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时间:2024-03-25 07:08:42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有时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和危害,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1

  1 引言

  长兴县在创建浙江省群测群防“十有县”过程中,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强化县、乡、村群测群防三级网络建设,加强与气象部门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与搬迁,开展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了长兴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逐步增强,近几年来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反应机制,长兴县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长兴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长兴县县域面积1 430km2,现辖10镇6乡2街道,行政村254个,总人口62万人。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貌。长兴县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4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白岘、煤山、槐坎、二界岭等乡镇。根据《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xx~2015),全县易发区面积580km2,占县域面积的40.6%。地质灾害(隐患)点28处,其中滑坡11处,地面塌陷3,崩塌1处、泥石流通13处。20xx年发生2处地质灾害。30个地灾(隐患)点共涉及12个乡镇和街道24个行政村,威胁59户、244人、950万财产安全。长兴县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有关。同时,切坡建房、矿山开采、弃碴、修路、陡坡开垦等人为活动也是近年来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3 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长兴县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职责,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三级网络的作用,协同各乡镇和部门,出色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全县至今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了社会稳定。第一轮防治规划实施以来,县财政共投入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资金2 000多万元,完成14个治理项目,搬迁农户4家。

  3.1 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长兴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兴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兴县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调研,指导工作,并成立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今年以来,为了推进十有县深入有序开展,长兴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工作会议,强调通过创建活动,使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有全面提高。

  3.2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应急机制

  近几年建立并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落实各职能部门的防灾职责。制定了《长兴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长兴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长兴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从20xx年起,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纳入到长兴县防汛指挥统一系统中,长兴县防汛办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危害程度及责任人的信息,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镇。乡镇和街道办每年编制年度防治预案。每个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发放到乡镇、村和国土所。国土局制定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年暴雨天气,局机关组织了6个应急小分队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协同乡镇做好群众撤离转移工作。

  3.3 群测群防网络发挥积极作用

  按照“预防为主,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层层落实,部门、乡镇、村三级都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建立了防灾应急机制,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防治网络。国土局制定了《地质灾害巡查职责暂行规定》,建立巡查台帐和值班记录。制作了《防灾通知书》和《撤离通知书》,遇到特殊天气,向群众下发。每年调整、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今年邀请规划编制单位,对明白卡的发放对象重新进行了一次调查,共发放明白卡110份。

  3.4 提升预警预测能力

  预警预测能力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每年5~9月在长兴电视台播出地质灾害等级预报。长兴县气象局通过预警信息平台,乡镇分管领导、村级监测责任人及国土部门相关人员发放降雨信息。长兴县国土局利用系统信息平台,发送特殊天气地质灾害防治指令。长兴县防汛指挥部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气象的动态情况进行通报,有效地推进了防灾预警预报机制的实施。加强技术监测,并在太傅变电所和白岘三洲山2个滑坡(隐患)点安装了滑坡自动伸缩仪。

  3.5 推进工程治理和农户搬迁

  避让与治理是降低地质灾害危害的有效途径,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20xx年长兴县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资金来源是采矿权价款的5%。几年来,充分用好、用足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大力推进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到目前已累计完成10项治理工程,搬迁4家。先后完成了煤山尚儒小学后山滑坡、白岘三洲山村茅山后山滑坡、和平周坞山、方家庄滑坡、龙山川步古山庵泥石流等项目的治理,大大减轻了当地的防灾压力。

  3.6 开展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通过电视报道、报纸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上门赠送防灾年历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全民普及。根据省厅部署,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建委和县教育局,共同开展了全县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为了贯彻《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精神,20xx年4月,为乡镇、部门和村级监测责任人、国土干部职工举办了《条例》讲解培训会。国土局还翻印了2 000本《条例》,发放到部门、乡镇及山区行政村。制作了防灾避灾知识的图片展板,在全县地质灾害及山区行政村进行巡回宣传,进一步提高山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

  3.7 推进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工作

  地质灾害基础性调查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长兴县先后完成了《全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长兴县1∶10 000乡镇地质灾害与易发区图编制》、《长兴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修编了《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长兴县的防治、监测与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完成了《长兴县中小学校校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查明了全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治理、防范奠定了基础。

