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惯总结

时间:2020-07-23 08:01:09 学习总结 我要投稿

学习习惯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习惯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习惯总结

学习习惯总结1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习惯能够塑造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声无息的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规范者,监督者,榜样,应该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与义务,让良好习惯无声浸润学生的心田。 针对学生四年级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主要制定了一下的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乐于听。时刻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此外,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对于学生难以掌握,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我要求他们在听到后快速的记录下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2、动脑多思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学习活动中,我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

  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3、准确表达习惯的培养

  我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这样,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就可以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在实施的这几周里,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专心听讲习惯的掌握比较好。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举手回头问题。做小动作的同学不多。但是仍有个别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需要老师多提醒,学生也适当的培养自制力。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时仍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完整的现象。对于此处应该加强,使学生张口说话就应该将话说完整。尤其数学注重规范严谨,在此方面

  应加强学生的训练。使学生自觉的起来回答就表述完整。

学习习惯总结2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良好的坐姿写姿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这学期的我班情况习惯,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习惯总结3

  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教师的讲授、提问,学生在听课中对问题的回答与质疑,课外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问题探讨等等都是通过“说”进行交流的。众所周知,教学交流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谈论他们的想法,可以重现思维,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聆听他人的意见,这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改变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10-15min自学时间,列出自学要求。例如,要求:阅读书XX页,自学XX定理后完成课后习题,用时15min,提出问题,用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学生参与到课堂,初步完成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学生在上述自我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尖刻、或显得过于浅显,教师都要认真对待。对于一个学生的问题,可个别给予回答;对于多数学生的问题,集中给学生讲解,或者教师提出共性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应把求知得到权利还给学生,不断给学生创造民主的氛围,不断激励学生多问,使课堂学习过程充满探索、解惑、求知的气氛。

  2、提出合理、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方式。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问题应着眼以下两点:

  (1)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能吸引学生;

  (2)所提问题要形成层次,能引导学生向交流的纵深发展,促进学生思考,与他人讨论交流。

  在师生讨论问题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时欠妥、有时不正确,作为老师要包容,要有耐心,要用鼓励、信任的目光关注他。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效应是师生交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相互促进,师生心灵默契和情感的和谐共鸣在课堂上能形成较强的情感效应,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情感效应。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赋予学生一种真实的情感,擅于理解学生。情感在交流中能起到润滑的作用,能弥合师生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不但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份爱。

  其次,教师要赏识、认同每个学生。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对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尽可能的发现他们的优点,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肯定他们,是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例如,当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请教问题时,教师要耐心详细讲解,不要有厌烦情绪;如果学生问的问题过于复杂,教师就要根据习题特点层层引导,多让学生动脑。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问题答案;如果是简单的问题,教师就要先抛开此题讲一些有关的基础知识,再解决问题。此时,教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肯定学生的智慧,同时,指出今后只要多下些功夫,成绩就会上去。

  最后,教师本身要有智慧,一个品质高尚、学识渊博的教师,学生才能信服他、亲近他,并愿意和他交往,产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

  三、数学课堂开放,注重学生参与

  例如,在上习题课时,对于简单习题或一题多解的题目,充分让学生讨论并讲解,或到黑板进行板演。当遇到难题时,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针对不同解题方法的对错、优劣进行讨论。这种平等研讨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外作业多样化

  除常规作业外,教师可布置一些开放性、研究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探讨。当他们和教师探讨或请教于教师时,要鼓励他们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思路,而不是仅仅给出方法或答案。促使学生乐于与教师进行讨论。

学习习惯总结4

  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非常大。归结起来,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针对我班的就提情况,在本阶段我作出如下总结。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我们在期初这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孩子能静下心来学习吗?不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对孩子表示过度关心即问孩子肚子饿不饿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

  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学生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三、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勤于思考是开发智力的宝剑"。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

  课堂如考场,心静做作业,虽然有点过但是很有道理。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而今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已得到普遍的认同。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五、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主动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六、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

  作息时间,其实就是给学生订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会很好集中思想,也不会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为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我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

  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辩清是非,要明理以令行其道,注重引导和疏通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树立榜样、合理评价、展示激励等多种渠道予以实施。

学习习惯总结5

  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初中学科增多,知识面拓宽,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小学时能考高分,升初中后成绩却不理想,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以数学的学习为例,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老师邹玉美告诉记者,小学生学数学大致有三种类型:1、记忆型:大量做题,考试时靠记忆解题,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升。进初中后很快就出现学习困难。2、模仿型:模仿老师讲的例题和做过的练习题,学习很累,事倍功半,成绩自然不理想。3、思维型:这种学生做通做透一道题,学会一片题。考试时活用知识解题,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既能适应初中的学习,又能轻松考高分。

