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教育心得

时间:2023-04-12 11:13:02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老师的教育心得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师的教育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的教育心得

老师的教育心得1

  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行为,记录与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故事、教学行为事件,加强教师行动研究,实现课改背景下教书育人经验的交流和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乐清市举行了全市小学教师教育叙事评比。日前,评比结果揭晓。我校程银宝老师参评的《“报告书”助推班级建设》一文荣获一等奖,张志英老师《智慧之爱,让“露珠”变“钻石”》一文荣获二等奖,张丽老师《陪着“留守花朵”一起开放——由一个女孩的“哭”所引发的思考》、柯丽蓉老师《“攀比”也能成为成长的阳光》荣获三等奖。

  据悉,三月下旬至四月底,小学分校教研中心结合乐清市教育叙事评选活动,制订了《教师素养提升活动之专业阅读活动方案》,开展相应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写作要领,组织教师共读《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等教育专著,开展了教育叙事撰写评选等一系列教师专业阅读活动。教师参评积极性高,教研组组织教师共读和撰写教育叙事活动。老师们着眼于自身教书育人成败经历,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理论结合实际。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教育叙事故事性、真实性、典型性、创新性、实用性、启发性的特点。

  校级评选活动得到学校教科室和分校校长室的重视,有关领导在百忙之中担任评审。

老师的教育心得2

  一直以来,幼儿排队都是按照身高由高到低或是以小组的顺序排的,因此孩子们在队伍中的位置也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外出散步时,我让幼儿边观察边思考,可是回答我提问的总是那几个排在队伍前面的那几个孩子。走在后面的孩子或三三两两自顾说话,或东张西望,根本不知道老师在干什么。

  事后我想,是我平时忽略了这个问题。排在队伍前面的幼儿看的清,听的.明,能及时跟着老师的思路转换进行思考,而后面的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也看不清老师在指什么。长此以往,难免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被老师忽略的感觉。如何来缩短与他们的距离,改变这样的现象呢?

  今天,我试着让第五组的幼儿排到了最前面,后面依次为第四、第三、第二和第一组,将排队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排尾变排头,孩子们感到既新鲜又兴奋。尤其是平时总自顾自说的 孩子能很投入的参与到散步、观察活动中了。今天的尝试收到了预想的效果,让我很高兴。以后我可以训练幼儿看老师出示的手指数字依次排队,让每一组幼儿都能排到队伍的最前面,与老师走的最近。

老师的教育心得3

  航航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但她非常的爱哭,一点小事哭起来没完。新学期开始班里又招了许多新幼儿,由于不适应接连几天哭个不停,航航也跟着他们哭个不停。直到新幼儿都不哭了,她还是哭。为此我与家长沟通了许多次也想了许多的办法,都无济于事。可不知怎么回事这两天她变得非常的乖巧,我感到非常的欣喜也感到奇怪。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天放学后,航航的妈妈来接他时对我说:“张老师,你感冒好了吗?”听了她的话我不觉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感冒了?”“我们航航告诉我的,他说我们张老师生病了在打针。”我还对她说:“以后你别哭了,你再哭你张老师一生气就会住院的。”航航她这几天是不是很乖了。听了她的话我的心头一热,多可爱的孩子呀!撒下春风方能收获秋雨,让我们给孩子多一点爱,那你将会收获更多的爱。

  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玩”孩子总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初动力,有了兴趣,小朋友就能主动地、愉快地去学、去问、去探索。所以我们将幼儿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到教学中,让我们的幼儿爱上能“玩”的`活动课。

  陈鹤琴先生指出:“玩”对孩子有四点好处:

  (1)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

  (2) 可以丰富孩子的科学知识。

  (3)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4) 可以培养孩子做人的高尚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所以,不要限制孩子们的手和脚,要让孩子们玩好,才能开发智力发展越好。

老师的教育心得4

  年轻的爸爸、妈妈生下小伟之后就去外地工作了,小伟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两位老人对其关爱有加,生活起居全部包办代替,吃的、玩的,要什么有什么。孩子在老人的过渡保护下,形成了较强的依耐性。每天来园后,奶奶带小伟去厕所解一下小便,顺便帮他整理好衣裤后,中途他总是懒得再去厕所。户外游戏活动后,其他小朋友都觉得天气很热要脱衣服,小伟却坐在那儿,等着老师来帮他,因为他自己不会脱衣服。小伟不但生活自理能力偏弱,而且上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常常在别的小朋友唱歌的时候,他却是呆呆地坐在那儿听着,不想跟着一起歌唱,老师提醒他后,他也跟着唱几句,一会儿却又停下来了。在课堂上看到同伴争着举手要回答问题,他也慢慢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本想把机会留给小伟,可他站起来却什么都不说,也不知道他是回答不出来还是不想说。在一次穿衣的时候,他居然说:“我是大笨蛋,我什么都不会,奶奶说我要长大了才会自己穿!”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经常利用上、放学的时间和小伟的.奶奶交流,希望其家人能放开手脚,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尽量让小伟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多次交流后,小伟的奶奶也觉得以前他们太过保护孩子了,所有养成小伟在家事事依耐他们,从来不主动做一点点事情,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还乱发小脾气。奶奶很乐意接受老师的建议,我们也希望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共同促进小伟的健康成长.

