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征文作文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经典国学征文作文 ,欢迎阅读。
【篇一:千年回响】
一纸笔墨,二行清泪,三日自省,四海漂泊,五府六宫,七情难却,八面玲珑,九经颠折,十年寒窗,终成千古佳话。
——题记
朝阳正盛,一路快马,少年轻狂,只觉意气风发。正是嘉佑元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生,赴京赶考,清新洒脱的文风,深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一句名动京城。正如孟郊描述的那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恣意傲然的天之骄子,才高八斗,满腹诗书。欧阳修这样评价他:“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天高路远,前路漫漫,物是人非,只叹仕途凶险。噩耗传来,苏子的母亲病逝,守孝三年之后,苏子重回京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料峭秋雨,世道不复以往。心有鸿鹄,奈何无人赏识。即能日行千里,也毫无用武之地。曾经的才子苏东坡,落得如此尴尬境地,自请出任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子心未死,虽不受朝廷重用,仍不失豪迈气度,他心系百姓,“会挽雕弓如满月,亲射虎,看孙郎。”
寒风凛冽,荒芜之地,凄苦迷惘,深感身不由己。“乌台诗案”的惨淡经历使不觉官场凶险的苏东坡陷入精神困境。他从监狱走向黄州,只有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向这个荒凉的小镇。满心的困惑绝望,深深地自我厌恶,缠绕在他心间。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他不得不过着与世隔绝般的生活,像是普通的庶民般,扁舟草履,垦荒种地,杂处于渔樵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一首《卜算子》,真实地记录了东坡对于人生痛苦的反思。他深究自省,那些对功名成就的执着,并非深谙官场的暗流涌动,将他推向深渊的错误因素。在对这些痛苦的反思中,他渐渐回归于本心的空灵、淡泊与安然。却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细雨纷纷,沾湿衣襟,轻拢蓑衣,心念淡然自若。是逆境成就了苏东坡,成就了一代文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看淡了世俗纷扰,一身轻适,竹杖芒鞋,拦不住他前进的脚步。苏轼曾在杭州西湖筑建苏堤,疏浚西湖,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深得民心。晚年的他过得风轻云淡,也曾办过学堂,自创菜品。却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人追逐的功名利禄,他苏子拿得起,也放得下,于是,他虽身处“萧瑟”,眼前也能“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年流离,九曲回肠,八面莹澈,七弦木琴,六欲难弃,五经四书,三迭阳关,二分明月,一弹指倾,终归古今延绵。
【篇二:品春秋道德听老子之言】
作业写完了,闲来无事,捧起一本《道德经》朗诵起来。“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正读着,眼前忽然烟雾缭绕,有远方忽忽悠悠的伴随着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强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听得,这不是《道德经》里一句吗!“敢问足下是何许人,可否露出真面,让在下瞧上一瞧?”只见眼前有一人飘飘摇摇的站在了这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捋着胡须,面带着笑容,一种亲切感随之而来。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伟人——老子。我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问他:“老先生,敢问您是老子吗?”他点点头,依然面带微笑,对我说:“孩子,你很有礼貌。你喜欢学道么?”我点点头,“要知道,光喜欢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去努力去坚持,才能做到。以现在这样的你是无法做到的,你无明志,你因为你无法做到淡泊名利;你心术不正,因为你事事不诚;你并非不学无术之人,但也不是有才有德之人。你对道家学术却有天赋,但你志不明、心不正、事不善、才不学,有其天赋也是枉然。不过你有一点是好的,你虽有私却无欲,也确为修身正道。”
老先生说的对,我有才能,懂得其理,可不好好利用,不去学习,如何才能增长才识,学习道法自然呢!我即使有心,再不做,到最后也不可能有什么好果,也妄谈什么修身正道。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苦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与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一番大业。有毛泽东、鲁迅等人为救治全国人民而放弃自己本来的事业,去从政从文。又有方仲永拥有天生才能,只因后天不学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最终才会沦落为普通人,碌碌无为一生。这也正是“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么能臣也。”
当我再一抬头,老先生早已不知去向,空中依然弥漫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我再次捧起《道德经》富有深刻感情、蕴含深刻哲理、回想着老先生深刻的话读了起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篇三:乱世中的清流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不少风流人物,更是留下了传世之作。或许是为了国家上下求索,却遭逸却职,自沉汩罗江的屈原;或许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又或许是矢志不渝,起兵抗元的文天祥……
而我要说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是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让人感受到她的斗志豪情。她就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痛苦。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的飘摇。她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她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只能把自己的情感旧结到诗中,那《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是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的痛楚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追求人格的超俗。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城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书籍不多,竟作诗“寒窗败已无书吏,公路生平竞如此。”以后世事纷扰,她更是出淤泥出不染。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经如淡烟薄雾,可是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关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寻寻觅觅的美神。
