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5 08:05:37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

  “我的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干其(去)哪一天。不骄傲,不自满,再多的困难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处,我愿意用命来换......”

  《榜样6》录制现场,一个并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台前宣读着自己的《入党志愿书》,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即便操着一口不易懂的贵州话,现场的每一个人还是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黄大发。

  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是“时代楷模”,是“感动中国人物”,是“最美奋斗者”......

  而在这些闪耀的荣誉之下,他也是————

  团结村的老支书,永远的共产党员,以及,一位可爱的“80后”。

  走路两步并作一步、上台阶小跑着......如果无人告知,很难相信眼前这位精神抖擞、步伐稳健的老人家已经86岁。

  “老支书修渠这么多年,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同行的团结村村民说————他们都是黄大发看着长大的,两位稍年长一些的村民还曾跟着黄大发一起参与修渠工作。

  即便已经卸任村支书近17年,大家也依然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支书”,因为他带领着村民们一步步走出了曾经贫穷、困顿的`生活,让村民们过上了有白米饭吃、有水喝的日子。

  现在的团结村,彼时的草王坝,曾是远近闻名的穷村子。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过年才有点米汤喝。’那时候的草王坝,没水、没电、没路,群众一年到头吃苞谷饭。”黄大发这样说道。

  草王坝属于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岩陡。雨水刚一落地,就顺着空洞和石头缝流走,很难留存。村民经常要走两三公里才能找到一个河沟,来回走两个小时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脸洗脚,第三遍喂猪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也是他们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竣工。

  这条由黄大发带头开凿的、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的天堑之渠,跨过了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不仅解决了数百户村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还满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彻底结束了草王坝滴水贵如油的历史。

  渠修好后,黄大发又带着村民们改造了400多亩梯田,种上了水稻。此后,即便遭遇旱情,有“大发渠”的滋润,村里的水稻也能保证丰收,彻底实现了“旱涝保收”。近些年,随着产业发展,更是形成当地特色品牌————“天渠大米”。

  “1996年通电,20xx年通路,现在我们家乡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黄大发骄傲地说道,言语之间满是欣慰————那个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村落,已经脱贫摘帽,正大踏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

  “这个是杜富佳,杜富国的姐姐,现在在贵阳。”“这个是山东电视台的记者,她之前来采访过我”......在让记者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后,黄大发开始边翻手机里的通讯录,边向记者一一介绍。

  “您记性真好!”“那是,我记性好得很!”看着记者震惊的眼神,黄大发有点“小傲娇”地说道。

  生活中的黄大发,就如同邻家的老爷爷一般,真实、质朴、亲切、可爱。

  “吃饭没得?不拍了不拍了,先坐下吃饭。”

  “我不累,我不累,你们辛苦了。”

  看到记者吃饭时候还在拿着照相机拍照,他会招呼记者赶紧入桌吃饭。

  紧张录制之余,面对记者的询问,也一直表示状态良好。

  交流过程中,黄大发会提出殷切期望,“要好好工作,精益求精”“要多传递好人好事,要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

  也会叮嘱记者“要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找朋友不要慌,要合适才行,要对你好”......如同家里的长辈,言谈间尽是关切。

  聊到兴起时,甚至还老顽童般地跟记者比起了手劲。那双手握起来温暖、有力,手上的“一沟一壑”都是常年劳作、开渠垦地的见证。

  《榜样6》录制结束的第二天,一行人就要返回贵州。临别的时候,黄大发反复向记者发出邀请:“一定要来看我,一定要来找我耍哈!”

  我们一定会去看您的,看看您生于此长于此奋斗于此的`团结村,走走凝结您毕生心血的“大发渠”,尝尝清冽的泉水和它孕育的“天渠大米”,最后,再听您跟我们讲讲共产党员的精气神!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

  “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不要为自己着想,要为人民着想。”

  “做每一行事我们都要带头。”

  “我们作为一个党员的话,就是要多做事,不管你怎么说,如果一件事没做,就没得意思。”

  这是记者问到黄大发对青年党员有什么寄语时,黄大发提到的。

  而实际上,这也是这名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直践行着的初心与担当。

  在那个物资紧缺、技术落后的年代,“大发渠”的开凿可谓困难重重。一锤锤凿、一钎钎撬,前后两次动工,跨越整整36年,最终引得活水来,凭的就是“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的精神,靠的就是“我们共产党员不讲虚的,就是要带头干,干出来让老百姓看到”的劲儿。

  1958年,黄大发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次年,24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这是黄大发当时立下的“军令状”。虽然在村民看来无异痴人说梦,但黄大发心里却有底:“草王坝缺水,但几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开阻隔两村的灵宝山,水就能流进草王坝。”

  那个时候,一千五百公里外的河南林州“红旗渠”工程火热进行,黄大发备受鼓舞,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着乡亲们开始修建草王坝的“红旗水利”,计划将附近一条水量丰富的螺丝河水引进村里,工程总计15公里。