老师的教育心得5

  以前以为只要有一颗童心,能带动幼儿一起游戏就能当好幼儿老师。但担任了两个多月的学前班老师以后,我发现教育幼儿不光有一颗童心那么简单,还需要幼儿教师们拥有爱心、信心、耐心、责任心。

  一颗童心,可以使我们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容易与他们交流,因此也更容易了解他们。把自己当成孩子,用孩子们的语言教育他们,他们才会听懂,才会明白。比如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富有感情色彩,而且还要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这样孩子们会津津有味的听着,而且为了听清楚故事,还会自觉的安静下来,如果其中有说话的小朋友,打扰了听讲,其他小朋友还会维持秩序。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注意倾听他们的提问,要及时解决问题,还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这不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会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幼儿教育还应当是充满爱的教育,要拥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不论是听话的孩子,还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他们都要一视同仁,不歧视,不虐待每个孩子。我们班有个爱尿床的小朋友华仔,几乎每晚都会尿床。于是我就想尽各种办法,帮他改掉这个缺点。经分析,他是因为懒,不愿起床小便导致的。我就把小盆放在他的床边,这样他只要起床后穿上鞋子就可以小便了,不用跑那么远。每次睡觉前,我都会提醒他,鼓励他,夸奖他。渐渐的他尿床的次数少了,但是还是没有改掉,因为只有叫他起床时他才会尿。不过这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他也在努力的克制自己,努力的改正缺点。当有小朋友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华仔昨天没尿床!”的时候,我“狠狠的”夸奖了华仔,而他却腼腆的笑了,他也在为自己的进步高兴,而其他小朋友也在为他的进步鼓掌。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我要有信心和耐心去帮助他。

  要说信心,就是教师要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尤其是幼儿教育,刚来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比如幼儿哭闹、生病了怎么办,自己讲的他们不明白怎么办。慢慢的在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中学到了一些管理幼儿的方法,不是只有顺从他们,疼爱他们才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要恩威并施。该睡觉就必须睡,该玩就玩,这也是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家为什么很难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原因在于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爸妈的疼爱和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习惯,当长辈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很难改掉了。这就需要老师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种种缺点,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孩子。

  所谓耐心,就是当你屡次教育孩子,他们都不知悔改时,继续想尽办法,说服教育或者变换方式教育。犯错、改正、再犯错、再改正,孩子们就是在这个圈圈里不断的进步着,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心急,本来就很小的年龄,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只要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积累下来,就会有质的飞跃。而在学习上,更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学习差异、年龄特点以及所处的`关键期,因材施教,不要把大人的接受能力应用在幼儿身上。对待他们更应当耐心,多等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就是责任心了,教育是项良心活,教多教少在老师,怎样教,教什么也在老师,真正懂得幼儿教育的老师,会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或故事吸引孩子,并在其中懂得一些道理,掌握一些知识。幼儿们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东西,快乐中学习,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而不懂得幼儿教育的老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许会差一些,但必须要有一颗责任心,对幼儿负责,对教育负责。不止关心幼儿的身体,还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我的幼儿教育观概括为:童心+爱心+信心+耐心+责任心,五心齐用,才能办好幼儿教育,才能对得起孩子们天真灿烂的微笑,以及他们一声声稚嫩甜美的“老师”的呼唤。

老师的教育心得6

  日记,不是让家长成为多么明亮的一颗教育明星,毕竟我们的努力有着属于自己孩子的一个教育的方向,这是任何教育机构不能给予量身定制。

  亲子日记带来的最初功效是先改变书写者自己,这是日记的第一价值。《人性的弱点》第一章就写到人的天性就是:做错了事只知道责怪别人,绝不会责怪自己。最后也告诫我们:我们不要去责怪别人,要试着去了解他们,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这样的观点不仅在管理学上使用,在教育领域十分管用。因此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也不要是使用恶毒的批评,指责或者抱怨。也真正如日记中书写者的写的那样:藏在文字里的这些“数字”不单单是数学上计算的叠加,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信念的坚持,一种亲情的递进,一种家庭的和谐,一种幸福的体现。同时我们也会为孩子,甚至是为子孙后代树立一种典范。家长书写的过程中,自己对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在反思,自己那里不到位,自己在教育孩子时那个方法是有效的等等,把好的方法保存下来,不适合的方法慢慢取代掉。

  从亲子日记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坚持者,开始是在自己的反思中成长,先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显得无比重要。因为只有静下来处理事情,才能处理的更合情合理。不然在急急忙忙中智慧就会大打折扣,让自己找不到处理事情的合理定位。还有一点是亲子日记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纠正的过程。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被更多的人看到,并能发现被表扬,被认可。人的存在就是被认可的过程,孩子也是如此。家长通过记录亲子日记,把孩子该加强内容进行加强,想让孩子避免的活动,我们记录下来让孩子警惕。有的甚至还没有记录就被孩子自愿的慢慢消除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教育最大化、最优化,亲子日记的教育意义也是如此。亲子日记能帮助家长对教育孩子方法不停的思考,也就是说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得到提高。

