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
最近幼儿园组织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的心得体会如下:
对各领域的目标,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各领域的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的负载其中的了解。各领域的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该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的认识。
幼儿的发展应该是多样性的,不拘一格,有个性的,幼儿是以主体的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发展的,幼儿的认识,理解,想法,感受以及活动的方式等主体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幼儿教育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体现其主体性的机会与条件,通过幼儿自主,创设性的活动,促进其发展。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有集体,小组及个别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在各方面给他们以发挥与施展的空间,创造各种条件与环境,为幼儿的培养与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力求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做好铺垫,充分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起跑阶段就能打好基础,为今后求学,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21世纪的我国,市场经济将更发达,社会将进一步表现出竞争性,开放性,创造性,变化性等特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样的社会,从现在起就要在幼儿教育目标中体现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做好幼儿的启蒙教师,重视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促进变化,形成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认知模式。重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不怕吃苦,勇敢追求和冒险的品格。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书育人关键的是教师的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指导思想必须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指导性。作为幼儿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点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而未来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一种敢于面对现实、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自我激励精神;具有关爱他人、关心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品质。那么,幼儿园、家庭如何重视和加强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才能形成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
不论孩子有多大,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这就是说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如:对待小班的孩子可采用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肩、抱一抱等肢体语言,去满足孩子的正当心理需要;对待中大班的孩子可采用面对面交谈的方式,来沟通教师和孩子间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教师应该和家长一起抓住同情心、诚实正直和羞耻心这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1、同情心的培养
同情心是人们社会交往及获得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要让孩子成为善良体贴、责任感强、富有同情心的人,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他。如:大班音乐中的歌表演《让座》,孩子们非常喜欢,当孩子们会唱歌曲后,他们会模仿歌曲中人物,此时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帮助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此时家长和教师的一言一行,孩子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样在无意之中,孩子就会萌发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关心同伴、乐意分享的优良品质。对待他人就会富有爱心,会随时随地做好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就会以你为榜样,富有同情心。
2、诚实品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同虚伪打交道,犹如跟魔鬼打交道。可见,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诚实这一品质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是孩子建立信任感的必要条件。如: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如果确实某种原因不能办到,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这样孩子才能信任你。信任感是诚实品质的基石,要使孩子建立信任感,教师和家长必须尊重他的隐私,这样双方就会越来越信任、坦率和真诚。诚实正直的品质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3、要懂得羞耻心
羞耻心是不良动机和错误行为的枷锁。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某一次错误行为感到羞耻,然后感到内疚,那么它给孩子的记忆是深刻的,一时半儿是抹不掉的,如:有一次,我班一位孩子哭闹着不肯到幼儿园,原因是他把自己的刘海剪掉了,觉得难看。后来家长告诉我,说他在家剪纸,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了,这下把妈妈气坏了。我知道后,跟他个别谈话了解,才知。原来,他想尝试一下头发能不能剪掉,结果,咔嚓一下,头发掉了。就这件事,我在全班对小朋友进行了自我保护教育。这件事对他来说记忆是深刻的,而这记忆时常会提醒他自己不再重犯错误。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适当提醒和公开孩子的错误是必要的,并且引导孩子要勇于承认错误,这种负面情感可以塑造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积极创设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
在适当范围内,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在探索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当预见到任务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时,先让孩子想办法解决;若完成任务确有困难,要采取“帮而不代”的态度,去帮助解决。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不畏困难的精神、自我意识等良好个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在大班《害虫和益虫》探索性教育活动中,我让小朋友自己去抓昆虫,结果,孩子们抓到了蚱蜢,抓到了螳螂,蚂蚁,蚊子、苍蝇、蝉等许多昆虫,但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于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问家长、自己去分析、识别,找答案。经过他们探索得出益虫和害虫的结论。然而当前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的教育状况,相当不利于他们自我意识的养成。因为溺爱的教养方式,及易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的养成。因此幼儿园应以各种教育手段激励孩子,并和家庭一起应形成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环境,让孩子明白不懈努力的价值,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养成。如:我班有一位家长谈到这样一件事情,她在买菜时买回了龙虾,女儿要饲养,母亲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而是配合女儿,在饲养龙虾的过程中,引导女儿观察、探索,逐渐使女儿知道了龙虾的蜕变,明白了龙虾的生活习性。
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日渐浓厚,而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因此,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融洽和睦、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但想要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总之,丰富健康的幼儿园、家庭生活、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和稳定。
三、要重视孩子EQ的培养
所谓EQ,就是情商思维,它主要包括面对现实思维的思考、乐观的思考等。
由于独生子女的依懒性,他们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此时家长为孩子做的越多,对他们今后独立克服困难越不利,过分顺利的环境会导致抗挫能力的下降,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面对现实,去树立克服困难的心理。现在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实际上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例如:我班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针对这件事,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他奶奶对我说:“明明是我唯一的孙子,是我的一切,我愿意为他做最大的牺牲。让他自己做事人太小了,我觉得太可怜了。”结果,开学了,奶奶不放心,还是想到幼儿园来喂他吃饭,想给他穿衣穿鞋。人家会穿脱衣服,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在家奶奶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渐渐地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他哭了,使他缺乏自信心。还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期望值高,让孩子学这学那,学的不好,要责骂孩子,使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因此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
经验告诉我们,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悲观的'态度,易使人患忧郁症。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生活中多赞同孩子的乐观想法,少说一些泄气的话,要多对孩子进行积极乐观的评价。家长乐观开朗的性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要教会孩子情感表达以及控制情感的方法
