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征文

时间:2024-05-31 11:28:06 征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变化征文(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知道征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变化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变化征文(集合15篇)

家乡的变化征文1

  南木,一座美丽的朔方小镇,它不如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却也简朴纯真,就像是一个孩子,在大山脚下的人们感激着大山的恩惠,迅速发展着,也为大山带来了生机。

  一个孩子成长起来,需要动力,更需要的是呵护,好让他的'心灵渐渐成熟起来。“十个全覆盖”,这项利民政策实施了。这一阵春风,吹熟了整个南木小镇。

  南木这个小镇成长起来了,原来泥泞的旧街巷,在下雨天一踩就会下去的路不见了踪影;小区里面有了产品琳琅满目的便民超市;一群正处在夕阳年纪的爷爷奶奶有了活动广场,每天傍晚音乐一响起,老人们聚集在一起跳着欢快的广场舞,享受晚年的幸福。这些老人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早已享受了养老保险,各个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精神饱满,幸福快乐。

  一栋栋高楼也拔地而起,这是棚户区的改建工程,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补助款,使人们搬进的新居。现代化的装修设施,“四通”在这里全部覆盖了。

  南木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这真是令人兴奋不已,南木成熟了,他脱去了小巧的衣裳,换上了宽大的衬衫。南木还没有完全的长大,他还需要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作为南木的子孙,我们也要承担起一份责任,那就是——让南木成为人间仙境,世间的佳语。

  那么,就需要全体南木人民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在“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春风吹拂下,携起手来共建南木和谐幸福的家园。

家乡的变化征文2

  湾里“桥”变看发展

  六岁那年,从小寄养在外婆家的我被父亲接回湾里上学堂。走了20多里的山路,到达家乡小镇已近中午。父亲说,今天咱们不用翻山越岭了,直接蹚河回家赶午饭。

  这条河叫厦铺河,源自群峰秀丽的幕阜山脉,沿巍巍太阳山顺流而下,蜿蜒逶迤,将家乡蛟滩湾与厦铺镇南北隔水相望。平时乡亲们要想出趟远门,除了父亲说的蹚水过河,但凡到了寒冷季节,唯有绕弯越过数里远的山崖泥巴路,抵达镇上东面最远的古桥,起码也得小半天的工夫。

  初春时分,河水开始解冻,父亲担心我身体受寒,没有选择赤脚蹚水,而是找了一处狭窄的浅滩,准备“汀步”过河。这“汀步”取自河中天然鹅卵石,大约半米远一个,似桥非桥,似石非石,因无架桥之形,却有渡桥之意,于是乡亲们又称之为“跳石”。

  每逢开学报到的日子,父亲一边担着柴火和书桌,一头挑着粮食和被褥,不再冒险过“汀步”,就干脆脱掉布鞋,高高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水过河。由于水比较深,我个子又小,只好傻傻地愣在河边,等着父亲将东西送过岸后再折回来背自己。有一回无意中瞧见他那双冻得煞白的大腿,蓦地我眼中有股热流禁不住溢出。而父亲装作没事一样,只轻轻地说,过了这道河,外面就有桥了。

  当时,我无法理解父亲话中的真正含义,却知道生活的困苦艰辛。说起来在改革开放以前,父亲还是公社大队会计,多年来一直藏着一个汽车梦,总想着有那么一天开上汽车自由奔驶在全国各地,后来田地分到户,他更加忙里忙外,将所有心思全扑在家里的责任田上,再也没去碰触那个遥远的愿望。其实在他心里,或许开车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觉得有桥就有路,有路就有希望,家乡的河水对他而言,始终是一道无法跨越的天然屏障。

  那一刻,我揣着父亲的梦想,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蹚过这道河走出大山,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座“桥”。

  转眼已是立秋,河水日见冰凉,村湾的叔伯们上山砍杉木,劈成一根根厚实平整的木头,四五根拼凑成一块“大板凳”,再用两根圆木架起人字形桥桩支撑着桥面,一个个“大板凳”相继拼接起来,这样简易搭建的“板凳桥”横跨河岸南北,尽管人走在上面有些摇摇晃晃,却极大方便了两边百姓相互来往和生产耕作。每当夕阳西下,“板凳桥”看起来犹如一道倒挂天际的美丽彩虹,总能勾起人们无限的乡愁,也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憧憬。

  家乡的河道险峻,水流湍急,每到汛期山洪暴发,肆虐的洪水夹带着上游的残枝断木奔泻而下,“板凳桥”虽有铁索相连,但还是很容易冲垮打散。这时候,如果正赶上农忙,乡亲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对岸的庄稼望河兴叹了。

  70多岁的廖国传老人曾经就是一位专门搭建“板凳桥”的匠人,每每念起往昔,总禁不住地感叹,年年周而复始的“搭建—冲毁—搭建”,祖辈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我上中学时,望江岭水电站开始建设,家乡许多村湾都变成了库区。虽然下游的河水逐渐变得平缓,但河床反而更深更宽了,于是风行几十年的“板凳桥”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过了不久,镇政府运来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权当两岸村民过河的“渡船”。说起“渡船”,全凭人工操作,一根长长的普通竹子,就是撑船摆渡的工具,插入水中稍一用力,左一下,右一下,不断推动着木船在水中前行。河水碧波荡漾,人坐在船舱里晃晃悠悠,恍若置身江南水乡,现在想来倒不失浪漫惬意。相比“板凳桥”,“渡船”更似一座移动的人桥,根本上用不着专门的船夫,也容不得半点心急烦躁,年年需要修补,岁岁需要打磨,用它的青春韶华印证着乡亲们的耐性和纯朴。

