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

时间:2024-04-16 18:21:36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1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资治通鉴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司马光通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遂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勇敢地推选自己,并凭着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解了邯郸之围,毛遂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毛遂勇于展现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自己这一点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好书不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以后我还要多读好书,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懂事理的孩子。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500

  “流水无弦万古琴,《通鉴》无声天下音”,让我们去阅读《资治通鉴》,了解其中的一个个历史故事吧!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与《史记》并称为中国史家之绝笔。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在这近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发生了多少曲折动人的故事啊!比如:“战国争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隋唐盛世”、“五代十国”等等,便是这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其中牛角挂书的李密、以死尽忠的.豫让、贤能勇猛的荆轲、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编著的《资治通鉴》,之所以命名《资治通鉴》是因为它意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只要我们认真阅读它,便可以从中体会到烽烟四起的朝代战争,无数百姓处于流离失所、水深火热的痛苦。我曾记得有这样一段故事:李密小时候经常牧牛,可他却每每带上几本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这样便可以边看边牧牛了,后被瓦岗军推选为“魏公”。为什么他们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学成才呢?而我们现在的条件比他们优越几千倍,有什么理由不更勤奋学习呢?

  《资治通鉴》不仅为我们生动演绎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再现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还给了我们后人警醒。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2

  最近读老师推荐的一本书《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是《资治通鉴》的简化版,且是简化字和现代语言,对我来说读起来方便了许多,感谢老师考虑如此周到。

  听老师讲毛主席当年曾读过八遍《资治通鉴》,历代皇帝或从政之人多会读这些经典著作,以此了解历史。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得失、利弊、黑白----即阴阳也,目的是为了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事应怎么做--即把握阴阳,合于术数也(也就是合道,符合自然规律)。老师推荐这本书,我想也是深含寓意,望学生不要停留、执着在学太极小圈子中,希望我们看的更高远、视野更开阔、心胸更豁达,通过了解民族历史,对比今昔,知白守黑,知黑守白,从历史背后悟其中的规律和道理,吸取其中的阴阳得失,经验教训。这本书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周朝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书的校对质量实不敢恭维,里面错别字很多,前后页历史人物名字常不一样,不过自己看的不是书中的文字,不是那些历史人物名字,是看文字背后的东西,因此错别字多对我来说不影响看。

  从书中看历史各朝代更替兴衰,想到现代国家间利益、资源争夺战,人世间名利物欲竞争,导致黑心食品、假冒伪劣品泛滥,这些看似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经历的不同现象,其实它们都有共同点,这些不同时期的现象都是病灶,其病根是人心中无止境的欲望,病源是人类生存价值取向还未明。读书笔记看书中历史各朝代之衰亡,多与君主贪图享乐,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助纣为孽分不开。所以一国之兴衰关键看君主;一个企业管理建设风气关键在一把手;一个团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整齐划一,关键看队长是否以身作则,是否能用其行动做表率带动大家;一个家庭能否和睦相处,生活美满,关键在一家之主,如果谁都想做对方的主,谁都以自我为中心,和睦的家庭氛围自然变成天天明争暗斗,唇枪舌剑或冷战相加,天天较劲,身心疲惫,最后两败俱伤,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身体也会暗积无形之伤。自己内在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即使再成立家庭,也很难和睦长久。书中描述很多朝代发生打江山时,君臣之间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到守江山时,往往君主担心臣子功高盖主,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把有功之臣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应了这些话:伴君如伴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很多智者功成而身退实是睿智之举,从中感悟:求权位之高低、生活之奢华都是有利有弊的。人往往只看身边之人、领导者、成功人士其光鲜的.一面,看不到背后的付出、伤痛、风险。看人也要避免带有色眼镜、喜好、偏心、从自己角度看人,也需要守中、用中,这样才公正、合道。书中还描述很多年代战乱不断,动辄株连九族,百姓经常因战乱被围困城中,粮草断绝后,官军欺压百姓,弱肉强食,更残酷的以杀妇孺为食充饥,场景令人发指。

  对比今朝,社会相对安定和平无战乱,真是百姓之幸之福,应好好珍惜,知足常乐,好好享受生活。书中描述诸葛亮虽是大智之人,也有失智慧之时。杨顒当年劝谏诸葛亮的一段经典摘录:治国治家,上下职权不能混淆。以治家打比方:现有一人,奴仆耕种,婢女做饭,雄鸡报晓,狗看门防盗,牛拉车负重,马代步远行,这样家中事务没有荒废的,需要的都能得到满足,主人高枕无忧,只吃饭饮酒。忽然有一天想所有的事都自己来做,不再交给奴婢、牲口,而代之以自己的辛劳,结果为这种种琐碎的家务,身体疲劳,精神困顿,还闹得一事无成,这难道是因为他智力比不上奴婢、鸡、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放弃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因而古人说“坐在殿堂之上讨论治国方针的叫做王公;在下面辛辛苦苦实行具体政策的叫做士大夫”。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现您要治理整个国家,却亲自去校改公文,整天汗流使背,不是太辛劳了吗?诸葛亮听后能虚心接受大臣劝谏,放手、放权,腾出时间精力干更多他该干的事。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越俎代庖的行为呢?