要使孩子心理健康,形成良好人格,教会幼儿情感表达及控制情感的方法很重要。平时,当孩子们活动时,难免会出现矛盾,此时,孩子们会把各种消极情绪表露在外,如:愤恨、哭闹、甚至打架,此时,老师和家长可以用眼神来暗示,或适当的语言加以疏导,相反,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出现负面影响。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不利。例如:有一次珠心算口算比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就要开始了,超超小朋友人虽小,但参与意识强,他说我们要得第一名,他自信的样子实在可爱。比赛开始了,孩子们个个充满自信,都准备得第一。但比赛总有输赢,结果是残酷的,超超这组输了,超超小朋友生气了,一脸的不高兴。看着他沮丧的样子,何不给他们讲个故事来消消气。于是,我编了故事《小红不高兴了》。老师讲述故事后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小红在家、幼儿园为什么要生气、哭闹?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你有没有遇到不高兴的事?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哪会怎么样?如果你遇到生气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等等。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不高兴时应该控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可以将生气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也可以作别的事情,这会忘记生气的事情,很快又会高兴起来。这样做既不妨碍别人,也会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快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通过这件事,班级里孩子们生气的现象少了。
丰富活动区内容,对增强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效果非常好。让幼儿在各区域中体验成功,学习合作,如设置区域“娃娃变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心情好坏选择适当的眼睛、嘴巴贴在娃娃的脸上,反映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再如设置建构区,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完成搭建构造,在共同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事实告诉我们,凡能清楚的意识到什么使自己高兴、痛苦、兴奋、内疚、自豪,并能将这些情绪用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不会出现心理疾病。因此,我们既要教会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又要敏锐地识别他人的情感,并做出适当的反应,这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如果幼儿学会既能识别他人的情感,又能学会如何适当控制自己情感的方法,那就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3
在园领导与课题组的的组织带动下,我认真学习了《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的最新精神,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在学习中让我感想颇多的是《纲要》中的总则中的第五条,其内容是: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且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善于顺应幼儿的性情,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要学会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积极的气氛和情境,将每一个教学过程视为师、幼双方一次心灵的对话,敞开心扉,让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地交流,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求得发展。所以,我们应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学习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特别强调了环境教育,强调了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儿童是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一份子,爱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非被动的学习者。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儿童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幼儿的反应行为与习惯亦会影响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幼儿园、社区。
当前,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由于家庭的过度呵护,电视电脑的普及,以及城市不利于亲近自然和社会交往的居住环境等,使幼儿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越来越虚拟化。通过环境相互作用获得经验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幼儿变得依赖与被动。因此,《纲要》大力提倡幼儿环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现实针对性和长远发展意义的。我们的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其提供优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并协助儿童主动的观察甚或管理周围的环境活动,推动幼儿素质教育。
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各种环境资源,并创设和利用好这重要的资源。比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材料,这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层次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从而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同时,要充分挖掘足够的空间,并创设利用好每个环境,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使其与周围之间产生积极的交互作用。
《纲要》中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也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老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我们努力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安全的、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发展。《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确,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们要认真做好家长的工作,取得他们的信任,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学习《纲要》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不断的更深入的学习,把《纲要》精神逐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4
本月,我园组织了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认识上更上一层楼。《纲要》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平时教育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的支撑点。认真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都有据可依。可以根据《纲要》要求——“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所以,学习《纲要》,为我们的工作指引了方向。
新《纲要》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语,这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基础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平行的横向关系。只有教师和幼儿在这种真正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地与教师交往,才能形成互动关系。
我们老师必须应尊重每一个的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尊重幼
儿的人格和权利,坚持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幼儿教育和保育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努力做到:增进幼儿体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爱国、爱集体的情感,培养幼儿感受和表现的情趣和能力。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相对地说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要求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五个领域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努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这是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会不了解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或规律,易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矛盾冲突等,显然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师对幼儿全面、正确的了解,既可来自书本知识和听课,更需要来自于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自于与幼儿共同生活、交往和教育互动这一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以上就是我在自学了本次《纲要》内容后的一点心得、体会。我还会深入的去学习并理解《纲要》并将它真正的落实的教育中去,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上得到提高,幼儿们也能在我的带领下快乐的学习,同时获得更多的进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06-03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11-16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优秀10-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8-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1-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01-14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通用10-15
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心得体会7篇03-11
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心得体会02-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心得体会5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