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破茧》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破茧》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破茧》有感1
由一个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变成了一个肉乎乎的蚕儿,到沉睡于茧中的蛹,羽化成了一只振动透明的薄翼的蛾,这就是蚕这个神秘精灵的一生了!
想必在座的同学们都养过蚕,蚕一生的变化都是大家所听到过或看到过的。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悟出了这其中的哲理,例如单士兵。
单士兵写了一篇文章——《破茧成蝶》。讲述了蚕儿破茧成蝶的过程:“当可爱的蚕儿吸取了充足的甘草润泽后,便用生命的丝织茧而栖,生命被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蕴蓄着一次生命的`复活。终于,它破茧化蝶,完成了生命本质的一次飞跃。”描述了蚕破茧成蝶后的轻柔之美:“它振动着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上。”阐述了自己对破茧成蝶的理解:“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之界,让生命得以绚烂。”
其实破茧成蝶这个过程类似于我们战胜自己心中产生的绝望。在很多时候,当我们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时,我们的心中就会结上一层自己用绝望与迷茫所织成的茧,但如果我们必须要面对考验,必须要战胜考验,我们就必须用心咬破这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非常难熬,非常痛苦,但对于生命而言,它又实在是一种必然,包括面对死亡,一个能坦然面对死亡的人,也一定是一个能坦然面对挑战,面对困难,面对生活的人。
法国古典画家安格乐说过这样一名话:“卓越的艺术成就只有用眼泪才能取得,谁不饱受折磨,谁就不会有信心。”
所以破茧成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如果无法避免,何不勇敢面对,享受新生与成功的喜悦。
读《破茧》有感2
和薛瑞平老师的渊源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每到我教完一个年级,即将进行下一阶段的跨越的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拜读薛瑞平老师的大作。那质朴而深刻的话语,总能拨动我的心弦,启迪我的心智,抚平我的忧虑……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这本书,内容是那样随意、温馨,既有遭遇后进生的烦恼,也有对班级管理的高见,更多的内容是记录了她与学生开展阅读的朗读实录、后记和许多的教后记,却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洗尽铅华也从容”。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薛老师一个个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日志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在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平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在我看来,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不讨厌学校,都愿意呆在这个班级里放松,让他们觉得在教室安全自在,不遭受逼迫和羞辱,这是我的疼爱方式。”“要想让(校外的、校内的)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在课堂、耕耘在课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一定要把读书课固定到课程表内,让读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呼吸一样自然而又节律的事情。”……
想起自己的教学,想起自己的学生,不免扪心自问:对于孩子们,我有足够的耐心吗?对待他们参差不齐的发展,我的心态是否平和?我的学生是不是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和幸福?我的语文教学是否做到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心灵柔软的人”?……
在每个学期初的教学计划中,我都会冠冕堂皇地写道:“要注重培优辅差”,但实际上呢,都去“辅差”去了,培优工作基本上一片空白。对于那一部分不自觉的、成绩差的孩子,我格外“偏爱”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他们,以免他们掉队,拖班级后腿。但内心深处,我却深感对不起班上的优生们,我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没有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发展!薛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教师的决策一定要尽量让集体里最优秀、最勤奋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利益。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整列的火车。当最优秀者有足够的空间大步前进的时候,整体水平必将得到强劲有力的带动——身处其中的弱孩子,也终将不由自主被裹挟着进步得更快。”薛老师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而事实证明,她这样做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四年级了,我也很想在自己的班上试一试,加强培优工作的力度,争取让我班的“火车头”更好地带动班级列车稳步向前。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中还有很多教育细节值得我细细品味,在即将开启的新的教育征程中,我一定会向薛老师学习、践行,让班上的孩子们得到生机勃勃的发展!我期待着,我向往着!