  十多年前,在当地政府和交通部门的帮助下,全湾乡亲们有的捐钱,有的出力,终于携手兴建起一座平坦宽阔的“石拱桥”。通车仪式那天,我特地从外地赶回来采访,用相机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扬眉吐气、苦尽甘来的.场景。碰巧遇见远近前来瞧热闹的乡邻,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看来这回蛟滩湾可以彻底摘掉“交瘫弯”的穷帽子了。

  果不其然,这下桥通行路顺畅,湾里的绿水青山瞬间变成了“金山银山”,平时并不值钱的树木竹子也成了行销各地的“香饽饽”,许多乡亲顺势而为,纷纷网上销售土特产,争做种养殖专业户,兴办农家乐旅游,家家户户盖起了漂亮气派的小洋楼,出入都是小轿车,村庄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俨然一副生态宜人的山区新农村景象。

  前不久,母亲在电话中兴高采烈地说,自从大桥通车后,这些年家里翻新了旧房子,不仅买了车,还添置了不少像大城市那样的时髦家具和名牌电器,这回你弟弟的婚事再也不用发愁了。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已至中年,但不论人在何方,家乡的桥始终盘踞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它的古今融合,它的形态万千,留下了世事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深烙印。曾经的“汀步”一去不复返,却依然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山水画卷;“板凳桥”潮起潮落,诠释了生命轮回的永恒意义;“渡船”来来往往,记载着时光流逝的岁月长河;“石拱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如今,家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蛟滩湾现已成为闻名荆楚的通山山歌文化之乡,一首首欢快嘹亮的山歌唱出了乡里乡亲的幸福日子,唱出了新时代发展的最强音。更令人欣慰的是,小小的厦铺河上陆续建起了十多座牢固美观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它们和一条条从家门前通过的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延伸到大山外面更远更广的天地。

家乡的变化征文3

  我爱我的家乡霍城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书写着她永不停息的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她永不磨灭的对民主富强的探寻。她延绵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时光荏苒,十几年前的记忆历历在目,记忆中家乡的路是泥泞的,坑坑洼洼的,走夜路是黑漆漆的一片;灌溉农田的水渠也是灌溉中自然冲出来的水道,需要经常组织村民清理;家里吃的水、用的水要去几百米以外的河坝里拿着扁担去挑、赶着马车去拉,天气好了是清水,天气不好了便是浑浊的水;盖一栋房子要用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冬天在学校上课都是架炉在烧煤炭取暖。那时候的总感觉家乡特别渺小,像一个小方块,只要十分钟就能把霍城的柏油路转完,每次去亲戚家,那凹凸不平的巷道又窄又脏十分难走,骑着自行车更是颠簸不堪,要是遇到雨天就更倒霉了,坑坑洼洼的地面到处都是积水,一不小心就会被对面来的车辆溅得浑身都是泥水,简直太无奈了。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垃圾都是堆在家门口的不远处,发出阵阵的臭味,大路两旁是看不见一个垃圾桶的,遍地的垃圾像是长在小城脊背上的芒刺,特别刺眼。

  很多人印象中的新疆就是巍巍天山、荒茫大漠上,一队骆驼,一曲羌笛杨柳、几声的凄美的胡笳,和翩翩起舞的维吾尔族姑娘,其实我们新疆早已不是昔日的样子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眷顾下,我们的霍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霍城已经修筑了好多条宽阔的`柏油路,特别干净,连一点尘土也没有,满县城都是环保垃圾箱,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再也不乱丢垃圾了;路边铺了人行道,道边矗立着伸臂式太阳能路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十字街头屹立的红绿灯透射着文明的光芒,两旁全是绿化带,里面种着一棵棵风景树,树下是傲然怒放的鲜花,朵朵红、黄、紫多色鲜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赏心悦目,曾经就像墨汁般漆黑的夜晚,如今当明亮的路灯同马路一路伸展时,夜晚就已成为一个虚设的名词,路灯、霓虹灯把县城的夜晚装扮得绚丽多彩……

  拥挤的小巷和很多低矮的房屋已经逐渐消失……当成片的高楼拔地而起时,我仿佛听到这座小城拔节的声音。近十年的光景,只见江苏医院、江苏中学、江苏幼儿园、党校、人民大会堂、广电传媒中心、霍城县福利院、霍城县敬老院、江苏工业园区、北山坡绿化工程、薰衣草种植基地等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当地的办学条件,加上国家对咱们新疆的惠民政策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收视难、住房难、贷款难、行路难、养老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高。

  如今家乡还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新型发展的轻工业、旅游业,不仅解决了大批人的就业,还让老百姓鼓起了腰包,透过这些场景,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变化,一种活力,一种生机,触摸到的是一股现代化的都市气息: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靓了。是党的正确领导改变了霍城往日的陈旧,使我们的家乡迎来崭新的气象。

