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急预案

时间:2024-08-21 15:04:48 应急预案 我要投稿

网络应急预案15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在自己预料之中的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势态,往往需要预先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优秀的应急预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应急预案15篇(集合)

网络应急预案1

  为提高应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根据《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XX镇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相关同志为成员的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预防和处理网络安全工作,确保网络安全稳定,具体负责网络安全的协调、调度、检查、考核等工作。

  二、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

  (一)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网络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或故障,不良信息在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的传播,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紧急网络安全事件。

  事件分类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人为破坏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目的或有组织的反动宣传、煽动和歪曲事理的不良活动或违法活动。

  (1)自然灾害是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

  (2)事故灾难是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者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

  (3)人为破坏是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主义活动等事件。

  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具体级别定义如果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造成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大规模瘫痪,事态的发展超出区一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2)II级(重大):造成网站或其它上一级部门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3)III级(较大):造成网站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置的突发事件。

  (4)IV级(一般):造成网站网络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与本预案定义的I-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导致I-IV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三、工作原则

  1、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重要信息网络和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不法行为等环节,在管理、技术、宣传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

  3、落实措施、确保安全。要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设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安全漏洞和隐患的进行及时整改;要实行网站的巡察制度,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动态,要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4、加强技术储备、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定期进行预案演练,确保应急预案切实可行。

  5、事故上报

  当发生网络安全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必须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四、事后处理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事态下降到一定程度或基本得以解决,将各监测统计数据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批准后实施。

  五、监督管理

  1、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培训,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

  2、定期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组成事件调查组,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报应急领导小组,并根据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特别重大网站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报告,报应急领导小组,必要时采取合理的形式向社会公众通报。

网络应急预案2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1、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及其它配有计算机设备的教室、办公室。

  2、闭路电视系统。

  3、广播播音系统。

  二、应急预案启动

  有下列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

  1、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及其他场所发生火灾。

  2、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坏。

  3、发现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现象。

  4、计算机网络出现病毒。

  三、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网络设备使用者或管理者发现上述所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告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网管),同时控制好现场,火灾时,还要组织学生有序地撤离现场。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施救或控制,直至问题解决。

  四、应急预案启动实施办法。

  (一)火灾发生时处理办法:

  1、当火灾发生时,立即切断电源,同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并将火情通知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校内有关人员灭火、疏散学生,并派人到校门口引领消防部门或上级有关人员到火灾现场,直至火势扑灭。

  3、领导小组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分析火灾原因,进行防火措施改进。

  (二)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处理办法:

  1、发生上述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告知学校,同时封闭现场。

  2、学校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组织相关人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直至问题解决,恢复设备使用。

  (三)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处理办法: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网络管理员应立即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的`传播,同时将情况告知学校机关负责人。

  2、学校接报后,一方面向学校信息中心报告,请示处理意见。另一方面通告全校计算机用户防病毒方法,并督促网管员进行杀毒处理,直至网络处于安全状态。对不良信息追查信息来源,对未经学校同意,擅自发布信息而造成不良影响者,由学校校务会讨论后给予一定的处分。触犯法律者交执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应急预案3

  网络舆情管理作为各级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项目,组织开展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工作已经变成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深入理解社会“网络舆情研判”的含义,简单的认为是地方政府紧急处理社会网络舆情的一种方法。文章主要从导致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受到瓶颈的原因出发,对构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网上舆情研判体系构建量化指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思想、信息和文化等社会舆论的容器,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和了解社会民情的一个平台。但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具有自由性、便捷性和无国界性的特点,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的信息资料和信息,使得信息源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加上网络舆情极易受“匿名身份”的“网络非理性”影响,让人们容易出现非理性情绪与判断。如果各地政府缺少正确的疏导,极易让消息传播偏离正确的方向,从而加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因此,必须正确管理网上舆情,达到实时监控和引导网络舆论的目的。

  1导致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受到瓶颈的原因分析

  1、1数据挖掘技术欠缺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级政府在网上舆情的管理上,需要准确分析、正确引导和认真管理民意,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技术的优势。然而,在数据挖掘技术上,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技术欠缺,加上我国高端的数据外挖掘人才不足,对保障大数据实时检索和准确分析,已经成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构建急需解决的问题。

  1、2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

  面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果对信息数据的真伪进行区分,对信息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可有效了解掌握信息数据的社会正负效应,但相关信息技术管理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体系,从而给计算机技术实时分析、评判网络舆情形成的技术性带来影响。

  1、3应急以及引导系统不完善

  相关人员通过对网络舆情信息源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舆情的信息源,并加以正确引导,但由于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和引导系统不完善,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的处理进行响应,一旦出现非理性舆情信息源,势必会给社会稳定秩序带来影响。

  2构建网上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核心技术

  2、1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并形成管理机制

  相关人员在构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舆情发展的快速聚集和迅速响应的特点,明确锁定网络舆情信息源,对非理性的'网络舆情进行处理,加快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的扩散速度。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时监控互联网数据传输的数据流量,分析比较数据库中储存的信息数据,从而形成数据库的频度分析。此外,还应按照频度分析整理网络舆情,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舆情动态化系统,从而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数据库对收集信息进行储存。例如相关负责人应加快完善舆情队伍建设脚步,培育吸纳优秀的团队,争取领袖意见,和人们团结起来,构建一个舆情工作队伍。同时,建立一个“上下左右”合纵连横的联动体系,优化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部门、各省与各部门之间的舆情工作格局,建立舆情研究机制,加大舆情社会环境的治理力度,对网络舆情的传播行为加以规范,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2建立完善的在线研判体系

  相应人员在建立网络舆情的在线研判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舆情收集、整理机制而建立的网络舆情数据库,充分考虑网络舆情的集中度、舆情传播手段、信息频度、舆情信息影响的人群范围、响应的网络客户量及舆情信息分布地理范围,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舆情研判量化指标机制,通过对网络舆情的信息可信度进行分析比对,跟踪网络舆情的信息源,在线研判网络舆情的真伪,并将这些舆情传播程序和舆情公信度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当中,为负责人决策提供有利依据。

  2、3制定有效的引导系统及应对预案

  相关人员在制定有效的引导系统及应急预案前,应详细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播的特点,从计算机信息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方式和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着手,充分考虑我国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地区与部门特点及具体管理措施,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同时按照网络舆情研判所收集的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和公信度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此响应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实现网络正面舆情引导,化解负面舆情的目标。例如建立一个全面365天,每天24小时的舆情监测机制,建立完善“人工+技术”的立体化监测预案体系,并编制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舆论区域的不间断重点巡查制度,通过风险评估机制与突发事件监测机制对的重大政策、活动和工程进行评估,做足预案,制定有效的舆情应对操作手册,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和第一时间报告,为突发舆情事件的处理争取事件。此外,制定舆情预警标准,设定红、橙、黄、绿和蓝等等级不同的预警方案,对网络舆情的真伪进行区分,从而加强舆情预警的可靠性与及时性。

