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5 05:12:56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2版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版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版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1

  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修订2022年版课标的根本精神和关键要求,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课程性质中,对于主要目的表述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表达的更为具体、全面,为新课标的学习提供了思想性和方向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培育之本,建构课程一体化教学

  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抓手,建构“学、练、赛”一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教会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摒弃“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解决“学生学了九年体育课,绝大多数学生未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实问题。

  ①运动技能“教”起来:“教会”是基础,“教”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教,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

  ②校内校外“练”起来:“勤练”是巩固,教师提供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学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逐渐养成“校内校外一小时”的锻炼习惯。

  ③各种形式“赛”起来:“常赛”是提高与运用,要面向全体学生,个人赛、两人赛、各种形式的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领悟体育锻炼的价值,通过“以赛代练”的方式,更好的响应与落实“校内校外一小时”的号召。

  落地生根,明确课堂运动负荷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课堂中的“不出汗”现象。2022年版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不应低于75%,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的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50次/分;不仅专门设置体能学习内容,还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学习,保证每节实践课具有足够的'运动负荷,让学生充分获得运动体验,真正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现状,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实践磨炼,锻炼与生活相结合

  2022年版课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多方面强调要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在学业质量中增加了与锻炼习惯有关的评价指标,如“能够做到每学期通过现场或多种媒介观看不少于8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的比赛,并能进行简要的评价”,以及“能够做到每周运用所学球类运动技能进行3次(每次1小时左右)课外体育锻炼”等,并通过布置体育与健康家庭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和健康实践活动。

  新的课程理念落地,需要新的教学实践,新理论的更新,需要教师观念的及时转变,一线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领悟课标的要求与内涵,深究课堂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体育之光散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2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我将学用新课标,探索如何让学习任务不仅有形式的创新,而且能真正推动教学观念、课堂结构形态和运转模型等根本性转变,助力学生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快乐视角,创新课堂

  新课标特别强调,新兴体育类运动在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体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冒险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其中时尚运动类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的体育课堂要能创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创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感受体育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以提升,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要能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因材施教。关注细节,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德育工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用心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激情调动,彰显魅力

  教师要能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能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调节语速、语调及语言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我们,爱上体育课,也就是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用心教学,在体育教育研究中砥砺前行!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理念基于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进阶式提升、单元式呈现、结构化实施为统领,使得学生在序列化的体育课堂上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并在掌握知识技能、比赛及评价过程中收获意志品质、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立足学情巧用手段,突破重难点促“学会”

  教师的“教会”最终体现就是让学生“学会”,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和技能水平,精准确定教材重难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会”,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如五年级的“8”字绕长绳教学设计时,注重细节,做到目标明确,步步有“招”,环环相扣。让学生尝试先练后学,学生在前后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再根据教师的讲解有针对性地练习,逐步掌握重难点。根据生情进行分组,把同等水平的学生分配到一组。一是纵向自我突破;二是横向突破他人。根据进步幅度分类奖励,让学生“边练、边学、边悟”。

  玩趣增味合作学练,增强认同感促“勤练”

  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点主要在于一个“玩”字,因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趣味性、合理分组、合作学练,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引导学生“勤练”。在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可以做到观看平板电脑和展板不拥挤嘈杂,小组展示环节不拖沓。通过合作练习感受集体与团队的力量,优生找到自豪感,后进生也会以能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而增强自我认同感,从而使全体学生明白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感受到合作进步的喜悦,提升勤练的积极性。

  明确标准以赛代练,层层递进促“常赛”

  “常赛”要抓住课堂主阵地,无论何种阶段、何种形式的“赛”,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比赛规则和要求,当学生学会技术动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对应水平阶段的实赛模拟,并且以赛代练,巩固技术动作的同时促进专项体能提升。利用组内个人赛、小组展示赛、全班表演赛,层层递进的比赛形式,不仅遵循了技能掌握规律,而且难度适宜,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比赛要求,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花样跳绳比赛的氛围,而且通过比赛进一步巩固了动力定型,同时发展了相关体能,使动作更熟练、省力、自如。

  想让体育课程的'“培养运动能力,转化运动行为,塑造体育品德”的学科素养收到实效,需要高效体育课堂的推进。而“学、练、赛”一体化有利于推动课堂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学生以“学、练、赛”的闭环模式学习,无形中掌握了一套运动方法,是日后体育学习和锻炼必不可少的技能。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发布以来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课标提出了体育课程应该要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义务教育总体培养目标,才能分析其课程的价值取向,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践行新改革。我将从项目特性、大单元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三个方面谈谈理解与感受。

