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
高三语文研讨会于11月24—26在崇义召开,这次选址崇义,是因为在崇义这个偏远的地方却有一支战绩辉煌的语文教学队伍。本次研讨会就是由向崇义中学语文组学习取经和高考专题报告两大块组成。
一、崇义中学语文组的建设作为一个县城教学队伍,崇义中学语文组师资并不是很雄厚,面对的也只是本县城自己的孩子,受限于适龄儿童的数量,他们的学生并不是选优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高考中,无论文史类还是理工类,他们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赣州十八个县市的重点中学中排名一、二,他们的成功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大环境崇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氛围浓厚的地方,苦学、苦教就是他们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崇义中学的`校长更是极度重视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功能和意义。、1)以严治校,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军训开始,从学生的头发、跑操、穿校服等细节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全校之力,强化语文的学习。每周两节阅读课,每天固定的新闻电视时间、练字时间,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强化教研组的建设,为每位老师提供专项经费用于专业书刊的订阅。教研组年级之间传承有序、资源共享。备课组分工协作、专人专题、群策群力。
(二)小细节1)强化非智力因素。从端正书写,强化审题,规范答题等角度杜绝
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学上推行“慢进度,缓坡度”的原则,紧扣教材,回归教材,将知识细化。
3)考试针对性强,学什么、考什么,考后更通过错因分析表,进行反馈训练。
二、高考语文专题分析,建议。
研讨会下午,南康中学的邱老师结合近几年语文高考,对各个题型逐一进行分析,提出复习建议,重要又一下几点:
1)文言文考试重点以人物,叙事类文本为主,但应重视从未考过的“何、若、为、焉”这几个虚词。
2)诗歌鉴赏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点,也应注意语言风格,练字题型的出现。
3)小作文的命题,表达方式是“主料”,修辞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关句式知识的考查。
4)大作文还是会贯彻专家们“纠偏”和“导向”的使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导向。
三、2014高考新动向
2014高考,语文试卷格局将发生变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划分,试卷将以专题的形式组合。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
郑可莱老师的`作文教学从倒数第二段“我有我的看法”这个易被人忽视的片段入手,从例文引导学生归纳出四个具体策略,促进立意深刻,致力于指导学生从能写出作文到写好作文升格。整堂课对症下药,讲练结合,实操性强,符合学生“胃口”,让学生不再谈此类片段而色变。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要力争像郑老师一样,多给学生搭建策略支架,扎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课。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3
2022年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xx一中《2022年高考数学研讨会》,对于即将进入高三备考的我,受益匪浅!
XXX老师针对2022年新高考I卷做了详尽的试卷分析,并通过新老高考对比,总结了新高考的变化趋势,给新高三教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杨爱秋老师给新高三教师提出中肯的备考建议,对2022高考I卷给出了独到见解,并对新高三教师进行答疑。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合理更高效的开展高考备考工作。
2022新高考数学试卷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高考改革要求;试题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基础考查,突出关键能力,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数学试题加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深入考查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设计,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以往高考数学试卷相比,2022年高考数学试卷试题计算量明显增多,送分题比例有所减少,试题具有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等特点。因此,对于2023年高考备考要做好以下几点:
1、夯实基础、立足教材
高考复习要重视三基,即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隐含的`基本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一轮复习的重点。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应以课本为主。课本是高考试题的源头,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根本。高考试题年年有变,但考题就来源于课本原题或变式题,试题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体现了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复习中我们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注意挖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能,加强知识点覆盖的同时注意知识的综合,弄清高考知识点及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重视基本方法的训练。
2、注重反思、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由于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通过反思加以提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题多解”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同种解法的展开、比较、反思,能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一题多变”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求同存异,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差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其次,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做好及时的复习,学完一个单元要做好单元小结;对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形成自己的错题库,分析错误原因并独立写出正确答案;对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要重点复习,而对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直到弄懂为止,绝不欠债。
最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证明,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提高兴致。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4
通过本次模考,暴露了近两个月以来高三复习存在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带高三学生,对于高考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每次模考对我来说都是学习,尤其是这次召开的“师市历史高考备考研讨会”更让我受益无穷,每位发言的老师,对于试卷分析既到位又深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罗老师,考点把握非常准确,而且知识点分析的很细致。还有常老师对于42题小论文的分析,这道题向来是难题,常老师把这道题解题思路分析很透彻,深入融合所学知识点。
这次考试成绩非常不满意,我也和学生交流了考试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文言文的题目,学生反应是不会翻译,总纠结翻译的对错,而不会找关键的词句。此外,学生普遍反应考的和学的知识没什么关系,其实并非如此,说明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会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还没有掌握。不仅如此,学生不会利用时间,时空观念不强,找不到对应考察的知识点。