  3.8 开展项目评估,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

  从20xx年起,长兴县易发区内建设用地都开展了评估工作。几年来,全县共对124个项目完成了评估工作。各乡镇也十分重视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在创建生态乡镇、村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地灾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论证,为各项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4.1 领导重视是根本保证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公益性强,涉及面广,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需要长兴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调、运行顺畅的良好机制。

  4.2 群测群防网络是关键

  地质灾害的发生,随机性很大,特殊状况下防不胜防,单靠专业技术部门是不够的,必须走群专结合的道路。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网络,上下联动,层层推进,是当前有力的手段。特别是作为第一线的村级监测责任人,应在地灾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3 预警预测是有效手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的气象预测,能有效地指导防范措施,避免盲动。同时抓好日常巡查与监测,随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趋势,能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开展防灾知识的培训,使山区群众和中小学生掌握识别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的征兆,能有效地帮助群众自救。

  4.4 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大至规划编制、小至农房评估,即有隐患点的防治,还涉及到交通、水利、旅游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投入作保障,就无法顺利推进这项繁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长兴县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基础性技术调查、完成了一批灾害点的治理,都依赖于充足的资金支持。通过用足专项资金,到20xx年将利用治理、搬迁,使28个隐患点的威胁基本得到消除。

  4.5 加强宣传教育是基础前提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形成领导重视、责任到位,全社会积极参与防灾救灾的良好氛围,是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思想基础。开展防灾知识的普及,能够提高群众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4.6 基础性调查是技术支撑

  开展各项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技术保障,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有针对性。真正摸清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状况,为防治奠定基础。虽然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面临新的问题。

  (1)地质灾害调查的准确度还不能满足防灾的要求,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往往未进入防治视野。

  (2)山区农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防范仍然薄弱。

  (3)干部群众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警惕性有所降低。

  (4)茶叶开发、工程建设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山区农家乐旅游开发大多集在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

  (5)与邻近县、市相比,长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规范化管理、运用专业技术力量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5 长兴县未来防治地质灾害的.建议

  5.1 全面开展汛期巡查

  目前已进入汛期,针对20xx年天气异常的情况,应联合防汛办、交通、旅游等部门,对所有隐患点及地质构造复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开展一次防灾工作大检查,尤其是对中小学校舍、山区削坡建房、切山筑路、山区农家乐、水库等加强地灾监测管理。对一些建设时间早、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但未进行危险性评估的建设项目,要进行一次调查梳理,落实责任单位进行危险性评估,落实防范措施。落实好汛期值班,台风雨天气,做好群众的转移撤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5.2 强化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贯彻落实《条例》精神,进一步健全部门、乡镇的共同防治责任机制。目前正在筹备召开长兴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座谈会,建立部门地质灾害会商制度,开展联合检查。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县、乡(镇)、村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走群专结合的路子,提高防灾的群众参与率,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对地质灾害防治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实行考核奖励。对照十有县创建标准,不断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监测责任人考核和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监测网络建设。国土局已经制定了《长兴县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考核办法》,由乡镇和国土局联合考核,对考核合格的监测责任人奖励1 200元。按照省厅部署,开展创建“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5个到位)国土资源所,使一批基础好的国土所通过达标验收。

  5.3 加强预警预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高预警预报水平,使各级防灾责任人能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雨情,落实防灾工作。同时,要根据《长兴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反应机制,落实包括国土资源、建设、水利、公安、民政、交通、卫生等部门在内的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组织一次全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5.4 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

  要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管理从严、建设从精”的要求,高标准组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制定长兴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程序,确保质量。在确保完成2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基础上,再启动4个治理项目,目前已组织乡镇申报立项。调整地质灾害点搬迁农户的资金补助政策,从目前的每户补助2万元调整到4万元,鼓励地灾点群众搬迁的积极性。优先安排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户避让搬迁的新村规划用地,使农户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通过综合整治,逐年减少地质灾害点,努力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地质环境条件。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2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温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由于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洪水泛滥时,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积的过程中,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地质结构。黄河滩区属极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为27-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风岭地带属较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3-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过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清风岭以北地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增多,岩性偏细,该区属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6-2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极深,严重影响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我县组织对全县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温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8.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1.12万人(高氟区人口7.01万人,苦咸水人口4.11万人),占28.96%。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直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地质变迁或爆破、开挖等生产活动,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体系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环保局、x局、广电局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务副局长任技术组组长,办公电话x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委、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x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乡镇政府和县自来水公司及有关供水企业也相应成立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饮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3)修订完善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饮水安全日常应对工作;起草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组的有关工作;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报告执行情况;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2)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3)县财政局:保证应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及时安排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4)县民政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村镇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5)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卫生保障。