读《破茧》有感3
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到《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作为教师的灵魂一直都被薛瑞萍老师的真知灼见洗礼着。她率真、随性,张扬个性又不失可爱。读她的书,常常会感叹:这才是教师真正的人生,手舞足蹈地吟诗歌,一丝不苟地领班级,扎扎实实地教语文,真心实意地去沟通……读她的书,你会发现她所做的一切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给她一个班,她就心满意足了,她特立独行,却心系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看她的书,朴素的封面一如她朴素的人生。展卷而读,常常会沉浸在她的课堂中,她的教育世界里。一篇篇纪实的班级生活记录,一课课的教学随笔,朴实的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既有遭遇后进生的烦恼,也有对班级管理的高见,更多的内容是记录了她与学生开展阅读的朗读实录、后记和许多的教后记,却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洗尽铅华也从容"。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该是怎样的一个阶段呢?我常常在想,看着孩子们一点点的长大,一点点的懂事,一点点的丰盈着羽翼,而我,也从一年级的事无巨细慢慢地开始学会放手。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陡然没有了那份热情和耐心,为什么是四年级,因为这时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确实是这样,1209班的孩子我从一年级带到了四年级,一开始他们的懵懵懂懂,不谙世事,如今的他们,已然褪去了稚嫩,宣传班长会带着他的宣传小组布置教室,找好出黑板报的材料,组织出好每期的.黑板报;组织班长会和她的团队策划每一次的班队活动,自己布置黑板,自己制作课件,自己组织节目,六一、元旦的大型活动都不需要我来插手;卫生班长每天安排人巡查卫生,看到垃圾及时清理……更不用说中队长和班长了,就像薛瑞萍老师所说的,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这就是四年级,必须学会放手的四年级。
无论几年级,读书是我们必须的生活。从《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薛老师是多么地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多诵读。在《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中,她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阅读朗读的重要:"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温暖明亮的底色,就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深陷其中的不完美的教育,不完美的生活,就仿佛是漫长无边的严寒,且用朗读,为自己织一方厚实温暖的素锦……"是啊,阅读何其重要!朗读何其重要!我多庆幸,在薛老师的带领下,我一直在坚持着和孩子们一起学吟诵,一起读诗词,一起建造图书角,一起去阅读。今后的脚步更加不能停下,因为,读书必须进驻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血液,这将是我倾其一生所要追求的境界。
向薛老师学习!静待,我的孩子们也能破茧而出。
读《破茧》有感4
近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阅了由移居美国的黄宗之、朱雪梅夫妇通过自己的科研事业和教育子女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并揉和了不少经验教训著成的《破茧》一书。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两对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洛杉矶的中国父母教育儿女的故事。同样的心愿,同一个梦想,驱使他们为了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上一流的大学,即使吃遍异乡所有的苦,仍然义无反顾地移居美国。
两个家庭,两种不同的环境,两对夫妇,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读过这本书,我有许多的感慨,也与文中的许多观点产生了共鸣,更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我们自己。
读书的确重要,但知识更重要。读死书,死读书,书本上的知识不加以灵活运用,那样便只是读书的机器。而中国父母自大孩子出生以来,就只希望他们长大能好好读书,把一张张成绩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管孩子是否像羊吃草一样把学到的知识消化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反正成绩优秀才是硬道理。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的未来,更为了体面,他们通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对孩子的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也不管孩子是否对其感兴趣,不管三七二十一,孩子就必须遵循自己的规划,沿着自己的完美规划走下去,不偏不倚,三岁学芭蕾,五岁学国画,七岁学萨克斯......孩子的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这还是孩子吗?这简直就是所谓的试验品,牺牲物,太可怕了!
“你能好好读书,是爸妈在美国唯一的希望”。多么简短的一句话,却蕴含了多少期待,多少辛酸和多么深厚专注的情感,往往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父母对儿女分外的呵护和包而办之的保姆似的.教育方针,家长会成为孩子们安全的港湾。而在西方则不然,他们通常会采用放宽式的教育方法,不会有包办的现象,只是在必要的时候会给予孩子一些指导意见和建议,他们只是孩子面前的一盏航灯。究竟是安全的港湾还是一盏航灯,这就是中国与西方教育制度的差别,是两种教育制度之间的裂缝,也是两种教育观念之间的裂缝。在西方许多国家,有不少富翁宁愿把巨额的财富在自己死后捐给慈善机构,也不愿直接留给自己的后代,就怕后代因为有了大量的财富而失去自我奋斗的意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中国呢?
