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1
最近在读《怎样和孩子沟通》这本书,细细品读其书中内涵,读《怎样和孩子沟通》有感。
书如题名,主要围绕着如何与孩子平等和气的交流,其中介绍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书中不仅从文化角度上对亲子关系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阐述,而且从沟通的技术和内容上进行了详细分解。无数多的事实证明,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
书中第一章就讲到了尊重,可见与孩子互相尊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只有为人父母的能够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想法。
其次便是懂得赏识孩子。“真笨,这都不会”“你看看别人,考多少分,你呢。”这些话无疑是刀,会无情地刺伤孩子的心。作为家长,要看得到孩子的闪光点,能适当称赞他,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而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让孩子更有信心走接下来的坎坷路,读后感《读《怎样和孩子沟通》有感》。
最后是身教重于言教。口说远远比不上一次亲身行动,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无疑是无条件的信任自己的孩子,若父母与孩子之间连基本的信任都荡然无存了的话,交流亦或是谈心根本就是妄想。试想想,孩子一边和你说着话,一边怀疑父母会不会为此轻视自己,担心明天父母就会把自己的话转说给别人听。这样的交流,又有何意义,只不过是挂着“谈心”的虚名罢了。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孩子大了,自然有了他自己的思想,即使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闻所未闻,作为家长父母,理应当相信自己的孩子,让他自己决定该做的事,这样孩子才会成为更有做为的人。
无论是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或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应该做到以上几点。口说无凭,我只希望我在以后漫长的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能做到以上一点也好,哪怕是只有一点,我们的教育也会更加成功。
怎么和孩子沟通
几乎每个人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孩子们也在试图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孩子的理解能力可能还不成熟,但是有一种内在的力量驱动他们去探寻世界的奥秘和自身存在的原因。交谈能够给予孩子分享内心世界的机会,帮助他满足这种心灵的渴求。
家里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你可以“解读”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形成着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并聆听他对于周遭世界的看法。
与孩子交谈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时间的准备。孩子们需要时间去整理思路,也可能需要一些细心的提示。当你没有认真倾听或者试图敷衍时,他们会分辨出来。你必须真心愿意花时间去陪他,听听他要说些什么。交谈时,请和你的孩子坐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并不断地用点头或微笑给他回应。
第二,要记住,孩子是在表达他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的。不要去纠正、说服孩子,或者转变话题。孩子开始向你吐露内心深处的想法时,如果他们认为你没有在听,那么无论他们可能是多么不成熟,都会关闭心门,不再和你分享。
第三,交谈是双向的,不应只让孩子一个人滔滔不绝,而应该轮流分享。如果是你发起交谈,你就要先分享心里的真情实感,然后让孩子分享他的想法。双方都要有机会聆听和倾诉。如果孩子想说的有很多,那就让他多说一些,但你也必须说些什么。再次提醒父母们,如果你只是假装感兴趣或胡乱编故事,你的孩子是会知道的,并且,这样的谈话也就毫无意义了。
怎样和孩子交谈
先要和你的孩子坐下来。如果你们从未一起分享过心里话,那么最好由父亲或母亲发起对话。给孩子讲述一个你童年的故事,要讲得声情并茂,并且内容要与孩子的生活有关系。谈论你小时候祖父母做的事情,你曾经去过的地方,你第一次吃的特别的食物,你第一次看见火车或飞机的经历,你去上学的情形,你在夏日的作为,你的家庭怎么庆祝春节,等等。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调整分享的细节。例如,你分享了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的故事,然后问你的孩子,“你记得吃生日蛋糕的事情吗?”如果他们第一次回忆的时候有点儿困难,用提问去帮助他们回忆,“你还记得我们准备了一个蛋糕庆祝你的生日吗?那是个什么样的蛋糕呢?”如果孩子的思想从生日蛋糕跑到了当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或在场的人物,那你就要开始问有关这些事情的问题了。让你的孩子来主导整个交谈。你的提问不是审问,要亲切柔和。
在交谈中,只有在一种情况下,需要打断孩子的讲话,那就是孩子开始进行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允许孩子继续沉浸于幻想之中,就不再是和孩子交谈了。想像和幻想是不同的,想像基于现实,而幻想则是基于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虚构情节。例如,人不会变成狗,卡通形象永远不会变成真人。
当孩子缺少有意义的交谈
一个朋友带着他四岁的儿子来我家里玩。我丈夫发现这个小男孩需要些关注,就开始和他交谈,“萨姆,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老师、警察,还是医生?”“医生!”萨姆答到。
“噢,真的?”我丈夫说,“那你想做哪一种医生呢?”他开始给他讲解医生的不同种类:儿科医生、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等。“你想做哪一种医生?”
