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风行四季》研讨会发言稿

时间:2020-11-15 10:28:54 发言稿 我要投稿

诗集《风行四季》研讨会发言稿

  四位诗人的共通之处是与土地(在张海梅的诗里,土地被置换成了海洋)、故乡都有着紧密、感人的联系,他们的诗中散发出庄稼地、河流、炊烟、海洋的气息,回响着天籁、地籁、人籁的生机与活力。诗集中的绝大部分篇什都是真诚朴素的,因而是亲切感人的。

诗集《风行四季》研讨会发言稿

  写诗,与做人一样,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写诗,可以是词语的嘉年华,但并不是语言的游戏,只有从诗人肺腑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语言,才带有诗的温度;写诗,即使不能代神立言,具备神性,但必须张扬、激荡着人性,让人性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角落,让浓重的黑暗褪去,把天国一点一点建设在大地上,这必然要求诗人要说人话,不说、少说鬼话、假话,还原和体现诗的自足性,不当人云亦云的传声筒、不写伪诗。

  一、张方江:打开诚恳的胸膛,发出一个中年男人的悠长感喟

  似乎很少有诗人像张方江这样对自己的年龄及身份,在诗中做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中年”是他诗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这也许是因为他从四十岁以后才开始写诗的缘故。让一位四十岁以后的人对时光这名“刀客”的“冷笑”(《时光就是一名刀客》)无知无觉那是困难的。一个人过了四十岁还要写诗、还能写诗,不能不说是命运的赐予和艺术之神的眷顾,当然更与作者本人的自警自省有关。这种“三省吾身”的自觉,在张方江的诗中随时可见,如《可怕的习惯》中,对自己慵懒、虚荣、对下属吹毛求疵、追求享受等等“习惯”的清醒认识;在《想到人生的起伏》中,由海水的起起伏伏、想到人生的起伏与浅薄:“浅薄得犹如海滩上一个普通的贝壳/或者被人捡回家中成了饰品/或者,一次次被海水拉进漩涡里/再一次漂泊”;在《想到人生的结尾》中他做着后半生的打算:出一本书、做一次长途旅行,扔掉太多的牵挂;在《午休短梦》中,他对人生选择做了一次重新设计:“假如一切可以重来/我宁愿选择做一名船员/在漂泊的大海上,或许/能找到我中年人生的航标。”

  “四十不惑”,其实各式各样的“惑”仍然存在。正如诗人在《青春里的那把锁》一诗中所表达的:“我抡起中年这把斧头/费尽心思砍开了它/以及连接港口的铁链”,“却发现这艘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在《四十有梦》里他说:“我踟蹰在纠结的中年/饥肠辘辘的期盼”,“多想鸽子飞回/带来雄鹰的计划”。人到中年还是有纠结、有期盼、有迷茫。

  张方江的诗把对人生的体悟,不加掩饰地呈现给了读者,直抒胸臆,读来有种敞亮、豁达感。如《打开诚恳的胸膛》这首诗所写:“打开诚恳的胸膛/我端出包容的期待/任凭,恶毒的阳光暴晒/抑或,凶狠的潮气侵袭”,“还是要打开诚恳的情商/与老师、与朋友、与亲人/水与火的碰撞和交融”。

  说到家乡和亲人,张方江的《春节探亲》可谓佳作。这首诗好就好在于质朴自然的叙述中,把亲情、乡情写得淋淋尽致。“乡野的晚风拂面/我闻到了炊烟中的童年/车辆缓缓行走/把礼品放到大舅家、二舅家、小姨家/一次次握手言欢 一盏盏碰杯叙旧/我的泪水 不小心洒落胸前……这是怎么了/在城市荒芜了多年的情感/被敲开了闸门/瞬间扑倒在/淳朴的乡音里”,诗人醉倒了,醉倒在乡音里。

  应该说,张方江已经写出了能感染我们的诗作,将来可能写出更多好诗,只要仍有一颗自警自省之心,继续葆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不断修正自己、修正诗歌,把一些诸如“还有什么/能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抚摸中年》),“并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一辈子的时光一晚上悟透》),“让他们在艰苦奋斗时一路高歌/让他们在挑战困难时坚强百倍”(《假如青春可以复制》),这样一些诗性不高的语言去除掉或更换掉。

  我们期待着。

  二、张丽华:流畅而明亮的歌吟

  一见到这个名字,我想到另一个女诗人的名字,她叫赵丽华。

  张丽华的这几十首诗,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欣喜地感到她的诗歌语感真是好极了,如果不把这作为一种天赋异禀,那都说不过去,就像有的人天生有副好嗓子,像王菲、像田震,别人怎么比得了。

  第一,我想举例说明张丽华诗歌语言是多么流畅而明亮,这样的例子简直随手可得。

  “我趴着生活不也很好吗/啃我两口我也没喊疼/照样有雨水淋我,阳光照我/闲着的时候就唱唱人类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歌”——《一棵爬秧的草》