当今社会,是一个智慧与能力齐飞的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的新事物也相继登场,世界也因此变得色彩斑斓,面对此情种种,家长往往会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排孩子的生活。这不能说是错误的,但至少一定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诚然,从辈轮上是这样,可能力和年龄上来说,就是不对的了。因此,家长也应该适当的松开手,更多的与孩子互动,更多的理解孩子,从而让孩子自己在风雨中茁壮成长。不要担心他们会跌倒,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如果没有跌倒的机会,今后怎么会知道什么路可以走,什么路不可以走呢?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样不是更好吗?
《破茧》这本书引发了我无尽的思考和感慨,我需要好好想想,再想想......
读《破茧》有感5
虽然现在是一只最不起眼的毛毛虫,但我坚信,只要努力,依然会变成一只最美丽的蝴蝶。——题记
我们都知道,不管毛毛虫有多丑陋,但最终都会变成蝴蝶。就如我们,不管你愿不愿意,都会长大,都会承受更多的风和雨。使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还是用消极悲观的心态去面对,都由自己选择。
就像现在的我们,只是一只不起眼的毛毛虫,所有的努力,只为了破茧成蝶。虽然路上会很难,但只要坚持下来,回头看看,什么都是美好的。
然而,想要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是要付出代价的,就像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不付出努力的结果,永远都不是好结果。
在我们周围,名义上在学校学知识,可事实一问三不知的人真不少。相反的,还有一种人,他们或许不聪明,但他们努力的完成每一件事,虽然现在很不起眼,可是,总有让我们刮目相看的一天。
每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不是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最努力的。那些站在巅峰上的人物,也是靠努力得来的,只因为他们更会坚持,更会承受。【暑假作文集锦】
要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当然只靠自己是不行的,还需要靠那些对我们人生道路上有帮助的人,读后感《七年级暑假读后感精选:读《破茧成蝶》有感》。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父母会教你怎样生活,老师会教你知识,社会会教你怎样做人。学与不学在于自己,“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还要自己去面对风和雨,如果一次挫折就让你一蹶不振,那你永远得不到锻炼。就算成为一只蝴蝶,一遇到大风大浪,依然避不过灾难。
不只是人,毛毛虫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它可以每天呆在家里,吃喝玩乐,到最后成茧。或许在茧中死去,也或许出茧后承受不了大风大浪,安然的死去。它也可以努力的使自己成长得更好,即使是破茧成蝶后,也依然很努力的生活,它可以战胜暴风雨,完成它的梦想。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即使是娇弱的蝴蝶,只要努力,就会活得更好。
虽然一开始的毛毛虫是不起眼的,甚至是自卑的,但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破茧成蝶。那时候,便是一只耀眼的蝴蝶,无与伦比,就算遇到再大的风浪,依然会坚信自己能成功。
就算迷途的惆怅,已让我迷失方向;
就算途中的创伤,已让我遍体鳞伤;
就算其中的艰难,已扯碎我的手臂;
我依然坚信,光明就在前方,成功近在咫尺。
读《破茧》有感6
在第一章就重点强调了设计和艺术不对等,相信这句话只要略懂设计的人都能懂,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时常听到,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那个地方我觉得应该那样!这边想说的是艺术是感性的,而设计是理性的,但往往在现实工作中很多设计朋友都喜欢在设计的时候加入感性的元素。当我们在欣赏毕加索或者梵高的画作时,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会说看不懂,比如我,所以说艺术更多的是作者在表达个人的情绪,从而引起观看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而设计是理性的、严谨的、创意的,比如我们在app中突然弹出一个红色按钮时,这就意味着警告,也相信没有人会把警告的按钮做成绿色的。本书前面几章更多的是在说明一点:设计不是漂亮的界面而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决“人”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有一个好的体验,这才是所谓的好的设计,好的体验。很多朋友在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就立马打开软件画各种流程图,做各种好看的界面,其实这往往是产生糟糕设计的来源。