  由此可知,小学升入初中后,不能再用记忆、模仿的思维方式学习,必须转变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培养四大能力:1、培养学生的视觉和知觉功能。诸如“长短、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2、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首先应提高他们的文字阅读能力,其次是培养他们对“数与符号”的理解力,家长或老师应实施针对性的补救。3、提升孩子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材料、对数字、对图形的概括与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最后,邹老师提醒家长和学生们,学好初中数学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法:1、深入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的联系和规律,做到融会贯通;2、做题时要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通过做题学会总结,要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3、主动学习,超前思维。对于书本的例题,在老师未讲之前提前思考,在老师讲时与之对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学习习惯总结6

  9月28日,我们进行了阶段性测试,老师精心出题,考试时单人单桌,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开学一个月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本次测试涌现出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同学,400分以上的有49名,向这些同学提出表扬,希望以上同学继续为同学们做好表率,也希望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早日出现在表扬的行列。开学一个多月来,各个班还涌现了很多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秀小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考试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应该提高的地方。本次阶段性考试中参加考试人数共XXX人,语文XXX人不及格,数学XXX人不及格,英语XXX人不及格,生物XXX人不及格,地理XXX人不及格,总分XXX分以下的竟然有152人。这些数据还是很庞大的,令人震惊!及格率又叫合格率,不及格就意味着不合格。不合格的同学要积极想办法把成绩提上来,不然就会越来越跟不上。希望这些同学首先得端正学习态度,这里就不得不提同学们上课精神状态的问题。观察这些不合格的同学,上课要么无精打采,很没精神;要么走神、乱说话;要么不完成作业,消极应付。成绩不理想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先得把这些毛病改了才行。不管你多聪明,不努力,成绩永远上不去,谁也不希望自己上三年初中最后一事无成,想上高中就要付出,不能懒,偷懒只会害了你自己。

  除了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句话“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今天不说太多,只说六条,大多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请大家记好,更重要的是做到。

  一、课前准备习惯:下课后准备好下节课需要的东西再出教室,现在这方面问题大多同学能做到,组内个别同学有问题,学科长一定要负好责,检查好再出门。

  二、听课习惯:平时大家面对面坐,但一旦老师讲课时大家要转过来面向老师认真听讲。现在有些班级有些科目老师讲课时大家还是面对面,个别坐对面的同学有说话现象,不集中精力,影响全班听课效果。

  三、小组讨论习惯:

  现状:(1)声音太大,影响其它小组;(2)讨论不起来;(3)跑题现象

  各学科长一定要尽到责任,要把讨论组织起来,小组讨论前要明确讨论任务和目标,每位组员都要经过独立思考,并组织好语言,发表意见时尽可能言简意赅,不要耽误太多时间。一人发表意见时,其他人认真倾听,待发表意见的同学说完后,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补充,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跑题,学科长和组长立马把学生的思维拽回来,保证讨论切实有效。

  四、课堂展示习惯:

  1.先准备后发言,展示小组的意见。2.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3.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4.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不啰嗦。

  5.展示时自然大方、声音洪亮。6.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

  发言时说清楚,我是哪个小组的***,我们小组******,发言结束后缀:以上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五、规范做题、勤于思考、注重纠错的习惯:

  以数学为例,中考一道8分大题,同样做对结果,有的得全分8分,有的只能得3、4分,原因:表述不准确,格式有问题,大家只有平时养成规范做题的习惯,大考中才能得全分;平时学习要勤于思考,脑子越用越灵,平时懒得动脑,会越来找不到思考方向和角度,反应越来越迟钝,一定要学会自主去学习、要勤于动脑,不要等着别人给你灌答案;还要常反思,平时做错的题目要用红笔改错,复习时不要泛泛的一遍一遍的来,原来就会的已经会了,把原来做错的题目作为重点复习,才会有较大效果。

  六、作业要求:回家先做作业,睡前回想一天所学内容,睡前整理书包,第二天来了先交作业。

  学习过程中,不同科目还有不同要求,大家按照老师要求尽快形成习惯,掌握好学习方法。

  组长学科长一定要大胆管理,敢于负责,组长不是只管好你自己就可以,需要要把整个组带动起来才行。组长课代表还要按老师发的评价表记清楚每节课表现情况和得分情况,便于我们评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