  不仅是县城,在农村也是一样有着翻天腹地的变化,自从十九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土地规范治理,村里开垦的山地大部分都种上了绿色植被,这样不仅避免水土的流失,也大大改善了我们村的生态环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看到家乡一天比一天美丽,看到祖国一天一天富强,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一定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增强工作的动力和自觉性,要意识到我们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有担当,才能有作为,有担当,才能有成效,在工作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是我们的光荣责任和神圣使命,在本职岗位上扎实工作,实实在在地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牢记职责,不辱使命。让世界所有人都惊叹。让我们的祖国展翅飞翔,祖国母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美好!我爱我的家乡——新疆霍城,我更爱我的祖国母亲。

家乡的变化征文4

  我的家乡在开平,前天我和爸爸、妈妈去老家扫墓。爸爸开车,车开到山脚下,我就发现今年的树木茂盛多了。沿着弯弯的山路往前开,又看见了那个臭水湖了,我下车闻了闻,咦!不臭了!湖的周围还种满了杨树和小黄花。哦,原来湖边的养猪场撤走了,猪的.屎尿不再流进湖里,所以湖水不再发臭了。虽然水还不是很清,但是比去年好多了。

  我们放下车开始爬山了,山草长到我这么高了,闻上去还有一股清香呢!

  我觉得我的家乡的环境一直在变好,希望下年回来,这里更美丽。

家乡的变化征文5

  一开始,梅山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路也全都是泥巴路,只要一到下雨天,就会深一脚,浅一脚地不方便。现在,变化可大了:低矮的平房全都换成了一座座高楼林立的大厦,路也换成了水泥路,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来到广场一起散步、锻炼。你看,这位叔叔正在与他的同伴打乒乓球,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再看看这位阿姨正在与她的儿子打羽毛球,只见天上的羽毛球像一条弧线飞过来飞过去。咦,妈妈在哪呢?我东张西望,只见妈妈在那人山人海的人群中跳着欢乐的舞蹈,要在以前可是都没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愉乐呢!到了八点半,没有玩尽兴的人们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广场,各自分道扬镳了。到了下午三点半,就是我和伙伴们打乒乓球的天地。原来,除了我们学校有两个乒乓球台,其它地方就没有什么可以打的.了,现在可好了,打乒乓球可就不愁没地方了,光一个广场就有十几个乒乓球台。

  现在上海打工的爸爸也经常回家来了,他说:“现在交通发达了,回家坐动车比以前快几倍了,不像原来,回个家还要坐那种长途车,每次坐在上面人特别难受,所以不怎么回家,现在回家方便了,不经常回家就太浪费机会了。”

  瞧,家乡的变化多么大呀,人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太阳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张望着山脚下的一片村庄——我的家乡大王镇。它位于灵宝市最东边,毗邻陕县。记忆里最深刻的的就是家乡的那条乡间小路。

  这条乡间小路穿梭于许多村庄和田间,农民们收种都要经过此路,三轮车、架子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每天都川流不息,路面被碾得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正所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要是遇到下雨天可就惨了,大水坑连着小水坑,小水坑挨着大水坑。只要稍不留神,无论是车还是行人都会滑个人仰马翻。

家乡的变化征文6

  汽车有什么稀奇,要去看它?现在公路四通八达,大车、小车、货车在公路上来往奔驰,谁没见过汽车?城里还以车满为患呢。

  我这里说得看汽车,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跑到几十里远的地方去看汽车。那时四川的好些县区乡镇都没有公路,特别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长一辈子没见过汽车的人不少。我们于佳乡虽说是属浅丘陵地带,但有些人没出过远门,活一辈子也没有见过汽车。解放前,这里有钱人出门骑马坐滑竿,穷苦人都是搬脚板劲走路。所以那时看汽车就很稀奇了。

  我外婆家在竹园铺,解放前那里修了一条乐山经过竹园铺、长山桥、荣县城到自贡、内江的公路。这条公路也是我们荣县解放前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唯一的一条公路,小时候我常去外婆家,所以我对汽车不陌生。

  我的一位同乡同学朱龙华,他与我就不同了。他家住我乡楠木村,在村里读初小,1952年考取乡中心小学读高小,与我是同桌同学。1954年7月,我俩又同时考取荣县牛峰初中,分派在丁班,又是同桌。他十多岁了,没见过汽车是啥样子,感到很遗憾。有次听我讲汽车和洋马儿(脚踏自行车),他感到很新鲜。

  上初中二年级时,他给我约了一个时间,叫我星期天一早带他到离学校二三十里远的长山桥看汽车。他大学毕业分派到东北工作,还把这件事写进了他的回忆录。几年前我看过他的著作,书中那段跑远路看汽车的经过还记忆犹新。

  他书中写道,山里孩子就像井里青蛙,只见过斗大的天,读初中二年级了,光听说汽车比狗跑得快,却没有见过真正的汽车。曹(我姓)说去长山桥可以看到汽车,另有一种乌龟车(指小轿车)比大汽车还快。去看汽车那天,我俩从牛峰寨下山后,走了一段沟深路窄的山路,两边是高山原始森林,沟底有几块稻田,无人居住的山沟非常静。我俩手里拿着木棍,边走边说话,互相壮胆,害怕遇着野兽。我胆战心惊,不停地跟着曹往前走。刚走拢长山街头,忽然听见隆隆马达声,一辆大客车驶来,车里坐满了人,前面的人在观看两边街市。那天长山桥赶场人很多,车速很慢,我俩紧跟车后,为什么车不停下来让我们看个够呢?曹说这是最大的载人客车。我俩跟着车走,曹同学说话小声,不停的给我介绍汽车,我俩一直撵到出场口汽车速度加快,我俩追不上汽车了才停下脚步。汽车经过一段平路后开始爬坡转弯。“啊!那声音为什么越来越响呢?”曹说,“汽车爬坡要使劲,同人爬坡增加呼吸量一样呗!”我说,“有道理。”