福特在问他的客户想要一批怎样的马的时候,对方说“我要一批跑的'最快的马”,如果那时福特给对方一批跑的很快的汗血宝马,相信福特汽车都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出世,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需求时应该是去分析对方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为了设计而做。就刚说的例子中,对方真正的需求是“快的,安全的,像马一样可以控制自如的一个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把设计想象的很美好,但现实工作中往往遭遇“一群指点江山的神”,甚至背负着“美工”“作图的”称号,更是在项目中毫无话语权,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你的专业技能确实不过关;你的沟通能力并不好,也就是说你情商低;上面有一个强势的pm或者干涉过多的SX领导等等。总结起来也就是自身因素+外界因素,自身的专业技能不能靠一天两天就能得到一个提升,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坚持,并且不仅仅是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需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形成一个T型结构,也就说你做UI的不能只关注视觉效果,也需要懂交互,懂产品,懂运营。外界因素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但我们可以在专业技能之外提升自己的情商,学会好好说话,懂得如何说话如何有效的沟通!这边需要强调的是沟通和有效的沟通纯属于两码事,如果在沟通期间说的都是一些废话那不如不说,一定要学会不说废话,要说就说点有用的。我们每天都在说话,都在交流,怎么做到有效的情商高的沟通,总结成几个字:不胆怯,自信,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倾听。
在工作中你可以技术不是满分,沟通不是满分,但你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很多人都习惯性的当伸手党,这是我最嫌弃的也往往是公司最不喜欢的,公司招你就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告诉你答案,然后仅仅去执行一下。好了,说了一堆废话,结束,共勉之~
读《破茧》有感7
从《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到《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从《我们二年级啦》到《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再到刚刚读完的《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已经读完了薛瑞萍的五本专著了。
每本书读完最后一个字,总有话要说。行动的懒惰遏制了说话的冲动,“读后感”变得像冬日里的剩饭一样——凉了。“书”读得不少,“感”写得不多。虽说读书不是为了写读后感,但写下来不啻是对读书的梳理,思想的锤炼。今天,姑且说点什么吧!
序言里,薛瑞萍写道: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躺在床上,想着学生。”这话真实道出了如今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生活状态。
“幽幽万事,健康为大”。
感动于薛瑞萍对教师现状的关注。我也时常感到自己的脆弱——对教材不能驾轻就熟,对班级管理不能驾轻就熟,对自我行事不能驾轻就熟,脆弱到一掰就开,一刺就破,一碰就碎。“教师是专门提供精神帮助与成长支持的行业”,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之大带给人的是无边的看不见的隐隐的痛。
做着自己的薛瑞萍淡化了这种痛,甚至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着自己的快乐——《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懂得取舍
薛瑞萍在20xx年8月31日《八八六十四》的工作日志中,讲述了新学期已经60人的班级,还要再增加四个因村小解散来借读孩子的故事。
薛瑞萍找校长希望借读生能分到兴园或梦园学校。回到家里,心中又忐忑。拒绝,觉得自己太残忍、作孽;不拒绝,教室密不透风;分班又不现实,最后选择听天由命。最终结果,照单全收。薛瑞萍说:“这下我是全校最踏实的人了,这下我们班再也不会进人了。再来一个,就只能坐讲台了。”
找校长——听天由命——照单全收——全校最踏实。踏实来自于“照单全收”,不至于对不起那四个孩子,不至于对不起孩子背后的家长;踏实来自于“我们班再也不会进人了,再来一个,就只能坐讲台了”。若还有学生需要进来,不是我薛瑞萍不让进,是教室实在容不下啊!心灵包容与柔软的薛瑞萍还透露着小可爱。
学校教导处推荐的“小白卷”, “多一套卷子,就多一份负担。既然订了就得做。算一算,连做带讲,一套卷子一学期下来,至少要耗掉整整10节课。整整10节课,够我给孩子们念好几回《丑小鸭》呢。”“就是免费,我们也不要!”多铿锵,多决绝!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劝取其丰”。
扎实前行
挺喜欢“扎实”这个词,分开来解应该是扎进去实实在在地做。小猫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小猫学着
妈妈的样子,坐在河边,一动也不动,过了好久,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这大抵是一心一意扎实做的最经典的故事了。
