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征文(通用1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普征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普征文 篇1
灰尘是人人厌恶的东西它,灰尘与细菌的危害灰尘是人类不能容忍的现象之一。灰尘是具体的,有时也表现为抽象,它无处不在,也令人防不胜防,是滋生有害细,灰尘带着许多细菌病毒和虫卵到处飞扬,传播疾病。工业粉尘、纤尘能使工人患上各种难以治愈的职业病,过多的灰尘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诱发人类的呼吸道疾病
从灰尘的物理特性来看,灰尘是固体杂质,形状多不规则,大多是有棱角并带有灰、褐、黑等颜色,且具有吸水性。当空气中有超多灰尘,且相对湿度到达必须程度时,水汽即构成水滴,所以灰尘易被水湿润,也易吸附水分。
再看其化学特性,灰尘的成分比较复杂,它有时会带给导致降解的酸根和金属离子。有些灰尘本身就带有酸性或碱性,例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就具有酸性,金属氧化物等微粒具有碱性。另外灰尘中的飘尘由于粒径小,表面积非大,因此它们的吸附潜力非常强,能够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它们表面,而呈酸性或碱性。灰尘中往往内含粘土等物质,会吸收空气中或档案制成材料中的水分,使其发生水解反应,分解出胶粘状的氢氧化铝。
其生物特性由于霉菌的孢子体积小,重量,随着空气到处飘移,因而不可避免地附着在灰尘上,所以灰尘是微生物的理想培养基、繁殖地和传播者。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会分泌出内内含酶和有机酸的霉斑。灰尘是人人厌恶的东西,它有碍环境?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它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它们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反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搞笑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它色光。由於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务必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到达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灰尘而构成稳定的水滴,能够在空中长时光地飘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构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於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单调啊!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科普征文 篇2
前几天妈妈带我去超市购物,我们买了饮料、零食,还有一袋鸡蛋,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让我提着鸡蛋,由于鸡蛋太重,我就用一只手把鸡蛋提起来,另一只手从下方托着。不一会到了家,妈妈问我鸡蛋有没有碎,我看了看鸡蛋说“中间的鸡蛋碎了不少。”在路上我也没有摔跤啊,怎样鸡蛋就碎了呢?于是我去问妈妈。妈妈反问我“鸡蛋是什么形状的?”“是椭圆形的。”我答道。我问妈妈“这个和鸡蛋破碎有什么关系?”妈妈让我拿两个鸡蛋把它们拼在一起,我拼了好长时光却怎样也拼不成功,最多也只能让两个鸡蛋的蛋壳挨在一起,我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妈妈指着那两个鸡蛋的接触点说“鸡蛋破碎的关键就在这个接触点。”妈妈见我似懂非懂说“鸡蛋的接触点有非常多,鸡蛋与鸡蛋之间的接触面积却非常小,虽然接触面积非常小,但承受的力却非常大,所以鸡蛋就破碎了。随后妈妈又让我把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让我用笔尖来扎,没用多大力气就被扎穿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许多的科学道理,等着我们去探索、学习!
科普征文 篇3
墨水,就是写字用的。但是,普通的墨水在写了字之后就难以消除,这就妨碍了纸张的回收利用。今天,我在《我爱发明》栏目看到了一种神奇的墨水。
根据这种墨水的发明人董川教授介绍说这种墨水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这种墨水在写字后,在光和水的作用下就会消失。所以,我们给这种墨水取名叫‘可退色墨水’。记者有点不相信,准备做个试验来验证董教授的墨水。
记者准备了三种纸打印纸、信纸和报纸。首先,记者分别用可退色墨水、普通水彩笔和水彩颜料在打印纸上写字画画,然后用浇花的喷水器喷水到上方。不到一分钟,能够清楚看到用可退色墨水写的字有了明显的变化,颜色已经褪了非常多,但是,还需要些时光才能消去。之后,记者又在信纸和报纸上写。但是,在信纸上写的并没有消去,董教授解释说因为制造各种纸张的纤维不一样,而这种墨水和各种纸张的渗透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像这种信纸的纤维和墨水的渗透就非常牢固,所以需要的时光也非常长。接下来看报纸,结果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报纸上的字一沾水就不见了。再一起看三张纸,用董教授的墨水写的字几乎看不出来了,但是还是有点痕迹的。
为此,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纸。其实,这种纸也没什么个性的,就是在普通的纸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而已。用可退色墨水在上方写字,用湿布擦后,一点痕迹也没有,而布上的痕迹在轻轻搓揉后也没有了。