这次考试虽然不理想,但也给了我后期复习的方向,为了尽可能多的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成绩现结合本次研讨会中各位老师的.建议,以及樊主任和李老师的指导,后期复习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说明,复习知识点要有所侧重。
2、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卷,从中寻找到考试方向,并且要将历史核心素养以及史观融入平时的训练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联系,去理解考什么,怎么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提高,不能面面俱到,要抓重点,课堂上反复强调,直到学生接受。可采取听写方式抓基础。
4、在运用史料时,要选用得当准确的材料,并且问题设置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史料研读能力。
5、在平时考试中,注重时效性,提高学生时间观念,提高做题速度,还要加强文综老师的配合。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5
我很荣幸在20xx年11月24日参加了昆明第十四中学举行的高考研讨会。当天,来自河北武邑中学化学组的孙艳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名为“20xx高考精准备考指导”的讲座。孙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说:
一、 细研20xx高考试题,预测20xx命题趋势
高考化学命题一直以稳中有变为基本特点,想要了解这个“稳”和“变”的具体情况,就需要认真关注高考动态,研究近年来《考试大纲》的修订和高考试卷及试题。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20xx年高考化学部分经典试题,并与《考试说明》进行比较,发现命题特点与规律,明确高考大方向,避免走弯路,更好地备考。以上是我自己原创的内容。
复习启示: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涉及到坐标式电解质溶液,与数学紧密相关,体现了数学基本能力在化学中的应用。该题型自20xx年和20xx年开始出现在Ⅰ卷中,随后在20xx年的三份理综化学试卷中全面覆盖,也因难度较大而在中学化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20xx年,为了降低难度,Ⅰ卷和Ⅱ卷中均未出现此类题目,只有在Ⅲ卷的第12题中,硝酸银溶液滴定Cl-仍保留了这种题型。然而,在20xx年,这类题目再次出现在Ⅰ卷和Ⅱ卷中,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种题型,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以适应化学对数学基本能力的要求。
纵横联系:经过比较发现,新型电池的考察在高考化学中已成为常态。今年Ⅰ卷考查了工业合成氨与新型电池的联系,题目设计较为独特。与20xx年11题、20xx年13题相比,均为否定式设问,涉及电池反应式。而在纵向比较中可以看出,自20xx年起每年必考新型电池,这也说明了其重要性。横向比较方面,20xx年Ⅱ卷未设电化学选择题,而Ⅲ卷结合电池辅料考查了充、放电变化,与今年Ⅰ卷的考查内容相近,但又略微宽泛。通过复习启示,我们可以抓住两点来破解电化学选择题,一是明确概念,二是提高识图能力。解答工艺流程类试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浏览题中的工艺流程图,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流程中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主要生产原理,推断并写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2)分离和提纯化合物的过程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通常,我们使用过滤、蒸发、分液等实验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在进行这些实验时,需要熟练掌握相关仪器和操作技巧。
分离和提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1、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例如:过滤、蒸发、分液、蒸馏等;
2、根据实验方法选择相应的仪器,如:过滤纸、蒸发皿、漏斗、分液漏斗、蒸馏器等;
3、准备好需要分离或提纯的混合物,并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
4、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污染实验物质;
5、实验完成后,对分离和提纯后的产物进行检验和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纯度。以上是分离和提纯化合物的基本步骤,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3)根据数据,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从温度、压强和浓度等方面分析,找到能使反应正向移动的条件,计算出产品的产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
(4)注意环保,减少污染,发展“绿色化学”。以原料循环使用或废物利用为主线,评价 方案的优劣。
(5)考虑原料的来源和经济成本。通过对原料价位的思考优化方案。
实验题命题趋势:回归教材,高考化学实验的考查
(1)保持对传统知识的检测;
(2)结合题中信息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
(3)对教材实验进行重新涉及或改进创新(在形式上实验方案或原理设计上创新)。预计20xx年高考将会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基础。
二、面对新高考模式我们的应对策略
1、转变观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淡化学习结果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拓展化学教学内容,使知识升华延伸。如环境教育,最新科技成果等。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进行民主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宽容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有奇思怪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允许学生犯错误,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上争取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努力创造有利于开放课堂,共同提高人才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3、改变评价观念,实行多元评价
原来我们习惯于用分数的高低看待学生的好坏。在评价学生品质上,以听话、老实厚道为好学生的`标准,学生走老师规定好的道路,不可避免的阻碍和抑制了学生的发展。老师要重视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将考试与其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4、加强学习,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自我加压,从终身教育理论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发展都有高原现象。表现为职业性格的封闭保守、职业性知能结构的僵化陈旧,思维领域的世俗功利,以及创造个性的萎缩凋谢。所以教师要重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多研究学生,社会的焦点问题以及生活小知识等。
三、高效复习的思路
1、转变备考复习观念
改变备考复习“高耗低效”局面的首要前提是要转变观念。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从“全面覆盖”转向“精简内容”,避免过于繁琐的知识点;
(2)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注重对过去学过的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由“拘泥教材”转向“整合教材”,将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整合,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4)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要求;
(5)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抓住关键因素,强化措施落实
1、深入挖掘“期待效应”,大胆实施“倍增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作用,制定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高考备考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绩。
