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4-08-07 15:27:08 学习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常用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常用15篇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

  “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

  3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胡琳娜老师组织全体成员在线同步研修,研修内容是华师外文教授团队举办的“师范生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系列讲座,此次讲座分别是徐曼菲院长主讲的《基于语境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和黄丽燕院长主讲的《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诚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言“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每次学习,都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愈加激发学习的欲望。

  “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对于语法教学,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语法知识是固定的,语法教学方法也囿于机械操练,无论是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都脱离了语境。反思自己的语法教学,大部分时候也是“为语法而语法”,功利性很强,语法教授主要考虑到如何让学生运用到高考题型的“语法填空”及写作当中,没有考虑到要基于语境进行语法教学,进而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徐曼菲教授强调语法教学一定要在语境中进行,而实现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深学习,勤实践,多反思”。新课标新教材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在教学中勤实践,并且多反思,多总结,再反馈回实践教学,方能实现通过语法教学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徐教授讲座的最后提出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目中有人”即要考虑到符合实际学情,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手中有器”中的“器”是指教学工具、选用的教材、使用的教学技法,我们要对教材进行选取、分析、解构和加工,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的语境,并用合适的方法呈现。“心中有道”是指教师要有理论的支撑,这包括对新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掌握;还要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育人信念。徐教授的12字总结不仅仅适用于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也适用于其他的教学项目。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也将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目中有人,手中有器,心中有道”。 “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

  黄丽燕教授的讲座主题是《中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实施》,黄教授关于课堂评价的讲座从课堂评价的定义,为什么要开展课程评价,如何进行课堂评价设计(理念与方法),即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展开,并有课堂评价实施案例的分享。黄教授基于课堂观察发现: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有教学评一体化意识;

  二、评价任务形式呈多样化,效果不断改进;

  三、评价目标的制定不合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有待厘清;

  四、学生学习产出的表现指标有待细化;

  五,评分标准和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反观自己的课堂评价及对同事课堂评价的观察,在评价目标制定上不合理的现象确实存在。要么过于细化,过于繁琐,很难在一节课上全部实现,想要面面俱到,最后反而面面都不能深入顾及;要么过于宏大,比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这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实现的教学目标,而很难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素养也亟待提高。《20xx英语测评与教学年度报告》中指出:专家型教师的评价素养显著高于成熟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评价素养。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教师在注重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还需保持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丰富自己对评价素养内涵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践行以促评促学的教学评一体化路径,才能实现评价素养的全面提高。像此次的线上研修学习便是提升评价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2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平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3

  江苏省新课程培训于10月24日到26日在省常中进行,三场大师级专家讲座,六节教研课,三场专家点评,9节说课。内容丰富精彩。

  吴星教授结合高中化学教育现状,从课程改革说起,总结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地方,也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课程评价进行了分析,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课程,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

  王教授强调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化学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指导老师多用正面的案例,正面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教授指出课程结构的调整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适应新的改革方案,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课程内容的修订: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无机物主题为例指导老师构建:“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

  结合专家的讲座,我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知道我们现行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选择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认识。修订后,学生只需要获得4学分,即修习新的必修课程后就有高中毕业资格,无须修习任何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精心选取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的核心知识,着力解决过去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实验等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针对每个内容主题增加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我们要提升专业地位,增加专业底气,永远对专业保持不满足的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思辩,将化学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明线,以知识为教学的暗线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反论证的能力。用大师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4

  近期,我参加了一次生物学新教材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培训的收获。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心得,并对新教材进行一些评价和展望。

  首先,在这次培训中,我对新教材的内容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新教材不再侧重于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强调生物学概念与实践的结合。新教材将实验、案例和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这种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培训,我不仅学到了最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还了解了一些创新实践案例,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其次,在培训中,我深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前的教材设计大多是教师中心的,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然而,新教材倡导的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探究,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培训中,我亲自参与了一些设计任务,深刻体验到了这种设计模式的优势。通过小组合作,我与其他教师一起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并在培训中进行了展示。这个过程不仅增强了我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还培养了我设计课程的能力。