虽然这种墨水能够使废纸的利用率提高,但是,如果一沾水就会消失,那如果是考试的卷纸的话,那就不好了。为了完善这种墨水,董教授又发明了一种墨水,这种墨水能够在沸水中溶解。其后,记者又做起了实验。
在一张桌子上,摆着两口正在加热的锅,在水煮沸后,记者在一口锅中放入了普通的打印了的打印纸,再另一口锅中放入了写了董教授发明的墨水的纸。水温慢慢升高,当水温到达50℃时,能够看到墨水字已经不见了,而水也没有变化,可普通的打印纸却没什么变化。
真是非常神奇啊!期望以后这种墨水能够超多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大的减少对纸张的浪费。
科普征文 篇4
中国科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它是用红色砖瓦砌成,共有三层楼。中国科技馆旁边还有一座银色的圆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变幕影厅。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的实验场地。这时,实验刚好开始,只见解说员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给花蕾一加热,只见花蕾就慢慢地绽开。关掉了吹风机,温度降下来以后,绽开的花蕾就又渐渐的闭合了。解说员阿姨说这种现象叫做双向记忆。
解说员阿姨又拿起另一种合金材料做成的弹簧,弹簧的一端绑着一只小毛绒鸭子,她让一个小朋友拿着毛绀鸭子,然后给弹簧加温,弹簧渐渐变直,成为一根直铁丝。当温度降下来后,弹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给它加温,弹簧才能一点儿一点儿地缩回原位。这种现象叫做单向记忆。
经过讲解,我明白这种材料用途非常大,比如它常用在宾馆中的烟火报警装置中。第三个实验是法拉第笼。有一个非常大的铁笼子,里面放着绝缘板,这样,人站在上方就能和地面隔绝。解说员阿姨请了两个叔叔进笼子里,关上门。这时,她按一下电源开关,笼子就带电了。她告诉大家,这时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哇!人们都为笼子里的人担心,但是笼子里的人并没有危险,他们甚至还敢用手去摸笼子。外边的人敢去摸笼子吗?解说员阿姨说她可不敢冒这个险。她拿来一根长长的杆子,在杆子的顶部有一段铁丝,她用这根杆子的顶部去触笼子,只见闪出蓝蓝的电火花,发出啪啪的响声,真是吓人!为什么呢?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笼子里的人是站在绝缘板上,他们身上任何部位的电压都是5万伏,而笼子的电压也是5万伏,电压为零。而外边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电压为零。而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所以外边的人是万万不能摸笼子的。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轻易动电,因为有电没电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看完实验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潜水艇,肥皂膜留影墙,是你还是我等等,使我学到了非常多科学知识。
中国科技馆,你像一本书,使人们学到科学知识;你像一张庞大的图画,向人们展示今天的科学。我赞美你中国科技馆!
8月中的一个星期天,绵绵的细细雨滋润了万物以后,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赞美这场小雨,马路两旁的月季花,红红的花朵挺立在绿色的枝叶上,阳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在这样完美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中国科技馆参观。
科普征文 篇5
科普征文——保护环境
此刻的地球,基本上都是黄色,绿色超多减少,这是为什么呢?原先因为人们超多砍伐森林,这不仅仅让鸟儿没了家,让其他动物无家可归。还造成了崩塌,洪水,泥石流等灾难。没有了森林,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
此刻各个商店都跟我们嗜好,超多产生汽水、饮料,而汽水、饮料的‘‘外衣''''就是罐子,儿们喝完汽水,把罐子随手人在马路边、公园里。马路和公园甚至连更多的地方,都成了他们的家园。罐子是铝做的,铝也是对人体有害的。
你明白吗?废旧电池中包含着超多的污染物。由废旧电池所产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极大。当他们和普通的垃圾混合起来后,会释放出超多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一旦被焚烧后,会污染空气;也会污染江、河、湖、泊;一但进入土囊、水源,将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食物进入人们的身体,损害人的各种部位。因此它属于危险垃圾。
以前的小河,溪流生活着着可爱的小鱼,可此刻的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然把工厂建在河边,还排放污水。从此小河就变成了工厂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的肮脏不堪,小鱼的尸体被漂浮在水面,过路的人闻到这股气味,都迅速离开。
节约用水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节约资源。我们要从实际行动来表现,注意节约用水比如用完水龙头后随时关掉水龙头;把洗菜的水用在浇花、洗拖把。
幸亏此刻人们都领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我期望那些没行动起来的人们,都弯一下腰把地上的纸捡起来,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丽,整洁!