2、善用高考真题,领悟命题精髓,掌握命题思路:通过研究历年高考真题,深入理解考试命题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3、科学运用“试卷细目表”,积极尝试“一卷两考”:通过对试卷细目表的分析和利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和练习,同时采用“一卷两考”的方式,加快学生的答题速度和提高错题率,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4、调整试卷讲评方式,由教师主讲转变为学生主讲: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试卷解析和讲评工作中来,形成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5、针对高考阅卷现状,优化答卷策略与技巧:通过对高考阅卷过程的深入了解,针对性地采用一些答卷技巧和策略,提高学生的答卷效率和准确度,为高考取得更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组织全员模拟命题,提升教师备考能力:通过组织全员参与的模拟命题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考意识和备考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备考指导和支持。
四、化学精准备考的策略和方法
(一)精准备考要做什么
(1)重视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巩固
(2)用好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3)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4)细研真题,统摄规律,形成答题模板
(5)精选习题,限时训练,提高训练效益
(二)科学规划复习过程
(1)第一轮复习:将近半年时间
(2)第二轮复习:2个月(2月初~4月中下旬)
(3)第三轮复习:1个半月(4月底~5月底)
(三)三个轮次复习分别干什么
(1)第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温故知新,深化理解,巩固基础
(2)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突破重点,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3)第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应试技术,考前调适
(四)提高复习效率做些什么
(1)勤于回顾,查缺补漏
(2)消除盲点,做好纠错
(3)精准备考,强化审题
(4)合作互动,优势互补
(5)重视实验,精于应用
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来高考备考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一定会将所学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和复习中,使我的成果得到最优化和最大化。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6
大家好!首先,我非常感动。会场许多年长的老师从早上一直坚持坐到现在,并且那么认真地参与研讨,年轻一点的老师仔细观察观察一下,在会场看有多少比我们年纪还大的教师,他们在干什么?有时我们觉得特别汗颜,在这些老教师面前,显得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在语文教学教研的路上,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攀登,幸运地是有这些老教师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铺上了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就在他们铺设的路上前进,所以在这里让我们这些年纪轻的老师向所有的老教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刚才听了四位老师的上课和其他老师们的评课,我的感触是很深的。大家都知道,我当教研员至今有四年了,但真正主管高中语文教研是从去年开始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想,我们永州的语文教研该驶向何方?我们永州的语文教学到底有哪些问题?当然,语文的问题都差不多,像那些不幸的家庭一样,各有各的不幸,我们永州语文也是如此。刚才道县二中曹老师讲得特别精辟——当一名语文老师,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又在想,我们语文教研的形势该是怎样的?我特别欣赏今天老师们上课的状态,也特别欣赏今天老师们评课的姿态。说真话,对今天老师的印象特别深刻,但我说句得罪很多的人的话,我特别崇拜道县二中曹老师,有水平!我特别崇拜有水平的人,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也说出了语文老师应该要说出的话。语文老师的水平是怎样的?就应该是曹老师这样的!当然,这是高要求,但是我们要有这样的目标,所以,我们今天集聚在一起,向今天上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学习!这也是一次难得机会。
听了今天老师上的课,我想到了一个主题——构建合情合理的高三复习课型。什么是“合情”?这个“情”是学情,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怎么样的复习呢?要做遵守常识的复习,就是“因材施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我们教的学生,他们的需要,就是我们教的需要。任何排除学情的教学,那就是在毁灭教学。我们所教的一切都来源于学生。今天有个老师评课说,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我们搞教学,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就是合情。没有学情,我们如何去教学?第二个,做有学理的高三语文复习,我们首先得明白,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核心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那么从语文考查的角度来讲,它考查的无非是听说读写能力,而所有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是基于语言文字的运用。
我以四堂课为例,讲讲我们的学理是什么。
第一堂课是谈小说阅读的人物形象分析,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形象化,小说的主要任务应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怎么考,考什么?人物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它考的是如何塑造出来,但是它考得简单,高考只要我们概括人物形象。王老师这堂课《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五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作者)是真核心的,真的是太好了,真的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由此我讲下,研究小说,讲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但是我们在讲人物怎么体现出来呢?情节推动,环境烘托,主题彰显,这都离不开人物形象。那么我们教学生该怎么教?还是要注意,讲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人物,还要考虑到情节,考虑到主题,考虑到环境,考虑到主要任务、次要人物。那么我们以这样的学理做支撑,学生就能懂,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再比方说,小说小说,现在很多人研究小说,不仅仅从小说三要素,比如说《桥》《墙上的斑点》,讲“三要素”怎么讲?讲不了!但是有一种方法特别好,就是矛盾分析法。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我们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出矛盾,要给人一种想不到的东西。我们讲《边城》,里面为什么会导致一个悲剧呢?就是不理解、误解嘛。《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如果没有矛盾和误解,就没有味道了呀,就是有了误解越深,冲突越厉害,人物形象就越生动。我想,只有我们对文学,更要使对文学更大的信心,施以学理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掘教学内容。比如,诗歌、散文都是这样的,我们有时候紧紧围绕高考复习讲复习,是不太全面的。应该是站在文学的学理上复习,才是正确的。
第二节推理课,推理,讲来讲去,推理就是逻辑的问题,逻辑讲来讲去就是会不会说话的问题。第一,话说多了,说过了,说偏了,话说错了,话说的不全。比方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的逻辑肯定有问题的了。很多时候我讲,要遵守常识,就是因为很多时候不讲逻辑,话说过了,说多了。我特别欣赏高考这个逻辑推理题的,它就是教我们怎么好好说话,千万不要再说出什么“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话来了,哪有这样的话?