  3结束语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一种顺应社会民情、改变执政方式和提升自身执政能力的指标,也是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和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管理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必须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并形成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在线研判体系和制定有效的引导系统及应对预案,有效解决社会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事件的热点,从而提升各级党组织与正确解决情危机的能力,树立国家与政府机关在社会的威信。

网络应急预案4

  为切实做好网络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预防和控制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有关法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教育在先,预防在前,积极处置”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救护能力,以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安全保护工作职能部门

  1.负责人:林某某

  2.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徐某某、何某某

  三、应急措施及要求

  1.各院系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全面地教育和引导,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网站配备信息审核员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计算机机房等上网场所的管理,落实上网电脑专人专用和日志留存。

  3.信息中心要建立健全重要数据及时备份和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4.采取多层次的有害信息、恶意攻击防范与处理措施。各院系部门信息员为第一层防线,发现有害信息保留原始数据后及时删除;信息中心为第二层防线,负责对所有信息进行监视及信息审核,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处理。

  5.切实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防雷和防信号非法接入。

  6.所有涉密计算机一律不许接入国际互联网,做到专网、专机、专人、专用,做好物理隔离。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绝对不能存储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文件。

  附:

  应急处理措施指南

  (一)当人为、病毒破坏或设备损坏的灾害发生时,具体按以下顺序进行:

  判断破坏的来源与性质,断开影响安全不稳定的信息网络设备,断开与破坏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破坏来源的IP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灾害发生的性质分别采用以下方案:

  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网站、网页由信息中心值班人员负责随时密切监视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内容被篡改或非法信息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信息安全负责人通报情况;情况紧急的,首先中断服务器网线连接,再按程序报告。

  (3)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

  (4)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相关领导汇报。

  (5)校领导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xxx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2、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或者已经被攻击时,首先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汇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上报主管部门。

  (3)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戒破坏系统。

  (4)校领导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xxx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3、病毒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将该机从网络上隔离开来。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到通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

  (4)启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5)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本单位分管信息话工作的领导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6)校领导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xxx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4、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按本单位容灾备份规定的间隔按时进行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与安全处。

  (2)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3)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本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4)校领导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xxx公室和公安部门报警。

  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重要的信息系统,主要数据库系统应按双机设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另一安全的建筑物中。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备用系统,并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3)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安全工作人员应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作数据恢复。

  (4)如果两套系统均崩溃而无法恢复,应立即向有关厂商请求紧急支援。

  6、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广域网线路中断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安全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部门管辖范围,立即与电信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5)如有必要,向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汇报。

  7、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设备管理部门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6)如有必要,向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汇报。

  8、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信息安全负责人报告。

  (2)信息安全相关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汇报。

  (二)当发生的'灾害为自然灾害时,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首先保障数据的安全,然后是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三)当发生火灾时,若因用电等原因引起火灾,立即切断电源,拨打119报警,组织人员开启灭火器进行扑救。

  (1)对于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工作,使用灭火器具实施灭火扑救工作。

  (2)火势较大时,应立即拨打119火灾报警电话和根据火灾情况启动有关消防设备,通知有关人员到场灭火。

  (3)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上款保护数据及设备。

  (四)当市电不正常时,采用UPS供电,供电时间视电池容量而定,一般不超过1小时,若超过此时间,关团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等市电供应正常后半小时再重新启劢服务器。

  (五)其它

  做好机房及户外网络设备的防盗窃、防雷击、防鼠害等工作。若发生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自救,并报警。

  其它没有列出的丌确定因素造成的灾害,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能处理的可以请示相关的与业人员。

网络应急预案5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我校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防止泄密和传输非法、不健康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促进校园信息健康发展,特制定我校网络有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校园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由分管园长、信息技术主管、网管员组成,分管园长任组长,信息技术主管任副组长,网管员为组员。

  校园网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及时、快速地协调、处理各种事件或者事故;及时响应、处置区教育信息网中心的预警和问题通报。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三、预警预防

  (一)分析可能引发事件的原因

  用户发表、阅读、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信息;校园网络被黑客攻击入侵;校园网络被病毒入侵等是可能引起校园网络有害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垃圾邮件过滤器。响应公安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要求,购置、安装垃圾邮件过滤器,预防和控制垃圾邮件的攻击和破坏。该设备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上述领导部门制定的标准。

  2、日志服务器。对网络及服务器设备的日常运行日志进行收集和统一管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入侵某个具体的设备,同时撰改日志记录,从而影响对问题的了解和解决。

  3、入侵检测服务器。购置入侵检测设施,能根据网络内各具体真实IP地址的流量情况做出相应响应,特别是流量异常等情况。(被防火墙屏蔽的IP地址除外)

  4、数据备份系统。可以将有重要资料的服务器设备数据进行备份处理,从而在相应服务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修复,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5、网页防篡改。采用人工和技术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网站的内容进行浏览和检查,防止网页被篡改。

  6、日常管理。及时更新服务器的防病毒软件病毒库;定期对所有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补丁修复;对网络中心服务器网段上联交换机开放的软端口进行严格控制。校园网络设备和信息安全由学校网管员负责管理,网管员须持证上岗。

  7、对师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文明上网,上健康文明网。对学生开放的多媒体教室,采用硬盘恢复卡,减少软盘和光盘的使用,从根本上避免病毒的传播。

  四、处置流程

  (一)在开通校园网时间内,由网管人员实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和有害信息,应立即向县教委办公室、县教仪电教站、计算机销售公司报告,由计算机销售公司具体负责指导和帮助学校排除事故。

  (二)必要时,可按公安等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要求关闭相关网站和栏目。

  (三)保存相关技术数据和资料,并配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开展侦察案件线索、查找信息源头工作。

  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较差,为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诈骗案件发生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订校园防诈骗安全应急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安全有关文件精神和法规为依据,从维护学校及广大师生员工财产和人身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的预防工作。

  二、工作原则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工作原则,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切实做好我校防诈骗的各项预防工作。学校领导、各部门要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和有效的措施抓好安全防范工作,切实维护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

  三、常见的诈骗手段

  (一)假冒身份进行骗钱

  这是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伎俩,作案人常假冒学生或者学生的亲友等,以落难求援或帮助他人的名义行骗。

  (二)拾物平分方式进行诈骗

  这种诈骗手法比较老土,陈旧,但作案分子利用受害者的贪小便宜、财迷心窍的心理和特点实施行骗。

  (三)以假手机掉包真手机的方式进行诈骗

  这是社会上流行的一种骗术,该手段也渗透进了校园,使师生深受其害,诈骗分子经常利用学生思想单纯和贪图便宜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

  (四)假称学生发生车祸或疾病入院治疗需要费用的方式进行诈骗

  近年来,针对外地学生家长进行的诈骗案件时有发生,给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以次充好的方式进行诈骗

  诈骗作案分子利用学生对鉴别商品质量能力差,“识货”经验少又图便宜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行骗。

