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急预案大全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有时会面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事故的发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那么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网络应急预案1
适用范围,预案适用于公司接入互联网的服务器,虚拟主机以及内部工作电脑等信息系统上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工作。
在公司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或上级部门通知时,启动本应急预案,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重要互联网通讯保障工作。那原则上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严密组织,协作配合,预防为主,防处结合,发挥优势,保障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公司信息管理总监,运行维护经理以及网络管理员组成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理小组。
领导小组我主要职责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直到集团网络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网络安全和有关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基本技能。人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备网络安全设施设备,落实网络线路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要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网络安全事故处理工作,将不良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点。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障和促进公司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
灾害发生之后,网络管理员判定灾害级别抽波,估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留相关证据,并且在十分钟内上报信息管理总监,由信息管理总监决定是否请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启动应急预案,信息管理中心运行维护组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状态,阻断网络连接,进行现场保护协助。调查取证和系统恢复等工作,对相关事件进行跟踪,密切关注事件动向,协助调查取证有关违法事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处置措施,网站不良信息事故处理医院一旦发现公司网站上出现不良信息,或者是被黑客攻击,修改了网页,立即关闭网站。
网络应急预案2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分类分级
1.4适用范围
1.5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2.2工作职责
2.3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3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处理与预警
3.3先期处置
4应急处置
4.1应急指挥
4.2应急支援
4.3信息处理
4.4扩大应急
4.5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2调查和评估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6.2应急装备保障
6.3数据保障
6.4应急队伍保障
6.5交通运输保障
6.6经费保障
6.7治安保障
7监督管理
7.1宣传教育和培训
7.2预案演练
7.3责任与奖罚
8附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政府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平安xx”建设。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xx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重要社会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3.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害。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由于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1.3.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I级(特别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地方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控制能力,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公共事件。
(2)II级(重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省性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III级(较大)。某一区域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但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IV级(一般)。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突发公共事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涉及本市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导致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所指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是根据其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主要是指党政事务处理信息系统和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机场、电力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及承载这些信息系统的网络(以下简称重要信息系统)。不包括电信基础网络设施。
本预案启动后,本市其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与本预案相冲突的,按照本预案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5工作原则
(1)加强预防,常备不懈。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定期进行预案演练,做好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组织和技术等准备。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事发地人民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主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日常安全管理责任制。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能和本预案规定,各司其职,做好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联动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协调制度,加强部门间、县域间、军地间、部省属在舟单位与地方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在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快速决断,上下联动,协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对国家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损害。
(4)依法规范,权责一致。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实行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
2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2.1组织体系
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为我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机构。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相应转为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成立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以下简称市通报中心,设在市公安局),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预警与信息通报工作。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
2.1.1市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副组长由市领导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xx无管处和xx警备区等单位负责人担任。
2.1.2xx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组织架构(见附件1)
2.1.3市协调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公安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610办、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安全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xx无管处和xx警备区等单位相关处(科)室负责人担任。
2.2工作职责
2.2.1市协调小组职责
研究制订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配套政策,协调推进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发生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
2.2.2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处理市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协调小组决定事项落实情况。
(2)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调查、指导和督促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3)负责市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管理,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全市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并视情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II级(含)以上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市协调小组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2.2.3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组成及职责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专家小组由市公安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信息中心及本市银行、证券、社保、税务、海关、民航、电力等重要信息系统的主管部门、部分通信运营商中熟悉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技术咨询、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必要时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2.2.4市通报中心职责
市通报中心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通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接收来自各成员单位和重要信息系统运营单位或其主管部门上报的信息,具体负责信息总汇、分析、研判、报告和通报,必要时受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委托向社会预警信息。
2.3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1)当发生较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为本系统应急处置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
(2)市公安局负责预警、信息通报,在应急期间会同有关部门维持治安、交通秩序,依法打击网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监督、检查、落实网上安全技术措施,处置网上病毒等各类有害信息以及重要通信设施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3)市发改委牵头,有关部门(单位)配合,负责协调应急期间指挥系统的基础通信保障以及对基础信息网络事故的调研、报告等工作。
(4)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审核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并列入年度市级财政预算。
(5)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牵头,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部门配合,负责对外宣传报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及应急处置工作,回答公众与各新闻媒体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询问。
(6)部、省属在舟单位可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执行,并将有关情况通报至市通报中心。
(7)本预案未规定具体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均应制订部门应急预案,服从市协调小组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的工作。
3监测、报告、预警和先期处置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1)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要制定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通报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单位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即时报告、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部、省属在舟单位除按照原有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情况外,必须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3)依托市信息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通报与预警监测平台,整合现有的报警接警资源,全天候24小时运作,实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接警,保证信息通报和联系渠道畅通。
