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研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在几天,有幸聆听了《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系列研修课程,让我对深度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
深度学习相对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都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而这些学习方式的一个共同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去探究,去实践,去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积极地探究,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把习得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而探究的过程同时本身也是基于真实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解决新的问题。
1.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能力、设计探究方案与制定计划能力、收集证据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评估和反思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与交流能力。例如在进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骑自行车下坡这一真实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建立实验模型,用小车代替自行车,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变化情况。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知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无疑是学生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并从中感悟到物理知识中所蕴含的观点、思想、方法和本质,才能进而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从物理学的视角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建立“密度”概念时,我们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缺乏必要的理解,也就很难建立相应的物理观念,更谈不上对密度知识的应用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几组“同体积、不同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以及“同物质、不同体积物体的质量”,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具有特殊的含义,它可以反应物质的某种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所具有的思辨模式和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让学生探究“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会不会一直运动”来寻求力和运动之间关系,引导学生设计出“通过逐步减小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观察小车运动情况的变化,进而推测小车不受力的运动情况”的实验方案。对此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科学论证和科学推理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尝试,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生的真实发生。
【《让深度学习真实地发生》研修课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让孩子渴望学习02-03
如何让宝宝学习游泳08-15
如何让宝宝学习画画10-01
如何让孩子学习汉语一样学习英语10-06
学习芭蕾舞后会发生哪些变化?10-01
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英语11-15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法宝01-24
巧用游戏让孩子快乐学习01-21
让孩子自由地学习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