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心得体会 1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自古便有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佩香囊、放纸鸢、洗草药水、浸龙舟水、吃龙舟饭、拜祭龙图腾等习俗。过端午,还会不由自主想起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先贤,吟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唤起对端午历史文化的`记忆,涵养自己心尖的家国情怀。
端午节心得体会 2
这次学校为了庆祝端午节这个传统的节日特地举办了一场活动,这场活动是我至今参加的意义比较重大的活动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一起为着这个节日庆祝,是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在活动结束之后,我有了一些体会。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次学校举行的活动,正好应了“继承传统”这一主题。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写得好的用作学校展示墙上展示,也有奖品,我也参加了,虽然没有得奖,但是还是很开心,毕竟优秀的人真的挺多,我的作文还是有欠缺的地方,在整个展示墙贴出来的作文,都是很优秀的了。第二部分就是朗读诗词,每个班都会在学校的操场上进行诗词朗读,这场面可是学校里比较盛大的了,朗读端午节相关的诗词,不仅是对端午节的纪念,也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播。同学们能在那么多师生的面前进行朗读,也是需要勇气的,而我也是其中之一,更是能体会其中的感受,特别的激动和紧张。第三部分,就是在学校礼堂进行的晚会表演了。同学们在一个月前就为了这场晚会做准备了,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晚会上,各种形式的表演美轮美奂,格外吸引人的目光,我坐在场下欣赏,不自觉的就带入到表演中去了,为这个节日准备的节目,都是很精彩的。
此次的活动,于我是一场很特殊的活动,让我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即使是活动结束了,我依旧还在回忆它。最喜欢的莫过于在这一天里学校发的粽子了,都是学校的食堂阿姨自己包的,不仅大且量足,真的'是很喜欢呢。活动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震撼却一直在,它的意义还在,活动的结束不是节日的结束,这个节日会一直伴我们成长下去,还有明年的端午节。我在活动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在节日里会做的事情,学校竟然都有展示。比如挂艾草、撒雄黄酒等等习俗,我们都有见识到。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了端午节这天都会做的事情,有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在这次的活动,我觉得是对传统节日的一个宣传,更是大家重温过去快消失了的习俗。进入现代,所有的东西都在发生改变,而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却渐渐在被人遗忘,只因为很少有人再去传承,所以这种活动应该多举行,才能有让更多人去记起,尤其是新一代的人。
端午节心得体会 3
端午,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文化,是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
端午,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不仅有粽香,还有“诗和远方”。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端午的民俗表现形式或可改变,端午的文化价值却不能忘却,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不能抛弃。创新是为了传承而不是抛弃。多种多样的`端午活动,是为了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的端午文创,不仅为了赚钱,更要不断激活蕴藏在节日中的文化基因,助推传统文化“活起来”“火下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展现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凝聚优秀传统文化共识的重要载体。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推崇,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身体力行。今年端午节,让我们在粽叶飘香里,汲取传统养分,唤醒文化记忆,抒发家国情怀,积聚起最深沉的文化自信。
端午节心得体会 4
端午那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走到厨房正看见奶奶、奶奶和爸爸在热火朝天地不知道在做什么?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节啊!我去洗了手,挤进奶奶和奶奶的中间,只看见一些绿绿的苇叶、黄黄的糯米、红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线。我寻问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声音说:“首先把苇叶围成一个漏斗形状,把糯米放进去,然后按住再裹起来,最后用线捆起来。看一个粽子就做好啦!”我看着奶奶的做法也随手拿起了两片苇叶开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苇叶包成了一个漏斗形状了,我把糯米放进了皱巴巴的苇叶里。咦,为什么糯米会从下面漏出来呢?我低头一看原来底下有一个很小的洞,我轻轻地把苇叶收紧一些,可是天不从人愿苇叶破了。“唉!”我开始不耐烦了,奶奶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宝贝,别灰心,多做几次就会了。”说着奶奶拿起叶子包了起来,看,小巧玲珑的叶子在奶奶的手中变成了一个绿油油的大粽子。我惊呆了,奶奶包粽子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我暗暗下决定:我一定要把这粽子给包好!