(4)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及相关负责人员应确定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公众可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等多种联系方式进行报警。
3.2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在本系统预警。必要的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市通报中心通报。
(2)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后,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通报情况。各部门(单位)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助,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并反馈给市通报中心。
(3)市通报中心接到报警信息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其中I级、II级、III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还须在事发后4小时内向省通报中心报告。
(4)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报送市协调小组,同时对重大信息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建议,并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
(5)市协调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对信息作出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发生和可能发生I级、II级和II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应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研究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确定指挥人员。
(6)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市协调小组授权市通报中心通过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方式及时预警信息。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分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的范围、可能危害的程度、可能延续的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7)各相关应急联动机构应根据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应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准备工作。
3.3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地政府应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同时向相关市级主管部门通报。
(2)市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本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IV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由该市级主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并将有关情况向市通报中心通报。对有可能演变为III级、II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要为市协调小组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做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市级主管部门要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支援力量,支持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处置
4.1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根据省协调小组的指示和市协调小组会议的部署,担任总指挥的领导和参与指挥的有关部门领导迅速赶赴相应的指挥平台,启动指挥系统。相关联动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的有关职责立即开展工作。
要迅速建立与现场指挥的通讯联系,有条件的要开通视频通讯。要及时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事发地政府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根据市或省协调小组的要求全权负责现场的应急援救工作。
4.2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市协调小组立即组织应急响应工作小组赶赴事发地,督促、指导和协调处置工作。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
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4.3信息处理
(1)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事发地政府及市级主管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并按市委、市政府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造成的损失及处置工作等情况报送给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2)市级信息处理。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明确信息采集、编辑、分析、审核、签发的责任人,做好信息分析、报告等工作。
信息编发和研判。要及时编发事件动态信息供领导参阅;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研判各类信息,研究提出对策措施,完善应急处置计划方案。
信息报告。要根据有关规定做好向市政府的信息上报工作。上报的信息必须经总指挥或其授权代表签发。
信息通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向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进行通报。
(3)信息与咨询。在应急处置期间,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要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进行信息与新闻报道。市政府负责处置的I级、II级、III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市政府办公室、本市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或实施。必要时在现场设立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和信息统一工作;未设立新闻中心的,须指定专门负责接待媒体的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对媒体关于事件以及处置工作的不正确信息,及时进行澄清。必要时开通咨询热线,接受群众咨询,释疑解惑,稳定人心。
4.4扩大应急
当采用一般应急处置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市协调小组会议或由协调小组负责人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市政府和省协调小组请求支援。
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5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经应急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市协调小组批准后实施。
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主要流程见附件2。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单位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各县(区)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装备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将善后的有关情况报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市协调小组办公室视情上报省协调小组办公室)。
5.2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级主管部门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在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及应急处置能力、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市政府作出报告。
省级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的,市、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6应急保障
6.1通信保障
在整合各职能部门专业通信网的基础上,加强应急通信装备准备,建立备份系统和紧急保障措施,形成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本预案启动后,立即开通市协调小组办公室与现场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实现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根据通信网络破坏状况,采取启用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应急保障措施;抓紧组织抢修损坏的通信网络和设施。
6.2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的业主单位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建立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库。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市(或省)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调用。
6.3数据保障
重要信息系统均应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和相关工作机制,保证重要数据在受到破坏后,可紧急恢复。各容灾备份系统应具有一定兼容性,在特殊情况下各系统间可互为备份。
6.4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应急保障队伍。由市协调小组办公室选择若干家符合相应资质、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6.5交通运输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均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交通、物资运输及信息传递的需要。
6.6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项经费,应列入各级政府年度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6.7治安保障
本预案启动后,当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时,市公安局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做好治安应急保障工作。
7监督管理
7.1宣传教育和培训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及有效的形式,加强宣传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普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及时公布信息网络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内容及报警电话等。
逐步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列入干部培训内容,增强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能力。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技术水平。
7.2预案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7.3责任与奖惩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的各项要求,市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组织检查,对未有效落实预案各项规定的单位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中有、失职等行为者,依法追究责任。
8附则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单位)应根据本预案,制订本行政区域和部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网络应急预案3
为确保市区有线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确保有线电视网络信号不间断、高质量传输,增强网络前端机房播出系统防范干扰破坏,将网络前端机房安全播出的日常运行和应急保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国家广电总局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吉林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和广电局有关规定,结合我网络前端机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预警信息的采集
危害信息的收集是做好预警预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事前防范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通过主管领导的信息通报和前端机房安装的安全播出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信息动态,并及时通知相关技术维护管理人员共同做好防范工作。
二、应急事件的报告
机房值班维护人员接到应急事件报告和预警信息,要按照迅速准确、稳妥保密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将情况上报局主管领导,以区别事件的性质而确定事件上报的程序。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启动应急操作预案,做到边处置边上报。
三、应急操作预案
各值班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操作预案各个环节,加强对前端系统播出的`38套有线电视节目进行监听监看,并做好前端机房的安全保卫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和获取安全播出预警信息后,依据应急操作预案规定要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情况上报局主管领导,以区别事件的性质与缓急而确定事件上报的程序,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做到边处置边上报。