  “坟头上的土暖暖地/散发着阳光的气息/童年的村庄暖暖地/柔柔地将我拥抱/清明到你坟头坐坐/就是重回妈妈的怀抱躺躺”——《清明,到你坟头坐坐》

  “月亮抬头低头/河水一样清澈的眸子/是老祖母曾经的青春/月亮欠身转身/撩起的衣裳/接住秋风和露水”——《月华如水》

  你看,这些句子、特别是标着下划线的部分,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精心推敲的结果。

  第二,我想说说张丽华诗歌沉静又朴素的叙述风格。

  她的诗把激情和锋芒深掩着,以沉静与朴素的外表示人,诗的节奏舒缓、放松,不端架子,没有紧张忙乱的气氛,没有因逻辑断裂而变成不知所云的东西。如《租房子》,诗人把租来的房子比作一件旧衣服,“这件旧衣/已经消退了鲜亮和熨帖/ 非量身定做/足可以御寒/不能改头换面/但可缝缝补补/旧面上缝上新补丁/新面上补上旧补丁”;再如《麻雀》的诙谐有趣:“这群灰头灰脑的土著居民/穿布衣 不高飞 能低就/没见衔泥垒巢/睡在安置房里安享自在/东啄一口 西咬一口/从未见断粮断炊/仍有空拉闲话 搓麻将”(《麻雀》)

  《亲人们都在春天回来》,一读这个标题我就想起韩东的《我们的朋友》:“我们的朋友都会回来/ 朋友们还会带来更多没见过面的朋友/ 我们的小屋子连坐都坐不下”。对,就是这么个节奏,我只是在说节奏,不涉及内容。

  《老家的草》,怀念故去的亲人也怀念曾经的家。最后一节写得好:“很多时候/想起老家的草 和/经年累月反锁的大门/真怕那满院的草/会跋山涉水蔓延到我的脚下/没事的时候/我就把办公室的地面/来来回回地踩上两遍”。至此,草的意象得以圆满,而将全诗情感推向了巅峰。

  张丽华的诗在节奏上张弛有度,在色调上以淡雅为主,不强烈不刺眼,但有韵致,让人读起来感觉不到疲乏,咀嚼起来回甘绵长。

  三、张海梅:悬崖上的瀑布与彩虹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校学生的海梅就是一名诗歌爱好者,是齐河县文化馆文学活动的热情参与者。几十年来,她未改初衷,一直默默地耕耘在诗歌的沃土上。借这本诗集,她把自己的诗歌作品做了一次较为集中的展示,使我们有幸分享她生活的梦想与诗探索的心路。

  我初步的印象是,如果说张丽华的诗是波澜不惊的河流,那么海梅的.诗则往往是激流与瀑布,是绚丽的彩虹。各有风光,各有擅场,这与诗人的秉性、经历和对诗歌的理解都有关系。

  海梅似乎惯于把诗意推向极致。如《感冒了》中所写“真想把自己羸弱的身体/分给老爸一个/分给老妈一个/分给孩子一个/再分一个给老公/偿还我前世欠他的债”;如《彩虹桥》中所写:“大雨过后一定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桥/我不想去问/这座拱起的彩虹桥能把天空支撑多久/有一个人/朝着太阳悬挂的地方款款地走去/我却不知道/是不是该从火烧云燃烧的地方/缓缓地向他走来”。为了把意思说透,诗人不惜添加较多的定语和状语,以及叠词;如《名字》中所写:“一转身 抖落的乡愁/一直燃烧到天空的尽头”。愁绪是那么浓烈,那么激荡,竟可以燃烧起来。

  还有一些诗句,也表明了海梅诗歌有着某种极致性的特点。像“抖落一地的叹息”(《一缕思绪》)、“把不安的心/挤压得大面积塌方”(《照镜子》)、“我用力地拽了一下你的衣襟/潮湿的眼神便洒落一地”(《秋天最后一次小雨》)、“思念揭竿而起/星星闪烁着疲惫/心情大片大片地潮湿”、“任思念的跫音乱了一地”(《无题》)这样的句子如果用好了,用对了地方,契合一种特有氛围,是会让人精神一振的。但要小心谨慎、俭省节约地使用。

  作为诗人,海梅心思缜密、敏锐,睹物动心,七窍玲珑。这也是衡量一个人可不可以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重要指标。麻木不仁的人、无大爱情怀、悲悯之心的人,他不想也搞不了文学。

  在《老式家具》一诗里,诗人说:“我真担心/这个身体严重衰老的柜子/被收废品的搬走后 还会不会/找到一个温暖的家”(《老式家具》)诗人笔下,家具仿佛也是一具生命体,有它的命运、它的感知,它的年轻与衰老的历程。