  亲子日记的的第二个价值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书写者。这是很多家长很愿意参与的原因,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这不是我们坚持写亲子日记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自己书写亲子日记的过程当成一种转嫁于孩子的过程,我们的目标开始就错了。孩子一旦发现我们的转接,孩子有可能就会停止自己日记的坚持。因此,我们不要做太过功利的教育。孩子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客户,但我们的亲子日记记录者的受益客户不只是孩子,还有一个受益者就是自身。当孩子把写作当成自己的习惯的时候,孩子也就开始了自己对自己生活的反思,自己对自己学习的反思。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提升的过程,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分享自己的过程。当一个人开始主动分享的时候,我们的创造性动力就会更大、更强。

  孩子在记录日记的过程中,要学会用真情实感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学生学习语文终究是为了什么?会听,能说,能读,能写。最高阶段就是写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就显得无比重要。这只是我们在书写过程中得到的东西,而不是我们在开始就给定了这个目标。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带上更多的目的性,如果非要有目的,那就是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让教育更有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收获他多带来效果。孩子的书写过程也是如此。

  亲子日记带来的第三个价值就是让家庭和谐。有时候我们就不容易明白,一位妈妈或者爸爸写日记怎么有这样奇特的.功效呢?因为日记不仅是文字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人只有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才能得到传承,这就是文字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文化传承唯一途径。在书写的过程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逐渐丰盈起来。有一句话:读书时最好的修行,我感觉书写是更好的修行。因为读书时学习其他文化,而书写在吸收其他文化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当我们自己的文化理念都有了,家庭中的那些琐事还不能解决吗?在书写中我们学会了体谅子女,进而体谅妻子或体谅丈夫,体谅他人的一切,这不也是高质量的交往中所所必需的品质吗?

  亲子日记的高度子再上升就会成为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因为家国同理。这也是亲子日记的第四个价值所在。每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就会成为社会的和谐的必需品。我们一直倡导的亲子日记教育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最初梦想都是在为了一个个孩子,但最后我们的孩子都会聚入社会的大河中,在各个角落里为社会发光发热。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自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但随着个体的成长,他们都会逐渐成为社会的推动者,无论大还是小,任何一个人都在为社会创造财富。

  亲子日记就是为了让更多愿意成长的人成长的助手。有了这一个扶手,我们可以协同前进,共同成长,共同寻找亲子日记的魅力所在。

老师的教育心得7

  语文老师大抵都知道这句所谓的名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也有很多老师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离如今这个时代太久远,学生无法理解,因此应该从语文教材中删去。我倒是觉得,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可以像鲁迅先生一样,将那个时代如此真切地剖开摊在我们面前,也只有鲁迅先生的作品,才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抛开其作品的时代性不说,单单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学习语言运用的最佳材料。

  鲁迅先生的《故乡》这课,我备了足足一周时间,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和学生一起聊《故乡》。

  这课是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需要学习的读书方法是“感悟、品味、欣赏”,我先让学生读单元提示,连读三遍,然后说说学习本单元需要重点学什么。学生把握的很准确,告诉我要“仔细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我让学生又将这句话连读三遍,告诉学生九年级学习小说和七八年级不同,不仅要知道小说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且要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表达这些东西。

  我采用了余映潮老师的切入方法,一上课,就将作者、时代背景等知识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齐读。理清文章的线索、给文章分段之后,我就开始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品味文字。

  我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文章的第三段:“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将两个故乡对比着读一遍,抓住不同的色彩,来理解两个故乡的差异。学生很快就在文中找到了,作者描写现实中的故乡,用了“苍黄”,而记忆中的故乡,则是“金黄”。我让学生思考这两个颜色带给人的感觉,“苍黄”是一种很灰暗的黄,给人一种压抑的、萧瑟的感觉,而“金黄”则是鲜亮的、金灿灿的黄,“金”字本身就有一种质感,给人明亮的、欢快的感觉。

  在比较两个故乡不同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体会“阿”字和感叹号的含义。学生纷纷说“阿”表示很意外,觉得自己记忆中的故乡很美,如今见到的却荒凉萧索,心里觉得出乎意料。我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阿”,学生都说应该用低沉的、悲伤的语调来读。我就让学生酝酿感情,读出悲凉来,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

  接下来,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看到故乡和自己记忆中的不一样,很意外,还可以怎么表达呢?”一名学生说:“这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吗?”我说:“对啊,这个疑问句也可以表达现实中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出现巨大反差时的意外啊,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加上一个‘不’字呢?”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讨论这两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但是,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有难度,于是我向学生解释:“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我’因而产生了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所以又对怀疑加以否定,这个否定的疑问句反映了‘我’复杂的思绪、沉重的心情。”解释完之后,我又总结道:“每一位文学大师,都是遣词造句的高手,鲁迅先生用一个‘阿’字,就写尽了‘我’的疑惑、意外、难过、悲凉,文中如此精练的词语还有很多,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细细品味。”