萨姆想了一会儿答到:“我要做专门递送大鸡蛋盒子给不同家庭的医生,当他们打开那个鸡蛋盒子的时候,盒子就爆炸了!”
我丈夫停下来,试图去理解他所说的,但是没有结果。“你想递送会爆炸的鸡蛋盒?但是,医生是不做这些事情的。”萨姆接着解释,他在一个卡通片里看到一个医生做这样的事情。萨姆是在想像还是幻想?毋庸置疑,他是在幻想。医生是不会递送会爆炸的鸡蛋盒子的,医生治病救人。萨姆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而非真实地与人交谈。
交谈要有实质
孩子需要时间和他人,尤其是和父母,分享他们的想法。交谈不只是围绕基本需求,如食物、水和睡眠等;交谈也不是他们告诉你想玩玩具时,你给他们拿出玩具,让他们自己玩。交谈是让他们能够分享内心的想法;交谈是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交谈是爱孩子,给孩子时间去表达自我、分享感悟;交谈是加深关系。开始和你的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交谈吧,你将看到亲子关系的增进!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我国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人生之路,起于孩提。”这就是说,人的教育起始于家庭,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古往今来,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孩子。但是,子女是不是都教得很好了呢?这可难说了。有的孩子在父母、老师等人的教育下成人成才;也有的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有的走向了人民的反面,与父母的希望相反,甚至遗臭万年。做家长的都强烈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要使孩子成才,教育方法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但是,孩子的情况往往并不那么理想。当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后,急躁情绪产生了,也不讲究什么教育方法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过:“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女儿落地,虽然我也希望将来她能出人头地,但我更明白,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性格更是她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长辈对晚辈的爱,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子女成人的。有的家长竟
出现教子偷盗,教子赌博的现象,甚至是痴迷邪教带孩子自焚,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正确的爱。我认为家长要用高尚的情操去爱孩子。女儿一直很乖,不闯祸。有一次,和同学在小操坪里玩,玩到开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女儿找到我,低着头,从嗓子眼里挤出话来:“妈妈,我不小心打碎玻璃了。”我听了,没有马上责备她,而是问她:“你说该怎么办呢?”她望着我说:“赔……”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其实我自己是学校的老师,打个招呼也就没事了,但考虑到这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我就毫不犹豫地带着她量尺寸,配玻璃,并亲手将玻璃装上。虽然花了钱,花费了时间,但我知道,我给了孩子真正的爱。
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应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表现在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上、学习习惯上,不应简单地流露在表情和行为上,也就是说心疼在心里。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如果不注重自己爱的表达方式,孩子要么目中无人、自私、固执,要么没有自理能力,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别人帮忙。我不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这样的孩子。从她刚会迈步开始,我就放手让她自己走,她摔过,哭过,我没有扶她,大声对她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当她要求我抱时,我告诉她要自己走。旁人指责我:“你真够狠心。”其实,作为母亲的我,何尝不想扶女儿一把,抱女儿一段,但我忍住内心的冲动,我知道女儿是要自己走路的。到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女儿一直自己照顾自己,有时还会反过来照顾我。看着自理能力强、独立的女儿,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对孩子的教育要严。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的严格教育是一种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可能因为自己的妈妈是学校的老师,女儿的心里总有点莫名的优越感。有什么话想告诉老师,总想通过我去转告;和同学发生冲突,也推到我这儿来解决。有一次,女儿和同桌产生冲突,哭着来找我。当时我又是心疼又是气,我完全可以凭自己是老师,叫来那个男孩子臭骂一顿,我没那么做。我对女儿说:“去找班主任,班主任会解决的。”事后,我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批评了女儿,虽然她有理,但我还是要求她宽容待人。
对孩子的教育不仅要严,而且要严得适当。作为家长,应对孩子有明确的原则要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应有限度,不能对孩子要求过高,管得过死。如果要求过高,孩子难以达到,父母可能由望子成龙变成“逼子成龙”,使孩子在思想上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结果只能有悖于父母的初衷。如果管得过死,他就会感到在家里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因而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孩子任性。家长要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度”,只要孩子不做危害他人或不安全的事,让孩子有自由思考、自由活动、自由发泄其不满情绪的余地。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如果能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平等待人,和蔼可亲,以理服人,那么,在子女心目中,就可以树立起一个可敬可信的学习榜样。这样无声的教育,就会大大优于那些只说教的教育。