  《期盼春天》,诗开头两句就很好,朴实的句子却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思,“秋天刚刚来/我就盼望春天”。不少人会有这种感触,人在春天观赏桃红柳绿之时,也许在刹那之间会想到夏季的炎热与冬季的肃杀。这也是古人写了那么多惜春、怜春词的原因之一。活在当下,不回顾不展望,不联想,其实很难。

  《钥匙》是一首短诗,但情味隽永,心音颤动,言已尽而意无穷。

  另外,海梅的的一些诗,还有着华美的外表,隐约着舒婷、席慕蓉的影子。

  总之,我觉得张海梅写诗,还有发展空间也有发展实力,原因在于她的执着和才情。我看她最近在文狐网上发表的一些诗,就很好。

  四、张玉华:平淡之处见神奇,无招胜有招

  我觉得这是一位比较成熟的诗人,因为他的诗成熟。我同意张玉华的诗歌观点,并认为他的作品比较好地体现了“平淡之处见神奇,无招胜有招”这一诗观。

  我们试将他的诗歌内容分三个部分,做如下赏析。

  一是写诗人日常生活和生活感悟的诗。比如《不如一个傻小子》,很有风趣。傻小子只要一见到“我媳妇”,就喊“真俊呀!真俊呀!”即使结婚二十多年后,傻小子还是这样喊。最后一节只有两句,却是诗眼:“媳妇点着我的脑门说——/你呀,还不如一个傻小子”。为什么不如呢,诗里一句都没有明说,都在诗外了,读者完全可以想象这个“我”是个木讷之人,不会说让自己媳妇开心的话,不会恭维、赞美女人;这个“我”,甚至是个不懂珍惜枕边人的人,让媳妇伤心,让媳妇无奈。再比如《一盒烟》这首诗,“我”在路上捡起一盒烟,但这个行为给以后的生活制造了阴影,“以后每次经过这儿/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 我的身体/开始前倾 弓腰 弯背/像狗一样 嗅着什么/这盒烟 毫无营养/且与饥饿无关/但我感觉它正点燃我的骨头”。诗中特意点明不是因为饥饿的本能,那么属于什么本能才捡起毫无营养的烟呢,那应该是人们爱财、贪图便宜这样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下做出的行为,让“我”“前倾 弯腰 弓背”,丧失了作为人的尊严和体面。《狗》写了狗悲惨的一生,让人想到雷平阳的诗《杀狗的过程》。《送别》共两节,第一节叙述“你”走了,走远了。第二节写对“你”的思念,“你”仿佛回到了“我”的身边,并且“用一把把光刀/把我/切成满屋子飞扬的碎片”,用平常话其实就是“我想死你了”。

  二是写城乡间区别与对立的诗。《冬日阳台上和一丛麦子对话》,诗句较长,有点散文倾向,但仍不失为一首好诗。“那丛麦苗中,跑出了童年那只没抓住的兔子/那头早就干不动活的老牛,还在默默守望着夕阳/他的心口堆着满院的玉米,他的眼里疯长着丰收的五月/看瓜的老农一声断喝,把他唤醒/那只跑丢的鞋,就再也找不到了”,这还是诗的语言。《父亲进城》、《父母是农民》、《城市行道树》、《城里人乡下人》也是这个内容的好诗。在张玉华的诗里,城乡有区别有对立,但不是那么尖锐,没有那么剑拔弩张。

  三是写夫妻情、朋友情的诗篇。如《打工归来》,打工者急切切回到家里抱住已舍了一年的老婆,眼里闪过城里街头那些水灵姑娘,她们曾是莫大的诱惑,“有好几次 差一点儿/把我从城市的枝头摇下来”。有意思的是下一节写老婆的情态和动作:“这时 她的手里/正攥着几个硬硬的棉桃/那些棉桃 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被霜打了/她正想把她们解救出来”,别管是不解风情也好,还是农活太忙也罢,总之老婆是能过日子的人,是个有些腼腆的人呢。几句诗,老婆之情态可掬矣!《为爱情投保》也饶有情致,以妻子叙说别人故事的方式展开,到最后“妻子说着说着就哭了/好像那个男的就是我”,那个男的是个撇了发妻去另找女人的家伙。《兄弟干杯》,写得酒香扑鼻,豪气干云,山东汉子有情有义。

  我也想说一句,为了诗歌,兄弟干杯!

【诗集《风行四季》研讨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高考研讨会发言稿01-05

徐志摩诗集09-13

英语中考研讨会发言稿12-06

徐志摩诗集语录10-16

教育教学研讨会班主任发言稿01-22

英语中考研讨会发言稿4篇12-06

泰戈尔诗集语录赏析11-01

席慕蓉诗集经典语句08-01

席慕蓉经典诗集选11-02

徐志摩诗集语录集锦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