  接着,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一方面怀疑眼前的是不是自己的故乡,说‘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一方面却又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不是很矛盾吗?”看到我一脸疑惑,学生们兴奋极了,热烈讨论着,希望能够为他们亲爱的老师排忧解难。一番讨论之后,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故乡本来就破败荒凉,只不过小时候有少年闰土在,有纯真的友谊在,所以觉得故乡很美。而且小孩子无忧无虑的,看到什么都觉得好玩儿,故乡有西瓜有猹,当然会觉得故乡美了。孩子眼中的故乡,和为生活所迫的大人眼中的故乡是不一样的。一种意见认为,故乡二十年前确是很美的,但是二十年过去了,故乡变得荒凉萧索,‘我’不愿意承认故乡这种不好的变化,所以就用‘故乡本也如此’来自我安慰,这句话里其实是有一种难过的。

  孩子们问我哪一种理解更正确,我没有下定论——时间还不到。当我们研读到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时候,或许孩子们自己会得出结论来的。我只是在黑板上写下了“反差————疑惑————悲凉————自我安慰—————忧愤”这几个词语,来帮助学生理清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历程。

  第二课时,我们研读了闰土的变化,照例是潜入文本,品词悟句。学生谈到小闰土的脸色时,我追问学生“为什么是‘紫色的圆脸’,让小闰土的脸‘粉嘟嘟’的不是更可爱吗?”学生略一思索,便答出了“因为他经常在海边看瓜,被太阳晒成了紫色”,我顺势告诉学生,写人要考虑到人物的身份、生活环境,比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衣袖,是‘油晃晃’的,符合他屠户的职业特征,所以以后写人,不能再“千人一貌”,让所有的女孩子都长“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口”。

  中年闰土的脸色是“灰黄”,我再次提起文中出现的另外两个表示黄色的词语——现实故乡的“苍黄”和记忆中故乡的“金黄”,让学生体会鲁迅用词的讲究。我又引导学生将孔乙己的“青白”脸色与中年闰土“灰黄”的脸色相比,让学生明白,孔乙己的'“白”,是因为他鄙视劳动、从不劳动,而中年闰土的“黄”,是因为他常年种地,再次强调描写人物要考虑到不同的身份。

  我们继续品味词语。学生谈到闰土见到“我”后脸上“欢喜”、“凄凉”的神情,我让学生想象那种“凄凉”,想象当时闰土心中会涌起哪些思绪;学生谈到“那时是孩子,不懂事”,我告诉他们即使是现在这个社会,所谓的“懂事”,其实就是不断妥协不断放弃;学生谈到闰土要的“香炉和烛台”,我告诉他们“没文化真可怕,因为没文化的人,连自己为什么会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都不知道,更别提想办法改变命运了”......

  或许是我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思想,我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连续的两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毫无倦意,反而越来越兴致勃勃,课堂上小手如林,都争着阐述自己的想法,一扫往日死气沉沉无人应答的气氛。我忽然想起了黄厚江老师在《语文课堂寻真》中的一段话:“教师必须先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发现,然后才能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学生的阅读,用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体验,用自己的阅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用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的发现。”原来,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老师必须先自己“活”起来——当然,所有的“活”,都是以深入钻研文本、品味感悟语言为前提的。

老师的教育心得8

  忙完圣诞迎元旦。要说元旦,可以说这一周过得是最清闲的,我们在寓教与乐中感受着节日的喜庆。本周的工作也都是为元旦做准备,提前给孩子讲解元旦的相关知识和关于这方面的歌曲,祝福话语,以及让孩子自己亲手制作贺卡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来表达他们对家人的祝福。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那就是包水饺,吃跨年饺子。

  在老师示范之后,让孩子自己动手包水饺,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兴奋。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自己动手包水饺,因为在家里他们很少接触这样的事情,尤其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都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生活,像让孩子动手包水饺这样的事情就更不可能。只是包好,煮好之后送到孩子的嘴边,让孩子“坐享其成”。所以很少的孩子真正的接触过,学过包水饺,要说包也只能是用橡皮泥等。很少有拿真的实物,自己亲自动手去操作。

  虽然孩子包的水饺各不相同,但毕竟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了,感受了包水饺的过程,并简单的知道包的`步骤和方法。在庆祝元旦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将给孩子们在20xx年的年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蒙特梭利当中所说“我听到了,我就忘了;我看了,我就记得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

  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很重要,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将鼓励孩子大胆的尝试,自己亲身体验动手操作。

老师的教育心得9

  巍巍是我班新来的小朋友,从他来园第一天我就发现微微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不太爱说话,从不大声说话,高兴时也只是微微一笑。从紧我们班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一直表现很好很乖。虽然巍巍比同龄幼儿年龄偏小,可是他各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它好胜心很强,从不甘示弱。虽然这对孩子来说有好处能积极上进可是也正是这样巍巍内心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长。