  再次,培训中的实践环节让我体验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新教材重视实践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在培训中,我亲自参与了一些实验和观察活动,例如在实验室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室外生态系统调查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生物学的知识,还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我相信,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对新教材的未来发展有了一些展望。新教材是对传统教材的更新和改革,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新教材还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我希望未来的教材设计能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也希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总的来说,这次生物学新教材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对新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体验到了新教材的魅力,并对未来的教材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教师来说,不断学习和更新是必须的,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我相信,通过新教材的引领,生物学教学将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5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习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习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习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习;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习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习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习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习,实现单元学习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习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6

  20xx年7月27日至7月30日,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网络培训。本次培训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分析了教材部分知识内容的修订,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第一天上午,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曹老师,对新课标“新”在哪里做了讲解;下午赵师谈了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第二天上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谭老师对《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进行简介。从第二天下午至第五天,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的吴老师,王老师,包老师,刘老师等几位老师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 《遗传与进化》,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做了系统全面分析。这次培训为期4天,紧张有序,现将自己的收获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简要总结如下:

  一、对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贡献,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教学,能够使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生命观念是基础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但机械性的背诵并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机械、狭隘、死抠字眼的概念教学。

  然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在扩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机械的背诵、做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应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得出探究性学习报告,并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行性。

  再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进行。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体会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于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前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穿插着社会热点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材在知识内容选择与学生活动设计方面的修订情况

  (一)“科学家访谈”更新访谈对象

  实验教科书每本书开篇的“科学家访谈”,用科学家现身说法,以培植学生的科学精神;用我国科学家为例来体现我国科学研究的成就,以帮助学生养成爱国情怀。因此,教材修订时予以保留。鉴于实验教科书中“科学家访谈”介绍的科学家多数年事已高,因此本次修订时对访谈的科学家做了更新。新教材5本书访谈的科学家分别是施一公院士、袁隆平院士、许智宏院士、方精云院士、杨焕明院士。他们都是各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所做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各册教材主体内容有密切关联,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学生易于理解的,因此对这些科学家的访谈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材知识内容的变化情况

  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内容要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实验教科书使用十多年来,一线师生普遍认可其总体框架结构,因此必修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不做颠覆性的改变。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和一线师生对实验教科书所提的建议,对必修教材章节内容做局部微调、优化。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的变化。原《稳态与环境》模块被拆为两个模块——《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时翻一倍,内容有增加,因此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

  《生物技术与工程》主体内容包括原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除了生态工程之外的全部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微生物应用的内容,以及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发酵工程的部分内容等,编写时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整合。

  全套教材在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必修1《分子与细胞》在维持基本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微调。

  第1章“走近细胞”,删除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并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提前到第1节,充分阐述了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内容略有调整,修订后的五节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依次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材中关于水、蛋白质的内容略有增加,阐述更为透彻。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将教科书第4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移到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整合在一起。这样既符合教师的教学习惯,也能更好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将实验教科书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移走后,重新组织的两节分别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阐述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更新。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四节顺序依旧,但是具体内容,包括ATP、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等内容,都有更新。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将实验教科书第4节“细胞的癌变”的内容移入了《遗传与进化》;关于有丝分裂的内容明晰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全能性定义改为: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必修2《遗传与进化》继承实验教科书的组织主线——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奥秘的历程,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一些调整。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增加了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等内容,原在必修1安排的“细胞的癌变”也移到必修2,因此,必修2的内容有所扩增。考虑到课时有限,因此将实验教科书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删除,有关育种的内容简化后分散到各章节相应内容中。教材在“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节,用一个黑体字标题的内容、一页半的篇幅介绍表观遗传。为落实课程标准具体的内容要求,第6章内容有较大的变化。首先,由于要有机融入“共同祖先的证据”,因此增加“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作为第1节,这样本章的立意就不再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是介绍“生物的进化”。第二,实验教科书的两节内容重新组织,将“自然选择”的内容单独成节,阐述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凸显“进化与适应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共五章,分别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原必修3前三章内容相比,由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都由一节扩充为一章,内容有较多扩充。特别是神经调节的内容,由于对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都各安排了一节进行介绍,因此这部分内容扩展较多。“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增加一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共四章,分别是“种群及其动态”“群落及其演替”“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其中关于种群、群落的内容都有所扩展,增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的主要类型的内容。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原属于选修3的生态工程整合安排为“人与环境”一章。生态工程由原选修3的一章精简为一节,内容大大简化。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共四章,分别是“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对应原选修1和选修2部分内容;其他三章则对应原选修3部分内容,胚胎工程安排在细胞工程一章。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一章内,新教材根据国家近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明确了经过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传统作物的并无差异。

