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建设经验的发言稿
篇一:班级小组建设经验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有幸再一次地给大家谈谈班级小组建设的经验。说实话,在座的大部分老师其实对班级小组的建设,比我做得好,比我有经验,比我有发言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所以班级小组建设就非常重要。
班级小组建设的优越性,不用说大家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体会。首先,有别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在明确小组责任后,小组建设分担了班主任、班长、学习委员及学科代表的责任,甚至可以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其次,班主任在开学的时候对学生整体情况做了一定的分析,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成绩、个人学习兴趣以及其他的特长,按照一定比列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均衡发展。最后,班级小组建设方便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至于怎样建设怎样分组,我想大家的做法基本上是相同的。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班级小组建设的建议和做法:
第一、分小组。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各科学习成绩,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等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个组八人左右。
第二、选组长。一般选正副两名组长,分管学习和卫生、行为等常规管理。
第四、小组文化建设。包括组名、组规、口号等,这几方面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第五、组长及组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小组管理方法、合作学习方法、小组长的权利范围、小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和职责等;组员培训内容包括服从组内安排、积极参与活动、学会倾听、乐与表达、尊重别人的发言和意见等。
第六、小组评价。这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以上这些是我根据学校各班级小组建设总结出来的东西,算不上经验,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
张华
20xx年12月2日
篇二:小组建设讲座发言稿
一.小组建设之建设意义
小组其实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词汇,这种组织形式确实是早已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有班就有小组,一个班一般都分为几个小组。记得我小时候是当过组长的,一竖溜就是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小组值日也是早就有的,因此,当人们看到新课改出现了合作学习小组的时候,可能不以为然,其实此小组非彼小组。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小组建设,是新教育模式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新型学习和管理组织。可以说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出现是新教育模式的必须产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习小组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制度创新,兼有学习和管理两层使命。下面我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一下小组建设的意义
(一)课改需求
1. 翻转课堂需要小组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被动做事和主动做事的效果具有天壤之别,这点大家肯定是认可的对吧,所以学习秩序就出现了所谓的颠倒现象:自主学习在先,课堂学习在后。每个学生按照学习方案的要求自觉自主地开始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小组产生着组织作用、氛围作用、激励作用、帮扶作用、督查作用。小组建制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自主学习的开展和效果。
2.有效交流需要小组
交流是现代文明的重要词汇,意味着相互间的平等、尊重、参与、互动、共享。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分水岭首先看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有效交流。而小组的出现唤醒拯救了作为学习形式和成长形式的交流。小组的存在让交流更真实,让学生在交流中表达争论、碰撞完善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成长。
3.反馈展示需要小组
教育新模式另一显著特点是:展示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把相当比例的课堂时间交由学生展示,展示自学成果,探讨发现,展示反馈学习心得等。课堂的展示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影响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也是小组,可以说小组的组织水平决定着课堂的学习水平。
4.学时保证需要小组
课改另一特点:“学时”取代“课时”。 学时指学生在完成特定学习内容时所用的全部时间,包括课堂前后的自学、小组学习、课堂上的其他学习。“课时”概念是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产物,是课堂上主要用于教师讲授的时间。两个不同说法的词语其实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由山西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晋教版新教材下学期将开始进行实验,灵石二中是试点,我有幸看过该教材,教材一改往日传统说法,每单元都是以学时来量化学习任务的。其中课堂前后也就是说课堂以外的学时任务,靠班级是行不通的,班作为一个学习组织的作用不复存在。而小组活动可以延伸到一切可能开展学习活动的地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正是学习小组。
(二)职能效应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小组建设,它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制度创新。一种好的制度胜过一打好的愿望。具体而言学习小组具有自己的职能效应。比如说同样是人群,有共同使命和任务,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能够维护成员尊严和满足其成就感的就是组织,否则就是群体。(张燕讲的笑话、村落、政府),依此类推就学习而言,学习小组是组织,而班很可能就只是个群体。为什么这么说,班可以合作进行大合唱,合作广播操,但很难合作开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从学习的角度讲,小组才具备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团队”所拥有的功能。比如说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做事,做事即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新教材的项目学习)。而做事就需要合作,小组就是合作做事的团队。合作做事就是小组不可替代的职能,体现了小组作为一种制度建设的意义。
成功的小组建设不仅在学习上有不可替代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灵石二中办学宗旨中有两个基本点:学生自我管理工程建设和学生自主学习工程建设。其中的自主管理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治的精神和习惯。这两个工程建设中小组不仅是学习单位,教学单位,(大班教学小组化)还是班级学校管理的单位,同时还是评价考核单位。通过小组功能的扩展,二中实现了:大班教学小组化,班级管理小组化,评价考核小组化 。小组承载了自治管理的基本职能。选出小组中最优秀的`学生担任常务小组长,每个学生都担任一门文化课的学习小组长和活动小组长。这样一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整个学校的管理实现了高效运作,小组的自我管理职能效应得到了高效发挥。
(三)学生成长
