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法规征文
一、教师发展学校的宏观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教师发展学校的理论基础
教师发展学校是一种基于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的,大学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的教师教育发展模式。“合作”关系到教师发展学校的成败,“合作”是教师发展学校的核心概念。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明确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持续、有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发展学校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学生成就最大化,从而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其次,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由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建设的新机构,这个新机构要跨接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由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机构。第三,中小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场所。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品质是在课堂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生成的。最后,教师持续不断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发展学校基于这样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思想、理想的研究场所、丰富的研究机会、综合的研究方法、有效的研究技术等,以便形成研究与教育教学合一的教师专业生活方式。
(二)教师发展学校的含义
我们将教师发展学校概括为,由大学的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合作,集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的学校形式,是经过重新设计和调整,具有多重功能的合作伙伴关系。它重新认识、发展、丰富和完善了现行中小学的功能,强调中小学的教师发展功能。它是建立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的有力保障。以研究的实践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实践中持续展开中小学教师教育,是教师发展学校的突出特点。它也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和对学校的.重新认识,是动态的、变革的、富有创造性的尝试。
二、我国教师发展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化的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传统教育观念中,高师院校是培养优秀师资的主要场所,高师院校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师范生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传授,教育实习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中小学仅是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场所,而忽视甚至无视学校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中小学教师也仅把自己当作教育实践者,而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研究者”或“领导决策者”的可能。教师专业化观念还没能给教师教育领域带来观念上的根本变革。
(二)缺乏实行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动力机制
我国对教师的需求己从“数量型”转向了“质量型”,要求教师教育培养出能有效胜任教学的高质量教师。但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各种教师教育之间缺乏竞争,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市场意识和以竞争促进改革的思想在教师教育领域中还没有得到切实体现,导致了教师教育不能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映。此外,我国高教管理与普教管理的分割体制不利于学校自主性和教师自主性的发挥,高师院校缺少打破传统、改革创新的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
(三)教师教育课程缺乏灵活性
美国的教师培养模式允许“伙伴关系学校”和“专业发展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并在大学与中小学两个场所实施课程,这样确保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还没有被赋予这个权利,这在客观上给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进行教师教育构成了障碍。
(四)缺乏政策和制度支持
在我国还缺乏促进教师发展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及操作机制还不健全,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激励和评价制度也不利于调动教师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资金投入渠道单一,教师发展学校中资金问题的解决也需要相应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三、教师发展学校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基于对上述问题和美国先进经验的考虑,进一步深化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建立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师范学院)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当前应做出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树立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信念
无论是在职前培养阶段还是职后培训阶段,都应该强调教师是反思实践者和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给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国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课程中应当加大研究方法论的内容,教师必须学会如何设计,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学会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原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反思、研究,真正成为教学中的研究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二)教师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同步进行
教师发展学校可以作为教师教育的临床教学的研究场所和师范生见习实习和试教的场所,为实习教师提供实习场所以及大学教师和资深教师的辅导,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学校教师和大学教师进行试验教学协作研究的场所,也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这可以促进教师教育和与中小学教育的同步改革。
(三)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在教师发展学校里,大学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是在职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和师范院校的在校学生等,他们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质性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这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找到了突破口,是新兴的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
实习作为师范生进入教师工作岗位的重要一环,应当得到师范院校、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多方积极配合、协调一致,更新教育实践观,加强对实习的合作管理,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安排充足的实习时间,拓展教育实习内容,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在中小学内部设立教育实习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在校实习教师的学习和生活的事情。大学与中小学教育实习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同管理和评价实习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和实习教师一起共同设计和制定教师实习计划,加强学校之间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提升双方在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建立一个具有自身教育特色的教师发展学校。
四、结语
我们应从国外先进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得到有益借鉴,并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情境和教育改革当中,加快提升我国教师群体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师教育法规征文】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征文(14篇)01-19
家庭教育征文14篇01-19
国防教育征文(15篇)02-20
国防教育征文15篇02-20
师德征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02-07
教师立德树人主题征文02-08
交通安全教育征文8篇02-11
大学生国防教育优秀征文02-09
我的教师梦征文(13篇)01-24
我的教师梦征文13篇01-24