  (六)以消灾解难的迷信方式进行诈骗

  诈骗是一种高智商的犯罪,作案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施骗对象的心理需要,他们常抓住受害人急功近利、焦虑等心理需求,以帮助消灾解难等为诱饵,设计骗局,达到其行骗目的。

  (七)利用网络信息设局方式进行诈骗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大大提高;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真假难以识别,犯罪分子利用这个特点,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

  (八)以手机短信形式进行金融诈骗

  1、以短信“中大奖”的方式进行诈骗

  这些是十分拙劣的诈骗手法,但作案人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大面积地“播种”,总会有人上当受骗。

  2、以套取信用卡、银行卡资金方式进行诈骗

  近期出现的诈骗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实施金融诈骗的新方法,由于这类诈骗案手段迷惑性、欺骗性很强,已经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四、防诈骗措施

  (一)组织措施

  1、组织机构

  组长:严胤红

  成员:吴绍彪及各班主任

  2、日常管理机构

  保教办为我校防诈骗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时启动我校各部门,有效应对诈骗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广大师生员工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防范意识,做好预防诈骗案件的宣传。主要以校园报、手抄报、校园之声为窗口进行宣传。

  2、学校所有师生员工都要对学校的安全防诈骗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积极主动及时报警,并迅速向值班老师、学校值班领导或校领导汇报,做到尽快处理和调查。学校电话:02376666231,报警电话:110

网络应急预案6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和实施网络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我局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或灾害,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反应并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恢复网络和系统运行,减少损失,降低负面影响。

  2、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我局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基本原则

  (1)加强预防原则。各联网股室要随时注意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密切关注县信息中心或互联网发布的病毒预告,及时安装补丁,增强系统的防护能力,防患于未然。

  (2)快速反应原则。发现网络异常的股室或个人要迅速上报,并立即切断风险源,防止事故进一步蔓延。

  (3)统一指挥原则。各联网股室必须统一服从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在处置过程中,及时关注领导小组发布的公告和通知。

  (4)依法处置原则。在处置信息网络安全事故的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有序处置、积极稳妥缜密的原则,防止危害进一步扩散和蔓延,避免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4、目标

  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策略和分级实施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分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协调机制;健全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实现全方位、实用的、快捷的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手段和能力。

  5、预案的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

  XX本预案适用范围: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机关本预案启动条件:上述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突发事故;

  二、组织体系

  1、县安监局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事故应急指挥部

  县安监局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局应急指挥部),为非常设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局信息安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主要职责:

  (1)组织和领导重大信息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并决定全局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重大决策;

  (2)贯彻落实上级应急委员会的交办的有关任务,并及时报告重要情况并提出建议;

  (3)督导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依照有关要求,做好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预案的编制、修订和组织实施工作;

  (4)突发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迅速设立现场指挥部;

  (5)督导相关股室做好突发信息安全事故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6)督导所属专业应急队伍做好应急响应有关软件工具和技术准备。

  2、县安监局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办公室

网络应急预案7

  物联网作为提高互联网功能应用的基础和先导,物联网能大大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但是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后,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安全是物联网中的首要问题,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物联网就谈不上被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安全问题会对物联网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物联网有别于传统网络的安全需求,阐述了物联网安全方面的相关技术特点,针对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结合传感网、互联网等的比较成熟的安全技术,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物联网是射频识别(RFID)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产物,并伴随着移动互联的融入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性的、更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服务网络框架。物联网使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便携式计算机、专用终端等作为操作终端,目前为2G但必将以3G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作为接入方式,直接或间接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的应用业务。物联网安全威胁存在于各个层面,包括感知节点安全威胁、接入传输安全威胁和业务应用安全威胁。智能终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新的威胁,如感知节点的非法篡改和资源的非法访问,通过更换终端信息,利用病毒和恶意代码进行整个物联网信息系统的破坏。

  物联网信息系统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在空中传输,容易被截获或非法篡改。非法的感知节点可能以假冒合法节点进入物联网网络,进行各种非法活动,合法身份的节点在进入网络后,也可能访问相应的网络资源。业务应用层面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访问应用业务、非法访问数据、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目前IP网络已经存在的所有安全威胁。物联网直接支撑着并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传统互联网等研究领域的发展。然而随着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增加、处理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必将面对更多的安全风险,因此物联网面临的威胁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是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 国外发展概况

  目前在全球市场的数据统计分析上看,物联网成为未来10年发展迅猛的行业。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ester预测,到20xx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应用业务,跟人与人之间通信的业务相比,前者是后者的30倍,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入侵检测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必将成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关键技术。在20xx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精英们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20xx年5月,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在20xx年6月,欧盟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

  2 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中国科学研究院10年前就开始了对传感网络的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科研单位,目前正重点研究物联网关键技术。在20xx年10月,中国研发出第一枚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在20xx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物联网项目在无锡签约启动,物联网项目研发涉及到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中的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在20xx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到20xx年之前我国将投入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性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和深圳等地都作为研究试点进行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3 物联网特点分析

  物联网技术有可跟踪、可监控、可连接三个技术特点。

  可跟踪的特点:在任何时间,只要与物联网连接的物体,它的精确位置,甚至与其相关的周边环境都是可以跟踪的。例如在物流行业,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在运输中的货物和车辆都打上电子标签,通过路边的固定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将信息传送给指挥中心,实时跟踪整个货运过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输货物的丢失,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可监控的特点:物联网可以使用物体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在医疗系统中的身体情况监测,健康监测用于病人身体的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等,可以对病人的各种状况进行监控,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送到目的节点终端上,基于数据医生对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出及时处理。

  可连接的特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实现了物体在无线网络下的控制与兼容。例如在汽车及其钥匙节点上都植入感应器,如果饮酒的司机使用汽车钥匙时,钥匙能监测到酒精含量,并发射无线信号给汽车,这样汽车就会无法启动。

  4 物联网安全分析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感知节点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感知节点本身就是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感知设备。节点对各种检测对象进行监测,从而提供感知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来监控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这些智能传感器节点是暴露在攻击者面前的,最容易被攻击。因此,与传统的IP网络向比较,所有的监控措施、安全防范策略不仅面临着更复杂的网络环境,而且还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威胁。

  安全隐私: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物联网系统中,RFID标签可能被嵌入到任何物体中,例如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品。但是这些物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了解相关情况,会导致该对象的拥有者被随意地扫描、定位和追踪。

  伪造攻击:与传统IP网络相比,传感设备和电子标签都是在攻击者面前的。与此同时,接入传输网络中有一部分是无线网络,窜扰问题在传感网络和无线网络中是普遍存在的,而无线安全研究方面也显得非常棘手。因此,在网络中这些方面面临的伪造节点攻击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传感器节点的安全,从而影响整个物联网安全。