  是否能时时对照反躬自省自己每日所作所为有何得失呢?人无完人,有问题、错误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当看到《围魏救赵》故事时,我想到了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声东击西这些词汇;想到太极推手为何不发打,而以化空为妙;想到老师课上常提中医讲虚不受补、开通旁路,《道德经》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想到老师所传授倒推膀胱经经络按摩手法为何要倒推此经?--其实不论政治、军事,国家、企业,不论家庭、同学、朋友、同事、邻里间,不论医武道释儒易,不论琴棋书画茶酒诗,大道相通,大道至简,道理都是一个,万法不离其宗。所以老子有:为学日进,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学什么、做什么也就变得简单,没那么复杂了,搞复杂的其实都在自己。读书笔记在看《秦商鞅变法》故事时,看到商鞅为赢得百姓信任以推行他的变法,在新法公布前,他在国都南门立木桩,重金悬赏征寻能将木桩搬到北门的人,以让百姓眼见他赏罚分明,说到做到,以行证得百姓信任。其实老师上课看每个学生听懂与否,也是同样道理,不用问每个学生回家后练得怎样,下功夫和时间多少,不看你点头认为自己听明白了,站桩时的状态怎样(因为这些只是生活中的一时、一瞬、一小部分),观日常言行(这是生活的大部分),上课时及课间点滴言行有无细微本质性变化,有无放而有松,松而有静,静而有定的状态,有无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心心相融、相映的状态,有无虚心、静心求学的心态,有无知道一点就认为自己懂了、会了、明白了,表现出自满、自以为是浮躁之心,观其细微之“行”足矣辨析。桩(中)松容易,行(中)松难。其内未松静,还浮躁,必表于其外,只要静下心来把握每人细微之变化差异,看病、识人也变得不难了,也不会像常人想象的那么神奇了,都是自己想复杂了。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3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用十九年的时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前后跨越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时间,这本书就是把这一历史阶段的历史故事用白话文写出来,使它更加通俗易懂。书中选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或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等等。

  我很喜欢《暮夜却金》这一篇,它讲述了一个叫杨震的人拒绝别人私下的贿赂,坚持自己的品格和修养的故事。我很喜欢杨震在故事中说的那几句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们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应该学会不违背道德理念,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

  我真心的向大家推荐这本《资治通鉴故事》,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从中学到很多做人的知识和道理。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4

  提到司马光的名字,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都是那个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最近我读了《资治通鉴故事》,它也是我们脑海中那个砸缸的司马光所著。

  这本书涵盖了中国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历史。书中选取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详或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事。比如:荆轲刺秦王、苏武牧羊、赤壁之战、玄武门之变等。

  我很喜欢名将吴起这一章。讲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奇人——吴起。无论是儒家、史家的理论,还是兵家、法家的谋略,他都样样精通。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无敌。按理说,他应该是个值得大家尊敬学习的人。可惜,他却像一只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遭人排挤,最后被乱箭射死了。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那就接着往下看吧!一次,吴起走投无路时,投奔了鲁国,鲁国和齐国一直是敌国关系。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群臣们怕吴起因为这层关系会有二心,谁知吴起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把心一横,一剑砍下了妻子的头颅,献给了鲁候。还有一次,吴起的老母亲逝世了,也是因为吴起的`母亲所在的国家和吴起所效忠的国家是敌对关系,他竟然没有回去奔丧。渐渐地群臣们都发觉吴起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都慢慢的疏远了他读完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我更喜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荆轲。燕王太子丹为了报复儿时冤家秦王嬴政,派卫国人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明知这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使命,但还是义无反顾的接受了任务。最后不但没有刺杀到秦王,还让自己死在了秦国宫殿。荆轲身上那种“好名轻死,尚侠重义”的侠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从《资治通鉴故事》中,我体会到了:我也要德才兼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祖国栋梁,让祖国因为有我而骄傲!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5

  在我的书柜中,有一本厚2厘米,包着黑硬壳的书,名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是宋朝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历经19年的时间,与众人一起将这本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书整理出来的。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以政治和军事为主,还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总共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书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如“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是说不能自以为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遗子黄金满簏,不如教子一经。”意思说给后人积累再多的.金子、银子,还不如好好教孩子学习。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文学名著,它不仅让我学会了许多政治兵法,还使我了解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战略侧谋。这是我第一次读我国的年体通史,就已经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我一定会多读这种历史故事,来更多的了解我国五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的还美的情感,更是比星星闪的还亮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读文学名著,博览群书,使我们陶冶情操,让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让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6

  周末,老爸买了《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送给我,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道德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这本书中主要提出了道德。比如吴起是战国初期的有名将领之一,他为了得到鲁国国君的信任心一横把自己的妻子给杀了,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却因为人品太差被鲁国国君给怀疑。最后,他又去了几个国家。虽然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但却变成了臭苍蝇,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陷害,但却没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人品太差了。司马光说过: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中国传统价值观是要求一个人德才兼备,而德放在前面可见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7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叫《资治通鉴故事》,这本书讲的是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之间的故事。这本书是由许多小故事组成的,有:三家分晋、陈胜起义、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

  这里面我映象最深刻的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登基最晚的一位皇帝。这个故事讲的是武则天是如何从一个平常的.宫女到皇帝的故事,中间有很多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成为了皇帝。

  在她做皇帝的十余年里,做的事情有好有坏,好的有:边防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人口有所增加等;坏的有:滥杀无辜,重用酷吏,生活奢侈等。后人对她的评价是功过参半。

  在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身染重病,移居长生殿疗养,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武则天因病驾崩。

  这本书的其它故事同样很精彩,非常值得一读。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8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编年体通史,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光主编。历时 9年。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将这本书名为《资治通鉴》。这里面有许多故事都很吸引人,如:《毛逐自荐》、《荆轲刺秦》、《指鹿为马》......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毛逐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逐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可是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逐的门客勇敢地推荐自己。结果,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最终解了围。毛逐也因此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

  读完这本书,不但使我知道了许许多多古代的英雄人物,也让我受益匪浅。

【读《资治通鉴故事》有感】相关文章: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范文10-14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模板10-12

关于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0-12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优秀范文10-12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1000字07-17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09-10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1000字06-18

读《名人故事》有感11-22

读《名人故事》有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