科普征文 篇6
探究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的本质—我们应该善于探究身边的科学,科学就像一位神奇的,变化莫测科学就像一个五彩的万花筒,千奇百怪科学就是一位多艺的表演者,向我们展示着科学的火花……
小时候,我看见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自己也想像小鸟一样飞,可是怎么也,姑姑家有一对鸟的翅膀,我想鸟儿是因为有翅膀才会飞,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飞起来。可是,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想知道鸟儿为什么会飞。
通过询问,观察、上网……我知道了鸟儿为什么会飞。
首先,鸟类的身体外面覆盖着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形,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飞行时,两只翅膀不断上下扇动,鼓动气流,就会发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其次,鸟类的骨骼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这些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加强了支持飞翔的能力。
另外,我认为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探究身边的科学,更好的造福于人类,造福子孙后代,它无处不在。
科普征文 篇7
天气是千变万化的,它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人抓住这一联系曾经总结出很多关于关于气象的谚语,比如: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蚂蚁搬家或蜻蜓低飞马上要下雨……可现在这些谚语似乎不是那么灵验了。
一天夜晚,小明看到满天都是星星,心想:明天天气一定很好吧!因此,第二天,他便叫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河里去游泳。刚下水不久,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小朋友们发现河水越涨越高,赶紧想爬上岸,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河水已经没过了他们的头顶……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急忙找来几个会游泳的大人来帮忙。真是不幸中之万幸啊,几个差点丧命的小朋友最终还是得救了!
刚种下的禾苗最怕干旱。一日,一位农民伯伯正想到菜园里地给刚种下的菜苗浇水,刚走出家门,就看见许多蜻蜓飞得很低,他开心地自言自语道:“看来今天用不着自己去浇水了,老天爷会给咱的菜苗浇水了。”于是,这位农民伯伯就放下手中的活去干别的事情了。没想到,等到晚上,还是没有等来这场雨。第二天,这位农民伯伯赶紧去菜园給菜苗浇水,看到菜苗的叶子都变得枯黄萎焉了。
古代流传下来的那些看天识气象的至理名言,为什么现在都不灵验了呢?还不是因为现在的环境改变的缘故吗?还不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污染得太严重所造成的吗?
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得我们的气候变得正常!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科普征文 篇8
今日,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动物的科普读物。
当人类在出现之前,地球被一群身体宠大,无比强壮的.生物统治着,它们无拘无束地生活在远古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自由的生活。最早的地球统治者是恐龙。当恐龙在自然条件下灭绝之后,原本最不起眼的哺乳动物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千万岁月的进化之后,它们最终成为地球上显赫的生物。长鼻跳鼠细长的尾巴看起来很适合捕捉昆虫,实际上,长鼻跳鼠还喜欢捕捉蛇当食物;有时候,一些小型的哺乳动物也成了它们口中的食物。尼古鲁猴的外貌十分奇怪,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它们的眼眶间距很狭窄,外鼓骨呈管状。尼古鲁猴有尖锐的牙齿,能用来咬碎昆虫的外壳。尼古鲁猴的化石是在西欧发现的。亿万年来,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大自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各类物种。从2.4亿年前到5.3亿年前,地球上生存着多怪兽,这种怪兽的残酷和怪异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虽然它们此刻都灭绝了,可是化石研究证明,它们的的确确在我们的星球出现过,甚至盛权一时,在古老的地球上无情地争霸者。大约两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出此刻地球,这类动物的皮上有毛或绒毛,用乳汁喂养幼崽。它们是热血动物,即使天气变冷了,它们也能够自己产生热量并坚持体温。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体型极小,吃昆虫并且外貌看起看老鼠的动物。
最早的哺乳动物产卵,后乳汁养育后代,这类动物叫单孔目动物。
从这本书上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有剩下的下次再讲哦!