  “我们修的渠一开始也准备叫‘红旗渠’。”一位村民笑着说。

  不过草王坝的“红旗渠”最后以失败告终。

  “那个时候不懂技术,测量竖起竹竿用眼睛瞄;没得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作数,锤子钢钎靠蛮力凿,进度特别慢,洪水一来,沟渠被冲得稀巴烂......修修补补十几年,办法想尽,可水就是进不来。”

  “我当时很难过,但我觉得,我们党员必须遇事坚定,不能动摇,渠总有一天要修成功。”黄大发并没有就此被吓倒。

  1992年春天,修渠工程再次启动。因为有上次的失败,村民们对这个修了十几年都没修通的水渠还是持怀疑态度,黄大发坚定地回应:“我是党员,我是拿生命去换水,我用我的党籍来保证。”修渠开始后,从材料运输到实地施工,年近六旬的黄大发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会儿我们就跟着老支书,早出工晚收工,穿草鞋上工地,手脚都磨出了血泡。”“遇到一些危险陡峭的地方,老支书自己绑着绳子就去干了......”

  放炮需要的炸材,是他来回步行36公里到乡镇背回来的。筑渠需要的`水泥,是他亲自到县城“押运”回来的。有一次运水泥车行至半路突遇暴雨陷入泥潭,黄大发担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

  如今的“大发渠”已是热门景点,渠道边上修建了木栈道,黄大发的老房子也被改造成“党代表工作室”,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我接待我们的游客,能讲一下我们修渠的故事,讲一些共产党人的精神。我很高兴啊!”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4

  1992年底,新上任的乡长商顺模十分奇怪,为何草王坝村一半以上的户数姓徐,这么多年却选择一个姓黄的人做支书? “是公心!”每每谈起老支书,70多岁的老党员徐开伦都竖起大拇指。“对他来说,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刚平跟黄大发打过几次交道。

  计划经济时代,农民头上压着粮、油、烟、猪、人五大指标。“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到农户家里牵牛牵猪、揭瓦拆房比较普遍,黄大发不肯这么干,在乡里是有名的‘刺头’,敢对我和书记拍桌子。”商顺模说。

  修渠那几年,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车厢里洒落一丁点,黄大发都要清扫入库。有一次老伴儿扫了多半碗水泥,想着补补家里破损的灶台,黄大发一把拉住。“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父亲对母亲急吼。”二儿子黄彬权说。

  “那时候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有二十来万,硬是没出过一分差错。”往事历历在目,村里的老会计杨春有拍着手说,“抠啊,他真的是抠得很。”修渠时工地上天天要钱付账,三天两头俩人就往镇财政所跑。住,3块钱一晚的旅社;吃,就将就一碗饭,不然就一块泡粑。

  “沟是我修的`,我放心不下,随时都牵挂着。”时光逝去,但初心不变、本色不改,退职后黄大发仍然带领村民修沟补渠。“只要是黄支书带头决定的事情,我们二话不说就跟着干。”一呼百应,村民们将渠取名为“大发渠”。

  2014年10月,照习俗,黄大发提前一年过八十大寿。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活了80岁,最远的地方就去过遵义市,我想有生之年去省城看看。”

  去省城的当天,黄大发和妻子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帽子洗得一尘不染。陪同的乡干部徐飞还没到,老两口就早早等在路边。

  到了贵阳,黄大发既没去景点,也没去商场,而是要求直接去省委。“老支书在省委有相识?”徐飞心里一阵嘀咕。进了省委大院,黄大发却不进大楼,根本没有找人的意思。“就见他挺起腰,注视着大楼,还有远方飘扬的五星红旗,一言不发......”

  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初心!在黔北深山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黄大发,在耄耋之年,想来省委看一眼,看看党组织到底是什么模样。

  当天,黄大发就回草王坝了。回途车上,徐飞问:“老支书,落心了没得?”

  “落心了。”

  多少年滴水贵如油,如今一渠春水流入草王坝家家户户。

  多少年天黑孤村闭,如今这里夜晚如同掉下星星一片。

  多少年山深人绝音,如今通村路将草王坝与外面紧紧相连。

  青山不负英雄志,流水有情入心田,奔腾不歇的渠水悠悠长长,拍得悬崖直作响,崇山峻岭再难阻隔。阳光下的草王坝,像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

  黄大发,男,1935年11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

  他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为解决草王坝村山高石多、缺水严重的问题,他带领村民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铮铮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他坚守初心使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无论是在村干部任上,还是离任后,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村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群众期盼什么,他就谋划推动什么。村里通水后,他又先后组织了通电工程、通路工程,彻底改变了村民用电和出行问题。他说:这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在黄大发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有机稻米、有机高粱,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养殖肉牛、生态猪、蜜蜂等,群众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底,该村顺利脱贫出列,全村建档立卡人口全部脱贫。

  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七一勋章”获得者。

【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关于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1-17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1-17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2-11

黄大发事迹介绍11-25

黄大发的优秀事迹02-14

学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21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精选8篇)08-10

关于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03-24

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材料(通用9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