  恶意代码攻击:恶意代码在接入传输层和传感层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可以攻击的突破口。对攻击者而言只要进入到网络,通过传输网络进行病毒传播就变得轻车熟路。而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一点与有线网络相比就更加难以防御。例如类似蠕虫这样的恶意代码,本身又不需要寄生文件,在这种环境中检测发现和清除恶意代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拒绝服务攻击,这种被熟悉的攻击方式,发生在感知层与接入传输层衔接位置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由于物联网中感知节点数量庞大,而且多数是以集群的方式存在,因此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候,海量的感知节点信息传递转发请求会导致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的效果。

  信息安全:感知节点一般都具有功能单一、信息处理能力低的特点。因此,感知节点不可能具有高强度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因为感知层节点的多样化,采集的数据、传输的信息也就不会有统一的格式,所以提供统一的安全防范策略和安全体系架构是很难做到的。

  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隐患,在物联网的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除了面临传统有线网络的所有安全威胁的同时,还因为物联网在感知层所采集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来自不同类型感知节点的数据信息是无法想象的,并且是多源异构数据,所以接入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问题也就更加繁杂。

  5 物联网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监管体系对不同的物联网信息系统的防护管理要求存在没有差异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物联网集成化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根据物联网的技术特点,针对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我们应构建和完善物联网的监管体系,从防范阻止、检测发现、应急处置、审计追查和集中管控五个方面,对物联网系统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进行安全防护管理。

  防范阻止主要指物联网系统应该具有安全防护和阻止信息安全威胁影响的措施,从而有效防范上节中提到的安全威胁。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除了面对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因此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检测发现主要是指物联网系统应该能够检测发现物联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包括感知层检测、接入传输层检测和业务应用层检测,在感知层应能检测发现感知设备伪造攻击。由于感知设备是“”在攻击者面前的,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接入传输层应包括边界接入系统、视频接入系统和无线接入系统三类接入传输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业务应用层应能检测发现业务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因为TCP/IP网络的所有安全隐患都同样适用于物联网。同时应能针对物联网感知层、接入传输层、业务应用层三个层次进行风险威胁分析,形成反映物联网系统安全态势的总体视图。因为安全系统从隐患到影响是一个态势变化的过程,因此对物联网系统态势的分析与威胁防范同样重要。

  应急处置主要是指应该能够具有高效指导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应制定物联网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做出相应修订。应明确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应急行动小组在应急救援整个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应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应该包含的所有应急程序,以及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某项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应急预案应具备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审计追查主要是指应该能够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事件倒查的措施,包括日志采集、查询、分析和追查。其中采集应能对分布在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各个部分的用户和管理员操作日志进行采集。查询应能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日志进行查询,包括常规查询、条件查询和权限控制查询。分析应能根据统计需求,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追查应能根据追查安全事件需求,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事(案)件的倒查手段。

  集中管控主要是指应该能够为物联网系统自身安全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手段。包括集中监控、策略管理、运行监控、异常和用户监控。其中集中监控应能通过监控指挥中心对物联网系统进行集中管控,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和监控。策略管理应能对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管理,支持管理感知节点的备份与恢复。运行管控应对感知层终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应对物联网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异常和用户监控应能对业务应用层异常进行监控,应对系统用户的操作进行监控。

  6 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信息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安全是物联网领域的核心问题,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物联网就无法被广泛地应用,这就会对物联网优势的发挥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在对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技术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根据物联网技术特点,针对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明确物联网的安全应用不仅包含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出台与物联网安全防护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

网络应急预案8

  一、对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释义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n生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产生、传播的载体都是网络,是广大网民的态度、意见和言论的总和。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革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公安机关传统的警务运作方式在信息化的潮流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顺应这种潮流,公安机关的工作信息化是一场必然的警务革命,是警务力量增长的强大动力。“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已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这是保证警务决策科学化,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的必由之路。要切实做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其关键在于对情报信息进行的综合分析与研判,它是将浩繁的零次情报、一次情报、二次情报转换生成综合、预测性情报的过程。

  众所周知,公安机关直接与公民接触,相对其他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和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及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在当前舆情信息研判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规模、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该项工作理应成为警务参谋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公安机关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归根到底是公安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基本功。然而,由于历史或其它原因,公安各相关部门的舆情分析系统还各自独立的,或者还停留在人工处理的阶段,导致公安内部的舆情分析重复劳动、效率不高、共享率低。为达到舆情分析高效及时准确的目的,以及各舆情分析部门或者人员信息共享,必须建立新的舆情分析系统。推动舆情预警制度化,构筑起强大的舆情预警网络,将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和最基层群众中。此系统可对各种信息,经分析研判后,生产出标准化的人、事、物(涉案)、组织(涉案)、地点(涉案)等信息的情报产品。通过舆情预警调查研究,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预警机制的构建提供支持。

  二、对国内外网络舆情预警成果的透视

  (一)对国外网络舆情研究的扫描

  现代西方的研究大多从网络本身的作用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改变出发,阐述网络的优势和作用。美国学者彼特?鲁塞尔在《全球脑》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全球脑:电脑和网络储存的信息和知识将影响人类的智力,也最终影响人们的体验。著名的网络社会学家卡斯特尔(MmmelCastles)认为,网络社会中“信息”和“知识”首次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社会的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间,透过网络沟通而更加频繁的互动起来,从而形成已初具雏形的网络化社会,进而卡斯特尔用“流动空间”这一概念具体阐释了网络社会空间在结构上的变化,通过这一概念解读网络社会基于信息和技术的职业重组和分工,以及由此凸现的文化冲突现象成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观的主体内容。约翰?哈格尔(JohnHagen)和阿瑟?阿姆斯特朗则在《网络利益》中首先把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加以突出,认为所谓“虚拟社区”,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这种观点的核心是:虚拟社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可以借助网络与想法相似的陌生人分享一种社区的感觉。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创始人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 CeLeSsig)指出“我们有各种理由相信单凭网络空间本身自由的承诺将无法兑现。单靠它自己,网络空间会变成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这说明单凭网络本身不能将理想转化为现实。他主张政府的适度管理,认为网络空间的自由绝非一来源于政府的缺席“自由,在那里跟在别处一样,都来源于某种形式的政府控制”。凯斯·桑斯坦认为网络自由使信息随时获取成为可能,由此产生的“量身定制”现象会造成信息窄化,其结果使社会趋于分裂,各种仇民群体更容易相互联系和影响,这与民主社会的多元化特征是相悖的。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介入以提供一个多元的环境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桑斯坦倡导创建公共论坛,将改善的力量诉诸于大众媒体和政府管制,并主张以“民主的商议”为原则衡量政府管制言论的范围。