  过了中午,肚子咕噜咕噜响,我俩到面馆吃了面条,又到街上看汽车,边等边问曹,车上可坐多少人,一天跑多远,坐车里头昏不昏,风大不大,乌龟车能坐多少人,车有多高,靠什么使它跑那么快?我向曹提出一连串问题。他呢,像个小老师,一一给我解答。其实,他也知之甚少,只不过比我早些时候见过汽车罢了。我俩等了大概半个多钟头,看到两三辆汽车驶过,我和曹同学高兴极了。我想,今天没有白来,看到了客车和货车,增加了见识,收获颇大,值得。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佳看车难,坐车更难,。那是还没有修路过于佳乡的井荣路(井研到荣县的公路),出远门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车坐。

  我1958年9月调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松潘县教书,从于佳出发,翻山越岭到荣县,80里山路全凭脚走。从荣县坐车到自贡,再坐火车到成都。成都到茂县城三四百里,不是天天都有车,要等车,车到茂县后再没公路,三四百里公里骡马茶道到松潘的人又不会骑马,只有走路。要走拢站口才能停下来吃住,有的地方要走栈道,翻高山。特别是中午从叠溪海边山腰过,道窄路险,最怕刮风被坡上沙石推下海去。我们从茂县走路经过六七天才拢松潘古城。

  寒暑假请假回家探亲坐车更难。为了赶时间有时不分昼夜赶路到茂县买票,那时人多车少买票难。不仅是茂县买票难,到成都一路车站买票都难,一切都凭关系碰运气开后门。有时等好几天也买不到票。没买到票的人又约成一路到下一站买。就这样一站接一站走威州、汶川、映秀、漩口、灌县、郫县,一直走拢成都,从成都坐火车到自贡后,买荣县车票也不一定好买。有时也走90多里到荣县城,再走80里山路回到于佳。

  现在我们于佳已有高质量的水泥路,各村组公路也相继修通,到周边城镇,坐车不再难了。没有看过汽车的人也没有了。有的走南闯北的打工农民,车出于佳后还坐过大卧铺车,坐过火车,坐过轮船,坐过飞机。你看,现在交通多方便。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大发展,四川大变样,各县市公路修通,有的'地方还相继新修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农民有钱了,温饱不愁,有的农民新式楼房修得亮堂,买汽车跑运输,这样汽车玩腻了又换那样车过瘾。

  我们省出川铁路大通道已由现在的4条,增至了11条,形成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交通圈。成都至京津翼、珠三角、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20xx年至20xx年,将新增铁路1200公里以上。

  成兰铁路已于今年2月22日在松潘城开工修建火车站,以后从成都坐火车经茂县到松潘旅游,只需一个多小时就拢了。再不像以前我们从松潘回家那么难了。要到甘肃兰州最多也只需4个小时。不久的将来,我们省的交通会比今天更方便。那是要到周边省会城市都有快车坐。

  过去跑远路看汽车的事,已成为今天我们的笑谈,它会一去不复返了。

家乡的变化征文7

  改革意味着飞跃,开放预示着富强,沐浴着改革的春风,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家乡也奇迹般地改变着。

  我们的家乡在短短的几年里,从窄小的石子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大道,从没有电视变成了有电脑,从旧泥屋到高楼等。这一年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从前没有电,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住在低矮的茅草屋里,晚上做作业、读书都看不清楚。就拿我们邻居来说吧,以前住茅屋,每天吃二三碗稀饭,即使这样,家里还揭不开锅,改革开放以后,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地建设自己的家园。他天天省吃俭用,钱积攒下来。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钱盖起了一幢三层小楼,外面贴上了别致新颖的瓷砖,里面装璜得的非常漂亮;还摆着新颖时尚的家具。现在家里变得焕然一新,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好的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家乡是花园,有着鲜花的芬芳;家乡是森林,有着绿树的.清凉;家乡是田野,有着收获的希望;家乡是雪景,有着冰晶的闪亮。

  回忆过去,家家户户都为了不愁吃,小院里满是瓜果蔬菜。一年四季,只要能种点什么,小院里就会满满的,瞧去,各种颜色掺杂交错,杂乱无章。好拥挤、好杂乱的小院。现在,各家都不怎么种蔬菜了,而是种花。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天,月季、玫瑰等竞相开放。夏天花儿更加繁盛,五颜六色。秋天,本该百花凋零,菊花却傲骨怒放。冬天,瑞雪纷飞,梅花却在枝头绽放。一年四季,芬芳不断。香啊,花园般美丽的家乡。

  再想以前,村里村外都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到了夏天,在外边聊天的大人都顺着墙边坐,小孩们大都躲在屋里扇扇子。屋里像蒸笼,屋外像热锅。而现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里村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夏天,大人们在树下乘凉,小孩们在树下嬉戏。茂密的树叶,送来了阵阵清凉。爽啊,森林般清凉的家乡。

