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1-06-07 10:59:24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8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学习心得体会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8篇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中华,教师为本”。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它是全社会要共同关心的事。尊重和理解也应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也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学生也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所以,教师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师生间要加强沟通、理解与尊重,而且,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以安定团结为重,以育人为本为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宽容、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和谐。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同时虚心向教职工学习,虚心的接受他们的意见,从而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作为教师要日常生活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以道德来影响学生。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学习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后我知道了要做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师。众所周知,科教可以兴国。教育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进步的基础。而教育的成功,系于教师,即系于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师德。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个互动的活动。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必须用自己精湛的教学业务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待人处世,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人才。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高超的技能,精湛的师业是树立威信的基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人文内涵、直接关系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地位。勿庸置疑,学生不会欢迎教学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的教师的。如果一位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灵巧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和易接收。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事业。要有精湛的师业必须勤于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深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结构,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才有成功的愉悦,教师的教育目的才易达到。

  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过硬的、丰厚的综合能力。

  具体体现在: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语言流畅、发音标准的普通话基本功。

  二是有渊博的教育和管理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

  三是有较强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是有娴熟的操作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

  五是有善于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的大量涌现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就要以严谨的风范和科学的态度,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合格教师。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3

  班主任就是要努力营造宽松和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特长爱好,是使每个孩子找到自尊和自信的好办法。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想着两句话:假如这些学生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这些孩子。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家长的地位去考虑对学生的态度,那样对学生就多一份爱心,少一份苛求。

  我们当教师的责任重大,“一手牵着孩子的今天,一手牵着祖国的明天”,工作要符合两个需要:一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这两个需要去做工作,才是最成功,也是最少阻力的工作。

  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优秀老师为榜样,务求实效,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做一个道德高深、治学严谨、作风正派的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而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做一个学生、社会欢迎的老师。

  孩子们的名字既叫明天,也叫今天。孩子们的明天应当是美好的,孩子们的今天也应是幸福的。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幸福今天的缔造者和保护者。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深远。由于教师是未成年人的引领者是栋梁的缔造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一支师德过硬的队伍。而我们的师德状况与师德建设工作存在诸多方面不适应新的要求,这也是客观事实。一些教师师德观念不是特别强,或者淡漠了,不讲师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有严重失德的现象,这自然影响到教师的声誉。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公众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有着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也自然有一种人格的、榜样的力量,所以要求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进一步树立爱国、爱教的崇高职业理想,要求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关爱学生、以人为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广大未成年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师德最重要。因此教师要有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要珍惜教师的光荣称号,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上周六,学校组织学习了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五位优秀教师一心只为教育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师身上有很多社会赋予的光环,作为一名教师,在领受这些耀眼光环的同时,更应该恪尽职守,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

  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拥有爱心。五位优秀教师的演讲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提到了一个词,那就是“爱”。 对于教师来说拥有一颗爱心是很重要的,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爱心,教师才会懂得怎样宽容学生。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我曾听人说过,“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厚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

  二、端正态度。这也是因为我们职业的重要性。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小处说,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从大处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又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生存,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正所谓态度决定高度。端正了态度,也就决定了高度,这才是做好事情的根本前提。我们要静下心,沉下气,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不受外界的干扰,潜下心来工作。

  三、练好基本功。叶圣陶说:“语文老师要加强进修,边教边学,以身作则,自觉觉人。”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到老时,我一定会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懊悔。现在虽然辛苦点,累点,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天道酬勤,只有辛勤耕耘的人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哪怕果实不算太丰硕,但我只要努力了,就算青涩的小果子,我也觉得甜。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活到老,学到老。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

  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无限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领悟很深,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才能获得进步,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我们要讲好课,做学生喜欢的课堂,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知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还在追求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小国寡民的思想,这是一种失误,更是一种失策。没有人可以学会世界上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但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追求成功,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强学习,有学到老活到老用到老的正确学习态度。我们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要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各种知识把每名幼儿教育好。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6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 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 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 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 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在传播科学发展观中的双重身份

  首先,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个体,教师在实践中的认识是 感性的、零散的、朴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为理性,用以指导行为是含糊的,有着明显的缺陷的。所以,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传播中首先是以受众的身份出现 的。

  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蒂是比较牢固的,这 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发展观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指导思 想,冲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对待学生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让学生在阳光下成 长,在表扬中成才,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这样的.理念才是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深入的理解。