  (三)整合、优化学生活动与教材正文内容关联的学生活动,整合为两大类,从而便于教学。

  将实验教科书中的“实验”“探究”“模型建构”“模拟探究”等整合为“探究·实践”,将“资料分析”“资料搜集与分析”“思考与讨论”等整合为“思考·讨论”。整合之后,教材正文中的栏目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操作的活动:“探究·实践”,一类是基于资料、不需要动手操作的活动:“思考·讨论”。两类活动均做了修改和完善。“思考·讨论”类活动更加聚焦各章节重点学习内容,全方位地更新资料、完善思考讨论的问题。“探究·实践”类活动则根据教材修订之前的调研结果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删减、增补、改写等,其目的是增强活动可行性,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下重点介绍“探究·实践”类活动的修改情况。对必修模块两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行精简并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补个别实验。

  《分子与细胞》删除3个实验,调整1个实验,补充1个实验。删除的3个实验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价值不大)。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其发挥思维训练的价值。“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则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遗传与进化》模块,将“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活动改编为“思考·讨论”活动,降低难度;“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增加一个活动“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增加“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该实验加深对较为抽象的“自然选择”的理解。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三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实验教科书中可行性好、教育价值高的活动保留并完善,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取舍、补充。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有的实验调整了实验环节,明晰了实验步骤;有的增加了备选的实验材料。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删除了苏丹Ⅳ染液,减少了实验操作环节;调整备选实验材料为梨匀浆、葡萄匀浆等7种。增加关键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增加三种有机物与相关试剂的颜色反应;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增加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等等。为了营造开展实验探究的情境,一些实验增加了相关的情境导入。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前增加这样的一段话:“正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我们的食物来自各种生物组织。那么,怎样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呢?通过下面的探究实践,你可以尝试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网络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调整和改进,在完善学生学习体系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最终成为一个有思想、敢质疑、实践能力强、有崇高社会责任感的人。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7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参加了20xx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网络培训会。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让广大教师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共享网络学习资源,大大提高培训的质量。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培训学习,觉得收获颇多。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8

  化学培训会主要是由人教社李俊、王桂芹等几位教材编委讲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课标、教科书编制的构思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在使用教材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处理。

  李俊教授对课标进行了详细解读,新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文件,课程内涵凝炼了学科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他强调在继承和发扬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倡导“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王桂芹教授从教科书的体系,教科书内容的变化,教学建议几方面进行详细论述。提出教学建议

  1、注重情境创设,在学习中体会原理的指导作用。

  2、重视栏目的使用、研究与实践、方法导引。

  3、重视知识、方法、观念的.结构化、系统化。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新教材的编制顺序更加的合理,更加的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过程,从教材中诸多的素材我们可以看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教学过程,也令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9

  多次参加高中统编教材培训,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触与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这次参训的心情,我想,没有什么比“自豪”更为恰当了。

