活儿”的含义深意?
第一处:母亲对我的劝慰,希望我勇敢坚强地面对挫折,表现母亲的坚忍和无私的爱。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三)、《荷叶母亲》
1、《荷叶 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答:“我”的情绪经历了一个由烦闷不适到释然的变化过程。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由此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和关爱。“我”的这一情绪变化,是全文的重点,为结尾的歌颂母爱蓄势。
2、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母亲是为我们遮挡风雨的人,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作用:以物喻人,点明中心,升华情感。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四)、《羚羊木雕》
1、“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用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境。
2、文章对人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3、“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插叙的作用
交代了我与万芳友谊的珍贵,刻画了孩子重义轻财的性格,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
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描写了……的环境,烘托了……的心情,(刻画了……形象)为下文……作铺垫
三、文言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什么)所似(像)?”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像)柳絮因(凭借)风起。”公大笑乐。即(就)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约定的时间)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放弃)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答曰:“待(等)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就)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放弃)而(连词,表修饰,无义)去。”元方曰:“君(你)与家君(我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就)是无信(讲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讲礼貌)。”友人惭(感到惭愧),下车引(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答:营造了其乐融融、温馨、民主的那种世家特有的文化氛围。
2、《咏雪》中的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1)“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象的统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陈太丘与友期》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做人要重礼守信。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08-2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08-29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08-29
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08-29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08-29
语文小升初四单元知识点11-26
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测试卷08-29
初二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08-26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四单元知识点08-26
七年级英语上册语法知识点整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