读国学,诵经典。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让我们读名著,诵经典,去领略书中的精彩,学习人生的哲理。
【篇四:孤独的“女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题记
中秋佳节,坐在书桌前,抬头望向那天空中最特殊的地方——白玉盘似的月亮照耀着整个大地。重回书上,眼睛无意间看到了一句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令我联想到了海外华侨和那些忙于工作的劳动者。中秋,月圆,人团圆,可如今因为种种原因不能与家人团聚。这句诗,写进了他们的心。
又望向那轮圆月,皎洁的月光洒在书桌上,时光重新倒回到几千年前……。
一个倩女的身影若隐若现,慢慢离近,“李清照”三个字浮现在脑海。南宋词坛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部《词论》彰显她“别是一家”的风范;“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纤弱之手下的豪情壮志。李清照是一位伟大的女词人,如今,进入李清照的世界,跟随着她的记忆,我认识到了一位孤独的“女将”。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国家的沦陷,让她深受打击,她像一叶孤舟无助地漂泊。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实现人生价值也是如此艰辛。“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也是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这一生中所寻觅的东西莫过于:国家前途,幸福爱情以及自身价值。她不愿看见“山河破碎风飘絮”的景象,也不愿感受“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痛苦。可她身为女子,不能上场杀敌,也不能上朝议事,只有独自愁。她有过美满的家庭,但瞬间破碎。她拥有过人的才华,只因当时社会“才藻非女子事也”的观念,又是一个“愁”。
她的一生有许多名著,每一篇无不扣着一个字——“愁”。一位女词人,所经历的事,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超越时空的孤独与忧愁。
回到现实,再细细品味这位女词人的诗,虽说写愁,实则在写真情大志。希望我们回望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到那位寻觅的女子,那位如傲梅般,在孤独与忧愁中生存的“女将”。
重归书本,月光映着那首诗,也映着诗人的情。
【篇五:孤独,独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记
是她吟出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乐直到,是她诉出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丈夫的思念,是她唱出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她便是-李清照。
她沉迷于大自然美景之中,像她这样一个出身于名门世家的贵族女子,能置身于平凡当中,把权贵抛掷九霄云外,不易!
十八岁的她与赵明诚结婚,两人情投意合,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一年重阳节,丈夫赵明诚在外做官,她便写下了来抒发思念的诗,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佳句。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国难当头。她与赵明诚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收集的金石字画丧失,给她带来了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又死于建康。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一切,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只巩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目睹了国破家亡,她是“虽外患穷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完成丈夫未完之功,编撰《金石录序》。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的爱国情,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事如愿违,她希望成为幻影。她只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屈原有沉汨罗,陶潜归田园,苏轼赋诗赤壁,易安她辗转江南。清照,她走了,走远了,但她那坚韧不屈,刚强的性格,屹立在了那样一个不朽的时代。
李清照,一代词宗,敢于李杜媲美,一代千古才女,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
【篇六:陈风烈酒】
才广月下忆,声名水上书。
——题记
风,是不会消逝的。
它从历史中吹来,携着柳气花香,拂过西湖苏堤,掠过金戈铁马,飘过龙楼凤阁;从过往,吹向未来。
少年得宠荣志多,春风满面是俊郎。初入仕途,你意气风发,风流倜傥。你是誉满都城的“苏老泉”之子,是欧阳修最为赞叹的得意门生。上司赏识,亲友敬佩,一条大道展开在你的面前,荣华富贵正一步步向你靠近。
可你却没有等到它的到来。
王安石决心变法改革,引起政坛风云骤变。你公然上书,指出新法的缺陷,却也激怒了位高权重的王安石,当即被贬职偏远。锦绣前程轰然倒塌,理想抱负化作一纸空谈。
墨黑,纸白,泪清;
孤寂,黯然,神伤。
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足以令人发疯,换做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你从人生的巅峰跌至谷底,从仕途的显达转折至命途多舛,从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一盏颠沛流离、随风摇曳的枯灯。谁又能想到,就是在这种难以忍受的处境中,你开创了豪放派。
刚烈的心不甘被禁锢在无奈的现实中,你选择了拥抱平衡,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静候人生突围后的美好。在流放生涯中高吟“大江东去”,浪淘沉沙;在兄弟相思中高问“明月几时有”,心无际涯。乌台诗案羁旅中,孤苦惆怅罪臣身。当你命悬一线的时候,你也定有过寻短见的时候吧?在与妻友分别时,你也定会泪涌心头吧?当你在牢房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你也曾绝望无助吧?可这一切最终都归于云淡风轻,你的泰然自若,终究征服了命运。
面对贫困,你自己开荒垦土,自耕自种,定名“东坡”;面对百姓,你安抚民生,兴修苏堤,造福一方;面对生活,你不拒美食,自创菜肴,流传至今;面对妻子,你忠贞坚守,相濡以沫,成为佳话。
很难想象一生的波澜起伏,使你悟出了什么。你在苦难之海中自制小舟,不知不觉,早已自渡。酒入豪肠,诗词又道一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看天边云卷云舒。
朔风猎猎,铭记雕弓猎马,千骑席卷平岗;
古风悠悠,咏叹大江滔滔,一时多少豪杰;
林风潇潇,慨叹西流溪水,谁道人生无少?
