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大全(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
这本书实际上读起来有些艰难,一方面是年代的原因(本书写成于1940年代),另一方面这本就不是一个所有人都能读懂的书。
最近一直在思考近期读过的一本本书,大部分都应该归为畅销书之列,这些书读起来很轻松,就像看一部肥皂剧或是综艺节目一样,有收获吗?一定有。但确实有限。而被本书所推崇的以及认真研读的一定不是这些书。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全神贯注细细研究的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可以给人启示和提高的。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下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娱乐,消遣?排解空虚,填满自己?学习知识?还是解决困境迷惑?如果是前者,可以不需要阅读如此无趣的`书,但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有本书这样的一本实用书籍做指引,因为你是有追求的。
这本书读下来真的需要些勇气和坚持,因为有些地方实在很无趣。但如果你需要藉由书籍提高自己,让自己不困过,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那样的书籍可能都是这么无趣的,但知识有时候就是这么无趣。还是看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本书最后提供的书单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非常好。
最后借用本书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所以量的积累需要质的保证,需要让自己不因读书读的少而焦虑,这一点很重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
这个总结可以说算是一个模板了,只针对于看不下去但是想要找到技巧的人我把所有东西都打散总结了,可以说算是一条捷径了,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是针对一本书的两个步骤,检视阅读帮你分析一本书适不适合你读,分析阅读帮助你理解这本书的框架和内容。主题阅读是针对不同书中关于同一个问题探索的方法。
虽然总结了但是我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阅读,因为别人总结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你可以按照这个模板来阅读,你可能根据这个模板看完书之后会知道以后看书要时刻记住的问题但你不知道这背后的原因。
一、检视阅读
1.看开篇目录序言索引出版社(了解作者)
2.挑关键篇章看(略读)
3.最后两页看精华!(看看整本书的走向)
二、分析阅读
在读的过程时时刻刻问自己这个书的主旨是什么
在看完一本书之后要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这本书是什么类型?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4.这本书的细节是什么如何说明的'
5这本书真实吗?有道理吗?是整本有还是部分有
6这本书对我来说是资讯还是理解力
7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三段话
8这本书的读后感
三、主题阅读(针对某个问题特意去查找多个图书的阅读方法)
只挑对自己重要的关键章节阅读
用自己的语言代替作者的语言
归纳不同作者对同一个事物的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3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部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毁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捂脸][捂脸] ?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加入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加入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较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机会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较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4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
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作者认为只有读者从书中获得了营养才算读得好。
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阅读分成四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基础阅读就相当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检视阅读是速读的能力,分析阅读是指读者能从书籍分类、书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并能从大概上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思路。
主题阅读是指读者能用带着共性的'话题感强的问题从一本书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一个读者要带自己的主动性去选择自己想读的书。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出不同类型的书的阅读技巧。实用型、想象文学、故事、戏剧、诗、历史书、科学、数学、哲学书、社会科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读得多就不一定是读得好。有些书必须要精读,即使读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点来坚持下去愉快阅读。
我的好朋友也跟我说有想法就要写下来,不然就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所以我就在这的最后一段给他致谢。谢谢你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5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
完全被动的阅读只会越读越疲惫,越读越乏味,直至放弃阅读。所以,预备开始阅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既然阅读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必有活动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种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当的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获得这本书所载录的信息而已。阅读高于自身知识水平的书,并试图读懂读透它,向自己现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则是阅读的另一种目的——提升理解力。
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就是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的情况下,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认知自我破茧而出。
好的阅读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本阅读圣经里。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
不得不承认,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迫于工作要求,但郝明义的译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读书,它不就是拿一本书,然后翻开扉页,或精读或略读,把书中所写都看完而已吗?难道读书还有什么特别的规则?我虽不爱读书,但是至少也看过几本。简单来说就是读完的和未读完的。既然喜欢读书,当然要看看别人是怎样读书的,并寻求一个更科学的方法。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非常受用,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书关于阅读的看法也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的.一些分类,观点仍具科学性。同时,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但我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实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于电子书、网络资讯的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阅读也许是为了放松或打发时间,但我们也应当以严肃的心态去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人生历练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
记得有人说过,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翻开书本,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要汲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力,我们的理解力。真诚地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的不认真。体会领导教诲的苦心,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的,随随便便的。你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没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7
终于重新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教授如何阅读的书,她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诠释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作为一个成年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大多数成年人也多停留在基础阅读这个最低的层次上。
诠释阅读是稍微高一层次的阅读方法,主要是利用阅读书名、目录和序言等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叙述的?你对此有何评价?这本书对读者本人有什么用?