第三节文言文阅读课,我特别欣赏陈常华老师的研究,就是人物传记这种史传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他研究细,讲的特别好。一个是篇章结构,一个是选材,一个是时间顺序,那么就是教我们从哪几个角度去读这样的文章,这解决了读文章的问题,但是文言文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王力先生讲得好,古代汉语无非是积累。积累什么?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如果我们讲篇章结构、讲选材,他们连实词的意思都不懂,你怎么跟他们讲?所以,文言文的核心就是实词虚词的'积累。比方说,他讲的“帑”,什么意思?你要懂它的意思呀,还有逻辑推断,这又讲到思维的问题,要有逻辑思维。再比方说,如果我们学生真的不行,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南六县学生的基础,跟北五县区比,肯定没法比的,那我们怎么办?我们今天还来积累实词虚词,那是不可能的,没时间!但我们还是有技法的,比方说,题目时概括和分析,它往往是错误的,它错在三个地方:概括错了,分析错了,概括跟分析不统一。那么我请问,概括错什么地方?你想,要么概括多了,概括少了,概括不周全。史传类的文章的分析要么是时间上出了问题,要么是人物、地方出了问题,再要么就是逻辑上出了问题。老师们想想,我们为什么逻辑上出了问题呢?他往往在一个常用又容易误解的词上做文章,导致理解出了问题。我们归根结底,还是在实词虚词上面,特别看似很简单又往往容易错的词语上设置选项。老师们可以对近几年高考题“内容分析与概括”方面进行研究,你就会发现在这里出问题,要么在逻辑上出问题。逻辑怎么看?那就是在虚词上做文章,在关联词上做文章。原因错了,结果错了。我们如果把这些理清楚了,复习的效率才能提高。
第四,作文升格课。近年作文考什么的问题,还是核心的问题——语言表达。会不会表达,会不会思考。还有很多考查点,但我还是觉得,起码这两个是不会改变的——考思考,考表达。那么我们升格是干什么?第一,语言要升格;第二,思考上要升格。如果要升格,是不是在这两方面做文章?
这是我刚讲的我们永州市高三复习应该是构建合情合理的高三语文课型。那么课型的模式是什么呢?第一,学情定位。今天上课的四位老师,我都要求他们调查学情,今天老师们也都看到了。第二,考点明路。高考考点,高考真题。第三,失分悟法。这是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看学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第四,方法操练。一定要有操练环节。所以我们永州市高考二轮复习就是按这“四环节”——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来搞复习。我建议老师们把今天几位老师上的课好好地反思总结,建设我们永州市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有效课堂。
上课者,都是一面镜子。照的更多的是听课的人、评课的人。我想就此讲六点:
第一,要注意“学习目标”展示要慎重。为什么我要这么讲?既然你做了学情调查,学情调查一个是课前调查,还一个是课堂调查,但我们更多的是做课堂的调查。课堂里的你还没有调查呀,你怎么展示?你这不是逻辑有问题吗?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比方说今天的作文课。其实那个学生她今天把我们升格的方向改变了,不是吗?跑题了没跑题?今天那位女生说文章跑题了,如果我把那个标题换一个——让生活多一些仪式感,那个学生还会说跑题吗?说跑题,是因为作者用了一个令人误解的标题——让仪式感多一些包容。这个标题让人误解。这涉及到拟题的问题。老师们可以自己想想,他内容确实没跑题,但是如果从阅卷角度上讲,这个孩子的作文很容易导致误判。两个阅卷老师都是认定他跑题,他就跑题了!如果有一个老师认定没跑题,他算幸运!还有三评。如果真被认定跑题,他就倒霉了,高分作文变成低分了。所以我们讲,所有学习目标是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之上。再比方说,讲讲开头,你说好,不好,那么我们学生到底怎么说呢?学生他们认定好的标准是什么?学生是迷糊的,看不清楚,老师说好,他就说,那就好吧!而不是我觉得好,那个不好的理由是什么,但我们需要讲的是,为什么那个不好?你为什么认为他那个好?你这么教,我们的教学内容就确定了,那我们看,今天解决的就是开头的问题。现在学生需要的就是这个,让我们恰恰不是这么做,还有可能把学生引入到另一个方向,真的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第二,注意复习内容要”小切口,大文章”。就像我们写论文一样,有的老师就是这么拟题,“论语文教学的效率”,我的天啊,这么大,怎么写?你要么来一个“诗歌教学的效率”,比那个“论语文教学的效率”是不是要好一些?我们来看这四堂课,切口大了!“人物分析”还是大了些,但还好一点,但第二、三堂课,老师们想想,多大呀!作文课,你看,开头——布局——底蕴,底蕴就是选材的问题嘛,一堂课要解决三个问题,大了吧?