发现正在播出的各套电视节目信号有非法信息时,应区别采取下列方式方法进行处理,区别事件的性质,视情况上报局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
1、自办节目:发现正在播出的自办节目有异常信息时,要立即停止播出,更换备用节目带或通过频道切换器立即切换备用节目信号,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播出,区别事件的性质,视情况上报局主管领导,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
2、光缆信号源节目:中央一套、中央新闻频道、中央十套、长影频道、吉林六套节目和白城台节目由光缆传送,在本地前端由九州机顶盒和中兴解码器实现解码并作为有线前端信源。此十一套节目的监控由省中心机房负责,若发现异常信息时,要立即关断与之对应的频道调制器电源,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用监视器视频模式监看对应的机顶盒和解码器视频、音频信号是否正常,并积极与省中心机房联系,若正常,恢复播出;否,排除解码器和解码板设备原因造成的故障后,恢复播出;若确定有非法信号存在时,立即上报局主管领导,以区别事件的性质而确定事件上报的程序。
3、省干SDH微波信号源节目:吉林教育台节目由微波传送,在本地前端由北京环路网解码器实现解码并作为有线前端信源。发现异常信息时,要立即关断与之对应的频道调制器,停止播出,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用监视器视频模式监看对应的解码器视频、音频信号是否正常,并积极与微波首站或白城微波总站取得联系,若正常,排除解码器设备技术原因造成的故障后,恢复播出;若确定有非法信号存在时,立即上报局主管领导,以区别事件的性质而确定事件上报的程序。
4、卫星信号源节目:卫星信号源节目的监控是前端节目监控的重点,同时也是前端监控的薄弱环节。在接到通过主管领导的信息通报和前端机房安装的安全播出预警系统信息后,有侧重的加强对通报所列节目的监听监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前端共传输卫星电视信号节目24套,如发现有黑屏、马赛克或画面静桢情况后,应做到先停止该节目播出之后在判断是否故障,具体为立即关断与之对应的频道调制器和数字卫星接收机电源(第一时间通过控制台卫星信号节目集中关断平台进行操作),停止播出,同时通知维护管理人员赶到现场参与处置,同时加强监看其他卫星信号节目特别是与之接收同一颗卫星尤其是同一个转发器转发的卫星信号节目频道,出现问题及时关断。并立即通过公务电话联系周边站点或省中心判断是否是非法攻击,或用监视器视频模式监看其节目来源的卫星接收机输出的节目内容。若是接收机设备技术原因造成的故障后,排除故障,立即恢复播出;若确定有非法信号存在时,立即上报局主管领导,以区别事件的性质而确定事件上报的程序。在确定信号正常后恢复播出。
5、有社会非法人员闯入播出机房,强行播出非法信息时,机房播出设施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况下,前者要立即关断自办节目频道设备的电源,并做到既要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把事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通知局值班领导,由局值班领导通知相关部门并确定事件上报程序。
网络应急预案4
一、背景和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医院网络舆情应急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医院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旨在建立科学、有序、高效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确保在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减少损失,维护医院声誉。
二、责任和职责
1. 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协调应急工作、指导下级单位进行舆情应对工作。
2. 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发布处理结果。
3. 相关部门:负责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属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应急预案
1. 紧急情况的报告和分析:各级单位要及时报告并分析紧急网络舆情事件的来龙去脉、趋势和影响,并做出初步处理决策。
2. 危机指挥: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时,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要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协调工作,分析形势,确定危机应对策略。
3. 应对措施的策划和执行: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要在指导下级单位进行危机管理的同时,策划应对措施,并确保执行到位。
4. 信息发布和回应: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要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及时发布有关情况,稳定网络舆论,并随时做出回应。
5. 危机后续处理和总结:网络舆情应急指挥部要在危机解决后,组织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网络应急预案5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区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技能,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陕西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陕教保办〔〕15号),区教体局决定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目前,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达到了光纤网络校校通,实现了网络校园全覆盖,部分学校还建设了无线网络应用环境。为进一步推动我区教育网络建设,提升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培养广大师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和良好习惯,增强师生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全面构建全区教育系统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了搞好本次活动,区教体局成立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安建利
副组长:赵小东 杨 刚
成 员:各乡镇(街道)教育助理员;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
三、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网络安全知识进校园”,旨在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其网络安全问题甄别能力。
四、活动时间
11月24日至30日。
五、活动内容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正确认识互联网,依法管理和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网络危害,远离网络违法犯罪陷阱,带动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各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积极倡导师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大力宣传涉网案件防范基本知识,使广大师生成为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教育宣传、坚决抵制恶习、养成良好上网习惯的网络安全践行者,使学校率先成为我区文明、安全、和谐的网络育人基地。
1、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了解目前网络安全方面的`动态信息。
2、召开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会,总结本校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普及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使教师、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识别和应对网络危险的基本能力。
六、活动形式
各学校可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子屏、板报、校刊、手抄报等多种媒体,采用专题会议、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安全征文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主题宣传活动。本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建议采取以下形式开展:
1、悬挂网络安全宣传横幅。
各学校应在宣传活动期间在本单位人流量较多的场所悬挂横幅,横幅内容为“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
2、开办网络安全宣传专栏。
各学校应在本单位宣传栏上开辟一个网络安全宣传专栏,结合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编写一期网络安全黑板报,对网络安全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3、举办网络安全宣传讲座。
各学校可根据本单位情况,邀请网络安全方面的专家为师生开办一期专题讲座;或利用“班班通”设备收看一场网络安全宣传片;或在“校园电视台”组织一次网络安全讲座或广播;或组织各班召开一次网络安全主题班会,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4、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各学校应组织师生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或测试,竞赛内容应紧扣本次活动主题。
5、发放网络安全宣传传单。
各学校应制作电子版或纸质版网络安全宣传传单,采取“致家长、学生一封信”、开展网络安全问卷调查等方式,向学生及其家长发放,引导和带动师生、家长全面了解和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七、活动要求
1、本次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认识到新形势下网络安全进校园工作的紧迫性,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组织学校开展此项活动。要落实专人负责,尽快制定活动方案,安排部署该项工作,确保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走进每一所学校。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落实工作责任。要结合活动主题,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全面准备宣传内容。要精心谋划、创新形式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前做好每项活动的人员、时间安排。要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各个学校要按照活动计划,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网络安全宣传活动,让每一名在校师生都普遍接受一次网络安全教育。
同时,各校要开展一次清理清查活动,全面掌握学校网络设备、网络接入点、上网计算机的管理情况(特别是无线接入点的管理),了解师生网络安全防范基本信息。各校要认真查找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管理措施,改进宣传教育方法,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管控能力,并建立长效机制。
3、本次活动中要统一使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标识,突出宣传周主题,积极利用多种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鼓励创新。
3、要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勤俭节约、务实高效原则,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各种形式主义。
网络应急预案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条负面的消息或一段不当的言论,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给企业、政府甚至个人带来巨大的困扰。为了及时应对并有效处理网络舆情,制定一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舆情应急预案是指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通过预先制定的详细步骤和应对策略,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计划和措施。该预案的目标是保护企业、政府或个人的声誉,减少舆情事件对正常运营和生活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份完整的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组建网络舆情应对团队
在预案开始阶段,首先需要成立一支网络舆情应对团队。该团队应包括公关部门、法务部门、市场部门、新闻部门等相关人员。团队成员应具备危机公关经验、网络传媒经验以及法律知识,能够迅速响应、冷静应对网络舆情事件。
二、监测舆情事件
为了及时发现并掌握舆情事件的动向,团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监测系统。这包括设置舆情监测平台、订阅关键词、设立人工监测岗位等手段。一旦发现负面信息或敏感事件,团队将迅速启动预案。
三、快速响应与及时处置
一旦舆情事件爆发,团队需要迅速响应并制定应对策略。首先,确认舆情的真实性和影响力,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其次,制定舆情危机公关策略,包括撰写紧急声明、发布正面信息、设置公众号等方式,积极争取主动权。同时,团队需要与相关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协助调动公众舆论,减少负面影响。
四、建立应急溯源机制
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往往会有虚假信息或恶意渲染的情况。此时,建立应急溯源机制非常重要。团队应迅速采取技术手段,通过追踪和调查,获取信息传播的来源和路径,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这样做可以遏制谣言的扩散,并追究责任。
五、开展舆情危机应对演练
为了保证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团队应定期开展舆情危机应对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舆情事件,检验和完善应对策略,提高团队成员的危机应对能力。演练可以包括正式模拟演练以及日常的情景训练。
六、做好舆情事件后期处理
一旦舆情事件处理结束,团队需要及时进行事件的`总结和评估。分析舆情事件的原因、处理过程和效果,找到改进和提升的点。与此同时,团队还需要制定长期的舆情危机公关策略,以预防和降低类似事件的发生概率。
通过制定网络舆情应急预案,能够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这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配合,以及充分的准备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只有制定和执行完善的应急预案,才能更好地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保护自身的声誉和利益。