我教育女儿不能说粗痞话,我自己就做到这一点,从不说一句粗痞话;我教育女儿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我就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公公婆婆,和公婆和睦相处;要求女儿不挑食,我就首先什么都吃……
除此之外,我平时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询问女儿学了什么课程,上了什么课,今天发生了什么趣事,耐心地听孩子讲;当着众人表扬她,当她有错时,不当别人的面批评她,总是私下找她谈心,低声调地、心平气和地和她谈话。当女儿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没有一味地指责她,而是鼓励她,找原因,争取进步。女儿心地善良,天真可爱,懂事,独立,有爱心。我会继续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爱的力量支持、帮助女儿走得更远,更好。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3
我的儿子现在六岁多了,上小学二年级,从他刚一出生起怎样教育他长大,就是让我很忧虑的事,作为妈妈理论上的东西我懂,闭眼抹杀孩子的权利,知道不行,但实际上孩子淘气时偶尔也不免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用一些野蛮的方法去对付他,想着孩子受过的体罚和叱责,我的心酸溜溜的,人性也许真的是二元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无比矛盾。为此,我有空时就会跟其他家长聊天听取一些好的建议,再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看,事实证明,有些方法用在孩子身上确实有效果,下面我从几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我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带好样,要言行一致。
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家长要严以律已,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家里家外都要一个样。如果你在给孩子讲得头头是道,而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孩子的爸爸要求孩子不要玩手机,但他自己没事就拿着手机玩,你在教育他时他就会反驳说:“为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玩,而我就不能玩?”争取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游戏、不网聊、不打牌。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互敬,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你可以把没做完的工作带回家但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人。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就学会了自己吃饭,一开始他对自己吃饭充满兴趣时,我就让他自己吃,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件事时,完成的并不好,吃的到处都是,但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吃,并加以鼓励他说:“崽崽真棒,今天掉的饭比昨天的少了,加油!”慢慢的就养成了吃饭不掉饭的习惯了。而且我要求他每次吃饭都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许剩饭,如果饭菜装多了吃不完要提前告诉我们,请求我们帮助,不允许剩饭。所以孩子上幼儿园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墙上的红花总是最多的。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早餐是自助餐,我看见他盘子里打来的东西没有其他孩子多,我就故意问他:“为什么崽崽只打这么一点啊?”他说:“我怕吃不完浪费,那里还有好多好吃的,我想都尝一下,我吃完这个再去打一点其他的。”我当时心里有一股很强的成就感,平时要求他吃干净碗里的每一滴饭不准浪费的习惯养成了。从一生下来我就坚持让他和我分床睡,后来,五岁多的时候,我就提出要他独自睡一个房间,他开始有些不愿意,说他怕黑,我就跟他讲:“崽崽,你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妈妈帮你在客厅留一盏小夜灯你的房间就不黑了。”他还是同意了,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是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踢被子,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盖好的。后来,我就比较放心了一般不会特地起来查看他是否盖好被子。
这也是我和他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当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分房睡的问题苦恼时,我就会很自豪地说我的孩子一直都是自己睡的,他也会经常跟小朋友说:他早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了。我平时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吃饭后坚持让他自己把碗收到厨房、帮助择菜、收拾自己的书包、洗碗、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等,做不好时,我就偷偷再翻工,但是我还是会适当地鼓励和赞赏。我们家长平时多看孩子的优点
少看他的缺点,久而久之,他就能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日就能形成,它需要我们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设立“贴苹果本”。