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不管它很难看,但是我还是很欣慰的,因为它是我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才包好的。
奶奶把粽叶放在已经煮开的开水中,烧上个几分钟。我问奶奶“为什么要把粽叶放在开水中煮?”奶奶说:“等一下,包起粽子来好包一些。”奶奶又把糯米浸在水中,浸好后,奶奶在糯米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搅拌均匀。糯米好了,该新鲜的猪肉上场了,奶奶把猪肉一块一块切得特大,因为我最爱吃粽子里的肥肉。
材料准备好了,该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桌子上,奶奶动手了,她把粽叶捥成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底部放上一层糯米,在中间夹上一块肥肉,上面再铺上一层糯米,把多余下来的粽叶,盖上,再用线,一圈一圈的包紧再打上结,四只粽子为一串,奶奶一个小时不到就包了几十串。我看奶奶包得那么的轻松,自己也想包一个粽子,自己怎么包也包不好,奶奶在催我“快点,快点,要蒸粽子了。”我在奶奶催促下包好了一个粽子,这个粽子真是难看。哪能跟奶奶的相比呢!
开始蒸粽子了,奶奶把一个个粽子放在锅里煮。我烧火,我烧了个两个小时多,粽子虽然熟了,我烧得却像两红苹果似的,通红通红的。
粽子蒸好了,我开始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一揭盖,一阵一阵粽香争先恐后地扑鼻而来。我拿出自己包的粽子,虽然有些糯米露出了,但一吃,好难吃,但我把那只粽子吃了。因为那是我自己包的。
端午节心得体会 5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美好的源头一旦形成,就必然流淌出文明长河,奔流向前。在这条文明长河中,聪明的中华民族不断丰富、孕育着节日文化的精彩。人物的传说,让端午节有了厚重的精神情怀;美丽的习俗,让端午节有了鲜活的.思想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路高唱文明之歌,一路传承创新不停,从简单的祭祀图腾到纪念人物、到各种习俗的形成,到今天成为家国情怀的美丽载体,端午文化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奔腾的一张美丽名片。
端午节心得体会 6
这些天,电脑里手机上时常收到有关端午节的问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还有“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预祝端午节快乐!”
那一个个画面上用粽叶包着的可爱的粽子跃入眼敛,一丝丝香甜似是穿跃时空穿跃电脑和手机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问候如夏日清凉晚风,拂过我的脸夹,沁入心扉。
在每一个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间,然,当那些节日的祝福声起。才发现自己其实一直被朋友们惦记着;才发现左右逢缘的乐趣;才突然发现心与心的距离其实很近。那种感受会让我莫名感动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贵!
以前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安排我们去采艾叶挂于大门上,以避邪。而母亲自己总是从端午节的前两天就开始准备包粽子。她采来许多粽叶,将糯米洗干净浸泡一夜,第二天再准备香菇、红枣、花生、虾米、绿豆、肉丝,这六种食物加糯米包成咸粽,还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亲还会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为主食,父亲还喝一杯雄黄酒,一家人聚在一起过端午其乐融融。母亲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乐而自己吃的却很少,而我们却是只在享受吃粽子的快乐。
接着母亲还会吩咐我们把蒸熟的粽子送给村里年迈的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们。虽然当时在农村粽子不怎么值钱,但在母亲,却是对家人一份深情的体贴和关爱,对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丝丝浓浓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娘家时,看不见门上的艾叶黄也闻不见厨房的粽子香了。母亲已经离我们而远去了,再也见不着真实的触手可及的以往,而母亲的`细致与慈爱已定格成记忆的永恒。也开始自己亲手包粽子,其实更多的则是为了体验母亲生前所有过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将做熟的三个粽子置于母亲坟前,再敬三杯酒、烧三烛香。对于母亲的思念,再一次那样的真真切切!远在天堂的母亲,过得可好?心脏病是否已治愈?是否可以感受到我这迟来未报的孝心?是否能听见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亲的关爱!