第三,注意语文教学要反复不断地渗透。什么是反复不断地渗透呢?比如今天讲的任务形象分析,今天展示的真题和真题的答案,当你总结规律的时候,你要让学生再看一次。你要懂得心理学,你要让学生从心里记住它,就是从次数上,不断地给他们看,不断地给他们看,然后他们就记住了。
第四,注意师生的交流。我们今天的课,师生交流的还是不够。我的主张是,要多到学生中去,要到后面去看一看学生,他们的状态是怎样的。语文老师的眼镜是“毒辣”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强的,每一个孩子都注意他,他有什么变化,他答题怎么样,只有注意了这样的方式,我们才更好地交流,才更好地展示。没有展示,就没有教学,所以我们交流还是不够的。
第五,注意“深入浅出,真学问”。第二节逻辑课,给人感觉就是评课老师形容的“串联+并联电路”,讲了还是没懂。简单的,把它复杂化了。就是教他说话,好好说话,把话说对了。高考是能力的考查,命题是思维的行走。你看,考成语,积累吧;得体问题,注意场合;推理,话说没说对,推测有没有有理,严谨不严谨。
第六,注意“及时捕捉学生展示的信息,迅速判断错误之根源”。比方说,今天第一堂课展示学生答案时,几个学生答案在一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老师错过了。有些学生的答案是杂糅在一起的,为什么杂糅在一起了?因为把概括和分析搞混了。写几点的问题,也是一个逻辑的问题。今天发现的错误,我们及时点拨他,这才是教学,我们这样做,才能解决,上一堂课解决问题,否则,今天发现了问题,但我们就是没有帮学生解决,年复一年下去。我们语文教学效率就这么低。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7
高三的复习课该怎么上,孙忠华老师的示范课《文章思有路,遵路斯真——散文行文结构的快速梳理》给我们很大启发。从课标到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真题到教材内容,从基础知识的梳理到逻辑思维的建构,从答题到命题,孙老师构建的阶梯式课堂让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踏入高考的殿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该怎样学习。“结构化”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孙老师教学理念的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结构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架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真正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高三的复习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架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结构化思维,孙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8
10月20日下午,我有幸在线上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勇老师的一堂课——《“读透”才能“答准”——精准把握小说阅读中的“文”与“题”》。刘老师的课堂让人感觉轻松惬意,所讲内容全面细致,对即将带着学生进入小说复习阶段的我来说,这堂课有着很多的“干货”。
对于“读透文本”,刘老师从三个层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即:结构化阅读、元素类阅读、共情性阅读。观照自己的教学,更多的是在前两个层面上对学生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依然有着“套路”“格式化”的阅读印记,而随着新高考“随文命题”的出题方式,那些所谓的“套路”不再灵验,更多的是需要学生沉入文本,与创作者“心有灵犀”。
正如刘老师所说,这一篇文章需要学生有“阅读在现场”的.感触,是一种“原生态的阅读”,甚至要把自己纳入“情境”之中,简而言之,就是“能读进去,也能读出来”。
最有价值的收获应该就是刘老师展示的“常规教学反思”了,他指出,重形象概括,少形象分析;重主题归纳,少作者用意;重情节梳理,少文脉探究;重宏观轻微观,重整体轻细节。这四条是高一、高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作为高三教师,在备考过程中更应关注“教考衔接”,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素材做好专题复习,精准突破。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9
回顾20xx年暑期的高考备考研讨会及各位专家所做的报告,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心得和反思如下:
一、认识全国卷的出题思维方式
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考查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全国卷区分度大,重视探究能力的考查,复习时把握好考纲,每一个复习专题要突出一个主题,深入探究,学会设问,并要求学生会开放性答题,用3―5年的高考专题让学生进行训练,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师精讲学生精练,练后要多思考多总结。
二、夯实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中要以本为本,夯实基础,以纲为方向,这一阶段复习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以课本复习为主,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求速度,只求质量。在复习过程中要突出知识重点与考点,注意教学手段的变化,要把所学相关联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分析并掌握规律,还要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有的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三、做一位外向型教师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好题,或者选择好的主题设计题目,特别是有矛盾冲突的主题,尤其是环境与人类的冲突为主题。要求地理老师要做一位外向型教师,要时常关注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世界的也好中国的也好,只要是热点的.矛盾冲突主题,老师都要关注。做一位与时俱进的老师,才能适应全国考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滚动练习为主。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要求,教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结合课时练、单元练、主题练、错题滚动练。以练找问题。
五、收获的同时,也意识到存在的诸多问题:
1、一轮复习,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落实基础知识不够,做题时障碍重重。2、做题不够精细3、教学结合困难4、练习反思不够5、教学难于结合实际生活
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今后将采取如下措施:
1、把时间还给学生,师生紧密结合,及时反思,及时关注热点、关注人地关系的主题。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时目标明确,注重基础,易中求细。教师要善于摸索规律,教学中应体现情感目标。
3、站在高考角度,精选试题,统筹规划。要多思考、多总结。了解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钻研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每周练习高考真题一份,特别是全国新课标卷,把握高考动向。
总之加强本组团队精神,彼此沟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深入思考,促使每位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0