薛瑞萍日记有要求。“四年级了,你们还是每天三篇日记,字数300以上。老师呢,每周两篇,字数20xx左右。”
每次测验结束,薛瑞萍都做分析:
期中测验情况汇总:
96——90分,13人;
89——80分,34人;
79——70分,11人;
69——60分,5人;
不及格,1人。
值得大力表扬的有:朱翔宇(95),张思凡(93),邢虎威(90),李志成(89),张芫玲(88),朱紫晖(87)。
试题难度中等偏高,很多题目看起来容易,其实颇具迷惑性,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是既扎实又灵活。第六题“修改一段话里的错误(错别字三个,标点符号一处,语病三处)”是从没遇到过的`“超标题”,平均丢分有4分之多。所以,面对看起来不是太好的成绩,教师并不十分沮丧。
“事实证明,不抓误人子弟,不抓白不抓。”薛老师如是说。
我的课堂我做主
某日某地,某教研专家的讲座一结束,听讲座老师议论纷纷:“语文课不该讲分段?这叫什么话?”“感悟就是一切吗?逻辑思维能力难道就一点都不重要?”……薛瑞萍说:“专家意见,姑妄听之。来到这里,我们有耳可听,更有脑可以思考。总之呢,你的课堂你斟酌。对于不站课堂的专家的关于课堂教学的态度,我们尤其当报审慎的态度。”
读《破茧》有感8
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考门夫人收藏了一个天蛾茧.这个茧的形状是一头一条细管,另一头一个大囊.考门夫人在天蛾出茧的这一天拿了一把剪刀,坐在旁边耐心等.可许久不见天蛾,加上看见天蛾在细管里垂死挣扎的样子,考门夫人忍不住用剪刀把管子剪薄了些.可是天蛾虽然毫不费力地爬了出来,却只蠕动了一会儿就死了.
大家都知道:天蛾原本是雍肿的大虫,也没翅膀,它是靠细管变细自己,压缩出分泌物后才有修长的身体的.这只天蛾虽然在考门夫人的帮助下轻松地出茧,可哪能比得上自己挣扎成功的天蛾!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类似天蛾破茧成蝶一样的困苦之时.例如一则报纸上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小时候学过一门手艺:吹哨学鸟叫.那可是不简单的事儿啊!每天必须捏着唇,嗓子吹哑了,被师傅骂了,家人不同意了……这些问题和麻烦,都像一道道屏障,在不停地为难他,他却一点儿也不放弃,总算“见了彩虹”,成了一名方圆几十里内家喻户晓的艺人.
在我们小学生的身边,也有许多不期而遇的麻烦接踵而来:考试考了个三十名,你是否会失去当状元的信心?奏乐因一个指法不会,你是否会放弃这门很好的手艺?不,你应该选择“否”!成功的`人并不是天生就一帆风顺的人,而是在困难中站起来的人.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像自己挣扎而获得好身材的天蛾一样,承受住成长的磨难,成为优秀的学生!
读《破茧》有感9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没有煞气的教师是误人子弟的庸师,没有家长配合的教学是单脚走路,四年级不放手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喜欢这句话,因为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独生子女居多,如何把握惩罚的.度有时会遇到很多麻烦,看到这段文字,我释然。
094班这些孩子不是我自己一手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但是我刚接手的时候,就从教他们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把地扫干净到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件事情都在操心。如今学生上了四年级,我该学会放手。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最终结果是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弱下。如何放手,希望在即将开始的工作中我能做好。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工作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风雨中才能锤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薛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她在书中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阅读朗读的重要:“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温暖明亮的底色,就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深陷其中的不完美的教育,不完美的生活,就仿佛是漫长无边的严寒,且用朗读,为自己织一方厚实温暖的素锦。”如歌的文字似流水徜徉在我的心底,我庆幸着,庆幸独特的作业——每周的阅读笔记,各式各样的晨读,庆幸孩子们能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又节律的每天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180首》,庆幸我们我们的学生也在借助一方阅读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带来满目灿烂。在即将到来的四年级,我该如何放手呢?以小组的形式自我检查,还是互评互论?