  其次,教师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一所好的学校就象是一台高效的播种机,传播科学的思想,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这个群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就中学而言,教师作为施教者其教育对象主要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既是缺乏科学辨别能力的弱者,又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强者,恰当地利用这个特点,是我们在青少年当中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社会的发展最终依赖并体现为人的发展,这是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因。所以,教师在传播中应慎重地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 全面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从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强烈的欲望。发展不是单调的,而是全面的、丰富的、适宜人性的发展,带给学生这样的观念,是为了唤醒学生全面 发展的冲动,这种冲动付诸实践并最终有所成就,在客观上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当我们把问题归结为人的时候,学生也将汲取科学观念的营养,逐步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观、发展观,这也就是我们在青少年中传播科学的发展观所要达到的最直接的目的。

  二、教师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应最终归结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靠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 导终身学习的模范。终身学习,准确地说是人的一种内涵和修为,终身学习不是急功近利的学习,不是糊弄别人也糊弄自己的一种学习形式,如函授班、研修班等, 终身学习也不是限定于某种内容的学习,它就是人的一种需要,一种终身的需要。

  教师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1)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 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2)在知识的传递上体现教师丰富的 知识面和宽远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3)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下体现出 卓越的收集和解读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师的能力是对学生坚定终身学习的品质的鼓 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自信心。(4)在答疑中表现出丰富的解题技巧,诱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形成内在 的强大的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思维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一旦停止了思维便与一般的动物无异。思维需要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需要终身学习,不断的学习能不断产生出新的思维,人类的发展才不会停步,人类文明才会勇往直前。

  三、教师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科学发展不是消耗式、粗放型的发展,而是注重科技含量的集约型的发展。这种理念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追求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追求中身处一线的教师是理所当然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高效的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学用品、教材及辅助书籍等,当然,还包括宝贵的时间。这 些资源按照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着不同的组合,这些组合无疑是多样的、复杂的、多变的,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不是高效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 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 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此外,环境、教学用品、书籍、时间等资源的合 理利用也很重要,教师要在探索中思考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课堂的全局,努力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寻求满意的课堂效果。

  创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成本效益理论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如何让学生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容量的知识。 一堂课的成本除了上面所述的可用资源外,还包括教师在课前的备课、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等,我们最需要节约的成本主要就是学生的付出,这是减轻 学生负担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不是在课堂知识阐释的清晰程度,而在于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习有法,而无定法。准 确地说,学法指导就是教师要自觉地给学生灌输这一思想,传递学法的有效信息,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方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 的付出都可以减轻了,成本也就降低了,课堂的效益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高效的教育手段。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适应时代需要的重要标志。现 代教育技术在辅助教学中所体现的直观性、通俗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传统教育手段无法媲美的,它为我们提供的PowerPoint、Flash、 Autherware等平台,具有强大的教学辅助功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地实现课堂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科学发展观下的教师必然是和高效联系在一起,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是当今时代下的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教师是在校园中创造和谐的使者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和谐的发展。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办学就要求创建宽松、平等、民主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创造和谐的使者。

  和谐的第一要件是平等。没有平等就不可能有和谐。教师面对的受教者在性格特 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学生,他们都有平等地享受 教育的权利,我们有责任将优秀教育资源平等地奉献给他们。假如教师的微笑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话,我们就有必要让它成为所有学生共享的资源。

  和谐需要宽容。教师不可能要求只面对不犯错误的学生,学生是年轻的、单纯的,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不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打死,就全盘否定, 这是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教师需要有一种成熟的心态,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包容学生的错误,因为包容不是纵容,而是比某种惩戒方式来得更为有效的教 育方法只有宽容,才能为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创建良好的平台,这样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7

  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愉快,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教师在学校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尤其重要。通过学习新规范,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而教师的高尚师德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师德修养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的结果。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老师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自身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首先,我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作为教师我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从我站到讲台上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很热爱这份工作,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其次,进一步提高师德认识,坚定师德信念,在政治思想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我长期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学校组织学习新规范,我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并写了深刻的心得体会,自己在心目中暗暗下定决心像优秀的教师们学习,充分认识到了履行师德规范对教书育人的深远意义。从内心深处激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道德情感,自觉履行师德规范。

  二、努力探索,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有较强的教书育人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的责任,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是好教师,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履行职责是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赢得荣誉的阶梯。奉献是一种崇尚无私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奉献敬业精神。教师的敬业精神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他的品德操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熏陶。教师言行上的不妥当,人格上不完善,都会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坚持高尚情操,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人常说:“无德不成师”、“有其父必有其子”都阐明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要有好的学生必须要有好的老师,只有教师的言行做到正直高尚,才能用自己的道德思想逐渐感染并支配学生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规范中的要求去做,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努力促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继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塑造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教师要用自身的高尚人格、优良品质来感染学生,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在实践中来塑造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以求得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8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用教材教”时下已成为教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在语意上并无多大差别,但“用教材教”反映了教材观的转变,即视教材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学线索,激活了教师的专业自主性,让教师以教材开发者的姿态,将个人特质、教学经验、教学才能融入到对教材的加工、改造之中。

