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写征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征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1
看惯了城市的繁华,听厌了街市的喧嚣,尝尽了街边的美味。城市的灯红酒绿永远比不上家乡的那片麦田,家乡的寂静与无言更胜于街市的喧嚣,家乡的味道永远是最值得怀念与期盼的味道。我的家乡是被誉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的寨子乡的火巷村。
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但是有属于我自己童年的纯真回忆。今年放寒假,回到农村老家,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反而觉得有点不习惯,也许是因为冬天的缘故,让本来蝉鸣虫叫,绿树成荫的景象消失的无影无踪。
农村的冬天并不是城市的那样,农村的雪景是无与伦比的。在长宽三四十米的场(我们把晒麦子的地方叫场)中,是我在幼时玩耍的地方,也是最喜欢的地方,每到下雪的时候,白茫茫的一片,我总是喜欢用脚丫在雪地里踩来踩去,感觉自己像一个绘画大师,在白纸上描绘着自己喜欢的图画,在旁人看来,只是用脚乱踩得而已,但在自己的眼里,这是一幅完美且毫无瑕疵可言的画,是自己的杰作。在这个雪舞时节,细碎的六角精灵,翩跹的形态像柳絮,像蝴蝶,那一片片晶莹浸润着我,雪,落在枝桠上,屋檐上,各式楼宇,勾勒出不同风景的美丽弧线,在微露的月光映衬下,闪耀熠熠粼光,融合在朦胧的视线里,若有似无,一片纯白。
记得小时候,每到秋分过后,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种小麦的时候,喜欢麦浪的我总想尝试自己亲自种一次麦子。那时的我总是在地里“忙前忙后”,一心想种麦子的我总是帮倒忙,当然免不了的父母的责骂,谁叫我当时年少无知呢,现在回想起来,心中感觉一阵可笑。到了上学以后,就再也没有种过它了,直至现在,心中免不了想再种一次,也许是对年少时候的一次弥补吧。
春天的麦苗从远处望去,长得整齐密集,好像毛茸茸的绿色地毯从这边铺开,浅棕色的田梗经纬交织,就好像绿毯中的彩纹,美观大方,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好像把自己的精神抖擞抖擞,准备使出力气往上窜呢。田野里的麦子,在不知不觉间由青色变成枯黄,原野顿时换了一副新的面庞,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过,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这是告诉我们“春已归去”而是初夏四月的季节了。
记忆中的麦浪是夏天独有的特色,我家的旁边就是小麦地,那时候的我总是喜欢站在那儿眺望麦浪。远远看见整齐的麦子都成熟了,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走进麦田,我才看清楚,成熟的麦穗颗粒饱满,粒粒都胀鼓鼓的,像要爆裂开来。我喜欢看麦浪,尤其是当风吹过麦浪时,如同金色海洋中漾起了一层层波浪。在雨后风吹过麦田时,站在远处眺望的我被迎面而来的麦浪的香气所吸引,混杂着泥土的清香与麦香的浓厚,把乡村的热情与朴实结合起来,再加上一剂独特的调味料。也许这就是麦田吸引我的地方,也是它自己独特而又骄傲的地方。
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2
现在的我已经离开家乡好长时间了,在我的记忆中的儿时的场景却从不曾因远离家乡的漫长时光而变得模糊,那高高的窑洞,门口那只白狗以及那黄黄的麦草垛宛如一张张照片,如此的清晰,又令人感到怀念与温暖,这大概便是家的感觉吧。心中那片永远的净土。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的黄土高原上,她的名字叫“庆城”,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凤城”。东西两河从城池两边流淌而过,与城市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凤凰展翅飞翔的画卷。当你乘坐飞机从这座城市的上空飞过时,如果你看到这幅画面,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的家乡,她承载着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着的人们,也承载着岁月变迁,文化习俗的递渐,庆阳市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庆阳人民对饮食品位的追求越来越高,促进了饮食技艺的不断改进和更新。传统名吃有臊子面、荞剁面、羊羔肉等。庆阳位于华北连接西北之处,草原文化连接农耕文化的特殊地带。虽周祖的农耕在这里发展较早,但五千年的中国这里长期为游牧者占据,游牧者在这里学会了农耕,当然农人也懂得了畜牧生产。农牧业在这里的`长期协调发展便有了这里以农产品为主料,畜牧产品为辅聊的特色美食。庆阳的主要美食有:臊子面、羊羔肉、荞剁面、灌肠、饸烙面等。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庆阳民歌享誉"黄土歌魂",唱遍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三首革命歌曲,是庆阳人孙万福、汪庭有等农民歌手的佳作。评剧精品、电影《刘巧儿》讲述的就是华池县农民封芝琴争取婚姻自主的真实故事。在陇东道情的基础上孕育诞生的陇剧,是甘肃唯一的新剧种。庆阳剪纸巧夺天工,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已蜚声海内外。庆阳已获得中国民俗学会命名的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徒手秧歌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五蝠皮鼓--庆阳一绝,环县--道情皮影之乡、温泉乡公刘庙--华夏公刘第一庙、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中国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中国民俗艺术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政府在让人们过好幸福日子的同时,还大力发展当地文化,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样得到了升华但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发达,人们变得更加善良,敬业。
我的家乡,我为您代言。
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3
渭源,是我每个假期都会去的地方,因为它是我妈妈的老家。更因为那是一个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好地方。
县内有十三个景点,如渭河源、鸟鼠山、太白山、双石门、露骨山、红沟、天井峡、蓑爷林等,每个景点都以自然风光为基础,非常独特,没有雷同,美不胜收。
我和爸爸、妈妈最喜欢去的就是太白山,它离姥姥家有十几里路之遥。据说是太白金星修道成仙的地方,故而得名。它有一峰独耸,群山环供,与双石门里面的露骨山遥相呼应。据记载太白山海拔三千三百米,从山下到山顶有八十一转弯的说法,一路都有溪流相伴,清凉而悦耳,再热的天都让人不觉得累。遇上多云的天气,站在山顶,云都在半山腰,真有一种神话中的境界,但是水汽很快上升,晌午过后,温度下降,说风就是雨,从山上走不到山腰,就已经淋雨了。但当地的人都知道这个特点,提前找好避雨的地方,十几分钟的倾泻之后,便又是晴天,真是太神奇了。由于风景优美,常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这里物产丰富,有大量的水果和农产品,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水果----啤特果,他的样子像坏掉的梨,剥掉皮之后汁多肉细,吃上一个就像喝了一杯美味的果汁。它被当地企业制作成饮料销往各地,深受欢迎。
这里还有“西北绿色中药材基地”的称号,主要种植加工当归、党参、黄芪、丹参等,已经形成规模,大量种植。中药材交易繁荣,当地群众生活富裕。除此之外,渭源县还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的美誉,这些作物与中药材一起成为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就是我妈妈的老家----美丽渭源,如果您来这里一定会被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美的风景所吸引,您会认识很多的中药材,会品尝到各种独特的美食。欢迎大家来这里做客。
【最新我是家乡代言人征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