  今天,我班小朋友搬到了楼上的新班,由于班里要搞卫生小朋友们也觉得自己长大了,是大哥哥大姐姐了,所以斗争着强者帮老师劳动,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作为老师当然要稍稍满足一下他们这么强烈的要求了。于是我请一部分小朋友帮老师擦桌子,一部分小朋友帮老师擦椅子,还有一部分小朋友负责把粘在水杯架上的旧名卡撕下来,小朋友们都自己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巍巍选择了最后一组。一开始巍巍和几名小朋友走到水杯架旁其他几名小朋友都抢着去撕(因为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种细小的事情)可视巍巍却站在那里不动,我知道他一定是从来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担心自己做不好,于是我假装没有看见,在旁边悄悄的看着他,只见他学着其他几名小朋友的样子动手刮了几下,那个旧胶条好象粘得很结实根本不听他的话,还在那一动不动的。巍巍好像有点失去信心了,但他坚持又试了一次,这次他换了一只手从胶条的另一头开始撕,可是胶条还是一动不动。这次巍巍真的没有耐心了也失去了最后的'信心,只见他满眼泪水转身向我这边走来……(你怎么了?)我故意装作不知道,拉着他的手耐心的问。为未见我问他就更委屈了,只是哽咽着不停的擦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于是抱起他来问:“你怎么了?告诉我好吗?不能哭”他委屈地说:“我撕不下来”原来他是看其他的小朋友顺利的撕下来了,而自己没有成功所以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没关系,下次你再不会做就来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于是我拉着他一起走到那个他认为牢不可催的名卡前面。指导他一点点地撕了下来他特别高兴指着名卡给我看了好久…这已经不是巍巍第一次因为不会以哭的方式来寻求帮助了。

  小朋友们都搬椅子准备上课,巍巍突然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他才知道原来他是找不到自己的椅子了。还有一次在_服时他也哭了,因为他说自己不会脱总之有好多次巍巍都是在那里哭,用哭的方式告诉我他需要帮助。

  观察分析:巍巍属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心思又比较细腻越是这样的孩子刚刚来园就越缺乏安全感对于他来说适应新环境是一件比较困难和恐惧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多给予关注多和孩子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交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知道在老师这里是安全的,同时更多地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敢于表达。

老师的教育心得10

  老师,让我做小组长 谁不想当官,大人想,小孩也想,幼儿园的孩子更想。随让不是什么大的官,在幼儿园就是为大家端饭、擦桌、分发水彩笔什么的。是呀,每天来到幼儿园,总听到一个声音“老师,让我也来做小组长好吗?”。因为每天到了午饭时我都会推选每组一个小组长为大家份饭,且这个小组长就管一天中所有分发的事,我总是让那些聪明,听话的幼儿来当,也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孩子们当然都喜欢这个工作,也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很少让那些调皮和默默无语的小朋友当小组长。 “郑老师,让我当小组长好吗?”我回头一看,是经常缺席的且来得最晚的静静,刚说一刹那我马上接口说:你每天来得这么晚,怎么轮得上呢?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说错了,这样不好,也会伤孩子自尊心的.,也许该让他试一试。于是我连忙又说:好的,让你来小组长,不过我们的有个条件。如果你明天在8点左右来园了,我就让你做。静静笑着说:“好的”,看着她高兴的样子,我想幸亏我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第二天早晨,静静真的来得很早,我也兑现了自己所说的话:“今天,老师选你做小组长。”静怡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天的每个活动静怡都特别认真。这星期静怡都差不多8点到园了,也每天做好自己的小组长职责。

  也许是平时我们不重视,她对这个小组长的工作就特别珍惜。 是啊,每个孩子都想表现自己,都需要表扬和鼓励。老师又为什么吝啬自己的表扬呢?应及时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多给幼儿一些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老师的教育心得11

  那天,是上海市教委的一位官员给我们讲课。

  在谈到“教师研究”这个话题的时候,这位官员给我们讲了他儿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案例。这位官员的儿子在上海市的一个重点学校读初中,在他儿子所在的班级,集中了许多重要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在孩子升初三的时候,这个班级换了一个数学老师。这位官员说,他是在开学初的一次家长会上认识这位数学老师的,而且从此印象就相当深刻。那次家长会上,那些重要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都坐在下面听这位数学老师的“就职演说”,总以为会看到一个稍稍拘谨的形象,会听到非常谦虚的言辞。哪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中年老师,他几乎没有一丝笑意,并没有把这些官员和知识分子放在眼里。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更是使在坐的家长感到难堪:“各位家长,跟大家说心理话,我是非常不愿意教这样的班级的。因为这个班级集中了领导和专家的孩子,他们往往对老师不够尊重,有事情会直接找校长解决,一件比较小的事情会因此搞得十分复杂。”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倒使下面的高官和专家有些拘谨了。接着这位数学老师又告诉大家,他不要职称,因为他已经是高级;他不要荣誉,因为他对荣誉看得很轻;他不要过多的奖金,因为他的女儿在美国工作。他告诉各位家长,他会努力教好各位的孩子,可他最讨厌的'就是家长对他教学的干涉,除非他们现在就对校长提出,不要他教这个班级的数学。在座的家长听了他的这番话语,都没有说什么,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这位数学老师真的表现出他独特的个性。比如,他在课堂上只用一本数学练习本,从来不像很多老师那样会用两到三本练习本。只用一本本子,这就使他一定要做到及时批改完学生的作业,他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天都了如指掌。这使得家长感到非常满意。接着,给我们讲课的那位官员讲了另外一件的事情,他似乎保守地说,他对这位数学老师的如此做法不想做任何评价,让我们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这件事情和上文那位老师的开场白有着一定的联系。给我们讲课的官员告诉我们,在整个初三学习阶段,这位数学老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非常严厉,班级中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没有被他责骂过的,而且几乎每个孩子都被他批评得掉泪。因此,在孩子初中毕业的时候,孩子们想搞一个联欢,他们想邀请教他们的老师参加,但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想到,坚决不要请自己的数学老师。尽管讲课的官员说保留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从他最后的结语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他对这件事情的褒贬态度。他说,这位数学老师多么可悲,他的满腔热情没有得到孩子们的承认,他也没有得到孩子们的感激。