科普征文 篇9
我对好多事情都很好奇,就像有一次,妈妈刚刚买的闹钟当天就被我捣鼓坏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秒针好像比外面的大钟走得快,想拆开了看看,结果秒针掉下来弄丢了。又老喜欢问妈妈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妈妈经常满脸疑惑,答不出来。所以,今年我们刚刚放暑假,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帮我买了一本《触摸科学》,让我休息在家的时候看看。
我把整本书细细地研究了一遍,里面有好多趣味的科学实验,比如,盒子玩魔法,冰砖割不断,锁骨术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锁骨术”,很好玩的,为了表演给家里人看,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偷偷地练习起来,首先,双脚并拢,应对墙站立,将手臂伸直,调整自己和墙壁之间的距离,使指尖刚好碰到墙面,坚持手臂伸直的状态,向下摆动手臂至身体后方,然后再将手臂拉回,恢复原位,这时,指尖已经无法碰到墙面了。嘿嘿,我的手臂似乎真短了。太趣味了,等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我立刻给他们表演魔术。看得他们一愣一愣的。有谁明白是什么原因呢?还得我来解密:其实不是手臂缩短了,而是当你将手臂摆过身体后面时,为了坚持身体平衡,你不自觉地向前倾斜。而当你再次向前摆回手臂时,同样为了坚持身体平衡,你的身体会不自觉地向后倾斜,使你的手臂就“缩短”,接触不到墙壁了。
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科普征文 篇10
今日,我闲着没事干,就跑到楼下去玩。
一到空地,我看见铁树盆下有一只小蚂蚁,它身边有一只死去的蜻蜓,看它的样貌好像是要把这只死蜻蜓运回洞去。可它一只小小的蚂蚁怎样运得动呢?看它转来转去的样貌,肯定是在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它独自回去了,我还以为它要放弃了。可谁知,只一会儿工夫,从它进去的那个洞口出来了一大群蚂蚁。哦,原先是去找“援兵”了。这一大群蚂蚁把死去的蜻蜓抬了起来,并往回走。
我想跟它们玩一下,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各种小石头挡住它们的去路。但它们似乎有指南针似的就朝着洞口方向走。于是我又拿一颗石子在蜻蜓上扔下去,那些蚂蚁连忙跑开,我还以为它们会就此罢休,但它们偏偏又沿着原路回到来,继续抬蜻蜓。并且凭着它们“人多力量大”,它们最终将蜻蜓背到了洞里,并且还将它分解成一块块抬到了洞里。
我真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认路本领。带着这个疑问,我去查了有关的书籍。最终在一本百科书上我找到了原因。原先,蚂蚁体内具有一种有独特气味的分泌物――示踪激素,这种激素由肛门向外排出。当出巡侦察的蚂蚁发现食物后,在回来的路上它就撒下这些示踪激素,使其他蚂蚁能嗅着这种分泌物的气味找到。这样,即使它们的路线暂时被中断,它们也能凭着气味找到原先的路线。
我真高兴,我又获得了一个知识。
科普征文 篇1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科学知识的世界里,只有不断探索、发现,才能了解更多的奥秘。 ——题记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天气谚语:“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虽然这只是一句谚语,却也充满了科学性。
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在广场玩,突然,几颗冰凉的雨珠落在我的手臂上——下雨了。这雨,好似细丝。朋友说:“快回家,要下大雨了!”“大雨?!”我笑起来,“雨这么小,怎么会下大雨呢?”“哎,别多说了,快到我家先避避吧!”我极不情愿地走向她家。刚进了朋友的家门,只见一道紫色的光划过天际,继而是“轰隆”一声巨响。雨像变了一个模样,凶猛得如同咆哮的野兽,一边吼,一边狂奔到地面。不一会儿,世界就笼罩在来势汹汹的暴雨中。
我看呆了,以为朋友是天气预报员,能预测得如此准确。我连忙询问她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告诉我:“有一句谚语说: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雷是由于云朵碰撞形成的。先打雷,说明积雨云有一定的空隙,它就不会有很多,自然也不会下得太大;而先下雨,说明许多积雨云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无法碰撞,就先下雨,等积雨云有了一定的空隙,才会碰撞形成雷。而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先飘下几滴零星小雨,在骤然加大,所以我才让你赶快来避避。”
雨停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这充满科学奥秘的世界里,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科普征文 篇12
自从我们全家去参观了科普展,我渐渐地爱上了科学。
当我们看着精彩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飞机……你可曾想过,这就是科学。科学的力量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现在我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把一个煮熟的鸡蛋剥去壳,竖着放在一个瓶口比蛋小的玻璃瓶上,但是由于瓶口比较小,于是我用手按了一下鸡蛋,当鸡蛋全部按入瓶子里时,鸡蛋已经碎成好几块了。如果想把鸡蛋完整的放入瓶子里并且不让它破损,就要拿来一张纸,然后把纸点燃,放入瓶中烧一会儿,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一按,只听到“啪”的一声,鸡蛋就完整地掉进瓶子里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当纸燃烧时,消耗了瓶子里的氧气,氧气没有了,火也就熄灭了,鸡蛋把瓶口封住了,空气不能进去,压力把鸡蛋推进了瓶子里。
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在动画片里看到一种无线对讲机,甚至还可以看到对方,这在当时是多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啊!可是现在就连他们所幻想的登月旅行、卫星导航……都成为了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
科学真是太神奇了!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学习科学,我们要从小做起,要努力学好各门课程,阅读适合我们小学生的科普书籍,积极参加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我们一定能够更加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爱科学!
【科普征文】相关文章:
科普的征文02-22
科普征文11-26
关于科普征文02-22
科普征文范文11-22
科普阅读征文11-28
科普征文稿12-18
科普征文作文05-15
有关科普的征文01-29
科普征文:进化01-24
科普的征文14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