月风瑟瑟,遥望寒鸦择枝,难栖心亦悲凉。
陈风,可品;烈酒,可饮。风醒人心,酒醉人意。陈风与烈酒,不正是这片古老大地的精神内核吗?
【篇七:望长安】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
我早就认识您了。从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时就认识了。可对您来说,却仍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长逝”罢了。我只能从那一段段残破的字句中探寻您在这世上遗留下的踪迹。
最早见到您是看电视上的《三国演义》连续剧,当时也只是断断续续,什么都似懂非懂,但在大人的谈笑间却耳濡目染——知道汉末三国时有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可以呼风唤雨,厉害的很。后来便是小学语文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了。彼时我还不是很明白它的意义,只是觉得琅琅上口,而且肯定颇有深意。再过了些时日,学了《草船借箭》一课,读了《三国演义》,儿时在我心中就十分高大的您的形象又一次鲜活起来,对您的尊敬和崇拜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您那时时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这在我们这个时代已不算少见。我曾觉得网络比您还要厉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万千事物都可以由它来了解。不过因此,我对您的尊重曾经渐渐淡化过。我在网络上偶然得知草船借箭并非事实,那篇文章还将您和周瑜先生对比,指出了您的多点不足。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在在那一瞬几十年蓦地崩塌了,年轻气盛使然,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我竟开始有些对您不屑了。
但我忽略了一个事实——您却只是一个人。即使您如此神通广大、家喻户晓,也终究不是神明。您有过错,更会疲惫,而这并不阻碍您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熠熠星光。对这点恍然大悟,是在学过您的《出师表》之后。知道吗?您的作品被叹“千载谁堪伯仲间”呢。您说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这只是为了报答多年前先主的三顾。被您的精神感动,我突然对您生活得那个/您扮演重要角色的乱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购入了一套《三国志》,并认真谨慎地研读了一番。
我感叹您的聪明才智——关于这些也不必多言,你我以及理解你的各位自然心知肚明;我赞叹您的——您写下“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我叹惋您对季汉的一片忠心——即使您与法正先生志趣不和,但仍是在章武二年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白帝城托孤后,更是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自己“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诺言,义无反顾地把整个季汉扛在肩头,夜以继日,茶饭不思,最终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却在此时也为了不负后主,“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
您的为人处事,您的一言一行,成为我迷惘时的一孔光明。感谢《三国演义》让我与您相识,感谢《出师表》与《三国志》以及您的其他轶事让我深深溺于您的人格魅力。
可读完《诸葛亮传》,我怅然若失。听他人叹过:您走了一生没有走到长安。也有“白帝城离长安很远,五丈原离长安更远”一句。您是否也为没有“还于旧都”而无奈了千年呢?
季汉的丞相先生啊,中考之后我就到那锦官城外绿意森森的地方寻您。然后,我们一起去长安吧。
【篇八:遥寄此念】
昏昃之时我独倚窗前,望世界的浓墨,草木萧疏,灵魂却借月飞向南宋:南宋的那个她,是否也曾此般悲倚月下,回首往事而悄然泪下?
