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1
新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优化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按照学生学习逻辑组织呈现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形式整合课程内容,突出主干、去除冗余。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二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了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2
通过对道法新课标的学习,新课标的观念深入人心。教师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材只是媒介,我们要灵活运用教材。要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道德与法治》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3
课程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即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即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即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
4、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即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即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4
2022年5月11号下午,我倾听了韩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听着韩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咀嚼着韩教授说的每一句话,回忆着自己的课堂,思考着今后的教学走向,感受颇多。用新课标的理念,给我在小学道法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指明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五个方面。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相互交融,但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显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的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初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
我们道法课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就是要确立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统帅地位,使教学的一切要素、资源、环节、流程、活动都围绕核心素养组织和展开,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立足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制定就要彰显铸魂育人要求。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教学目标时应该坚持三个导向:
(一)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合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
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确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标(2022)中的核心素养要求以阶梯化呈现。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核心素养要求具体在四个学段以阶梯化呈现。
同时,课程内容设计要凸显一体化的要求,这为我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目标。
三、“注重策略”“教、学、评”一致
新课标(2022)提出要综合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纸笔测试等方法全面获取和掌握学生道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相关信息,要加强纸笔测试与观察、谈话等方式的结合,关注不同情景中学生品行日常表现,避免仅凭考试分数判断学生水平的传统单一评价方式。要根据评价情况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教学方式。
我认为,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切有必要转变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环境,有了与老师同等对话的机遇,变得越来越勇敢,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总之,道德与法治反映的是大社会,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新课标存在的意义是指导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而精准、细致的研读与解读才是新课标发挥作用的关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新课标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备课、上课以及反思等教学行为,使其最大化地发挥指引作用。
时代赋予我们的不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说明、实践,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提升课堂效率,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5
新课标“前言”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迎接来自新课程的挑战。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6
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我第一时间对新的课程方案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进行了通读。新的课程方案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完善了培养目标、细化了实施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把握课程性质,培育时代新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与法治教育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结合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正确解读教材释放的信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学内容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把“德”与“法”养成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中,从而助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国家战略。
强化课程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学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是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明确课程目标,实现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教材一定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对于课程目标的建立需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全体思政教师一定要按照“六要”和“八统一”要求,积极修为,努力将课堂作为发挥自己作用的主要岗位阵地,切实承担好铸魂育人的时代重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组织教师进行深入地学习,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结合新课标要求重点开展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最后作为学科带头人,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打造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助力。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7
一、自我教学诊断分析。
1、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达成。
2、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答非所问,需要经过反复引导后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骤的教学,对知识点一知半解。
3、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脱节。课堂停留在知识的讲授上,没有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处理实际道德的事件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理论实践两张皮”。
二、解决问题的改进措施。
1、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标要求。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制定目标很重要,目标好比师生在游泳课堂里的目的地,目标过大,游不到,目标过低,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恰当的目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既能够达成目标,又能起到训练的作用。只有把握了课标对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才能在制定具体目标时有标杆,才不会有偏差。
2、要关注学情。三年级孩子,他们的生活大部分是被家长包裹着的,他们在家被家人包裹着,在小区,被家人看护着,上放学路上,家长一路接送,在学校,被老师包裹着,他们生活的空间就是家里、小区、学校,很少独立与他人相处,社会生活经验缺乏,难以达成老师课堂设定的目标,因此,作为老师要充分了解学情,要能够课前让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充分挖掘自己助人和被助的体验,了解社会上爱心传递的人和事,阅读了解雷锋的故事,增加不在场经验,提升他们对传递爱心的理解,为课堂教学铺垫。
3、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教学思路是一节课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步骤和流程,也是教师对一节课教学过程所做出的思考、安排与策划,它体现了本节课“学”与“教”的逻辑,一堂成功的课必定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教学主线,显得有条有理,环环相扣,重点突出,精彩纷呈。相反,凡是不成功的课必定是主线不明,思路混乱。好的思路既便于学生理解,更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展开。教学活动的流程,要依据目标,每个环节以目标为始,更要以目标为终,每个活动要达成总目标中的一个分目标,按照德育课堂的“知、情、意、行”进行串联,明理导行。
4、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富含多种元素,能将视频、音频、文字等一次性的呈现在一堂教学课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加工、变形,让这些生活素材转变成为学生能够理解、可以学习、易接受的教学素材,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课堂中的知识点。
5、正确使用评价语。评价语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语言。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评价语是对学生认识的统一和提升,是对课堂目标达成的表达形式之一,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对目标达成的催化。
三、今后五年工作计划。
1、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用爱促进教学。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心便不能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让他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使教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2、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用知识感染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要反复琢磨,要与自己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孩子在成长途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要不断加强综合素质修养与教学技巧。除了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自己专业的专家,同时还必须是个杂家,教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丰富知识和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
4、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精神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只有创造师生平等的环境,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理论,而又不感到枯燥。
总之,要做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老师,以实际行动履行好一名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8
5月11日下午,我参加学习了韩震教授主讲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专家公益讲座解读,对我启发和触动非常大,让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韩教授结合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解读。我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立足于今天中国的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形势大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担负起为民族复兴大任培养时代新人的伟大任务。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紧跟时代要求,深入学习好新课标,把握好课程精神的要旨,立足课堂,放眼未来,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担负起教书育人培德的艰巨任务。
我们要坚持价值导向,突出德育育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融道德教育、国情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一体,全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新的课程方案和标准就是鲜明的旗帜引领。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2022学习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学习心得11-13
小学道德与法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4-27
道德与法治教材网络学习心得体会08-05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8-05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8-13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08-16
道德与法治学习有方法优秀教案09-15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