网络应急预案7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项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实行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校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员职责》、《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相关人员担负起对信息内容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上级有关网络安全的文件,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师生学习网络安全管理常识,营造了网络安全管理氛围。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
学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网络安全管理队伍。网上内容的发布全部由网络管理员完成,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络所有信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学校还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学校热点新闻,报道及时,内容丰富。学校校园内目前已经实现wifi上网,教师无论在办公室,操场上都可以利用移动电子设备畅游网海,而且我校的网络安全稳定。学校领导对网络的管理、网络的安全极为重视,经常性地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了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学校实行实名上网制度,对每一个端口实行固定IP地址,实名上网不是为了监控教师,而是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共同维护好学校的网络。
为了提高教师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学校加大了教师培训力度。学校领导每次都亲临现场组织安排,确保培训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现在我们的老师都能较熟练掌握教室电教设备的使用,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办公,能从校园网站、远教IP资源和教育信息网获取相关教学资料,通过培训教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使全体教师了解计算机的有关操作与应用,也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将电教媒体服务于教学,从而促进了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切实做好计算机维护及其病毒防范措施
由于学校计算机的不断增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为此,学校成立了专人负责学校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维护。通过平日的及时有效维护,确保学校内各计算机使用正常,没有出现重大故障。然而,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等方式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学校要求各学校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自动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处理。这样可以防止电脑内重要信息出现泄密或造成重大影响事件。
四、大力开展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等宣传教育
为了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学校利用大课间时间、主题班会时间等开展了“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宣讲活动。学校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师生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播有害信息。师生们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打不健康文字,不发不文明图片,不链接不健康网站,不提供不健康内容搜索,不发送不健康信息,不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学校通过印制发放网络安全宣传传单、板报、班会等多种渠道,积极组织师生学习有关网络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高师生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增加师生上网安全意识,提供自我保护能力。
网络应急预案8
在全区体系已基本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重点推进应急预案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制定完善医院、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以及能源、通信、运输、粮油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应急预案,所有重大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都制定应急预案,真正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进一步强化应急演练工作
在健全分级分类应急预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区年“5.12”防灾救灾大演练活动的经验得失,于年内组织开展一至两次全区范围的综合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锤炼、提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指挥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形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突发案(事)件,能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妥善处置。
二、进一步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充分发挥气象、地震、水文、地质、环境、卫生、安监等监测体系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密度,消除监测盲区,改进监测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水平,步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综合预警系统,有效解决预警信息滞后的问题。建立完善关键基础设施的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同时,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组配备信息员,建立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区政府建立信息会商研判制度,对监测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预警,制定防范措施。建设预警信息网络化管理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三、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整改
建立由区政府负责的安全风险隐患定期排查制度,全面掌握辖区内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加强汇总分析,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切实做好预警预报并及时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限期治理整改,加强排查调处。社区、乡镇村组、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发挥指挥平台效能
整合利用现有的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和各有关本门(行业)的专业系统资源,分期完全区、乡(镇)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形成纵横相连相通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实现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辅助决策和总结评估等功能,为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完善提升公安、卫生、民政、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地震、气象等专业应急平台功能。
五、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强化应急处置所需装备、通信器材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资储备。整合实物储备信息资源,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合理选择储备方式,健全完善重要应急物资储备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统一调度和需求共享;加强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补偿机制和应急车辆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发挥驻区部队、地方企业和交通战备保障系统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优势,提高因灾损毁道路、桥梁的快速抢通保通能力。健全完善公路、铁路运输紧急协调、调用和补偿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公路、铁路运输系统的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级各类应急管理和指挥调度机构间通信网络,拓展公众通信网络紧急呼叫优先接通、互联互通以及终端用户定位等功能、补充完善现有应急通信系统,配备适用的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无线通信设备,实现区、乡两级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连接。
六、进一步发动应急宣教活动
开展防灾救灾应急科普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宣教活动,提高应急科普知识普及率;建立媒体与应急机构联系机制,加强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对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相关栏目、专题中刊播应急知识;对全区和乡镇、村组干部进行应急管理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对重点企业、街道、乡村、学校和医院等单位的干部群众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干部群众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事件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
网络应急预案9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1、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及其它配有计算机设备的教室、办公室。
2、闭路电视系统。
3、广播播音系统。
二、应急预案启动
有下列情况应启动应急预案:
1、计算机专用教室、多媒体专用教室及其他场所发生火灾。
2、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坏。
3、发现利用网络传播不良信息现象。
4、计算机网络出现病毒。
三、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网络设备使用者或管理者发现上述所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报告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人(网管),同时控制好现场,火灾时,还要组织学生有序地撤离现场。
2、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施救或控制,直至问题解决。
四、应急预案启动实施办法。
(一)火灾发生时处理办法:
1、当火灾发生时,立即切断电源,同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并将火情通知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校内有关人员灭火、疏散学生,并派人到校门口引领消防部门或上级有关人员到火灾现场,直至火势扑灭。
3、领导小组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分析火灾原因,进行防火措施改进。
(二)设备发生被盗或人为损害处理办法:
1、发生上述情况时,使用者或管理者应立即告知学校,同时封闭现场。
2、学校领导小组接报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并组织相关人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直至问题解决,恢复设备使用。
(三)不良信息和网络病毒处理办法:
1、发现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网络管理员应立即终止不良信息或网络病毒的.传播,同时将情况告知学校机关负责人。
2、学校接报后,一方面向学校信息中心报告,请示处理意见。另一方面通告全校计算机用户防病毒方法,并督促网管员进行杀毒处理,直至网络处于安全状态。对不良信息追查信息来源,对未经学校同意,擅自发布信息而造成不良影响者,由学校校务会讨论后给予一定的处分。触犯法律者交执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应急预案10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中心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网络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减少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坚持定期演练与常备不懈相结合;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做好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工作。
(四)事件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中心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等。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
网络应急预案11
为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应对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有效、科学地处置反腐倡廉突发舆情,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县局、营销部制定本预案。
一、舆情应急处置机构
xx县局、营销部成立意识形态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突发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协调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原则
(一)积极应对。正视舆情,不回避、不推诿,对舆情进行主动回应,对谣言进行揭露,对事实予以澄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二)快速反应。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发现舆情信息第一时间报告,迅速启动预案,实施响应,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有理有节。认真研判,权衡利弊,讲究应对艺术,把握时间节点,变被动为主动,使事件朝着平稳解决方向发展。