根据学校领导的组织安排,我们历史组的14名成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高考历史研讨会,并聆听了相关专家学者的报告。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受益匪浅,拓展了复习思路,更加明确了复习方向,提升了业务素质,对20xx年全国高考命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研究考纲,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反思则是历史复习的基本前提。在进行高三历史复习时,我们需要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全面归纳、深入分析和详细梳理,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突出难点整理成专题,逐一攻克。反思与梳理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仅教师应该列出详尽的负面问题清单,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只有对每一个考点、难点、疑点和误点都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备战20xx年高考,避免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因此,我们计划按照考纲要求逐一落实考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聚焦课堂,提高效率,增强复习的质效。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战场,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充分利用好时间。高考历史复习效率如何,就看教师讲的精度如何。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教师多讲、全讲,教师只有备课充分,才敢大胆舍去,才能抓住关键,才能切合学生实际,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做到精讲,才能有自己的语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思维含量,课堂教学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多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历史热点。多采用问题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多进行整合教学,挖掘知识点内在联系;重点讲宏观体系架构、讲主干知识归类、讲热点链接理论、讲审题解题总结。
三、自主查漏补缺,夯实学科知识。
自主是高考历史复习的呼唤。高三的备考,关键是学生如何备考;高考成绩,不是老师考的成绩,而是学生考的成绩,因此在高三备考中必须树立质量第一、学生为本的备考理念。有没有关注学生,能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决定着高考的成败。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其核心精神是“还课堂给学生”,这都要求学生的课堂学生作主,要自主、要自由、要自学,这是学生的呐喊与呼唤。因此,复习必须让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学习。这当然不是放任,要在教师指导之下,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询问,从问具体的题目到问抽象的问题,从问抽象的问题到质疑、探究。高考复习也要做好“放管服”——课堂有问题,课后有总结。布置一些“软作业”如考纲及说明的阅读——提供辩论交流自我纠错的平台机会。学生参与高考试题的研究——关注时事问题,有主见,有正能量,有方法。
在高考复习中还是要进一步抓牢抓实基础知识。在本次活动中,有专家学者提出,在高考历史的复习中,首先还是出示主干基础知识。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原则和出题方向,可以看出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就是对基础知识全面扎实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灵活运用,但是其难度和深度并不太大。进一步说,即使要解决有难度的问题,也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深化扩展知识才能行得通。同时,在复习中还应该做到引导学生提升整合知识,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生仅有零碎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从宏观角度进一步把握知识的结构。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构建、小组讨论构建等,原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具体来说,就是由一课到一单元再到一个模块,最后要善于扩展到各个模块。
四、调整好心态,提高应试心理水平。
状态是复习的动力。只管学习,不在状态,学习懈怠;进入状态,高考最大的较量是状态的较量,许多学生不是输在智商上,而是输在状态上。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高原期”唤醒其责任意识,树立其高考目标,激励其迎考斗志;给学生暖心的话语,激励的表情,自信的气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人在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下,能够适应外界的变化情况,充分发挥其身心潜在的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必须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上的偏差,消除焦虑、紧张等心理失常状态。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样情况,有些学生越会掉以轻心,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我们正在备战高考,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会全力以赴,努力为今年的高考争取好成绩。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一份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用心去做,尽最大的努力准备高考!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每位年轻人都拥有迎接精彩芳华的机会。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实现梦想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能与情境相互呼应,与问题相遇,携手共舞知识的旋律,帮助学生提升素养、成长健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将努力构建多样化、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满足感。同时,我也会积极探索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加从容自信。20xx年,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在新的姿态、气象和作为中创造更多的惊喜。我们会紧握机遇,勇攀高峰,为新时代的到来做出更大的贡献!——来自一名教育者的话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1
时间虽然较短,但本人受益匪浅,现将部分重要心得总结如下:
一、大师风范,与众不同。本次研讨会的形式主要是特邀地理专家做有关新课程高考复习的讲座。3月26日上午听取湖南师大附中梁良樑作家做关于《浅谈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的讲座,梁老师从事地理教学研究几十余载,备考经验十分丰富,特别是他对题目的深挖能力,体现梁其深厚的地理知识积淀。3月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分别听取梁钱立秋和舒俊两位特级教师的讲座,两人的`讲座水平也颇高,本人收获良多。
二、新课程高考,新备考建议。今年是我省第一次实行新课程高考,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有较大改变,所以在备考复习方面专家提出了新的建议,如梁老师提出要有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如钱立秋老师提出对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卷的参考答案进行分析,有利于把握新课程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向;又如舒俊老师提出高考的考察内容多为隐性联系知识,备考时注重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本上所没有的隐形联系知识。
总之,本次教学研讨会让我深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任重道远,但我一定会追随这个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最后感谢学校提供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2
20xx年10月27日,在教育局和学校相关科室的组织下,学校一行十人参加20xx年高考研讨会,我参加了高考政治科目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湖北省政治特级教师武汉市第二中学熊显红老师的讲座和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仲奇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感慨很多。开阔了自己思路,提高了自己业务素质,对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熊老师谈到依《标》处《明》,用材育能,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处理好“标”与“明”的关系,浅显易懂,从宏观微观全面阐释讲解。讲座额结束后我对正在进行的第一轮复习和接下来的第二轮复习有了一定的想法。
第一轮复习阶段
知识:突出准确性、系统性理解,