记否?她的世界也曾有欢声笑语,爽朗婀娜,日月摩挲,水幽深渥,芦苇连着。夏日慵懒的暑气连同她的发丝一同飘向远方,烟雨朦胧中她的面孔渐浮现,藕花深处惊飞的鸥鹭,点缀了目光灼灼,也许只在诗行停过。
谁也不愿看到,这样明朗可爱的少女蒙上阴霾,但命运偏要如此。国破家亡,金兵入侵,丈夫逝去,像幽云之侧的娇燕折断了翅膀,从天上云间坠落。梧桐树前,望着满地落叶黄花,这次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想有一个依靠却寻觅不到,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力挽狂澜,却只有冷冷清清。只乘着一只小舟在风雨中颠沛流离,望着千山月,朱颜染尘梦里兮泪悄流。月落子规尽,从此涯无垠。
想比天涯仗剑,奔赴战场的她却只得再次叹息。只因“才藻非女子之事”,便无法实现她“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她只得望着一片瘠荒,再无法重拾她眼中的破碎琳琅。夜晚绛烛泪灯遥,她却心思成网,轻颤后僵。
孑然一身的她在月影下犹为消瘦,美丽如水的侧颜映在手旁的酒盅之中,泪眼斑驳。“想隐居于市,恰淡幸福的享受本该就属于女子的生活,但天令我夫亡;想驰骋沙场,报效祖国用我纤细之力戎装战场,但天令我不得!”手中的酒盅瞬间被倾落成空,烈酒灼喉,但对她又有何妨!她怅恨的伏在案前执起手中之笔,在月光映得灰白的纸上用力扯出“欲语泪先流”五个大字,悲痛无言,入木三分。
她便是李清照,“婉约派”的开拓者,让多少文人骚客钟情于宋词的一颦一笑。可谁能理解她的悲丧夫、怒丧国的无可奈何。李清照在宋词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引下了深刻一笔。
曾记否,那海棠应是绿肥红瘦;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可是,三杯两盏淡酒,怎地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物是人非事事休,只留一人孑孓在被岁月遗忘的时间中。
只愿明月可寄我的相思挂念于李清照,能让她知晓,世间又多了一位理解她的姑娘。
辅导老师:陈颖
【篇九:醉心“三国”】
“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我无懈。伪面君子三尺剑,狼火烽烟我敷衍”。从三国之中我领略了大丈夫的广阔胸襟、浩然正气与鸿鹄之志,也明白了敌对双方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徜徉于《三国演义》,我竟然也有了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看山下数万军马与战场厮杀,此二人却在山顶之上喝茶下棋,他们是谁?近处一看,才知是神机军师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刘备。诸葛亮已布得天罗地网引曹军进入埋伏圈,内心早已胸有成竹,运筹帷幄,所以才能如此淡定,真不愧是“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先生。草船借箭,巧借东风,设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造木牛流马,这一个个哪不是传世经典。即使病死于五丈原之后,还留下了“死诸葛吓死活司马”的佳话。
嗯?这是谁,手持一柄长枪,腰上佩戴宝剑,一人一匹快要染红的白马,在十几万大军中独自奋战?地上已经不知躺了多少具尸体,也不知残断了多少干戈,只杀得日落西山,鲜血染红了残阳,也染红了这位白衣年轻小将的帽缨,哎,他的肚子怎么鼓鼓的?护心镜里装了什么?转眼之间他已在大军中独自鏖战了十几个小时,连曹营之中的大将都斩杀了五十多位,真可谓神人矣!他已经杀了七进七出,马上就要杀出曹营了。“莫要叫常山赵子龙跑了!”啊!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将赵云。要快点跑呀,要坚持住,一定要……
一阵微风拂过,唤醒了发愣的我,想着自己的想法,内心不觉好笑。如果没有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没有马谡的错失街亭,没有张飞的鞭打士卒,没有庞统的大意死于落凤坡,没有诸葛亮的病死五丈原,历史一定会被改写,我时常这样想。每每这时,我又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品味那清新的书香。望天上的云卷云舒,醉心于手中的《三国演义》了。
【经典国学征文作文】相关文章:
国学与我同行征文12-20
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800字12-20
学国学诵典传美德征文12-20
什么是国学经典08-25
《国学经典》读后感12-13
国学经典《孟子名句》集锦08-30
国学经典之五礼08-25
国学智慧经典范文08-12
国学经典的孝道文化08-09
读国学经典品智慧人生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