(四)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负主要责任。
(五)分工协作。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与宣传、公安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意识形态舆情分级及应急响应
根据反腐倡廉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管理权限等因素,突发网络舆情分为三级,应急等级相应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三个等级。
(一)一级响应。当事件即将或已经被全国性门户网站首页或主要新闻媒体采录,在主要网络论坛被持续关注,被国内外主要媒体重点炒作,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时,定为一级舆情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按程序报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地区和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二)二级响应。当事件被省级以上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采录,在当地或全国性网络论坛中不间断有人跟帖,在事发当地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
注和传播时,定为二级舆情并启动二级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三)三级响应。当事件在事发当地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但未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或者关注度不高,没有超出当地管辖范围,但有发展趋势时,定为三级舆情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及时编辑舆情专报信息,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舆情涉及单位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并及时进行处置。
四、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程序及分工
突发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按照舆情监测、调查核实、协调处置、正面引导、信息发布、跟踪监测、及时总结的步骤,明确职责,有序开展。
(一)舆情监测。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舆情信息员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各部门也要对各工作领域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对舆情进行初步研判,筛选出重点舆情和突发舆情,由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党风廉政舆情专报》,提出处置建议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调查核实。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室负责对突发网络事件中反映的问题开展初核工作。如有事实依据、
涉及重大腐败问题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按照有关工作程序,依法依纪进行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调查处置意见,按程序报批后,对相关责任人及时予以处理。
(三)协调处置。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分别由协调小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无事实依据,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在网上造成恶劣影响的舆情,按照“网上引导与网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原则,及时予以封堵或删除,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的传播空间,防止舆情蔓延和扩散。同时,责成公安机关对发帖造谣者进行查处,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正面引导。办公室组织全市网络评论员根据突发网络舆情事件调查了解的真实情况,围绕突发网络舆情撰写网评文章和开展上贴、跟帖工作,有针对性地正面引导网上舆论,澄清事实,揭露谣言;防止事态扩大。
(五)信息发布。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负责起草文稿,办公室审改。按程序审批后,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快速发布权威信息。
(六)跟踪监测。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根据舆情信息发展规律,在负面舆情趋于平稳后,继续做好舆情后续监测工作,关注舆情发展动向,防止舆情进一步演变成网络群体性的事件。
(七)及时总结。舆情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及时总结舆
情监控和舆论引导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协调小组报送舆情处置工作材料。
五、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保障
(一)人员保障。各部门都要明确1-2名舆情信息员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舆情事件发生时人员及时到位,并积极配合做好舆情应对有关工作。
(二)纪律保障。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谨慎处理信息的公开和发布,防止和杜绝随意发布信息、发布失实信息,做好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
六、附则
本预案由县局、营销部制定按照市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本意识形态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网络应急预案12
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消除我校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校园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全校范围内自建自管的网络和信息系统,尤其是校园网主干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一、工作原则与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防范为主,加强监控,统一领导,快速反应,协同工作,科学处置。采取全校统一管理和各部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学校主要负责人是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分管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为其部门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工作要求
遇突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及时控制事态,限制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使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落实工作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凡在执行本预案过程中,因工作延误、渎职或不服从指挥、不及时处理,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依据发生过程、性质和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1.网络攻击事件: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因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造成学校网站或部门二级网站主页被恶意篡改,应用系统数据被拷贝、篡改、删除等。
2.设备故障事件: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因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
3.灾害性事件:因洪水、火灾、雷击、地震、台风、非正常停电等外力因素导致网络与信息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利用校园网络在校内外传播法律法规禁止的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等。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级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依据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级:
I级(特别重大):学校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校性大规模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且事态发展超出学校控制能力的安全事件;
II级(重大):学校网络与信息系统造成全校性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严重损害,事态发展超出网络与信息中心控制能力,需学校各部门协同处置的安全事件;
III级(较大):学校某一区域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学校正常工作造成一定损害,网络与信息中心可自行处理的安全事件;
IV级(一般):某一局部网络或信息系统受到一定程度损坏,对学校某些工作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及学校整体工作的安全事件。
四、组织机构
(一)学校成立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下工作。全面负责和统一指挥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工作组组长由主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长和主管宣传的'副书记担任,小组成员由党政机关及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主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负责人组成。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网络与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由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担任。
(二)网络与信息中心作为学校校园网建设运行的主管部门,负责校园主干网络与主要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负责对学校其他部门主管的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日常检查、指导和督促,必要时网络与信息中心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完成突发事件的技术处理。
五、预防措施
(一)按照《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对校园网络通信平台、应用平台和信息系统采取相应安全保障措施。
(二)建立健全安全事件预警预报体系,严格执行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常年坚持校园网络安全工作值班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络与学校网站等重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安全管理,做好相关数据日志记录,确定合理规则,对校园网络进出信息实行过滤及预警。实行信息网上发布审批制度,对可能引发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信息,要认真收集、分析、判断,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及时防范处理并逐级报告。
(三)做好服务器的数据备份及登记工作,建立灾难性数据恢复机制。
(四)特殊时期,根据学校要求和部署,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进行统一安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采取加强性保护措施,对校园网络通信及信息系统进行不间断监控。
六、处置流程
(一)预案启动
发生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后,网络与信息中心和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建管部门应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鉴别事件性质,确定事件来源,弄清事件范围,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确认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等级,并参照下述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置。
(二)应急响应
1、应急响应机制
III级或IV级突发事件响应:网络与信息中心和突发安全事件的信息系统建管部门自行负责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情况报分管校领导。
II级突发事件响应:网络与信息中心立即上报分管校领导和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进行应急处置。
I级突发事件响应:网络与信息中心立即上报分管校领导和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再上报至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由北京市相关部门会同我校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
2、应急处理方式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分类采取不同应急处置方式。
(1)网络攻击事件:判断攻击的来源与性质,关闭影响安全与稳定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断开信息系统与攻击来源的网络物理连接,跟踪并锁定攻击来源的IP地址或其它网络用户信息,修复被破坏的信息,恢复信息系统。按照事件发生的性质采取以下方案:
病毒传播:及时寻找并断开传播源,判断病毒的类型、性质、可能的危害范围;为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保护健康的计算机,必要时可关闭相应的端口,甚至相应楼层的网络,及时请有关技术人员协助,寻找并公布病毒攻击信息,以及杀毒、防御方法。
外部入侵:判断入侵的来源,区分外网与内网,评价入侵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对入侵未遂、未造成损害的,且评价威胁很小的外网入侵,定位入侵的IP地址,及时关闭入侵的端口,限制入侵的IP地址的访问。对于已经造成危害的,应立即采用断开网络连接的方法,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和影响。
内部入侵:查清入侵来源,如IP地址、所在办公室等信息,同时断开对应的交换机端口,针对入侵方法调整或更新入侵检测设备。对于无法制止的多点入侵和造成损害的,应及时关闭被入侵的服务器或相应设备。
(2)设备故障事件:判断故障发生点和故障原因,迅速抢修故障设备,优先保证校园网主干网络和主要应用系统的运转。
