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1
科学技术哲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学科,目前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学科定位、发展历程、学科板快、当前关注问题、未来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
科学技术哲学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历史背景,学界从不同视角阐述了科学技术哲学产生的渊源。如学者任元彪从学术渊源上指出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及其学术传统;
(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传统;
(3)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然哲学传统。
而学者郭贵春、成素梅、邢如萍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的根源在“自然辩证法”,他们比较突出“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演变关系,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继承和发展。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渊源,笔者认同郭贵春等人的观点。科学技术哲学和自然辩证法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在新时期的时代体现,是对自然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
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富有争议,学者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如学者黄顺基、黄天授和刘大椿在1991年编写的《科学技术哲学引论———科技革命时代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技术哲学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他们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新问题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是自然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科技革命条件下的一门新学科。学者刘大椿在20xx年出版的《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又进一步把科学技术哲学定位为“对科技时代提出的科技及其相关问题、要求和挑战的哲学回应”。而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或科学部门体系,它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和色彩的诸多科学部门的总称,其中包括许多不属于哲学的科学部门。学者于棋明据此认为,在自然辩证法旗帜下汇集或孕育、成长以至分化出了许多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历史、科学方法论、科学认识论、科学学、科学技术社会学等,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哲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分支学科。学者陈其荣则认为,科学技术哲学是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这意味着自然辩证法的范式在当代发生了改变。从以上众多学者对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定位的不同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要想对科学技术哲学进行学科定位,至少应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否从“哲学”的范围内界定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内容,第二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内涵和外延的问题,第三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现实性问题。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历程
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方面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一般都趋向认同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科学技术哲学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现阶段科学技术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尽管科学技术哲学关注的问题与时代主题紧密相关,但学界关于现阶段科学技术哲学关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也有所差异,但是有一点比较明显,那就是学界一般认为“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科学与技术的本质问题”、“科学与技术的价值问题”以及“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和文化问题”成为现阶段关注的热点。
五、新时期科学技术哲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科技哲学的发展也面临相同的境遇。国内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认为,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面临一些潜在的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哲学要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其未来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学者庞跃辉则认为,以现代科技变化发展规律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技哲学,无论是从推进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科学技术哲学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来看,科学技术哲学都必须下功夫解决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1)如何认识现代科技和科学伦理的内在关系;
(2)如何认识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内政关系;
(3)如何认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内政关系问题。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在科学技术哲学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方面的意见基本相同,但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定位、板块内容、关注热点和走向趋势方面的研究分歧较大。这也正好说明我国学界对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2
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曾经提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随着时间无情的流逝,这种报复也愈演愈烈,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伦理失序、战争灾难、酸雨、疾病……从个人到社会、从生存到发展,都让我们深陷其中,一场“人类拯救”首先从反思开始。
一、科技与价值的背离
科技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从其产生、应用、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是有着实际的物质承载,这也就在实际上赋予了科技本身必然要体现的价值。其中立性、超社会性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事实上,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早已引起了价值异化,使得科技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价值相背离。
(一)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
这是科技价值异化的外在表现,这也是我们最直接能感受到的。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以来,人们就开始奔波于寻求救治的良方。然而时至今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地球作为我们生命的家园,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危机四伏。在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中,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催化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危机已经体现了科技因素的巨大负效用,科技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正在不断地摧毁我们难以找回的和谐家园。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造就了科技对自然的强大破坏力,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是科技发达、运用广泛的地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越是惊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它已经侵入到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科技给了我们美好的希望,同时也把我们一步步逼上绝境。科技还在飞速发展,而环境也在被不断摧毁,大自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在对人类的报复中期待着人类的幡然醒悟。而对我们人类来说,现在所要做的只是争取一个改正的机会而已。
(二)科技与社会价值的背离
让社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循环发展机制来支撑,科技的发展运用应将在这一要求中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事实上,科学技术与社会价值已经背离,形成了相互倾轧、恶性循环的局面。这主要是科技所带来的巨大
物质利益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物质力量,使社会形成了错误的用来取得、分配和使用社会劳动资料和成果的方式。科技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社会资料和成果的“私有制”,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要想不爆发危机是很难想象的,科技的物质利益在实际上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和割裂,各区域的力量分别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去盲目追求,这严重的削弱了整个人类社会有机体的总体效力,使得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美好理想变得如此的飘渺而不着边际。在这种各自为战、把科技力量特殊化的无数力量中,无法形成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向前的合力,就像科技的负效应是全球性的一样,人类社会需要公共的科技力量。
(三)科技与人的价值的背离
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追求中,人们想到了解放、自由,并大力的借用了科技的力量,贯穿人类的整个征服实践当中。在实际中,人的发展却又恰恰被科技所局限住,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接连不断的科技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它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改造能力,把人从各种局限中不断地解放出来,正在我们可喜于自身的发展时,却才发现,我们又陷入了另一种被局限的困境当中,伴随着我们所认为的各种提高中,还提高了的是对我们自身的破坏力,我们正在以巨大的代价来换取我们现在的尴尬处境。人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己所支配的客体的异化。我们支配机器,解放我们自身的繁重体力劳动,却变成了机器的附庸,我们的体力、智力的发展开始依附于机器,我们失去了人自身的自由环境,我们的生理遭到了破坏,心理遭到了压抑,我们的个性和自由被扼杀。科技已经由作为人类摆脱统治的工具转化为人统治人的工具,这种对人自身主体性的否定性因素使我们异化成了最大的一类“机器人”。迷失了自我的人类,用这迷乱的脚步,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发展的迷宫呢?