设立“贴苹果本”对我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办法,从他上幼儿园开始,我就给他专门用一个本子来贴苹果,并设立多少个苹果兑换一个他想要的商品。根据商品价格的高低来规定兑换苹果的数量。例如“收好玩具”、“不乱扔垃圾”、“作业完成得好”、“字写好”等等,每天都去发现他做的好的地方,然后给他贴一个苹果,每次给他贴苹果时他都非常高兴,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数一数自己得了多少苹果。所以,孩子的玩具、课外书籍、学习用品90%以上都是他用贴的苹果换来的,他为了多得苹果,就会努力表现好,长期以往好的习惯也就养成了,学会写字后,我就让他在贴苹果处记录这些小事,例如:“羽毛球打得好”、“主动跟别人问好”、“坐姿端正”等等。与此同时也学会了写不少字。
我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我想在孩子身上多花点精力、多动脑筋,总比不管要好,记得有一次跟一位家长闲聊,她告诉我她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管孩子,辅导孩子学习更是花了不少精力,但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够理想,这位家长的情况跟我很像,但我不这么认为,假设我们不去管自己的孩子,结果会怎么样呢?那情况可能比现在更糟。我不指望我的孩子能成名成家,只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身心,能把他教育成一个自食其力、不为社会所累、对社会有用的人。好在孩子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的基本的力量——良好的习惯、胸襟与眼光;孩子始终还是孩子,自然说不上高的远的,慢慢从近处小处下手。我想只要坚持了就会胜利。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4
1、阅读
从3岁开始,就买了很多故事书,带画的那种,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经过半年左右变成一块看书,慢慢让她自己看。
从生活中教她认字,小孩模仿能力很强。很快就能学会,用了一个星期教了有几百个常用字。
这样她基本就能很顺利地自己把故事看完整。(不用缠着我老给她讲故事了)
阅读课外书是她最大的爱好。琴拉得再苦,中间休息放松就是看书。有时喜欢的书能看好几遍。(现在是个小哈迷)
语文没有报过课外班,大部分知识都是从课外书上获取(孩子的课外书家长一定要有选择性的给孩子看)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成绩想差都难。
2、数学
在幼儿园时,就接触一个叫“蒙特梭利数学”那时就对数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来又买了几本关于数学的故事书,
既学了数学知识又不枯燥,一直到现在,数学是我最放心的。从4年级开始我想是否要给孩子报个奥数班呢,当时反对的声音也很多,
我心想着,去试试吧,不给她要求什么,了解下奥数怎么回事就行,由于出去旅游,8次大课少上两次。但是孩子还是考出了相当优秀的成绩。
摇摆不定中我们又坚持了一直到现在。真的很庆幸自己和孩子的坚持!
3、英语
英语从幼儿园开始的。最开始买的光盘,迪斯尼神奇英语,看着动画听英语。
就这么放给她听,玩的时候也放,不刻意的教,只想让她对英语不陌生。(这是我当初的真实想法)
报课外班是一年级下学期,因为离家近就选了阳光外语(我就是个懒人)来来回回接送方便
在家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早上起来吃过饭后20到30分钟的英语读背,其他时间就没摸过英语。
有一点,每天起床后先打开复读机播放英语,开始洗脸刷牙吃早餐,这一二十分钟真的很重要,
每每期末拿回奖学金,(前三获10%学费奖励)让我这个当妈的开始对这小家伙刮目相看了!
4、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刚入学孩子书写能力较差,我就每天像监工一样的站在孩子后面,要求书写工整
(为此还撕掉了好几个本子,孩子大哭道,妈妈我好不容易才写了这么半页,你怎么就把它撕掉了,你还我本子)现在想想当初我真狠心哪!
三年级后开始植入作文,孩子一会儿跑过来问妈妈这个字儿怎么写,那个字儿怎么写
刚开始我总是拿笔认真地写给她看,到最后一有不会就来问,自己懒的翻字典,动脑子
对策------再来问字儿的时候我就不写了。答妈妈也不能确定怎么写,字典才是最好的老师,以后有不会的字儿要去找你的字典老师了!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及时加以赞赏,从而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完作业后,自己检查,即使发现了错误,也不急于指出,提醒孩子检查下你的作业
慢慢孩子就养成了独立学习和仔细认真的能力。
还有一个就是坚持。
其实上面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爸爸妈妈们都知道,但是孩子有很多不定性的,
把一个好的习惯坚持下来却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我们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有位教育学家总结说:家长辅导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所以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
信息来源请我和孩子共度的时光
最后,预祝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中学!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5
小时侯,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书",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服管教,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侯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在我们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求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或者由对某事的分歧迁移到对父母本人的恶感,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家中,父母与我们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代沟,对此不能否认,不能漠视,但也不能夸大。积极的做法是从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爸爸妈妈,我会做一个好孩子,我会认真的做每件事情,我会好好的孝敬你们,只是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对我多一点的信任,给我多一些机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看看你们的孩子是多么的精彩……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6