(3)灾害性事件:根据实际情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数据安全和设备安全。具体方法包括:硬盘的拔出与保存,设备的断电与拆卸、搬迁等。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接到校内网站出现不良信息的报案后,应迅速屏蔽该网站的网络端口或拔掉网络连接线,阻止有害信息的传播,根据网站相关日志记录查找信息发布人并做好善后处理;对公安机关要求我校协查的外网不良信息事件,根据校园网上网相关记录查找信息发布人。
(5)其它不确定安全事件:可根据总的安全原则,结合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咨询信息安全公司或顾问。
(三)后续处理
1、安全事件进行最初的应急处置后,应及时采取行动,抑制其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同时要确保应急处置措施对涉及的相关业务影响最小。
2、安全事件被抑制后,通过对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问题根源,明确相应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
3、在确保安全事件解决后,要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恢复工作应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
(四)记录上报
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向校领导和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汇报,并在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好完整的过程记录,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保存各相关系统日志,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五)结束响应
系统恢复运行后,网络与信息中心对事件造成的损失、事件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对响应流程、预案提出修改意见,总结事件处理经验和教训,撰写事件处理报告,同时确定是否需要上报该事件及其处理过程,需要上报的应及时准备相关材料;属于重大事件或存在非法犯罪行为的,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网络监察部门报案。
七、保障措施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是一项长期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工作,必须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一)人员保障
重视信息系统安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和重建工作中技术人员的在岗与防护能力。
(二)技术保障
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换代,重视网络安全整体方案的不断完善,加强技术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聘请信息安全顾问为应急处置过程和重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资金保障
网络与信息中心应根据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申报网络与信息系统关键设备及软件的运行维护专项资金,提出本年度应急处置工作相关设备和工具所需经费,并上报至财务处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学校给予资金保障。
(四)安全培训和演练
举办教职工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教职工和学员的计算机操作、信息技能、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预防意识和简单应急处置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确保发灾后应急救助手段及时到位和有效。
八、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网络与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网络应急预案13
1、总则
1、1目的
为科学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订本应急预案。
1、2工作原则
a)统一领导
遇到重大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以便于统一调度、减少不良影响。
b)综合协调
明确综合协调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做到职能间的相互衔接。
c)重点突出
应急处理的重点放在运行着重要业务系统或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后果的关键系统上。
d)硬件及配置备份
备份相关网络设备、服务器参数、系统配置,相关硬件、线路的热备与冷备等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系数。并在备用设备上按要求预先配置好各种参数,当发生故障时能自动或者手动切换能直接上线运行。
e)快速恢复
系统管理人员在坚持快速恢复系统的原则下,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团结协作,必要情况下与设备供应商、维护商、网络平台提供商以及系统集成商等共同谋求问题的快速解决。
f)及时反应,积极应对
出现信息业务故障时,值班人员应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抢修、及时控制,积极对信息业务突发事件进行防范、监测、预警、报告、响应。
g)防范为主,加强监控
经常性地做好应对信息业务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基础设备、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综合保障水平。加强对信息业务应用的日常监视,及时发现信息业务突发性事件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事件影响范围,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应急工作小组机构及职责
在网络事件的处理中,一个组织良好、职责明确、科学管理的应急队伍是成功的关键。组织机构的成立对于事件的响应、决策、恢复,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杭州市长征中学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将信息系统故障有关应急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如下(图1)。
1)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及时掌握信息系统故障事件的发展动态,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动态;对有关事项做出重大决策;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和调度必要的人和外部资源等。
领导小组组长:xxx
领导小组副组长:xxx、xxx
领导小组成员:xxx、xxx
2)应急处理工作小组
负责定期了解外部支持人员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其技术人员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快速响应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机房环境系统故障以及地震、火灾、雷电、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导致信息业务系统中断事件;执行上述相关故障的诊断、排查和恢复操作;定期通过运行维护管理软件、系统运行报告等方式对信息业务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尽早发现网络的异常状况,排除网络隐患。
工作小组组长:xxx
工作小组成员:xxx、xxx、xxx
3)外部支持人员
包括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维护商以及系统集成商等。负责事先向杭州市长征中学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技术方案和应急技术支援体系;积极配合应急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设备维保商等联系方式。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及报告
1)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应加强信息业务应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
2)建立信息业务系统故障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信息业务系统故障时,值班人员应当立即向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报告,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等。
3、2预警
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经初步核实之后,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杭州市长征中学报告,进一步进行情况综合,研究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提出初步行动对策。由上级领导视情况紧急程度召集协调会,决策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实施命令等。
3、3预警支持系统
应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测、消息传递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保证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
3、4预防机制
各关键业务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处理预案。针对信息系统的突发性、大规模异常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4、应急处理程序
4、1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的说明
根据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攻击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故障类事件:指信息系统因计算机软硬件故障、机房环境系统故障、人为误操作等导致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3)灾害类事件:指因爆炸、火灾、雷击、地震、台风等外力因素导致信息网络系统损毁,造成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一般故障、严重故障、重大故障、特级故障四级。
1)一般故障
信息系统中单个设备终端或单个外联单位软硬件故障,但未影响主业务系统运行,也未造成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2)严重故障
信息系统中因某类业务节点软、硬件故障而导致部分业务中断,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
3)重大故障
信息系统主业务瘫痪,导致业务系统长时间中断,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的突发事件。
4)特级故障
特指发生不可预见的灾难性事故,如火灾、水灾和地震等。
4、2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启动
根据以上定义的故障分级,当信息系统事件的要素满足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时,进入相应的应急启动流程。
1)应急处理工作小组从业务人员的故障申告、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故障告警中得知信息系统异常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派相关人员赶赴故障现场。
2)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针对信息系统异常事件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若是单个终端业务故障或者单个业务模块故障,比如IP地址更改、物理连线松动、某个业务算法参数调整或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自行解决的问题,及时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故障处理,并报领导小组备案;否则,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将故障大致定性为硬件故障、线路故障、软件故障等故障之一,及时告知领导小组,并采取措施避免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
3)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灾难事件和影响重要业务运行的重大事件,还要及时向上级机关进行报告。
4)应急处理工作小组根据故障类型及时与外部支持人员取得联系。其中,设备故障的,可与设备供应维护商和集成商联系;软件故障的,可与系统集成商联系,由系统集成商进行现场或远程技术支持;线路故障的,可与网络运营商联系,三方密切协作力求通信线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5)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在上级机构或外部支持人员的配合下,充分利用应急预案的资源准备,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故障处理,及时将信息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6)应急处理工作小组通知业务部门信息系统恢复正常,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故障处理的基本情况。重大事件形成文字资料,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
7)总结整个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4、3现场应急处理
1)如遇到预知外界因素(如定时、定点停电)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根据有关部门的通知,提前安排技术人员准备实施相关应急预案(如停电应急预案,详见《供电中断后的设备运行预案》),并进行现场维护,直至外界因素消除。
2)如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如火灾)造成的信息系统故障时,接到通知的值班人员要快速到达现场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如火灾应急预案,详见《人员疏散与机房灭火预案》),果断切断相关设备配电柜的电源,积极参与消除不可抗力因素,并及时将情况上报中心负责人。
3)如遇到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重大故障,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值班人员要迅速、及时地赶到现场,进行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处理过程参照《故障处理流程》,见附件一。
5、保障措施
5、1应急演练
为提高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水平,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处理、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5、2人员培训