  听完这个案例,我的第一反映是,孩子们不承认这位老师的工作,家长们不理解这位老师的严厉,但我从心底里敬佩这样的老师,他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骄傲。有多少教师,自己的班级有了官员或者专家的孩子,他们表现出两种让人生厌的态度,其一,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其二,笑脸相迎,总是想着能否利用好这些“可贵的资源”。这些老师因为班级中的这些孩子甚至没有了一个老师应该有的尊严,没有了一个正常人的骨气。有些家长因此就变得随心所欲,对学校教育指手画脚。我们不否认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但在有些环节上,家长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有些家长就仗着自己的地位,对学校说着一些不该说的话语。其实,这都是教师或者有的学校领导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都能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位老师,那些“有权有势”的家长就会自觉尊重学校的教育。至于那位老师的劳动最后没有得到学生的尊重,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们现在还小,到一定的年龄,他们会感受到这位老师的良苦用心的。这位数学老师知道,他面对的是一课堂比较骄气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都不是等闲之流。这位老师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他想,对待眼前的这帮孩子,只有严厉才有助于他们的成长。严格要求,甚至训斥得哭泣,这才是对这帮孩子最好的因材施教。

老师的教育心得12

  跟欢欢聊天,我抱怨道:“在这些落后的孩子身上花时间,我常常觉得对不起那些学的好的孩子。而且,我的经验告诉我,即使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她们也只是进步一点点。我觉得这是在在拖好学生的后腿。所以,始终对好学生存有一份歉意。”

  欢欢正色道:“你以为尖子生那么好做吗?她们一直向前冲,做尖子是很累的。你要把班级看做社会的缩影。在社会上,是有这两种不同的人存在的。”

  我问许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这不会耽误那些已经学会的学生的时间吗?”许老师说:“不会。当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的时候,她就要想办法把自己所学到的进行转化,教给不会的学生,在这个教的过程中,她就把学到的进行了巩固。”

  结合欢欢和许老师的话,我对于自己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更深的思考和自我对话。

  让我通过梳理一个班的整体变化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以及作为教学者的我自己。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要带着孩子们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完成自然拼读的练习。

  在这个任务中。第一步,分组。分组方式是每组两个学生,会的学生带不会的学生;这样就有了三组。第二步,宣布任务目标:我报单词,每组拼单词。做完这两步,学生开始行动。当学生行动时,我就退出,默默观察每一个组的状态。

  任务结束后,我观察到了三点信息。第一点,当我宣布答案时,第二组学生答案时错误的,会的学生对不会的学生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第二点,第一组学生的配合十分融洽,效率高,越做越快。第三点:我对第三组学生的能力判断可能有误。那个会的学生可能是不会的学生,不会的学生恰恰是会的学生。

  第一点信息带给我的思考是:那个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的孩子,我怎样做才能既保住她的自尊,也让她意识到,自己说的那句话让对方并不好受,也不能促进小组的合作呢?

  第二点信息里,我想知道,为什么第二组配合这么好?

  第三点信息,这组的两个学生,对自然拼的掌握到底到了哪个程度?

  带着对这三点的思考,我开始准备下一次的教学活动。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任务依然是练习自然拼读。在这次的任务中,我对分组做了调整,也对自己的观察任务进行了聚焦。

  这次分组,是请底子弱的学生邀请一个帮手来帮助她完成任务。能够独立完成任务的学生不组队,自己单独完成任务。第二步,我宣布任务目标:我报单词,学生拼单词。

  任务结束,所有的学生都掌握了我们要学的自然拼读法。高效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在我预估他们会出错的环节里,没有人拼错,全部都对。这意味着,他们对于这个部分的掌握越来越扎实了。

  接下来,我开始将自己的观察一一反馈给每一个学生。我的反馈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在合作中,哪些部分是促进我们合作的,哪些部分是无效的。第二个目的是包含在第一个目的之中的。即,告诉那个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的孩子,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队友心里并不好受。

  我对第一组作为帮手的学生说:“在你们组的合作中,当你的组员尝试时,你平静等待,不催促。你不说,呀,快点,快点,来不及了;你耐心地等待。当组员不会的时候,你帮忙。当组员拼错的`时候,你从不责备,你从不说“看,听我的没错吧。”而是帮她。跟你在一起合作,是愉快、没有压力的。你们的合作高效又融洽。”