  历史地看,过去我们也反对照本宣科,追求用活教材,现在提倡“用教材教”,似乎是旧话重提,但其中的必要性却不容小视。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在为教学提供新条件的同时,也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材多样化,要求教学手段不再只是一张嘴巴、一支粉笔。因此,传统的话题势必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求新的诠释与表达。

  目前,有种观点认为,“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两个阶段。论据一是目前尚有不少教师的教学连忠实执行教材还没做到,论据二是“教教材”要作为“用教材教”的基础。这样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明确的是,它只是举出了特定背景下的真实个案,不能据此认为它就概括出了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一般规律。同时,我们也确实应当先深入教材,再跳出教材,否则难免会出现对教材的误读和背离。

  事实上,要有效地用教材教,除了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之外,还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教材再好,通常也只能根据一般情况为教与学提供一个思路和一种设计方案,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用教材教,要求教师具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的智慧。解读教材、解读学生与加工教材,都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即在课前一次完成,实际的备课过程,也常常是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不能因为它们需要分别展开研究,就听任目前的教学停留在“教教材”的水平上。同时,对三者的钻研应该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都有待深化,需要经验的逐渐累积,不必人为地限定先熟悉教材、教教材,再加工教材、用教材教这样的阶段。任何时候,调整、加工教材都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备课的内容之一。

  如何“用教材教”?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这里笔者仅就使用新教材以来教师在课前预设环节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复习铺垫的设计。

  现在新编的教材,基本上不再出现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以致有教师问:是不是数学课堂上不要需要复习环节了?

  教材直接以问题开始,有利于扩大思维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新问题的基础上联想回忆出已学知识。当然,如果学生自己联想有关知识有困难,或者出现夹生、遗忘现象,教师先行组织复习也是可取的。

  新授前设臵复习、准备环节的初衷,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二是为探究铺设台阶,分散新授的难点。第一点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第二点。以往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铺垫暗示过度,或者人为地设臵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学生无须探究,或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我们也不必就此因噎废食。应当承认,这类教学铺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

  比如,教循环小数前,很多教师喜欢先以学生熟知的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实例,让学生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周期现象,以此作为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有了这一铺垫,原本很抽象的循环小数,通过学生自发的类比,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教学手段的选择。

  一般认为,选择教学手段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除此之外,还应考虑什么?

  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现在多数教材提供的现实模型是城市建筑、冰箱、纸盒等图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农村和边远地区,给出的素材里还有长城的图片和其中一块放大了的砖。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能选择什么教学手段呢?笔者在农村教学,曾用当地的白萝卜作为教具。在东北,教师的创意是让学生用小刀削土豆。在上海,老师们让学生用小刀削橡皮泥。这不正是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最生动的诠释吗?

  巩固练习的补充。

  经常听到教师抱怨新教材配备的练习偏少。不可否认,教材需要修改、完善,但教材不是题库,面对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诉求,教材中的习题必须严格精选。因此,即便改进之后,还会众口难调。比如20以内退位减法,可以用“破十法”,也可以用“连减法”。诸如此类的针对性练习,教材难以一一提供,只能由教师为学生“量身定制”,自行补充,当然教学参考书可以也应该给予提示。

  此外,学生的学习有缺漏必须弥补,同时要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兴趣拓展和提高的需求,教师适当的增补练习,也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之一。另外,一些乡土素材、社会时事、学校正在开展的活动,等等,都可以用来编成数学的实际问题,使数学应用练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的脉搏。

  理解教材。

  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点亮教材细节。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填补教材“空白”。

  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同时也给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联想意境和创造空间。例如苏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一课,教材对竖式如何引出没给出具体的方法,从而留下了教学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不妨在此动动脑筋,考虑如何增减教学素材更便于学生感悟到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必要。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开发习题资源。

  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8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师学习总结模板集锦9篇02-03

【推荐】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九篇12-19

【热门】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5篇12-15

【推荐】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7篇12-04

【推荐】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10篇12-03

关于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六篇12-02

【精品】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锦8篇11-25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集合7篇12-30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合集九篇12-19

精选教师学习心得体会模板汇编10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