二、科技与价值背离的哲学根源
人类历史在整个的历史长河中显得是那么的短暂,但就是在这如此短暂的实践中,人类已经面临了生死攸关的困境。我们再每前进一步,却是那么的艰难。我们该怎样看待历史和现在呢?科技作为我们发展的必要力量,为何结果不是我们所预期的呢?个人认为,现实科技和价值的背离在于我们没有全面的认识科技,科技还只是作为一个“无辜者”在人们的各种争议中无序释放,其中在认识上需要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我们认识到科技自身价值的两重矛盾。
(一)科技的人性化与非人化的矛盾
科技一方面要求提高人类的生存地位和生活质量,体现着突出人类在宇宙中统治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求体现规律,表达除人类之外的综合诉求,又必然要求淡化人类的统治地位。这一矛盾是科学技术本身实质的价值归宿,对于沉浸在征服快感的人类来说,显然是不愿看到后者的。于是很好理解,科学技术“偏袒”了人类,同时作为报复也“偏袒”了人类。在人类每一次费劲心思去主宰世界的时候,都遭到了必然的反抗,或许这是一场必须的无休止的战争,但我们手中的武器却终究是畸形的科学技术,从长远来看,我们要考虑的不应是最后的胜利,而是如何自保的问题了。
科技作为科学成果,其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显然,仅仅为人是不全面的。其作为一种手段联系的是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科技自身的这重矛盾决定了在现实当中,科技不是一种统治手段,人类更不能凭借科技手段取得绝对的统治地位。人的真正发展程度取决于科技多大程度上用于利益均衡上。而仅仅是服务于人类的征服目的当中,人类或许只能丧失在这个星球上获得的仅有的一席之地。
(二)科技指向具体化与要求制衡全面性的矛盾
在人类所从事的各领域的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困难持续的刺激着人们的征服欲望,作为最终的辅助手段,具有鲜明针对性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各种科技的闪亮登场都体现了人们曾经的困苦处境,作为实践要求和人主观能动性的综合结果,从这个角度说,科技的发展史无疑是人类曾经的“患难史”。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科技,都有着明显的目的指向,在感于人类作为高等智慧动物的同时,也逐步幻化了人类意识的无穷力量,在那种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极度沸腾心境下,我们没意识到的是科技还有要求制衡的全面性。科技的发展运用都应当是一个整体机制,这有两层含义,一是科技要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让科技在每一个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改造力量,从而综合全面的不断改善人类处境;另一层意思是科技的每一次运用只意味着其所指向的单方面的情况改善和问题解决,而其结果只是其所针对的局部变化,这就要求其他的科技运用来达到与这种局部变化相制衡的整体布局。我们所要说的主要是后面这一层。我们现在的科技运用还只是较多的出于功利性目的而强调局部指向,而作为必须要有的与这种局部变化相制衡的科技手段和科技运用却被忽略。这正是我们在运用科技进行改造时留下的最大隐患,而可怕的是这种隐患必然要以强制的方式实现自我调整,即以报复的形式反馈给人类。我们所缺少的就是这种全面的科技运用机制,而不是在我们遭到这种必然的报复之后的弥补性的给予个别的补偿。
总之,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努力的去奋斗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必然性面前,我们要利用的也仅此而已。我们要看到我们还只是处于很长的成长之路的一个低的起点,科技将是我们继续成长的必须营养,科技为什么服务,怎样服务是我们能否吸收营养的关键,而一味的把科技人性化和把科技指向具体化正是让我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适”的根源。
三、科学技术的价值导向
科技将伴随人类实现全面发展实践的每一个过程,其带来巨大的改造力量的同时也表现了相应高强度的破坏力量,因此,在科学技术研究和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赋予积极的价值导向,使科学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科技为什么服务,是实现科技价值的先导
科技的服务对象根本上说不能仅仅表达为为全人类服务,这只能导致科技的人性化倾向,加速使人类从自然界整个有机体中脱离出来,而这种脱离不是高于自然界,却是被自然界孤立起来。显然我们人类脱离了自然界,发展是无从谈起的。而这也正是造成我们困境的根源之一,我们只是服务了“科技社会”,却没有想到与“科技社会”根本利益一致的“科技自然”。我们所要求的科技的服务对象应该是适合人类发展的所有应然的集合体。这就要求我们把科技的直接服务对象为人类转变为科技的效果最终为人类,避免把科技人性化单极倾向,或许最后我们才能真正的实现“人性化”。
(二)科技怎样服务,是实现科技价值的根本