分析阅读是第三层次的阅读,也是非常耗费心力的阅读方式通过更深入的阅读,进一步回答上一层次阅读中的四个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也有不同的分析阅读方法。我认为分析阅读,最核心的是找出作者的关键字词,进而找出作者的观点和主旨,针对作者的观点,读者要认真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同意或不同意,为什么?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吸收了一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值得分析阅读的书,世界上不超过一千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书籍不超过100本,对此,我表示相信。
最后一个层次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与分析阅读最大的区别在关注点不同,分析阅读的'关注点在以作者的观点为中心,主题阅读的关注点应该放在自己要研究的主题上,让各种不同书的作者来参与自己主题的讨论,然后自己综合分析比较得出自己的观点。
阅读的方法也是一项技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变成我们能够运用自如的技能。
阅读点亮生活,阅读让自己的心智获得成长,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
最后这一步很重要,通过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很成功的体验了,而做笔记的最后一步就是把读书的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吸取精华”意味着原封不动地吸取书上的知识,而“读书体验”是指对于书中的内容你有什么自己的理解,通过书中内容你又联想到了哪些新东西。所以有效的读书笔记能让你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升华。
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前面提到的那个读书笔记的小本子,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它的'好处在于,里面记录的信息是碎片的,所以你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比如饭后休息的时候,比如做家务的间歇,比如出差的路上都可以拿出来看看,反复的重读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加入新的思考,如果觉得理解的不到位,可以选择再把书拿出来,把那部分内容重读,加深理解和印象。
读完之后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需要自觉地把原有的零碎的信息和想法组织起来,然后变成通顺的语句展示出来。所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如果你想让它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就需要进行整理,加工,并且给自己主动创造一些输出的渠道。比如读书会,和别人分享,写书评等等。这些输出就是你读书的价值反馈,也是一种成就感的积累。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9
今天看完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受益匪浅。以前不断读书却总感觉不得要领的疑惑现在解决了,原来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书中提到读书的三个阶段:粗略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包含的,大部分人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是将书从头到尾看完,而书的主题、作者的中心思想、情节设计都未有深入理解,如此阅读只能从书中吸收到极少的知识和信息。
而分析阅读则是一句一句去分析书的情节、作者的意图、书的论述结构等,将书中的'信息尽量挖掘出来。而主题阅读则更进一步,抓住一个主题,对相关主题的书进行分析阅读,并比较讨论。后面两个阶段很少人能够做到,而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式。这样的阅读才不会让你觉得毫无所得。
当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这般大费周章去做,我只是单指那些高价值的书而已。那些不怎么重要的书只需翻翻即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提到要对书进行分类,判断书的价值。毕竟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书的数量浩如烟海,我们只需去认真阅读我们需要的书即可。
另外要注意工具书的应用,有时灵活运用工具书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进入作者的语境。
最后要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要写读书笔记,把对书的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最好再对书进行全面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求知路漫漫,愿始终如一。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0
值得一读的书,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读一本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之前我也是这样想的,以为自己会读书,以为自己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但我自以为的读书方法不管用。怎么知道不管用?问一个问题就知道了。你能不能把一本书读好,读懂,读得有效,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价值,不仅讲了阅读方法,还有参考书目。正如书里面所说的,好书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洗刷而留下来的,经典也是人们千挑万选留下来的。这本书的作者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了,不然也不会写出这样的一本书来,这里涉及了很多学科,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作者都信手拈来,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美中缺乏的是翻译问题,这个。虽然大局部的情况下还是可以读懂的,这本书本身逻辑就很严密。但我还是要不得不说一下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的不妥之处: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经典独白:“生存,还是消灭?”在这本书里译成了:“要死,还是要活?”说实话,我自己看到这句翻译的时候有点愤怒了,毕竟之前看过好的翻译之后,看到这样的翻译难免有些转换不过来。