  接着,我对第二组作为帮手的学生说:“这次合作中,你的组员有点慌,说,“哎呀,我啥也不会。”我看到你说“怕什么,有我呢。”换做是我,听到队友这么说,我会感到踏实、安心。在整个任务的过程中,我看到你跟上一次带组员的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你对组员的耐心。我记得,上一次,你是与她合作的。你说“看,我刚才说的没错吧。”我想,要是我听到这句话,压力得多大啊。我一边笑着,一边看着这个孩子。然后看向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笑着说“对的,我紧张死了,压力好大。”我仔仔细细看着第二组作为帮手的孩子的面部表情,从她的表情上,我知道,我这中肯的建议,和同学的反馈,并没有伤到她的自尊。我接着说,而这一次,你那么耐心地等待你的组员,当她需要帮忙时,你提供帮助。当她不需要帮忙时,你待在一边。哇哦,这真的太棒了。

  当我说完后,我紧接着对第二组底子弱的孩子说“天哪,你的进步好明显哦。上一次的活动,你还不知道怎么做呢,这一次,你竟然都会了唉。我看到你那么那么努力地尝试,全心全意专注在自己的任务上,你怎么做到哒?”

  那位姑娘展露笑颜,说:“我学什么都快!”

  最后,我对所有的孩子一一做了反馈,之后我们进入下一个任务之中。孩子们都干劲十足。有一个活动没有设计好,秩序有点乱,但这个乱是大家在全心全意想着怎么完成任务,纷纷跑来就任务本身跟我讨论,我有点应接不暇的乱,而不是学生之间相互指责,认为对方不好导致小组没有获胜的乱。当中有一个姑娘跑去看分数,我轻轻扶着她的肩膀,说:“不要管分数,只想着完成任务。”于是,这位姑娘二话不说,继续投入到任务中去。

  后来,任务结束,每一组在分数上分出了高低。我在给孩子们反馈的时候并没有从分数高低入手,而是从在任务中每一个人呈现出的品质和特点入手,给出我自己的看法。这些孩子们,相同的是完成任务时的那份一心一意和努力,不同的是,有的孩子一开始落后,但越到后面,反而越做越有感觉。有的孩子不会就看别的组怎么做,然后借机学习。有的孩子,颇有创意,不按常理出牌。有的孩子,中规中矩,稳中求胜。

  我这么反馈,是因为我想要传达这样的信息:我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在一些任务中,我能胜任,游刃有余。到了另一些任务中,我却难免感到吃力。这跟我聪明与否,好坏与否无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我开始慢慢形成一个信念,一个班级是一个社会的小缩影,班级里发生的事不妨放入社会这个大背景里看一看,很多问题就得到了求解。每件事发生都跟我们所在的社会息息相关。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流通,也是学生开始学习如何走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带着各自家庭的缩影而来,作为这个小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也带着自身家里的缩影而来。我们每个人互动,影响在无声无息中发生,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流动。

  我受到欢欢的影响,也受到许老师的影响。我被家长们影响,也被孩子们影响。那么,家长们受到谁的影响呢?欢欢和许老师受到谁的影响呢?我看着这个影响从社会这个大背景中传来,经过家长,经过孩子,经过欢欢、经过许老师、流到我这里,再经由我继续流向下一个人。我的自我确信越来越坚定,我的自我怀疑也越来越深刻。

  我希望,经由我流向孩子们的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自我确信和在生活中遇到挑战和困难时的勇气与坚定,我想要将这份礼物送给我的学生。

老师的教育心得1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刚踏入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语言是一大难关。怎样使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这个小集体,能更快融入现在的生活呢?因此,在我们班,我除了注重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交谈外,更注重早点后的点名活动。

  在开学之初,我就和小朋友定好了一个规则,我们每次在点名的时候,都要说一句话。至于说什么话,老师在点名的时候会告诉小朋友的。这样一来,使小朋友对点名活动充满了兴趣,注意力也非常集中。

  一开始点名时,考虑到小班小朋友刚进幼儿园,会说普通话的很少,加上对同伴都不熟悉,因此,我指定的内容是说:“我是xxX”,一方面锻炼幼儿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幼儿之间加快熟悉的程度。而且,我也可以根据幼儿说话的语气判断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对一些难记的名字多叫上几遍。很快,幼儿之间对同伴的名字就有了一定的认识了,不知不觉中幼儿也就知道了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在此基础上,我对句子的连贯进行训练,请孩子们说完整“我是xxX、我在小(1)班”。使小朋友们知道,楼下的班级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根据主题不停更换着点名时说的一句话。如在主题活动“我和我家”中,我提供了“爸爸的名字、妈妈的名字、爸爸喜欢在休息时干什么?妈妈休息时喜欢干什么?爷爷奶奶在家会做哪些事情等这些话题(每星期换一个),请孩子在点到名字时简单说一说,使孩子对家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现在,我们进入了“冬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因此话题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会根据天气情况请幼儿说一句话,孩子们可以说“今天很冷、外面有大风”,直接发展他们的的感性思维;有时,根据外面的活动情况说一句话,孩子们可以说“今天我在。”增加他们的生活经验。

  今天说什么?这几乎成了我们班小朋友每天早上都要问的一句话。我想,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而愿意说才是关键所在。通过点名这个活动,使幼儿能够人人说一句话。就连那些胆小、平时不敢发言的小朋友也乐意大声说话了。如我们班里的王嘉怡小朋友,平时和她讲话时她说话声音很小的,可在点名时,她却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爸爸妈妈的名字和自己喜欢玩的游戏等等。在生活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关注好孩子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挖掘他们的智慧,一步一步地正确引导,和他们进行交谈、沟通,引导他们进行想象、描述。我相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老师的教育心得14