端午节心得体会 7
每一个端午节文化符号,都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完美体现。如端午香囊,不仅代表男耕女织的传统文化,还蕴含祛邪防病的美好愿望;吃粽子不仅是纪念屈原,还表达对健康平安的`美好希冀和向往等。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节的原始主题。端午传统节俗中的戴五色线,门口挂艾、菖蒲或艾蒿煎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等等,这些蕴含避瘟保健的节俗,至今仍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因此,我们只有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接受每一个传统文化符号的洗礼,感受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才能不断升华对优秀传统文化情感,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增强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
端午节心得体会 8
每年端午节,赛龙舟是必选项目,你追我赶,齐心协力,飞桨逐浪,千帆竞发。这既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此种自强不息、刚毅坚卓的'民族气质,深深地融入于中华民族血脉,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上下求索。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我们要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科技工作者追求卓绝奋力拼搏,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工人们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项细活;新一代的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精细耕耘……每个劳动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足的干劲拼劲韧劲,持续奋斗,攻坚克难,创一流的业绩,争一路,为国家兴旺、人民更加幸福不懈奋斗,让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端午节心得体会 9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但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有唐代文秀《端午》诗这样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流传着一首《粽子歌》,歌中唱道:“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熬煎。”雪白的糯米和青青的粽叶,象征着屈原清清白白、坦坦荡荡地度过清贫廉洁的'一生;红豆和红枣,象征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子之心;粽子的棱角,象征着屈原刚直不阿的性格。一颗小小的粽子,充满了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敬意。
端午节心得体会 10
端午节就要到了,又是艾叶飘香时。端午,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2300年以来形成的传统节日,绵延着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魅力,仿佛一架古色古香的古筝,弹拨抚滑间流淌着一曲悠长的韵律。此时此刻举办楚风庙会开街仪式,是文化,是精神,是纪念,是传承,也是拉动消费的'契机。
端午,是一支古老激昂的歌,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诗。这次楚风庙会内容丰富,以端午民俗一条街、国潮美食、文创集市、焰火晚会、楚风民俗巡游、民俗表演、沉浸式剧本互动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端午体验。街头闻到了久违的烟火味,琳琅满目的商品填满街市,吸人眼球,吃喝玩乐“庙”不可言。
端午,不仅需要粽子,更需要精神充盈。开街仪式上,火凤凰展翼而来,带着盛焰点亮夜空,河泊潭屈子纪念园楚风庙会盛大开启。开场舞蹈《盛世楚韵》带观众穿梭时空。集体杂技表演展现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杂技。充满书香气息的古典舞《书简舞》,婀娜摇曳的舞姿尽显东方典雅美。歌舞表演《橘颂》中,选取古楚音音韵,曲调古朴幽雅、委婉深情。开街仪式之后,庙会三个小舞台也陆续上演精彩节目。
楚风庙会盛大开启,又让我们追寻到一个不朽的诗魂,一条奔腾不息的汨江,诗魂和汨江紧紧连在一起,对华夏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端午节心得体会 11
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端午节,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比如端午赛龙舟,传承着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勇往直前的精神密码;屈原等爱国志士所代表的忧国忧民高尚情怀,一直激励着无数志同道合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因此,我们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还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领悟的基础上积极践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端午节心得体会 12
传承端午舞出时代精彩,创新粽香向光昂首阔步。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端午文化是宝藏中的一个瑰宝。从端午文化中,我们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好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我们奋斗新征程注入强大力量。
端午节心得体会 13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
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那么,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不再别的天吃呢?吃粽子要干嘛呢?大家不一定都知道。这里我要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战争时期,有一个叫屈原的大诗人。屈原像魏王提供了许多计谋,魏王觉得好笑,没被采用。屈原觉得很伤心,心想自己帮不上国家,就跳河而死。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古时候爱国的屈原,在这一天,大家都将粽子投进河里,让鱼虾不去吃屈原的尸体,去吃粽子。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
那端午节为什么挂香包呢?这又是什么原因。这有牵扯到一个传说,以前的现在,不冷不热,小孩经常闹病,那时科学不好。大家以为闹鬼,去求娘娘,娘娘见这么多人来求,心软了,就去找玉帝说:“你不许伤害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玉帝说行。但是哪个是你的孩子。娘娘说我的孩子很多。玉帝说要他说出来。娘娘就说:我的孩子身上有鸡蛋网或香包。玉帝说行。应为娘娘法力无边,玉帝也惧怕三分。娘娘回去告诉大家做好准备。玉帝下来一看,全都是娘娘的孩子,吓了一大跳,都不敢碰,只好回天庭。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端午节心得体会 14