  (二)对国内公安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成果的判断

  1、寻求在网络舆情引导上打出“组合拳”。学界普遍认为,公安部门要注意疏导结合,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实现虚拟人现实化管理,掌握网络舆论对手有关信息、资料、特点,对于影响重大的负面网络舆情,经多次正面引导无效的,可以采用与网民面谈对其帮助教育的人性化做法,慎用处罚措施。2、明晰舆论引导手段。一是提出议题、设置话题,引起或转移公众对某一事件、主题或议题的注意力;二是借助时间、空间手段,设置重点宣传的优势地位;三是发挥言论作用,组织讨论,引起更大的关注:四是建立主流论坛,以主流、权威声音引导舆论,同时利用技术手段过滤的方式,对偏激言论进行清理。3、构建网络舆情搜集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日常性的舆情搜集工作,即对网络舆情进行持续的、稳定的、系统的、日常的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某一舆论危机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的舆情搜集活动。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展开,就国内公安部门层面来看,对网络舆情应对的研究,主要从媒体宣传和信息搜集的角度开展,就是从危机管理的'视角出发,不断强化自身工作,及时更新相关制度,提升服务理念,构建公安机关网络舆—预警的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起“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

  三、公安机关网络舆情预警的对策选项

  公安机关开展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有利于防止社会危机的产生,正确预警危机性事件。不仅对相似案例有借鉴作用,而且有利于防患未然、缓和社会矛盾。

  (一)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收集机制

  作为网络舆情最前沿机制——预警收集机制,它使网络舆情干预得到了前移,在事件潜藏隐患,或出现苗头性问题的时候,就对事件发出预报、预测及提供预先处理的建议和行为。它由主监视器、预测预警、处置的预防、预警和评估等部分组成,共同支撑着这个机制的大厦。网监管理让预警机制有了更多施展空间,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宗旨,对在预警体系内获取的警源监控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后,统一规范,统一口径,让系统内各监控网点实现共享信息,推动通过互通情报,让网络舆情更好的处于各个节点的监控之中,让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热情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预警监控更好的扩充途径。目前尽管对网络舆情来说,还不能彻底精确地进行预测,但是通过网监平台,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资源,挖掘、分析海量的监控信息和数据,运用到各类预测方法,就能通过推导,更好更准确的预测网络舆情的每个环节和变化过程。将警示信息快速并多元化的向全社会进行是公安机关网监管理的便利条件,让公众感受到有关的服务和帮助的温馨。从预警突发网络舆情的角度来说,通过对各机构和部门协调勾连,及时做出预防处置判断,有的放矢地制定预案,并能精准的评估和预判预警级别、预警范围,就能够确保给将来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给予非常详细而又完整的第一手资料。

  (二)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将准则性的东西渗透到网络舆情预警的全过程,并进行制约。一旦网络舆情苗头出现后,首先是从预测机制中获得信息素材,参考评估预判的结果,梳理好突发事件的性质、考量所处的环境、以及社会可预见的反响,其次,紧急调度网格平台中的应急资源,汇总各个平台维度中的应急资源储备现状,摸清应急资源可用数量、维护细节以及调配率,在底子摸清后,就要根据事态发展评估的情况,选择适用,匹配应急资源的调配和分布,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状态方案、处置方针和补充规定等,并对网监平台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部门的分工,对各类应急资源置于系统的总调度范围内,全面推进危机干预工作,有效处置网络舆情事件。

  (三)完善网络舆情预警善后处理机制

  善后处理中,要建立健全应急资源补偿机制,对应急管理中消耗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各种资源,要按照政策法规制度做好补偿安排,让应急预警管理能够可持续,各方面参入者能够有能力处置以后的突发预警事件;突发事件整个过程是:首先是发现事件,其次是事件的发展,最后是事件的灭亡,而应急管理总结恰好是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事件所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有效的对应急管理进行实施方面的明确,并实行奖惩的制度;突发网络舆情应急管理的始终,要始终贯穿褒奖和问责这两个抓手,对有关责任人和机构置于老百姓的监督之下,公平公正公开抓褒奖和责任追究,让法制的光芒和规范化的管理以及人性化的亲和贯穿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过程;同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性评估要步步跟进,既要评估各种制度,也要评估它的运行规范,评估要面面俱到,并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善后处理的环节,向社会公众和媒体透明公开,同时要建立完善监督、举报及信息反馈路径,让善后处理的有始有终。

  (四)完善网络舆情预警评估机制

  在讨论应急网络舆情预警管理构建的进程里,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评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在突发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中随处都能找到它的身影。由于网监管理具有共享性和立体性的特点,由于有了应急管理评估机制的参人,准确、客观的评判预警管理进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通过统一协调,步调一致,指挥到位,到每个节点上,不但能够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也能营造全社会公众各阶层全面参入的氛围,进而还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完善已有的预警管理机制,最终建立成熟的模式,就是以公安机关为轴心,辐射全社会加入的网络舆情应急管理体系。

网络应急预案9

  1.应急响应机制

  1.1.基本处理流程

  (1)值班人员平时应做好应急事件的监控工作,对于突发事件应认真分析、准确判定故障发生的数据域,负责跟踪该事件直至其结束。对于不在运维中心的故障,应在第一时间内通知负责人去现场处理,密切关注事件流程及进展情况,并做好登记工作上报领导。

  (2)正常情况下,要求值班人员在10分钟内进行事件确认。如果属于一般事件则按照事件流程进行分派处理,否则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所规定的步骤快速实施应急处置,及时汇报上级领导,掌握实时处理情况。

  (3)在处理过程中,如需其他部门去现场增援处理,应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协调沟通,尽快联系技术工程师或厂家技术支持赶赴现场援助处理。

  2.演练准备工作

  2.1.视频监控系统

  检查视频监控是否正常工作,图像是是否清晰。检查接受到的视频图像为实时图像。

  2.2.湿温监控系统

  检查湿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当湿度过高或温度过高时其是否实现实时报警。

  2.3.UPS检测系统

  检查监控中心所收到的UPS运行状态,与实时UPS运行状况是否一致,具体参数是否正常(如输入电压、电流、蓄电池供电情况等)。

  3.演练过程

  3.1.机房市电供电异常

  3.1.1.准备工作

  机房供电系统图、配电系统维修工具、应急灯、UPS操作手册、应急联系电话表。

  全面检查机房供电系统状况,重点确保UPS主机系统和电池组等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与配电室联系好,保证在演练期间配电室无维修或其他操作,电力供应稳定。

  通知UPS供应商或维护商做好相应备件及技术支持准备,以防止UPS后备电池因维护保养不善造成其使用寿命缩短或UPS主机在进行逆变切换时发生故障。

  演练前对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进行一次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

  3.1.2.应急演练应掌握的数据

  由于目前UPS系统在机房的负荷较大,目前UPS有效后备时间约2―2.5小时。

  经与相关小组了解业务系统数据应急和设备正常关闭时间约1.5小时。

  机房计算机设备允许最高环境温度为33°C。

  3.1.3.市电异常应急演练处置流程图

  3.1.4.应急操作过程

  首先,接到应急演练小组演练开始的命令,将UPS供电总电源切断。

  在供电电源停止后,每四分钟对UPS供电情况进行一次巡检,检查内容主要是UPS的负载情况、输出的电压电流、电池后备时间、电池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录表样式附后)。