  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怎样掌握好一个度,让性格迥异的孩子都能投入的进行活动,确实需要老师好好思量一番。就游戏、体育活动来说,其本身有着严密的组织性和规范性,它制约着每一参加者只有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并服从裁判的统一指挥,而不能随心所欲。要求每个幼儿遵守纪律,这给平时在家中不受约束的幼儿一个很大的考验。大多数幼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比较自觉地去服从裁判的指挥。然而,我们也看到,总有那么几个不能按部就班参与活动。

  比如:在进行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钟”时,有个别幼儿在扮演小动物时总不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满场飞奔。这样一来,不但游戏不能很好的开展,而且,还很容易出现不安全状况。让个别的孩子停止游戏吗?当然不行,爱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谁也无权剥夺他们的快乐。不妨来个角色转换吧,让这个孩子来当老狼。这样一来,孩子的天性能得到正常的挥发了,游戏也能很好的进行了。在上周开始进行的健康混龄区域游戏前,我考虑到小班的孩子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这个第一次我没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而是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选择。我把胆子小的孩子安排在自己的区域中;把玩起来活动量大的孩子安排到了玩沙区;把能管的住自己的孩子安排到了活动量大的跳跃区。这样的安排,能让孩子跟着陌生的老师、小朋友还能自如的进行游戏。第一次活动的情况之后也基本令我满意:

  1、 老师在讲故事,小朋友听的很认真,这时菲菲小朋友站起来走到老师跟前,老师怕她影响别的`小朋友听故事,于是小声的告诉她回座位,这时老师把她抱回座位,可她仍然站起来。

  2、吃过午饭,孩子们纷纷上床睡觉,这时菲菲小朋友坐起来,老师走到她的床前悄悄的对她说:“菲菲要好好睡觉,才能长的高,长的漂亮,对不对。”她点了点头。于是老师去照顾其他小朋友,可菲菲小朋友又坐起来了。

  3、起床了,老师在照顾小朋友穿衣,这时菲菲小朋友走到老师跟前,抱着老师亲了又亲,还高兴的说:“我喜欢你!”老师听了心里暖暖的。可为什么却不听我的话呢?

老师的教育心得15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就是责任。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也就给了周围的人的信任和真诚,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也就成就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

  每一年新的学期开始,我见到的都是一个个稚气可爱的笑脸,一个个快乐求知的面孔。看着从自己身边走过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又会发生一件件普通的教育小事,构成了我从事教育以来点点记忆。回顾走过的道路,再一次重温那早已逝去的时光,我已记不得生活中经历了哪些挑战与艰辛,我用自己的努力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我深深热爱的美术教育事业。兴趣、工作、爱好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爱我所从事的美术教育事业,喜爱我所教的学生。这是对自己和孩子们生命负责的一种情感;我坚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种力量,使我能面对困难,笑对困难。

  还记美术社团刚开始活动的时候,东东(化名)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他是在妈妈鼓励下来参加美术培训的。我对他比其他的同学更为关注。因为参加活动较晚,每次都是妈妈鼓励下才来的,有两件事让我想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个孩子。第一次看她的画面,感觉像是经过美术培训过,造型、色彩都不错,可是一到最好的画面就很一般了,画的挺认真,就是没效果,评价展示美术作品时,别的同学互相交流着绘画效果,他一声不响地坐在位子上,静静地发呆,给我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我次上课时都要注意他的画面是否有改进,不几天,就发现他没有掌握基本的绘制技法,有时还缺少耐心,画画时,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把所拿的东西拿起来翻半天,很没有条理。

  在一天早上的上学路上,我在超市碰到了他的妈妈,交流得知,孩子很爱画画,教师确实耐心,办事情有头无尾……批评了很多次就是没效果,很苦恼。听了他妈妈的这番话,我心里也感受到了家长的意思无奈,只知道我身上的责任太重了,不管怎样我也要努力做好。

  后来,我每次作品示范的时候,总是把他叫到跟前,让他把每一步和要求看清楚。距离近了就能更好的关注他。课下还经常听一听他的`反馈,问他又没有听懂,告诉他一些具体解决绘画问题的一些方法,课堂上还经常用他的作品做范例来讲解如何避免的问题及解决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画面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画画后那种满足的喜悦,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后来他妈妈激动的说:“老师,太谢谢你了,孩子现在变得很自信,经常拿着自己的作品给大家做展示,还声称要到植物园里亮亮秀秀自己的作品……”顿时我很有成就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白纸,我用自己对教育的执着去描绘那精美的画面,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用自己的努力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才是教育对实现自己责任的最好体现!教育好我们身边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是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共享快乐最好的理解。

【老师的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实习心得实习老师教育心得11-16

关于当老师的教育心得03-23

老师教育教学心得03-03

老师教育实习心得03-07

老师教育实习心得09-27

教师教育心得12-13

教师的教育心得04-06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心得03-21

小学老师教育心得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