  回首以往,田野里种满了庄稼,密密麻麻的,有玉米、水稻、花生等。那时人们的种植技术还不是很高,虽然辛勤努力了,但收获的却不十分理想。那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的庄稼,好像有意跟人们作对似的。现在呢,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遍地都是绿色无公害作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省时又省力,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业余生活也丰富了。春天,水稻如碧绿的海洋,泛起阵阵波浪;秋天水稻垂下了头,大地一片金黄,真可谓是“春种满野皆碧绿,秋收遍地是黄金”。乐啊,田野般满是收获的家乡。

  回首往事,垃圾拥有一片乐土——街道,任意呆在每个角落,有时还迎着风翩翩起舞,甚至在水里游泳,让人看了就想躲,真脏啊。现在呢,垃圾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垃圾场,街道整洁了,铺上了水泥路,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净啊,冰晶般闪耀的家乡。

  家乡在不断的变化。在我心中,家乡如妙龄少女,越变越好看,我从心眼里热爱我的家乡。近几年来,靠好政策和人们的勤劳,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必须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立于世界之林,我相信凭借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我的家乡将会变得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富裕。宽敞明亮的房子里,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电一应俱全。人们在工作之余,渴了,可以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出饮料;累了,靠在沙发上收看电视。鸡鸭鱼肉更是家常便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相信,我们家乡在不久后的将来会变的更加美丽,更加富裕!

家乡的变化征文8

  “丽江在改变,祖国在发展!”这是一声由衷的感叹。一座座耸立的高楼,一条条繁华的大街,涌进我的心底。变了,真的变了!

  这种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也太快了,像一根藤蔓,迅速长出无数个枝节,紧紧网住了丽江,网住了这座正飞黄腾达的城市。

  丽江市的焦点,非古城莫属。在这个充满神秘气息的小镇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观光游览。古老的小镇经过时间的打磨,焕发了迷人的青春色彩,创造出“古城不老”的奇迹。

  再看看新城,全是一幢幢高大,具有艺术色彩的居民楼房,绿化到位,活生生一座合格的园林城市。我的家就坐落在其中,每天享受着城市的奢华和乡村的宁静,心里满满的是充实感。

  可是,又有谁能想到,在辉煌的背后,历史上的丽江曾有着多少辛酸和灰暗。

  古城还是古城,照样是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照样有着光滑的石板路和动听的东巴音乐。可是,尽管几个“披星戴月”的老奶奶时常聚在一起讲白语,掩盖不了落寞:壁画宽大的身躯呈现给人一个孤独的背影;鱼儿的欢跃成了无声无息的`挣扎……这里人烟稀少,更别谈什么游客了。

  昔日的郊野与现在的新城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别。灰白的平房占据了这片土地;青绿色的杨柳和路边的禾田成了唯一一道风景;一条孤独的大路在水田的衬托下显得多么奢侈;空中掠过的归鸟打破了一天沉静……在贫瘠的岁月里,人们只为吃穿而奔波劳作。就连玉龙雪山也沉闷孤独,多少风景就这样被埋没了,

  今天的丽江正飞速前进,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如意的地方——随着外来人口急增,导致地下水资源枯竭,车流量增大、交通拥挤……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好这个让我们幸福生活的地方。

  改变,在丽江;改变,在中国!让我们重写历史,用努力和汗水,改变未来!

家乡的变化征文9

  “汉源新区在九襄,心花怒放谱华章。花海九襄翻波浪,赋诗作画心舒畅……”这是汉源县九襄镇李树全编写的一首顺口溜。由于他编的顺口溜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因而深受说唱表演者的欢迎,有老乡戏称他是当地的顺口溜大王。李树全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编顺口溜上瘾了,一天不编心里就空落落的。

  “我这个人对其他事都不感兴趣,唯独爱写顺口溜,而且每天都写,这是我生活的最大乐趣。”谈起顺口溜,李树全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51岁的李树全,坚持写顺口溜已经30年了,写了多少首顺口溜,连他都说不清。在劳动之余,李树全学习一些编顺口溜的基础知识,他把每天的所见所闻,用顺口溜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厚的'顺口溜。

  当家乡灾后重建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他编出了顺口溜《建好城区更阳光》夸家乡,“迎春的腰鼓咚咚响,打起竹板颂家乡。梨花大道在延伸,新区建成有希望。梨花竟放彩蝶忙,花舞人间人也香……”

  当发现身边有孝顺老人的好媳妇时,李树全又编出顺口溜进行表扬:“心中记住公婆暖,待人接物有板眼。家庭和睦贵谦让,妻贤夫孝礼不偏……”

