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朗诵稿背景
少年中国说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它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年中国说朗诵稿背景,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课文原文】
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课文解析】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 年,全文共十段,约三千多字。课文选录其开头两段及末尾一段,并作了适当删节。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文章从帝国主义者讥讽我中国为老大帝国开篇,接着点出老大之说是“日本人”“袭译欧西人之言”,这样就概括了东西方帝国主义者当时对中国的看法。文章先立起了批驳的靶子,然后马上用一设问句“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引出下面的反驳文字。作者标出姓名作答,以示尊重和负责。重叠“是何言”,语气强烈,更足以表达愤激不平的情绪。段末一语 “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从正面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用老年人和少年人的不同性格和处事态度来比拟国家之强弱。开头两句,针对开篇“老大帝国”之说,以人之老少喻国之盛衰,挈领全段方案,而后列举、对比老年人和少年的种种不同性格。段末再标作者的姓名,庄重地指出:“人固有之,国亦宜然”,这既对前面列论人之老少的性格不同的内容作一概括总结,又自然地回到本段所论主旨,与段首句相呼应,且照应了“少年中国”这一论题。
第三段,指出造成今日老大中国是老朽者的罪过,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热烈讴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此段分两层阐论。
第一层(从段首到“则国雄于地球”),阐明中国少年肩负建设重任。
段首把文意转到建国立业上来,突出少年承担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首先从老年人、少年人活在世上的时间长短来说明少年人对建设未来中国的重要作用。接下去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等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直接拴系在少年人身上。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全体,步步发展,并且合理运用反复、排比的修辞,使文章气势磅礴。
第二层(从“红日初升”至段末),热烈讴歌少年中国。
这一层用四字句写出,热烈赞颂我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其中用了八种象征、比喻: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无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以刚刚磨砺过的无比锋利的宝剑比拟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天戴”“地履”句描写中国少年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地球之上,雄视整个世界;“纵”“横”两句,一指时间之长,一指空间之广,为下句所表现的少年中国的“前途”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文章的最后,赞颂少年中国不断发展与天长存的壮美远景,讴歌中国少年永远向前的精神。“少年中国”“与天不老”,而“中国少年”则“与国无疆”,表现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歌颂为创建少年中国的中国少年,赞美有着无限壮丽前景的少年中国。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背景】
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当时八国联军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了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戊戌变法失败迫使梁启超逃亡日本,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变法图强的努力,到日本的当年就创办了《清议报》,通过媒介竭力推动维新运动的继续。当时帝国主义制造舆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从全文看,作者开篇就提出外国人认为中国是“老大帝国”的问题,尔后阐明“老大帝国”的实际含义,进而辨明今日之中国实非“老大帝国”,因此激励青年要为“少年之中国”而努力奋斗。在圆融贯通的层次中体现出严谨周至的逻辑力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从个别段落上看,也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如第二段中,由老年人“常思既往”推出:“故生留恋心”,“故保守”,“故永旧”;由老年人“常多忧虑”,推出:“故灰心”,“故怯懦”,“故苟且”,“故能灭世界”。行文中排比、递进句法的运用,更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明晰和推理的严谨。
【后世影响】
梁启超近一生坎坷波折,将民主进步之光带给民众,成为近代中国伟大启蒙者。毛说,年轻时影响他最大的人就是梁启超;胡适说,少年时读了梁启超的文字像受到电击。戊戌变法已经过去一百多年,梁启超却从未淡出中国社会改革者的视野,每次我们回望梁启超,都能够强烈感受到新的启迪与冲击。
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梅家玲说:“他提出的对文化遗产的检讨的理念,对于青春、对于一个全新国家形态的憧憬和追求,感染并召唤了新一代的知识分子,直到现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风行,将“少年”一词在清末社会里变成一种时尚的革命名词,彼时追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1902年南洋公学学生组织“少年中国之革命军”,而汪精卫后来密谋行刺醇亲王载沣被捕,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少年也已经从概念、理想化身为血肉之躯、革命的先锋、未来历史的塑造者”。
梁启超面对无能的封建统治、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情势,为唤醒民众,救国图强,写下气吞山河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蕴含诸多的先进思想,善于从教育运行规律着眼,进行教育立意的深化,尤其在当代对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主要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注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培育2。要始终贯穿理想信念教育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4。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背景】相关文章:
少年中国说原文朗诵稿08-10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集体07-15
少年中国说朗诵稿单人07-15
小学少年中国说朗诵稿07-15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小学朗诵稿07-15
少年中国说原文朗诵08-10
长安诵小学生少年中国说朗诵稿07-15
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朗诵稿范文07-15
少年中国说原文注音10-28
少年中国说原文节选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