孩子教育,听谁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体的事情上,又都对不上号。道理上讲,还是我们学习不够,可是我们的学习短时间里也就这样,能不能有一种方式,让我们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确呐。
就我个人的体会,简单一点的方式还是有的。只是照做,一点不用想的方法,当然不现实。还是需要尽量少的理念配合我们的行动的。这些理念是:1、孩子的任何感觉对他来说都是真实的,也就是他认为是有道理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你不对来讲道理。2、孩子的许多不对是我们的判断,客观上我们也不一定对。3、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是可以并存的,不需要分个对错的。4、孩子的行为只要: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与环境有大的冲突。都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四条理念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不去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说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们虽然不能理解,但我们承认对方有对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当作是唯一正确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仅有尊重是不够的。虽然孩子的感觉是真实的,但孩子凭感觉成长,不是最有效的成长途径。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长途径了。
首先,我理解引导并不是要孩子简单的听我们的,而是要引导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长的一致,那自然就是听了话了,一切没问题。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们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导孩子像我们的靠拢呢?这其实是明天要说的,这里暂且先用。就是对于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会认可的对错结论的事情,我们是需要做这样的引导。比如:三种伤害。而那些我们自认为是对是错的事情,可以暂且放一放,不急于将我们的认识通过引导的方式,灌输到孩子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灌输,会是孩子的认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适应环境的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就会受限。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些事情回头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错的。这种情况不仅孩子成人了回头会发现,就是孩子还小,也时常会有的。所以引导什么,也就要细心选择了。要简化又简化。这样你的引导就会更有效率,又尽可能少的影响孩子的自由空间。
引导的唯一途径是沟通,你要让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现在你面前,尽管这些想法在你看来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让孩子完整的呈现在那里,你才有机会胸有成竹。任何对孩子的训斥、打断、等否定行为,都会让孩子退缩和隐瞒。你对他的了解就会打折,你对他的教育也就是只见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要鼓励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说了就很好。对其中你赞同的,给与鼓励和夸奖。对于你认为不妥的,你不认可的,不能简单的给与批评和否定,更不能训斥和惩罚。下次孩子哪里还敢跟你说啊。这样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灵的联系,你就很多时候看不懂他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领他多走几步,或者退回几步,让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结果,并且由他自己去选择坚持还是改变。可以用它熟悉的事情引领,也可以是某个故事,某个动画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来引导他。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在自以为是的说教之中了。也许一次两次都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来。说不定还有其他结果。坚持这样做,就会迎来简单的教育,至少家长和孩子关系融洽,思想上保持沟通,情绪上没有负担。孩子是快乐的,孩子始终完整的呈现在你面前。
我们有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的耐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为孩子好,这样就是对的。当你的为孩子好,是要孩子吃东西时,你会问孩子想不想吃。如果孩子说不想吃,你会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总不会是为孩子好就强迫他吧。如果你还是想让他吃点,你会进一步询问原因,直到搞清楚了,与孩子达成一致。
当你的为孩子好,是一个对孩子来说是长远的事情时。孩子一定没有你想得远,那你就得从近处着手,一件件的心平气和的沟通到孩子愿意为止,想解决吃东西的事情那样。假如孩子不愿意,就是你的想法同孩子的实际连接不上。如果这时候强迫孩子,事情是简单了,但这种连接是假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断的。这就是很多家长抱怨的,孩子大了,我管不了了的原因。实在沟通不了,我暂时就这个水平了,怎么办?那还有一条路就是尊重孩子!