家乡的变化征文10

  新安江——我的家乡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安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拿江滨公园来说吧!听妈妈说,我穿开档裤包尿不湿的时候就在江滨公园玩耍了。那时候的江边没有儿童公园,也没有这么多绿化,一到晚上漆黑一片,人烟稀少。如今,伴随着我的长大江滨公园设施越来越完善了。瞧!江滨儿童乐园已经旧貌换新颜:四人座的翘翘板、给小宝宝量身定做的小木马、摇蓝式的秋千、高大漂亮的滑梯、色彩斑斓的攀爬墙;有专门给小朋友玩沙子的池子;有锻炼手脚协调能力的木桩……应有尽有!江滨公园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江滨公园还是人们运动休闲的'好地方,闲暇时人们纷纷来到江边,有的伸展手脚打太极拳,有的热情四射地跳广场舞,有的三五成群围成圈玩牌,还有的只坐着静静地欣赏两岸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夏天的傍晚,雾从江面四面八方地徐徐上升,把青山都包住了。它们在江面上飘动,在山间缭绕,犹如仙境一般。清凉清凉的雾使江边成了天然的空调房。在炎热的天气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这时三五成群地相约相伴都来到江边乘凉。大人们高谈阔论,小孩子们欢呼嬉戏,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城市的东边是建设不久的新区,入城口的大转盘繁花似锦,四季更替;笔直宽敞的严州大道,绿树成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还新造了实验幼儿园,新三中,而我就是新区明镜小学的一名学生。每当夜幕降临,路灯、景观灯、霓虹灯陆续亮起来了,整个城市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硕果累累,数不胜数!有机会欢迎您来到我的家乡----新安江走一走,相信您一定会爱上她!爱上这里的青山绿水奇雾!

家乡的变化征文11

  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我习惯性的在床头柜上摸索着眼镜,咦?怎么感觉不一样,难道我妈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换了新床头柜?想到这,心中不禁一阵窃喜,朦胧地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是黑乎乎的,似乎还有一层油灰。难道是天还没亮或是我眼睛度数又更新了?不会呀!我生物钟一向很准时的,而且我睡觉都留灯的,眼镜也前几天才配的,难道……我一激灵,一咕噜地从床上爬起来,我惊愕的发现自己的手变得又黄又小,床是茅草床,黑乎乎的被子,轻微一晃动,床便“嘎吱嘎吱”地响起来,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的寂寥与诡异。果然,当我的眼睛扫到墙上的日历,看到的是20X年3月7日。

  我真的像小说里穿越了或者重生!我又回到了自己5岁的时候,在我还没去山西之前那段在我记忆模糊的岁月,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甚至连做饭都要趴在灶洞里吹,低矮昏暗的土坯房,盖着青石板。下雨时,屋内成了水帘洞,一大半的墙角都湿透,我甚至担心它们会软化成泥浆,屋顶的青石板掉下来会把我压扁。黑乎乎的灶台做出来的饭自然是黑乎乎的,一点油水也没有,简直难以下咽。在这里,整天看到除了山,还是山,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只有稀疏的几个学生,在冬天都挤在寒风直往进贯的那个狭窄的教室里。我们读书,天色昏暗的时候连点蜡烛都是奢侈品……大人们整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屋内混含着泥土气息的汗味令人难以忍受!父母整天关心的只是粮食、地里的收成,连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孩子都要下地干活。在妈妈的勒令下,我也不得不背起小背篓去打猪草。这个时候,当我仰头望着远处的天空,想起自己长大后想逛宽阔整洁的街道,想住宽敞明亮的楼房,想睡软软的席梦思床,还想坐在宽大的.多媒体教室,还有那亲爱的电脑……我不禁悲从中来,在这偏僻的山区,想过这样的生活,起码也得十年二十年吧?天哪,饶了我吧,我正悲愤着,一不留神,脚下一滑,看到脚下的是悬崕峭壁,我大叫着,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突然脑门上一疼,我心想,难道这就是坠崖的感觉,也不怎么的痛苦嘛!接着传却听见妈妈的声音:“鬼叫什么?”我大惊,难道我还没死?我疑惑地睁开双眼,明媚的阳光刺痛了我的眼,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妈妈生气的脸,她身后的背景让我激动不已,竟是我最爱的那串风铃!我“噌”得一下坐起来,古典的梳妆台,大大的壁橱,还有想象中的新床头柜那软软的感觉,入耳的声声鸣笛,我回来了吗?不敢相信。

  我使劲地掐了自己一下,哎哟,好疼呀!我这才明白,我不是在做梦,天哪!我真的回来啦,我兴奋地抱着Kilty猫咪亲了又亲,在床上又蹦又跳的欢呼,差点把妈妈吓坏了,要送我去医院。

  兴奋过后,我静下来回想着那个梦,发现如今的生活,与梦里的生活简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切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山坳,让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小村变成了“落红铺径水平池”的人间天堂!天然的田园与拔地而起的楼房交相辉映,形成了世界潮流的“田园风光”,霓虹灯的梦幻让我觉得这一切恍如隔世。

  这是一个飘渺却也真实的梦。梦里梦外,两个世界。

家乡的变化征文12

  我的家乡在徐州市沛县安国镇。安国镇是个历史悠久、景色优美的小镇,还有着“五里三诸侯,一代帝王乡”之称。到处能感受到汉文化的气息。

  这几年的飞速发展,我们这座小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来说一说安国镇的湿地公园,以前就是煤矿的坍陷区。水脏兮兮的,也长满了野草,一片狼藉。这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改造下,水也净化了,而且栽种了许多绿树和花草,还有漂亮的拱桥。湖水中长满了莲藕,还有不少的水鸟水鸭在这里安家落户,鱼儿在水中嬉戏着,打闹着。一行白鹭也把这里当成了栖息地。远远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真是一座奇妙的景观。