  随时联系配电室人员,了解供电恢复时间,并向领导小组汇报。当停电半小时后未得到准确送电时间,通知维护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停机准备,停部分设备以减少用电负荷。当停电一个小时后仍未得到准确送电时间火灾配电室通知短时间内故障无法排除,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通知维护小组及相关部门关闭机房全部设备。

  如果停电范围较大,涉及机房空调市电停止,还需有专人对机房温升情况进行监控并记录(记录样式附后)。当机房温度达到33°C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通知维护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关闭机房相关设备,随着温度的升高直至关闭全部设备。

  上述UPS电源中断和机房空调电源终端两种情况同时发生时,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能满足机房运行要求,就要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通知维护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关闭机房全部设备。

  送电后的恢复工作:市电恢复正常供电后,机房管理员检查UPS系统运行情况和电池组充电状况、空调系统运转情况,并向领导小组进行报告。

  3.1.5.演练中发生异常故障的.处理

  (1)应急演练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报告,由应急演练领导决定是否终止应急演练。

  (2)在应急演练过程中预先准备好灭火器材,防止出现大电流放电出现着火。

  (3)在UPS电池出现过热时应及时终止演练并恢复市电供电,以防意外发生。

  (4)出现电池及电缆接头过热情况要及时处理,恢复市电,更换接头等。

  3.2.机房漏水

  3.2.1.演练内容

  计算机机房场地漏水,对计算机系统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3.2.2.准备工作

  吸水设备、水桶、拖布及地板吸盘等水灾抢救用品。机房供电系统系线路图纸、了解机房漏水的风险点。

  3.2.3.机房可能发生大范围漏水的部分

  机房空调加湿用的供水水管、除湿的下水和吸顶空调的冷凝水。

  3.2.4.演练操作步骤

  演练开始。执行小组接到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报告场地漏水或计算机机房场地监控系统(漏水报警器报警)发现场地漏水,执行小组立即检查进水部位,查明进水原因,掌握危害程度,并与大楼后勤服务部门联系,请求寻找进水原因。

  执行小组向协调小组、领导小组报告计算机场地漏水原因、危害程度,同时为了减少损失,通知维护小组做好进行数据备份、业务系统和电子设备关闭的操作准备工作。

  大楼后勤服务部门负责疏通排水通道、清楚计算机机房周边积水、切断计算机机房漏水水源。协调小组在确保无触电危险的前提下,组织人员用吸水工具抽吸场地内积水,控制进水影响范围。

  领导小组根据进水危害程度,命令维护小组部分关闭或全部关闭业务系统和电子设备后,由机房管理员切断部分或全部场地电源,防止危害进一步扩大。

  进水危险解除后,机房管理员检查计算机场地受灾情况和电力线路、网络线路健康情况,进行计算机机房去湿等环境恢复,并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根据计算机机房环境恢复情况,命令维护小组部分恢复或全部恢复业务系统和电子设备进行

  3.3.机房火灾

  3.3.1.演练内容

  计算机机房发生火灾,对人的生命和计算机系统运行造成危害。

  3.3.2.准备工作

  (1)手持计算机机房灭火器、手持应急照明灯具等火灾抢救用品。

  (2)确保气体灭火系统运行稳定,并将启动方式设置为手动。

  3.3.3.演练步骤

  火情发现。执行小组接到机房管理人员的火情报告,或计算机机房场地监控系统发现火情,或大楼消防监控中心发现火情。

  执行小组在排除误报和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准确掌握火情部位、灾情程度,并向协调小组报告。

  协调小组向领导小组报告计算机机房发生的火情和危害程度。

  经领导小组同意,执行小组按动火灾报警按钮,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组织人员撤离计算机机房。

  分一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置:

  (1)在火情未蔓延时,领导小组命令执行小组切断火灾部位电源、利用手持机房灭火器具进行灭火。

  (2)在火情蔓延时,领导小组命令执行小组切断计算机机房全部电源,在确保人员全部撤离机房后,关闭机房所有通道门、启动灭火系统进行灭火。

  火情解除后,执行小组检查计算机机房空气质量,掌握受灾情况和电力线路、网络线路等健康情况,并向协调小组、领导小组报告。

  领导小组根据计算机机房环境情况,

  命令执行小组恢复部分或全部电源供应、维护小组部分恢复或全部恢复业务系统和电子设备运行。

  UPS异常运行记录表

  时间

  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电池放电电流

  电池后备时间

  每十分钟记录一次

  确认签字:

  机房温湿度记录表

  时间

  机房1

  机房2

  温度

  湿度

  温度

  湿度

  每十分钟记录一次确认签字:

  市电中断后主机组、网络组、应用组系统运行确认表

  时间

  主机组

  网络组

  应用组

  系统供电状况确认签字

  系统供电状况确认签字

  系统供电状况确认签字

  每十分钟进行一次确认

网络应急预案10

  为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应对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有效、科学地处置反腐倡廉突发舆情,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县局、营销部制定本预案。

  一、舆情应急处置机构

  xx县局、营销部成立意识形态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突发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协调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原则

  (一)积极应对。正视舆情,不回避、不推诿,对舆情进行主动回应,对谣言进行揭露,对事实予以澄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二)快速反应。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发现舆情信息第一时间报告,迅速启动预案,实施响应,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有理有节。认真研判,权衡利弊,讲究应对艺术,把握时间节点,变被动为主动,使事件朝着平稳解决方向发展。

  (四)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负主要责任。

  (五)分工协作。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与宣传、公安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意识形态舆情分级及应急响应

  根据反腐倡廉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管理权限等因素,突发网络舆情分为三级,应急等级相应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三个等级。

  (一)一级响应。当事件即将或已经被全国性门户网站首页或主要新闻媒体采录,在主要网络论坛被持续关注,被国内外主要媒体重点炒作,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时,定为一级舆情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按程序报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地区和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二)二级响应。当事件被省级以上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采录,在当地或全国性网络论坛中不间断有人跟帖,在事发当地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

  注和传播时,定为二级舆情并启动二级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三)三级响应。当事件在事发当地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但未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或者关注度不高,没有超出当地管辖范围,但有发展趋势时,定为三级舆情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及时编辑舆情专报信息,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舆情涉及单位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并及时进行处置。

  四、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程序及分工

  突发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按照舆情监测、调查核实、协调处置、正面引导、信息发布、跟踪监测、及时总结的步骤,明确职责,有序开展。

  (一)舆情监测。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舆情信息员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各部门也要对各工作领域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对舆情进行初步研判,筛选出重点舆情和突发舆情,由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党风廉政舆情专报》,提出处置建议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调查核实。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室负责对突发网络事件中反映的问题开展初核工作。如有事实依据、

  涉及重大腐败问题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按照有关工作程序,依法依纪进行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调查处置意见,按程序报批后,对相关责任人及时予以处理。