学习习惯总结7

  很多同学都觉得学习很痛苦,但实际上如果能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相当于迈出了一小步,它可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日积月累,在学习中感受到兴趣后,就可以迈出一大步。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学习习惯,供大家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要能主动学习,而且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投入其中,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比如边学习边听音乐,这段时间听音乐不能放松神经,只会适得其反。如果能长久地专心于学习,成绩定会提高。

  2.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即时完成,这一点很重要,它相当于一个基本的学习起点,切忌似懂非懂,而且对于订正不能得过且过,必须充分理解,最好再做一遍。

  3.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这样做既方便自己复习,也可以记住更多要点。但有时一节课不需要都去记笔记,更多的是需要理解、吸收老师讲的内容。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在学习方面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得十分透彻,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在背诵方面,也是一样,不能死记硬背,最好是在对诗词、古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不仅不容易忘记,还不会出错。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在学习一样东西时,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

学习习惯总结8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习惯有关。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和兴趣一样,都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过,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习惯这么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级的时候意识到必须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主要从学生的以下七种学习习惯入手:

  1、 提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学前教育不均衡,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起点参差不齐。帮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迅速赶上去的最佳途径是预习。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

  2、 及时复习的习惯。据研究证明,人的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上课时认真听课就是把知识从人的大脑中由瞬时记忆变成短时记忆,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3 、主动识字的习惯。对大多数一年级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

  4 、经常阅读的习惯。当孩子有阅读的愿望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尽可能提供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材料,如儿歌、童谣、童话、故事及浅显的五言古诗,也可以是幼儿园已学歌曲的歌词、民歌、民谣和一些外国的优秀儿童作品、中国的《三字经》等。选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让“阅读”成为“悦读”。

  5、口语交际的习惯。家长或老师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教育“的觉悟和意识,引导孩子用普通话交谈,说规范的语言,培养孩子准确把握语言的能力。

  6、 善于提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辅导孩子学习时,多启发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对孩子的提问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给以鼓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能着急。

  7 、规范书写的习惯。尽管电脑日益普及,但硬笔书写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技能,写一手好字或者写一手规范的汉字仍是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在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问题上,还要有书写意识,一方面强调写字姿势、握笔姿势;另一方面渗透一些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基本构成、间架结构、占格问题等。因为儿童容易受暗示的影响,所以书桌整理得越干净,越能静下心写好字,减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错字、别字、漏字等现象。

  为了使学生乐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指导学生订计划,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学生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

  上课之外,要把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还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太累,应在快乐中学习。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同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

  2、督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时专用、讲求效益。有的学生学习时“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因此,针对这一缺点,我平时在的学生学习上,注意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刚开始,学生往往不会掌握时间,我就注意指导他们,该学时学,该玩时玩。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要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并且建立起评价机制,每次学习之后,让学生自我评价做得如何,而我及时纠偏或给以鼓励。坚持下去,使他们逐渐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3、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独立钻研、务求甚解。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培养:

  方法之一:激发学生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学生爱动脑子。所以我并没有嫌学生嘴贫,冷漠对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学生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

  方法之二: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随着学习任务增多,学生往往满足于“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我都是主动参与,积极引导学生多动脑,让遇事好问“为什么”成为思维习惯。

  方法之三:学生考老师,老师考学生。课后我有时会抽点时间,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学生和老师互相考问。

  4、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我在平时指导学生多利用工具书,同时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

  5、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同时要辅之一定的勇气。我平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这点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赖别人。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6、勤表扬,多鼓励。表扬使学生产生自信,鼓励使孩子战胜胆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7、利用闲暇多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对于学生的一些想法和念头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进行正面引导。

  8、和学生做朋友,遇事征求学生的意见和看法,不管采纳是否都给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使学生愿意思考且思想活跃。

  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有很多孩子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书写规范,作业本工整洁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课上大多数学生听讲专心了,学习效果有明显

  好转。有些孩子丢三落四的习惯也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时的准备学习用品并摆放整齐。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按时上交、及时改正作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这些能给到所有家长及学生一些帮助、

学习习惯总结9

  我们五年级级部认真落实学期初制定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计划,依照工作目标的要求,在教务处的工作部署与指导下,组织全体五年级教师建立并完善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习惯养成工作顺利。在工作实施过程中,各位教师积累了大量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好做法和宝贵经验,为进上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学生的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一、主要工作:

  1、遵循教育规律,展开养成教育。

  (1)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遵纪守规意识,是养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树立榜样的力量。