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端午节,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20xx年xx月xx日,XX初级中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知荣辱明礼仪扬传统强素质”为主题的端午节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早在1个月前,学校纪念屈原的各项活动的宣传、筹备就已经开始了。如劳技课上的“纸粽子制作”、美术课上的“画一画屈原”、语文课上的祭文征集等。5月31日的系列活动则正是这一阶段整体活动的.集中展示。整个主题活动分校内、校外两大板块。校外,我校10多位学生参加了在x镇举办的x市中学生端午节纪念屈原系列活动。校内,整个活动又分为三大板块:游园会、视频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活动还邀请了xx单位的武警战士一起参加。
中午开始的游园活动形式多样,有“书楚辞、画屈原”的现场比赛、有“猜灯谜”活动、有“赶粽子球”比赛、更有超级吸引人的现场包粽子活动,虽然最后粽子形状各异,甚至不是很好看,但这些粽子担负着爱心大使的光荣任务,同学们将把这些粽子亲手送给可爱的武警战士们。
在视频知识竞赛中,代表各个年级参赛的队员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场上同学你追我赶、后援团的老师和同学更是为他们的队伍呐喊助威。而在教室里观看现场比赛的同学们也都全神贯注,因为他们不仅关心本年级同学的表现,而且还盼望着有机会进入比赛现场,成为幸运观众呢。最终,年龄最小的七年级代表对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各班的主题班会则紧紧围绕本次互动主题,在环境布置、班会形式、内容方面下足了功夫,营造出了很好的过节氛围,增强了对端午节和屈原的了解。
本次纪念屈原的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形式活泼、轻松,同学们也乐在其中。通过开展纪念屈原的系列活动,同学们对屈原有了充分的了解,对如何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们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体验着、感悟着。全校近90%的同学都参加了今天的各项活动,不仅赢得奖品,而且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礼仪素养。
弘扬传统文化、做“知荣辱、明礼仪、扬传统、强素质”的XX初级中学的青少年,这是同学们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端午节心得体会 15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而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而在我的家乡,最高兴的就是自己包粽子了。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人们已经开始包粽子了。大人们把些粽叶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粽子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粽子就会散掉,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先往锅里倒水,然后粽子放进去开始煮。过了一会,粽子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我喜欢端午节,喜欢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端午节心得体会 16
传承端午舞出时代精彩,创新粽香向光昂首阔步。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端午文化是宝藏中的一个瑰宝。从端午文化中,我们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好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在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我们奋斗新征程注入强大力量。
端午节心得体会 17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确定会想到端午节。今日,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宏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奇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特殊,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猛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始终激励着我们。
由于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日她照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芳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预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节日》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老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快活的阅读气氛中领悟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确定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傲慢!
端午节心得体会 18
端午节,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总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唤起我深深的情感。每当粽叶飘香,龙舟竞渡,我总会想起那个关于屈原的传说,那个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献身的`伟大诗人。
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吃粽子的日子,它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端午节,我们学会了团结、协作,因为赛龙舟需要团队的默契配合;我们学会了感恩,因为每一颗粽子都蕴含着家人深深的关爱。
端午节的到来,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与亲人围坐在一起,享受那份久违的亲情与温暖。这种感觉,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总之,端午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每一刻。
【端午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心得体会04-18
端午节心得体会07-09
关于端午节心得体会11-11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03-07
有关端午节的心得体会11-01
端午节的心得体会范文11-01
端午节心得体会范文08-29
过端午节心得体会08-29
端午节心得体会精品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