  (三)协调处置。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分别由协调小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无事实依据,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在网上造成恶劣影响的舆情,按照“网上引导与网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原则,及时予以封堵或删除,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的传播空间,防止舆情蔓延和扩散。同时,责成公安机关对发帖造谣者进行查处,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正面引导。办公室组织全市网络评论员根据突发网络舆情事件调查了解的.真实情况,围绕突发网络舆情撰写网评文章和开展上贴、跟帖工作,有针对性地正面引导网上舆论,澄清事实,揭露谣言;防止事态扩大。

  (五)信息发布。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负责起草文稿,办公室审改。按程序审批后,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快速发布权威信息。

  (六)跟踪监测。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根据舆情信息发展规律,在负面舆情趋于平稳后,继续做好舆情后续监测工作,关注舆情发展动向,防止舆情进一步演变成网络群体性的事件。

  (七)及时总结。舆情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及时总结舆

  情监控和舆论引导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协调小组报送舆情处置工作材料。

  五、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保障

  (一)人员保障。各部门都要明确1-2名舆情信息员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舆情事件发生时人员及时到位,并积极配合做好舆情应对有关工作。

  (二)纪律保障。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谨慎处理信息的公开和发布,防止和杜绝随意发布信息、发布失实信息,做好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

  六、附则

  本预案由县局、营销部制定按照市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本意识形态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网络应急预案11

  预案要求,在应对突发性通信、网络事件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人员、交通、物资、电力能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对应急征用中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预案规定,按影响范围,我国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严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依次标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一级响应启动的条件包括:公众通信网省际骨干网络中断、全国重要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造成2个以上省(区、市)通信大面积中断;发生其他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供通信保障,但超出省级处置能力的`。除此之外,发生特殊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预警相应级别。

  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部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地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通信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成。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履行如下职责: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要求,健全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强化对网络运行安全和网间互联互通安全的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电信网络运行监测。

网络应急预案12

  一、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工作平台建设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涉及部门多,救助面广,社会化程度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要按照“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要求,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工作平台建设,解决救助信息不能及时沟通、救助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救助机制不能快速反应等突出问题。一是依托现有的中国**门户和部门局域网,建立横向贯通到部门,纵向延伸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立起全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数据库,形成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救助网。二是要明确各部门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职责,合理分工。民政部门负责牵头汇总、综合分析;市信息中心负责做好网络建设技术层面和日常技术维护、修改完善的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信息互通的要求,主动、及时、准确地将社会救助的相关数据、信息登入并网;乡镇街道要确定专人做好本区域范围内信息管理工作的责任分解、数据统计、及时登录,确保第一手资料信息的完整、真实、准确。三是各级财政和各部门在安排信息化建设资金时,应优先保障社会救助网络信息平台建设资金。

  二、健全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建设

  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各相关部门紧密协作,规范行为,提高救助效率。一是制订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社会救助的目标任务,突出社会救助的重点;二是建立社会救助政策的会商制度,确保社会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加体现公平公正;三是建立社会救助项目的备案制度,凡属政府资金的社会救助项目,各救助责任部门均需在实施社会救助的.同时,将救助的项目、资金、救助对象、标准报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四是建立社会救助的信息报送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汇集相关信息,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不断深化。

  三、加强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建设

  为了应对因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疾病预防、自然灾害等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加强社会救助应急机制建设迫在眉睫。各级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救助;要建立应急组织,健全应急网络,配备应急人员和装备;要保障应急救助资金,帮助突发性事件中的家庭渡过生活难关。县区、乡镇要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应急机制建设。应急救助由民政部门牵头,以乡镇、街道为主体实施。困难家庭遇较大事故时,可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或社区核实、公示无异后,报乡镇、街道民政办审批、救助。受困难程度较重的家庭,可逐级向县区民政部门、慈善机构等申请再次给予救助。市财政每年安排110万元重大灾害救济事业费,用于和特殊困难群众的应急救助。

  四、完善社会救助目标责任制建设

  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救助责任。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救助政策、救助标准的协调平衡、专项资金的落实等,市民政、教育、卫生、建设、劳动、司法、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要分别负责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法律援助、慈善等专项救助工作,并明确具体的救助对象、救助程序和方法,实施救助行为;要加大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的考核办法,注重发挥县区在救助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把社会救助工作列入县区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完善对市级部门的考核制度,年终对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要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市财政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确保市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办公室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考核、奖励、宣传等专项费用的落实。各地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社会救助的浓厚氛围,市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表彰大会,对为社会救助事业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网络应急预案13

  为了切实提高xx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xx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基本办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基本手段是“进行新闻采访报道,发布公司新闻通稿,网评跟帖及时应对,召开新闻发布会”。

  二、组织保障

  按照《xxx有限责任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办法》要求,公司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事关xxx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督和决策作用。

  组长:党委书记

  副组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成员:xxx。

  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舆情办”),设在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新闻发布组成员主要由公司领导,涉及舆情事件的单位、下属公司负责人组成。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1、网络舆情监控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间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利用监控平台采集与xx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行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发生突发事件时,党委宣传部组织涉事单位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

  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紧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网络舆情分类:根据网络热度和网民关注度分为一般关注、重大和特别重大。一般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发表的对公司工作建议、问题反映、咨询质询、个人利益诉求等。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1000-2999人次,或跟帖评论100-499篇,或被5家以下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特殊时期网民关心、网媒关注的网络舆情事件。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是指,该事件的网民点击率3000人次以上,或跟帖评论500篇以上,或被5家以上主流网站报道转发的,涉及公司的突发、公共、食品、卫生及自然灾害、生产质量、安全保密等事件或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及社会稳定的网络热点、网民热议、网媒热炒等网络舆情事件。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①一般网络舆情

  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职能部门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馈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密切监控该网络舆情的走向,同时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直至舆情消除。

  若网络舆情不能消除或还有扩大迹象时,党委宣传部要及时上报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按照重大舆情应对处置流程办理。

  ②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对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应立刻报告党委宣传部;党委宣传部立即汇报给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并责成舆情涉事单位立即调查事实真相,及时获取事件详细资料。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迅速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舆情突发事件的情况和应对方案。

  新闻发布组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事实真相以及处置结果;在绵阳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运用主流网络媒体、网络评论员队伍,采用跟贴回贴、发表评论、微博声明等方式,对舆情进行正面引导、疏导,积极掌握舆情发展的主动权,党委宣传部和舆情涉事单位实时跟踪该舆情走向,拟制报送《xxx网络舆情通报》,直至网络舆情消除。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必要时可邀请网络舆情应对专家),对应对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应对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核奖惩,针对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网络应急预案14

  为保证我院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运行,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其中重点维护门户网站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新《保密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根据《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国土资源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与系统运行。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院各部门。

  二、组织体系

  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为我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

  职责:

  (1)检查督促院应急事项的落实。

  (2)负责本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3)指导全院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三、预防预警

  1、 信息监测与报告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全院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规定及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

  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报告:

  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2、 预警处理与发布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召开应急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四、应急预案