整体来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老师推荐我们阅读的。参加书架之前有看到过书友在读,当时没在意,后来看舍友买了这本书,她说是为了凑单。但我还是参加书架了,后来并没有开始读,直到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过,推荐我们去读这本书,然后才开始阅读。阅读过程有点困难,在零碎时间来读这样一本逻辑性强的书还是比拟困难的,建议做一下笔记,我打算再回去补一下笔记。推荐给更多的书友,如果有时机的话,买纸质版的会比拟好操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1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根底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而且本书涉猎的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适合目前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先在实践中具体试试看,一步步来。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说到底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动阅读,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去答复下列问题,专心致志,边读边思考。这本书总体在谈些什么,想方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论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怎样的关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对书籍内容探索更强,收获也更多。说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现在越觉察得不做笔记就像没读过一样。做笔记除了帮助记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主动阅读。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们觉得自己有被触动到,内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其实这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而阅读速度就和两者有关,多数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读不同书用不同速度,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阅读速度。每一种书有适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到效率。
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2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而且本书涉猎的内容很难一朝一夕全部消化,更适合目前遇到哪方面问题就先在实践中具体试试看,一步步来。以不同阅读方法接触不同读物,说到底读书是很个性化的事,阅读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主动阅读,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并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去回答问题,专心致志,边读边思考。这本书总体在谈些什么,想办法找出作者的想法和论点,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你有怎样的关系?~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对书籍内容探索更强,收获也更多。说到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一本书,最好的方法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现在越发觉得不做笔记就像没读过一样。做笔记除了帮助记忆、锻炼表达能力,还能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促进主动阅读。有时读完一本书,我们觉得自己有被触动到,内心有所感悟有想法,但就是说不出来写不出来,其实这只能说明你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阅读速度两者有关,多数人是可以比目前速度再提高一些的。读不同书用不同速度,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取不同阅读速度。每一种书有适合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到效率。
说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 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3
借本次街道年轻干部培养,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感悟。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明确地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指导我们如何正确读书。阅读是一个人基础的能力与素养。从前读书时,往往会发现自己并不太能从书中获得太多,往往读完一遍后里面的内容也忘了大半。而这本书中的阅读方法却让我感触良多,对阅读这件事也有了新的看法——用心思考的阅读才是最有趣的。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二是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前者是为了获得资讯,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而后者才是真正能提升能力的东西。如果纯粹是读了一本书,没有进行思考,与作者形成共鸣,那么谈何收获。《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出的四种阅读方法,让我受益颇深。即基础阅读,能够基本认识每句话的字义;检视阅读,大致上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分析阅读,通过分析书本,从而与作者形成共鸣;主题阅读,整理出同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比较分析不同的书的异同点,从而进行阅读。通过作者这套读书方法,让我更为直观地明白了怎么阅读、怎么共鸣,使得阅读真正成为一种更为高效的学习方式。
我想说,读书从来都不应该是一时兴起的心血来潮,而应该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梦想从学习出发,从阅读起步!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4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5
购书无非是两种方式,网上购买和书店购买,其实现在互联网的普遍,让很多人都失去了书店购书的体验。其实我还是很喜欢逛书店的,因为第一可以亲手摸摸这本书的手感,也可以翻看快速阅读一下,体验下作者的文笔,书的大概内容,是否是你喜欢的。而且拿着购书清单去书店选书,也可以很清晰的找到相应的书,并且可以在书架上找到很多类似的书,也许会发现更有价值的书,或者有很多关联内容的书。
购买书除了在购书清单上指定购买,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找到“枢纽书”,意思就是“书中推荐的书”,比如参考文献,比如某些观点,案例的出处。这些书里的内容是被你看的这本书的。作者引用的',或者说是对他有启发的,所以可能会更深刻一些,而且他们之间肯定会有内容的关联性,方便你拓展阅读,能够加深对这方面信息的掌握。
网络购书方便,便宜,在亚马逊上有个“心愿单”的功能,你可以把喜欢的书直接放到心愿单里。但是有利也有弊,网络购书经常会买到烂书,我就买过很多次,在网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名人大咖的推荐,再赶上个什么促销活动,心血来潮就下单了,但是书拿回来之后,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内容太烂,完全被营销手段所蒙蔽。所以无论网上购书,还是书店购书,买之前最好都大概的了解下作者背景,书的内容,大纲,选择真正对你有吸引力的书去看。否则浪费十几块钱是小事,浪费时间就得不偿失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05-06
如何阅读一本书 经典语录05-1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24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17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02-24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03-29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篇06-16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2-2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华【1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