为确保本应急预案有效运行,本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业的技术培训班或研讨交流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能全面熟悉并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5、3硬件资源保障
为了在信息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尽量降低业务系统的受影响程度,须为相应的核心业务系统提供必要的备份设备与备份网络等资源,并且配备与现有设备兼容的设备,确保相同或兼容的设备可以在应急情况下调配使用。备份设备需预先采购并保存在专门位置。这些备份设备可以实现热备的设备,要实行双机在线运行;不能实现热备的,要及时更新冷备份设备的配置,使之能快速顶替上。
5、4文档资料准备
包括信息系统小型机配置情况、存储配置情况、前置机配置情况、网络设备配置参数、网络系统拓扑图以及IP地址分布情况等。
5、5技术支持保障
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理、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业务网络、系统以及相关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5、6公众信息交流
在应急预案修订、演练的前后,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宣传,并不定期的利用各种活动,宣传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规程及其预防措施等应急常识。
6、信息系统安全防范措施
6、1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职责体系和规章制度
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各类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他的监控和维护;对相关监控信息的'核实和处理;负责电力、空调、防火、防雷等基础设施的监控和维护。
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处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中的职责:
1)综合协调在发生紧急事件时联络各相关人员到位并协调开展工作,并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向领导小组、公安部门或上级有关部门的报告或向全系统的通报;
2)负责各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的监控防范、应急处置和数据、系统恢复工作,以及信息安全事件的事后追查;
3)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恢复工作及安全事件的事后追查。
逐步健全完善各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
a)运行审批制度;
b)日志管理制度;
c)安全审计制度;
d)数据保护、安全备份、灾难恢复计划;
e)计算机机房及其他重要区域的出入制度;
f)硬件、软件、网络、媒体的使用及维护制度;
g)账户、密码、通信保密的管理制度;
h)有害数据及计算机病毒预防、发现、报告及清除管理制度。
6、2明确信息安全等级、信息安全保护等级
根据信息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四级:
A级,高敏感信息,实行绝对强制保护;
B级,敏感信息,实行强制保护;
C级,内部管理信息,实行自主安全保护;
D级,公共信息,实行一般安全保护。
根据确立的信息安全等级,依据国家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确立计算及系统安全保护的五个等级,具体为: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6、3网络安全防范
本单位与外部相关部门联网尽量采用单独的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采用物理隔离或防火墙逻辑隔离的方式交换数据,采用严格的通信控制策略并具备审计、记录等功能;内部计算级网络应与因特网物理隔离,如因多元化申报等原因需要与因特网相连,则必须配置多个高性能防火墙,并配置网闸;与电信、移动等部门签订网络通畅安全保障协议,确保在网络线路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恢复;必须对主机或网络设备中不使用或较少使用的、存在安全隐患的服务进行关闭;对各类网络接入设备要采取具体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在网络建设和改造时必须优先充分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要有足够的冗余或备份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能够及时更换或维护;未经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许可,严禁将外来的计算机和其他终端设备接入杭州市长征中学业务网络系统中;各类网络设备及关键主机设备的密码要有专人保管并有定期的变更机制;在未采取相应的加密措施之前,不得利用电子邮件传递涉及机密的信息。
6、4病毒安全防范
杭州市长征中学的内网计算机设备,统一使用正版的杀毒软件,所有的外来软件或数据,必须先进行病毒检查才能安装和使用。
6、5软件系统安全防范
内网系统要按照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求,原则上杜绝使用盗版软件;各类业务和应用软件要充分考虑到软件安全的要求,并进行安全性能的评估。
6、6数据安全防范
内网系统用户要按照杭州市长征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使用相关软硬件产品,相应的数据备份、恢复机制定期检查并实施;原则上备份介质的存储不能与主机系统在同一地域。
6、7设备安全防范
信息系统的设备都必须有较高的可靠性,特别是中心机房的服务器和中心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等关键设备要严格按照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相关标准进行采购,从源头上把好设备的性能安全关。各关键设备都要有冗余备份或相应配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维护、更换,确保不影响正常的开展和系统的运行。
6、8机房安全防范
现有主机房符合国家B类标准建设。具备放火、防雷、防静电、防电磁干扰设备;要有完备的环境控制设备和电源供应设备;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各类设备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7、分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7、1黑客攻击时的紧急处置措施
1)当有关值班人员发现业务系统或网站内容被纂改,或通过IPS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应立即向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通报情况。
2)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应首先应将被攻击的服务器等设备断网,保护现场,并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报情况。
3)网络管理技术人员负责被攻击或破坏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4)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会同相关支持人员追查非法信息来源。
5)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组织相关支持人员会商后,向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有关情况。
6)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如认为情况严重,应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7)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如认为事态严重,则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警。
7、2病毒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计算机被感染上病毒后,应立即向安全管理技术人员报告,并将该机断网。
2)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3)对该设备的硬盘进行数据备份。用反病毒软件对该机进行杀毒处理,同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4)如果现行反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应立即向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报告,并迅速联系有关产品商研究解决。
5)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经会商,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6)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经会商后,认为情况极为严重的,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7)如果感染病毒的设备是中心服务器系统,经领导小组同意,应立即告知各相关科室部门做好相应的清查工作。
7、3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重要的软件系统平时必须存有备份,与软件系统相对应的数据有备份,并将他们保存在安全处。
1)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立即向网络管理技术人员、业务系统技术人员报告,并将该系统停止运行。
2)业务系统技术人员软件系统和数据的恢复。
3)网络管理技术人员检查日志等资料,确定攻击来源。
4)由业务系统技术人员向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
5)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认为情况严重的,应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6)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认为情况极为严重的,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或上级机关报告。
7、4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1)主要数据库应按尽可能有热备设置,并至少要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平时一个备份放在机房,另一个备份放在异地安全的场所。
2)一旦数据库崩溃,值班人员立即向业务系统领导报告。
3)值班人员应立即向技术人员请求支援,同时通知相关部门暂缓使用业务系统和上传上报数据。
4)系统修复启动后,通知相关部门使用业务系统和上传上报数据。
7、5公司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1)网络备用设备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2)公司域网中断后,网络管理技术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并向应急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
3)如属线路故障,应重新安装线路。
4)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故障,应立即从指定位置将备用设备取出接上,并调试通畅。
5)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试通畅。
6)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7、6设备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损坏后,值班人员应立即向硬件管理技术人员报告。
1)硬件管理技术人员立即查明原因。
2)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重新启用该设备。
3)如属不能自行恢复的,立即与设备提供、维护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
4)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并告之相关科室部门,暂缓使用业务系统和上传上报数据。
5)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
7、7人员疏散与机房灭火预案
1)一旦机房发生火灾,应遵循下列原则:首先确保人员安全;其次保护关键设备、数据安全;三是保护一般设备安全。
2)人员疏散的程序是:机房值班人员立即按响火警警报,并通过119电话向公安消防请求支援,所有不参与灭火的人员按照预定的路线,迅速从机房中有序撤出。
3)人员灭火的程序是:首先切断所有电源,启动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4)如果自动灭火未开启,在主机房大门外同时按下隔离开关和启动开关,启动灭火。
7、8供电中断后的设备运行预案
应尽可能让市供电局从不同供电所供两路市电至中心机房,一路市电故障,不影响中心机房市电供电。
1)市电中断后,机房供电自动由UPS备用电源供电。
2)机房值班人员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向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情况。
3)如因大楼内部线路故障,请物业服务部门迅速恢复。
4)如果是供电局的原因,应立即与供电局联系,请供电局迅速恢复供电。
5)如果供电局告知需长时间停电,应作如下安排。
6)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情况
7)市电恢复后关掉发电机,将开关向右打到中间停机位。
7、9关键人员不在岗的紧急处置措施
1)对于关键岗位平时应做好人员储备,确保一项工作由两人能够操作。
2)一旦发生关键人员不在岗的情况,首先应向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汇报情况。
3)经处理工作小组组长批准后,由备用人员上岗操作。
4)如果备用人员无法上岗,请求维保商、集成商或外部支持技术人员支援。
8、附则
1)本预案所称信息系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等原因,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等现象,造成不良影响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2)本预案通过演习、实践检验,以及根据应急历练变更、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和应急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所附的成员、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也随时修订。
3)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网络应急预案14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网络安全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局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根据《福州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为保障我局网络和信息安全,预防和遏制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根据有关要求,按照“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司其职、整体作战、保障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网络安全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制定我局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福建省审计厅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等为指导思想,总结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网络信息安全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目标,努力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处置预案适用于福州市审计局各网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根据事件分级原则,我局网络安全事件分为四级: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