  (6)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区内水源地保护工作,负责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7)县x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8)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5、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辖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及预警

  (一)预防

  1、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县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为解决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

  2、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维修物料,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组织建设。

  (二)预警

  1、预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为标志进行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

  二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

  三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至1万人饮水不安全;

  四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至0.5万人饮水不安全。

  2、预警。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应急指挥部在主流媒体上。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六、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和跨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抢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向乡镇应急领导机构或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一)一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一级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二级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三)三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会商后报县应急指挥部。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四)四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四级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五)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应急指挥部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2、物资保障。县x、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区内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距离最近的饮水井调水。井灌区在浅层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时,就近从深井取水。

  4、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期间,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x、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门,承担居民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5、医疗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x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后期处置

  1、调查与评估。应急结束后一周内,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发展过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3

  一、指导思想

  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安全转移危险区人员工作方针,以蓄水工程、河道堤防、低洼村屯、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安全渡汛为重点,以防洪工程和在建工程不垮坝、不决堤、城区村屯不受淹,坚决杜绝人为责任事故为目标,将努力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宗旨,动员全镇力量,争取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工作任务

  为确保安全渡汛,重点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做到科学防汛。

  水管站负责制订完善全镇的蓄水工程安全应急度汛方案,水库蓄水量的调度,安全度汛措施,病险水库的安全检查和指导,督查河道清障,检查易进水村屯的应急措施和转移地点落实,河道堤防险工险段的度汛措施,督查各村应急预案演练和落实,负责辖区的防洪排涝工程的行业管理,提供雨情、水情、洪水预报。

  各村负责制订全村防汛工作应急预案和沿河、地势低洼和山洪泥石流易发村屯应急预案,预案要明确灾害位置、受影响农户、报警方式、包保人员、人员转移路线等内容,每个村屯要配备一个手持式可充电扩音器,由专人负责保管和提前动员群众转移。

  各水库执行安全渡汛各项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通知水库下游群众,按应急方案制定转移路线和指定地点进行转移,各村屯要实行10户联保,相互督查,村社干部及工作队要各户排查,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由民兵为主体看护村屯最后撤离。

  各中小学校、敬老院等单位也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人员转移应急预案。

  2、清理河道及两侧障碍物,确保行洪安全。

  各村社要在立即对河道进行一次清障,特别是沿河两岸及沟边秸稞和柴草垛、垃圾进行清理,坚决杜绝一遇大水造成河道、桥涵严重堵塞,无法正常行洪,给防汛工作带来隐患,河道清障工作各村应在6月20日前完成。

  3、做好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安全渡汛。

  各水库要立即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修复,水库输水洞的挡网必须清除,保障放水畅通,不得超汛限水位运行。此项任务由镇防办进行督查,必须在6月20日前完成,到期未执行的,将上报到市防办并强制执行,同时收回水库承包权。

  按照本次会议精神,从6月15日开始到6月20日,各村社要对辖区内河道的险工险段进行排查和修复,做好应急度汛的措施。

  各村的拦河坝、拦河闸要拆除挡板,闸门及早的提起,临时性拦河坝要进行拆除。

  各村社要对存在山洪泥石流隐患区域的住户进行排查,一旦出现连续降水,必须组织人员进行转移,特别是八道村西崴子屯、四合村的西样沟屯、榆木社区。对低洼地易进水的村屯,应对堤防进行加固,河道、柴草垛进行清障,防止洪水进屯,特别是:四方甸子新立屯、北大桥屯,新胜村的前甸子屯,海浪布村的后海浪布屯。

  钼矿的尾矿坝,一旦出现强降雨,必须要采取防雨布进行铺盖,如正在生产,井下工人必须停止生产,返回地面,大坝要24小时有人看护。

  4、各村社必须在6月20日前完成危房户的搬迁,必要时由村社组织实施强制搬迁,并安置住处。

  5、按要求备足防汛物资储备,完善抗洪抢险队伍。

  各村、各单位要把防汛物资落到实处,有水库的村,要把防汛物资集中到水库存放,其它村要把防汛物资存放在村部,抢险队伍名单上墙,并通知本人,至少组织一次防汛演练。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党委张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镇防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水利所。同时落实水库包保领导和工作人员(名单附后)。为使今年防汛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将各单位职责明确如下:

  镇防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镇防汛调度,编制防汛工作方案、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和抗洪抢险预案。抓好防汛责任制的落实,组织防汛值班值宿,随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情况,搞好科学调度并及时汇报,做好上传下达工作,负责下达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策、命令,组织运筹抢险人员和抢险物资,部置防汛抢险,汛情,抓好全镇的防洪工程安全度汛,组织防洪抢险工作及水毁工程的修复,搞好防汛宣传和工作总结等。

  执法中队:负责镇区防洪安全,抓好镇区排水设施的疏通和管护,做好镇区危房居民转移安置等工作,抓好低洼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转移工作。

  供销、林业、石油等部门:负责抢险物资的准备、供应工作。供销部门要准备编织袋、铁线、铁锹及其它抢险工具,石油部门准备防汛油料,林业部门准备木桩。

  派出所: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紧急防汛期间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打击偷窃防汛物料、破坏防洪与灌溉工程设施的犯罪分子,做好防汛的治安保卫工作。

  交警队:要做好抢险车辆的调配。

  武装部:负责抢险队伍组织、调动和抢险等工作。镇区要保证200人的抢险队伍。

  通讯部门:负责全镇通讯设施的防洪安全,优先传送防汛通讯指令,千方百计保障通讯畅通。

  农电部门:负责电力运行安全,保障防汛抢险、排涝、救灾的电力供应。

  农业站:负责掌握农业洪涝受灾情况,负责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及本系统防洪安全。

  财政所:负责防汛抗旱、救灾、应急度汛等经费的及时拨付并监督使用;及时安排抢险救灾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民政办:负责灾情统计以及灾民的生活安置工作。

  粮食部门:做好本系统仓储粮食的防汛工作,负责储备麻袋和编织袋,负责灾区的粮食供应和调运工作。

  国土所:负责山地灾害的.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卫生、畜牧部门:负责组织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

  保险部门:负责洪涝灾害后的各项理赔工作。

  广播站:负责防汛抗洪抢险的宣传、报道工作。

  中、小学校:负责本校区的防汛抢险工作,检查好校舍是否安全,临近河岸的学校,加强警戒,掌握天气变化,随时做好转移学生的应急准备。

  水库要加强水位水情的观测和上报,各水库要把水尺在6月18日前全部设立,密切观测水位水情变化,防汛抢险物资及时到位,检查好电力设施是否完善,启闭设施是否灵活,对备用电源进行检修。

  按分级管理原则,中型水库、小(一)型水库和其它重点防洪工程的防汛调度由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小(二)型水库调度由乡镇政府负责,调度前应主动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取得联系,征求意见。水利水电、交通、农发、发改等在建工程,由镇防汛指挥部和建设单位协商调度,确保安全度汛。

  四、几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需要全镇下上通力协作。各村、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防汛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团结抗洪,共同为今年的防汛安全做出贡献。对重视不够、拖延、推诿、任务完成不好和拒不执行命令,贻误战机,给抗洪抢险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者和责任者的法律责任。

  二要团结协作。发生洪水时,各单位要坚决服从大局,决不允许各自为政,必须无条件服从镇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对承担具体任务和措施的单位,必须按照要求和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共同为减轻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贡献。

  三要服从指挥。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汛情发展和抗洪救灾的实际需要落实好抢险物资、抢险队伍和抢险车辆,主动接受镇防汛指挥部、武装部、交警队的调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四要加强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成立防汛组织机构,一把手亲自抓防汛抗洪工作,落实好包保责任制,领导要亲自带班、值班、值宿,在防汛期间外出的,必须请假,否则,严肃处理。

  五要严厉打击盗用防汛器材、物资和破坏防洪工程的犯罪活动,维护汛期治安秩序。同时要加强对抗洪抢险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弘扬正气,鼓舞抗洪斗志。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4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集约各种资源,以提升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基本原则。按照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分类指导、分级负责,需求引领、科技支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薄弱环节,完善网络系统,延长服务链条,积极推进农村气象技术装备和其他防灾抗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

  (三)目标任务。用至年时间,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满足农村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的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构建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健全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升面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多时效、定量化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面向农村全覆盖、高效率、精细化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业气象和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工作