  紧抓项目特性,发展专项运动能力

  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各自的特性,体育教师要抓住项目特性,深入挖掘,将其渗透融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如球类运动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应激反应的即时性,技能操控的复杂性、战术选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根据球类项目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球类专项能力,如快速反应能力、预判能力和决策能力等。这样即强化对所学运动项目的深度理解,也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发展提升。

  倡导大单元教学,引领课程整体设计

  大单元教学是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集中、系统和完整的教学。运用大单元教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提高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和重复性的课时安排。教师从大单元视角切入,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可以优化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将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与整合,实现课程多样性、综合性与逻辑性的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掌握所学项目的运动技能的同时,也在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完整的体验和理解,还可以增强联系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课内外一体化,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体育教学除了关注课内行为,也要将课内转化为学生课堂外的成长行为。课内所学的内容不结束于课堂,而是课外的开始。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精神与意义。课堂中掌握了,课后学生就会将课堂所学,在课外延续练习、比赛,并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整个生活发生重大的影响,他所学的东西将会影响他的行为、兴趣与选择,意味着他对过去的一切都受到审视和重新评估。我们要从项目特性入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整体设计课程内容,关注学生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与生成,真正做到以体育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参赛”要求。从学科的育人价值来看,“教会”是“勤练、常赛”的基础,“勤练”是“教会”的主要手段是“常赛”的必经之路,“常赛”是“教会、勤练”的延伸和拓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巧设“教会”内容,提高运动能力

  “教会”是教师要做好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去理解学习内容,熟练掌握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如在传统篮球教学中,教师多以篮球的技术为教学重点,从而忽视了对篮球本身的基本知识学习。学生往往只学会了篮球的技术动作,却无法了解篮球的比赛规则和技术的运用场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某个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该技术,做到学以致用。

  优化“勤练”手段,形成健康行为

  “勤练”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主阵地,校内在动作技能掌握的前提下,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并结合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使学生能够反复的练习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校外可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外体育锻炼,可以是独立完成,也可以是与家长共同完成,以此达到“勤练”的目的,形成健康的安全的运动习惯。

  丰富“常赛”活动,养成体育品德

  “常赛”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重点在于全员参与。“常赛”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体育课堂内的教学比赛,可以是简单的体能竞赛,也可以是单个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的比赛。如学习完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后,可以让学生体验三对三的半场篮球比赛,让学生在懂得该技术在赛场中的运用场景。二是课外的.体育竞赛,如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也可以是以俱乐部、兴趣班或小团体组织的竞赛。目的便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参与更多的体育竞赛。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会、勤练、常赛”,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高,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手段,广泛开展各类竞赛。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研读。“学研有根,立标为本”,为了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切实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把自己学习新课标过程中的所思、所获进行分享。

  依托专家,聆听深解读

  《课程标准(2022)》高度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围绕核心素养,加强了体育课程的整体设计,领域不断拓宽,内容更加具体化。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外,“专项运动技能”部分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

  为了全面理解、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原则、结构体系和编排思路,为教学指明方向,我依托网络资源,及时关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师报等各网络平台和各大院校推出的专家线上“新课标”解读活动。区、学校也统筹安排了对“新课标”的解读。专家们系统地讲解了2022版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并围绕新课标改革重点、课程框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在专家的引领下对新发布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立足课标,指引新方向

  在研读中发现,课程从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协同发展中推动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如何将体育核心素养体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呢?《标准》提出了实施的有效途径——“教会、勤练、常赛”,给我们今后的体育课程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是方向性和操作性的把握。

  首先,“教会、勤练、常赛”的方向性非常明确。根据标准要求,我们要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帮助学生扎实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上全面均衡发展。

  其次,“教会、勤练、常赛”的操作性非常现实。从课程到项目(单元)、从项目(单元)到课堂,“教会、勤练、常赛”逐渐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范式,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

  深度备课,活用现教材

  聚焦“双减”,研读课标,变革课堂,提升质量。我从新版课标的深入学习入手,以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以教学目标为“归宿”,以基本学情为“支点”,以教学方法为“关键”,以大单元主题备课为“抓手”进行深度备课。只有深度学习,深度备课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不仅是理论上的提升,更是行动上的指导。我将更加深入学习新课标,把握新变化,践行新理念,胸怀理想、手握本领、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心康体健的新时代好少年。

  通过认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才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效果。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体育新课标的心得体会03-30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2-05

学习《体育健康新课标》心得体会11-02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5-12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10-28

小学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03-29

小学体育新课标学习体会03-21

体育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08-20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7篇02-05

体育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0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