突破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能力:突出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
巩固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原则:夯实知识基础,强化学科基本能力
坚持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统一
坚持微观知识与宏观结构相统一
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具体历史统一
第二轮复习阶段
知识:突出重点,突破与时政、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能力:巩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突出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原则: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突破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突出基础性、强化习惯性、狠抓规范性
李老师就高中必修版块中几个部分别进行了逻辑性的梳理,以及一些考点,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加以分析说明。重点放在了《经济与生活》部分,用了一个小时时间来谈这个版块的知识。对《政治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相关内容,我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学习。
1、查漏补缺,夯实学科知识。
高考前必须狠抓基础的落实,把注意的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知识点复习的要求:一要准。准确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及其规定性,如:《政治与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必须要准确把握;更为重要的是把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知识点放在整体结构中去把握。二要全。全面掌握,不能挑挑拣拣,不要留下知识“死角”,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点的掌握,而要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中的位置,与其他知识是怎样的关系;心中要有主干知识,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三要活。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换,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2、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强化学科能力。
政治学科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应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加以培养、训练和巩固。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要重视进入高三以来的每一次考试,特别是各地的模拟试题,凡是做过的都要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做错的题目。错题所涉及的考点暴露了学生复习的盲区,抓住这些错题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收集错误、积累错误、整理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确保不再重犯错误。复习中学生还要学会选题、学会改题、学会编题,实践证明,这是提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3、关注热点,重视理论的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考查考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增强责任感。高考政治命题有很强的时政性,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热点、重点、焦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学生在领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要经常关心党和国家在做什么、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意义。
必要的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经过对基础知识、重点热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培训,然后,集中进行模拟训练,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做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
4、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
近些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材料具有较强的时政性,不回避热点、重点,各地高考题分别涉及到了涉及经济、科技、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考生审材料时要做到快、精、准。快,就是要求考生快速浏览材料全貌,切忌纠缠于个别生字僻词而止步不前,延误答题时间;精,就是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的鉴别和筛选。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开阔了自己的专业视野,提升了自己多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意识,促使自己增强问题分析与多角度思维的能力。而对于学科备考教学,更是受益直接,获益颇多。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3
我和陈秀兰老师代表生物组参加了山东省高中生物学科课程调整与高考改革研讨会,我们听了2节公开课和有关专家报告。
一、同行授课,相互学习
来自泰安和青岛的两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2节公开课。一节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课,另一节是高一的新授课。课型各异,各有各的特点,都很好地体现了高效课堂的本质。高三一轮复习课的讲授课容量非常大,学生反应很快,授课教师对于学生的指点也很到位,思考题的设计也比较科学,又能激发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泰安二中的学案设计与我们的长卷学案吻合度很高。高一的新授课老师对新高考改革的要求理解比较透彻,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问题引入过渡到该节课的新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各个环节衔接非常流畅,在授课过程中,一环扣一环,不断提出问题,时时和学生交流,互动式教学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两节课风格各异,令人收获颇多。
二、专家报告,体现了深厚的知识底蕴
众多专家的报告一共有两个意向:一是高一新课改,二是高三高考备考。我汇报一下高一新课改的内容。
(一)省教研室生物教研员王运贵老师的报告是《高考改革与教研转型》,介绍了三个内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高考命题改革的基本方向;新时期教研任务和教研转型。其中他重点提到了
1、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基础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体系。
2、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知识面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中国的高考指挥棒将会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3、命题改革的基本原则:突出方向性、坚持科学性、反映时代性、体现民族性、凸显现实性。
4、命题的六个维度:强调加大探究性与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强调重视阅读能力,强调落实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活动建议”的内容,强调立足学科素养强调关注表达、交流、共享的能力。
5、推动教研工作转型:由着重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由注重研究知识传承转向研究全面育人;由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由关注传统教学研究转向关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的研究…….