  这次培训安排了四场讲座,在课程表中,我惊喜地看到了“《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分析》贾玲”,惊喜之余又毫不意外,这只是近年来贾玲老师引领优秀的西安中语人,进行“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索所收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正是这份“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勤勉,让我们在迎接新课程新教材到来之时,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单元”的选本。这一单元包括的主要栏目有“单元导语”“导入语”“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在“单元导语”部分,提供了阅读整本书的要求、建议以及对于《乡土中国》这本书特殊价值的介绍,指明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给学生提供了学术类著作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对学生展开深入学习(如“文献检索”)提供“技术支持”。本单元旨在以阅读为核心,以任务为引领,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更多地指向建构经验,养成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落实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目标与相关要求。学生初中阶段的名著阅读,涉及的书目主要为文学类经典,还包括少量科普类作品和纪实类作品,在阅读方法、阅读经验的积累方面,也更倾向于基础性、普适性;进入高一,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作准备,扎实研究,方能顺利接轨。

  从那本厚厚的《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到《乡土中国》教学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汗水,每一步,都踏得沉稳坚实。

  贾老师在讲座中,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教师是“先读者”,是“导读者、设计者、组织者”,是“陪伴者、指导者、帮助者”。要起跑在先,全程陪伴;指导到位,但绝不越位。这也正是“整本书阅读”攻坚团队,几年来的身体力行,所收获的一项经验成果吧。

  教坛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正是这热烈、急促的夏,才肩挑起了春华秋实,才连通了梦想的萌发与收获。让我们在这忙碌的时节,用汗水浇灌希望。相信,硕果累累的金秋就在前方。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0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教材不断涌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式教学工具。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使用体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全面性。相比于以往的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体系化和深度挖掘。不仅涵盖了基本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还介绍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例如,新教材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内容更新及时,使我们对这些前沿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小组讨论和探究式学习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内容时,新教材引入了细胞模型实验,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和观察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新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实践任务,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内容时,新教材要求我们去实地考察当地的生态环境,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等方式,来研究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学的原理,又能培养我们良好的环保意识。

  通过使用新教材,我深切体会到高中生物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关于生命和环境的科学。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我爱上了生物学,并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希望未来的教材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教材。最近,我参加了一次生物学新教材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生物学新教材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改进和提升的方向。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生物学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过去相比,新教材主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创造来获取和巩固知识。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培训中,我参与了多个实践环节,如实验模拟、科研项目设计等。这些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也更加明确了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生物学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传统的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分科和分段,学生学习知识容易陷入孤立和碎片化。而新教材以生物现象和问题为导向,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物学知识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比如通过案例分析、实际调查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让我重新认识到生物学的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再次,生物学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而新教材以问题驱动式教学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合作探究等。这些策略和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生物学新教材倡导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新教材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和生动。在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技术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如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总之,参加生物学新教材培训是一次收获颇丰的经历。新教材的要求和特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明确了自己的提高方向。我将以新教材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重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果。相信通过这些改进和提升,我能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2

  近年来,我国的高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教材的推出给高中培训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在参加新教材高中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以下将分五个方面,总结我在新教材高中培训中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教材高中培训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高中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新教材高中培训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我了解到新教材高中培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新教材高中培训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其次,新教材高中培训要注重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新教材高中培训的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的课堂讲解和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培训过程中,我参与了许多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新教材高中培训还强调实践教学,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再次,新教材高中培训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教材高中培训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新教材高中培训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活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学生主要追求分数和升学,而在新教材高中培训中,学生需要注重全面发展,培养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有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同时,新教材高中培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往的高中教育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而在新教材高中培训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并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最后,新教材高中培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新教材高中培训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培训中,我经常被要求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深刻意义,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多种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辨别真伪,有自己的主见。

  总之,参加新教材高中培训带给我很多的启示和感悟。新教材高中培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多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新教材高中培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我相信,在新教材高中培训的指导下,我们的高中教育一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3

  近年来,学校重点培训我们新的高中课程改革,让我们提前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概念,各学科的模块设置,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通过这次培训,特别是在听了孙健教授解释了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情况、机遇和挑战后,我真的受益了很多,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深刻的思考。