  1.用至年时间,完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网建设,实现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和局地小气候的监测。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密建设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实现对致灾暴雨的自动监测报警。

  2.在气象灾害关键区和敏感区布设雷电监测仪,逐步建成全市雷电监测网,提高对雷电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

  3.面向农林牧业不同需求,结合本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种植基地小气候观测系统建设。

  4.每个县布设—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配备1—2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监测仪,逐步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系统。

  5.完善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技术,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监测水平。

  (二)积极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1.气象、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组建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共同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2.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布局,开展适合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的专项气象服务。

  3.面向大型农产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开展全程系列化气象服务。

  4.开展农业及气象灾害调查,完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研发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诊断技术和应对措施。

  5.建立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和网站,编制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提升农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时效。

  (三)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1.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主管市长任指挥长,气象、民政、农业、水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区政府主管领导为指挥中心成员;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各县政府相应成立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市、县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中心应当配备人员编制,制定工作流程,搭建指挥平台。各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乡(镇)长分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各县(区)所有乡(镇)要建立“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气象信息服务站,并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各行政村至少要有一名气象灾害信息员。各级政府要将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纳入基层专业应急救援体系,给予经费保障,并加强管理。

  3.编制出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农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体系。

  4.建立和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县(区)级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各单位预案联动、信息联动、措施联动。

  5.在气象灾害危险区设立警示牌,明确群众转移路线,制定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联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6.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四)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网络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视、电子显示屏、高音预警广播等媒介,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系统。

  2.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拓展气象信息搭载渠道,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每个村组,同时为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

  3.建立乡(镇)通知到村、村通知到户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逐步实现气象预警信息视频到乡(镇)、音频到村组。

  (五)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1.县(区)、乡(镇)政府要编制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编制精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并纳入城乡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范围。

  3.在农村雷电多发易发区、农村中小学等公共场所开展雷电防护工程建设,并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

  4.县(区)政府要组织开展乡(镇)、中小学校、重点企业以及人员密集的车站、广场等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单位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应急准备、组织体系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强化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气象保障

  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防范农业生产的长期气候风险。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预评估,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建设特色农业、林果业种植区或水源地等人工影响天气专业基地,提高农业趋利避害的能力,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的气象服务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切实把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气象、教育、科技、广电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协调配合,搞好综合服务,形成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级政府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布局、优化配置、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强化服务、注重效益”的要求,因地制宜,抓紧制定规划,提高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统筹总体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协调发展。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5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促进我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切实有效地做好防汛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切实提高防汛认识,把防汛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在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中,广大干群要切实引起高度重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要把防汛工作放在讲正气、树新风、建绩效的政治高度,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摆上突出位置,早着手安排,早动手实施,对防汛工作来一个拉网过筛,不放过一个死角,不疏漏一处隐患。

  要充分认识今年的防汛形势,不要因为十年九旱而忽视防汛工作,加之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全镇广大干群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时刻绷紧防大汛这根弦,充分做好抗大洪的准备工作。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落实防汛责任,消除汛情隐患

  今年的防汛工作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做到防洪抢险并重。总的要求是:塘、堰、坝不决口,遇到洪水有对策。要主动防范,突出重点,确保水塘,学校、厂矿企业、交通干线、居民住所的安全,要把减少人员伤亡放在首位,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必要时牺牲局部利益保大局。防汛的重点及预案措施如下:

  1、范沟水塘防汛期间限制水位应低于溢洪道2米。

  2、郭峪小学遇到洪水要及时让师生安全撤离。

  3、古村水塘在汛期要24小时监控,溢洪道要保持畅通无阻。

  各单位、各村防汛办要对学校和群众住宅认真排查一遍,对危房内的学生和群众要及时搬迁,妥善安置。

  三、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抓好队伍建设,严明防汛纪律

  防汛工作是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任务,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切实做好汛前准备和抢险组织工作。

【乡镇农村供水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乡镇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精选19篇)05-16

乡镇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精选10篇)06-09

农村供水安全应急预案(精选7篇)01-11

农村供水抗旱应急预案(精选20篇)10-21

供水应急预案01-04

供水应急预案05-12

村级农村供水应急预案(通用20篇)02-27

农村供水保障应急预案范文(精选18篇)08-04

冬季农村供水应急预案(通用6篇)01-05

最新冬季农村供水应急预案 冬季供水保障方案优秀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