这主要指把科技作为改造力量运用于实践的组织原则。我们应当避免科技指向具体化的倾向,而应该是要有与这种具体化指向相适应的关联体系,形成全面的科技实施机制。这样才能避免科技对单方面产生效应后其他方面的不适应,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已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世界作为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被科技纳入改造对象时,必然要求得到全面的科技运用,愈是把科技指向具体化,愈是给我们带来相关联的诸多问题,而这种改造各方面愈是同步,愈能全面的实现科技应有的价值。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3
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许多科技发明为世界各国所应用。但同时也产生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一、中西方哲学的差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同时,哲学还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哲学是以准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流派。中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哲学更加强调伦理性,而西方哲学则强调逻辑性
通过对中西方哲学发展过程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哲学是一个“求善”的过程,侧重于伦理性;而西方哲学则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更加侧重于逻辑性。中国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突出了对社会政治和伦理的研究,中国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社会价值,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在中国进入到文明社会之后,中国的哲学发展成为以孝悌的伦理关系为依托,在讨论世界本源的过程中,始终带有浓重的伦理气息。无论是儒家学派“仁”的思想,还是道家学派追求的“清静无为”等都是以对道德的自我追求和完善为宗旨的,所以说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都是以“求善”为宗旨的一个过程,以道德伦理为依托,来关注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中心,达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西方哲学的追求与中国哲学的的出发点和归宿则不同,西方哲学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的探索,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更加强调逻辑性。从古希腊哲学开始,无论是早期对世界本原的“水本原说”、“火本原说”、“气本院说”,还是中后期的“原子论”、“理念论”、“实体论”,以及后来的西方许多哲学思想家,都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探索。由此可见,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思维兴趣上,都是在揭示自然的本质,寻求自然界的真谛。他们对事物的内在构成、形成原因、发展方向和转化可能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力求达到对世界、对自然至真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系统哲学理论,形成了不同于中国哲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哲学更加强调体验性,西方哲学强调思辨性
西方哲学除了辩证法之外,所体现出的实用性不是很强,而中国哲学注重伦理政治、讲求实用,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哲学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如我们的中医理论、武术、书法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等等。中国哲学通过从自我主体出发对自然、社会的探求,更包含了一种从物出发以求识物的思维方式。但所有这些,都没有超出“直觉”、“顿悟”的思维方式,没有超出内心体验的思维特点。他们谈论“体认”、“顿悟”,追求“诚明之知”和“湛然之知”,而且“藏识”、“禅定”等方法也充当了哲学家认识社会、体验人生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哲学的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哲学论文01-01
更适合文科男生的考研专业之科学技术哲学08-10
学习中医哲学基础的心得体会01-10
试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哲学观念的影响12-05
中国哲学经典学习心得12-19
关于哲学的学习方法02-20
身在职场学习“狼的哲学”11-06
心理学和哲学的学习总结03-14
对中国哲学的哲学思考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