  我们这里是一座工业开发的好地方。我们这里有好多工厂,就是这些工厂曾经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以为工厂排出很难闻的气味,还有的工厂排出黑色的烟雾,把我们的蓝天白云都染成了黑色的。妈妈说:“如果再这样污染的话,晚上就看不到美丽星星了。”这两年提倡净化空气,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好处。不仅还给了我们碧水蓝天,而且我们还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工厂的气味没有了,工厂排出来的烟雾也是被净化过的,和白云一样的颜色。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空气。

  还记得以前的大街小巷,有好多人不文明,丢的满地都是垃圾。小时候跟妈妈逛街的时候,一不小心踩到好多脏兮兮的东西。经过这几年的整治,现在的街道干干净净。听妈妈说;“我们这里建起了废物回收站,所以得垃圾都丢在垃圾桶里,然后送往废物回收站。人们也渐渐讲起了文明,也不乱丢垃圾了。我们共同努力建起了文明小镇。

  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也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就是安国镇广场,这里汇集了所有汉文化的故事,还有很多景点。以前也不过是一片空地,现在却热闹非凡。白天可以观赏各种汉文化的景点,有三诸侯的故事,还有很多汉文化气息的雕塑。晚上人山人海,好多人跳起了广场舞,姿势优美,还能强身健体。还有供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晚上出来散散步也是挺不错的。

  现在已经是收割小麦的季节。记得以前一到收割的时候,我们都不敢出门,因为外面烟熏火燎,还有难闻的气味,这就是焚烧秸秆造成的。近年来,政府也禁止了焚烧秸秆,这个时候再也贝烟雾熏了。其实这些秸秆都被废物利用起来了。妈妈告诉我,附近建起了发电厂,他们把这些废物集中起来,经过加工,会把秸秆变成电供我们使用。这样又更好的保护了我们的环境。

  我们的田间小路也变成了纵横交错的大道……

  安国小镇近几年的变化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你可以自己来感受一下焕然一新,独具魅力的安国镇。

  家乡的变化征文篇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对于改革开放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母的`言谈中,我也多少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房子、交通工具、桥梁以及人们的生活…。

  住宅

  听爸爸说,以前我们住的是简陋的平房,天冷取暖烧开水家里只生一个炉子,一到下雪或者下雨天,房子里就非常冷。到了夏天,本可以在晚上睡个好觉,可由于门窗原因蚊子咬的我们都睡不好觉。后来,我们又搬进了一座两层楼房,房间保暖还可以,但没有暖气和卫生间,住的很不方便。房间很小,多一人都显得特别拥挤。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道路、桥梁

  听爸爸说,以前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走起来非常艰难。天晴时只要有车辆经过,那黄土就会无止境的飞扬起来。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乡泥泞的土路被改造成了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这样既方便了百姓,也大大提高了汽车行使的速度。听爸爸说,以前从县城到皇城要走两天,真是不可思议。我在上一年级的时候,隆畅河只有一座桥,人们去夹心滩公园只能从这唯一的桥上通过,极不方便。到后来,先后架起了沟通南环路的上下两座大桥,好多重型车辆便不从县城经过,人们行走在街上安全多了。后来又架起了直通夹心滩的彩虹桥,每当气候暖和的时候,在夕阳下人们三三两两兴高采烈地走过彩虹桥到公园散步或跳锅庄舞。今年,隆畅河上“唯一”的老桥也被拆除建成了更宽更结实的现代化大桥,工程虽然还没结束,但我听说两边的护栏要用玉石制作,造型会更加富有现代气息和民族特色。

  电器

  听妈妈说,他们小时候,哪家有个录音机已是很了不起的事了。而现在,彩电、空调、冰箱、电脑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话,手机也不再是奢侈品,数字电视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家家户户。家庭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衣、食

  听奶奶说,以前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几块馍馍,一碗稀饭就是每天的主食,逢年过节很少有人家能吃上几两肉的,而现在,除了大鱼大肉,人们更重视的是营养搭配,我们的早餐也以牛奶、面包为主。奶奶说他们以前穿的都是自家织的粗布做的衣服,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要穿好几个人,而现在的人们会随着一些流行趋势改变自己的穿衣观念,年轻人更是注重名牌,追赶潮流,他们用五颜六色的服饰把自己打扮的漂亮时髦。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家乡的变化远不止这些,我今天一下子是说不完的。家乡继续在变化,未来家乡的建设还要靠我们这一代人。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不断苦练本领,明天,用我们的双手去建设美丽的家乡,使家乡每天都有新变化!

家乡的变化征文13

  我的家在宁城县的一个小村庄,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变化实在另人赞叹。在我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家乡的黄土马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有几个在县城念书的中学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车去上学,非常麻烦。整个村庄很闭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辆小卡车能摇摇晃晃的开进来,就会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围观。

  我念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村里人商量着修条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兴奋,资金不够,每家每户的捐款,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机开到我们村口了,有的人都高兴得热泪盈眶,当推土机到村里时,奶奶见了,惊奇得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但是随之的问题也就来了,涉及到拆迁,在路旁的村民,因为依路建的牛圈什么的要拆,所以有点舍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迁,这让村委会很为难,后来在村民的好说歹说下,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措施,才做通了路边村民们的思想工作。

  奶奶说,在几十年前,她小时候住的是草房,里面伸手不见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缠上地膜,蘸点煤油,然后在山洞的两侧挖个小洞插去,这才能看见东西,哪有现在的电灯方便啊!因为冬天天气冷,里面冷,窗户小,烟出不去,呛得人直流泪。“现在生活条件多好呀,上学国家义务教育,种地还给农民补贴,如今还开始修路,都是党带领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奶奶赞叹道。

  以前,家乡的路只有三米宽左右,坑坑洼洼的,坐摩托车都颠的屁股,大腿发麻生疼。很多村民因这里贫穷,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现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宽,平平坦坦的,坐上车,都能安稳的打盹睡觉了。现在,政府提倡我们种果树,这样我们农民也就有了经济收入,老百姓就不会出门打工了。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国母亲!

