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玛欣德尊者经典禅语大全
什么是苦圣谛呢?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虑、悲哀、痛苦、忧伤、烦恼是苦,与所讨厌的在一起是苦,与所喜爱的分开、别离是苦,不能实现追求、愿望是苦。
玛欣德尊者关于实用调心法的禅语20句
1、入出息年、散播慈爱、正念正知;这三种简易可行的修行方法,让我们的心通过专注于特定的目标来培育平静与智慧。
2、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呼吸无时无刻都在,只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忽略它的存在而已。
3、要觉知呼吸,无须造作,无须刻意,只须尝试去知道、去关心一直都存在的呼吸就行了。
4、通过专注呼吸来使内心平静的方法,叫做入出息念。
5、只要能经常学习关注呼吸,你将会发现:你的情绪更容易控制了,你的内心更容易平静了。
6、什么叫做散播慈爱呢?就是学会祝福他人,祝愿他人开心、快乐。
7、在散播慈爱的时候,闭上眼睛,先祝福自己,希望自己开心,希望自己快乐。
8、如果感受自己的快乐有点困难,那可以回想自己过去曾经做过的一件令你很开心的事情。
9、要用心去感受对方真的很快乐、很幸福!可以将慈爱散播出去后,就这样尽可能持续地维持下去。
10、在散播慈爱的时候,你的心必定是快乐的、喜悦的、平静的、柔软的、宽广的。
11、要经常地学习散播慈爱,经常地学会祝福他人。
12、当你拥有了慈爱,当慈爱成为你内心的素质之后,你将会发现:不但你的心情改变了,你的性格改变了,连你身边的人、周围的世界也都改变了!
13、能够对恭敬的人散播慈爱后,可以继续祝福其他恭敬的人,乃至一切有情。
14、在佛教中还有一种很重要、很实用的修行方法——保持正念正知。
15、正念——让心稳固地沉入所专注的目标,不散乱、不飘浮。
16、正知——对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时刻保持清明、觉醒。
17、有四种正知:有益正知、适宜正知、行处正知、无痴正知。
18、将心放在行走发生的动作本身,就是正念;清楚地了知行走,就是正知。
19、在行走时,保持持续地觉知禅修业处,这是在修止;持续地观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观照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这是在修观。
20、将心安住于当下的身心状态,这就是正念正知!这就是修行!
玛欣德尊者关于去除烦恼的禅语20句
1、佛教将断除烦恼的方法叫做修行。
2、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其中,戒是指道德、品行;定是指心的平静;慧,是智慧。
3、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修戒;修定;修慧。
4、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5、不要认为修行就是枯坐蒲团、不食人间烟火。
6、所谓的修行,就是修习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静和智慧。
7、烦恼根深蒂固,想要断除烦恼不是件轻而易举、想断就断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8、烦恼由粗到细分三个层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个阶段。
9、修行的三个阶段分别可以去除三个层次的烦恼,即: 通过持戒去除违犯性烦恼;通过修定去除困扰性烦恼;通过修慧去除潜伏性烦恼。
10、道德品行虽然不能防范一个人的心,但能规范人的行为:有些事情不可以做,就不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做,就应该去做。
11、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不会去做损人利己,甚至是伤天害理、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12、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会做出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对自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事情。
13、出家人的学处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却只有一个——断除烦恼。
14、当一个人想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首先要有德行。
15、有了品德、戒行,就不会在言行上做出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会成为违犯性烦恼的奴隶。
16、想要去除困扰性烦恼,就应该修定。
17、定就是内心处于平静、安宁、专一的状态。培育定的方法叫做“止”,即止息烦恼、致力于内心平静的意思。
18、一个人若达到禅定的境界,其心能够持续地维持在极度喜悦、快乐、宁静和殊胜的状态一段很长的时间。
19、当禅修者在进入禅定的时间内,他的心不会出现任何的烦恼,甚至连杂念都不会生起。其间,困扰性烦恼完全被强大的定力所镇伏。
20、想要去除潜伏性烦恼,根除内心的烦恼,就应该修慧、培育智慧。唯有通过智慧,才能把烦恼连根拔除。
玛欣德尊者关于烦恼的禅语20句
1、佛教强调:正如生病可以找出病因,生命也必然是有因的。
2、生命并非由所谓的上帝、生主、大梵天、大自在天所创造的,也不是由佛菩萨的创造的。
3、佛教并不承认有所谓的上帝、造物主。
4、所谓的生命,只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轮回”或“生死轮回”。
5、导致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烦恼。
6、有了烦恼,就会造作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在道德上称为“业”。
7、善的行为称为善业,坏的行为称为不善业或恶业。
8、当善业或不善业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就必然会带来相应的果报。
9、我们的这副身心、每天所遭遇的境遇,就是自己行为的结果。
10、命运的好坏是靠我们自己创造的,我们是自己行为的承担者。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生命,就是在烦恼的支助下,由所造作的业(行为)带来的结果。
12、没有了因,就不会有果。
13、没有了烦恼,就不会有生死轮回,就不会再有苦。
14、佛教的目的在于灭苦——让苦完全地止息。
15、要灭苦,要解脱生死,就要致力于断除烦恼。
16、修学佛教的目的在于断除烦恼!
17、能使众生的心与身污染故,称为“烦恼”。
18、能污染身心的心理因素,或处于污秽、堕落状态的心,叫做烦恼。
19、烦恼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负面心理因素,它们都是不善的。
20、贪婪、渴求、执着、痴迷、虚荣、傲慢、狂妄、自大、自卑、虚伪、邪见、自私、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埋怨、烦躁、紧张、恐惧、慌乱、焦虑、惆怅、绝望、压抑、忧郁、嫉妒、悭吝、追悔、犹豫、愚昧、无知、麻木、无惭、无愧、散乱等等,都是烦恼。
【玛欣德尊者经典禅语】相关文章:
励志禅语01-22
佛家禅语精选句子01-21
佛家经典爱情禅语01-03
弘忍经典禅语12-23
佛家心灵禅语经典01-16
佛语经典禅语精选语录05-10
佛家经典禅语:轮回12-25
吉祥法师禅语02-26
2015年佛家经典禅语12-26
佛家经典禅语60句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