  此次我组的培训学习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必修和选修模块的阐述,内容侧重于选修模块的开设,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改的几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我得到以下几点感悟与体会:

  在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认为这是每个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解释知识的过程中,如果知识点解释太多,害怕时间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相应的听力和听力能力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解释太少,害怕学生不会使用,考试成绩低,很难处理这种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变这种情况!改变,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变一定没有效果。

  如何锻炼和理解学生的听力和听力能力,使学生健康(身心健康)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国际公民,这是新形势下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瓶颈。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一个健康教育、综合教育的概念。如果老师本身没有这个概念,这种教育意识,你就不会很好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会很好地关注整体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爱自己、爱家、爱国主义的思想可以默默地让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自己的经验,内化在自己的心中。

  其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有涉略与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能力,并能很好地“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再次,英语教师本身要有良好的搜集材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并不仅仅指搜集有关本科目教材的资料,也要搜集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资料,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寓教育于教育之中”。

  最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是不可忽视的。哲学上讲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同样,一种不合乎情理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的进步,最终影响一代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只能适合某一特定阶段,并不能成为永恒。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在教改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认真地、用心地去实践并总结,才会形成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课风格,只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真正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一种学生乐学,擅学的氛围中,让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课我觉得是一堂好课。单纯的知识讲授是不可取的。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4

  今日上午九点半,雷老师在县钉钉教研群发起了直播,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了北师大程晓堂教授的有关英语课程发展新方向的讲座。同时也对本次新出台的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分析。

  程教授的讲座重心放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也是一直困扰我们一线教师的一个难点。他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逐一向我们阐述了英语课程要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举例和观看个例视频,程教授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其内涵以及关键点。语言能力中的六个Ican……文化意识中不仅是跨文化认知,更要有文化态度和行为选择,这一点我们在写教学目标时可以联系思考。我感触最深的是思维品质部分,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教学中也让我困扰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他举的几个缺乏思维含量的课堂互动和作文,这些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会觉得是非常不错的作文模板,程教授的几个反问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框架,给学生思维的发散上了一把锁。反思自己的平时教学中确实经常会提出一些过泛或不符合学生真实情况的问题,一些很明显是“Yes/No”的答案,学生根本不需要思考,结果课堂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了。这一点,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花更多时间在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上了。

  雷老师最后帮我们总结和分析了新课标改革后的内容。未来的英语课占比越来越低,考试难度却越来越大,无疑给我们的教学增加了很多压力。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要求,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能力,阅读也能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最后雷老师鼓励了我们英语教师要坚定地走下去,给我们打了针“强心剂”。相信,不管教育怎么改革,我们依旧会保持这份初心,虔诚和热情的对待英语教育事业。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新教材已经在各个学科中推广使用。作为生物学的学习者,我有幸参与了新教材的学习。新教材以其新颖的教学理念、科学的知识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看法。

  首先,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以往的教材中,生物学以纸上的知识为主,缺乏实践的环节。而新教材通过加强实验、观察和调研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生物学中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以往的教学中,生物学被认为是一门纯粹的理论学科,缺乏创新性。然而,新教材通过引入问题解决、研究命题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新教材让我们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从而激发了我们对细胞分裂机制的思考和研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三,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生物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新教材通过编写一些综合性的案例和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新教材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态系统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新教材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实验、讨论和展示等任务。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遗传学的过程中,新教材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在合作中提高实验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的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最后,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新教材中,除了传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道德素质和健康意识。通过讲解一些生物学中的伦理问题和生态环保问题,新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伦理判断和环保行为,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同时,新教材讲解和普及一些健康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观念和健康意识的公民。

  总之,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新教材的指引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概念,培养更多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相信,随着新教材的进一步推进和应用,我们的生物学学习将会更加有趣和有益。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08-07

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高中04-23

高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5-04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13

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0-09

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1-07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5篇(推荐)08-07

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7-12

新教材高中历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9篇)05-11

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