(三)处置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健全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较好的安全设施建设,开展网络安全日常监测,组织网络安全测评,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教育,预防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建立局领导统一指挥、计算机审计处、办公室等各处室(中心)和值班人员积极配合的审计网络信息系统应急机制。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故,应迅速启动应急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尽最快速度恢复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组织机构
局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具体通过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组织局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全局联动处置机制。值班人员、办公室、计算机处和相关处室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关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二)主要职责
1、督促落实局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定和措施;
2、全面开展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监测、报告、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
3、拟订网络安全事件相关工作规划和应急预案;
4、督促检查各处室、单位,指导各县(市)区审计机关信息安全工作;
5、汇总有关网络安全事件的各种重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
三、预警和预防机制
(一)监测及报告
1、加强信息安全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建立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当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值班人员或相关处室单位等立即报告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计算机处)。
2、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组织断开网络,并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消除隐患。及时向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对于初判为较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立即报告市网安部门和上级审计机关。
(二)预警机制
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组长报告。组织人员进一步进行情况综合分析,研究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组长视情况召集协调会,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发布指示和命令。
(三)预防机制
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处理流程。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级别的'确定
网络安全事件分级的参考要素包括信息密级、公众影响和资产损失三项。各参考要素分别说明如下:
1、信息密级是衡量因信息失窃或泄密所造成的信息安全事件中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要素;
2、公众影响是衡量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要素;
3、资产损失是衡量恢复系统正常运行和消除信息安全事件负面影响所需付出资金代价的要素。
网络安全事件级别分为四级: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
IV级:审计局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范围内出现并可能造成损害其他网络安全的事件。
III级:审计局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范围内的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等正常运作受到大面积影响和冲击。
II级:审计局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范围内的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并且纵向或横向延伸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较大经济损失。
I级: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或者局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范围多地点或多地区基础网络、重要信息系统、重点网站瘫痪,并且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巨大经济损失的网络安全事件。
(二)预案启动
发生网络安全事件(I级~IV级)后,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相应预案,并负责指挥和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现场应急处理
事件发生单位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应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区别事件类别,确定事件来源,保护证据,以便缩短应急响应时间。
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评估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以后是否能再次随意进入,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账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1、审计管理系统等出现异常,无法正常服务时,首先由计算机审计处与福建省审计厅OA服务办联系联系沟通,确定故障原因,配合福建省审计厅OA服务办解决问题。(福建省审计厅OA服务办联系电话xx)。
2、东部办公区电子政务云平台存储设备与云平台网络发生故障时,首先与东部办公区电子政务云平台值班电话联系沟通,确定故障原因,配合东部办公区电子政务云平台解决问题。(东部办公区电子政务云平台值班联系电话xx)。
3、计算机、服务器硬件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时,首先检查服务器设备故障报警指示灯状态,初步确定故障原因,使用配套系统硬件检测软件检查确定具体部位。如果不能自行排除,应立即与各设备服务商联系排除故障。(惠普官方维修电话xxx;戴尔官方维修电话xxx)
4、网络设施或安全设备发生故障时,首先检查分析故障原因,初步判断故障性质,采取重启设备、已备份配置启动设备等方法排除故障。对不能排除的,区分故障设备,审计专网防火墙及时联系网神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互联网防火墙及时联系网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确保网络畅通。(网神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维修电话xx;网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维修电话xxxx)
5、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出现非法信息或无法正常运行等异常,要立即通过计算机审计处向福州市网站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下,可在保全证据的前提下,采取先删除非法信息,再按程序报告的处置措施。(网站管理部门值班电xxx)
(四)后续处理
1、安全事件进行最初的应急处置以后,应及时采取行动,抑制其影响的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同时要确保应急处置措施对涉及的相关业务影响最小。
2、安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事件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其根源,明确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
3、在确保安全事件解决后,要及时清理系统、恢复数据、程序、服务,恢复工作应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的数据丢失。
(五)记录上报
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应及时向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在事件处置工作中作好完整的过程记录,及时报告处置工作进展情况,保存各相关系统日志,直至处置工作结束。
(六)结束响应
系统恢复运行后,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事件造成的损失、事件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对响应流程、预案提出修改意见,总结事件处理经验和教训,撰写事件处理报告,同时确定是否需要上报该事件及其处理过程,需要上报的应及时准备相关材料;属于重大事件或存在非法犯罪行为的,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报案。
五、保障措施
(一)技术支撑保障
重视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升级换代,加强技术管理,确保网络安全整体方案的不断完善,聘请信息安全顾问为应急处置过程和重建工作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确保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预警和控制等研究,推广和普及新的应急技术。
(二)应急队伍保障
重视信息安全队伍的建设,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确保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和重建工作中技术人员的在岗与防护能力。
(三)资金保障
根据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年度应急处置工作相关设备、工具软件和技术支撑服务所需经费,并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给予资金保障。
六、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安全宣传
不定期举办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干部职工的计算机操作、信息技能、网络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预防意识和简单应急处置能力。
(二)人员培训
为确保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有效运行,不定期地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以便不同岗位的应急人员都能全面熟悉并掌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三)应急演习
为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水平,不定期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各环节之间的通信、协调、指挥等是否符合快速、高效的要求。通过演习,进一步明确应急响应各岗位责任,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补充、完善。
七、监督检查与奖惩
(一)预案执行监督
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按本预案指定的职责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及时、到位。
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处室、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地报告事件的有关信息,不得瞒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有瞒报、缓报、谎报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情况时,有权直接向网络与信息安全小组举报。
应急行动结束后,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相关成员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的及时性、有效性进行评估。
(二)责任追究
在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后,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有瞒报、缓报、漏报和其它失职、渎职行为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将视情节由有关主管部门追究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网络应急预案15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我校重大突发舆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 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科室采写的'信息,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支部进行文字审核。
3. 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 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处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师生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上海电力学院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汇报。
4. 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微信群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党办、校办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 学校档案馆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网络应急预案】相关文章:
网络应急预案05-23
机房网络应急预案08-30
(热门)网络应急预案08-29
网络应急预案集锦04-30
网络应急预案(优秀)09-01
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08-23
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08-14
网络应急预案15篇【精选】08-21
高中网络应急预案11-22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