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优秀征文(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优秀征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节的优秀征文1
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在今年的重阳节之际,我们全家决定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于是,在重阳节的前一天晚上,我和爸爸来到了建湖县最大的超市——大润发,选购了一些像麦片、牛奶、冰糖燕窝……的营养品,做好重阳节回老家的准备。
重阳节(10月5号)那天一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公共汽车来到了老家——钟庄马渡。到了爷爷家,我看见了爷爷,高兴的喊了声:“爷爷好!”。我边说边将我们买的礼品递给爷爷,说道:“爷爷,这些礼品让你补补身体,祝你健康长寿!”
爷爷那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生气地说:“谁让你们花钱买这些东西,我的身体硬朗着呢,乱花钱!”他边说,边用手摸着我的头,高兴地说着“我家陆昱长高了,呵呵!”。
下午,我看见爷爷在自家门前水泥场上摘黄豆夹,便回家拿了两个板凳,一个递给爷爷,还有一个留给我。我对爷爷说:“爷爷,我来帮你摘黄豆”。爷爷笑说着:“陆昱不错,挺懂事的!”我一边帮爷爷摘黄豆夹,一边向爷爷汇报我的学习情况,以及我们学校的新鲜事。爷爷也告诉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
水泥场上不时传来我和爷爷的说笑声……爷爷越说越有精神,越说越年轻……
拥有这样一个美好、快乐的重阳佳节,是我们家最大的幸福!
重阳节的优秀征文2
重阳节又到了,我更加深切地思念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在意识比较清醒的状态下辞世的,当我们围着问他有什么话要交待时,他想了想,对我们说:“也没有什么要说的,人总是要死的,我走了,你们不要大操大办,把钱省下来,照顾好你妈。”这句话犹如重磅炸弹,在我们的心头炸开。七年来,我们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母亲,但对父亲总有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母亲已经九十三岁,她曾多次表达晚年到洪泽生活的愿望。她的娘家在洪泽,这里还有她的大女儿和我。十三年前,我大姐的溘然长逝把母亲的愿望摧毁了一大半。父亲在世时,我曾两次把父母接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又来过两次。虽然母亲夸我的孝心比洪泽湖水大,可还是不愿长住这里,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和强烈的思念常使她泪眼婆娑。
顺着她的意愿方为孝顺,所以我只能拨冗回老家看望。由于工作繁忙和琐事缠身,我和母亲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常常是当天去当天回。把我一个人丢在洪泽,母亲很不放心,说我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受人罪。每次见面总是叮嘱我遇事要冷静,不要跟人争高低,把家照顾好,少上网,多锻炼等。我嘴里应着,回家就忘了,唉。
我的两次手术,都是瞒着母亲的。第一次手术后,当我出现在她面前说已无大碍时,她还是不放心,拉住我左看右看,问个不停。都说母子连心,第二次手术前,母亲觉得心神不宁,总认为有事瞒着她,姐姐们拗不过,只好实话实说。从那天起,母亲就没有一天不惦记着我,眼睛也急得看不清东西了,她托我姐姐带来两千元钱,让我买补品吃,还闹着要来洪泽看我。
一个月后,当我送给母亲看时,发现她身体大不如从前,我颇感心痛。母亲强打起精神,欲言又止,我分明看见她泪花在闪烁。她慢慢的走到我面前,小声地说“妈妈是个岁数大的人,用我的手摸你生病的地方,你的病就好了。”母亲的双手轻抚着我的刀疤,我强忍泪水,心头涌起一股幸福的暖流。
中秋节前,我又去看望母亲,我拉着她的手,她看了半天,竟然没认出是我。母亲已经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清,走路不稳当,话也不再多,母亲真的老了。想起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想起母亲对我的特别关心,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尽我的一份孝道了,便拿出五百元钱塞给姐姐,请她多买几只老母鸡煨给母亲吃。除了这些,我还能做什么呢?