因文字表达能力有限,以上所述还有很多不能达意的地方,敬请谅解。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7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以前总觉得孩子长大一些就好了,现在才觉得“万里长征”才开始。下面就谈谈一学期来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多给孩子欣赏的目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有利于增强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看到她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坚持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3、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班主任重点表明: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照。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坚持每天看一看联系本、并签字,将孩子的点点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衡量一个老师的能力不单单是她的教学质量,更应该看她是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家长很重要,老师是关键。这一学期来,孩子进步很大,已经能自觉地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发言的声音也变得响亮了。孩子通过班主任及老师的培养,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在学校交了几个朋友。在这方面,作为家长感到十分欣慰。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让她说同学的优缺点,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我们的女儿好犯粗心大意的毛病,总是把加法当减法,减法当加法。我们就设计一些作业,其中有许多粗心大意的错误,故意请她当“老师”批改。反复训练几次,在这方面的错误明显减少了。针对她吃饭慢的不良习惯,我们就想办法培养她做事快的习惯,给她讲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尽快做好了,才有时间玩或学别的东西。
5、不要轻易对孩子发火。我们觉得,经常对孩子发火。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你发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二是会因为她胆小而惧怕你,使她对你望而却。如果经常发火,她就会报喜不报忧,家长就了解不到孩子的真实情况,这样教育起来就会被动。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慢慢来。
6、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培养她学会休息和调整。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争强好胜是孩子成长的三大要素。因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小,天性好玩,在这方面就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机动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孩子每天要上六节课,非常辛苦,每天回家都很累。在这方面,作为家长,一是为她做好各种后勤服务工作,加强补充营养,帮她解乏;二是教她自己学会休息和调整。比如听听音乐,闭目养养神、轻松活动一会儿等等(当然,最好是学校每个星期三下午让低年级的学生在家学习,借此机会适当调整一下)。等疲惫过后马上是一个智力的高峰,在这个时段内,再要求她完成作业和阅读课外书籍。
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父母们、祖辈们往往围绕着某一个孩子来安排全家人的生活,这已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哪怕有些家长并不娇惯孩子,但社会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到他们,孩子们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这方面的成功与失败所带来的经验与教训,也给其它家长们一个参考资料。
一、相互沟通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认为我的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所有的孩子都有天生贪玩的毛病,我的措施是参入一起,陪他玩。无论是玩什么游戏,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过去我很少打球,为了达到目的,我经常和孩子一起打足球、篮球、乒乓球等等。小孩与大人打球毕竟有一定差距,因此,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我常故意放他一马;但当他开始得意时我又毫不手软地击败他。他至少可以从中体会到胜利和失败的滋味。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不讲大道理,让他亲身体会一些人生哲理。如果你单纯去满足他的高兴他会认为胜利得来很容易;反过来老是让他失败他会失去竞争意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小小球场与人生这个大“球场”的道理是一致的,简而言之,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哪怕对他没有明显帮助的事情,千万不能轻易反对,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如何“顺风扯旗”。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我自己烦躁时也常顾不上了。
二、善于发现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我是一个很爱音乐的母亲,很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和我一样这么喜欢音乐,因此从他五岁时我就让他开始弹钢琴。在弹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的长处,他具有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看来要着重;培养,首先不能让他对钢琴产生厌倦,更不能按我的一厢情愿去强求他。所以当他不想弹琴的时候我并不批评他,只是找机会对他讲述一些有关音乐的趣闻与故事,这时,“引导”应该是主要手段,一旦他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就马上抓住不放,对他进行鼓励与赞扬。虽说他弹钢琴的进度非常慢,主要原因是停止的时间过长,最长达到半年以上,但他从来没有产生过厌烦情绪。这也是一种成功。以后,他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我敢肯定,目前音乐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关于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我没少费心机,学钢琴、打击乐、羽毛球,包括语文、数学课外补习班等等,这些就省去不谈罢了。
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谈到这个问题上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集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作为家长更是尽心尽力,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来大有进步。
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因此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方法一定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却大有提高。
当然,培养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饿复杂性。
三、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阵子,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错,每次作业几乎都是A+,为了鼓励他,我们不仅赞扬了他,还买了很多他喜欢吃的、玩的、穿的,甚至还满足了他提出稍过分的要求。结果期中考试令人很不满意。通过这件事,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把握好分寸,该赞扬的还是要赞扬,但决不过分。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B,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有一次我打听到他们课外补习班连续三次被取消了,他却撒谎说去上课,其实是打球去了。这次我毫不客气,回家后我大发脾气,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球并不是坏事,主要针对他的撒谎方式。他很少见我发脾气,因此觉得自己的错误可能犯得很大,有点害怕,我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听进去了,达那以后再也没发现他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四、寻找出路