  (一)网站、网页出现非法言论时的应急预案

  1、网站、网页由负责网站维护的管理员随时监控信息内容。

  2、发现在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网站管理员立即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通报情况,并作好记录。清理非法信息,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将网站、网页重新投入使用;情况紧急的,应先及时采取删除等处理措施,再按程序报告。

  3、网站管理员应妥善保存有关记录、日志或审计记录,将有关情况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并及时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4、事态严重的,立即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报告。

  (二)黑客攻击或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时的应急预案

  1、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必须有多日的`备份,并将它们保存于安全处。

  2、当管理员通过入侵监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院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软件遭破坏性攻击(包括严重病毒)时要将系统停止运行。

  3、管理员首先要将被攻击(或病毒感染)的服务器等设备从网络中隔离出来,保护现场,并同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

  4、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被破坏的系统,恢复系统数据,并及时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5、事态严重的,立即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报告。

  (三)数据库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1、主要数据库系统应定时进行数据库备份。

  2、一旦数据库崩溃,管理员应立即进行数据及系统修复,修复困难的,可向市信息中心汇报情况,以取得相应的技术支持。

  3、在此情况下无法修复的,应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在征得许可的情况下,可立即向软硬件提供商请求支援。

  4、在取得相应技术支援也无法修复的,应及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主管领导或院长报告,在征得许可、并可在业务操作弥补的情况下,由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安全岗人员利用最近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四)设备安全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

  1、小型机、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损坏后,管理员应立即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安全岗负责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3、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

  4、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5、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并告知各部门,暂缓上传上报数据,直到故障排除设备恢复正常使用。

  (五)内部院域网故障中断时的应急预案

  1、院办公室平时应准备好网络备用设备,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院域网中断后,网络安全岗负责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六)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时的应急预案

  1、广域网线路中断后,管理员应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络安全岗负责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

  3、如属可即时恢复范围,立即予以恢复。

  4、如属电信运营商管辖范围,应立即与电信运营商的维护部门联系,要求尽快修复。

  5、如果恢复时间预计超过两小时, 应立即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汇报。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应通知各股室暂缓上传上报数据。

  (七)外部电中断后的应急预案

  1、外部电中断后,值班室应立即向管理员汇报情况。

  2、如因院内线路故障,由办公室通知维修人员迅速恢复。

  3、如果是院外部的原因,由办公室立即与供电局联系,请供电局迅速恢复供电;如果供电局告知需长时间停电,应做如下安排: (1)预计停电2小时以内,由UPS供电;

  (2)预计停电2-4小时,关掉非关键设备,确保各主机、路由器、交换机供电;

  (3)预计停电超过4小时,白天工作时间关键设备运行,晚上所有设备停机。

  (八)机房发生火灾时的应急预案

  1、一旦机房发生火灾,应遵循下列原则:首先保证人员安全;其次保证关键设备、数据安全;三是保证一般设备安全。

  2、人员灭火和疏散的程序是:值班人员应首先切断所有电源,同时通过119电话报警。值班人员戴好防毒面具,从最近的位置取出灭火器进行灭火,其他人员按照预先确定的路线,迅速从机房中有序撤出。

  五、应急响应

  1、 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值班人员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并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

  2、 应急指挥

  预案启动后,要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态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支援

  预案启动后,立即成立由网络安全小组领导带队的应急响应先遣小组,督促、指导和协调处置工作。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增派专家小组,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

  4、 信息处理

  (1)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网络安全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要明确信息采集、编辑、分析、审核、签发的责任人,做好信息分析、报告和发布工作。

  5、 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经应急处置后,由事发部门向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批准后实施。

  六、后期处置

  1、 善后处理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2、 调查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报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并根据问责制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

  七、保障措施

  1、 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

  2、 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

  3、 经费保障

  落实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

  八、监督管理

  1、 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开展预防、预警、自救、互救和减灾等知识的宣讲活动,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要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及技能,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等列为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

  2、责任与奖惩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预案的各项要求与任务,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项制度、计划、方案、人员等进行实地验证。

  注:本预案由院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本预案由院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网络应急预案15

  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有效预防和减轻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展的局面,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互联网网络安全相关条例及上级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如下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监控预防原则。组建网络舆情息员,及时监控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搜集掌握有关真实息。对可能发生舆情的事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

  2.快速反应原则。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充分掌握师生的思想动向、利益诉求,求得思想认识“最大公约数”。并且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牢牢掌握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3.强化引导原则。舆情发生后,根据师生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预测潜在风险,判断舆情走势,引导舆论往有利方向发展。

  4.分工明确原则。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安全落实责任制原则,各部门、各系有专人负责应急工作,并明确相应职责,制定相应措施。

  5.协同合作原则。由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各系通力合作,通过网上网下、多管齐下开展应对工作,尽快消减突发舆情的负面影响及其诱发因素,形成强大的合作力。

  第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毅贤副校长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应急处置程序

  由党政办牵头,学生处、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党政办新媒体中心、各部门学生干部共同参与组建网络舆情息员,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开展网络舆情监测。重点对学生、家长和群众关心的重点论坛进行实时监控,监测舆情发展趋势。

  (一)第一时间介入

  1.发现网络舆情息后,应迅速组织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相关正面报道的整合、网络舆情息监控、舆论息的应对引导、网评文章的组织、负面舆论和有害息的消除、封堵和删除等工作。

  2.对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会,分析评估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提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建议,随时掌握事态发生、发展情况并随时汇总、分析、上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活秩序。

  3.实行24小时息监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后,党政办、网络技术中心、相关涉事部门(系)应立即组织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网络息监控,跟踪舆情动态,对主流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汇总,为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4.对一般网络舆情,采用“网上来、网上去”的方式,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切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发挥好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作用,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以正面声音挤压有害息的传播空间,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5.遇到特别重大、敏感的情况,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商请上级宣传、新闻、网络息、教育等主管部门帮助依法处置。

  (二)快速报告处置结果

  1.重特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涉事部门(系)应在3个工作日内或领导批示的截止日期前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政办公室报送处置结果。

  2.重大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涉事部门(系)应在2个工作日内或领导批示的截止日期前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政办公室报送处置结果。

  3.一般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相关处置结果应于1个工作日内报送党政办公室。

  (三)告知处置情况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置情况,应通过文件、会议或网站、报纸、微博、微等平台及时报道。

  (四)动态跟踪

  学校相关院系(部门)要落实专人动态跟踪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正面引导xx,坚决防范网络舆情危机。

  (五)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消除或稳定后,涉事院系(部门)应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和反思,整理出相关报告,提交校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四、应急保障

  1.加强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网络舆情息员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应急领导工作组工作水平,实现规范高效处置。

【网络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网络应急预案05-23

网络应急预案集锦04-30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12-07

网络应急预案15篇【精选】08-21

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08-14

高中网络应急预案11-22

网络突发舆情应急预案04-08

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05-20

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02-05

街道网络安全应急预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