  2、重视实践,规范养成教育。

  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的问题、要从行为出着眼。班主任老师如果发现了学生什么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五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有时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所以要持之以恒,要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3、进行考评,巩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按照德育计划,每月制定一个主题,如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创先争优争当四星少年”、“捡起一片废纸,留下一种美德”、“小手牵大手,共创美丽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4、家校配合,促进养成教育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所以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每学期在期中考试后,召开规模较大的家长会,下发邀请函邀请家长到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会不是单纯的开开会,坐着听。而是制定活动安排,使活动有序进行。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看看我校的师资配备,还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参观学校的各室,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还有就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家长座谈,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形成合力的局面。

  二、取得成绩:

  经一个学期的培养,主要成绩如下:

  1、各个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课前做到学习用品都准备好,并且有预习或者复习的好习惯。

  2、各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课中听讲能够做到眼到、手到,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做到专心听讲,养成听记的好习惯。

  3、各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4、各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做到对书本、文具、书包、课桌椅等合理的管理,养成整洁、整齐归类的好习惯。

  5、各个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6、每个班级在班级中开展了写字比赛、正规作业展评活动,并且在级部、在学校也开展了正规作业展评活动。评出了规范书写的小明星。就这样一个学期下来,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写一手干净漂亮的字。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个学期开展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我们认为学生在几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培养存在问题。

  1.学生在倾听习惯、阅读习惯、规范书写习惯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达到率不高,均未达到学校预期的达到率85%。需进一步加强培养,创新培养方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恒、常的监控与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部分教师进行培养工作方法单一、低效。

  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实验教师交流,利用网络建立论坛,定期组织讨论与交流,共享资源与学习习惯培养方法,提高教师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水平。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典型,带动整体

  对班级中写字好的同学大力进行表扬,一方面使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表现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让这些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共同进步。

  2、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促进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3、加强各学科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指导。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各学科老师的通力合作,严格要求,规范指导,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学校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习习惯总结10

  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习惯培养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因为就人的学习来说,不仅是智力活动,而且还和非智力因素有关。诸如求知欲、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等。所以,一个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有更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但此时习惯培养对于孩子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孩子的天性相悖: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坚持性;而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一种律己和坚持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中班的孩子,这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习惯养成最需坚持,可中班的孩子坚持性相对来说较差;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非常枯燥和艰苦的过程,而中班的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东西。怎样才能让习惯的培养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接受又乐于接受而且有效果而让孩子自觉地融入带习惯养成中来呢?

  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让孩子赶兴趣的方式。

  一、 妙用动画人物。

  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要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对动画人物的喜好。天线宝宝、奥特曼、大头儿子、孙悟空等等总是孩子们的最爱。可别看这些虚拟世界的动画人物,它们的力量有时是我们这些真实世界中的人难以达到的。所以,我总是以这些童话人物的口吻来要求孩子,“上课了,天线宝宝请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大头儿子说小朋友

  要开动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听着这些以动画人物口吻说出的话,孩子们总觉得特别的亲切,效果自然好的多,当然也有利与孩子们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教师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常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务驱动式”,即教师往往要求孩子“要——”“不要——”,这样的效果往往是孩子暂时做到了教师的要求,但很快就忘了,教师再要求,孩子又忘。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教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孩子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事半功倍。因为孩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他们不能自觉地去遵守这些要求。因此,在对孩子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孩子做,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曾经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玩积木时总喜欢弄出很大的声音,非常地吵闹。要求他们安静一点,可往往只能保持一会儿,很快又肆无忌惮地吵闹起来。于是,在一次玩积木时,我悄悄摁下录音机的录音键,把孩子们发出的噪音录了下来。然后在上课时放给他们听,问他们听起来有什么感觉,并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声音。此后,这种情况好了许多,并且一些孩子不仅能管住自己,而且还能帮助别人。

  三、文学熏陶

  儿歌、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利用这些文学形式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例如,把洗手的过程编成幼儿感兴趣的童谣,用故事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等。

  四、 树立榜样,以点及面

  孩子的发展总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习惯好,有些孩子习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师就尽量在孩子中间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让孩子之间相互促进,养成好的习惯。

  五、教师要帮助幼儿反复强化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中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渗透与孩子门的生活各个环节中,孩子的意志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家园一致

  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之,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教师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也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学习习惯总结】相关文章:

学习习惯总结01-18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工作总结01-17

学习习惯的名言名句12-06

影响孩子学习的坏习惯01-20

纠正孩子学习的坏习惯01-19

纠正孩子学习中的坏习惯04-10

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01-18

有关学习习惯的名言警句08-27

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总结-学科论文10-28

学习指导:孩子之间学习成绩差距与学习习惯差距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