读《破茧》有感10
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考门夫人收藏了一个天蛾茧。这个茧的形状是一头一条细管,另一头一个大囊。考门夫人在天蛾出茧的这一天拿了一把剪刀,坐在旁边耐心等。可许久不见天蛾,加上看见天蛾在细管里垂死挣扎的样子,考门夫人忍不住用剪刀把管子剪薄了些。
可是天蛾虽然毫不费力地爬了出来,却只蠕动了一会儿就死了。大家都知道:天蛾原本是雍肿的大虫,也没翅膀,它是靠细管变细自己,压缩出分泌物后才有修长的身体的。这只天蛾虽然在考门夫人的帮助下轻松地出茧,可哪能比得上自己挣扎成功的天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类似天蛾破茧成蝶一样的困苦之时。例如一则报纸上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小时候学过一门手艺:吹哨学鸟叫。那可是不简单的事儿啊!每天必须捏着唇,嗓子吹哑了,被师傅骂了,家人不同意了……这些问题和麻烦,都像一道道屏障,在不停地为难他,他却一点儿也不放弃,总算“见了彩虹”,成了一名方圆几十里内家喻户晓的艺人。
在我们小学生的身边,也有许多不期而遇的麻烦接踵而来:考试考了个三十名,你是否会失去当状元的.信心?奏乐因一个指法不会,你是否会放弃这门很好的手艺?不,你应该选择“否”!成功的人并不是天生就一帆风顺的人,而是在困难中站起来的人。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像自己挣扎而获得好身材的天蛾一样,承受住成长的磨难,成为优秀的学生!
简评:联系原文要点,表达了个人的见解!认识有深度,分析很透彻!
读《破茧》有感11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它既然不是什么教育论也不是什么为班主任解疑答惑的书,而是由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班主任教师所写的他所教班级的一个成长日志。
在她的书中,既然并没有什么谈到什么教育理念也没谈到什么新课程改革,但却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她自称“草根教师”。她的的确确是一个“草根”,这么多年,她一直呆在一个城郊结合部的小学,这么多年,她一直带着一个班,任教语文课并做班主任。
薛老师在58个孩子的心中种下了母语的种子、真诚和趣味的种子。她的孩子们多么幸福啊,当他们长大成人,回忆起这个小学校里度过的时光,不会不回想起曾经的那些诵读童谣诗长大的岁月,那些薛老师讲过的温馨的一个个故事,那些读过的一本本的有情有趣的.好书,那些自己写出来的稚嫩的文字。
看着看着,始终萌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希望自己是薛老师的学生。真希望自己是薛瑞萍老师班上的一位学生,哪怕只是一位普通的,只懂得倾听的学生。当薛老师的学生肯定很幸福,经常能“品尝”到精彩的绘本;可以和同学老师一起侃侃而谈;可以为了参加比赛赢得精美奖品而努力;时时刻刻汲取着文本的精华……那样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但这辈子只能在书外成为薛老师的学生了,但也许可以成为像薛老师一样的教师,即使只是幻想,也因为自己有这样大胆的想法而高兴。读过就会有收获,不管那收获是多的或是微乎其微的,只要对自己说:我读过了,我收获了!