学习小组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1.自治精神的培养。
自治精神的核心是自我负责、自我治理、自我担当,不等、不靠、不怨、不悔。这个“自”既指个体的人,也指个体所在的团队。学校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治。遗憾的是,目前学校(命令完全服从)、家长(溺爱迁就)的许多想法、做法与此背道而驰。结果许多学生要么顺从,要么冷漠,要么对抗,要么抱怨,这些都与自治精神的缺失有关,小组的出现为自治精神的培养带来希望,因为培养自治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学生自治,而学习小组就是成本最低、操作最易、效果最好的途径。让学生去民主选举,让学生去制订学习方案,让学生去组织活动,让学生去自我评价。小组的种种活动都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治精神。
2.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习小组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小组建立一种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一种能力——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提出想法,影响他人,学会在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交流沟通。学会相互关心,相互
帮扶,珍爱团队荣誉。此时小组于人的成长不仅具有功能效应,更是人的精神需求,因为有了自己的团队所以就会有归属感安全感,因为小组的存在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合作互助,成长为一个社会意义的人(在座、朋友知己、相熟人群比较) 。
3.开放精神的培养
小组的组建为学习带来的是竞相参与、竞相表达,是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心智开放的过程。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多了些平视,少了些仰视;多了些随性,少了些矜持;多了些自信,少了些自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思维在接力,心智在成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绽放,因为小组给予了他们开放的氛围、开放的空间,也就成就了他们开放的精神。
以上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决不是形而上大而空的,这是我们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我之所以先跟大家交流这些内容是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当我们对小组建设有了足够的充分的认识,我们才能把小组建设做到更好。下面就谈一谈小组建设的具体操作
二.小组建设之组织建设
(一)小组创建原则
1.组内异质,互助共进。
组内异质就是合作小组由四个左右的组员组成,小组内学生的心理性格、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是不同层次的。强弱搭配,以优带差促中,通过合作互助让组内每位同学都能进步。
2.组间同质,竞争发展。
篇三:班级小组建设方案
一、班级情况简介
本班现有人数54人,男女各半。学习情况: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作业能认真完成,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品德情况: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师长,爱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但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会出现自私、虚荣心、盲目自满的思想。
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小组划分办法
1、我班小组组建以4—5人为主,主要依照学习成绩、习惯、能
力等因素来组建的,这样,有利于小组内学生间学习效率提升和对被动学习的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希望他们也尽快融入主动学习的队伍中来,愿意交流.。
2、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组都建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口号,口号设计有激励性,奋斗目标有目的性,每星期,在组长的带领下做一次总结,看目标完成情况。对弱势组不仅要进行指导还要及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三、小组评价机制
1、建设班级小组竞争园地,对各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学习的快乐和成就,内容包括:学生的
奖状、老师的及时评语、小组内完成的优秀手抄报、手工作品、特色作业等。其次还包括,小组内的口号、一致同意的名言、小组约定、个人承诺、组长寄语、各科任老师寄语等,可以不定时用便利贴等写上去,以激励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2、 组内评价机制
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反馈,小组长要对合作学习中各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评价内容要多元化,有纪律、学习、发言、作业等,手段有:表扬、鼓励、建议等,每周进行总结奖励,评出优胜小组。
四、隐性文化建设
1、每个小组内有成员约束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组员评选为组长,目的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实际情况要灵活操控,组长可以是轮流制,这样既可以让每位组员都能得到锻炼,又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教师要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工作,要组织好组长会,明确组长职责,组长职责是,组织并带头讨论问题,监督组内预习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并做好检查和汇报工作。带头组织好各项活动,营造小组的凝聚力.
3、教师会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交流组长管理经验,商讨办法、共同进步。
交流的内容:
①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
②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
③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
④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
⑤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
⑥给组长布置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
⑦给组长出题权,组长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
⑧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予奖励等建议。
4、建立小组奖励机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各小组进行激励:在学习上,如果小组内的成员都能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发言,每次答题、展示都得分(或分值由科任教师决定);作业得到肯定者,也由科任教师适当给加分。但如果书写马虎或没完成作业的,则要扣分,而且要在小组长的监督下补做直到完成;测验凡是有进步,都能为小组赢得加分,另外,小组内成员进步的总分多的小组,也可相应为小组再获加分。在纪律上,如果一节课小组内各成员的纪律都能表现很好,积极参与课堂,得到老师的肯定,可为小组赢得加分。相反,有人经常开小差、说悄悄话等,每次都会小组失去分数。各小组互相监督,小组成员互相督促。
在班级常规方面,则由班委干部根据班规进行检查评比加减分数。在文体方面,凡在各种文体比赛中,为班级获得荣誉的,也可为本组争得相应的得分。
【关于班级建设经验的发言稿】相关文章:
网站建设经验分享08-09
新班级建设的探讨08-31
建设银行的面试经验分享08-03
浅谈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10-21
建设银行面试经验分享01-23
贵州建设银行面试经验12-20
社区警务建设经验问题及对策08-09
2017建设银行笔试经验07-12
建设银行笔试经验分享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