母亲把自己比成一棵大树,说只要她这棵大树不倒,我们兄弟姐妹们就会经常团聚在这棵大树下,一旦这棵大树倒了,各家有各家的事情,就很难见面了。她还要求我们兄弟姐妹要抱气,谁家有困难要相互支持。母亲的话有道理,世上最珍贵的是孝心,和孝心同样重要的还有亲情。
母亲说我们都是她的心头肉,还把我们姊妹八个比成她的手指头,说十指连心,无论伤到哪一个她都会疼。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儿女,她从来不偏心,也能体谅我们每一个人的难处。现在,母亲老了,我病了,我要好好地活下去,不为别的,就为了更好地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重阳节的优秀征文3
又是一年金秋,又是一年重阳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秋游赏菊,遍插茱萸大概是重阳节代代不变的活动吧!其中寄托着的都是对长辈的祝福和敬意。
我没有去爬山,而是在家门口,感受着秋的气息。秋风乍起,枫叶都迎风飘动,像红蝴蝶般在空中飞舞,我想它们是在给老人们祝福吧?秋风乍起,桂花阵阵飘香而来,为这秋意增添了不一般的韵味。我想山上的菊花已经满山遍野了吧?秋风乍起,一群孩童围着一位老人从我家门口走过,老人家步履轻快,和孩子们有说有笑,我想老人心里一定非常欢喜吧?
“喂,爸,您和我妈怎么样啊?在忙什么呢?还好吧。”妈妈那尖细的嗓门传入了我的耳畔。我知道,那是妈妈在给外公外婆送祝福、送问候呢!电话里传来外公乐呵呵的笑声,也许,他们心里深深地感受到了女儿的温暖和爱。街上,老人们都有晚辈陪着,乡村里、田野中、山林里,应该也有很多很多的年轻人陪着长辈们在娱乐、在登高、在陪伴。我想,他们心底也是应该泛起一阵阵涟漪,一丝丝亲情和温暖。
我又想起了远在天堂的奶奶。不知道那个世界的奶奶是不是一样感受到了我们的爱意和思念呢?想到奶奶,不禁让我思绪万千的同时还有一丝丝心酸和思念。
回到从前,王维独自一人登高插茱萸,虽然有些孤寂,但是,一样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情意。孟浩然在重阳节写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顾名思义,表达的是前人借重阳节来寄托思念和亲情。重阳节,代代相承,人随着时间慢慢变老,时间随着岁月慢慢流逝,不变的永远是一份情。秋的到来不一定是秋风瑟瑟,同时也是丰收的季节,是充满果实,充满喜悦,充满情义的季节。
爱在重阳节!对家人,对长辈,对秋的爱意和敬意不言而喻。
重阳节的优秀征文4
重阳节到了,我想送些礼物给年过花甲的奶奶,然而送些什么呢?送个大蛋糕?我可没打么多钱;送张贺卡?太普通了,得!我就帮奶奶做件事吧!礼轻情意重,虽然只是一件小事,然而也能体现我的一份孝心啊!
我走进厨房,看见奶奶忙里忙外的,满是沟壑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奶奶一见我进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来,摸着我的头:红红你怎么进来了,这里非常热,你快出去吧,饭烧好后我叫你来吃!奶奶,今天啊,我来烧一次饭,您呢,就坐在一边指导我就可以了。那怎么行?你还小啦,等着吃就好了!别等会儿烫伤了什么的!奶奶有点儿生气了。没关系,没关系,有您在一边指导我呢!
我大步走到灶前,坐了下来开始啦!我拿出一些柴,把柴扎紧,让奶奶用火柴点燃,再放入灶中,在放入一些柴,火立刻就窜了起来,红红的火苗还会伸到灶口,吓得我直冒冷汗,还哇哇直叫。这火的'热气把我的脸烤得火辣辣的,头上不停地冒出豆大的汗珠。想想看,往日我常常享受着现成的饭菜,没想到烧一次饭就这么累,半途而废!不对,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咬咬牙,忍着烈火的炙烤,一把一把的把柴塞进灶口让它们在灶中熊熊燃烧着,望着灶中的火焰,我不禁傻笑起来,难道这仅仅是火吗?不,这是我孝敬奶奶的热情啊!我正实施着一项孝心工程啊!过了一会儿,盖边冒出了腾腾热气,奶奶拍拍我的肩:再过两分钟就可以了,这小鬼,没想到竟然让你做成了!几分之过后,奶奶摸摸盖子,笑着说:烧好了,烧好了,大功告成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着奶奶脸上欣慰的笑容,我心里也滋滋的。没想到,孝敬长辈竟是那么简单的事,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总会找到孝敬长辈的机会。
重阳节的优秀征文5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就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有关重阳节的优秀征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家训家风优秀优秀征文(通用14篇)12-01
感恩资助的优秀征文(通用7篇)11-30
垃圾分类优秀征文(通用11篇)12-01
宪法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13篇)12-07
法治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9篇)12-02
宪法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11篇)12-02
法律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8篇)12-02
诚信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17篇)12-02
消防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8篇)12-02
资助伴我成长的优秀征文(通用5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