家乡的变化征文14

  今日,我们再来回顾自己的家乡,你们肯定会惊奇的发现。我们的家乡今时不同往日,那你们一不定想看看吧!

  请你们回顾一下以前我家乡的环境吧!

  我们的家乡原本是这样的,我们家乡也有一些湖泊,你们不知道的肯定认为那里的湖泊很美。那我就要恭喜你们一个字“对。”我们的家乡不但很美,而且没有一点垃圾。再看垃圾箱那里,许多人听到‘垃圾箱’这三个字会觉得恶心,因为垃圾箱都有很多垃圾,不但如此。而且还散发着一阵令人想吐的感觉。那我还告诉你。我们那儿垃圾箱经过村民们每天的劳动,已经没有了垃圾,而且还不会有让你想吐的感觉。

  下面,请看我们家乡现在的样子。

  现在,我们的楼房有了,但是却破坏了美丽的湖泊,人们宁愿把垃圾堆到美丽的湖泊里,闻到一股令人想吐的味道,也不愿意去打扫一下湖泊。现在我们美丽的湖泊再也没有人欣赏它们。再看一下垃圾堆,我们原本勤劳的人们,因为有了舒适的生活,变得很懒惰,我们的垃圾堆现在变得真像许多人说的那样,变得不但堆积着许多垃圾没有人清理,而且还散发着一股令人恶心的感觉。

  现在,看了我的作文,大家一定有所启发,那我告诉你,请大家要爱护我们美丽的村

  越变越美丽,越变越富裕和发达。

  听妈妈讲,她从小时候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我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变化,那时候到处是低矮的草房和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到了晚上,就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路面坑坑洼洼的,如果下雨,就会有满屋的雨水和满路的泥水,如果雨下得很大的话,屋顶的雨水就会倾泻而下,一不注意就会让你洗一个“凉水澡”。路边的坑里面还会有许多的泥水,你如果走在路边,一辆车开过来,坑里的`泥水就会溅的你满身都是,让你变成名副其实的“落汤鸡”。现在经过多次的整修,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变成了既平坦又宽阔的柏油公路。

  家乡的交通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通工具也同样变化着,那挥手即停的出租车川流不息,轻巧方便的摩托车疾驶如飞,有的还开上了汽车,坐上了轮船,登上了飞机。

  家乡的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家家户户晚上点的是昏暗的煤油灯,很久才能尝一尝肉的鲜味,到新年才能穿上渴望已久的新衣服……。现在家家户户的草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安装上了电灯、电话。购买了高级的空调、微波炉、洗衣机、电脑等等家用设施。

  变了!变了!改革开放使我的家乡越变越好,越变越美。

家乡的变化征文15

  汽车车以前也很少见。记得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村口停了辆小汽车,我们小孩和村民把车团团围住,害得小汽车差点回不去,现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经常有人驾驶小汽车驶进村来,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现在回村里来创业的。村里还有好几户买了大卡车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来,小车渐渐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时候见一辆自行车都很难得,与那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领导,感谢人民的辛苦劳动,感谢社会的和谐环境!

  家乡发生了巨变,我越来越喜爱我的家乡,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祖国母亲!

  我的家乡是山东蓬莱,那是一个中外闻名的旅游城市。

  蓬莱有宽阔的柏油马路,马路旁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绿油油的松树耸立着,高大的柳树正在随风翩翩起舞呢!

  蓬莱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还有星星点点的别墅。夜晚,整个蓬莱像一个豪华的大酒店,天空中美丽的星星闪闪发光,地面上金黄的`路灯,绿油油的草坪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交相辉映,美丽极了!

  蓬莱新建了许多好玩的游乐场,比如海洋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好玩、有趣、刺激的游戏。黄海绿洲在我家附近,那里景色迷人,可漂亮了。

  蓬莱这么繁华,我真想知道十年前的蓬莱什么样。爸爸告诉我,十年前的蓬莱没有这么多高楼,楼房一般只建六层,没有电梯,小区内也没有健身场。马路没有现在的这么宽,只有两个车道,但是车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多。当时蓬莱只有一个中心公园供大家休闲娱乐,现在新建了许多公园。清晨,大家在公园里散步,晚上,到公园里跳舞做操,锻炼身体。

【家乡的变化征文】相关文章:

家乡变化的征文11-02

家乡的变化的征文01-14

家乡的变化征文01-26

家乡变化征文07-11

家乡变化的征文15篇11-02

新时代家乡的变化征文03-26

家乡的变化征文(精选12篇)11-02

★家乡的变化征文13篇08-05

喜看家乡新变化征文12-17

我的家乡在变化征文(精选27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