(二)一位参与制定《普通高中20xx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老师给全省参会的.老师们解读了一遍指导意见。基本内容与暑假时的视频培训、我们手里已经拥有的《普通高中20xx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一致的,只是解释更详尽一些,使得参会老师对以后的教学方向更明确一些(若是新教材能跟上就更好了)。
1、生物学科合格考只考两个模块:必修课程《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级考有五个模块:上面两个必修模块再加三个选修模块(三个选修模块全考),《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
2、五个模块共有九个大概念,要求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大概念教学,充分体现生物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生物的等级考时间和语、数、英高考时间一致,只考一次,学生只有一次机会。合格考有多次机会,但是只有考试合格的科目才能报名参加等级考。
面对“三新一旧”(新高考、新课标、新方案、旧教材)的新形势,高一老师们仍有很多困惑,我们会继续研究《普通高中20xx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多种渠道获得相关资料,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新课改的信息。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4
我们参加了甘肃省教科所在兰州市举办的高考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两位专家为我们传递了高考信息,分析了2015年高考命题方向,介绍了一些有价值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为大家指点迷津,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这次学习中的几点收获:
一、近几年高考试卷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总体上坚持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不出偏题,怪题,保持测量目标、试题难度、试卷风格的“三稳定”,利于考生正常发挥。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一直按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三大测量目标命题,继续保持以往的风格,坚持“选择题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综合分析题创新情景与地理原理相结合”“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风格。试题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因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2015年高考命题的方向
1、选择题:考点可能趋于分散,以减少单道选择题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得分率。可能新增地理原理示意图,注重考查考生读图及灵活运用地理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材料分析题:与2014年高考类似,题组小题数量减少,单个分值加大,答案更简短,且在设问词的'设置上尽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拿分。
3、选考题:突出主题。
三、今后高三复习的建议
1、继续加大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大训练区位、原因、特征、影响、条件、措施、意义、变化,八大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常见中心词的训练力度。
2、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构建知识体系。
3、2014年突击考了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不过五年来地球运动未命题应该理解为一个特例,而不能作为今后地理备考复习的指导方向。
4、今后自然地理[等高线(地形)、天气系统、气候、洋流、河流]和人文地理(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部分的命题有继续出现的可能性,这个已经变成一个常理。
5、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6、应继续训练地理开放性题型。
7、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学会套“模式”,指导学生建好错题集。
8、选修要穿插在平时的相关知识点里面,不应该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搞专题复习。
9、加强对《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提高高考复习和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0、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独立思维分析的能力。
四、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命题教师谈高考中获取高分的科学思维方法
1、审题。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规定动”要到位。
2、解题。解题要领:展开联想、求助图示、排列要点,关键步骤不容忽视。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3、答题。答题要领:层次分明、运用术语、表达完整,这是你展示能力的唯一机会。
通过这次学习大家一致认为,促进了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有助于各位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改,高效的进行高考备考。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5
集聚智慧,优化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课型,研发专题学案、课件、检测试卷等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市高三语文复习教学质量的卓越绩效模式,确保2018年全市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于2017年12月6日组织召开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研讨会。会场设在宁远二中阶梯教室。
8点30分开幕式上,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现场组织与会老师组建了“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呼吁教师们加强交流合作共享,各级学校齐头并进,打开全市语文教育全面开花的教研新局面。
研讨会上,宁远二中王芳华、江华二中唐正明、新田一中陈常华、蓝山二中陈梅丽四位老师分别执教了《高考小说之人物形象分析》、《语言运用之逻辑推断》、《文言文“内容概括与分析”专题突破》、《考场议论文论证结构升格》四个专题的高三复习研讨课。
课后,与会教师代表认真评课。江华、江永、新田、道县、蓝山、宁远六县高中学校高三语文教师代表分别对研讨会上四节课的亮点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客观的点评,认为四堂课均呈现了“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的永州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课型,践行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在会上,与会教师纷纷为这样实实在在高含金量的教研活动点赞,认为这次研讨会为市南六县2018年高考语文备考在理念、方向、方法上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让南六县的高三语文教师们看到了备考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与会教师表示要进一步充实自我,吃透考纲,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努力建构高效课堂。
六县教师代表评课结束后,永州市教科院高中语文教研员吴春来老师作了总评。他首先对在语文教学教研路上一直攀登、走在前头披荆斩棘的前辈们表示了感谢和敬意;然后从六个方面对这次研讨会上的四节课,同时也是对高三复习课提出了建议——学习目标展示要慎重,学习目标生成的重要依据之一包括课前课堂呈现的学情;复习内容要做到小切口大文章;反复不断地渗透强化方法;注重师生的交流,关注学生动态,没有展示就没有教学;深入浅出真学问,忌简单问题复杂化;及时捕捉学生呈现的信息,迅速判断错误根源,找到有效解决的`策略。吴老师还强调了构建合“情”合“理”的高三复习课型的必要性,“合情”是指合乎学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学”的需要才是“教”的需要,“合理”则指有学理;并重申了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高效课型,他说:“依据去年高考复习教学经验,我们大致探索出二轮复习课型的雏形即:学情定位—考点明路—失分悟法—方法操练。这样的课型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今年我们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发挥其作用。”最后,吴春来老师强调,高考语文是能力的考察,命题是思维的行走;呼吁与会教师深入研究高考命题规律,用语文的方法搞好高考语文复习,携手开启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力争2018永州高考语文再上新台阶!
会后,吴春来老师在“永州市南六县高三语文教师交流群”分享了永州高考语文团队研制的《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六大核心资料》和《永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辅助资料》。
归途中,与会教师在刚刚建成的微信群内纷纷盛赞宁远二中黄新胜校长及老师们的热情,盛赞吴春来老师满腔赤忱,躬耕永州语文教育,正开创永州语文教研新时代!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07-06
高考研讨会工作总结09-15
全国高考研讨会学习总结范文03-07
研讨会历史心得体会04-15
参加研讨会心得体会03-27
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03-27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06-06
数学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11-03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04-14
化学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