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也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方面我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前面已经介绍过,孩子在音乐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因此必须把道理跟他说清楚,干别的事恐怕不是你的所长,你会失败的。比方说你爱好体育,这我不反对,但当你打算从事体育职业时,会有什么结果你自己非常清楚。孩子也有自知之明,一提到此事他从不反驳,他深知大人指出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个目标是不会改变的,只是怎样落实到行动上而已。
与普通的孩子相比起来,我的孩子每天要多做很多事情。利用每天中午、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练钢琴、练打击乐、学识谱、练视唱、听音、记谱等等。虽说他感觉到压太大,有时显得很被动,但没有找任何理由要求放松一点。其实我看在眼里,同情在心里,严厉依然挂在嘴边。最后只能在周末的两天中适当作一点调剂,带他参加一点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他也不会感到那么乏味了。
近两年来,孩子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前提下,掌握了一定的一技之长,这是用他的勤奋换来的一技之长。换句话说,他是用现在的痛苦去换取将来的幸福,这个道理他早已明白。他曾经对别的孩子说:你现在少玩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多玩。他这种意识的形成,家长肯定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大人的行为确实会给子女造成极大影响。由此可见:教育与培养是我们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8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沟通,教师与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的引路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双方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目的,按说,家长与教师在大方向上,是没有矛盾的。但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各自特点,
所以,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与沟通中,也会出现家长与教师产生矛盾的现象,最明显的一方面是在沟通方面产生误解。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样才能尽量保持与班上的几十名家长协调一致,良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沟通之本为爱心
教师首先要用自己宽阔的心胸来欣赏、包容、热爱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包容每一个孩子的短处。本着全心全意为孩子的目的,来与家长进行交流孩子在园的表现,并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这种爱传递给家长、感染家长。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在爱他的孩子,尽心尽责为孩子们的教育而工作。那么家长自然会信任教师,并且持积极的态度来与教师沟通,热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
第二、先鼓励在提意见的沟通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每一个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喜欢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完全否定。所以,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时,要多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表扬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进步。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与家长一起共同来探讨孩子存在的小缺点,双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会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我们、支持我们。如:我班的覃琅小朋友是个很安静、学习很认真的孩子,但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与小朋友一直不怎么玩的来,也比较少与老师沟通。在妈妈接孩子的时候,我首先向覃琅妈妈肯定孩子的懂事与乖巧,然后把她比较少与人交往的情况反映给她妈妈听,双方一起探讨孩子形成这一性格特点的原因,寻找帮助孩子改进的方法及家长和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方式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既达到了家园同育的目的,而家长也不会因自己孩子有缺点或者在园表现不好而心情不愉快。
第三、及时反馈的沟通策略
一个班的孩子,有些比较文静,有些比较淘气。针对个性不同的孩子,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对于他们的家长,沟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懂事、乖巧的一类孩子,教师不需要费那么的心思来管教,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也比较放心。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除了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外,还可以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偶尔也要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而对于比较淘气、容易伤害到别人的一些孩子,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关注他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会严格一些。那么,教师就要在观察到孩子的顽皮后,把自己的这种教育想法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与这一类孩子的家长达成教育理念上的共识。当孩子在园做错事情时,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孩子,向孩子讲清楚教师严格要求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事理,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及时对家长说明事情的情况。一来,可以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也会避免出现个别幼儿不能领会教师的意思,回家对家长表述不清楚事实原由,让家长对老师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记得刚来南外的第一学期,有一天,我比较严厉地批评了一位上课玩耍、并影响到别人学习的孩子。孩子回家后,向家长诉说他在园所受的委屈,结果,第二天家长来园询问孩子昨天的情况。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误会,但这种家长上前询问的方式确实让我尴尬了一番。那么,针对目前班上一些因淘气影响别人利益或者犯小错误的幼儿,在坚持我的教育原则的同时,我会想方设法让这些孩子懂得教师对他教育的良苦用心与原因。同时,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第四、因人而异的沟通艺术
一个班的家长,性格、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都有许多不同。所以,我们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性格直爽、心胸开阔的家长,可以采用直接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如:今天宝宝上体育课把球打到别人了,我们要一起提醒他以后玩球时注意安全;而对于脾气急躁、比较没耐心的家长,教师又要运用循循善诱、多表扬、婉转提醒的沟通方式;对于缺乏主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教师要积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分析各类家长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
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怀着一颗一切为了孩子的爱心、热心地向家长介绍园内活动、教学状况;诚心地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虚心地接受家长的建议;耐心地解答家长的疑问等等。有了爱,我想,所有的工作也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当老师的也会做到问心无愧。
【李兆良亲子沟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李兆基的经典语录10-23
亲子沟通技巧心得体会01-06
亲子沟通的技巧04-16
听股神李兆基讲10-04
李兆基:从楼王到股神08-02
李兆基:一千块钱创业的奇迹04-01
如何促进亲子间的沟通08-11
有效沟通亲子关系心得体会01-06
亲子沟通之如何和儿童心理沟通?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