读《破茧》有感12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到底是怎样的四年级呢?走进薛瑞萍老师的文字,仔细读来,才赫然发现,原来四年级就是四年级,是学生自然成长的一个时期,是老师该学会放手的一个时期。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懂得在这个阶段适时的放手,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也许放手后,学生会“碰壁”、会“跌倒”、会“伤痕累累”,但是失败、落后那也只是暂时的,他是在为破茧而出积攒着无穷的力量。相信总有一天,学生们必将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能量,薛老师的大胆和放手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
薛老师在书中这样写:四年级了,陡然没有了那份热情和耐心,为什么是四年级,因为这时孩子已不需要从前的无微不至了。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就是这样。不错,就像我们班的孩子,四年级了,不需要再像一、二年级那样,什么事都管,什么事情都帮着做,整天唠叨着如何把卫生打扫干净,怎么样才能养成好习惯等,也不用怕孩子一天没有我的唠叨,就完成不了一件事了。
四年级了,孩子们会做许多事情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他们会争着、抢着帮我拿本子,理讲台;自己安排每周的班队活动;自己组织大扫除,而且安排得尽然有序,打扫得干干净净;全班同学一起美化班级,制定班规,再也不用我事事亲力亲为了。假如学校有什么活动或演出,我只要把要求说明白,班干部就会带领孩子们积极讨论,挑选出最好地节目,积极排练,作为老师的我,只要等待验收就可以了,也许孩子们的节目不是最精彩的,但绝对是最用心的。薛老师所言极是,孩子四年级了,如果我们事必躬亲,对班干部工作越俎代庖,最终结果只会让老师身心疲惫,学生能力低下。
仔细想想牵手太多也未必是好事,有时候反而会好心办坏事。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吧!我想我以后一定这样做,哪怕孩子们的表现暂不如人意,哪怕班级会扣分,毕竟孩子们在风雨中才能锤炼自己,在失败中才会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让我们学薛老师的做法,该放手时毫不犹豫地放手吧!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薛老师一个个旗帜鲜明的教育理念:日志中这样写道:“让我们在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平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在我看来,成功的教育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考高分、都考及格,而是让所有的孩子都不讨厌学校,都愿意呆在这个班级里放松,让他们觉得在教室安全自在,不遭受逼迫和羞辱,这是我的疼爱方式。”“要想让(校外的、校内的)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在课堂、耕耘在课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一定要把读书课固定到课程表内,让读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呼吸一样自然而又节律的事情。”……
想起自己的教学,想起自己的学生,不免扪心自问:对于孩子们,我有足够的耐心吗?对待他们参差不齐的发展,我的心态是否平和?我的学生是不是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在班级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和幸福?我的语文教学是否做到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阅读、心灵柔软的人”?……
在每个学期初的教学计划中,我都会冠冕堂皇地写道:“要注重培优辅差”,但实际上呢,都去“辅差”去了,培优工作基本上一片空白。对于那一部分不自觉的、成绩差的孩子,我格外“偏爱”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给了他们,以免他们掉队,拖班级后腿。但内心深处,我却深感对不起班上的优生们,我在他们身上花的时间太少了,没有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更充分的发展!薛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教师的决策一定要尽量让集体里最优秀、最勤奋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利益。班级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整列的火车。当最优秀者有足够的空间大步前进的时候,整体水平必将得到强劲有力的带动——身处其中的弱孩子,也终将不由自主被裹挟着进步得更快。”薛老师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而事实证明,她这样做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四年级了,我也很想在自己的班上试一试,加强培优工作的力度,争取让我班的“火车头”更好地带动班级列车稳步向前。
《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中还有很多教育细节值得我细细品味,在即将开启的新的教育征程中,我一定会向薛老师学习、践行,让班上的孩子们得到生机勃勃的发展!我期待着,我向往着!
【读《破茧》有感】相关文章:
破茧成蝶观察日记06-15
破茧成蝶励志的句子05-20
赞美蝴蝶破茧成蝶的句子04-13
蝴蝶破茧成蝶励志句子04-21
破茧成蝶求职简历封面05-22
职场新人如何去破茧成蝶06-19
高三励志文章:《破茧之后是彩蝶》05-31
破茧成蝶优美的句子(精选155句)03-28
关于破茧成蝶观察日记怎么写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