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听好记者讲述各行各业中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搜集的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欢迎阅读。
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一
很多人都喜欢西藏,那里的天离我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里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让人感动,他们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
但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最讨厌拉萨的太阳。他说,他眼睛里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树是黑色的”。他指着远处的布达拉宫说,“那只是一个轮廓”。他叫多吉,是2015年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偶遇的一个少年。他的眼睛浑浊,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今年只有16岁。分别时我把太阳镜送给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缘起于一位名叫静静的听众的来信。信中她提到了一个有“绝活儿”的小姑娘达瓦——她可以闭着眼睛烧水做饭。为什么要学这种危险的“绝活”?用达瓦妈妈的话说,以后孩子的眼睛可能会不太好。这个“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内障,这是西藏牧区普遍的病。
于是,我们踏上去往西藏的路。与以往不同,这次与我同行的还有医生。抵达西藏后,我们兵分两路,一组去走访当地医院,另一组寻找信中的小女孩达瓦。
驱车8个小时,我们抵达了那曲。阳光下,小达瓦总是皱着眉头,眯着双眼。她的家大部分活儿都由母亲独自承担,因为爸爸和哥哥都患有眼病。
我问达瓦:“现在妈妈还让你们练习闭着眼睛做事吗?”她很认真地点头,得意地说:“早就学会了,从门口到桌子6步,从桌子到厨房11步……”一边说着,一边跑去厨房,抱了一个热水瓶出来。在桌子前,小达瓦闭着眼睛,熟练地摇晃热水瓶。她的小手像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拿起桌上的一个茶杯,开始往里边倒茶。我不敢贸然打断她,怕惊着她,烫了手。从她那双不知道被烫过多少次的小手里接过滚烫的酥油茶,我难以咽下。
但达瓦的妈妈好像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她说,让孩子练习闭眼干活,是怕有一天会像爸爸和哥哥一样看不清东西,影响生活。
母亲的话和那杯热茶都很烫,烫到了我的心。难道这里的孩子们注定只能默默接受这种命运吗?我真的不想看到有一天达瓦会变成看不清布达拉宫的多吉!
那些天,我们走访了很多家庭、学校和医院,孩子们的'眼病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糟,因白内障致盲的现象很普遍。
西藏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西藏白内障发病率为14.6%,比内陆地区高出了将近60%,仅西藏就有近80万的孩子面临眼病威胁。
回到北京后,我们协调医院等各方资源,商讨调研救治方案。2015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儿童医院等多家单位发起了“爱目行动”。截至今年8月,14个月的时间,我们去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6个高海拔地区,对5000多名孩子进行眼科义诊;《海阳现场秀》的听众捐款数百万元,累计捐赠12180个“儿童视力保护包”。从今年开始,我们陆续把那些患有严重眼病的孩子接到北京进行手术治疗。
有人问我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我想,看到孩子清澈的眼睛就是意义,看见他们能在该体会快乐的年龄体会到快乐就是意义。还有什么能比还高原孩子们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有意义的事情呢?当多吉们梦想实现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爱要让你看见!
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二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三
大家好,我叫罗坪,是羊城晚报的一名调查记者。
如果说用事实真相去回应社会关切,是调查记者从业的基本要求;那么用建设性报道去影响社会,则是调查记者从业的最高追求。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追求做有力量、有建设性的报道——一个关于菠萝与荔枝命运的故事。
这是一张充满忧伤的照片。
一辆破旧的拖拉机上,坐着一对农民母子。它拍摄于今年5月,虽然车牌上印着一“琼”字,但他们并非来自海南,而是广东湛江徐闻县。这里的农民,以种植菠萝为生。每年春末,有大约三十余万吨菠萝从这里运出,走向全国市场。徐闻菠萝的年产量,占到全国近三分之一。
但是大家未必知道,在光鲜的背后却有着悲哀的故事。今年5月,当地遭遇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滞销。果农呕心沥血种出来的菠萝,因遭遇年初的寒潮,收果季血本无归。不过很快,媒体和社会公益力量介入,市场开始逆转。本以为,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结果,比滞销更为揪心的'事情出现了。
这是一张充满抱怨的网络公开致歉信。
一家名叫“笨鲜生”的电商,因帮助果农促销,声称遭遇了农民坐地起价、掺杂坏果,他们不到半月亏损了近200万,被迫关门歇业。致歉信一出,湛江果农成为众矢之的,指责农民劣根性的言论铺天盖地。
而另一面,湛江的果农却被指责激怒。各持己见的争吵,席卷网络。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核实真相、明辨是非是我的职业追求。而我更想调查清楚的,农民高产低收、电商亏损关门,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农民和电商,各自究竟有没有共赢的出路?
这是一张有着锥心之痛的数据图。
奔走于田间地头,农民质问我:你们年年都报道滞销,能实质性解决问题吗?我也问自己,报道怎样才能深入?连续一周,我跑遍了徐闻县,找果农,找大户,找行业协会,找电商,找批发商。七天的调查,我计算出了上述这张菠萝产业链盈利大数据图。大家看到8毛钱的种植成本,收购价才6-9毛钱,惨烈地反映了农民亏损的现状。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了解到在这张收益链背后,电商助农暴露出的,是徐闻菠萝产地分拣、冷储运输的问题。这让我突然想起,就在距离徐闻不到200公里,同处粤西中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茂名高州市。同样是生鲜水果,同样曾年年遭遇滞销,一个举步维艰,一个蒸蒸日上,为何今天有如此大的差距?
这是一张整个生鲜荔枝的运营图。
从产地收购,到分拣、到冷藏,到包装,到快递,直到最后寄达客户手中,一个完整、急速、规范的冷储运输,在高州建立起来。我再花了两天时间,调查高州荔枝的成本与冷储问题,原来一切秘密都藏于这里。
错不在果农,错也不完全在电商。错在,徐闻缺乏一种适应现代物流的冷储配送工业链,而菠萝品种单一的集中上市,加速了果农的靠天吃饭的悲哀境地。十天之后,羊城晚报头版推出了一篇调查型建设性报道——《同是佳果命不同,菠萝要向荔枝学习什么?》。
报道见报的当天,我收到了大量电商和物流公司的反馈,称赞报道点到了生鲜行业致命的痛点。报道出街,也很快得到了广东省省长的批示和中宣部的重视,要求探索从广东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入手,大力发展冷储物流,想法设法帮助果农致富。
徐闻的果农也给我打来电话,说谢谢你的报道,真期待来年菠萝飘香的季节,不再愁容满面,不再提心吊胆。
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调查记者身上承担的使命,是对贫者关怀、是对弱者有爱。用建设性报道去引导社会,去促进人民福利,去回馈农民,才无愧于记者这个职业,无愧于这个时代。
【听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相关文章:
好记者讲好故事:高爽和同事们的“长征路”06-18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05-17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09-21
2017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05-17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汇编09-21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精选5篇06-07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奔跑的中国06-07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精选10篇)08-09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篇06-07
好记者讲好故事专题演讲稿内容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